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全册)
向雷锋学习手抄报-茶馆读后感
秋季学期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
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在操作过程中,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形象,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米尺、硬币、直尺、大头针、曲别针、彩带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新课引
入
二、探究新
知
教师活动
1、师:同学们
,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
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
刻苦钻研的科
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过
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你认为在研制
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
可能导致失败。
2、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
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
位?
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
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
3、测量纸条的长度。(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
长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学生可能答:飞机的
这一环性能,驾驶员的技术,
节,加强了教
准确的测量等。
学内容与学
生生活及现
代社会和科
技发展的联
系,有效激发
学生的学习
兴趣
对已建
立的长度观
念的复习,为
新知作准备.
激发矛盾,提
高探究的欲
望,为合作探
师:
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
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测量
的。(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1、认识“毫米”。
(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
合作学习,老师巡视。
师: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
知道什么?拿
出你的直尺,把你所发现的说给同组同学
汇报交流:1厘米中间
听听。
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
就是1毫米。
(2)师问:用铅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
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板
三、小结
书:1厘米=10毫米。
(3)用铅笔尖指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
的刻度线。
(4)提问: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
接近1毫米?
(2)亲身体验1毫米到底有多长?
究作准备。
比一比,谁指的快:
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
8毫米呢?
这一环节,主
要在课堂上
体现主动参
与、乐于探
究、勤于动
手,培养学生
搜集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
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以及
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
师:这是一枚一分硬币,你先估计一下,
它的厚度是多少?实际测测,看估计的对
不对?
师:除了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
还能举出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吗?
师:到底1毫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
下。
2、实际测量:
① 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计一下这本数学
书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
的?(
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
用铅笔在纸上画出一
毫米,比比谁画的最
接近。
② 任选你喜欢的物品,测出它的长度。
名称
长度
小组操作、互评、反
馈
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
小的格。一
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
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
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
米)。
结论: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毫米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
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
看。
毫米的认识
板书设计: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
度。
教学准备:米尺、硬币、直尺、大头针、曲别针、彩带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新课引
入
二、新授
1、下面我们做个智力小游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亲身感受加
强记忆。为估
算打基础。
悟出米和分
米之间的关
系,用一把无
起始刻度的
直尺。
二次备课
请最有智慧,最先
完成的小组到前边
师:这是两根纸条
,只用尺子测出其中一
来给大家演示。
根的长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长
度。
师:10厘米、10厘米地测,这个方法真
好,这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说是多长?
有谁知道?(板书:分米)
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长度单位:分米。
问:1分米是几厘米?40厘米是几分米?
为什么是4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体验1分米的长
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
度:这一拃的长度
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
就是1分米
渗透米和分米的关系。
创设情境:一天老师叫小老鼠画一条长1
请在纸上画出一分
分米的线段,但是它的直尺
断了一节,小
米的长度比比谁画
老鼠不知如何画。请你帮助帮小老鼠画一
的最接近?
条1分米长的线段。()
师:1米里有几个1分米?10个1分米是
多少?
三、巩固练
习
板书:1米=( )分米。(10分米就是1
米。)
1、先估计,再量一量。
课桌的高 ()厘米
()分米()
厘米
地砖的边
长
英语课本
的长
()厘米 ()分米()
厘米
()厘米 ()分米()
厘米
培养合作意
识
分小组填表
对知识进行
整理便于记
忆。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
分
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
今后我们在测物品的长度时,有时就可以
用
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
求特别精确地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那么这4个长度
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
2、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铁钉床长2米粒宽黄瓜长
长2( ) ( ) ( )
( )
拓展课本知
识,把课堂延
伸到课外。这
3、测量教室的宽用(
);书的厚度用
想一想,填一填。
也是教学手
段多样化的
(
);成都到北京的距离用( )。还
学生汇报
体现。
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我们还要不断学
习新的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毫米也不
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
希
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分 米 的
认 识
1分米=10厘米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亲身感知中,理解千米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挂图、卷尺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复习引
入
二、探索新
知
教师活动
1.
谈话方式:小朋友我们学过
哪些长度单位,你还记得
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填空
学生活动
请学生说说
设计意图
同桌交流
怎么想,把你们想法说
给同伴听
创设情景,激发
兴趣
探索新知
建立表象
二次备课
△5米=(
)分米
40厘米=( )分米
3米=( )厘米
2分米=( )厘米
△60厘米=( )毫米
△1分米=(
)毫米
(做△记号请同学讲出思
维过程)
出示课件(体育场、美丽的环岛
路、海沧大桥、长江大桥)等画
面。
师:刚
才小朋友看到了什
么?今天我们将学习比米大的
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
米的认
识
1.建立1千米表象
师:1千米有多长,你见过吗?
(1)(看课件)运动场
的跑道
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
是1千米。说一说,老师是怎样
算的?列式:
400+400+200=
1000米
师:1000米还可以用“千米”来
表示
1千米=1000米
1千米也可以表示1公里
200+200+200+200+200
三、巩固练
习
四、全课总
结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2)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00米,
跑几圈是1000米?
师:你能把想法用算式表示吗?
()
即: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
1千米。
(3)你能说说你家到学校的距
离吗?
2.千米、米的关系
2千米=_____米
引导学生判断他们之间有
什么关系?
师:谁来说说怎么想的。
5000米=______千米
1. P7图1看图说说你知道什
么信息
2.
P8做一做(千米、米的关
系)
3. P9练习一
第1题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出行方
式在相同的时间所行的路
程,丰富生活经验。
第2题让学生填上合适的长度单
位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
正。
4.猜测,巩固新知
1.学校到复兴约( )千米
2.长安到百盛约(
)千米
3.你还会估一估其它的长度吗?
5.解决问题
1.
武汉长江大桥长1670米,
南京长江大桥6772米,哪座
桥长,长多少米?
2.
人每小时行4千米,如果行
20千米,需要几小时?
1.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有
什么收获?
2. 这节课你感到最成功的是
什么?
实践作业:走一站地,估估有多
长?用的什么方法请记录下来。
=1千米或200×5=
1000米
小组交流
1千米=1000米,2千
米就是2个1千米,是
2000米
想:1000米=1千米
5000米有5个千米,5
个1千米是5千米)
让学生说出计算思维
过程
课前参与交流
对学生进行爱祖
国教育
形成表象,加深
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
板书设计:
千 米 的 认 识
1千米=1000米
体验1千米有多远 100米走了( )步
1000米大约走了( )步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
境,探索新
知
教师活动
1、出示情景图: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喜欢
的情境引入,
激起学生学习
的兴趣和欲
望。
设计多重练习
的巩固,引出
米和千米的练
习,为学习换
算打下基础。
二次备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
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
观察图画
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
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
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
根据图画的提示
出示第三道门)
选择锁,并按要求
答题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
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
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
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
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
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
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
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
二、巩固、
运用
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
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
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
说说换算能用什
么方法
的方法。
同桌交流,讨论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
-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
千米、 3米、5000米、 5
米、3000米。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
独立完成,集体订
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
正
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
交流讨论,得出结
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
论
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
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
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
按要求完成题目
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
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
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
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
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
思考,回答问题
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
吗?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
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
引导学生小
结,更能加深
学习新知识的
印象。
通过不同形式
的练习巩固学
习过的知识。
三、总结
有什么收获?
说收获
板书设计:
米 与 千 米 之 间 的 换 算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实物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引入
二、新授
教师活动
一、建立“一吨”的观念。
1、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
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出示
有关资料的介绍) 2、刚才同学们提到了一个质量
单位“吨”,今天我们就要来
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
br>书)。
3、老师这里也为大家准备了一
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出示
一些物体及它的质量)
4、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物体,再
想想你们刚才所说的以吨为单
位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
同的
特点?
学生活动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
中用吨作单位的物
体吗?
口答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
二次备课
三、巩固练
习
出示: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
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1、
一吨究竟有多重呢?请学
生搬一搬教室里的沙子。
2、
猜一猜这袋沙子大约有多
重?
3、
100千克的沙子很重,10
袋这样的沙子重量才是1
吨。
4、
(板书:100千克×10袋),
试写:1吨等于多少千克。
5、
说说自己的体重?小组算
一算有多少个同学,大约
是一吨?
6、
感受一吨水的质量。
二、单位名称互化
1、我们已经知道1吨等于1000
千克,
那2吨等于多少千克
呢?3吨呢?出示下列题目,
学生练习。
2、学生练习:
5吨280千克=( )千
克 7吨50千克=
(
)千克
8100千克=( )吨
( )千克
9090千
克=( )千克
小组完成
小组完成
6吨=(
)
千克8吨=
( )千克
2000千克=
( )吨
抽取其中两题说说
是怎么想的?
充分感知
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三、练习。
1、将学过的质量单位进行整
理。 2、填上合适的质量
单位:
(1)一块
橡皮的质量约30
(
)。(2)一桶娃
哈哈纯净水重约19
( )。
(3)电梯的载重量为1
(
)。
(4)浙江举重运动员占旭刚,
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
207.5(
)的成绩再一次获
得冠军,为国争光。
3、改错:乐乐的数学日记。
4、正当我们这边学得非常起劲
的时候,森林里的动物们正要
去赶一场游园会,我们一起去
看一看。(课件出示画面)
问: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吗?
在平常的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
的标志吗?
想: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过
河?
四、课堂小结。
思考题:过桥
限重10吨 每
辆汽车自重1吨
物品 3箱每箱3吨
1箱每箱9千克
5箱每箱600千克
板书设计:
吨 的 认 识
1吨=1000千克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课题:米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巩固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复习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巩固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重点:巩固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
难点:复习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图片、尺子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
一、复习
二、练习
1.
把每小时的路程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
来: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
成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800千米
4千米 80千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北京
广州
3、8千米=( )米
7000米+8000米=( )千米
6000米=( )千米
3千米—1000米=( )米
4、明天要去植物园看花展,植物园里我们
这里有3千米
十一要放七天长假,到黄山去吧,到黄
山大约1200千米
周末我表哥要带我去沙湖玩,沙湖里我
们这里有30千米。
选择:他们用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了解一
下他们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同桌之间交
流,汇报答案
独立完成,集
体订正
通过练习
课的设计,
巩固本单
元
学习过
的一些重
点知识,加
强学生对
新知识的
掌握。
450米
2 学校
医院 体育场
5
0
米 500米
300米 公园
少年宫
提高题: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
课后讨论完
走308千米
,她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
成
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板书设计:
米的认识练习课
8千米=( )米
7000米+8000米=( )千米
6000米=( )千米
3千米—1000米=(
)米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尺子、图形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复习长
度单位和质
量单位
二、联系生
活,了解生
活中的数学
教师活动
1、复习长度单位: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加深
对新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
能举出有关质量
的例子,进一步
理解质量单位表
示的意义
设计自学环节,
让学生自由学习
通过之前的数据
整理,汇报结果,
实际操作更能巩
固新知
二次备课
说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
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
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
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
说说学过的质
量单位
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
举例子
千克、1吨有多重?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
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
看书,思考老师
容。
的问题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
到了什么?
交流讨论,得出
3、全班交流
结论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
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
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
汇报调查情况
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
生:我爸开摩托
你通过什么方法,
发现生活里存
车的速度一般
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是每小时40千
米,我家到学校
的路程大约是2
三、全课总
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
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千米。
说说自己的收
获
板书设计:
生 活 中 的 数 学
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生活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没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
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野生动物有深的了解,培养保护野
生动物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理解连续进位加的算理。
教学准备: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
境,提出问
题
教师活动
1.师: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
了什么?播放投影(投影为教材中提到的四种动物)
师:喜欢这些动物吗?你都看到了
哪些动物?你知道这些动物是怎
样分类的吗?
2.师:我国地大物博,动物资源非
常丰富,仅中国特有的动物种数就
非常多。
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学生活动
说说看到的动物叫
什么?再说说他们
的分类。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投影,
引发学生学习的
热情,既符合学
生的年龄特点,
同时又能为其提
供进一步学习数
学知识的背景
素
材
二次备课
二、自主迁
移,理解算
法
类群 中国特有种数
哺乳类 110
鸟类 98
爬行类 25
两栖类
30
师:你能根据这个表格中的信
生:中国特有的哺
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吗?
乳动物和鸟类一共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看来根据
有多少种?
表格中的信息我们可以提出加法
生:中国特有的两
的问题。
栖类比爬行类多几
师:还能提出减法的问题,不错。
种?用减法计算。
看来
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能够
生:中国特有的这
四类动物共有多少
提出多种不同的问题
。
种?
1.师:下面请同学们以组为单
位,就这个表格提出多种不同的一
„„
步加法问题来,并尝试着用竖式解
决这些问题。
要求:
(1)请把你们想到的问
题和答案
学生以组为单位合
写在纸上,写好一个就贴在黑板上
作探究。
一个
。注意要写好组名,最后我们
(1)中国特有的哺
要比一比,看哪组想的问题多,解
乳
类和鸟类动物共
决的问题多。愿意试一试吗?
有多少种?
110+98=208(种)
(2)中国特有的哺
乳类和爬行类动物
(2)如果你们想到的问题和解决
共有多少种?
的方法和前面贴出的一样时,就不
110+25=135(种)
要再往前面贴了。所
以,我们在座
(3)中国特有的哺
的时候一定要快想、快做,不能拖
乳类和两栖类动物
拉,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动脑思考,
共有多少?
怎样才能找到与他人不同的多种
110+30=140(种)
问题和方法。注意分工很关键。
(4)中国特有的鸟
类和爬行类动物共
有多少种?
(3)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
95+25=123(种)
中国特有动物种数统计表
介绍我国特
有的野生动物,
可以激发学生热
爱、保护野生动
物的情感,并为
后面的学习提供
数学信息
鼓励学生敢于提
出不同的问题,
注重求异思维的
训练
在
知识不难的情
况下,要注重创
设适合学生能力
发展的机会,如
分工合作的能<
br>力,观察能力,
思维的敏捷性,
灵活性,有序性
等
在解决生活中的
三、巩固提
高,掌握方
法。
也可以把你们的问题贴到黑板上。 (5)中国特有的鸟
3.讨论交流,理清算理。
类和两栖类动物共
有多少种?
师:你是怎样解决(1)(4)(5) 98+30=128(种)
这三道题中进位问题的?
(6)中国特有的爬
行类和两栖类动物
共有多少种?
师:为什么十位满10后应向百位 25+30=55(种)
进1?
生:个位满10后应
向十位进1,十位满
10后就应向百位进
1。
生:个位满10就是
10个一,也就是1
师:向百位进1后应该怎样写竖
个十,所以要向十
位进1,表示1个十。
式呢?
十位满10就是10
个十,也就是1个
百,因此要向百位
进1,表示1个百。
师:同学们表现真的很让我佩
服,因为你们已经能够运用已有的
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了,这就是迁移
生:先
对齐百位写
的方法,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一
进位点,在与百位
上的数相加。
个能够经常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
方法。看来下面的问题一定难不倒
你们。百位满10后又该怎么办么?
能用一句话说明进位的问题吗?
教师小结:对,哪一位满10
生:哪一位满1
0就
就要向前一位进1,看来这个1很
向前一位进1。
重要,不是一点的问题,若是差这
一点,那失去的可是百十啊。
1,分组做,教师巡
1.师:同学们方法总结得不错,计
视,重点解决竖式
进位的问题。
算器来掌握得如何呢?我们做几
道题试试看。
2,分组做,看哪组
做的又对又快。
出示:第16页“做一做”
问题时,发现没
有学过的知识,
并尝试着运用已
有的只是解决新
难题
虽然学生已有的
认知情况不
同,
但是经过组内讨
论这一过程,学
生对所要解决的
问题或多或少都
有了一定的感性
认识。这对本质
内容的探究是非
常有利的,学生
探究的兴趣也
应
该非常高
在引导学生掌握
知识的同时更要
引导学生关注知
识得来的过程,
这样学生不仅能
学一知一,更能
学一知二。
通过
一节课的学习,
获得的不仅是知
识的增加,更是
能力的提高
迁移的方法进一
步利用,有利于
学生知识的建构
<
br>练习题的安排,
要体现出层次
性,这样有利于
激发学生学习的
<
br>
四、联系生
活,拓展应
用。
学生自己做后,全
班订正。(做后可引
3.第17页练习四1,连
一连。花儿
导学生通过看个位
离不开根和叶,你能很快地帮助这
进行验算)
些花儿找到它们赖以生存的家
吗?
4.同学们做得不错。学习笔算进位
加法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投影出示第17页练习四的第2题。
自由说收获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
2.第16页“做一做”
收获?
2.作业:
今天的作业从下面的两道题中
任选其一。
(1)第17页练习四的第3题。
(2)收集关于野生动物分类的资
料,提出1~2个数学问题。
兴趣
联系生活,感受
数学知识的价值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9 8 + 2 5 =1 2
3
9 8
+ 2 5
_____________
1 2 3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
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二)过程
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难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估算的方法。理解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1,在前
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设
情境、复
习引入
二、合作
学习,探
究新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列出算式376+284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l:376接近380,284
接近280380+280
=660,
所以376+284的和大约
是660。生2:376不到
400,284
也不到300,
它们的和肯定不到
700„„
生:用竖式计算
生1:把相同数位对齐,
个位上6+4=10,写0
向十位
进1,十位上
3、师:蓝猫想知道一个精确数,你
们说怎么办?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计
7+8+l=16,写6向百位
算,再交流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蓝猫淘气三
千问
》吗?你最喜欢谁?蓝猫得知
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知识,今天来到
教室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76 99 59
+ 47 + 32 + 85
—— ——— ————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前面的知识
掌握得非常好,今天继续学习“三
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1、电脑显示画面 “中国部分动物
已知种数”,
(点击,显示第18页
例2统计表)
师:谁能就题中给我们的信息提出
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2、师:我们已经学习过
估算,现在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284的
和大约是多少?
师:小结,在进
行三位数加法估算
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其接近
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
方法估计出和的范围。这种方法在
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进1,百位上3+2+1=6。
论,最后平台
生2:也就是,哪一位
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
向前一位进1。
展示,请学生
汇报计算结
果,并说说计
算的过程,同
时教师板书
通过多种练
习,巩固学过
的知识。
4、师:《展示一段电脑故事录
(先跟同桌说一说,再
音》
发言汇报)
师:你从蓝猫的这个礼中,学
到了什么?
(小结笔算方法)
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三、自主
1、练习题 (课件说明,有4个
练习,体
智慧果,点击哪个,哪个打开,学
验成功
生做题,做对后奖励智慧果)
2、(第20页第7题)
3、飞机安全着路(任选一题做)
638+93=
532+407=
4、第19页第3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得高兴吗?
说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三 位 数 连 续 进 位 加
3 7 6 + 2 8 4 = 6
6 0(种)
3 7 6
+ 2 8 4
___________
6 6 0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
应用题。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学重点: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时连续退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
境,迁移感
悟
教师活动
1.出示例1
(1)情境引入。
师:旅游团共有
42人,其
中学生36人,你知道教师有
多少人吗?你是怎样得出答
案的?
(2)估算。(出示情境图)
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从大理到丽江究竟有多
远呢?如果你是师生旅游团
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回答同
伴的
问题呢?(根据学生的
回答,出示线段图,帮助学
生理解题意)
师:像这样在生活中不需要
精确数值时,我们可以把被
减数和减数看作整百数或整<
br>十数进行估算,能很快地帮
助我们掌握情况。但是同学
学生活动
生:教师有6人。
用42-36,
42-36=6。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进行有
效的指示迁移,为
本节课的学习做
好铺垫
旅游团的师生从昆
明出发来到了大
理,“到大理喽!”
“到漓江还有多
远?”“从昆明出发
我们已经走了348
千米。”
学生根据线段图说
说自己的想法。
生:把517看作
在具体情境中,让<
br>500,348看作350
学生感受估算的
时,估算的结果更
意义
接近计算的结果。
这是因为350、500
月348、517比较接
近,而300与348
之间的差距比较
大。
二、探究规
律
千米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
的。怎样才能使估算的结果
与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呢?
归纳小结:在保证估算结果
更接近计算结果的前提下,
来确定如何把被减数和减数
以组为单位讨论怎
看作更接近的整百数、整十
样进行笔算。
数进行估算。
围绕“十位仍然不
够减,怎么办?”
(3)笔算。
展开班内的交流与
师:下面我们用笔算的方式
讨论。
验证一下估算的结果,哪个
更接近于精确值。
指名回答。
归纳小结:哪一位上的数不
够减,都要向前一位借一。
(1)学生口头提出
2.练习:第23页“做一做”
问题并列出算式。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
(2)对算式进行分
书。
类。
(3)计算。先算减
法,做完的同学可
做加法。
(出示例2)
师:如果把例1的517改为
507,想一想,你会遇到什么
独立尝试计算后,
问题?
班内交流。
归纳:从刚才的交流中,我
们知道个位上不够减时,要
从十位退1,十位是0,就要
从百位退1到十位上当10,
在从十位上退1到个位上当
10,这是十位上是9。这个
过程依然是哪位不够减就要
们的估算从150千米到217
在观察比较中得
出更好的估算方
法
借助现实、有趣的
内容沟通生活数
学与书本数学的
联系
分类后教师有顺
序地安排学生先
算减,再练加,既
有重点练习,又
有
巩固练习,适合不
同学生的发展
三、巩固提
高:
四、布置作
业:
五、小结:
板书设计:
从前一位退1。
1.将“做一做”中的数变成
中间是0的数,请学生自行
解答,之后交流结果。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
了什么?
第25页第4题,当堂课独立
完成。
生:估算在生活中
经常用到,我们要
灵活掌握方法。
生:我学会了
中间有0的三位数
退位的减法。
创设机会让学生
进行有效迁移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5 1
7 – 3 4 8 = 169 (千米)
5 1 7
5 0 7
- 3 4 8 - 3
4 8
________
________
1 6 9
5 9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提倡算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灵活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卡片、挂图、小红旗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
入
二、新课探
究
(1)填空:
78=80-( ) 87=( )-( )
99=( )-( )
198=( )-( )
297=( )-( )
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
87等于几十减几?
99接近多少?
99等于一百减几?
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
?
(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
男女生分别选出6名
男生组:
同学参加接力赛,谁
574+200
453-300
先算好,即可得到“优
456+198 725+79
胜小红旗”
748-97 356-299
女生组:
574+200 453-300
456+200-2
725+80-1
748-100+3 356-300+1
师:引导学生观察男生组题目
特点。
(板书: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
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
两组题的不同点,
揭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
法
(一)教学加法的简算方法
1、教学加数接近整十的简算方
法
出示例1:
113+59
(1)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
整十或整百数?
(2)想可把59看作多少计算
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
比较简便?加60后结
果怎样
程叙述一遍。
?为什么会多1?多加1后应
怎样?师板书:多加1要减1
113+59= 113+60-1 =172
(3)如果加79应看作多少?
加89呢?加99呢?
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
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2、教学加数接近整百的简算方
法
出示例2: 276 + 98
(1)276+98 = 276+(
)
学生自学并讨论这题
-( ) =( )
的简便算法,并完成
(2)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
填空
(3)如果把98改成97应怎样
计算,
学生试一试
(4)为什么减去3?
强调:在计算加
减法时,如果加
数或减数
是接
近整十,整百的
数,把它们先看
作整十、整百的
数,计算起来比
较简便。
强调:中间一步
思考过程一定
要写出。
启发学生回答
多加2要减2,
师板书
三、教学验
算方法
四、巩固练
习
五、全课总
结
3、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
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
加几要减几(师板书)
4、试一试、想一想、填一填
156+87=156+90 ○
□=□
74+198=74+200 ○
□=□
5、减法中能用简便算法吗
?
(二)教学减法的验算方法
出示例3: 165-97
(1)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
(97看作100)
十或整百?看作多少计算比较
简便?
(2)想看作100后
,是多减了
学生思考教师的问题
,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
并回答
减了应怎样?
完整地把思考和计算
(3)165-97=165-100+3=68
(4)如果多减2,应怎样?多
过程说一遍。
减1呢?
(5)想:165-100+1=165-
( )
(6)小结:减数是接近整十、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规律:多
减几要加几(师板书)
1、完成第38页的“做一做”
2、判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确
:
a:126+68=126+70-2
b:98+67=67+100-2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c:253-99=253-100-1
集体订正
d:142-89=142-100-11
3、想一想、填一填
276+( )=276+200-3
435-(
)=435-300+2
( )+267=267+100-3
534-( )=534-300+2
4、比一比,谁找的简便算法最
多
197+98
98+299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说说今天的收获,并
加法与减法简便算法的相同点
说说两者之间有什么
异同点。
和不同点是什么?
通过练习巩固
今天学习的新
知识
通过比较异同,
更加深学生对
加减法简便计
板书设计:
加 减 法 的 一 些 简 便 算 法
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多减几要加几。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加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算的理解和运
用。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
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
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并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复习引
入
教师活动
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个算式的得数。
45+56=101
56+45=
101-56=
101-45=
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
想的?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
生:互相说说,再
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请同学发表意见。
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
生1:从图1
二、合作学
习、探究新
知
三、巩固练
习
四、全课总
结
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
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
中我看到了小明妈
妈买了一套135元
的运动服和一双48
元的运动鞋。
生2:从图1
中我看到小明妈妈
给了售货员200
元。
生3:要知道一套
运动服和一双运动
鞋一共要多少元?
应用加法计算。
师:全班动手计算。板书笔
学生动手计算
算:135+48=
师:看小精灵说什么?
生:怎样检验加法
反馈学生验算的
(板书:加法的验算)
计算的结果?
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
法计算的结果。
生1:我用183-135,结果
看得数是不是48。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
生2:我用48+135,
引导学生用自己
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看得数是不是183。
的语言说出自己
的验算方法和结
生3:我用183-48,
果。鼓励学生不同
看得数是不是135。
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
说一说喜欢的方法
你最喜欢哪种?
1、做一做:教科书第27页。
2、数学门诊部。
独立完成,集体订
3、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
正,交流讨
论,个
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
别展示
者治病。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
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
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
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谈收获
加 法 的 验 算
135+48=183(元) 1 3 5 验算: 1
8 3 1 8 3 4 8
+ 4
8 - 1 3 5 - 4 8 +
1 3 5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1 8 3
4 8 1 3 5 1 8 3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课题:减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创设具体的
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
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
度、价值观:
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
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验算的意义,学会减法验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指名说,教师板
演
生:计算后汇报
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改错引入
减法的验算学
习,可引发学
生的兴趣
在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中感
二次备课
一
、复习引 1.出示第29页第2题,请找出下面
入
二、合作探
究
各题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这两道加法题做对了吗?你是怎样知道
的?
小结:通过验算可以检验计算的结果是
否正确。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减法的验算方
法。
1.出示第27页主题图的第二幅图。
师:再购买运动服和鞋时,小明的妈妈
付给
售货员200元,找回17元,这17元
三、反馈提
高
受数学知识的
价值
出结果。
师:怎样检验这步减法的过程是否正确
(1)可以用200
呢?请把你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同伴听。
减去17,看是不
教师板书。
是等于183。
(2)可以用17
体现算法的多
样化
加上183,看是
不是等于200
教师小结:从大家的讨论结果来看,一般
(3)再算一遍。
在学生尝试的
验算减法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被减数减
基础上,整理
出验算的方法
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二是用差加减
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式检查第29
页第2题中的两道减法题是否改对了。
3.练习:第2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后,组织班内
的交流。
1.出示第30页第5题。
(单位:千克)
总卖还
数出 剩
量
苹250 145
果
梨 212
98
赋予表格以生
香105 88
活情境,激发
蕉
学生解决问题
橘200 105
的兴趣
子
师:小红父母开了一个特价水果店,
学生先自做,然
情境的补
这是他们在整理店铺是不小心弄脏
后班内交流。
充,使学生切
身感受到数学
的一张进货与出货单,你能把这张表
与现实生活的
填全吗?根据是什么?
密切联系
钱是怎样得到的?请你列出算式并计算
组织班内的集
体交流
(2)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互逆的关
系,知道和与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
减
法计算。知道被减数与差,求减数
用减法计算。知道减数与差求被减数
用加法计算。
2.独立填表第29页第3题。
3.出示第31页第8题。
师:我们都去过商场,对吗?哪位同
学有过购买商品的经历,你买了什
么?
师:由于同学们的年龄比较小,又没
有帮助父母整理家务的经验,不知道
家里需要购买那些东西
,因此还没有
使用大面值钞票购买商品的经历。今
天同学们就来尝试一下用大面值钞
票
购买商品。看看这个过程中存在着
怎样的数学问题?行吗?
这是一组商品的价格,每个小组给
500元,看看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
多少元?根据这个条件,每个小组提
出三个问题
,并计算。在几天的活动
中,我们比一比,看哪组的同学通过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运用好这50
0元
钱,买到自己需要或喜欢的商品。
小结: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一定
要考虑是不是符合生活实际。今天我
们考虑更多的是用50
0元钱能买哪
些商品,还剩多少钱。这类的数学问
题,没有更多地考虑我是否需要这些
商品,而这点确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
重点考虑的因素。希望同学们在生活
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我
们学到的数学
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恰当地解决问
独立做完成后
集体订正。
把提出的问题
和计算的过程
写在纸上。
学生小组合作,
解决问题。
班内订正。分别
请2~3组的学生<
br>说组内讨论的
结果。在这个过
程中,提出相同
问题的组帮助
检查计算的
结
果是否正确。
把知识的学习
蕴含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
体验知识的价
值
为学生提供充
分从事数学活
动的机会,帮
助
他们在自主
探索与合作交
流的过程中真
正理解和掌握
基本的数学知
识
与技能,获
得广泛的数学
活动经验
注重培养学生
的应用意识,
体现“人人学
习必需的数
学”理念
四、布置作
业
五、课
堂总
结
板书设计:
题。
1.第29页第1题的后四道题。
2.写数学日记。
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要求保证计算
的正确率,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
验算。
寻找
生活中可
以运用加减法
来解决的问题,
把它记录下
来,,与同学们
交
流。
要求学生写数
学日记
,作为
一种生活的积
累,对培养学
生的观察、分
析、比较、联
想等能
力是非
常有好处的。
减 法 的 验 算
200-183=17(元) 2 0 0 验算: 2 0 0
1 7
- 1 8 3 -
1 7 + 1 8 3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1 7 1 8 3
2 0 0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加减法计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觉运用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
br>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开放性练习中,使学生初步掌握答案
不唯一的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
活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指导学生学会和他人合作,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三位数加法、减法的有关式题。
教学准备:
计算卡片、练习奖品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灵活
教师活动
一、做游戏,找朋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此项练习分两
二次备课
确计算。
生一个写有算式的卡片,让每个学生都
有练习的机会。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寻找数学
学生拿着卡片
走到前面寻找
朋友。谁拿有算式卡片的同学到前边来,
朋友。
想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朋友
呢?开始吧!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小结:不同时候,不同地点,我们
会有不同的朋友和伙伴。要想成为真正
的好朋友,就要懂得谦让,要诚实相待,
要学会与人合作。
(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与态度,为下面
的学生间的合作做好铺垫)
二、合作
1.出示第26页的思考题。
探究,解
师:把你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同学听。
决问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产生交流需要的基础
班内交流。
上,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反应,以
便及时地对学生的合作态度进行评价)
生:十位不够减
才向百位借1,
师:这是两道减法题。做这样的题一定
可被减数的十
要认真分析算式的特点,做出正确的判
位的9又是最大
这是
断,才可找到解题的关键。第一题三位
的一位数,
数减两位数,得数是两位数,说明十位
说明个位也不
够减,需要从十
不够减,要向百位借1,而被减数十位
位退1,这样就
是9,这个数很关键,知道为什么吗?
可以判断出减
数十位上的数
也必须是9。
师:第二题虽然只有一个1,好像很难,
生:说明被减数
其实这题很简单,它就是解题的关键,
和减数相差1。
你知道这个1说明什么吗?
生:说明四位数
和三位数相差
师:再具体些。
1。
生:最小的四位
师:这是怎样的四位数和三位数啊?
数和最大的三
运用,正对第26页第5题进行扩充,发给每位学组进行。一是让每<
br>个学生都有练习
的机会;二是一部
分学生做的同时,
另一部分学生做
出
判断,避免学生
的兴奋点在“找”
上,而忽视了计算
的结果;三是可适
当地控
制班内的
纪律,避免互相影
响。2.可以出现两
人得数一样的算
式,也可以出
现三
人,甚至四人得数
一样的算式。3.对
于四人得数一样
的算式,可以分放
在两组中。在对第
二组的结果进行
判断时,如果出现
于第一组有的得
数相同时,希望第
一组的同学能迅
速走上来,找自己
的朋友。考查学生
对数的
敏感度。
由数字谜的题引
出万以内数的认
识的题,使学生感<
br>受到数学知识的
趣味性
位数相差1。
师:这句话不陌生吧,换一种形式你想
到了吗?能编一个类似的题吗?
独立完成后班
内交流,订正。
2.学生独立做第29页第4题,第31页
第9题。
3.出示第26页第6题。
学生组内合作
师:我知道
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
学习,寻找问题
一条路上,你知道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
的答
案。
班内交流。
远?
归纳:当小明和小红家分别在学校的两
侧时,计算用加法。当小明和小红家分
别在学校的同侧时,计算用减法。
三、总结
回顾,布
1.师:生活本身是开放的,有时问题是
置作业:
开放的,有时解题过程时开放的,有时
结果是开放的。总之,我们要以一种开
放的思想面对生活,寻找恰当的方法、
学生可自选一
合理的答案。
题完成
(1)看下面这道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电影院有700个座位,每年级的人数
如下:
年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级
人322 409 396 358 434 429
数
我们可以怎样组织同学们看电影呢?
(2)第28页思考题。
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为今天的家庭作
业。
四、课后
小结
生活背景与数学
知识的相融,利于
学生思维周密性
的培养
布置难度相当的
两道题,供学生选
择性地尝试解决,
有利于不同潜能
的学生都有所发
展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
么?
说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练习课
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
500-210-208=82(元)
500-328-85=87(元)
500-496=4(元)
(根据各小组的回答选择不同的解答板书出来)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课题:验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验算的意义,能熟练进行加减法验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复习方法的过程,巩固对加减法进行验算的知识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进行加减法验算。
教学准备: 计算题卡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整理旧
知
二、巩固练
习
教师活动
1、师:分组合作,整理学过
的有关两位数加法,三位数加
减法的有关知识,举出例子
2、计算并验算
59+76=
786+127=
987-675=
小结:验算要注意什么?
1、竖式计算,并验算
234+276=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合作,举例
子。
独立完成,说说验算
要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
学生自己动手整
理学过的知识,加
深记忆。
通过多种练习,提
二次备课
三、布置作
业
四、全课总
结
124+325= 987-32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高学生的计算能
875+293= 729-273=
力和验算能力。
2、计算,写出得数。比一比
谁最快。
<1>
855 - 645=
<2> 822- 390=
<3> 469-
430=
<4> 606- 206= 小组内比赛,比比谁
<5> 749
+ 720 = 写得又对又快。
<6> 890 - 129=
<7>
656 - 442=
<8> 637 - 220=
<9> 519-
316=
3、拓展练习
612 + 768 - 881 =
28 + 637 - 352 =
669 + 985 - 503 =
学生可以写成递等式
800 + 593 - 554 = 计算的方法也可以写
283
+ 817 - 303 = 成竖式计算的方法。
请自己出三道有关加减法的
应用题,并列出算式计算,写课后完成。
出验算的过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自由谈体会与收获。
了什么?
板书设计:
验算的练习课
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234+276=
124+325= 987-324= 875+293=
729-273=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课题: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
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
识。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书写认真,计算认真,仔细检查、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整
理知识
二、巩固练
习、发散思
维。
教师活动
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
回家
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
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
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
在小
组内正互相交流一下,小
组长作好记录。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
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
肯定)
师:同学们
都整理得非常全面
,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
减法用数
学来进行复习。
①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
位
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
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
续退位?
教师板书:
(订正时提问)
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
?减
法呢?
师: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
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
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
况
小组1:我们小组整理出
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
算加法、笔算减法。
小组2:还有用数学、加
减法的验算。
小组3:我们小组还知道
笔算加法又
分:两位数
加两位数连续进位、三
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
位,笔算减法又分连续
退位减和被减数十位是
0的连续退位。
小组4:我们还知道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
的问题。
小组5:我们知道了
加减法的验算。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
编题
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
计算
生1:笔算加法要相同数
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生2:笔算减法要注
设计意图
组内
自己动手整
理学会整理学过
的知识,可以加深
和巩固学生对本
单元知识的掌握
和理解,熟练掌握
计算的方法和验
算的方法等。
二次备课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
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
位同学还有特别想提醒
同学
们注意的地方?
师:以上几个同学对大
家提的醒确实非常重要,大家
能记清楚吗?
②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
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
习
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
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
算加法、减法题各4道)
(反馈)
师: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
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
小冠军第二题
:啄木鸟诊
所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的又快
又好?
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①课件出示
书架上层有126车,中层157
车,下层95车,你能提出问
题吗?
用9
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
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
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37+118=455(只)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37+445=792(只)
师:谁还有其他的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900-792=108(个)
意:相同数位对齐,从
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
减,从前一位退1。
生:都要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不同的
是:加法是满十进一,
减法是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
生1:我提醒大家
计算时看清加号还是减
号。
生
2:我还提醒大
家计算连续进位加时,
不要忘记加上一,连续
退位减时,不要忘记比<
br>原来少一。
生3:我觉得计算
时关键的是要认真,仔
细。
生:能!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然后课件演示,集体订
正
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
在哪?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下午孵出了多
少只小鸡?
生:这一天共孵出
了多少只小鸡?
生:还剩下多少个
鸡蛋?
通过不同类型的
题目进行巩固学
过的知识,设计的
类型
和练习的题
目数量能针对各
层次发展的学生。
三、课堂小
结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
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
获?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知识结构图(略)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四边形
第一课时
课题:四边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
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
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
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找出四边形
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主题图的
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谈话引入
新课:
共同探究,
加深认识。
教师活动
1、 师:同学们,我们在一、二年级时
已
经学过不少图形,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图
形王国去遨游,你们想去吗?不过,在通
往
图形王国的道路上有很多困难,你们有
信心排除吗?
2、 课件出示图形:P35例1
(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你认为是四
边形的图形涂上红色。(师板书课题后巡
视
学生完成的情况)
(2) 投影出示学生涂错的图形,让学生
说说这些
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3、联系生活,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表面
是四边形的。
课件出示图形:P36例2
师:同学们,下面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
学生活动
生回答
生回答
投影出示学生完成的
情况,并让学生说说
所涂的图形为什么是
四边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有四条直
的边,有四个角 )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过师生谈话,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增强
学生学好数
学的信心。
让学生对四
边形有一个
感性的认识,
能把四边形
从其他图形
中区别出来。
让学生发现
生活中的四
边形,体会生
实践活动,
巩固新知
观察、理解
应用。
吗?你能把这些图形分分类吗?
1、投影出示P36第二题。下面的图形有
什么不同?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2、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情况。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找出图中的各种四边形。
2、小组代表汇报
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
每个同学设计一张由各种四边形组成的
图画。
1每个同学拿出图形
卡片,动手 分一分。
2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说说你这样分的理
由。
3指名学生汇报。
4指名学生汇报不同
分法。
活中处处有
数学。
进一步感性
地认识和区
别各种四边
形的特征。
让学生通过
在钉子板上
围不同的四
可以进
每个同学先动手在钉
边形,
子板上围一
围,然后
一步体会平
同桌互相评一评。师
行四边形两
组对边分别
巡视
平行、矩形四
个角是直角
等特征。
通过观察主
先让学生
独立找出
题图,再次让
后,再四人小组交流、
学生感受到
讨论
生活中有各
种四边形。
板书设计:
四边形
有四条边
有四个角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
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钉子板、每人一张长方形纸、剪刀、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七巧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复习旧知,
引出新题。
教师活动
1.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制作一个长
方形框架,然后互
相看一看,说一说长方形的特
征。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由制作长方形
二次备课
课件演示,
初步感知。
共同探究,
感受特征。
观察事物,
理解应用。
巩固练习
2、 引入新知。
师:请你捏住这个长方形框架的两个对角,轻轻
地向相反的方向拉动,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平行四边形
的知识。(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投影出示:P37主题图。
师:请说出找到图上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
形的?
想一想“为什么图上的门可以伸缩?”让我们带
着这个问题共同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师:请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框架,
比较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2、归纳特征。
1、 观察讨论。
问:我们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用自己
的方
法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有不稳定的特征,那么平行
四边形还有哪些特征?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继续
探讨。
(1)先商量方法,再共同研究。
(2)注意记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自己的发现。)
2、
小组汇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行
四边形吗?
指名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用不同的方法验
证自己的发现,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3、归纳、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相对的两条边分别平行”、“对边长度相
等,相对的角大小相等”)
出示伸缩门的图案。
问:伸缩门为什么做成平行四边形呢?(平行
四边形容易伸缩。)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平行四边形的这
种特性呢?请举例子。(挂衣架、伸缩灯等
师:看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平行四边形,
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
数
学。
1、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
做练习九第4题。由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记录,
然后汇报。(练习第4题:引导学生比较平行四
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找到它
们之间
的异同点。)
2、用七巧板拼平行四边形,你能拼出几种?
(以围一围、画一
画、剪一剪等实际操作活动加
拉动后可以得
到一个平行四
边形。
小组汇报:三角
形具有稳定性,
而平行四边形
具有可变性,如
果把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线固
定,转化成两个
三角形,就稳定
了。
提出要求:四人
一组,充分利用
学具,开动脑
筋,
想办法,共
同讨论。
实践活
动,加深认识。
1、围一围:
你能
根据平行
四边形的特点,
在钉子板上围
一个平行四边
形吗?试试看。
大家一起来评
价。(全员探讨)
2、(独立
解决)
学生演示
讲解,师补充说
明。
3、剪一剪
1:请在长方形
纸上剪出一个
平行四边形。
剪一剪2:
把这
的框架,拉动形
成平行四边形
的活动引出课
题,达到温故知
新的
目的。
通过校园里伸
缩门上的平行
四
边形使学生
直观认识平行
四边形,并引导
学生带着思考
“为什么这样
的门能伸缩?”
的问题,进行探
究活动。
以三角形和平
行四边形的学
具制作进行比
较,让学生发现
三角形的稳定
性和平行四边
形的不稳定性。
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活动采用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以及
模仿与记忆在内的多种学习
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四、总结质疑:
请用
一句话概括你所认识的平行四边形。(主
要是其特征)。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请把有疑
问的地
方在课内提出。
五、课外延伸:
课后,请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观察我们
周围的
事物,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
的,把它记录下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行
四边形
,可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六、布置作业:
1、做练习九第2、第3题。
2、用七巧板拼摆其他图案。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特征:不稳定性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周长
个平行四边形
变成两个平行
四边形。(小组
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探讨,分组讨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纸、树叶、绳子、直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感知周长
教师活动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和
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课件展示)
请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
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平面
学生活动
选择同样图形的同学
组成合作小组。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
感悟
以图形入手,
紧扣“周长”
二次备课
研究求周
长的策略
巩固练习
图形的周长。板书:周长
谁知道周长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想到的?
师;请你具体指一指?投影仪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想不想
知道你喜欢的物品到底有多长?
利用投影仪进行反馈
小结:我们刚才都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物
品的周长?
量量你身边物品的周长?
周长就是一周的长
度;等
回
答
自己指一指互相看看
对不对。
小组研究,有不同方
法吗?反馈
这一关键术
语,启发学生
从字面上
理
解其含义。激
发学生积极
探索的情感。
重中学生差
异,培养学生
一题多解。
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
为下节课做
准备
板书设计:
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长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
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并获得学习
成功的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探讨 分组讨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复习准备
学习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出下面一组几何图形中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由复习引入
巩固周长概
念
为新知做准
备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
度,是它的周长。
动手量出卡片:长6
启发学生讨
厘米、宽4厘米
论求长方形分小组讨论,这张长
卡片的周长,
方形卡片的周长可以
找出解决的
怎样计
算?把讨论结
办法,培养学
果写在本子上。
生的动手、动
脑、动口能
力。
这是长方形的一条长
和一条宽 它
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
长与宽的和乘2,就是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第3种算法
一般学生想
不出来,采用
实验的方法,
让两条长和
两条宽分成
两组,每组含
一条长一条
宽,从而得出
简便的计算
方法。
运用课本,注
意耐心询问,
防止学生囫
囵吞枣。
1 2 3 4
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
2、看看这些图形,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
吗?
什么叫周长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说一说
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四条边长
度的总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我们已经知道
了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应
该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呢?这节课就要
来学习(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
(二)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教学例2
(1)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
长方形卡片,
如果要求这张卡片的周长是多少?必须
知道什么?
(2)展示算法
a、6+4+6+4=20(厘米)
b、6×2=12(厘米) 4×2=8(厘米)
12+8=20(厘米)
(3)还有没有其它的计算方法?
出示长方形卡片,并从对角剪开,展示其
中的一半。
问:a、这是长方形的几条长?几条宽?
b、它与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c、还可以怎样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算式是(6+4)×2=20(厘米)
2、比较
这几种解法你喜欢哪一种?哪种方法更
为简便?为什么?
3、小结
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
出了3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方法是
四条边
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上
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
的和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只用两步计
算,比较简便,因此长方形周长常用长加
宽的和乘2进
行计算。
4、质疑
我们讲的就是课本第41页例1和第42页
例2,请同学们看书
,还有什么不懂的可
以提出来。
5、尝试练习
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
巩固练习
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1、做课本第44页第2题
2、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第2题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应用练习
在一个酒店里,要在台阶上铺地毯,地毯
应买多长呢?既要够用也不浪费,你应该
怎样测量?
(电脑演示)
分组讨论:地毯的长
度与长方形的周长有
什么关系?要计算地
毯长度,你应怎样测
量?
(因为地毯的长度即
是长方形周长的一
半,即一条长和一条
宽的和,所以只要测
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
宽即可)
采用实际操
作的方
式,这
样既调节学
生的学习兴
趣,又能使学
生所学知识
及时地应用<
br>于实际。
。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1、 6+6+4+4=20(厘米)
2、 6*2+4*2=20(厘米)
3、 (6+4)*2=20(厘米)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正方形周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
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探讨 分组讨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预作铺垫,
引出新课
教学新课
巩固反馈
教师活动
看屏幕,出示一个正方形
1、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活动
2、单击鼠标,出现一只蝴蝶
单击鼠标,蝴蝶沿正方形四条边飞行一圈。
提问:蝴蝶飞行的路线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什么?
谁能用一句话说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3、屏幕显示:正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就是
正方形的周长。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正方形周长,应该
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习(板书课题:正方形的周长)
(1)出示例题
教师出示一个用木条围成的正方形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用了多长的木条?求
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引导观察
请学生到黑板前操作。
a、如果学生量正方形的4条边,可以提问:
“需要量正方形的每一边吗?”
b、如果学生只量正方形的1条边时,可以
提问:“为什么可以只量正方形的1条边,
而不需要再量其它3条边?
(3)探索算法
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怎样计算
先让每个学生自己计
正方形的周长?
算,学生算完后,
请第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找两位用不同方法计
算的同学到黑板板
演:8+8+8+8=32(厘
米)
8×4=32(厘米)
(4)比较
这两个同学的方法都对,你喜欢哪一
种方
让同桌同学互相说一
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法?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呢?
怎样列式。
(5)小结
通过同学们量一量、算一算,探索出
了求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今后求正方形周
长,我们就可以用“边长×4”计算。
1、巩固周长的概念
练习十第1题:先量一量,再算出下面图
形的周长。
求4个8连加,根据
乘法意义用乘法计算
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通过课件,创
设动态情境,
充分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入
了新知。
引导学生主
动参
与教学
活动,用不同
方法计算正
方形的周长,
评价出最简
便的一种。
2、变式练习:课本做一做第1题
3、提高性练习:课本做一做第2题
4、实践性练习
在周围找几个自己喜欢的物品,算一算它
们的周长。
课本练习十第3题:让学生感受一下周长
的实际应用,如做衣服时要知道胸围和腰
围。
5、应用性练习
一块一边靠墙的正方形苗圃,边长是50
米,要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8+8+8+8=32(厘米)
2、 8 *
4 = 32(厘米)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课题:估 计
教学目标:
用数学知识
解决生活实
际问题,让学<
br>生感知数学
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
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
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护探讨,分组合作讨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养成估计得意识和习惯,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准备:刻度尺;铅笔盒每组一个;彩带数条,双面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测量、计算
交流测量的方法和计
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
复习估算方
法为新知做
准备
二次
备课
知识迁移 1、师:通过测量可以算出图形的周长。数学作业本
引入新课
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呢,请同学们量一量,算一算。
2、师:同学们还记得1厘米、1分米分别有多长呢?
忘记的同学拿出刻度尺观察。
3、师:1米有多长呢,一起伸出手比一比。
4、师:老师想知道教室里的日光灯管的大概长度,
可以采用什么数学方法呢?
师:在实际生活中,当不需要精确测量一个物体长度
时我们可以采用估计的方法得出物体的长度。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长度的估计方法。
(一)教学例4
1、师:请同学们拿出铅笔或圆珠笔,不用尺量,根
据你对1厘米和1分米长度的理解,估计出它的
长度,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估计方法。再用尺量,
看你估计的准吗?
估计、交流和测量。
2、师:现在老师想每组请一名同学上台和老师比赛:
不用尺,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再用尺量,看
谁画得准,其余学生画在本子上
3、师生画、量并选出两名优胜者
4、请优胜者介绍经验(8厘米比1分米少一点;8厘
米是8个1厘米)
5、自己定个长度,按刚才方法画一画。
6、估一估,下图线段各有多少厘米,并说说你是怎
么估计
7、请学生说说长度的估计方法。
手脑并用
探究新知
(二)教学例5
1、师: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学习的好伙伴——铅笔盒,
现在,我们进行装饰铅笔盒比赛:剪一段你喜欢颜色1请估计得较准的学
的彩带条将铅笔盒围一周(彩带条不重叠),估计准生介绍估计方法。2、
所需要的彩带条的长度!
师:先小组讨论:完
成这个任务最好分几
5、师:(出示例5图)这三个小朋友也在装饰他们步呢?
的铅笔盒,瞧,他们是这样讨论的,让我们也小组合3、小组讨论4、汇报
作,装饰铅笔盒的比赛,看哪组获得比赛的胜利。 讨论结果(一般可分
6、成果展示,再选出优胜者两名。 为:A、先分段估计出
7、请优胜者介绍经验。
长、宽的长度; B、
根据周长公式算出周
长;C、根据周长剪出
1、做一做1 彩带条;D、用彩带条
(1) 人人动手将估计结果写在亮题版上(2)
动围铅笔盒一周看是否
动手操作 手量一量,算一算(小组合作)(3)
说说估计的准确。)
巩固新知 方法(A、一段一段估计再算出周长再比较;B、分别
将两图的线段分段对比,估计两条线段是一样长还是
哪条长些,短些,从而估计出周长最长的图形。)
2、做一做2
(1)
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计方法。
(2) 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3、做一做3
(1)
每个同学自己估计,当你侧平举时两手之间
的距离是多少。
(2)
每组的同学手拉手围一圈,估计一下,这圈
的周长是多少。
(3) 两个小组合作,估
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
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余下的同
学还可以拉成周长为几米
的圈呢。
四、课外实践
练习十一 第5题
板书设计:
估计
不用尺子,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反思:
学习估的方
法
通过实际探
索培养解题
精神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结合生
活情况让
学生体会
有余数除
法的实际
背景。
二、练一
练,圈一
圈。
三、总结下
课。
教师活动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
图。
思考问题: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
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
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根据上面的信息(
条件),想一想能
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
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
己亲身参加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
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
的?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并回答问题。
[1]这是
某个校园里的
活动情景图。从图中
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
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
面
不同颜色的旗子,
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
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
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
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
每3盆摆一组,旁边
还有很多盆花。
(1)学生汇报。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
数,每()人一组坐
可以坐几组„„)
学生回答,并适当列
出算式
汇报,并完成随堂练
习。
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情
况让学生体
会有余数除
法的实际背
景
。在学习中
体会有余数
除法在实际
生活中的运
用。
在实践操作
中进一步体
会有余数除
法的意义。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有余数除法(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二)过程与方法:老师指导,学生自主探讨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复习。
二、新知
教师活动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 )< 16
( ) × 6
< 25
4 × ( ) < 23
13 >3 × ( )
47 > ( )× 6
( ) × 8 < 26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计算:
8 ÷ 4 =
45 ÷ 5
=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
÷ 5 = [ ] (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
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
部分的含义。
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ˉˉ1 5ˉˉ„„„„„„„被除数
1 5 „„„„„„5和3的乘积
ˉˉ0ˉ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
学生活动
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观察竖式,并说
说除法竖式各部分
的名称。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复习铺垫,
引入新课。
在具体的教
学情景中学
习和掌握笔
算除法和笔
三、巩固。
四、全课
小结。
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
竖式的写法。)
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
组,还多几盆?
23 ÷ 5
= 4 (组)„„„„ 3 (盆)
4
5ˉˉ2ˉˉ3ˉˉ
2 0
ˉˉˉˉ 3ˉˉ„„„„„„„余数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
义。
(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
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 ÷ 6 =
33 ÷ 8 =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作业练习。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 ÷ 7 = (
)„„„„ ( )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对比观察,与刚才的
有什么不同。
说说竖式各部分表
示的含义。
独立完成练习。思考
问题。
在小组内合作讨论。
学生回答,完成课堂
作业。
算有余数除
法的计算方
法,
了解除
法竖式中各
部分表示的
含义。
在独立练习
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情
况,发现问
题可以及时
纠正。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23÷5=4(组)„„3(盆)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老师指导,学生自主探讨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练习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
习
二、新课学
习
三、巩固新
知。
复
教师活动
口算除法训练。教师报题,适当穿插一些
有余数除法。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计算
的?
教学P52例3。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
摆几组?
列式解答15 ÷ 5 = 3 (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
以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
么?
4、小组讨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
15 ÷ 7
=[]„„[]14 ÷ 3 = []„„[]
16 ÷ 7 =[]„„[]14 ÷ 4 =
[]„„[]
17 ÷ 7 =[]„„[]14 ÷ 5 = []„„[]
18 ÷
7 =[]„„[]14 ÷ 6 = []„„[]
19 ÷ 7 =[]„„[]14 ÷ 7
= []
20 ÷ 7 =[]„„[]14 ÷ 8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26 ÷ 7 =[]„„[]
学生活动
学生开火车比赛。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余数 <
除数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
变,商不变,余数随
着被除数增加而增
加。
观察后说一说。
填写商和余数。
在具体
的情景中
学
习新知识,不
断发现、总
结、归纳出有
余数除法个
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大量
的练习与对
比中不断提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四、全课小
结。作业练
习。
27 ÷ 7 =[]„„[]
28 ÷ 7 =[]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
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2、巩固练习。 教本P53第2题。(被除数不变,改变除
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
律。)
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
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教本P53第4题,用竖式计算。(注意书
写格式)
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
规律。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
样变化,他们的余数
都比除数怎么样?
学生完成练习,烁烁
自己发现的规律。
学生总结并完成作
业。
炼与升华学
生的认识,并
作出适当的
总结。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三)
14 ÷ 7 =[]
15 ÷ 7
=[]„„[]
16 ÷ 7 =[]„„[]
17 ÷ 7 =[]„„[]
18 ÷ 7 =[]„„[]
19 ÷ 7 =[]„„[]
20 ÷ 7
=[]„„[]
21 ÷ 7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老师指导,学生自主探讨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
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复习
二、新知学
习
教师活动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
得数)
4
× 8 37 + 5
5 × 8 72 ÷ 8
24 – 6 7 ×
9
56 ÷ 7 49 ÷ 7
18 ÷ 3 42 ÷ 6
9 ×
4 45 ÷ 9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
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
以放几堆?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
枝,还剩几枝?
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
分,然后上台表演。
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
的信息(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
上: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
组,还多几人?
口算:32÷6 =
5(组)„2人
笔算: 5
6 ˉˉ 3ˉ2ˉ
3 0
ˉˉˉ 2ˉ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
计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
意思?
学生活动
学生直接报得数。
摆小棒后,说算式和
答案。
1、自己先分分看。然
后表演。
2、读
题后找到有用的
数学信息。编题,小
组讨论,解决这个问
题,然后汇报。
说说算式中各部分表
示的含义。
逐步深
入与渗透,增
强学生运用
有余数除法
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并
能结
合具体
问题情境理
解算式各部
分表示的含
义。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三、巩固练
习
四、全课小
结与作业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
的举手说。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
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独立完成练习。
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的1、2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口算:32÷6 = 5(组)„2人
笔算: 5
6 ˉˉ
3ˉ2ˉ
3 0
ˉˉˉ 2ˉ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课题: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钟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同学们喜欢过年吗?新年钟声就要
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创设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
情境,
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
,我们
导入
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
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
时
新课
间单位秒?
自主探究
1.认识钟面上的秒。
怎样用秒作单位和时间
学习
新知
2.建立时间观念------秒
3、引导探究时间单位分和秒的关
系。
师:1分是多少秒?或(多少秒是1
分?)
明确得出:1分=60秒
4、建立时间观念“分”
1 分钟有多长?师组织学生跟着钟
表移动数数。
(1)体验1分有多长?
(2)1分钟内组织学生拍球、跳绳、
写字等活动然后进行汇报。
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十四1、3题
课堂
全班同学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总结
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
生答
学生举例
学生分小组观察各种
钟面
学生跟秒针走动拍
手、数数、闭眼睛听
钟表的滴答声拍手等
活动。
生根据生活经验先
说。
分组观察电子表和钟
表。
生跟钟表从1数到
60.
生闭上眼睛感受1
分钟。
学生说说对1
分钟
的感受。
独立完成
学生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让学生体会
到一秒钟能
做很
多事,
一秒钟的重
要,对学生
进行热爱祖
国长大后为
国家建设出力的教育。
通过数一
数、想一想、
说一说、做
一
做。调动
学生多感官
参与学习,
充分调动学
习积极性建
立1分钟,1
秒钟的时间
观念。
进一步强化
1分钟,1秒
钟的时间观
念。
知识梳理
秒的认识
1时=60分 1分=60秒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认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
难点: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时钟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复习引
入
学习新知
知识拓展
教师活动
1、我们一共认识了几个时间单位?
2、时、分、秒之间有什么关系?
1时=60分 1分=60秒
我们已经学习的时间单位时、分、秒,今
天我们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1、王老师备课用了2小时,李老师备课
用了130分钟,她们谁用的时间长?
2、做一做第1题,
3、学习例2
A
,组织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找出图中
的数学信息。
B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时间的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时教师要说清经过时间的计算
思路。
4、做一做第2题,
引导思考:等多长时间是指从什么时刻到
什么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如果这个同学到商场是晚上7:40,那商
场离关门还有多少时间?
如果这个同学到商场是早上9:40,那商
场离已经开门多少时间?
„„师可引导学生多提类似题目让学生
加强训练
学生活动
生集体回答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复习铺垫以
便更好地学
习本课内容。
教学时
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为学生提供
充足的时间
然后汇报。
和空间,通过
小组合作得
全班练习,订正时指
出解决问题
名说一说想法。
的办法。这既
体现了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
多样化双体
现了以有为
问题。
本理念
学生计算8:40到9:
00经过的时刻。
独立完成
充分利
用教学资源
进行检验教
材所呈现的
问题外,还可
以加以利用
提出一些相
关的问题进
行解决。
课堂总结
① 3时=( )
分 4分=(
)
学生口答交说一说想
秒
巩固应用,法
这几题
②商店的营业时间,早:9:00开门,晚:
加深理解
8:00关门。小红想:现在才8:40,我
都让老师指
还要等多久呢?你能帮助她吗?
导学生独立
独立思考,班上交流
完成,
2、练习十四第2、4题
了解学
独立完成,遇到困难
生对新知的
可相互交流
掌握程度
3、练习十四第5、6题
板书设计: 简单的时间计算
例1: 2时=(60 )分 例2: 3个大格是15分。
60+60=120
45-30=15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时、分、秒(练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秒”。
(二)过程与方法: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钟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复习
教师活动
1、时、分、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
生答
设计意图
新旧知识得
以衔接
二次备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1、P62“做一做”
练习
2、填空 4时=( )分 3分=( )
秒
学生互相交流还了解
第3题:读一读,说一说。由于让学生课
哪些类似的信息
前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可以让学生互相
交流还了解哪些类似的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
第4题:让学生把认识时间和时间的计算
订正。
结合起来,既要写出时刻,又要计算一段
时间。注意算法多样,既可数格,也可计
独立完成,再交流想
算。
法。 <
br>第5题。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
学生交流。独立完成,
在要晚点25分钟。它
什么时候到达?
集体订正。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第7题
第8题,利用学生的作息表进行时间的综
提出问题并解答。
合应用。
第(1)、(2)小题
第(3)小题
第(4)小题
第9题。联系自己的作息时间填一下,使
自合理地安排生活。
课堂总结
生答
今天,
我们复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课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联系生<
br>活实际通过
多种方式完
成练习中的
题目,使学生
知道时间的
重
要从而达
到,遵守和爱
惜时间的意
识和习惯。
知识梳
理
(三)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
乘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激情促思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1、听算。
6×4 9×3 5×3 9×7 8×
5 7×5 4×8 6×8„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2、口答。
(1)6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150是几个十?
(2)8个百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1200是几个百?
1、教学主题图
同学们,你们想去游乐园玩吗?
好,今天吕老师决定带你们去玩玩!
预习检测:
(1) 在游乐园里你发现了什么?
(2)
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并说说怎样列式解决你提出的问
题?
相机板书: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 9
人要多少钱?
10人要多少钱?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
钱?
2×9=
2×10= 3×20=
(3)哪些算式是你会计算的?算出
来。
2、教学例1
(1)观察不会算的算式:
这两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看哪组算法
多?
组1
:先算2乘9等于18元,人数增
加一人,总钱数也多了2元,然
后用18加2等于20,
组2:2×10表示的就是10个2相加
是20.
组3:2×10还可以看成2个10相加。
10+10=20
组4:2×1=2
2×10=20
师:2乘1得2,2表示什么呢?为什
么0放在它的后面去呢?¨¨¨
直接写出答案。 通过旧知的
复习,为学生
学习新知做
好必要的铺
垫
提出问题比
先小组交流、再
解决问题更
全班交流。
有意义,更有
价值。给学生
独立思考的
空间,培养学
生思维的独
立性,激发其
探索的欲望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
给学生提供
合作与交流
的机会,使学
生在合作的
过程中学习
别人的方法
与想法,表达
自己对问题
的看法,养成
与别人合作
与交流的习
惯。
独立思考后小组
交流,全班汇报
三、巩
固深
化,培
养理
趣
四、回
顾整
理,拓
展应
用
师:你们的方法真多,同学们都动了
脑子思考,算的方法都是正确的。
(2)那你会算3×20吗?你是怎么
想的?想好后再小组内交流。
(3)你觉得哪个方法快又好?你会
用又快又好的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吗?
20×4=
2000×4=
200×4=
独立口算
(4)观察三个算式中的第一个和第
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小结揭示课
题。
(5)观察这些算式和得数,你有什
么发现?
小结:像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
br>数,计算时都可以用口算。计算时,
一般把整十,整百,整千数分别看成
几个十、几个百
和几个千,然后用一
位数乘。还可以将整十,整百,整千
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
br>然后看整十,整百,整千数的末尾有
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1、回到游乐园边玩边算。让一人提
问其他人回答。
2、判断题。
(1)10个8相加的和与8个10相加
的和相等。( )
(2)300×4=3个百×4=12个百=120。
( )
(3)“600×7
”可以先用6×7=42,
再在42后面补上两个0,得4200。
( )
(4)200×5的积的末尾有2个0。
( )
3、口算:P711题
4、作业:、2、3题
补充听算:70×6 300×
4 240×3
5×9000 230
学生说出特点
探讨发现知
识之间的规
并运用规
学生讨论、汇报
律,
律进行学习。
重视思
维训练和思
考方法的有
机渗透。通过
独立完成汇报时练习,充分发
说出是怎样想展学生的潜
的。
能。
用手势表示。
独立完成后集体
×3 130×5
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
收获?有什么疑问?
2、写几个整百数乘一位数,积是
1200的算式。( )
订正。
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 9人要多少钱? 2×9=
18(元)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 2×10=20(元)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3×20=60(元)
„„ „„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估算的方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采用正确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
创设
情
境,
激情
促思
教师活动
1、开火车口算练习
50×5 70×8 9×40
500×7 600×8 300
×11
6×300 4000×2 9000×3
7×3000 400×
12
2、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学生活动
学生口
答
说出近
似数
设计意
图
二次备课
有利于
学生计
算能力
的培养,
为估算
做好铺
垫。
二、
合作
探
究、
解决
问题
三、
巩固
深
化,
培养
理趣
1、教学例2
(1)预习检测:从主题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板书:每张门票8元,有29个同学去参观游乐园。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设疑:
如果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提示:29×8不会计算怎么办呢?能不能用我们学
过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来估算呢?
29×8≈240(元)
30
240元比实际的钱数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
么?
小结:把29看作的30,往大的看了,有备无患,
防止了意外。
判断:因为240<250,所以250元买门票够。
2、预习检测:P70“做一做”。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要注意哪些问题?
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把三位数看
成最
接近的整百数,把四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千数,而另
一个因数一位数不变;还应记住用“≈
”。
4、揭示课题。
1、估计下列几道题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4592×
8=
2、完成P72第4题。
3、解决问题
12元 7元
6元 18元
(1)10个鸡腿要多少钱?
(2)买5个蛋糕,100元够不够?
通过独
立思考、
学生说出数
合作交
学信息
流,充分
发挥学
生的主
提出问题
体性,使
<
br>他们经
学生小组讨
历乘法
论猜够不
的估算
够,思考怎
过程,并
么样知道猜
获得积
的对不对。
极的情
感体验。
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
适时将
知识拓
展,有利
于同化
所学知
说出估算过
识,有利
于学生
程和得数
估算能
小组讨论,
力的培
全班交流。
养。
结合学
生熟悉
的生活
素材,让
说出估算过
学生进
行乘法
程和得数
估算,使
学生进
一步感
悟估算
在日常
四、回顾
整理,拓
展应用
(3)买8个汉堡大约要多少钱?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解答?
4、作业:P72、5、6、7题。
1、今天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提出问题
生活中
应用。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每张门票8元,有29个同学去参观游乐园。如果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29×8≈240(元)
30
因为240<250,所以250元买门票够。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
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培养
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
和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
的多
样化。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小棒 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
设情
境,激
情促
思
二、合
作探
究,解
决问
题
教师活动
1、直接说出得数。
10+3×5= 30×2+40=
200×3+
20= 50×2+81=
2、指名回答问题。
(1)6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
多少?12个十是多少?
(2)8个百是多少?10个百是
多少?12个百是多少?
3、回答问题。
(1)40是几个十?
(2)800是几个百?
(3)1200是几个百?
4、看题列出算式:有三盒彩笔,每
盒10枝,三盒共多少枝?
1、
学习例1。
(1)如果刚才的三盒彩笔每盒是12
枝,怎么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怎
样列式?为什么?
板书:12×3。
(2)预习检测:怎么样计算呢?
方法一:12+12+12=36(枝)
方法二:10×3=30 2×3=6
30
+6=36(枝)
方法三:竖式计算:
(3)预习检测:用竖式算时怎样写
竖式?
就像列加法竖式那样,将数位对齐,
1 2¨¨¨因数
将第一个因数12写出来,第二个因
数× 3¨¨¨因数
3写在12的下面,3要与12个位上
的
2对齐,乘号写在第二个因数的前面。
(4)预习检测:在乘时,先乘哪一
位?积应怎样写?
先从个位算起,先用3乘个位上
的2,得6,写在个位上(写3×2=6)
学生活动
学生口算。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独立完成,集体
订正说出算法
学生思考后列
让学生探究
表
式,说出列式理
口算方法,
述口算方法,
由
为后面用竖
式计算算理
的理解作了
很好的铺垫,
小组交流、汇报
分散了教学
难点。
说出竖式写法
在学生初步
感知算理的
基础上,通过
自学、交流,
教师的点拨
引导,明确竖
式的书写格
说出笔算方法
式,运算顺
序,乘积的书
写位置,进而
在明确算理
的基础上掌
握计算方法,
培养了学生
的自学能力。
三巩
固深
化,培
养理
趣
四、小
结
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0,在竖
式中
怎样写?(写3×10=30)。再用
30+6=36。
(5)还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如没
有就出示简便算法)
(6)我们看这个同学做的对不对?
(简便写法)
(7))那好,我有问题要问大家
,
这个6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6
个一)这里的3表示什么?(3个十)
怎么来的
?为什么在十位上写3,不
写30?(因为6的前面一位就是十
位,这里的3就表示30)
(8)对比体会哪一种方法简便些?
你喜欢那种?说出你喜欢的那种的
计算过程。
2、P74“做一做”1题。教师巡视指
导。
3.
谁来说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
进位)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①因数中的个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乘起
③ 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哪一
位,所得的积就写在哪一位上。
4、揭示课题。
1、 完成P75第1题、3题。
找出信息和问题,怎样解决?
2、 完成P75第4题。
先算什么?怎样算才不会出错?
3、作业:完成P75第2题。要求用
竖式计算。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
获?有什么疑问?
口答问题
对比两种竖式,
说出哪种简便
抽生口述笔算过
程,同桌互说
抽生板演,集体
订正,说出笔算
过程
小组讨论,全班
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
订正
思考后计算。
巩固本课所
学知识,提高
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又
激发学
生的
情感,强化他
们内心的感
受。
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
有三盒彩笔,每盒12枝,三盒一共多少枝?
12×3=36(枝)
1
2¨¨¨因数 1 2
× 3¨¨¨因数
× 3
3 6¨¨¨积 6
¨¨¨3×2=6
3 0 ¨¨¨3×10=30
答:三盒一共36枝。
3 6¨¨¨ 30+6=36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会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笔算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
设情
境,激
教师活动
1、口算
5×3+6= 2×9+7=
学生活动
学生写出得数。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情促
思
二、合
作探
究、解
决问
题
6×8+3=
4×7+5= 3×8+4=
4×4+9=
2、笔算:
32×2 321×3
431×2
1、教学例2。
(1)观察P76页图,谁来说说这幅
图告诉我们信息是什么?要求什
么?。
板书:一种连环画,每套18本。王
老师买了3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求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
来解答?
18×3或3×18,也可以18+18+
18
(3)前面学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
先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
估算:
18×3≈60,笔算结果不会
大于60.
20
看看笔算的结果是不是在这个范围
内呢?
(1) 笔算(写竖式计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板书:
18×3=54(本)
1 8
×2 3
5 4
强调:进位“2”要写在十位上,要
用更小的数学来写。
(2)
笔算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①用竖式计算,算式中因数的个
位要对齐。
②积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③每一位乘得的积要加上进上
来的数。
学生笔算,指名
板演。抽生说笔
算过程
观察图,说出信
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
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
再汇报交流,并
说出计算过程:
先用
3去乘
18中个位上的8
得24,向十位进
2,对齐个位写4,
再用3去乘1
8中
十位上的1得3,
还加进上来的2
得5.
同桌互说计
算过程
小组讨论、全班
交流
记住要点。
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找
出解决为题
的方法。
利用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使知识迁
移,促进学生
的主动构建,
从而使知识
系统化。
三、巩
(3) 哪些数位容易错?有什么好办法
算得更准确?
(4)
比较笔算结果和估算结果,你发
现了什么?
(5)
指导看书:比较下面两个竖式有
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
加法竖式: 1 8
乘法竖
式: 1 8
1
× 2 3
12
5 4
5
4
相同点①结果都一样;②都有进位
“2”。
不同点:竖式的写法不一样,算理一
样,乘法比加法简便。
2、预习检测:P76的“做一做”。
3、谁来说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是
怎么做算的?
小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
依
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
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
前一位进几。
固
深
化
1、完成P77第2、3、4题。
2、作业:P77第1题。
四、回
顾整
理,拓
展应
用(2
分.A.
B.C)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
疑问?
4、比较本节课与上一节课内容,可
以看出,今天学的内容是什
么?揭示课题。
8
对比估算结果,
说出发现
看书观察比较、
讨论归纳汇报
说出计算过程和
得数
小组讨论交流汇
报。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8
紧扣本节知
识的重点和
难点,加强计
算训练,使知
识得以
巩固,
计算能力得
以提高。
提出问题,解决疑问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一种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18×3=54(本) 估算: 18×3≈60,
1 8
20
× 2 3 笔算结果不会大于60.
5 4
答:一共买了54本。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笔算乘法(连续两次进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会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笔算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口算卡 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
设情
境,激
情促
思
教师活动
1、口算
6×3+2=
5×9+6= 6×
7+5=
3×8+7= 4×4+8=
8×
6+9=
2、笔算:
16×3 123×4
114
×7
学生活动
口算得数
学生笔算,抽生
板演,说出笔算
过程
设计意图
学生在复杂
二次备课
二、合
作探
究、解
决问
题
三、巩
固深
化,培
养理
趣
1、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了两
、三
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
的笔算乘法,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
连续两次进
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的笔算乘法。
2、教学例3。
(1)出示P78图,观察图画,说出
信息和问题。
板书:操场上有9箱饮料,每箱24
瓶。一共多少瓶?
(2)怎样列式?为什么?
算式:24×9
(3)估算结果
(4)要想得到准确的结果,该怎么
办?
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进行板演
①先请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计
算过程。
本题与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本题与前面的不同之处是:
连续两次进位
,第一次进位四九三十
六,进“3”写在十位上,第二次进
位二九十八,18加上3得21,进
“2”
写在百位上。
②再请计算错误的学生说说错在
哪里?为什么?
③笔算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④师生一起规范书写:
2 4
×2 3
9
2 1 6
3、尝试探索
自己列式算一算:137×6=
4、哪一步最容易出错?
小结:(1)只注意第一次进位,忘
记第二次进位。
(2)用进上来的数字去乘十位
的生活场景
中发现数学
问题、
提出数
学生观察彩图,
学问题,然后
用语言正确表达
再解决数学
题目
的已知条件
问题,这是最
和所求问题。
基本的数学
能力,如果学
生能够用语
言描述出来,
学生说出估算的
就说明学生
方法和结果。
能够把感性
学生用竖式试算
的数学理解
上升到理性
的认识。
本环节不但
说出计算过程
能培养学生
小组讨论,全班
基本的数学
交流
能力,更能够
突出本节课
的重点,加强
学生对进位
乘法的练习,
说出错误的地夯实基础知
方。 识。
说出注意点
同桌互说计算过
程
独立计算,集体
评议。
小组讨论,全班
紧扣本节知
交流
识的重点和
难点,加强计
算训练,使知
识得以巩固,
计算能力得
以提高。
汇报时说出计算
过程。
四、回
顾整
理,拓
展应
用
或百位上的数。
1、预习检测:P78的“做一做”。
说出信息和问题。怎样解决?怎样
计算的?
强调:每位上乘得的积都要加上前
一位进上来的数,写在相应的位置
上。
2、完成P80第2题。
要想知道你一次跳远的距离能否超
过蚱蜢,必须先求出什么?怎样求?
1、
完成P80第4题。
2、 作业:P80第1、3题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
疑问?
独立计算,全班
交流
独立完成,小组
交流,全班汇报
提出问题,解决疑问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连续两次进位)
操场上有9箱饮料,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
24×9=216(瓶) 估算: 24×9≈240,
2 4
10
× 2 3 9 笔算结果不会大于240.
2 1 6
答:一共有216瓶。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课题:一个因数中间有O的乘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会说0的乘法算式的意义,会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二)过程与
方法:探究“0乘任何数都得0”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理,能说出计算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着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0的乘法算式的意义;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
设情
境,激
情促
思
二、合
作探
究、解
决问
题
教师活动
1、口算。
7×8 5×9 2×4
6×8+3 4×6+8
0+5 15-0 0-0
18+0 0+0+0
2、笔算。
354×6 687×4
1、教学例5。
1、教学例5
(1)根据课本插图,把摘仙桃的
情节编成一个简单的小故事:
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
蟠桃园
去摘仙桃回来准备祝寿,仙女们来
蟠桃园,看见孙悟空在吃蟠桃,树
上一个也没
有了,仙女们回来向王
母娘娘报告情况。
(2)提出问题:七仙女们一共摘
了多少个仙桃?
(3)要知道刚才仙女们一共摘回
多少个仙桃,用加法怎样列式?
板书:0+0
+0+0+0+0+0=0
(4)用乘法又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这样列式?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
加?
板书:0×7=0 7×0=0
2、想一想:0×3= 9×0=
学生活动
学生写得数,订
正。
抽生板演,说出
计算过程。
听故事
说出列式的理
由
说出乘法算式
的意义和得数。
让学生进行探究,体
小组交流,全班验和领悟计算过程。
汇报
区别是一个因数中
间有0,怎样处理好
口答
从学生喜欢的西游
记故事中的孙
悟空
偷吃仙桃引出
0+0+0+0+0+0+0=0,
而得出0×7=0或
7
×0=0
设计意图
为新授一个因数中
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
过程打下铺垫。
二次备课
0×0=
(1)
指名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然后说出结果。
(2)观察刚这几个乘法算
式,你想说什么?
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 开火车口答P83页做一做。
做了这个题后,你有什么需要
提醒大家的?
2、教学例6
(1)导入:老寿星每天都要在环
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里步行。<
br>你在老寿星这幅图中了解到了那
些信息和问题?
(2)解答问题。
①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应怎样
列式?为什么?
列式为:508×3
②不忙计算,先估一估508×3大
约等于多少?(1500)
② 观察因数特点。
③ 尝试计算,看计算的结果是否超过
1500?
第一种:竖式计算
5 0 8
× 2 3
1 5 2 4
问:3与0相乘是怎样处理的?
积的十位为什么写2?
⑤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鼓励学
生口算。
第二种:口算
500×3=1500
8×3=24
1500+24=1524
问:口算时,先从哪位算起?
⑤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结果对比,
你发现了什么?
(4)、练一练: 5 0 1
一位数与这个0的关
系是本课的重点,通
开火车口答
过由学生自己做,小
同桌交流汇报
组交流,小组总结而
突破本课的难点。最
后引导学生总结规
律:还管因数中间是
否为,都要用这个一
说出信息和问
位数乘多位
数每一
个数位上的数。如果
题
十位上是0,当个位
相乘的积不满十时,
学生列式并说
十位上要用0占位。
出理由
说出估算的过
程
观察因数的特
点,尝试计算,
说出计算过程,
汇报交流
独立计算。
小组讨论,全班
交流
三,
巩固
深
化,
培养
理趣
四、回
顾整
理,拓
展应
用
× 3
(5)对比此题与例6有什么相同
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一个因数的中间都有
0,计算的方法相同。
不同点:此题一位数乘个位上<
br>的数不满十,不能向十位进位,因
此,十位上的0乘一位数仍是0,
在十位只能写0占位
,例6中的一
位数乘个位上的数满了几十,因
此,十位上的数0乘一位数是0,
但要加
进上来的几,因此十位上就
写几。
小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在计算时要用多位数
的每一位上
的数都要与一位数相乘,十位上的
0也要乘。当个位乘得的积不满十
时,十
位上要用0占位,当个位乘
得的积满几十时,十位上就写几。
3、揭示课题:一个因数中间有O
的乘法
1、预习检测:P84“做一做”
集体订正
独立计算,说出
计算过程和注
意事项
说出理由
联系
生活实际,解决
生活中的问题。做完
题后让学生互评,放
手让学生,以学生为
主体,同时也可让学
生辅导差生。
在学生发表收获的
同时,实际是让学生
总结了这节课的知
识点。
2、对比练习。(第一组是因数中
间有0的乘法和因数中间没0的乘
法对比
,第二组是个位积满十的乘
提出问题,解决疑惑
法和个位积不满十的乘法对比。)
(1)3 8 1 0 8 (2)
1 0 2 1 0
9
× 4 × 4
× 3 × 3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想说的?有
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3、完成书P85第4题
谁能很快地说出两个算式哪个得
数大?为什么?
4、作业:书P85第1题。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
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中间有O的乘法
例5:七仙女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例6:
老寿星每天步行3圈,每圈508米,老寿星每天步行
多少米?
加法:0+0+0+0+0+0+0=0
508×3=1524(米) 508×3≈1500(米)
乘法:0×7=0 7×0=0
5 0 8
×
2 3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 1 5 2 4
笔算结果不会小于1500.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一个因数末尾有O的乘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能说出计算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
设情
境,激
情促
思
1、口算。
30×2=
10×6=
300×2= 40×6=
3000×2=
500×6=
(1)分左右两组从上到下逐题口算,
写出得数。
(2)观察每一组,第一个因数有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看题口算出得
数。
观察、说出第一
个因数、积的特
点。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在创设情境
环节
中让学
生复习计算,
列出算式,从
而为下面探
索计算方法
打下基础。
500
二、合
作探
究、解
决问
题
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你是怎
样算的?
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
法题可
以先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
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
乘得的积
的后面添几个0。
2、用竖式计算。
227×5 603×4
1、教学例7
(1) 从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和问
题?
(2)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元,怎么列
式?为什么?
板书:280×3
(3)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比900
元少)
(4)用竖式计算看是不是在这个范
围内?
第一种: 2 8 0
第二种:
2 8 0
×2 3
(简便方
法)× 2 3
8
8 4 0
4 0
学生讨论两种算法:
①0×3这一步能不能省略?
②如果要省略,因数3移到什么位置
上?
③这时书写积时应注意什么?
A、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
应该和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对齐。
B、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
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如果没有出现第二种算法,可进
行如下对比练习。
A 40×6
B 240×6
200×3 1200×5
(1) 口算A组题,
思考口算时是怎样
教师在学生
展示的不同
抽生板演,说出
计算方法的
计算过程和乘的
基础上,进一
顺序、积的书写
部引导学生
位置。
明确第二种
方法简便,从
找出信息和问
而让学生明
白一个因数
题。
末尾有0的
说出列式的理由
乘法的计算
方法。
学生估算。
学生试算,汇报
留给学生充
计算结果,并说
分独立思考
出计算过程。
的时间和空
间,让学生通
过自主探究,
在小组长的
带领下通过
互
小组讨论,全班
互学互练、
查互评、互帮
交流
互助,共同探
讨、情感交
流、充分发挥
学生主体作
用,有利于学
习效率的提
高。
让学生在理
解算理的基
础上,提炼简
便算法,通过
小组交流合
作引导学生
自主找出画
竖线的方法。
学生A组进行口
算,B组笔算。讨
论计算方法。
让学生试做,
既培养了学
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又可
使学生体验
三、 巩固
深
化,
培养
理趣
四、回
顾整
理,拓
展应
用
在算的?
(2) 能否把口算的方法迁移到笔算竖
式中来?
(3)
B组题能否像A组题那样使计算简
便?
(4) 再指导书写和计算
1、
比较两种算法,那种算法简单?
你喜欢那种?并说出喜欢的那种方法
的计算过程。
4、对比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你想
说什么?
1、预习检测:书P86“做一做”。
2、算一算: 1200×4
2800×3
订正时再次强调一位数的书写位置
和积的末尾0的个数。
3、、补充练习:1200×6 2600×5
1300×9
4、完成书P86第2、3题。
5、作业:书P86第1题。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一
个因数末尾有O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比较算法,说出
计算过程
对比结果,说出
想法
说出得数和计算
过程
学
生计算、板演、,
说说是怎样算的
抽生板演,说出
计算过程
独立计算,抽生
板演,集体订正。
说出收获及注意事项
到成功的喜
悦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O的乘法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
一共需要多少元?
2 8 0× 3 = 8 4 0 (元) 估算:2 8 0×
3≈900(元)
2 8 0 2 8 0
300
× 2 3 ×2 3
笔算结果小于900.
8 4 0 8 4 0
答:一共需要840元。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情趣引
入
二、实践探
究
教师活动
1、
出示主题图,分析理解说说有哪些信
息。
2、 认识平均分。
谈话引入平均分。
1、 教学例1.
(1) 认识二分之一
通过分月饼认识二分之一
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
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能
用二分之一表示
(2) 认识四分之一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块,每一块
是多少呢?
同桌交流
(3)
小结,引出课题。
2、 教学例2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
交流发现的信息
观察,思考
认识理解平均分
认读二分之一
认真思考后,与同桌
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认识平均分,
为学习分数
作铺垫。发展
想象
能力和
思维能力,激
发探索的欲
望。
把所学的知
三、巩固练
习。
四、全课小
结
引导学生用纸折出四分之一,并说说是怎
么折的?指出四分之一在哪里?
3、 完成P93做一做
4、 教学分数的比较大小。
(1)
通过观察两个月饼的实际比较说
说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谁大谁
小?
(2)
通过第二组图,四分之一和三分
之一的比较交流。
(3) 小结。
1、练习二十二第1、2、3题
2、P93 做一做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完成练习
比较、思考
交流想法。
归纳总结比较分数大
小的方法。
独立完成练习,
全班交流反馈。
交流总结的收获。
识与生活实
践联系起来,
从而更深刻
地理解分数。
引导学生自
己总结归纳,
明确几分之
一这类分数
比较大小
的
方法。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
,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
的分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通过比较大小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正方形纸,彩纸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复习分数
的意义。
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
比较几分
之一的大
小。
及时反馈
课堂小结。
演示:一条线段,如果把它平均分成6份,
每份是它的多少?平均分成13份、24份、
30份,每份是它的多少呢?
1、 合作交流:比较12和14的大
小。
(1)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举起
一块,问:这一半用分数怎么表
示?(板书12)
(2) 把同样大的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
份,举起一块,问:这一块用分
数怎么表示?(板书14)
(3)
谁来说说这里的12和14分别(4)12和14这两
表示什么?
个分数,到底谁大
(教师注意强调这里的整体1是相同呢?同学们独立思
的。) 考。
2、自主探索:14和13的大小。 (5)小组交流。
(1)14和13这两个分数到底谁大呢?
(6)全班汇报。重点
(教师注意强调这里的整体1是相同说说想法。
的。)
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
的材料加上自己的聪
明才智来判断一下,
一定要说出让大家信
(3)学生汇报各自探索的结果。 服的理由。
3、总结提高。
(2)学生操作,师巡
谈话:在刚才两组分数的比较过程中,你视,适当引导。
发现了什么?
1、独立完成93页“做一做”第2题。
在( )里填上“>"或"<"。
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重点说说判断
的理由。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3、开放题。
请学生随意说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再
把它们按从大到小排列或从小到大排列。
四人小组讨论
,引导
这节课你们自已探索出了什么数学知
学生得出结论:当两
识?对分数的比较大小
你还有什么问题
个几分之一比较大小
时,分的份数越多,
吗?
每份越小,它所代表
的分数越小。
旧知识引入
通过小组讨
论理解知识,
培养合作意
识
培养学生概
括能力
拓展思维,照
顾不同学生
板书设计:
分数的比较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反而比较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几分之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准备:相同大小的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
景、激发
兴趣
动手操
作、探究
新知
教师活动
电脑中出现小精灵: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
习了几分之一,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把手中正<
br>方形的四分之一表示出来好吗?
师:同学们,刚才小精灵夸你们真棒,它想和
同学们一
起学习新知识,比一比谁学得好,
你们敢和它比吗?
师:
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分之几”。(板
书课题)
1. 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师:
现在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人将手中的正方
形纸平均分成4份,你喜欢涂几份就涂几
份,然后写出
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
几,再向小组同学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师:
谁能上来展示一下,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师: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来看一看小
精灵是怎样分的。
计算机出示图片:
小精灵:
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
分之二,同学们,你能说出3份、4
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吗?
师:你能发现他们是怎样表示出来的吗?它与
四分之一有什么不同?
2.
拓展思维,认识分数名称
师: 刚才同学们说的真好。现在请同学们用尺
学生活动
学生开始折纸,涂
色,纷纷在正方形上
表示出各种各样的
四分之一,投影展
示
学生作品,并请学生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
表示的。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
学生活动,对有困难
的学生给予指导。
学生指图说出自己
涂的是几分之几,为
什么这样说。
生:3份是它的四分
之三,4份是它的四
分之四。
把正方形分
成4份,1
份是它的四
分之一,2
份是它的四
分之二,3
份是它的四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子在本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尺子
上的刻度1、2、3
------把线段平均分成
10份。(学生画线段)你能说出每份是它的
几分之几吗?
小精灵: 看下图,你能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答
案吗?
( )
(
)
师: 像24、34、310、710等这样的数都是
分数,你能仿照这些分数,自己说出
一个
分数吗?
师: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数是分数,那么
分数各部分
的名称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就
一起来认识一下。
教师在刚才板书出来的分数中任选一
个,边说边板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3
------ 分子
________ ------ 分数线
4
------- 分母
师:
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分数是怎么表示出来
的?怎么写?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认
识到把
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
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3.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师: 我们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它的各部分名称,
那你
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老师这里有
两组分数(电脑出示例6两组分数),小组
或同桌之间讨论
一下,可以利用学具和我
们学过的知识,看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它
们的大小。哪个小组讨论的方
法最好,就
奖给这个小组一面红旗。
生1:我们分别把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平均分
成
5份,一张取2份,一张取3份涂上
颜色,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就看出
25<35。
生2:25是2个15,35是3个15,2个小
于3个,所以25<35
用相同的
方法比较第二组,并引导学生观察出
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同时,表示把一个东西
平均分成若干
份,取的份数与分的份数同样多,
就是1。
小精灵:
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
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基本方
分之三,取
几份就是四
分之几,它
与四分之一
比,只是取
的份数不
同。
生: 每份是它的
110
学生看图填空,引导
学生推出十分之几
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法。
巩固练习:
1. 小精灵: 你能把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
数表示出来吗?(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讨论,动手
操作,教师参与活
动,了解情况。
师:
谁起来说一说
第一组分数是怎么
( ) ( )
( )
比较的。
2. 在小黑板上出示彝族同分母的分数。
3. 师: 你能在你的相同大小的圆形卡片上表
示出这些分
数吗?试着涂一涂,然后同
桌一人拿一张比一比,看谁拿的大。
小结:
师: 这节
课你学到了什么?下课后,观察一下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下节
课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
24 310 25 3 ------ 分子
34
710 35 ____ ------ 分数线
4 ------ 分母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简单的同分母的加减法
难点:计算简单的同分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激情引
入
教师活动
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二、实践探
究
三、巩固练
习
四、全课小
结
1、教学例1
请学生观察主题图,获取信息,提出数学
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根据板书,说说解决思路
2个八分之一加上一个八分之一,就是3
个八分之一,就是八分之三。
2、教学例2
出示六分之五减六分之二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归纳总结
3、教学例3
板书一减四分之一,
请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把1看作四个四分之
一
1、
完成P100 做一做
2、 练习二十三 第1、2、3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问题,回答
解决问题。
汇报
观察、理解题意,独
立思考,在老师的引
导下探究不同的算
法。
尝试自己归纳。
观察理解题意,独立
思考算法。
交流自己的想法。
独立完成
班内交流,订正。
自由谈谈收获。
通过学<
br>生自己观察
发现数学信
息后提出数
学问题,培养
学生解决问
题
的意识和
能力。
通过看
图计算,说一<
br>说,做一做,
使得学生进
一步掌握分
数加减法计
算方法,提高
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2个八分之一加上1个八分之一就是3个八分之一,就是八分之三。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可能性
第一课时
课题:可能性(一)
教学目标:
1、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 (二)过程
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能对一些简
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准备:幻灯、红、黄、绿色小球若干、糖果若干、塑料袋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游戏引
入
二、合作学
习
三、巩固练
习
教师活动
今天
我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我一只手里有一颗红色玻璃球,你们猜会
在哪只手里?
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老师来帮你
们解开这个秘密吧。
先打开没有球的右手
打开左手,举起玻璃球
你们为什么这么肯定?
你们真聪明
1. 小组合作摸球
在日常生活里,有些事情我们不能肯定
它发生的结果,有些事情
可以肯定它发
生的结果,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先猜盒里是什么颜色,再摸。总结结果。
每组两个纸盒,甲盒里放6个红球,乙
盒里放了3个黄球3个绿球。
摸乙盒,体验可能与不可能。
打开盒子看
总结结果
2. 猜一猜、想一想
如果要想在乙盒里摸到红球怎么办?要
想红球摸出的几率高怎么办?
3.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你们发现什
么?
4、学习例1
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看主题图找一找图中的可能性,并出题
给大家。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从引入
左手
开始,让学生
右手 积极参与学
习活动。在积
极的情感体
验下发现新
一定在左手 知。
老师只有两只手,右
手没有,一定在左手。
创设学生熟
知的问题情
甲盒里摸出的一定是境,自然过度
红球。 到新的知识
中,达到激趣
甲盒里不可能摸出其探索的目的。
它颜色的球。
各组汇报情况
乙盒里有可能摸到黄通过学生自
球也有可能摸到绿己实践观察,
球。
获得良好的
乙盒里不可能摸到其效果。
它颜色的球。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通过动手操
作进一步培
左边的盒子只能摸到
养学生对生
红棋子
活中不确定
左边的盒子不可能摸
现象的体验
到其他阳色的棋子
和认识。
右边的盒子有四种颜
色的棋子,可能摸到
红、黄、绿、蓝色旗
子。
分小组研究
板书设计:
可能性
一定 可能
不可能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可能性(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教学准备:大箱子、黑袋子、各色的小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设
情景,激
发兴趣
教师活动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摸球游戏。老师的盒子里
有红色和绿色两种颜色的球,请你判断摸球
的结果
摸出绿色球的获胜
你们猜猜为什么摸出红色的多摸出绿色的
少?
二、学习新知
试验
老师的口袋里有5个红球,再往里面放1个
绿球,我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摸出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性大呢?
1. 分组活动
学生活动
可能摸出红球也可
能摸出绿球
学生摸球
可能红色球比绿色
球多。
红色
从引入
开始,注意
激发学生的
兴趣,让学
生积极通过
对知识的复
习,建立新
知的认识平
台。
引导发现
盒子里可能
摸出红球。
也可能摸出<
br>蓝球。并明
白摸出红球
的可能性最
大。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三、复习
巩固
类型 记录 次数
交流结果
2.
研究红球和绿球同样多的情况
类型 记录 次数
那你们猜老师的箱子里是什么秘密?
各组汇报试验结果
练习。
出示大转盘。有一个小动物要是停在你选的
颜色里,那么这只小动物就和你回家。
蓝 蓝
蓝
蓝
蓝 红
蓝
红 蓝
红
你们为什么都选蓝色?
不过小动物有没有可能停在红色上呢?
绿色
学生上前摸球
组长记录
红色摸出的可能性
大。
摸出红球和绿球的
次数差不多
红色球多绿色球
少。
学生选择颜色
蓝色可能性大。
有
学生充分发言
从学生摸球
的动手实践到教师出示
球。使学生
在活动中进
一步证明规
律。
板书设计:
可能性
类型
教学反思:
记录
次数
第三课时
课题:可能性(三)
课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
比较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推断事件数量的多
少。
教学准备:条形统计图、纸袋、、正方形纸盒、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游戏
引入
教师活动
游戏引入
今天大象伯伯的玩
具店开张了,你们瞧,
大象伯伯这儿有一张题卡,答对的同学可以
参加下一个环节的游戏。你们
有兴趣吗?
比较两种可能性的大小
物品形
状大小
相 同
小
瓷
猫
绒
布
熊
棋
子
颜 数
色 量
个
红 5
白 5
黄 4
绿 1
红
蓝
次 可能
数 出现
的结
果
1
1
1
红色
蓝色
可能
性大
小比
较
红色〉
蓝色
学生活动
有
认真观察,思考。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三、巩固
练习
小结
因为瓷猫的形状大小相同,数量又同
样多,所以摸到的可能性大致一样。
两种小熊都有可能摸出,由于黄色的
小熊多,所以摸出黄色小熊的可能性大。
二、合作练习
小组试验20次
摸一次可能会出线什么结果?
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
次数 结果
小组汇报结果
制作条形统计图
猜一猜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可能性大?为什
么?
红色
自由发言。
四、全课
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可能性
教学反思:
次数 结果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
课题: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使学生感受数
学在现
实生活中的关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三)情感、态度、价值
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
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的、<
br>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小精灵、数字卡(1、2、3)、衣裤卡(各两套衣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新课
引入
教师活动
1.引入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喜欢。游乐场里有大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场吗?为什么?
转盘、小火车、迷
今天我们也就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哪
宫„„可好玩
儿呢?就是MATH PARK(数学公园)里去走一
了„„
走、看一看,
创设情
S1:直接给他一张5
境,引入新
而我们的老
朋友——小天使Anna是我们
元的
这次活动的导游,瞧,她已经出来迎接我们了。 课,创
设学
S2:我可以用两张2
生熟悉情
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大家,请大家先去买
元的加上一张1元
境,激发学
票吧,儿童票5块一张。
的
生自觉参与同学们,如果我们每个人一共带了这么多
S3:还可以给他一张
的积极性使
钱(一
个5元、两个2元、五个1元)你们会
2元的和三张1元的
知识的发现
怎么买票呢?
S4:把零的5个1元
过程融于丰
噢~,5元钱有这么多的拿法啊,真棒!既
的给他呗 富,有趣的
然钱都准备好了我们就买票进去吧。
活动中自然
2.自主探究
过渡到本课
教学。
(1)感知排列
Anna请小朋友先到“数字屋”来,做个
摆数的游戏,好吗?
我摆了两个不同的
第一关:(出示课件)将两张数字卡片 1 、 2
摆出不同的两位数,你能过头吗?请大家试试
两位数,它们是12
和21。
第二关:(出示课件)现在将三张数字卡片:
3 、 1 、 2
摆出不同的两位数,大家还能
过关吗?
请三个人合作一下,两人摆数,一人记录,
比一比哪组摆出的两位数最多,注意数不能重
复。
2)探讨排列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板
有的组摆出4个不同的两位数,有的组
书结果)
摆出6个不同的两位数,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保
证摆数时不漏掉数,也不重复呢?请大家先在
S1:我先摆出12,
二、巩固
练习
小组里讨论一下,总结总结你们的方法
(学生讨论)请大家说说你们的方法吧
学生通过动
很好,大家的方法都不错。你们能评选出
手摆,在动
一种最好的方
法吗?不如现在请大家用这两种
所以一共可以
手中认识新
里刚才没用过的那种方法再摆
一摆。比一比。
摆出6个两位数。
知。
(学生活动)
我先把数字1放<
br>请大家总结一下这两种方法,说出你认
S2:
在十位,然后把2和
为最不会漏数
的方法
3分别放在个位,这
[
如果学生说不出第二种方法,教师告
就有俩了12和13;
之:我也有一种方法,你们想听听吗?就
再把数字2放
是„„ ]
在十位,然后把数字
(3)感知组合
1和3分别放在个位
同学们,通过咱们大家的合作,前两关
组成21和23;
我们都顺利通过了,为了表示祝贺我建议小组
最后把3放在
里的三个人应该握握手以示庆祝。
不过每两个
十位,然后把数字1
人只握一次就够了,那么小组里三个人一共要
和2分别
放在个位
握几次手呢?
组成31和32。
哪个小组自告奋勇可以给我们上前面来表
一共摆出了6个两
演一下?[ 叫1~3组
]
位数。
所以我们发现三个人要两两握手一共要握(3)
次!
在看比赛前想请大家帮个忙,为运动员们
搭配一下衣服。
(学生先画出搭配方法,再进行实际搭配,并
说明理由)
好,现在选出三
套衣服给三位要参加比赛
的运动员,另一套给老师作为替补运动员,其
他同学当裁判。
如果每两位运动员只打一场比赛,那么三
个人可以打几场比赛呢?
(3)
课外思考:如果老师这个候补运动员也参
加比赛,4个人,每两人打一场比赛,一共可
以打几场
?
学生分组交流,
进行比赛
然后再
颠倒就是21;
再摆出23,颠倒后
是32;之后是13,
颠倒后是31。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简单事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和组合数。 <
br>(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结合具体情境,使<
br>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活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有规律的排列事物;培养能有序全面思
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国旗图,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
境
二、探究体
验
三、实际应
教师活动
教师出示足球比赛的图片,提问:你们喜
欢足球比赛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
与足球比赛有关的数学问题。
1、 教学例3
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C组球队如下:
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
每两个队都要踢一场,一共要踢多少场?
2、
教师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14页的“做
一做”。
3、
组字游戏:用“不”“怕”“辣”三个
字可以排出那些词?
4、取硬币
用5分、1角、5角和1元的硬币各一枚,
每次取两个,取出的钱共有几种情况?请
写
出来。
4、 教材117页第8题的情境图。提问:
小兵可能会买哪两本书?
1、 教材117页第9题。提问:每两个人
学生活动
教师请学生用字母
ABCD表示四个队,用
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比
赛场次清楚、形象的<
br>表示出来。
学生先猜,抢到椅子
的可能的哪两个小朋
友?一共有几种可
能?
如果有必要,也可以
让学生实际玩一玩。
动手操作,并记录下
来。
独立思考,自己用卡
片代替图书取一取。
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从学生熟悉
的足球比赛
引入,容易激
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让学生用自
己喜欢的方
法把比赛场
次清楚形象
的表示出来
,
给学生创造
充分的思考
空间,使学生
在动手操作
中找到解决
问题的方法。
设计有
层次,有针对
用
通一次电话,可以通多少次电话?用
线连一连。
2、
三(1)班有4人参加运动会4*100
米接力赛,共有几种安排方法?
3、 从1~9这9
个数字中,每取出两个数,
这两个数字的和必须大于10,一共有
多少种取法?分别是多少?
4、 练习二十五第5、6题。
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反馈。
性地接近生
活实际的练
习,有利于学
生对知识的
活学活用,注
意把数学与
生活实际紧
密联系起来,
使数学贴近
生活。
板书设计:
简单事物
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掷一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
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学会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解决
简单组合问题,会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培养
学生探究、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
多样性。
教学准备:色子两个(每人一套)、一大张统计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复习引
入
教师活动
1.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掷色子
学生活动
1和13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3
○
二、探究新
知
三、练习
的游戏,我这里有两个色子,色子的每个
面都有自己的点数,我一掷就会得到两个
点数。你们能猜到它们的和不可能有哪些
吗?
为什么呢?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吗?那你们认
为可能出现的和会有哪些呢?
好,下面我来讲讲游戏的玩法。首
先要请上3位同学来配合我一下。哪几位
想来?(三人上前
)
我一人一拔,你们三人一拔。我们四个人
轮流来掷色子一共20次,如果和是5、6、7、8、9就算我赢,否则就算你们赢。
(出示统计表)
赢的次数(以“正”字法记录)
老
师
学
生
我这里准备了一张统计表,请你们
(指上来的三人)在数点数的同时把每次
的胜负情况用“正”
字法记录下来,大家
也帮着看一下。你们(指下面的学生)觉
得谁会赢呢?
2.自主探究
现在大家看看黑板上的统计图结
果。你们怎么想?不相信对不对,大
家不
相信那就在四人组里自己试试吧
同时请大家记录下每次掷出色子
后每个色子的点
数,它们的和又是多少。
以此来验证你们刚才写出的结果。
想一想,在这些结果里,哪些和出
现的可能性大,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小。
现在,请大家自己设计一格表格把自
己的记录结果整理一下。
学生设计表格有困难适当给予
画表方法的提示;
这是老师自己做的一次实验结果
(出示表格2)
1.自主发现可能性的大小
接下来,我们要再画一个条形统计
表,分析一下,哪些结果出现的次数多哪
些结果出现的次数
少
大家从分析中发现了什么现象么?
通过游
激发
因为每
个色子的点数
戏铺垫,
是1~6,所以两个色子
学生的学习
为进一
的
点数和不可能是1
兴趣。
步的学生打
和13,
好基础。
S1:可能有2、3、4„„
S2:就是要大于1且
小于13的数
一共有多少个?
S:11个
实践、合
老师才选了5个数,
我们能选6个数,一
作交流中自
主探究,很好<
br>定是我们赢啰„„
的突破难点。
是么,那就试试吧。
(学生活动)
(出示条形统计图)
(学生活动)
从掷
出的和来看,在2
到12中间位置的可能
性比较大,而在两边
的可能性比较小。
四.全课小
结
根据我们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你这就是为什么老师只
们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吗,请用表格的方选了5个
数但赢的机
式写出你们的思考过程 会更多的原因。
你们能设计出能更简便、更直观地
呈现出游戏结果的表格样式吗?
谈谈收获
今天大家过得愉快么?你们有哪些
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掷一掷
(出示统计表)
赢的次数(以“正”字法记录)
老
师
学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