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公务员面试问题-审计报告的作用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授课内容(课题、节次)
时、分、秒
万以内加减法(一)
万以内加减法(一);
测量
测量
测量
课时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1
—
9.5
9.8
—
9.12
9.15
—
9.19
9.22
—
9.26
9.29
—
10.3
10.6
—
10.10
4
4
4
4
1
3
国庆放假
国庆放假
10.13
—
10.17
万以内加减法(二)
10.20
—
10.24
万以内加减法(二)
10.27
—
10.31
倍的认识;口算乘法
11.3
—
11.7
笔算乘法
4
4
4
4
11.10
—
11.14
笔算乘法
11.17
—
11.21
笔算乘法
11.24
—
11.28
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
12.1
—
12.5
12.8
—
12.12
长方形和正方形
分数的初步认识
4
4
4
4
4
12.15
—
12.19
分数的初步认识
12.22
—
12.26
数学广角
12.29
—
1.2
1.5
—
1.9
总复习
全册复习
4
4
3
元旦放假
4
20
21
1.12
—
1.16
1.19
—
1.23
全册复习,期末考试
4
阅卷
三年级上册三维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
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
、
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
、
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
10
),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
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
、
初步认识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
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
、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
=1000
米;认识 质量
单位吨,初
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
=1000<
br>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 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
1
分
=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
、
能找出事物的集合,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
及推理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
、
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
的操作活动,结合生
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
、
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设计一
些探索性操作活动
,
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
的生活实际紧密结
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3
、
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
2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时、分、秒
【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
1
分二
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 时间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会用时间单位进
行简单的计算。注
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单元教学难点】:会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会计算两(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
能力目标:
1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
本方法,增强估算意
识。
2
、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
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经历
与他人交流各自算
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6
课时
第三单元
【单元三维目标】:
测量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
毫米、
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
道常用的长度单位
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使
学生经历测量的过
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1
、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
1
毫米、
1
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 测量物体长度。
2
、 建立
1
千米的表象。
3
、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表象。
【单元教学难点】:
1
、 培养学生估测方法,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
、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3
、 学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
【单元课时安排】:
6
课时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能力目标:
1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
本方法,增强估算意
识。
2
、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
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经历
与他人交流各自算
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连续进位加法,连续退位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
课时
第五单元
【单元三维目标】:
倍的认识
知识目标:
1.
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单元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单元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六单元
【单元三维目标】:
多位数乘一位数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
能力目标:
1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
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准确计算并提高计算速度。
【单元课时安排】:
13
课时
第七单元
【单元三维目标】:
四边形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
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
2
•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
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单元教学难点】: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
6
课时
第八单元
【单元三维目标】:
分数的初步认识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
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
料的基础上,逐渐
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
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目标: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
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分数的简单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具体含义。
【单元课时安排】:
8
课时
第九单元
【单元三维目标】:
数学广角
知识目标: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
题的大致过程和结
果;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
【单元课时安排】:
1
课时
第十单元
【单元三维目标】:
总复习
知识目标:通过系统的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目标: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能力目标:
1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单元教学难点】: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4
课时
2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第(一)单元
课题 秒的认识 课型 新授
“秒”,知道
第
1
课时
直
1
分
=60
秒。
1
、 借助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
教学目标
2
、
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
1
秒及
1
分
(60
秒
)
的时间观念<
3
、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体会
1
分、
1
秒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次备课
1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2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 新授
(一) 认识钟面上的秒
1
、
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仔细观察钟表,有什么发现。
2
、
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
、 反馈:①
时钟有
3
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 秒针走
1
小格是1
秒。走
1
大格就是
5
秒。
③
如果是电子表,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
、
体验
1
秒钟
①
1
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③ 小结
5
、 秒针
从数字
12
走到数字
6
,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
走到<
br>8
呢?
6
、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
10
秒?
(二) 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
、
秒针从数字
12
起走一圈又回到
12
,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变化。
2
、 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
、 小结:秒针走<
br>1
圈是
60
秒,这时分针走
1
小格就是
1
分
钟,
1
分
=60
秒
(三) 体验
1
分钟
1
、 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
分钟的长短。
2
、
1
分钟能做什么呢?分组写字、做口算等,体验
1
分钟实际的长短。
三、 巩固练习
1
、
做练习十四:
1
2
、 补充: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1
分
=60
秒
3
、 活动:
想一想:
① 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
40
()
作业设计:
a
必:练习册
b
选:思考题
② 小明跑
100
米要用
19
()。
第(一)单元
课题
1
时间的计算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厂
课型 新授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
、 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
、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
、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h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掌握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猜谜游戏引入:
1
、
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
、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走一圈呢?时针呢?
②
1
时等于多少分?
1
分等于多少秒?
3
、
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4
、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 教学新课:
1
、 教学例
1
:
2
时
=
()分
(1)
(2)
教师:
1
时等于……?(学生答)那
2
时呢?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小结
a
、
60+60=120
分
b
、
2
时就
是
2
个
60
分,即
60
X
2=120
分
2
、 让学生做
P62
的“做一做”
3
时
=
()分
3
、 教学例
2
:
(1)
(2)
(3)
2
分
=
()秒
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
7
时
30
分离家,
7
时45
分到校。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讨论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例
1
:
2
时
=
()分
时间的计算
a
必:练习册
b
选:思考题
a
、
60+60=120
分
b
、
2
时就是
2
个
60
分,即
60
X
2=120
分 例
2
:小明
7
时
30
分
离家,
7
时
45
分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a
、 分针从
6
走到
9
。走了
3
大格,是
15
分钟。
b
、
45
—
30=15
,是
15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