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电子版

别妄想泡我
954次浏览
2020年08月29日 02: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动物食物链-2014山东高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第一单元 时、分、秒
第1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
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 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
立1秒及1分(60 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
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
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
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 很短的时间,我们
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 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 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
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
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 眼睛,仔细听一听。(利
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
时 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
确。
④小结:刚才,我 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
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 但是
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
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 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
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 1分、
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
秒 ?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
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
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
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
有了秒针 ,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
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
用19( )。
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 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
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 表中,
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 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
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
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
主人。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
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 走一圈的时间是多
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
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 读出时间。如:5
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 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
一样;
方法(2)时 、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
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 位、十位到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
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 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
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
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
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
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
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 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
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


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第3课时 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
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
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 br>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
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
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

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指名说说题意。学 生独立列式,说
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二、补充题目。
1、 1分=()秒 4时=()分 9分○9
秒 36分○2时
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
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
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第10、11题。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
-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
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 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 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
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
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 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
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 +4=69.

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 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
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
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 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
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
元,问他一 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 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
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教学反思:

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第2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 2
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
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 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 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
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
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 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
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 )=
(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 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
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 5-8=57,然后再
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
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 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1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 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
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
根 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
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
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 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
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53+6= 85-5= 67+9= 72-6=
20+40+3000= 900-700+80= 300+2
0+60=
80-60+200= 100+400+50= 900
-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 480 520 790 2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 270 450 840 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
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
300+500=800 80+50=130 800+100+30=930
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
师:同学们 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
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 便地计算出结果,
我们一起来看看。

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 个
3 8 0
+ 5 1 5 0
9 3 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
一位进一。
提问: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
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
注 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
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 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
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
的1,百位写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
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 个

5 5 0
- 3 8 0
1 7 0
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
当十继 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
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 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

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
个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
前 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
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 ,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
起来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4题。
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第4课时 估算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
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 br>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
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 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
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
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
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 ?解决这个需要利
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
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
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
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 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 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
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 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
大于220,239大于 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
441,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
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 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
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
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 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
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
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

1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
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 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
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
几十。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1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
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 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 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
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
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
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 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
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
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 竖式的方法。

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
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
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 00,600-400=200,大约多200
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 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
个座位。
……
估算的方法 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
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
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 法的
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 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
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教学反思: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第三单元 测量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 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
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
用 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
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 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
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
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
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2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
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 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
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 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
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 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
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 对“1毫米”的体
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
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
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
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2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
米1厘米 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
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
约有多长。
米不是 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
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 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
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 量物体
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 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
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 学
习中获得自信。

2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
教学难点: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
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
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
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 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
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
找出 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
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2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
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
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
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也 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
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教学反思:


2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第3课时 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
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 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
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
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 10分米=( )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

2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
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 )毫
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1厘米是( )毫米?
(2)2厘米是( )个10毫米?
(3)就是( )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 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
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 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
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 个十毫米,也就
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
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 =( )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 )个10厘米?
(2)( )个10厘米就是( )分米?
(3)80厘米等于( )分米?
(4)在学生 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
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 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

2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
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3、组织练习。
50毫米=( )厘米 20分米=( )

40毫米=( )厘米 300厘米=( )

20厘米3毫米=( )毫米 80厘米+8分米=
( )分米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4、归纳总结。
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
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你发现了 什么?
(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
乘以单位间的进率。
(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
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
先说一说这些题目与教材中的例3有什 么不同?应该怎么想?请同
学分2人小组讨论,把结果填在书本上。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2、完成“练习五”第8题。
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位计量的长度应该怎么比较 大
小,教师提示应该先统一长度单位。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其
他同学认真听。
3、完成“练习五”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
几份?(4份)
(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4分米÷4=1分

2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米)
(3)如果这根绳子长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吗?
四、课堂小结
1 、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
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再根据进率来推算结果。
2、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 上学习长度单
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
里)的长度观念 ,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
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难点: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准备: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
时间及步数。
教学步骤:

2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 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
测量呢?
3、揭示 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佛山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
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 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
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教学例4)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图1: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
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 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
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 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 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
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 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
10次,5个来回。

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
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
1千米,就是2000米)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1)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
跑几圈是1千米? (2)星期天,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学校出发一
直往东走,到工商银行大约是1 千米。
从学校出发一直往西走到天桥底大约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
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
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练习六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2、第二关(练习六第8题)
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
内相互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3、第三关(练习六第14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理清思路,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 合适,
关键是看出发地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根据距离的长短选择合适的
交通工具。

3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2)再了解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根据距离,估
测一下 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长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4、第四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12年9月29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 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
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 br>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
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 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
去?”我说:“去七一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七一广场离这里
很近,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 一个新成员:千米。
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
间的简单 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吨的认识和换算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

3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
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
会应用知识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 :
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
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
多少?(课件出示蓝鲸 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
的质 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
物体吗?
3、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 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
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1)提问: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集装箱的货物重2吨,
货物列车载重60吨) < br>(2)思考:我们知道“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那么
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 克”有什么关系?》
(3)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

3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
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 来表示1000千克,
即1吨=1000千克。
(4)提问:1吨里面有几个1千克?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体验1吨有多重。
(1)学生尝试抬起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袋重10千克的豆子感受1
吨。
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提一提豆子,感受10千克豆子有
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一起提。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豆子重10千克,这样的豆子多少袋重1吨?(100
袋)
演示:每 次呈现10袋豆子(因为10袋豆子为100千克),学生一边
看一遍数:100千克、200千克、3 00千克……1000千克。当100
袋数完了,学生会感叹:哇!1吨这么重呀!
(2)谈 话: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
重是多少千克。再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 的体重有多重。三年
级学生的体重差不多25千克左右,如果一名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
算一 算,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
呢?
(3)举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各种例子,如“ 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匹马
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3、感受1吨水的重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
解)
(2)师: 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吨水
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
(3)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
质量就是1吨。

3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4)谈话: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 br>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4、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交流、说方法。
5、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一头大象重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吨?一辆卡车质量5吨,
是多少千克?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练习七”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 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
位千克、吨的感受。先独立连线,再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
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七”第3题。
这题不仅要会根据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还要掌握不同 单
位之间的加减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 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
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

3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
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 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
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 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
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 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 车、
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
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 2×( )+3×( )=18表示。
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3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
(次),刚好装完。 < br>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
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 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
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 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
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 同样的它们的总运
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
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
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 )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
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 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
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

3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
条件,怎 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
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
言)
(2)求“ 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
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 ,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 条件和
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
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 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计算往往
是和实际问题中引出的,教师可利用教材 提供的背景,引出数学问
题,学习数学方法,也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例进行教学。运用“迁
移 ”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加减法的计
算法则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可采用尝 试、讨论等方式学习,发
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习自主性。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
“的 环节,同时也可以利用练习中提出的估算要求,培养估算意识
和能力。
从内容上看: 笔算加 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本单元主
要教学三位数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的

3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
连续退位减。
二、课程目标
1.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
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
生的计算水平。
4.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5.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
兴趣。
三、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
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
习。
(三)实施对策
1.对于计算的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师可在
难点 处适当加以引导;要注重对学生对算法的理解,要注意对学困
生的引导帮助。
2.注意计算能力的培养,做好计算方面的练习;加强估算,鼓
励算法多样化。




第1课时 加法(一)
【教学内容】加法(一)

3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 法则,会笔算三位
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笔算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课件播放:中国特有的湿地珍惜动物

(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和动物。)
谈话:同学们,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
我们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我们先来看“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数统
计表”。
用图表或屏幕出示该表,接着框出或用颜色显示下面的部分。
鸟 类 271
爬行类 122
两栖类 31
提问: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71+122=
2.想一想,这题竖式应该怎样写?
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重点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竖式?
(让学生明白相同数位要对齐)
应该从哪一位开始加呢?
3.点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4.小结:三位数 加三位数的方法同两位数加法相同,都要把相
同数位对齐,都是从个位开始加起。

4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二)教学例2
1.根据问题列式: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271+31=
2.如何列竖式?第一个加数的2要与第二个加数的3对齐,是
吗?为什么?
3.分小组计算,并在组内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4.汇报。重点
(1)十位上的3+7=10怎样写?
(2)十位上满十要进位,向哪一位进?为什么不往个位进?
(3)百位上正确结果是几?是怎么得来的?
5.尝试练习
271+903=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并在组内交流算法。汇报时重点说说
百位上的9+2=11怎样写?
(三)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应该注意什么?
(数位对齐,从低到高,满十进一)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37页做一做。
2.课本第39页第1 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五、作业
课本第39页第2题。
六、板书设计
加法(一)
鸟 类 271
爬行类 122
两栖类 31
2 7 1 2 7 1 2 7 1
+ 1 2 2 + 3 1 + 9 0 3
3 9 3 3 0 2 1 1 7 4

4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七: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加法(二)
【教学内容】加法(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
会笔 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
能力和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
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笔算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下面各题
24+9= 17+8= 88+2= 15+65=
9+58= 15+55= 23+17= 66+32=
50+60= 40+56= 18+45= 56+23=
2.笔算
2 8 5 6 6 7
+8 3 + 9 8 + 4 6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学生完成后
1.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 探究新知:

4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进位的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这部分 内容,接着完成动物协会教给我们的任务。
2.小组探究
(1)如何列竖式?有没有进位?
(2)这道题中的进位与上节课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不同?
(3)这道题可用哪些方法计算?
(4)用什么方法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3.小组汇报。重点弄清下列问题:
(1)个位上的5+8=13怎样写?
(2)十位上是4+9=13吗?为什么?
(3)百位上的正确结果是多少?是怎么得来的?
(4)这道题中的进位与上节课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不同?
(5)这道题的计算除了竖式方法外,还有其它计算方法吗?
(6)为什么计算要验算?加法如何验算?
(粗略法:估算,精确法:调换位置再算)
4.教师:我们在计算时,不管哪一位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它的
前一位进1。
三、巩固练习
1.第3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选最后一题讲计算过程。
2.第39页第3题。
3.第39页第5题。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第39页第4题。
六、板书设计
加法(二)
2 8 5 6 6 7
+8 3 + 9 8 + 4 6
1 1 1 1 5 4 1 1 3

4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七: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
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
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
流。
【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笔算
479+506=
483+259= 665+481=
2.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些什么?
二、练习指导
1.第39页第6题。
提醒学生用估算方法寻找可提高速度。
2.第40页第7题。
先计算,再连线。
3.第40页第8题。
分小组解决,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4.第40页第9题。

44
238+9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1)小君有哪些可选路线?
(2)计算每种路线的长度,再比较,得出结论。
5.第40页第10题。
分小组探究,得出结论。
三、总结
四、作业
479+506= 238+79=
683+279= 365+461=
七:教学反思:





第4课时 减法(一)
【教学内容】减法(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
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提倡算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
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的
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你们暑假看了些什么样的动画片?最
喜欢的是哪部?是哪国生产的?
我国在动画片生产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4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课件出示国产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1.分小组自学例1。重点弄清下列问题:
(1)三位数减三位数如何列竖式?应该注意什么?
(2)从哪一位开始减起?
2.小组汇报。
3.小结:三位数减三位数,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二)教学例2
1.分小组自学例2。重点弄清下列问题:
(1)三位数减三位数遇到退位如何处理?应该注意什么?
(2)十位怎样计算?
2.小组汇报。重点弄清下列问题:
(1)个位上5-6能减吗?
(2)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从哪一位退1?退1 当几?
(3)现在个位上是几减几?(15-6)
(4)现在十位上是几减几?(2-8)
(5)十位怎样计算?
(6)百位得多少?
3.你们觉得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4.小结:三位数减三位数,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减起,哪
一位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退位点点清楚,哪一位头上有
一点要减1后 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第41页做一做。
2.第44页第2题。
四、总结
五、作业
第44页第1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4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减法(一)
三位数减三位数,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的数
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退位点点清楚,哪一位头上有一点要减1
后再计算。
第5课时 减法(二)
【教学内容】减法(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例3的 学习,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
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提倡算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
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的
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28-12= 36-18= 25-17= 80-25=
129-26= 287-76= 180-50= 218-108=
2.做一做下面的各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67-189= 324-166=
3.导入: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 位减法,大家学得非
常认真,掌握得很好,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
不想帮助 老师解决?

4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
1.小组探究。重点解决
(1)从哪一位减起?
(2)这道退位减法题中出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3)如何验算?
2.汇报,重点弄清
(1)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应该怎么退位?
(2)在计算中,被减数中某一位是0退位后,你发现了什么?
(0退位后,计算时要用9减)
(3)怎样验算?
3.小结: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三条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
也可以借。
(二)教学500-185
1.小组探究。重点解决
(1)从哪一位减起?
(2)这道退位减法题中出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2.汇报,重点弄清
(1)个位、十位上是0,应该怎么退位?
(2)在计算中,被减数中某一位是0退位后,你发现了什么?
(0退位后,计算时要用9减)
(3)怎样验算?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第42页做一做。
2.第44页第3题。
注意引导学生复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第44页第4题。
4.第44页第5题。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4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第44页第6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减法(二)
三位数减三位数,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减起,哪一位的数
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退位点点清楚,哪一位头上有一点要减1
后 再计算。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续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提倡算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
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的
学习习惯。
【教学重 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
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笔算
598+204 473+298 600-138 572-353
2.笔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什么共同地方?

4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3.这个星期前3天我看了78页书,后4天我看了余下的125
页书。你知道这本书有多少页 吗?
学生列式计算。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情景图
2.分小组探究。
(1)题中提出哪两个问题?
(2)你是怎样理解收银员的话和小红提出的问题的?
(3)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4)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
(5)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3.汇报。
(1)怎样理解收银员的话?
(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2)怎样理解小红提出的问题的?
(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3)解决“收银员应收多少钱”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购买的三件商品的价格)
(4)如何列式?如何计算?

5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介绍三种笔算方法。
(5)收银员应收949元,只收940元,行吗?为什么?
(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
(6)解决“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为什么?
(购买的三件商品的价格的近似数,因为准备多少钱才够,不
用精确计算,估一估就行。)
(7)如何列式?如何计算?
560+230+170
=560+400
=960(元)
(8)解决第二个问题在思考方式上与解决第一个问题有什么不
同?
(第一个问题要精确计算,第二个问题不需要精确计算,只求
出一个近似结果就行了。)
(9)比较刚才解答的两个问题,想一想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
什么。
4.小结: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
解决的策略。
三、知识运用
1.看图解决问题





(1)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汽车从昆明到大理已经走了348

5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千米,到丽江还要走多少千米?)
517-348=169(千米)
(2)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汽车从昆明到大理已经走了 348
千米,到丽江大约还要走多少千米?)
500-350=150(千米)
2.第45页第7题。
3.第45页第8题。
4.第45页第9题。
四、总结。
五、作业
第46页第12、14题。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0+230+170
=560+400
=960(元)
七:教学反思




第7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4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
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
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
握这些知识。

5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
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 br>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
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
整理的情况)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本单元 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加减法的验算、“用
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针对小组的汇 报板书各部分内容,
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8 7 7 2 6 9 4 0
7 0 8
+ 5 9 + 5 9 8 - 7 6 2 -
3 8 9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提问: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
么?不同的呢?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请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做对一道,就可以在最上面圈< br>一面小红旗。(笔算加、减法题各4道)(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师: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的第6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

5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生独立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的第7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
生独立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9页的第7题。
六、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8 7 7 2 6 9 4
0 7 0 8
+ 5 9 + 5 9 8 - 7 6 2 -
3 8 9

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第一课时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过程与方法: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
概念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5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倒背,选背。
因为我们中国独有乘法口诀,所以我们中国人在数学计算这一
块是非常令外国人羡慕的。
随着我们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知识。
二、新授
1、教师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
件出示第50页图,学生看书上图,图上有什么? 数数各种萝卜各
有多少?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画黑板上,6根红萝卜有几个2
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
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 )----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会这样圈吗?
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白萝
卜有10根,画黑板上,那10 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先请一个同
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
打开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 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
方的填空。同位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
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是5
倍而不是3倍呢?
3、练一练
做一做1,绿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每3片为一
堆可以圈 出几堆?请你圈一圈,说说黄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几
倍?你能圈出蓝圆片是绿圆片的几倍吗?
做一做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要我们怎么摆,4倍是什
么意思?
我们就在纸上第一行先画5竖线代表5根小棒,第二行怎么画?
请你画一画,然后圈一圈。

5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 第1、2题。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例2,练习十一第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 技能:能将图片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在具体情境
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解决问题。会运用倍的 知识求“一
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概括、 交流等数学活
动,使学生经历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动手操 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
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能将情景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倍的知识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正确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第51页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同学们在干什
么呢?
(1)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擦桌椅的12人,扫地的有4
人)
你能提一个能用我们昨天学过的知识解决的问题吗?(板书问

5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题)我们一起把这个问题完整的读一读。
(2)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试一试画图法:
试一试计算法:12÷4=3
说说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求出倍数?
(3)刚才求出的结果正确吗?你如何来证明结果是对的? 反
过来想: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 最后我们答题:
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3、4题。
读题,找准问题中对应数量,自己用画图或列算式解决。
四、课题总结。---出示课题
五、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2,练习十一第5、6、7题。
教学目标:
1、知识 与技能:能将图片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在具体情境中
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解决问题。会运用倍 的知识求“一个
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 析、概括、交流等数学
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过程,培
养学生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
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5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教学重点:能将情景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倍的知识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正确解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看图回答:
画一画,圈一圈,
倍,怎样列式?
是 的( )
2、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二、新授 2、教学例3:
出示第52页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1)知道了军棋的价钱,还知道了军棋和象棋之间的价钱关系,
你能提数学问题吗?
(2)要求象棋价钱是多少,你能结合例2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
题吗?可以画图,也可以算。
画图法:

计算法: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8×4=32 (3)这
个结果为什么正确?
小结:刚才我们经历了看图,将图上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
然后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来理解并解决,最后验证求出的结果是否正
确。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 般方法,你会用这个方法解决类似问
题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5、6题学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全班读题,理解题意,画图或列式计算。
四、课题总结。---出示课题
五、作业
教学反思:

5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第四课时 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练习十一第8、9、10、1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
问题。 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画图,列式的方法 正确解答倍数问题;
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正确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
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能运用画图,列式的方法正确解答倍数问题
教学难点:能在引导下理解题意解决较难的倍数问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把8个
个。
8个
平均分成( )份,每份( )
里面有( )个( )。
( )是( )的( )倍。
二、指导练习----出示课题
1、圈一圈、填一填:


5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1)的个数是的( )倍。
(2)( )的个数的( )倍是( )
的个数。 (3)( )的个数除以3是( )
的个数。
2、完成练习十一第8题。
理解去年是什么意思,表示两人的年龄都要减一岁。
3、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
引导读题,找准条件,理解两个问题中哪钟颜色的珠子数量不
变,哪种珠子是哪种珠子的6倍,哪种珠 子应该是多少,在这样的
理解基础上再来想比这种珠子原来的个数是多还是少。
4、思考练习十一第10题。
读懂题意,让学生按照这样的变化画出图形,再来思考结果。
5、思考练习十一第11题。
引导学生明确小熊手里的5个玉米需要加上3再乘2得到熊妈
妈现在个数与小熊现在个数的关系,最后再加上3得19个。
三、巩固练习:
1、小欣今年5岁,妈妈今年35岁。 (1)妈妈的岁数是小欣
的几倍? (2)明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欣的几倍?
2、张阿姨家养了6只鸡,其中2只公鸡4只母鸡,每只母鸡又
孵了3只小鸡。
(1)张阿姨家现在有多少只鸡? (2)现在鸡的数量是原来
的多少倍?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6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单元教学内容:数学教材56-76页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 数的计算过程,明白竖式中每
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
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单元教学难点: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1、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P56、57例1、2 练习十二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P60,例1 练习十三
1、2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P61例2 练习
十三3、4、5
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P62例题3 练
习十三6、7、8、9、10
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练习课P63练习
十三11、12、13、14 、15

6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6、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P66、67例4、例5练习十四1、2、
3、4、5
7、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P67页例题6练习十四6、7、8、
9、10、11
8、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P70页例7练习十五1、2、
3、4、5、6
9、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P71、72页例8,例9练习十五7、
8、9、10
10、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练习十五11、12、13
11、整理和复习P75-76 练习十六

第一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数学教材56、57页例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
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
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 天,张老师就带着大家
去游乐园玩一玩。这是进入游乐园的通行证,只要你准确算对下面
的算式 ,就能得到通行证,有信心得到它吗?举手来说。

6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6×4= 8×5= 2×9= 3×9=
3×8 = 9×7= 7×6= 4×8= < br>师:我们同学算得既对又快,还把解决它的口诀也说出来了,
真了不起!恭喜你们拿到通行证!下 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
二、学习新知:
1.小组交流,探索算法
出示例1情境图
(1)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说说
你的算法。
(2)小组反馈:
①3个20是60;20+20+20=60
②2个十乘等3于6个十
这样的题目会做了吗?下面来考考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计算
40×3= 2×400= 20×6= 2×7=
50×3 = 4×600= 7×30= 20×7=
开小火车
2、合作探究,教学例2: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1)尝试说出计算结果:
(2)合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示同学可以利用小棒)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0×4= 10×6= 10×7=
20×4= 40×6= 60×8=
12×4= 23×2= 34×2=
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58 1

6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说说怎么算最简便。
2、完成P58 2
说说口算的方法
3、完成P58 3、4
比一比谁最快完成
4、完成P58 5、6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P59 7
独立完成表格,同位互查,集体订正
6、完成P59 8、9、10、11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六、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
20+20+20=60 2个十乘等3于6个十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12×3=36 10×3=30 2×3=6 30+6=3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竖
式的书写格 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6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2.使学生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学
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
200×4= 100×2= 700×7=
60×4= 8000×6= 600×8=
800×4= 600×7= 30×8=
600×7= 100×5= 3000×5=
看来小朋友们都会口算整十数或整 百数乘一位数了,今天我们
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二、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1.出示例一:
每盒有12支彩笔,3盒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列出算式:12×3=
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1)12×3不是整十数乘一位数,小朋友们想一想等于多少
呢?不能口算的同学用小棒帮帮忙。
(2)交流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12+12+12=36、 10×3=30、
2×3=6、30+6=36。
(3)师摆小棒演示算理。指着第二种算法 :12哪去了?为什
么10×3、2×3呢?学生思考并交流。
现在明白了吗?先把12分成 几和几?10×3是因为?2×3是因
为?(边说边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探索算法
(1)同学们,乘法除了可以口算以外,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2)师生共同列出乘法竖式,指出:

6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末位对齐,乘号写在第二行的前面。
(3)介绍各部分名称。
1 2……因数
× 3……因数
3 6……积
先用个位上的2乘3等于6,写在积的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
乘3,十位上的1表 示一个十,1乘3等于3写在十位上。
(4)挑学生说算法。
3.用竖式计算124×2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之后,交流计算方
法。
4、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
2×8= 23×2= 123×2=
三、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1.第60页做一做
14×2= 33×3= 21×4=
423×2= 212×3= 221×4=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评价。
2.列式计算
①小火车一次可坐22人,3次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②每一边放342盆花,两边共放多少盆?
四、课后小结:
1.怎样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计算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作业设计
1、P63 2
2、竖式计算
32×2 331×3 41×2 121×4 421×2
六、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

6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每盒有12支彩笔,3盒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12×3=36
1 2……因数
× 3……因数
3 6……积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与操作,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满十进
一”“满 几十进几”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
2、通过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笔算中进位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
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操作,理解为什么要进位,掌握怎样进位。
教学难点: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板
书课题)
1、口算下面各题。

6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4×4+2 5×7+4 6×5+1
3×4+2 7×8+5 6×7+5
3×9+5 6×9+8 2×9+3
2、自己试着写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交流自己所写的算
式,老师选择一些 进位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道算式,想看看吗?(出示例2情境图)
二、探索新知
(1)自学提示:(可以利用小棒)
认真看课本61页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小女孩的
笔算方法,思考:
1、笔算乘法时,从哪一位乘起,乘得的积满几十,该怎么办?
2、得数中的十位上的5是怎样得来的?
比一比,看谁做得对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7×2 15×5 214×3
3、小组汇报,展示:
小结:从各位乘起,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讨交流
(1)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3)、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4)、各小组 汇报的板演到黑板上。
(5)、请小组说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
1、 那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当心漏加进上来的数。
3、要先乘后加进上来的数,不能先加进来的数,然后再乘。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1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完成“做一做”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

6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时要注意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的积满几十,
就向前一位进几。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61 3
竖式计算
2、完成P61 4
读题列算式计算
3、完成P61 5
改正错误并订正
六、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
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16×3=48(本)
1 6
× 3
4 8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62页例题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
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2、培养学生生动获取知识的良好
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

6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教学难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进行准确计算。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下面各题
4X4+2= 5x7+4= 6x5+1= 3x4+2= 7x8+5= 6x7+5=
3x9+5= 6x9+8= 2x9+3=
2、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那一位
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3、什算下面各题,请三位学生板演,其它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并说一说自已是怎样算的。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3情景图
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学校正在召开运 动会,老师和几名同学为运动员准备了矿泉水,
每箱24瓶,9箱一共有多少瓶?
2、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24x9也就是9个24是多少?
3、尝试计算:
先估算一下,9箱大约是多少瓶?
试着用列竖式计算,计算完成后小组交流:
4、小组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请计算正确的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 哪
里!个位上4x9=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x9=18,表示18
个十,18个十还 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这2
应写在积的百位,1应写在积的十位
老师小结: 用一位数乘另一个因数的十位后要看看个位上乘得
的积有没有进位,若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如加上进位
数后又需要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
三、巩固练习

7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完成P62 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 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计算
时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仔细,若在哪一位上有进位的数 ,千万别忘
了加上。
五、作业设计
1、自己列式算一算:137x6=822
2、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
多少人?
128×4=512(人)
说一说,计算中需注意什么?
3、完成P64 6、7、8、9、10
7、8、10题读题理解后让学生列算式解答
9题让学生按第一小问提类似的问题自己解决
六、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每箱24瓶,9箱一共有多少瓶?
24×9=216(瓶)
2 4
× 9
2 1 6
答:9箱一共有216瓶.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练习课

7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教学内容:课本P63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
算。
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
算乘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地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需要注意什么?
二、练习设计:
1.听算:(只写得数)集体订正
500×7 21 ×4 320× 3 1000×9 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展台展示,学生评价)
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 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集体订正)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集体订正)
篮球78元 足球65元 羽毛球拍36元
中国象棋12元 乒乓球拍24元
观察上面物品的价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
予表扬。
6.练习十三第十一、十三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小结: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一列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有118个座位,这列火车一

7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共有多少个座位?
2、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汽车各坐 78个同学,
第4辆汽车要做多少个同学?
3、完成P65 12、14、15
五、板书设计
练习课
135×5= 525 269×6 = 6564 4273×5=8456
1 3 5 2 6 9 4 2 7 3
× 5 × 6 × 5
5 2 5 6 5 6 4 8 4 5 6

篮球78元 足球65元 羽毛球拍36元
中国象棋12元 乒乓球拍24元
观察上面物品的价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66、67页例4、例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会计算0的乘法
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够准确计算。

7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3、挑学生板演。
列竖式计算
53×7 29 ×4 328× 3 156×9 436×2
二、探究新知
(一)知识铺垫:
1.教师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乘法的
笔算.今天这个新知识的特点是“有0”.
2.问:有3盘苹果,每个盘子有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苹果?谁来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15.
用乘法计算:5×3=15.
问:5×3=1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5×3=15,表示3个5
相加的和是15)
3.提问:每盘有1个苹果,3盘共有多少个苹果?
1+1+1=3
1×3=3这个式子表示什么?(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二)学习新课
1.(0乘以任何数都得0)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索
问:小猴面前的盘子里为什么没有桃了?一个桃都没有用
哪个数表示?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谁来列加法算式:0+0+0+0+0+0+0=0。
谁来列乘法算式:0×7=0。
问:0乘以7为什么等于0呢?分小组讨论后,指名学生

7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回答.(因为7个0相加结果是0)
(2)尝试计算.
0×9 0×7 0×2 0×5
老师指其中一题(0×5)提问:为什么0乘以5等于0呢?
(0×5表示5个0相加,所以结果得0)
2.教学例5:(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运动场共
有多少个座位?
生尝试列式,小组交流
604×8
(1)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试做.(完
成后交流)
(2)问:这题在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
(这题在计算中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以及一位数乘法
的计算法则)
教 师要求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应该怎样计算?请一名同学
到黑板上进行计算,并说说计算过程.(集体订 正计算结果)
(3)小结:在进行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时,乘的顺序和
积的书写位置与 被乘数中没有0的是一样的,乘的时候要用乘数去
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被乘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 的积是0,
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
教师强调指出:被乘数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地 乘,
所得的0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
三、巩固反馈
1.口算练习:P66 1
0×2= 0×0= 0×9= 2×0=
0+8= 9×0= 6+0= 6×0=
2.判断○里填什么运算符号。 P66 2
0○3=3 0○3=0 4○0=0
4○0=4 1○0=0 1○0=1
四、课堂小结

7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谁来说一说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计算 ?(按照一位
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不管被乘数中间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
地乘,所得的0 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位,一定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五、作业设计
1.笔算练习:
506×7 209 ×4 308× 3 106×9 406
×2
2.去年学校义务植树205棵,今年种的是去年的2倍,今年义
务植树多少棵?
3、完成P68 1、2、3、4、5
六、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加法算式:0+0+0+0+0+0+0=0。
乘法算式:0×7=0。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运动场共有
多少个座位?
604×8=4832(个)
6 0 4
× 8
4 8 3 2
答:运动场共有4832个座位。
教学反思:








7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第七课时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教材,67页例题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
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 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
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
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
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 个0
二、新知探索
1.教学例6.
(1)出示主题图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
需要多少元?
(2)自主尝试计算
280×3
(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列竖式?
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小组交流:
(4)小结: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

7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
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5)教师接着出示2500×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及时练,列竖式计算:
250×3 120×4 2500×3 1600×4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
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3、巩固练习
(1)完成P67 做一做
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P69 8
420×3 530×3 380×3
160×4 350×4 190×4
(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
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三、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P68 6
640×2 450×6 230×4
270×3 380×5 460×7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
体订正.
2.听然后做:
学校买4台电风扇,每台140元,一共要用多少元?
挑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P69 7
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题目中有两个大约,结果不用大约,
约等。
4、完成P69 9、10、11、12

7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五、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
需要多少元?
280×3=840(元)
2 8 0
× 3
8 4 0
答:一共需要840元。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 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估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用幻灯片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题主题图:
“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
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

7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 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
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
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
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 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
列成 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
门票。
三、巩固练习。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2、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
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的?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73 1
先独立完成,写出过程,指名说一说
2、完成P73 2、3、4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列算式估算
3、完成P73 5
先不做,让学生说说每个小题怎么估算,统一方法后再算
4、完成P73 6

8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三个问题明确哪个问题是精算,哪个问题是估算,再让学生动
手做
六、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老
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29×8≈240(元)
30×8=240(元)
答:带250元钱去够。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例8,例9。
教学目的:
1、能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综合问题
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想一想(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1、买3支同样的钢笔用12元钱, 平均每支钢笔用多少钱?
2、一个算草本2元钱,买5个算草本要用多少钱?

8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动脑筋:口头提问题再解答。
1、4位小朋友共搬了20盆花,___________?(强调平均)
2、小白兔1天需要吃6个胡萝卜,吃了5天,__________?
为新课内容扫清障碍,搭建台阶。
复习了这些学过的知识就是为了把今天的新知识学好。今天 我
们要来学习《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题8。(除乘)
1、出示例题: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你们能帮妈妈算一算,应该付多少钱吗?
2、同桌讨论后汇报。
3、生列式:18÷3=6(元)6×8=48(元)
4、师:你回答的非常正确,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5、师:看问题,想求:8个同样的 碗应付多少钱?就得知道什
么条件?(一个碗多少钱)我们来往前看,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
个 碗多少钱?(18元可以买3个碗)
6、谁能像这样说一说。下面就请你用这个方法试一试解决下一< br>个问题: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7、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都需要2步计算,大家来说一说这类题
应该怎样解决呢?
师 小结:看清题意,仔细分析。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
看问题想,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得知道什么?可 以先看前两个已知条
件可以求出什么?
(二)教学例题9。(乘除)
1、出示例题: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
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2、请生说解题思路。
3、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4、指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8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三、练习巩固:
1、例题8、9后面的做一做
2、同桌合作编一道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然
后再解答出来。
四、课后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74 7 读题理解题意,思考回答每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明确
哪些条件需要计算求得,再列算式解答
2、完成P74 9、10
让学生说清楚“照这样计算”的意思是什么,再来解答
六、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18÷3=6(元) 18÷3×8
6×8=48(元) =6×8
=48(元)
答:需要48钱。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
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18元
?元
6元
6个
83
9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6×6=36(元) 6×6÷9
36÷9=4(个) =36÷9
=4(个)
答:可以买4个。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11、12、13
教学目的:
1、能较熟练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能较熟练的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综合问题
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0×8= 25×2= 22×4= 77×0= 123
×3=

8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300×5= 450+25= 780-320= 7×300= 432
×2=
2、竖式计算
98×8 64×5 521×6 909×4 236×4
二、练习过程
1、完成P74 11
出示题目后不要让学生动笔,思考估算的方法,指名说一说,
再笔算
2、完成P74 12
读题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3、完成P74 13
说说摆一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呢?请你自己算
一算。
4、思考题:已 知A+9=B,且A和B都是两位数,A是9的倍数,
B是7的倍数,那么A是( ),B是( )。
5、一个修路队,上半月修了321米,下半月修的长度是上半月
的2倍还多20米,下 半月修了多少米?
三、作业布置
1、四(1)班有女生29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这个班
共有多少人?
2、 三年级有5个班的同学去春游,其中2个班各有46人,其
余3个班各有57人。5个班共有多少人?
3、亮亮6分钟折了18只纸船,照这样的速度,亮亮25分钟能
折多少只纸船?
4、玲玲全家3人准备元旦到三峡旅游,旅游公司的报价如下:
旅游路
线
每人单

大坝一
日游
小三峡
二日游
大三峡
三日游
大小三峡
五日游
90元 290元 470元 750元

8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可以提很多
问题哟!)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98×8 64×5 521×6 909×4 236×4

已知A+9=B,且A和B都是两位数,A是9的倍数,B是7的倍
数,那么A是( ),B是( )。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P75-76 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对本单元知识查漏
补缺。
教学准备:可让学生在课下自己整理好本单元知识要点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要点
1.整理知识:
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展台前交流:台下同学进行补充
3.教师总结归纳,出示完整知识结构图。

8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4.提问质疑:本单元你对哪部分知识还有疑问?
二、复习口算乘法
1、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 50×3 14×2 1000×5 6×30
200×4 500×3 140×2 800×6 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
法应该怎样算。
2、口算P76 1
三、复习乘法笔算
1.做P75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
一说是怎样算的。
2.做练习十六中的第2题 第一行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
的。
3.做P75第2题
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解
答的方法
第1小题可以口算得出结果:200×2=400(个)
第2小题竖式笔算136×6=816(个)
第3小题估算:65×7≈60×7=420( 米)少估还比400大,所
以原式得数更比400大
4.做练习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动脑思考,尝试计算,并把过程和得数写在书上。
5、做P75 思考题
观察前三个算式,找一找算式中第一个数和第三个数的变化规
律,同位先说说,然后指名说,统一想法后 填空。
四、作业设计:
1、完成P76 2 第二行
2、完成P76 3、5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8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五、小结
学完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口算乘法







用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数字编码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P77-78综
合与实践运用内容。
教学目标:

88
整数乘一位数:300×5
两位数乘一位数:21×4
不进位乘:12×3
不连续进位乘:16×3
连续进位乘:24×9
0的乘法:0×7
中间有0的乘:604×8
末尾有0的乘:280×3
笔算乘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1、通过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
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 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
2、结合现实、有趣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探索数字编码的思想
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 3、通过知识的实践与综合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
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 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数字与生活紧密联系,探索编码编排的方法,
学会编码。
教学难点:如何比较科学合理的编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知道“数字家族”都有哪些成员吗?
谈话:阿拉伯数字虽然只有10个,但是如果按照 不同要求、不
同顺序把它们编排起来,就会组成各种数字编码。今天这堂课让我
们一起来研究数 字编码。
二、初步感知。
1、了解电话区号
谈话:你们会打电话吗?怎样打外地电话呢?
提问:看一看这个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你怎么 知道的?(021
代表上海的电话区号)听一听。
追问:这个电话是从哪儿打来的?你又是如何知道的?(010
代表北京的电话区号)
再问:这个电话又是从哪里打来的?(025代表南京的电话区
号)
谈话:同学们对 这些知名城市的电话区号非常熟悉,在调查中
你们还知道我国哪些城市或地区的电话区号呢?
小结:电话号码是一种数字编码,通过电话号码中的区号可以
看出这个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也就是说, 数字编码可以用来表达
一定的信息。
2、了解特殊电话号码
谈话:生活中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常

8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见的特殊电话号码,你还记得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特殊电话号码,它
们又表达什么意思呢? 谈话:事实上,在我国这样的特殊电话号码有很多。像我们比
较熟悉的有110匪警电话、120救 护电话、119火警号码等等,还有
一些可能对同学们而言暂时还没有用它的需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 br>长和对社会的需求以后可能要用到的,比如:……(多媒体展示)
提问:特殊的电话号码也是一种数字编码。想一想,这些数字
编码使用起来你觉得怎么样呢?
谈话:这些数字编码使用起来让人们觉得非常的方便。如果把
报警电话110改成“48789 653”,你觉得好吗?
小结:为了使用方便,在编制编码时应该注意“简洁”。
提问:这 里有两个银行的热线电话,交通银行的服务热线是
“95559”,光大银行的服务热线是“95595 ”。这两个电话号码都是
由两个“9”和三个“5”组成,为什么表达的信息却不一样呢?
小结:一个数字编码只能表达一个固定的信息,也就是说数字
编码表达的信息应该是唯一的。
三、探索发现。
1、确定研究方向
提问: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数字编码,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
见到过数字编码呢?
谈话:看来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确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
到数字编码。(多媒体展示)
提问:这些数字编码你们想了解吗?想具体了解哪些方面呢?
2、确立研究对象
提问:你打算先研究哪一种数字编码?为什么?
3、激发研究兴趣
提问:课前同学 们搜集了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身份
证号码,谁愿意任意报出其中的一个,老师马上能够猜到这 个身份
证号码是你家里哪个大人的,谁愿意来试试?
谈话:老师为什么能猜得这么准呢?其中肯定藏着什么奥秘,
我们一起来研究。

9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4、小组讨论研究
要求:把搜集到的身份证号码放在一起,在小组内仔细 研究,
看看这些身份证号码是如何编制的?它们又表达了哪些信息?学生
讨论,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交流
交流: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有机拓
展相关问题,渗透数学思想。
6、介绍编制规律
谈话:通过观察、讨论、研究,我们发现了身份证号码中一些
数字所表达的信息,
但 有些数字所表达的信息还不太清楚。其实身份证号码的编制
有其特定的规定……(介绍编制规律)
7、解决研究困惑
谈话:刚才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同学收集的身份证号码都是18
位 的,但个别同学收集的号码却是15位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解疑: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5位的身份证号码,你能看出他的出
生日期吗?为什么?
说明:到了21世纪,年份如果不完整的话很难判断出他的出生
日期,身份证号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 断完善的。
8、实践运用规律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个身份证号码,从这个身份证号码中你能
获得哪些信息呢?
9、揭示课题内容
谈话:用18位数字组成的身份证号码,却能表达这么多的信息。
看来数字编码真的十分神奇。(板书:神奇的数字编码)
四、运用编码:
1、编运动员号
问题:洛社中心小学即将开展五年级学生田径运动会,届时将
有350人参加比赛,请根据实际 情况为运动员编号。
活动:选择其中四位运动员编号。
交流:你是怎样编的?这些编号中,有的是以谁开头的?

9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追问:为什么要以“0”开头呢?
小结:同一组编号中,所用数字的个数一般来说应该是相同的。
2、编房间号
问题 :某宾馆有一幢12层的客房大楼,每层都有20个房间。
你认为宾馆应该怎样为房间编号,才能使旅客 拿到房间号就明白自
己房间的位置。
提问:这道题要我们干吗?你觉得这个房间号里应该包含哪些
信息?
尝试:学生在练习纸上为1楼第5个房间编号。
交流:明确最合理的编法。
提问:按照这种编法,9楼第5个房间如何编号?12楼的第5
个房间如何编号?
这里的房间号都用到几个数字?
3、编学生证号
提问:学生证号应该包含哪些信息比较合理?
讨论: 小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试着为自己编一个学生证号。
反馈:你觉得学生证号里应该包含哪些信息?你编的号码是怎
样的?学生自由汇报。
交流:根据学生编的号码,交流和提炼出比较合理的信息。并
按这种方法为自己编个学生证号。
五、课后延伸。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神奇的数字编码”,应该说数字编
码和 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当然生活当中还有很多数
字编码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课后我们可以 去研究、调查,然后再
来交流我们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9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单元教学内容:数学教材79-88页

1使学生 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
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 方形和平行四
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教学课时安排:约4课
第一课时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教材79页例题1。 80页例题2.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
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
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
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
1、认识四边形,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能区分和辨认四
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1、一系列活动直观感知四边形,总结概括四边形的概念,
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9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2、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进一步认知长正
方形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边形拼图,三角板,直尺,钉子板,装好各种
图形的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喜欢什么运动呢?
2、现在我们就到运动场去,仔细观察 ,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认
识的图形呢?(课件出示课本34页校园平面图。)学生回答,教师
课 件出示图形。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其中的一类图形---- 四边形。(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二、探究新知。
(1)下面的图形中,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印发,两人一
份)
学生完成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师课件展示)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根据四边形特点,判断图形是否是四边形。(课件展示图形)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长正方形特点)
(1)、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明确分类标准。
你手中的四边形中,哪些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学生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
(2)、请同学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师课件展示)
同桌合作,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
三、方法应用。

9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1.79的“做一做”
说一说你身边那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四边形认识中已提
过)
2.80页“做一做”
(全班交流)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83页例题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 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
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
法测量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
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概
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动画初步感知什么是一周。
①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课件演< br>示蚂蚁绕树叶边沿爬一周的情景。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蚂蚁爬

9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了一圈)板书:一周
②(带着问题继续欣赏)这一次请认真观察:蚂蚁是从哪儿开
始 的?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课件演示后生边
指边说)
③小结:蚂蚁绕着树 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圈,我们就可以说是蚂
蚁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周。板书:一周
二、动手感知:
1、动手操作:
描画树叶边沿,加深对一周的理解(就是绕边线一圈,从什么
地方开始就回到什么地方) ①我这儿有一张用吹塑纸剪成的树叶,(贴树叶)你能用粉笔描
出它的一周吗?(抽生描,其余伸出 手指跟着比划,然后说说是从
哪儿开始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再评价)
②有没有同学从别的地方开始也能描出树叶的一周?(抽生说,
师描,其余手指跟着比划) < br>③小结:(取下树叶)看来我们可以把树叶边上的任意一点作为
起点,只要绕着边线描一圈,回到 起点,就能描出树叶的一周。
2、小组交流,迁移类推:
感知其它具体物体表面的一周。(同桌交流,手指比划)
除了树叶的面有一周,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
有一周,请找一找,你能指出它的一周吗?
3、揭示课题,认识周长。
①找出比课桌表面一周更长(短)的物体表面一周。感受到物体表面一周有长有短,各自的一周都有一定的长度, 板书:的长

②揭示课题:物体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面的周长。板书:周
长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是内容。
③边说边指出课桌(数学书封面)哪一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呢?
4、从物体到图形,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①我们能指出物体其中一个面的周长,那我们的老朋友——平

9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面图形有周长吗?
哪一部分的长度才分别是它们的周长?我们认识的还有哪些平
面图 形有周长?②看来只要是平面图形就有周长,对吗?(课件呈
现一些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指出哪些有 周长?其余的为什么没
有周长?(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从而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明白
只有封 闭图形才有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
③读板书,追问:什么图形有周长?封闭图形哪一部分的长度
才是它们的周长?
三、小组合作,探索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画 片、一张树
叶、一把直尺、一根线,请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想办法量出这张画片
和这张树叶的周长 。
1、学习要求:①先小组商量,再借助工具试一试。②要分工明
确,互相配合。
2、小组合作完成,师巡视。
3、小组汇报并演示测量方法。(其间师生、生生要互动)
4、小结:测量周长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恰当
的方法测量。
三、拓展延伸。
1、脑筋急转弯:用3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了三个不同的图
形 , 请问哪一个的周长长?
2、想不想挑战一个更有趣的问题?(课件呈现并设置情景) 福
娃贝贝和迎迎早上起来练习跑步锻炼身体,贝贝绕着黄色区域跑一
圈,迎迎绕着蓝色区域跑一圈,请问 谁跑的路程长一些?(同桌讨
论再全班交流)最后小结这是比周长的长短而不是比面的大小。
四、总结并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假设你就是某物体的一个面或 者是一封
闭的平面图形,请你自我介绍一下,哪一部分的长度是你的周长?
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 你的周长?
教学反思:


9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第三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85页、86页例题4、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 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
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合作、
探究、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学具准备: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小蚂蚁要沿着一个长方形的路线去给小动物们送信,那么他每
次要走多少米的路呢?
同学们,你们能想出办法还帮助它计算一下吗?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的动态课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
下面的探究学习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1、每小组拿出长方形的卡片,动手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并
计算出 它的周长是多少,完成合作表格
长 宽 总路程(计算过程)
2、小组代表汇报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如何得到这个长方形的
周长的。
3、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问:刚才同学们都找到了小蚂蚁走的总路程了,小蚂蚁走的 路
线,其实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呢?你能根据我们刚才的计算过程,

9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得到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 长×2+宽×2
(长+宽)×2 板书
4、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时候,我们有不同的方法,那么你认为
哪一种最好记忆又好计算呢?
三、学习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1、课件出示小蚂蚁沿着正方形行走的图
2、这一次谁能用我们刚才学习到的方法来快速的计算出小蚂蚁
一共走了多少米吗?
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推广的能力]
3、谁能得出正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例题5
(1)有几种拼法?
(2)你能分别计算他们的周长吗?
(3)汇报总结
四、巩固练习
完成85、86页做一做练习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我们是如何学会的?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
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 题的能力;

9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第五册 xx小学 罗xx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 分体验,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 说有关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你能整理成下列这张表吗?
图形 相同点 不同点 边 角 四条边关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2、什么叫图形的周长?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
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二、引导探究,质疑拓展
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
理由。(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边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
贴在黑板上。
4、要想知道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怎么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 、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
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 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

100

杨天宁-经典电视剧台词


今年考研时间-户外活动总结


晏殊简介-浙江中考成绩查询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真题-工作自我总结


成都的二本大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京江学院-家乡的环境


宁波大学教务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染发的危害-市场营销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