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绝世美人儿
868次浏览
2020年08月29日 02: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英语快速阅读



第一单元:时、分、秒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整时、 半时,二年级读写几时几分,时分的进率学习
后的第三阶段: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 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培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
惯。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
具体编排:
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
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由于几次学习时间跨度较大,而且学 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每阶段都让教师比
较头疼。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教学时注意串联前后知识,既复习巩固前知,又有利于新知学习。
B、注重直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乐学,易懂。
C、在教室里挂一面钟,随时的让学生接触时间的应用,在不断的生活应用中提
高学生的能力。
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 br>时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的重
点,也是难点。因此, 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呈现到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加强与
生活的联系。教材的主题图“春节联欢晚会倒计 时数秒”、商场的营业时间、电
视节目的播出时间等这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件来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使抽象
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

< br>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2、重视学生经历活动,建立时间观念。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一样能用具体的物体表 现出来,比较抽象。所
以教学时,通过对钟表实物的观察、看钟表读秒、在脑子里数秒、一分钟能做些< br>什么,等活动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逐步培养遵守和 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课时安排:(共4课时)
第一课时:秒的认识:P2~P4、61、练习一 第1、2题。
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P4、例1 做一做 练习一 第3题。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P5 例2 做一做 练习一 第5,6题。
第四课时: 练习一 7,8,9,10 题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
第一周 第1节 时间: 2015年8月27日

课题:秒的认识 (第1课时---新授课)
第1~4的内容 练习一 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
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 “秒”,知道“1分=60秒”。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 ,建立
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
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法:演示,探究法
学法:观察,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 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
“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 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
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 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 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
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
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
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
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 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
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 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
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不浪费每1分、每 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
走到8 ,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
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
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
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 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
第1题.圈出合适的答案(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指名回答)
读一遍这首古诗 做一遍广播体操

少于1分钟 多于1分钟 少于1分钟 多于1分钟
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①大约每天要睡9(时 )。
②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秒 )。
③做熟饭大约需要25( 分 )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到了那些新知识?
五,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板书: 秒的认识
钟面上最细最长针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1分=60秒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
第一周 第2节 时间: 2015年8月28日
课题: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第2课时---新授课)
第4页,例1 做一做 练习一 第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简单的单位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掌握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方法
难点:能正确的互换简单时间单位


教法:探究法,引导法
学法: 思考,归纳,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 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
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 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
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2时就是2个60分,60+60=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
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 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 、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
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 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 1 )分 3分=( 180)秒 1分40秒=(100)秒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第三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1.照样画 2.在教室里按路绿线走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跟大家分享一下!
五,作业:“练习一”第四题

板书设计:
第4页,例1 做一做 练习一 第三题

例1
2时=(120)分
2时就是2个60分,60+60=120分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
第一周 第3节 时间: 2015年8月31日
课题:解决问题 (第3课时----新授课)
第5页,例2 做一做 练习一 第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
认识。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


节约时间的良 好习惯。
重点: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法:讲解引导法
学法: 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交流)
二,探究新课
教学例2
(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图,说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⑷、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
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9:00-8:40=20分 口答:还要等20分钟才开门
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
时间。
打开电视用 ( ) 唱一首歌用( ) 刷牙用( )
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 和呼吸次数
的变化情况。
四,课堂总结: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 开始上课,
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
贵, 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五,作业:“练习一”第四题

板书设计
第5页,例2 做一做 练习一 第5,6题

例2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
第一周 第4节 时间: 2015年9月1日
课题:解决问题 (第4课时 ---练习课)
第7页 “练习一” 第7 , 8 , 9 ,10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简单的单位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掌握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方法
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法:引导法 ,
学法: 思考,交流,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时间单位,你们能说说它们之间的
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并强调:1时=60分 , 1分=60秒
二, 探究知识
“练习一”第七题 (小组活动)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做第7题的活动,看谁估得最准确,把你估计的秘诀分享
给大家。
组织学生活动,然后请每个小组估计的最准确的学生表述自己的方法。
第8题。
学 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
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20分) ( 20分)
11:20 11:40 12:00

( 45分) (25分)

4:15 5:00 5:25

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a. 15 + 25 =40 (分)
b, 9:15 + 25分=9:40 答:9时40分能到达。
C, 分针再走5大格就过25分,也就是9:40能到达。

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0:15



0:12 我跑的最快



0:09 我跑的最慢


第11题 组内交流,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1. 上午第一节课用多长时间?
9:00 – 8:20 = 40(分钟) 答:第一节课是40分钟


2. 上午10:02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答:同学们在做眼保健操。
三, 课堂小结 :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巩固了那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呢?
四,“练习一” 第11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一 第7, 8, 9,10题
第七题 (小组活动)
第八题
(20分) ( 20分)
11:20 11:40 12:00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 较枯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数学计算应用于生
活中,这样可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 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掌握 了两位数加
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


数的计算方法则,同时学会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可以将数学 应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的好习
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 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数学
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将数学融于生活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用9课时安排教学。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3课时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课时
三位数加,减估算方法解决问题……………………2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第一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教案设计
第一周 第5节 时间: 2015年9月2日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第1课时 --新授课)
第9页 例1 做一做 练习二 第二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
题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讲解,引导法
学法:交流,合作讨论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 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
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
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 成我们
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 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
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 0+5,先算30+34=64,再算
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 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
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 =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生在组内交流方法,指名板演。
1.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
35 + 36 = 71(张) 答: 一共要买71张车票。

30 6
“练习二” 第二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8=82 76+23=99 48+29=77 14+73=87
74+16=90 64+25=89 33+25=58 14+37=51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
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 地进行计算。望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 第1题
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
例1
35 + 34 =69(张) 答: 一共要买69张车票。


30 4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教案设计
第二周 1节 时间: 2015年9月4 日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第2课时 --新授课)
第11页 例2 做一做 练习二 第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
习习惯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掌握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法:讲解演示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45+24= 58+42=
75+11= 75+21= 67+21= 72+15=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
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
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 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
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 数时,可以把它们
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 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
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
先算65-(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 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
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 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
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
退位,计算时不能直 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3题。
教师分析题目:本题是关于购买的问题,将简单的计算问题融人生活中。
解决的问题: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闹钟需要多少钱?
教师引导学生列式,学生列式计算:
58+25=83(元)
3、“练习二”第4题。
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图片中所表达的意思。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36+25=83(元)
小组中交流答案进行订正。
四、课堂小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例2(1) (2)65-48=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教案设计
第二周 2节 时间: 2015年9月 7日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3课时---练习课)
第13页 “练习二” 第6,7 , 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解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理解能力。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计算。
52+35= 86-34= 47+33= 36-28=
学生齐答,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35 +12 47 -28 19 +33 52 -42 10
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67-43=24(分)
口答:下半场2队得了24分。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8题
引导学生找出图片上的已知条件,并独立解答
(1)上衣46元,裤子38元,上衣比裤子贵多少元?
46-38=8(元)
口答:上衣比裤子贵8元。
(2)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元?
46+38=84(元)
口答:上衣和裤子一共84元。
2、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
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 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
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 赛。
四、课堂小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
法吗?
五,作业:“练习二”第5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第13页 “练习二” 第6,7 , 8,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67-43=24(分) 46-38=8(元)


口答:下半场2队得了24分 。口答:上衣比裤子
贵8元。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教案设计
第二周 3节 时间: 2015年9月8 日
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第4课时- 新授课)
第14页 例3 做一做 练习三 第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
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 程与方法:经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
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使学生感悟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
习惯。
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的算法。
难点:熟练地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0+40= 900-700= 300+20+60= 60+200= 100+400+50=
900-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
什么?
列式计算:380+550
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0+30=930
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
师:同学们 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
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 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3 8 0
+ 5
1
5 0
9 3 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提问:
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
以是9) < br>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
一个小一点的“1”, 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
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 来的1,百位写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
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5
.
5 0
- 3 8 0
1 7 0
在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
550-380,个 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
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 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
剩下4,减3,为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算到这位时,不 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
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 起来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并说说算法。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850-780=70(千克)
口答:今年比去年多收了70千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百十个 (2)百十个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教案设计
第二周 4节 时间: 2015年9月 9日
课题: 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第5课时- 新授课)
第15页 例4 练习三 第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近
似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解
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
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
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 ?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 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
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 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
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 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 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
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 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
于220,239大于230, 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
下。
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
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 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
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 ,我们在进行估算时,


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 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
影坐得下吗?
总结归纳 :在估算时,我们要寻找到最佳的办法_____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
数或几百几十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3题。
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650 +200 850 -160 690 +280 970 -450 520
2、完成“练习三”第4题。
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300-150=150(度)
口答:明明的眼睛度数减少了150度。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例4
221看成220,239看成230,
221>220, 239>230,
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教案设计
第二周 5节 时间: 2015年9月 10日
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第6课时- 练习课)
第17页 练习三 第5,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 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
估算能力,让学生估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到三味术家,减三位数的计算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魔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估算解决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进一步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和与有关三位数加,减三
位数的估算方法 。
难点:掌握合适的估算方法。
教法:指导练习法。
学法:自主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算一算,填一填。

原有
借走
还剩

(2)观察,下列竖式是否正确?不对的请你改一改。

故事书
206
127
145
科技书
300

214
126
连环画



1 7 5 3 2 9 2
5 9
+ 6 2 + 4 6 4 +
1 4 8

1 3 7 8 4 3 3
0 7
二、探究新知
练习三”第5题。
分析:本道题目是找出接近的数,遵循的原则是“四舍五入”。这道题目为 后面
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做了铺垫。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讨论交流。
(1)203 195 123 285 308 215 114
接近100:(123,114) 接近200:(203,195,215) 接近300:(285,308)
(2)452 447 436 441 458 459 463
接近440:(436,441) 接近450:(452,447) 接近460:(458,459,463)

练习三”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700-218≈480(元)
口答:从北京到沈阳,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480元。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
然后相互交流。
245+187≈440(元)
440﹥400
口答:不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练习三 第六题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第5题 第7题 第8题
(1)203,195,123,285 700-218≈480(元) 245+187
≈440(元)
215,308,114 口答:从北京到沈阳,坐动车比 440
﹥400
接近100:(123,114) 坐飞机大约便宜480元。 口答:


不够
接近200:(203,195,215)
接近300:(285,308)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教案设计
第三周 1节 时间: 2015年9月 11日
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第7课时- 练习课)
第18页 练习三 第10,12,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 能:经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
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练习三 第10题
一年级有150名学生,二年级有170名学生。两个年级共需要多少个一次性注射器?
150+170=320(个)
答:两个年级共需要320个一次性注射器。
第12题 < br>邮局,电影院和学校在创业大路的一旁。邮局距学校280米,电影院距学校350
米。邮局距电 影院多少米?

(1) 邮局 学 电影院 (2) 电影院 邮局 学校

280米 350米



280+350=630(米) 350-180=70(米)
答:邮局距电影院630米。 答:邮局距电影院70米。
第13题

219+392≈610(根) 答:今天大约卖出610 根。
提问时:答案不唯一,示例
大约还剩多少瓶? ‘
528-184≈350(瓶)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教案设计
第三周 2节 时间: 2015年9月 14日
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第8课时- 练习课)
第19页 整理和复习 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 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
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 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
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更多免费】\
资源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 。如650+340其
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
一,退一当十。
第1题
1、口算。


52+35=87 86-34=52 47+33=80 36+20=56
23+69=92 62-18=44 70-26=44 65-15=50
第3题
上海科 技馆的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中国科技馆的巨幕影院有632个
座位。中国科技馆的巨幕影院比上海 科技馆的大约多多少个座位?
632-441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30,441看成440,630-440=190,大约多190个座位。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教案设计
第三周 3节 时间: 2015年9月 15日
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第9课时- 练习课)
第20页 练习四 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
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醒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练习四,第1题
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
答案不唯一,示例
340-180=160

第2题
在○里填上>,<,=
62+13○78 83-26○67 38+47○92-17
306+432○800 138+587○700 644-328○350



第3题
(1)600-405≈200(米)

(2)答案不唯一。 示例:
广州塔比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大约高多少米?
600-468≈130(米)






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
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
度单位毫米、分 米和千米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
千克的进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
建立1毫米、1分 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
念。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常 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
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使学生能估计一 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 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 学生的求知
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1、 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1吨的实际重量。
2、 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1、 对1千米的长度和1吨的质量形成正确的表象。


2、 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课时安排:(共10课时)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第21页:例1 做一做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第23页:例2 练习五:第5,6,7题
第三课时:换算单位: 第23页 例3 做一做 练习五:第8,9,10题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第26页: 例4 做一做 练习六:第1题
第五课时:千米的换算:第27页: 例5 做一做 练习六:第5,6题
第六课时:路程的估算:第27页: 例6 做一做 练习六:第7,8,9题
第七课时:练习 : 第29页: 练习六:第10,13,14,15题
第八课时:吨的认识: 第31页: 例7 做一做
第九课时:吨的换算: 第32页: 例8 做一做 练习七:第4,5,6题
第十课时:解决问题: 第33页: 例9 做一做 练习七:第7,8题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案设计
第三周 4节 时间: 2015年9月 16日
课题:毫米的认识 (第1课时- 新授课)
第21页:例1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使
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
握毫 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情感 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
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和换算关系
难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法:演示讲解法。
学法: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法。
教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
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
里到哪里是 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 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
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 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 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
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 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
法区别。
三、巩固练习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
满1厘米的再1 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2,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五,作业:练习五,第1,2,3题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案设计
第三周 5节 时间: 2015年9月 17日
课题:分米的认识 (第2课时- 新授课)
第23页:例2 练习五,第5,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
米,初步建立1 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
得自信。
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
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
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 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
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 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 线段与直
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
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
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 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
实际测量一下。
板书:
分米的认识
例2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第三单元《测量 》教案设计
第四周 1节 时间: 2015年9月18日
课题:长度单位的换算(第3课时 --新授课)
第23页 例3 做一做 练习五 第8,9,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
换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
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
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
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 10分米=( )米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 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 )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1厘米是( )毫米?
(2)2厘米是( )个10毫米?
(3)就是( )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 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
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 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
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 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
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 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
一说80厘米=( )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 )个10厘米?
(2)( )个10厘米就是( )分米?
(3)80厘米等于( )分米?
(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 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
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 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
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 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3、组织练习。
7分米=( 70 )厘米 5米=(50 )分米 60毫米=( 6)厘米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五”第8题。
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位计量的长度应该怎么比较 大小,教师
提示应该先统一长度单位。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5分米 > 5毫米 1米 > 7分米 > 8毫米 < 2厘米 9毫米 < 3
分米


第9题 组织学生理解题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2米=20分米 20÷4=5(分米) 口答: 这个凳子的高度是5分米.
3、完成“练习五”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几份?(4
份)
(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4分米÷4=1分米)
四、课堂小结
1、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五,作业 : 练习册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的换算




第三单元《测量 》教案设计
第四周 2节 时间: 2015年9月 21日
课题:千米的认识 (第4课时---新授课)
第26页 例4 做一做 “练习六” 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
“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
道1千米( 公里)等于1000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
实际测量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
观念。
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习了那些长度单位?谁能比 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
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3.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 位家
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例4, 出示学校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



引导学生 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
通常1圈是400米,那么沿这操场走2圏半是1000米。1000米用 较大的单位表
示是1千米(km)。 1000米=1千米(板书)
那么沿这操场走1圈,大约用6分钟那么,那么沿这操场走2圏半也就是走
1千米大约要需要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3、分小组讨论: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见过千米?学生讨论,反馈。
出示 :公路图 摩托车仪表图 限速标志





4、1千米的读法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
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测量下面的长度应该用什么作单位?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并独立解答)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千米) 书的厚度(毫米,厘米) 过街天桥的长
度(米)
四、课堂小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六”第2,3题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例4 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第三单元《测量 》教案设计
第四周 3节 时间: 2015年9月 22日
课题:千米的换算 (第5课时---新授课)
第26页 例5 做一做 “练习六” 第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难点:会正确的进行换算。
教法:讲解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聪明,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教材第27页例5
3千米=(300) 米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
个1000米
5000米=( 5 )千米 想: 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
(5)
个1000米
⑴ 这两道题你能自己完成吗?独立在教材上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⑵ 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⑶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
⑷ 老师这儿也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板书)
4千米=( 4000)米 9000米=(9)千米 2千米=(2000)米
7000米=(7)千米 5千米=(5000)米 4000米=(4)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7页例5的“做一做”
⑴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⑵ 说一说通过填图,你有什么体会?
2、完成“练习六”第4题。
让学生独立尝试,指名板演。
8千米=( 8000)米 700米+300米=(1)千米 3千米- 1千米=(2000)

6000米=(6)千米
第5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黄瓜长20(厘米) 小阳立定跳远跳了15(分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练习六 第5题


板书设计: 千米的换算
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想 :1千米是1000米, 想:1000米是1千米,
3千米是( )个1000米。 5000米里面有( )个1000

第三单元《测量 》教案设计
第四周 4节 时间: 2015年9月 23日
课题:千米的认识 (第6课时---新授课)
第26页 例6 做一做 “练习六” 第6题
教学目标:
(3)知识与技能: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
分析问题。 < br>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
作用,增强学习数 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路程的估算
教学难点: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法:谈话,讲解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米=( 10)分米 4千600米=(4600)米 3千米=(3000)米
1米= (100)厘米 7800米=(7)千米(800)米 6000米=(6)千米
二、探究新知
教材第27页 例6 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指名替小组汇报结果,总结估算方法。
分析过程:⑴ 小明是利用 步子的多少来估算的。100米要走200步,从家到学


校走600步,相当于3个20 0步,所以大约就是300米。
⑵ 小东是利用公共汽车站的距离来估算的。从家到学校要经过3站, 每站大约
是500米,所以3站大约是1500米
⑶ 小红是利用时间来估算的。走100米 大约需要2分钟,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
10分钟,相当于5个2分钟,相当于5个100米, 所以就是500米。
三、巩固练习
“练习六” 第6题
估计从教室到校门口大约有多远。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组织交流方法)
“练习六” 第7题
选一段距离,估计一下它有多长。(安排课外时间去完成)
“练习六” 第8题
⑴ 观察图片,从图上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跑到一圈长400米,小帅跑了5圈,他一共跑了(2)千米。
“练习六” 第9题 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⑴ 字典厚40毫米。 ( √)
⑵ 毛巾长8厘米 ( ×)
⑶ 黑板长20分米 ( √)
⑷ 小红家距奶奶家20千米,她最好步行去。 (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练习六” 第11,12题
板书设计: 路程的估算
例6 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⑴ 小明是利用步子的多少来估算的
⑵ 小东是利用公共汽车站的距离来估算的
⑶ 小红是利用时间来估算的















第三单元《测量 》教案设计
第四周 5节 时间: 2015年9月 24日
课题:千米的认识 (第7课时 ---练习课)
第29页 “练习六” 第10,13,14,15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对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千米=1000

3、知道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用哪些长度单位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知道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吗?(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究新知
“练习六”第10题。
⑴ 教师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⑵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并订正。
从小伟家走到少年宫,再走到公园,再走到体育馆的路最近
300米+470米+150米=920米
小伟家 少年宫 公园 体育馆
练习六”第13题
⑴ 教师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⑵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并订正
20分钟里面有20个一分钟,每分钟走100米,就是20个100米,20个100米
是2000米。 答: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有2000米。
练习六”第14题


1.教师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2.小组交流讨论,并订正
去植物园的小朋友们选择做公交车去较合适,大概需要10分钟左右。
去黄山的一家人去的距离不远,选择步行去较合适,大概15分钟左右。
去沙湖玩的朋友们去的距离较远,选择坐车去较合适,大概30分钟左右。
练习六”第15题
1.教师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2.小组交流讨论,并订正
8时到 中午12时,要过4小时,一小时行驶80千米,4时里有4个一时,也就
是4个80千米。 80+80+80+80=320米 320米>308米
答:可以中午12时能到达。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巩固了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练习六
第10题 第13题
300米+470米+150米=920米 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有
2000米

第14题 第15题
大概需要10分钟左右 80+80+80+80=320米

































第三单元《测量 》教案设计
第五周 1节 时间: 2015年9月29日
课题:顿的认识(第8课时 --新授课)
第31页 例7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单位“吨”,理解吨与千克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算、归纳等数学活动中,体验
1吨的实际重量,能对物体的 质量进行估计,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
活动经验。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 中,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倾听;感受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猜老师的体重。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 后教师提问:刚才
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课 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 质量单
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 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
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 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
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2、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①、初步认识吨。
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1)提问: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集装箱的货物重2吨,货物列
车载重60吨) < br>(2)思考:我们知道“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
多重呢?“吨”和“千 克”有什么关系?
(3)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
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
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 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
=1000千克。
(4)提问:1吨里面有几个1千克?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②体验1吨有多重。 < br>(2)谈话: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是多
少千克。再相互背一背 ,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差不多
25千克左右,如果一名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 ,算一算,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
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40明这样的同学约重1吨 )
(3)举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出示各种例子,如“两头牛大约 重1吨”,“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
吨”,“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量恰好是1吨。
一头牛500千克 一桶食盐油100千克
( 2 )头, ( 10 ) 桶
1吨
水泥 50千克 一只老虎 250千克
( 20 )袋 ( 4 )只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五,作业 :练习七 第1,2题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例7 1吨=1000千米




















第三单元《测量 》教案设计
第五周 2节 时间: 2015年9月30日
课题:顿的换算(第9课时 --新授课)
第31页 例8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使学生 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
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过哪些能表 示物体质量的单位?他
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



二、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例8。
4吨=(4000)千克 想:1吨是1000千克,4吨是(4)
个1000千克

3000千克=(3)吨 想: 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

(3)个1000千克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交流、说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练习七”第4题。
用量量在质量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完走?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00千克,400千克和800千克 的机器放在一个车辆。
1000千克和700千克的机器放在另一个车辆。
第5题。⑴ 调查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
每个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
方法。
给学生布置在回家跟爸妈一块完成,把结果说给同学们
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

第6题,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的画“×”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书包重5吨(× ) 冰箱高15分米(√) 老奶奶重65千克(√ )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于吨的那些知识?
五,作业:第3题
板书设计: 吨的换算

例8 4吨=(4000)千克 想:1吨是1000千克,4吨是(4)
个1000千克

3000千克=(3)吨 想: 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
有(3)个1000千克


















第三单元《测量 》教案设计
第五周 3节 时间: 2015年10月8日
课题:解决问题(第10课时 --新授课)
第31页 例9 练习七 第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解决简 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
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初步 体会用列表的方法,
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结合具体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法: 引导发现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
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 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
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 量3吨的
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
刚好装完。 < br>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
次时符合条件,如果 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
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 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
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 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课件|视频|试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
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 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
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
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 有6张,即最多
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
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
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 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
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 较大小
解: ① 租船方案------ 租一条小船和4条大船可以坐满。
4+6×4=28(人)

② 8+4×10=48(元)
租一条小船和4条大船最省钱。

第8题 (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过桥方案分别总结出来)


木桥的载重量是限重1吨

熊猫重量是340千克 小马 --- 240千克 大牛 ---500千克
小鹿 --- 160千克
那几个可以一起过桥?
方法一,熊猫,小马和小鹿可以一起过桥。 340+240+160=740(千克) 740
千克﹤1000千克
方法二,熊猫和小马 , 大牛和小鹿可以一起过桥。
340+240=580千克 500+160=660千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 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
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 合条件的
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第四单 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实在学生比 较熟练地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深入
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包括 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以
及加、减法的验算、估算。
学情分析
通过本册 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多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程
度的认识和掌握,相信连续进位加 和连续退位减法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很难,通过
引导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自主探索,将书本知识 转变为学生自己的经
验知识。
教学目标:
1、掌握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会进行万 以内加法和减法的估算,并能解决相关
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 加、减法计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
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9课时安排教学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案设计
第五周 4节 时间: 2015年10月 9日
课题:加法(1) (第1课时---新授课)
第36页 例1,2 做一做 “练习八” 第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迁移类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 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看看你认识这些湿地野生动物吗?把你了解的情
况给大家说一说。(课件出示第 36页主题图)


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湿地动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有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
生2:我知道了其中鸟类最多有271种;哺乳类最少,只有31种。
生3:我知道了爬行类有122种。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有价值的数学 信息。今天我们研究的
问题就与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有信心学好吗?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师:现在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谁能告诉 老师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
少种?该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算式是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且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用竖式笔算。
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 2 7 1
+1 2 2
3 9 3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
吗?
生:跟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笔算方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师:你能自己算一算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竖式 计算方法,重点说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
同时向百位进1.
2 7 1
+
1
3 1
3 0 2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你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学生可能会说:当百位上相加满十, 我不知该怎么办了。想起“十位上满十,向
百位进一”,我觉得应该是百位上满十,向千位进一。
2 7 1
+
1
9 0 3
1 1 7 4
师:说的很有道理,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能解决未知的问题,很了不起!
下面请同 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相同数位对齐。
要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
二、 巩固练习
“做一做”用竖式计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919+80 476+121 93+802 545+54 281+64
65+93
“练习八” 第2题 先估一估,再计算下面各题。
659+306=695 483+321=804 806+574=1380
68+527=595 238+91=329 353+726=1079
四、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五,作业: “练习八” 第1题

板书设计:
加法(1)


例1 例2 271+31=302
271+122=393 271+903=1174
2 7 1
+ 1 2 2
3 9 3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案设计
第五周 5节 时间: 2015年10月 10日
课题:加法(1) (第2课时---新授课)
第36页 例3 做一做 “练习八” 第3,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 br>续进位加法,学会进行验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迁移类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


内容,接 着完成有关湿地生物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3.
师:请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第38页例3)
生:我知道了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师: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呢?自己尝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求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种类与野 生
动物的种类数相加,算式是445+298.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 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结果是:
4 4 5
+2
1
9
1
8
7 4 3
生2:我们可以用口算,把298看作300,这样445+300=745;刚才多加了 2,
所以再减2,745-2=743.
师:算得对不对呢?你会验算吗?
生:可以交换445和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师:好,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算一算298=445的结果与刚才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尝试独立进行验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验算的情况,对于验算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师:先想一想下面各题是否有进位,在计算并验算。(出示第38页“做一做”)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及验算的情况,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
“练习八”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并订正。
271+297=568 71+52=123 54+782=836 525+125=650
练习八”第5题
教师指名学生读题,分析算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并订正。
135 改正: 135 427 改正: 427
+ 69 + 169 + 543 + 543
825 204 960 970
(×) (×)
练习八”第6题 下面那两个数相加得1000?连一连。
教师指名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536 127
208
792
351
915
649
873






464
85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那些知识?
五,作业: “练习八” 第四题
板书设计: 加法(1)
例3 第3题
4 4 5 271+297=568
+2
1
9
1
8
7 4 3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教案设计
第六周 1节 时间: 2015年10月 13日
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第3课时 --练习课)
第40页 练习八 第8,9,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8题
(1)85+145=233(元)
口答: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共需要233元。
(2)答案不唯一,示例:
我想买一个书包和耳机。
148+39=187(元)
口答:买一个耳机和一个书包共需要187元。
(3)答案不唯一,示例:
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录音机要花多少钱?
85+132=217(元) 口答: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录音机要花217元。
第9题


(1)小君家→邮局→书店→超市→小君家
(2)小君家→邮局→书店→邮局→超市→小君家
(3)小君家→学校→超市→书店→邮局→小君家
小君走第2条路线最近。
第10题
888+88+8+8+8=1000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教案设计
第六周 2节 时间: 2015年10月14 日
课题::三位数减三位数(第4课时 --新授课)
第41页 减法 例1,2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
的减法。
(2)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减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
与策略。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前一类推,探究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竖式计算
76 42 87 58


-32 -22 -43 -29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师:下面是国产电视动画片的生产情况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出
示第41页统计表)
生1:我知道了从2004年这几年中,国产电视动画片的数量逐渐增 加,2011年
的数量最多。
生2:在这红国产动画片的数量2004年最少。
生3:在这几年的国产优秀动画片中,2011年的数量最多。
师:获取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 ,你能解决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的问题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解答方法跟大家说一说吧!
生:从表格中可以知道2011年生产了435部动画片,2009年生产了322部动画
片,多生产 的数量就是435-322.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 课件|视频|试卷
生: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列竖式的时候,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就是这
样: 4 3 5
- 3 2 2
1 1 3
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允许算法多样化。
2、教学例2.
师:你能试着自己算一算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解答 的情况,重点说清个位上的计算情况:个位上不够减从十
位退1,这样就是15减6,结果个位上的得数 是9;同时十位上的3还剩2,2减
8不够减,继续从前一位(百位)退1再减,这样就是12减8,结 果十位上的得
数是4;同时百位上的4还剩3.竖式如下: ..
4 3 5
- 8 6
3 4 9
师:结合以上计算,在小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小结: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
1……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列竖式计算。
844-21 353-123 278-75 406-102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练习九:第1题
板书设计
减法(1)
例1: 例2: ..
4 3 5 4 3 5
- 3 2 2 - 8 6
1 1 3 3 4 9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教案设计
第六周 3节 时间: 2015年10月15 日
课题::三位数减三位数(第5课时 --新授课)
第42页 减法 例3 做一做 练习九:第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和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有 0的连续退位减法,进一
步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 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的形成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及知识迁移类推的策略。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重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列竖式计算。


457-198 365-287
指明学生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以巩固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的很好。 今
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这就是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
减法。(板书 课题)
教学例3.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答吗?试一试。(出示第42页例3)
学生弄懂题意后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你的想法吧!
生:求 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就是计算403比158多多少,
用减法计算403 -158=245(部)
师:计算的时候,各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
生: 个位上的3减8不够,要从十位退1,可是十位上是0,那么我们可以继续
从前一位退1,也就是从百位 退1,这样就相当于十位上是10,就可以退1给个
位,那么个位上就成了13-8=5;而这时十位上 就是10-1-5=4;百位上就是4-1-1=2.
即: ..
4 0 3
-1 5 8
2 4 5
师:如果我们想验算一下,看算得是否正确,该怎样验算呢?
学生可能会说: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课件|视频|试卷
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如果等于减数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如果不等于减数就说 明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
4 0 3
-2 4 5
1 5 8 < br>可以用加法验算,让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如果等于被减数说明计算结
果是正确的;如果 不等于被减数则说明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1 5 8
+2
1
4
1
5
4 0 3
对于以上两种验算方法都要给予肯定,不必强求统一。
三、巩固练习
练习九:第2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再读题,使学生能正确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思考,指明学生板演,然后教师订正讲解。
892-265+403=1030(位)
答:这是园内有1030位游客。
892+403=1295(位)
园内全天来了1295位游客。
第3题
引导学生看清表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减法(2)
例3: . . 验算: ..
4 0 3 4 0 3 1 5 8
-1 5 8 -2 4 5 +2
1
4
1
5
2 4 5 1 5 8 4 0 3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教案设计
第六周 4节 时间: 2015年10月16 日
课题::三位数减三位数(第6课时 --新授课)
第43页 减法 例4 练习九:第6,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选择合适
的解决策略。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利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教法:启发式教学。
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商场逛一逛,用我们所学的知识 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看谁掌握的最好,能灵活运用。
二、探究新知。
师:瞧 ,我们遇见朋友了,小红的爸爸、妈妈在买什么?(出示第43页例4销


售清单)
生:他们买了空调扇、学习机和护眼灯。
师:从这张单子上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 知道了这三种商品的单价,空调扇的价格是558元;学习机的价格是225
元;护眼灯的价格是166 元。
师:你能帮收银员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可以先把空调扇和学 习机的价格相加558+225=783(元)。谈后再加护眼灯的价
钱783+166=949(元) ,竖式是:
5 5 8 7 8 3
+2 2
1
5 + 1
1
6 6
7 8 3 9 4 9
我们 也可以直接把这三种商品的价格加在一起558+225+166=949(元),列竖式
的时候注意相 同数位对齐,三个加数摞在一起相加即可:
5 5 8
2 2 5
+1 6
1
6
9 4 9
只要算法合理就要给予肯定,不强求一致。
师:那么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呢?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生:要准备多少钱,不需要像收银员那样精确的计算,估一估就可以了。
师:那该怎样估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们可以把558元看作560元;把225元看 作230元;把166元看作170
元,这样一共需要准备560+230+170=960元。也就是 说小红的爸爸准备960元够
用了。
师:好好想一想,同样是买东西需要的钱数,为什么选择 的方法不一样呢?跟小
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明确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在灵活选择解
决的策略。
三、巩固练习
练习九:第6题
计算并验算。


500-437=63 602-375=227 1000-599=401 508-229=279
验:437+63=500 227+375=602 401+599=1000 279+229=508
第7题
苹果 梨 香蕉 橘子
原有/千克 250 (310) 105 200
卖出/千克 145 212 88 (95)
还剩/千克 (105) 98 (17) 105
第8题
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
980-76=904 256+475=731 806-327=479 638+94=732
四、课堂小结:
师: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交流。
五、作业。
练习九:第4,5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3:
(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558+225+166=949(元)
(2)小红的爸爸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才狗?
560+230+170=960 (元)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教案设计
第六周 5节 时间: 2015年10月19 日
课题::三位数减三位数(第6课时 -- 练习课)
第45页 练习九:第11,12,13,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相关运用,并学会更好地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11题
里填上合适的数。
8 9 3 4 9 3
第三个答案不唯一,示例:
9 1 6 9 2 7 8 5 0
第12题
194+248+165=607(米)
口答:准备607米的网就够了。
第13题
(1)和接近1000,差接近300
(2)同桌一起摆,加强估算能力。
第14题


只要质量不超过450千克就可以,答案不唯一。示例:
方案:394千克 213千克
360+68=428(千克) 175+156=331(千克) 294+93=387 (千克)
280+165=445(千克)
方案中一共运了6次。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案设计
第七周 1节 时间: 2015年10月 20日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 课时---练习课)
第47页 整理和复习 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加强估算意识。
2、在整理和复习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计算认真和仔细检查、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知道有些时候用精确计算,有些时候用估算就可以。
生2:我发现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百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一致的。
生3:我知道了加法 和减法互为逆运算,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验算,能更有效地
提高我们计算的准确性。


生4:我发现列竖式计算的时候,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究竟掌握的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接受今天的考验吧!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第1题
学生读题思考并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13+587=1000 229+85=314 671+322=993 160+594=754
第2题
学生读题思考并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862-715=147 739-58=681 310-224=86 400-319=81
第3题
(1) 计算下面各题
37+225=262 263+678=941 324-143=181 701-407=294
(2) 圈出得数大于200的算式
159+97 969-789 104+89 300-101
(3)师:请看下面的问题,自己思考并解答。(出示第47页第3题)
学生读题思考并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生1:要知道准备60 0张快递单够不够,不需要精确的计算,估算就可以了。我
们可以把279看作280,把395看作4 00,这样需要的快递单接近280+400=680
(张),显然准备600张快递单是不够的。而计 算还差多少张快递单就需要精确
的计算了,需要先算出这一天需要多少张快递单,然后才能算出还差多少 张,算
式是279+395-600=74(张)。
生2:我们可以直接先计算出这一天需要 多少张快递单,279+395=674(张),
这样与准备好的600张作比较,发现根本就不够。然 后再计算还差多少张,算式
是:
674-600=74(张)。
……
不必强求算法的统一,学生能讲清楚道理就要给予表扬和肯定。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感受自己有哪些进步?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进步。

四,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413+587=1000 862-715=147 279+395-600=74(张)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案设计
第七周 2节 时间: 2015年10月 21日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 课时---练习课)
第48页 练习十 第2,3,6,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加强估算意识。
2、在整理和复习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计算认真和仔细检查、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第2题
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37+118=455(只) 答:下午孵出了455只小鸡。
(2)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37+455=792(只) 答:这一天共孵出了792只小鸡。
(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900-792=108(个) 答:还剩下108个鸡蛋没孵出小鸡。
第3题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 0 0 改正: 5 0 0 1 0 0 0 改正: 1 0 0 0
-1 0 8 - 1 0 8 - 3 9 8 - 3 9 8
4 0 2 3 9 2 7 1 2 6 0 2


(×) (×)
第6题。解决问题
(1)用500元可以买那些商品?让学生自由发言,探讨。
245+208=453(元) 453元<500元 答:可以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录音机
第7题
上层有126本书,中层有157本书,下层有95本书。3层共有几本书?
126+157+95=378(本) 答:3层共有378本书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计算及相 关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
以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 学习,初步建立
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
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
定基础。
2、 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情境图,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数是另一
个数的几倍,引出“倍”的含 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一画”的方式,建
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 构建思维模式。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乘法和除法,能比较熟练的 进行表内乘,除法
的计算,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倍的知识在 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学生应该有所接触。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实
际生活情景,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求一个 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 br>少”的具体意义。
2、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 “几
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
思维习惯,渗透 “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3、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 养用
数学语言有理有据的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1. 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
数学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将 数学融于生活。
2.重视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相结
合。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3课时安排教学


解决“已知两项求倍 数的问题”...............................1课时
解决“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 1课时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第七周 3节 时间: 2015年10月 23日
课题:倍的认识 (第2课时---新授课)
第50页 例1 “练习十一” 第2,3题
教学目标: < br>知识与技能: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
少”的含义。并会 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倍”的概念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情感教育与 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
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一般思路,会根据图形求解倍数。
教法:讲解法
学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三、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除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多少和一个数比另一 个数少多少的关系之外,还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这
种倍数关系,你想了解什么是“倍数”关系吗 ?那就好好学习今天的数学课吧!
的认
识....................... .......................................1课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情景图)
学生可能会说:
生1:图中有6只兔子,其中3只黑兔子和3只灰兔子。
生2:图中共有6根水萝卜,2根胡萝卜,10根白萝卜。
……
师:图中的胡萝卜 有2根;水萝卜有6根,也就是3个2根,这时我们就说
水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课件演示对比 过程)
师:请你画一画,白萝卜的根数有几个2根,那么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
几倍?在小 组里讨论交流你的看法。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白萝卜有10根,每2根圈成一组,可以圈成5组,说明10里 面有5
个2根,所以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对于解答正确、叙述条理清楚的学生给与表扬和鼓励。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50页 “做一做”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黄圆的个数是緑圆的(3)倍,棕色圆的个数是绿色圆的(6)倍
第二题
第一行摆:5根小棒 第二行摆(4)个5根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一共是(20)根
练习十一 第二题
长跳绳的长度是短跳绳的几倍?(指名学生回答并订正)
答:长跳绳的长度是短跳绳的3倍。
第3题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1.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18÷6=3(倍) 答: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3倍.
2.小兔的只数是鹅的几倍?
24÷8=3(倍)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新知识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练习十一 第1题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6里面有2个3 6是3的2倍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第七周 4节 时间: 2015年10月 23日
课题:倍的认识 (第2课时---新授课)
第51页 例2 “练习十一” 第4,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经历求倍数的过程,体 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掌
握求倍数的方法。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已知两项求解倍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
教法:讲解,引导发现法
学法:练习巩固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第一排摆:五根小棒
第二排摆第一排的5倍
第二排摆( ) 个5根小棒,一共有( )根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即使是同学们司空见惯的值日活动中也有
数学。瞧,老师把同学们值日 的场面用相机拍摄下来了,看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知道了擦桌椅和扫地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师: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跟小组同
学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们是用摆小棒的方法帮助解决问题的。先摆了12根小棒表示擦桌< br>椅的12个人,又摆了4根小棒表示扫地的4个人,这样很容易看出擦桌椅的12
人里面有3个4 ,也就是说12是4的3倍,所以说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生2:我们是用画图的方法帮助解决 问题的。先画出某种图形表示擦桌椅的
12人,然后用相同的图形画出扫地的4人,每4个图形圈成一组 ,可以把12人
圈成3组,所以说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
师:综合同学 们的意见,我们可以说要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就是
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
12÷4=3(倍) 答: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 第4题
(1)第一行灰色小圆的个数是绿色小圆的几倍?
8÷2=4(倍) 答: 第一行灰色小圆的个数是绿色小圆的4倍.
(2)学生自己动手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提出问题并解答
第5题 (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列出算式并解答,集体订正)
7×3=21(只) 答:七星瓢虫共有只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扮演,集体订正)
蜻蜓的个数是蝴蝶的4倍 巧克力的价钱是饼干的3倍。
蜻蜓有(20)只。 巧克力是(24)元。
小鸡的个数是母鸡的5倍 1只小熊收了7个玉米
小鸡有(15)只。 6只小熊收了(42)个玉米
四、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五,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擦桌椅●●●● ●●●● ●●●● 12里面有几个4
扫地 ○○○○ 12是4的3倍
12÷4=3
答: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第七周 5节 时间: 2015年10月 24日
课题:倍的认识 (第2课时 ---新授课)
第52页 例3 “练习十一” 第9,10,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 br>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过程,体验如何求解另一项。
情感教育与价 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 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经历“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过程学会求解。
教学难点:建立“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思路,学会求解有关倍数的
问题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咱们一起玩一会摆小棒的游戏吧!
让学生根据要求摆小棒。由组长安排先让其中一个学生摆一个正方形,再要
求第二个学生白的正方形个 数相当于第一个同学摆的2个那么多。
师:你用了多少根小棒:列算式计算一下。
生:我用乘法计算得出4×2=8(根)。
师: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两个正方形要用2个 4根,也就是2个4根可
以说4的2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请看下面的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例3情境图)
生1:我知道了军棋的价钱,要求象棋的价钱。
生2:还知道了两种价钱之间的关系。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们可以通过摆小棒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军棋的价钱是8元,就摆出< br>8根小棒表示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就要摆出4个8根的小棒来
表示,所以说象棋的价 钱就是8×4=32(元)。
生2:我们还可以画图来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军棋的价钱是8元,就先画 出
一条线段表示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就要4段与之前相等的线段
来表示4个8元, 所以说象棋的价钱就是8×4=32(元)。

只要学生讲解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表扬。
师:想一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什么 方法计算呢?在小组里举例证
明一下,你的猜想对吗?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8×4=32(元) 答: 象棋的价钱是32元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 第9题
有8颗黄珠子,54颗红珠子。小红想做一串项链,要使红珠子数量是黄珠子的6
倍。
(1) 如果黄珠子数量不变,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颗红珠子?
54-8×6=6(颗) 答:需要减少6颗红珠子
(2) 如果红珠子数量不变,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颗黄珠子?


54÷6- 8=1(颗) 答:增加1颗黄珠子。
第10题
一种细菌,每过一分钟,就由原来的1个变成2个。经过3分钟,这种细菌的数
量是原来的多少倍? 8÷1=8(倍) 答:原来的8倍
第11题
小熊抱了5个玉米,熊妈妈说:把我的玉米给你3个后,我的玉米个数是你的2
倍。
熊妈妈原来抱了多少个玉米?
(5+3)×2=16(个) 16+3=19(个) 答:熊妈妈原来抱了19个。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那些知识?
五,作业: “练习十一” 第7,8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分析:
本单 元是在学生已经纯熟地把握了表内乘法,能够准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
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 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 础。但笔
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
位上的 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
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 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轻易出错。因
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 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
的难点。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
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3、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4、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 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
1、口算乘法……………………………………3课时
2、笔算乘法……………………………………13课时
3、整理和复习…………………………………3课时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教案设计
第八周 1节 时间: 2015年10月27日
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第1课时 --新授课)
第56页 例1、2做一做,练习十二 第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
算的准确性。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价值。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看题、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前一类推,探究讨论。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游乐园里也有我们的数学, 看看这张游乐园
的照片,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出示第56页情境图)
生:我知道了游乐园各种项目的价格。
师: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这些有关的乘法口算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师: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那些信息。(课件出示例1)
生:坐碰碰车每人20元,要求计算3人要多少钱。
师:你怎样理解题意?该怎么解答? < br>生:每人20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20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计算,所以列式 为20×3。
师:该怎样计算呢?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1: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
生2:因为10个3是30,所以20个3是60.
生3:因为2×3=6,所以20×3就等于60.
师:引导学生推想:200×3、2000×3得多少?
(200×3=600,200就是 2个百,2个百乘3是6个百,就是600;2000×
3=6000,2000表示2个千,2个千乘 3等于6个千,就是6000)
2、教学例2.
师: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那些信息。(课件出示例2)
生:坐过山车每人12元,要求计算3人要多少钱。
师:你怎样理解题意?该怎么解答? < br>生:每人12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12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计算,所以列式 为12×3.
师:该怎样计算呢?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 :我是借助摆小棒算出来的,先在第一行摆1捆和2根小棒表示每人12元钱,
然后在第二行、第三行分 别这样摆小棒,这样就表示出了3人需要的钱数。这时
整捆的小棒数就是3捆,1捆表示1个10,3捆 就是10×3=30(根),单根的小
棒数是每行2根,3行就是2×3=6(根),所以一共就是30 +3=36(根),也就
是说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12×3=36(元)。
多给学生机会练习叙述思考过程,只要合理就要给与表扬和肯定。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20×7=140 200×7=1400 700×2=1400 21×4=84 23×2=46
32×3=96
练习十二 第2题
90×4=360(元) 答:一共用了360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2题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20×3=60 想:2个10乘3就是6个10,就是60
12×3=36 想:10×3=30
2×3=6 30+6=36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教案设计
第八周 2节 时间: 2015年10月28日
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第2课时 --练习课)
第58页 练习十二 第3,4,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
算的准确性。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练习十二 第3题
30×8=240(千克)
答:一共运来240千克苹果。
第4题
13×2=26 34×2=68 21×3=63 22×3=66 23×3=69
33×2=66 31×3=91 12×2=24 42×2=84 43×2=86



第5提
(1)12×4=48(只)
答:4筒一共有48只。
(2)12×3=36(元)
一筒共36元。

第6题
24×2=48(元)
买24瓶需要48元。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教案设计
第八周 3节 时间: 2015年10月29日
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第3课时 --练习课)
第59页 练习十二 第7,8,10,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
算的准确性。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练习十二 第7题
乘数
乘数


90
8
180
31
2
62
700
5
3500
22
3
66
60
6
360
13
3
39


第8题
40×4=160(千米)
答:燕子每小时飞160千米。

第10题
30×8=240 80×3=240 40×6=240 60×4=240

第11题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5个月
钱数/元 40 60 80 100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教案设计
第八周 4节 时间: 2015年10月30日
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第4课时 --新授课)
第60页 例1 做一做,练习十三 第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
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 的含义。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
的多样化。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口算卡片。
6×2 4×2 20×3 40×2 300×2 20×4 50+7
6+40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学例1.
师:观察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图意,并且提出 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课
件出示第60页例1情境图)
生:图中小红、小丽和小明在 一起画画儿,他们三人用的是同样的彩笔,已知每
盒装12支彩笔,求3盒一共有多少支。
师: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
生:12×3,也就是求3个12是多少。
1、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呢?
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3、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
彩笔?
4、让学生思考,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写出来。
5、算完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6、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学生列式:12×3=
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枝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说想法:
①连加法:12+12+12=36(枝)
②数的分解组成:10×3=30(枝) 2×3=6(枝) 30+6=36(枝)
③拆分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A、12=8+4 8×3=24 4×3=12 24+12=36
B、12=7+5 7×3=21 5×3=15 21+15=36
C、12=6+6 6×3=18 18+18=36
7、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8、介绍竖式: 1 2 ……因数
× 3 ……因数
3 6 ……积


教师重点强调竖式的意义及格式。
小结:用竖式计算时, 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每一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把积对着那一位。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3 4 1 2 3 1 2 2 1 1 2 3 1 2 3
× 2 × 4 × 3 × 4 × 3 × 2
练习十三 第2题
90×4=360(元) 答:一共用了360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2题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案设计
第九周 1节 时间: 2015年11月 3日
课题: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第 课时---新授课)
第62页 例3 练习十三 第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多位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
验迁移类推的思 想和方法。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难点: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
4×4+2 5×7+4 6×5+1 3×4+2
2、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它的
前一位进几)
3、计算下面各题。请三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并说一说自己是
怎样算的。
2 9 1 4 2 1 3 1
× 3 × 4 × 7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出示教材第62页例3的情境图。
师:学校 正在召开运动会,老师和几名同学为运动员们准备了饮料。每箱24瓶,
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
师: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24×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9箱饮料大约是多少瓶?
生: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少。
师:用竖式计算。请一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试算。做完后共同订正。
2 4
× 9

2 1 6
请计算正确的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地方。(个位上4×9=36,向十
位进3后,十位上2×9=18,表示18个十,18个 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
十共21个十,2应写在积的百位,1应写在积的十位)
教师小 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个因数的十位后,要看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
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 位数,如加上进位数后又需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


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 第6题 先估一估,在计算
36 ×7=252 48 ×6=288 59×8=472 72×4=288
27 ×9=243 313 ×5=1565 499×3=1497 824×5=4120
第7题
伸长5厘米的蚱蜢一次跳跃的距离是它身长的75倍,蚱蜢一次能跳多远?
75×5=375(厘米) 答:蚱蜢一次能跳375厘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新知识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例3 24 ×9=216 (瓶)
2 4
× 9
2 1 6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案设计
第九周 2节 时间: 2015年11月 4日
课题: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第 课时---练习课)
第64页 练习十三 第8,9,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练习十三” 第8题
每个学生发6本练习本,三(1)班有32名学生,一共要发多少本练习本?
32×6=192(本)
答:一共要发192本练习本。
第9题
买7台电风扇,一共需要多少钱?


78×7=546(元)
答:一共需要546元
第10题
小玲说:我上初中了,每天上学要骑自行车7分钟。 她平均每分钟骑185米。
小玲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米?
185×7=1295(米)
答: 小玲家到学校的路程1295米。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案设计
第九周 3节 时间: 2015年11月 5日
课题: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第 课时---练习课)
第65页 练习十三 第12,14,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练习十三” 第12题
每场最多买278张票,电影院每天放映4场电影。每天最多能有多少人看电影?
278×4=1112(人)
答:每天最多能有1112人看电影。
第14题
400名学生乘7辆汽车去郊游,前6辆车各坐57名学生,第7辆车要坐多少名
学生?
400-57×6=58(名)
答:第7辆要坐58名学生。
第15题


观察下面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99×1=99
99×2=198
99×3=297
99×4=396
.....
99×8=792
99×9=891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案设计
第九周 4节 时间: 2015年11月 6日
课题:因数为0的乘法 (第 课时---练习课)
第66页 例4 练习十四 第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一个因数为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
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因数为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
法。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
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教学难点:会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法:讲解引导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三、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是什么吗?
学生猜想。
师:在数学王国里的特殊数字就是0,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0有关的乘法计


算。
四、探究新知
教学例4.(出示课件)
师:你能把图意跟大家说一说吗?先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跟大家讲一讲?
生:图中 有7只小猴子,把它们面前盘子里的桃子都吃光了,问我们7个盘子里
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么?
生1:因为每个盘子里都没有桃子,所以每个盘子里的桃子用数 字“0”表示,7
个盘子就是7个0相加,结果还是0,所以算式是0+0+0+0+0+0+0=0
生2:我觉得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7个0相加就可以写成0×7=0(个)或7×
0=0(个 )
师:想一想,0×3=? 9×0=? 0×0=?你发现了什么?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
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课件|视频|试卷
生:都得0.
归纳总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板书)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第1题
0×2=0 5×0=0 0×6=0 0×8=0
2×0=0 5+0=5 6×0=0 0+8=8
2.在( ) 填上适当的符号
4( ×)0=0 0(+)4=4 0(×)4=0
7(- )7=0 10(×)0=0 0(×)0=0
练习十四 第2题
一头牛的重量是505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它的8倍。大象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505×8=4040(千克) 答:大象的重量是4040千克
四、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五,作业: “练习十四” 第1,3题


板书设计:
因数为0的乘法
例4
0+0+0+0+0+0+0=0 0×7=0(个)或7×0=0(个)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案设计
第九周 5节 时间: 2015年11月 6日
课题:因数中间或有0的乘法 (第 课时---练习课)
第66页 例5,6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
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数
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
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法:讲解引导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三、复习导入
20×3 0 ×6 200×3 120×
4
1200×4 12×4 8×0 2000×3
四、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师:请看下面与0有关的计算问题,你能解决吗?读完题后先说说你的想法。


(出示课件)
生:求这个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就是计算8个604是多少 ,我们可以把604
看做600,那么600×8=4800,所以应该比4800个还多一些。
师:到底是多少呢?尝试自己列竖式计算一下。
学生尝试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竖式算法:
6 0 4
× 8

4 8 3 2
师:十位上写几?为什么?
生:十位上应该是3,因为8与十位上的0相乘还得0,加上个位 上进上来的3,
所以十位上结果应该写3.
要适时给予竖式计算正确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
2、教学例6.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
(3)先估计一下大约得多少。
280×3≈900,大约得900.
(4)让学 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
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生1:先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
乘3后还得0,所以 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更多免费资源下载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课件|视频|试卷
生2: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 ,
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
用。
(5)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第二种更简便。
(6)概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 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
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第1题 把乘得积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
4

2.计算
420×6=2520 370×5=1850 130×9=1170 260×7=1820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那些知识?
五,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例5 例6
6 0 4 2 8 0
× 8 × 3

4 8 3 2 8 4 0


















207
828
106
424
205
820
408
1632
396 657
1584 2628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第十周 1节 时间: 2015年11月10日
课题: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乘法(第10课时 --练习课)
第68页 练习十四 第4,5,7,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
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练习十四 第4题
每个方阵队有108名学生,4个方阵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08×4=432(名)
口答:一共有432名学生.

第5题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吗?
1+2+3+4+5+6+7+8+9+0 1×2×3×4×5×6×7×8×9×0
=5×9 =0
=45
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最大。

第7题
1500×6=9000(米)


口答:一共大约吐丝9000米。

第9题
230×8=1840(个)
口答:共能检测1840个零件。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第十周 2节 时间: 2015年11月11日
课题: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乘法(第11课时 --练习课)
第69页 练习十四 第10,11,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因数中间,末 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
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练习十四 第10题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40×7=280 21×3=63 34×4=136
400×7=2800 210×3=630 340×4=1360
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末尾添上几个0。

第11题
208 改: 208 102 350 改: 350
× 4 × 4 × 3 × 6 × 6
8032 (×) 832 306 (√) 210(×) 2100

第12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81+982+983+984+985+986+987
=984× 7


=6888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教案设计
第十周 3节 时间: 2015年11月 12日
课题:乘法的估算(第12课时 --新授课)
第70页 例7 做一做 练习十五 第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估算。
2、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
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难点: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解问题的能力。
教法:引导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二,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师借助乘法计 算解决的,今天我们就一
起去看看生活中哪些问题是需要乘法解决的?你能正确解答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师:每张门票8元,有29人参观,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想知道带250元钱够不够,必须先知道29人卖门票共需多少元。也就是要先
算出2 9×8得多少,然后和250元比较一下。
生:29×8我还没有学过,怎么办呢?
师:这 道题只要知道29×8的结果比250大还是小就可以了,不必算出精确结果,
因此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 法,也就是看29×8大约等于多少。
学生可以再小组内讨论,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及时指导、
点拨学生。 < br>集体交流:因为29接近30这个整十数,所以我们把29看成30,用30×8=240,
所以 29×8大约等于240.
师:同学们想得很好。29×8大于等于240,“大约等于”写成数学符 号就是“≈”,
这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所以29×8≈240
板书:29×8≈240(元) 240〈250
生:通过估算得出了29×8的结果,和250比较后发现250元钱购买门票了。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集体订正。
32×6≈180 32×6 >180
口答:6个箱子能装下这些苹果。
练习十五 第2题
49×8≈400(人) 400〈417
口答:不够。
第3题
59+63+62+60+57+58+62+58
≈60×8
=480(千克)
口答:张大爷家的稻谷大约有480千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一、 板书设计
乘法的估算
29×8 ≈240(元)


30 ×8=240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第十周 4节 时间: 2015年11月 13日
课题:解决问题(第13课时 --新授课)
第71页 例8 做一做 练习十五 第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归一问题,培养 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提
高学生分析,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
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引导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道稍复杂一点的问题,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二,探究新课
(课件出示第71页例8)
生1: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问题。



生2:求买8个同样的碗用多少钱,就需要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再算8个同样的
碗多少钱。
生3:一个碗的价钱就是18÷3=6(元),8个同样的碗的价钱就是6×8=48(元)。
生4:也可以列成综合算式18÷3×8,结果仍然是8个碗48元钱。
……
只要学生讲解合理就要给予肯定表扬鼓励。
师:究竟算得对不对呢?你们检验了没有? 生:可以这样检验,买8个碗48元,说明一个碗的价钱是48÷8=6(元),这
样3个碗的钱数 就是6×3=18(元),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师:对!我么一定要记住解答完之后要进行检验 ,才能有效提高我们解解题的正
确率。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 br>生:先算一个碗的价钱18÷3=6(元),再算30元里面有几个6元就可以买几
个碗,列式为 30÷6=5(个),所以说30元钱可以买5个碗。
三,巩固练习
7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1)24÷3=8(页) (2)64÷8=8(天)
8×7=56(页) 口答:8天可以读完。
口答:7天可以读56页。
练习十五 第6题
(1)46×4=184(元) 答:需要184元。
(2)58×8=464(元) 500>464
答:够。
(3)34×5=170( 元) 200-170=30(元)
答:找回30元。
四、课堂小结: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4,5题
板书设计
第71页 例8 做一做 练习十五 第6,7题
例8
18÷3=6(元) 18÷3×8
6×8=48(元) =6×8


=48(元)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第十周 5节 时间: 2015年11月 16日
课题:解决问题(第14课时 --新授课)
第72页 例9 做一做 练习十五 第8,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能迅速的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归 一问题,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提
高学生分析,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
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应用题的数量关
难点:绘图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法:创世情景,引导探究讲解法。
学法: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一下学过的有关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路程÷时间=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3、教学例9.
师:妈妈在买碗的过程中又遇到问题了,你能帮忙解决吗?试一试。(出示例9)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解答策略,说说你的想法吧。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首先是画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的,这样就能比较直观地分析题意了。

生2: 根据6元一个碗可以买6个,可以算出总价是6×6=36(元),那么36
是9的几倍就可以买几个9 元的碗,列式为36÷9=4(个)。
生3:可以列成综合算式6×6÷9,结果也是4个。
生4:我检验过了买4个9元的碗和买6个6元的碗,总价是相同的,都是36
元,说明解答是正确的 。
……
师:同学们,讲得有理有据,真棒!继续努力!
三,巩固练习
72页,做一做
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剩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1)6×4÷8 (2)6×4÷3
=24÷8 =24÷3
=3(页) =8(页)
答:3天可以读完。 答:平均每天读8页。练习十五第8题

第8题
个数 5 6 8 11 13
总价元 45 54 72 99 117

第9题
48÷8×24
=6×24
=144(千克)
答:24箱蜜蜂可以144千克蜂蜜。
四、课堂小结: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4,5题
板书设计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作表现自我评价


神奇的植物-圣诞节英文介绍


教师教育科研-世界大学排名500强


一幅漫画的启示-甘肃省招生办公室


学习委员竞选稿-哮喘的治疗方法


中元节的风俗-一千零一夜读后感


你是甄嬛传里的谁-考察报告


西安三本院校排名-山东海事局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