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绝世美人儿
773次浏览
2020年08月29日 04: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情人节几号-心理素质拓展


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师

姓名
单元主

(内容)
学科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
吨的认识
1、 认识毫米和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2、 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
3、 认识吨,知道1吨=1000千克。
单元目

4、 会进行长度单位间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5、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
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6、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千 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及吨的认识。在毫米、
分米的认识中,要求掌握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毫米与厘 米间的关系;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在千米的认识中,
单元教< br>学
内容分

要求掌握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在吨的 认识中,
要求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炖鱼千克间的关系。
任教
数学
班级
任教
三年级 第三单元


单元教
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
学重点
单元教
运用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学难点
突破教
1、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学重难
2、 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点的方

法策略
教学方

创设情境法、讲授法、谈话法
毫米、分米的认识 1课时
单元课
时的划




长度单位的换算
1课时
千米的认识

1课时
吨的认识 1课时
解决问题
1课时
教 案
课 题
备课时间
毫米、分米的认识
9月14日 授课时间
课 型
9月16日
新授


1、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2、结合具体内容向 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过程:
课件
主 体 设 计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一、 创设情境

备注
1、 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
2、 米和厘米是我们 原来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
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1厘米 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
















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毫米
(1) 出示例1情境图,教师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
加他们的讨论吗?”
(2) 分小组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然后将估计的结果
在小组内记录下来。
(3) 小组内进行测量验证,遇到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在这里遇到不
到整厘米数时怎么办?
(4) 从而老师引出课题:毫米的认识
(5) 借助直尺认识一毫米有多长。然后让学生数一下每厘米之间有多少个小
格,从而得出1厘米=10毫米。
(6) 教师让学生量一下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然后用手比试一下
1毫米大约有多长。
(7)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我们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例如银
行卡和电话卡的 厚度大约是1毫米,十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 让学生再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2、 认识分米
(1) 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
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 ,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
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
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 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
单位 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
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教师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2) 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3) 板书1米=10分米
(4)举出生活中长(宽、厚)是1分米的物体。
三、 方法应用
1、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 ) 跳绳长2( )
课桌高7( ) 粉笔长75( )
钢笔长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块橡皮厚12( ) 曼小旗杆高9( )

[设计意图]学完新知以后,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 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抄写单位间的换算
毫米、分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课 题
备课时间




教学重点

长度单位的换算

9月15日 授课时间
课 型
9月17日
新授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
度单位 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
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课件、口算卡片

主 体 设 计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备注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
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 10分米=( )米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 来看
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
少?(板书:2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
( )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1厘米是( )毫米?
(2)2厘米是( )个10毫米?
(3)就是( )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 米,即20毫米厚,
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 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
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 br>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
米为单 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
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 =( )
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 )个10厘米?
(2)( )个10厘米就是( )分米?
(3)80厘米等于( )分米?
(4)在学生 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
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 长
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
单位的长度时,我 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
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3、组织练习。
50毫米=( )厘米 20分米=( )米
40毫米=( )厘米 300厘米=( )

20厘米3毫米=( )毫米 80厘米+8分米=( )
分米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
全班交流)。
4、归纳总结。
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
米的情况,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你 发现了什么?
(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
量,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进率。
(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
量,换算时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
先说一说这些题目与教材中的例3有什 么不同?应该怎
么想?请同学分2人小组讨论,把结果填在书本上。然后指
名学生回答。
2、完成“练习五”第8题。
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位计量的长度应该
怎么比较大小,教师提示应该先统一长度单位。学生独立完
成,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3、完成“练习五”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
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
(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4分
米÷4=1分米)
(3)如果这根绳子长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吗?
四、课堂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 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


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再根据
进率来推算结果。
2、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练习五的3、4题
长度单位的换算
2厘米=(20)毫米
80厘米=(8)分米





课 题
备课时间

千米的认识
9月18日 授课时间
课 型
9月21日
新授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




该单位的简单计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 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
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课件


主 体 设 计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一、情境创设: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课件出示例3 情境图,教师:“同学们都喜欢出去旅行吧,在你们出游的
路上肯定见过图中这样的情境吧?谁来说一说 图中都有些什么?”
3、出示教师制作一块路标图。
引出千米,导出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一)初步感知:
















1、让学生说一说对千米的感受。即让学生明白千米是比米还要大的长度单位。
2、通过运动 场跑道一圈为400米,进一步让学生感受1000米到底有多长。(也
可以根据自己学校跑道的实际情 况来教学。)
汇报板书:1千米=1000米
3、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1千米约有多长。
4、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5、小结:
计量路程的远近,通常用千米(km)做单位


从北京到杭州的铁路长1650千米。



(二)动手实践:
1、带领学生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
显的标志。
2、先让学生们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
像一下2个1 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
3、组织学生走一走100米记录一 下所用的时间和走的步数。根据走100米的
从北京到昆明的铁路长3179千米。
从北京到哈尔滨的铁路长1388千米。

备注


感受推想出走1千米有多远。
4、组织学生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估计一下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
大约1千米?
5、让学生目测1千米的长度。
三、实际应用:
(一):初显身手
出示 例5,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填写,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全班
交流。只要学生的想法合理教师 就要给与肯定。
(二)小试牛刀:
1、8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2、

3、把下面的速度与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每小时60千米 每小时1200千米 每小时15千米
四、知识梳理 形成网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六的4、5题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课 题
备课时间

吨的认识
9月21日 授课时间
课 型 新授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 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
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4、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课件、装有水的塑料桶
主 体 设 计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备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一)引入: < br>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
天,他们来到一条小 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
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
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5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
千克?谁认为自己 能提起这桶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5桶这样的水是50 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
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 )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7)小结: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
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统计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 )千克,( )个同学就
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 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
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
蓝鲸 大象 大型机床 万吨货轮 一车皮的煤 一大堆木材
4.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单位换算(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1)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吨,也就是( )千克。
(2)T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 号。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5T的标志,这
个路口最多能让一辆载重( )千克的车通过。
(3)当年曹冲称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 )吨。
(4)(课件出示地磅、 车辆衡图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


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 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冲当年那
么麻烦了。
(三)解决问题
1.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他们分别怎样使用?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重约10( )
(2)1头猪重约120( )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3)1袋水泥重约50( ),1拖拉机水泥约重2( )
(4)中国举重运动员张国政在雅典奥运会上将160( )的杠铃举过了头顶。
2.课件出示情境图:“还记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马一同来到了一座< br>小桥边想过桥的事吗?他们能同时过桥吗?怎么过桥?”
3.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大约多少天就能节约1吨水?
5.节水教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出示图片。倡导学生“节
约用水。”
四、课堂检测









练习七的2、3题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4吨=4000千克
3000千克=3吨










课 题
备课时间 9月23日
解决问题

授课时间
课 型 新授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
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 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
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
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分析数量关系

课件
主 体 设 计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
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 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
解 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 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
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
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
多8÷2=4(次),刚好装完。 < br>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


能运0-4次,运4次时 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
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
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 才能运完,但是同样
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
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 )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
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 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
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 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
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 到
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
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 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
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
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 做?学生把每一种
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
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
中的条件和问题 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
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 /p>


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练习七的4、7题








日记300字大全-新学期新感受


员工拾金不昧表扬信-企业简介范文


大学生必读书目-钱鹏宇


生日快乐英文怎么写-请假条


写一篇新闻-高考考生号查询


金晴中-端午节的来由


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事业蒸蒸日上


海口市教育局-军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