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吨的认识教案
增城松田学院-邀请信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
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
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4、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
,他们来到
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设 计 意
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情景引入,抓住学生“童心”激发学习兴趣,
使每个学生情绪高昂,在一
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加到学习的过程中。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5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
自己能提起
这桶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5桶这样的水是50千克,
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
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
)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7)小结: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设 计 意
图】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比千克大的重量单位,是
用来表示比较重的物体。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统计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 )千克,(
)个同学就有
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设 计 意
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产生联想,形成1吨的表象,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
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
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
蓝鲸 大象 大型机床 万吨货轮
一车皮的煤 一大堆木材
4.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单位换算(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1)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吨,也就是( )千克。
(2)T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
号。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5T的标志,这个路口最多能
让一辆载重( )千克的车通过。
(3)当年曹冲称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 )吨。
(4)(课件出示地磅、
车辆衡图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地磅、车辆衡
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
。再也不用向曹冲当年那么麻烦了。
【设 计 意
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解决问题
1.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他们分别怎样使用?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重约10( )
(2)1头猪重约120( )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3)1袋水泥重约50(
),1拖拉机水泥约重2( )
(4)中国举重运动员张国政在雅典奥运会上将160(
)的杠铃举过了头顶。
2.课件出示情境图:“还记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马一同来到了一座小
桥边想过桥
的事吗?他们能同时过桥吗?怎么过桥?”
3.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大约多少天就能节约1吨水?
5.节水教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出示图片。倡导学生“节约用水。”
【设 计 意 图】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然后呈现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学
生的思维活跃,参与热情高,也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检测
A卷
1、填空:
①3吨=( )千克
②5000千克=( )吨
③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 )千克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
2500克 1吨 2500千克 1500克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4、解决问题:
B
卷
1.
填
空:
3吨
=( )千克
6000千克=( )吨
( )吨=8000千克
( )千克=5吨
2.在○里填上>、<或 =
4米 ○ 1500毫米
910克 ○ 1千克
3吨 ○ 4050千克
5时○ 300分
3、判断:
① 9吨=90千克( )
②
5千克=5000吨( )
③ 7米=70厘米( )
④一头猪重150吨(
)
⑤一节车厢的载重是20千克( )
⑥1500千克+4500千克=6吨( )
4、解决问题:
一个粮店运来5吨大米,前2天卖出1700千克,剩下的3天卖完。前2天
平均每天卖
出多少千克?后3天平均每天卖出多少千克?
五、作业布置:
1、把调查结果填在表中:
2、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品种
数量
水泥
2500千克
黄沙
4吨
石子
6吨
砖头
9吨
钢材
2500千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
建筑材料运输方案表
水泥
第( ) 次
黄沙 石子 砖头 钢材 总计质量
水泥
第( )
次
水泥
第( ) 次
水泥
第( ) 次
水泥
第( ) 次
水泥
第( ) 次
黄沙
黄沙
黄沙
黄沙
黄沙
石子
石子
石子
石子
石子
砖头
砖头
砖头
砖头
砖头
钢材
钢材
钢材
钢材
钢材
总计质量
总计质量
总计质量
总计质量
总计质量
附参考答案:
A卷
1、填空:
①3000千克 ②5吨 ③6000千克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500千克 1吨 2500克 2千克
1500克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克 克 克 千克 吨 千克 克
千克
4、解决问题:没有超过
B卷
1.填空:
3000千克
6吨 8吨 5000千克
2.在○里填上>、<或 =
> < <
=
3、判断:
×××××√
4、解决问题:
1700÷2=850(千克)
5吨=5000千克
5000-1700=3300(千克) 3300÷3=1100(千克)
能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然后呈现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跃,
参与热情高
,也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是小组讨论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工,注意纪律
,使得小组讨论时表面上看起来热热
闹闹,可实际上,有的同学积极参与,有的同学好象事不关己,在一
边玩,没有做到使每一
个同学都参与,每一个同学都得到发展提高,使得小组讨论流与形式。在以后的教
学中一定
要注意组织学生有目的、纪律的讨论,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与伙伴协同合作的能力。
评析: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中教师
二、各种感官参与,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的学习平台。
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为载体
,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背一背等方式,让学生的
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帮助
学生感悟1吨、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特别
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小组中驱
除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吨的例子,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尝试,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平
台。
一点思考: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提出了“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即数学教学应
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
数学。但“吨”是一个较大的重
量单位,我们很难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物理环境,教师也无法把一吨的物
体搬到教室里来让学生体验、感
受。那如何让学生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
去考虑?都是今后在这类学习领
域中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