2020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玛丽莲梦兔
821次浏览
2020年08月29日 00: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杭州市公积金网-端午节作文500字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 ,东南对西北。
3、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4、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5、早晨,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6、黄昏,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7、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 方向,先要找到“的”字前的事物画上方向标在进行判断。“的”字
前不知道找反方向.
8、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
器----- 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9、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合称“五岳”。
10、北斗星和北极星在北方,燕子每年都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11、树叶密的一面是南,稀的一面是北。树的年轮密的一面是北,稀的一面是南。
12、描 述地图上的相对位置时,要先确定观测点。行走路线四要点:出发点、方向、距离、
目的地。路线要一段 一段地看。
13、早上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中午太阳在南。
14、根据一个方向确认其它三个方向的方法: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面南背北 ,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15、正东和正北之间的方向是东北,正东和正南之间的方向是东 南,正西和正北之间的方向
是西北,正西和正南之间的方向是西南。西南对东北,西北对东南。
16、位置是相对的,观测点不同,方向的确定就不同。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0不能作除数。
2、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用 他们分别除以一位数,再
把两次除得的商相加。
3、验算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
除数
4、确定商的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几位数,主要看除数 ,最高位比除数小,商是两位
数;最高位等于除数或比除数大,商是三位数。
5、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6、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余数最大比除数小1.
7、除号“ ÷”是三百多年前一个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
了平均分的意思。
8、问题里有平均,平均用除法,除以每后数。
9、 “倍”在末尾的句子,找“是”字,“ 是”字的前边多,后边少。多少都知道用除法,求
多的用乘法,求少的用除法。
10、有比字的句子里,上写多少下写数。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多少都知道用减法。
1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12、除法的估算要根据除数来估被除数。


13、平均分用除法,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14、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越小商越大。
15、被除数中间没有0,商的中间也可能有0.
16、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
第三单元 统计 复式统计表
1、 统计的项目相同的单式统计表才能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2、 观察复式统计表要先看左上角的表头。
3、 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
4、 复式统计表可以统计两类及两类以上的数据。
5、 复式统计表便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 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
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2、几个特殊数:25×4=100 , 125×8=1000,10×10=100,11×11=121,12×12=144,13×
13=169,14×14=196,15×15=225,16×16=256,17×17=289,18× 18=324,19×19=361,20×
20=400,25×25=625.
3、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4、乘数是两位数的乘 法:先用一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
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 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哪
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可能是四位数。
6、笔算乘法时,不要忘了加进位数。
7、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8、总数÷份数=每份数 份数=总数÷每份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9、题里有两个每(一),问题里问一共用连乘。
10、题里面有一共,问题里有两个每(一)用连除。
11、四个数字组成两个两位数相乘, 要使乘积最大,可以先把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组成一个
乘数,再用剩下的两个数大数在前组成大的乘数, 最后把两个乘数相乘。
12、两数之积不一定大于任何一个乘数。比如有0的算式。
13、比较两种物品哪种便宜,可以先求出两种物品各自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14、两个因数的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可能会有0.
第五单元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总和叫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比较法、叠合法、测量法)。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4、计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有平方千米和公顷。
5、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6.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大约是我们的大拇指指甲盖大小。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大约是我们的手掌大小。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平方米的地面上大约能站16个小朋友。
7、①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
②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
③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米
8、周长一样的图形面积不一定一样,面积一样的图形周长不一定一样。周长和面积不能比较。
9.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 -----已知面积和宽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面积和长求宽:宽=面积÷长
已知周长和宽求长:长=周长÷2-宽
已知周长和长求宽:宽=周长÷2-长
正方形----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周长÷4
10、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面积是1公顷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00米。
11、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面积是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千
米。
12、一个教室的面积约50平方米,200个这样的教室,面积约1公顷。
13、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1平方千米。
14、1亩约等于667平方米。
1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米=10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米=100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千米=1000米=1公里
高变低加进率上的0,低变高减进率上的0
16、面积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7、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18、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19、正方形是长和宽都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0、从一个长方形上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
21、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面积不变,周长变小。
22、把一个长方形剪成两个同样的图形,面积不变,周长变大。
23、用同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得用4个。
24、用同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得用2个。
25、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周长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26、从长方形中剪去一个小长方形后,面积减少了,周长没变。
27、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28、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29、地砖的块数=铺地面的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
30、几个图形拼成一个大图形,这个大图形的面积就是这几个图形的面积和。
31、长方形中,增加的面积÷增加的长=原长方形的宽。
32、长方形中,增加的面积÷增加的宽=原长方形的长。
33、甲乙两个长方形中,长相等,如果甲的宽是乙的几倍,那么甲的面积也是乙的几倍。
34、铺地砖问题:(1)求地面面积中有多少个小地砖的面积,要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等于块数。
(2)先求长能铺几块,宽能铺几块,再用乘法算出得数。
35、在一个正方形中剪去一个长 方形,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剩下部分的周长也不相同,但剩
下部分的面积相同,都是正方的面积减去长方 形的面积。
36、解决问题时,单位不同的,需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37、洒水车洒水地 面的面积是一个长方形,解决这类题目有两种方法是:洒水车1分钟行驶
的距离×洒水宽度×洒水时间= 洒水总面积。
38、平方厘米一般用作测量小的物体面积,比如测量火柴盒和橡皮表面面积。生活中耳 机坨
的面积、遥控器确定键的面积和电脑键盘中小方格的面积都接近1平方厘米!


39、开关盒的表面、墨盒表面和茶叶盒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40、家里方桌面、童毯的面积和四张报纸合起来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41、长度单位表 示长短,面积单位表示大小。比如题目中的长、身高和腰围要用长度单位来
表示。物体的面积要用面积单 位来表示!
42、图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形状和它的周长无关!
43、在数图形面积的时候,可以把两个三角形合并成一个正方形来数!
44、用摆图形的方 法求面积时,除了可以用图形铺满整个图形的方法外,还可以分别在每行
和每列摆满图形,每行个数×行 数=面积单位的总个数,求出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长=每行小正方形的个数,长方形的宽=小正方形 摆的行数,长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
的总个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为s=a×b
45、正方形是长和宽都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为s=a×a
面积估算 方法1: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个数=桌子的面积,即所选标准量×个数=要测物体的
面积!面积估算方法 2:两测两算法。比如要估测教室的面积,步骤是A测步长B用步长测
教室长和宽C算出教室长和宽D算 面积
46、估计物品的面积,可以借助熟悉的物品面积作为“非标准”面积单位,也可以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47、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与宽相等,变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较长!
48、计算面积应用题注意:厘米×厘米 =平方厘米,分米×分米=平方分米,米×米=平方米,
计算前单位不一样的要先把单位变得一样再计算 !
49、同一物体的面积,大数字加小单位,小数字加大单位!
50、估算正方形和长方形 的面积:一种方法是观察要估计的面积,先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然后想一想,一个这样的面积单位有多 大,再看被观察的面,大概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无论拼成正方形还是正 方形,面积都是两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和。所
以原来两图形的面积和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还有拼成的长方形 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51、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比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少了两 条长,拼成
长方形的周长比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少了两条宽,所以周长不相等,切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br>要长!
52、已知面积画长方形,面积=长×宽,固定宽度从1乘,长宽相等正方形!
53、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中,长和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其中正方形周长最短。
5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中,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第六单元 年 月 日
(一)年 月 日
1、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 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
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2019年1 0月1日是国庆70周年纪念
日。
2、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腊指12月)。四六九,十一月,三十天差不了。
平 年2月28,闰年2月29。平年全年365,闰年全年366。平年上半181,闰年上半182,
下 半年都是184.
3、一年有12个月。七大四小特殊二。 用拳头记忆大小月时,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0天,
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2月除外)
4、季度: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一季,一、二、三月是 第一季度(春季)(平年有90
天,闰年有91天),四、五、六月是 第二季度(夏季)(有91天),七、八、九月是第三季
度(秋季)(92天),十、十一、十二月是 第四季度(有9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 0的倍数才是闰


年。 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
6、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 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
多一天,所以第50天 是星期四。
7、要知道那个月有几天,可用拳头帮助记忆。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 是
30天(二月除外)。
8、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个季度有三个月。
9、公历年份每四年一个闰年。每四年里有一个闰年,三个平年。
10、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 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
我国古代就知道一年有365天零 14天
11、“倒霉蛋”生在2月29日。
(二) 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 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必须加
上大概的时间段词语(如 凌晨、中午、上午、下午、晚上等限制词)
2、24时计时法: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 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
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3、普通变成24,首先不加限制词。凌晨上午不用变,下午晚上加12.
4、24时变普通,首先要加限制词。1----12不用变,13-24减12.
5、24时计时法算经过时间:(12时计时法要分段计算)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6、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星期
7、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 1年 =12个月 1天(日)=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一星期=七天
8、地球在绕太阳 转的同时,自己还自西向东不停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就定为
一日。一日是24时。科学家 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用同一个时间,相邻时区相
差1小时。
9、一个月最多有五个星期,最少有四个。
10、父亲节是每年六月的三个星期日,母亲节是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11、8月1日的前一天是7月31日,后一天是8月2日!
12、拳头记忆法是左手握拳右手数!
13、一年中大月只有7月和8月是连续的!
14、时针走第一圈表示的时刻是0--12时,时针走第二圈表示的时刻是13--24时.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2、 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3、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 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
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4、 小数位数多的数不一定大。
5、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6、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
7、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
8、小数最早发源于我国。公元3 世纪,数学家刘徽就提出把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
称为徽数。
9、小数不一定比1小。


10、比一个小数大又比另一个小数小的小数有无数个。
11、我国人口增长 很快,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从建国初期的0.167公顷减至现在的0.08公顷。
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60位之后。
12、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3、整数部 分的单位和后面所加单位一样,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它的下一级单位。比如:10.3
元表示10元3角!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搭配
1、 用数字组不同的两位数:确定十位法和确定个位法。注意写数时0不能放在最高位。
2、 求上装和下 装的搭配方法:按顺序搭配,不重不漏。如果不同的上装有A件,不同的下
装有B件,那么一共有A×B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3、 按顺序连线。
4、 一般用四个数字能组成12个没有重复的两位数。如果有0只能组9个。
5、 比赛的次数问题:几个 人进行比赛,每两个人都要比赛一次,比赛的次数要从比人数少1
的数开始,一次加少1的数,一直加到 1.
补充:
1、 2、3、5倍数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3、综合运算顺序:加减是一级运算,乘除 是二级运算。当它们同时出现在一个式子中时,应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同一级运算 要先左后右。

大森林-程永华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一去二三里教案


奥巴马全名-反思书


臭脚盐-教师年度考核表


专业术语翻译-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


社会学考研-教师节主题


关于读书的作文400字-爱国散文


有趣的数字对联-美国大学排名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