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归总问题教学设计
2016年春节-暑假周记300字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归总”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总”数量
关系的实际问题,
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即先求什么)。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学会利用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目标解析
例9沿用了例8的情境,编排的思路与例8大体相同。不同的是,画
图
的方法由示意图改为更为抽象的线段图,为今后借助线段图分析更
复杂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总价相等这
一数量关系用形象示意图(离
散的图形)无法呈现,而且当数据很大时画起来也很麻烦。线段图通
过用上下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并平均每分成相应的分数,既能很好地
表明总量一定的数量关系,还能体
现每一步中单价与数量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自主提问。
出示: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1)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2.揭示课题。
出示: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师:这个问题跟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
不同呢?这节课我们就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
br>【设计意图】“归总”问题是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通过解答复习
的内容,将两步解决的一个问
题化为两问的问题,逐个解决,降低了
难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顺利过渡。
(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1.阅读和理解。
(1)出示例9的完整问题,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
①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②你能用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预设一:画形象示意图表示题意。
预设二: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③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并进行对比和交流。
第一幅图不能表示清楚题意,看不出买6元一个的碗和买9元一个的
碗用的是同样多的钱。 <
br>第二幅图画的线段总长度是一样的,表示买6元一个的碗和9元一个
的碗用的是同样多的钱。36
元里面有几个9元,就能买几个碗。
④学生修改或完善自己画的示意图。
2.分析与解答。
(1)借助线段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分析:从第一条线段图知道每个碗6元(单价),
正好可以买6个(数
量),可以求出妈妈一共有多少钱(总价)。知道了总价,就可以求出
用这
笔钱买9元一个的碗买几个。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预设一:6×6=36(元)
36÷9=4(个)
预设二:6×6÷9
=36÷9
=4(个)
(3)说说自己有没有其他的思考方法?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从
问题进行分析,要求出“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必须先求出“这些钱”是多少,而题
目中没有直接给总价,所以同样
要先求出妈妈有多少钱。
2.回顾与反思。
(1)说说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4个9元的碗总价是36元,6个6元的碗总价也是36元。所以解答
正确。
(2)回顾解答的过程。
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抓住了解题的关键――无论碗的个数<
br>和单价怎么变,钱的总数都是不变的,都必须先算出买碗的钱的总数,
再根据要求进行后面的计算
。
(3)汇报交流后,让学生书写答案,完善解题步骤。
【设计意图】学生将发现的信息记
录下来,由于上节课刚刚学过用画
示意图的方式记录,肯定有学生会继续使用这种方法。通过分析对比,
发现画示意图的方法不能体现总价相同的信息,从而优化出画线段图
的方法更能清楚地表达,然
后再修改完善,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解
决问题,提倡列综合算式,但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也可以分步列
式,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询问有没有其他思考方法,尽量呈现
学生思考的过程,体现
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想。回顾与反思环节重视
学习方法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
提问:比较(1)、(2)两小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题目中的前两个数学
信息是相同的,给出了每天读的页数和天
数,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总页数,而且总页数是固定不变的
。不
同的是:第三个信息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一下;从解读思路
上看,第二步分别是:
总页数÷每天读的页数=天数;总页数÷天数=
每天读的页数。
2.练习十五第12题。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1)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2)让
学生根据“每组6人,分成6组。”自己增加条件,编出一
道需要用乘除两步解决的问题。
预设一:每组4人,可以分几组?
预设二:每组2人,可以分几组?
预设三:分成9组,每组几人?
预设四:分成4组,每组几人?
预设五:分成2组,每组几人?
(3)对比、概括。
发现:每组的人数越少,分成
的组数越多。(体会组数与每组人数这
两个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3.练习十五第13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交流。
预设一:每条边用1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4根。3×8÷4=6
预设二:每条边用2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8根。3×8÷8=3
预设三:每条边用3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12根。3×8÷12=2
预设四:每条边用4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16根。3×8÷16=1
(3)对比、概括。
发现:每个正方形用的小棒数越多,能摆出的正方形就越少。(体会
两个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
【设计意图】第(一)题提供了与例题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题目:第
一步都是用乘法算出总
价,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归总”
问题的模型,更好地掌握解决方法。第(二)题通过学生
自己增加条
件,编出问题再来解决问题,继续巩固“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同
时体现题目的开
放性,也更直观地呈现了组数与每组人数的反比例关
系。第(三)题通过呈现不同的摆放情况,结果是不
相同的,体现解
决问题的多样化,继续体会反比例关系。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