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2课时)教案
招商银行校园招聘-学校财务工作总结
倍的认识
第1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时目标导航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材第50~51页)。
1.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理解“倍”的意义,用有关“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一、情景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除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
少多少的关系之
外,还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种倍数关系,你想了解什么是“倍数”
关系吗?那就好好学习今天的
数学课吧!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倍。
课件PPT出示教材例1情景图。
(1)
2根
3个2根
我们说
提问:圈一圈,
的3倍。
的根数是
有(
)个2根,
把
的根数
的( )倍。
也按照每2根圈一圈,如下:
是
可以圈成5组,说明
2根,也就是说,
的根数里面有5个
的根数是
的5倍。
小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课件PPT出示例2情景图)
阅读与理解:
从图中可知道擦桌椅和扫地的学生各有多少,问题是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分析与解答:
(方法一)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帮助解决问题。
先摆12根小棒表示
擦桌椅的12个人,又摆4根小棒表示扫地的4个人,这样很容易看
出擦桌椅的12人里面有3个4,也
就是说12是4的3倍,所以说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
倍。
(方法二)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帮助解决问题。
先画出某种图形表示擦桌椅的12人,然后用
相同的图形画出扫地的4人,每4个图形
圈成一组,可以把12人圈成3组,所以说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
的3倍。
……
综上所述,要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
法计算,
12÷4=3。
回顾与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说求一个数
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计算方
法为: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3 6
第2题:4 20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2÷4=3
答: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真正让学生在问题情
境中,在现实
素材中,在自主探究中,在讨论交流中,感悟“倍”的意义;真正让学生在自
主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
主动发展。
2.通过多种渠道(耳听、手动、眼看、口动)、多种形式巩固并加深对“倍”的理解,<
br>问题带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从发散思维中寻找规
律,使
学生的思维水平进入更高一个层次。
3.整节课的新知识不是老师强加于学生的,是学生通过旧知识的
牵引,主动获取的,
体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倍”是乘法的重要含义之一,要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思
维过程,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备课资料参考
倍数的故事
在古老的印度,连年征战,屡战屡败。国王为此事伤透脑筋,国臣建议请地方有名
的术
士来为国王解忧。国王见到术士,大为欢喜,言明战胜之后必有重赏,术士却跟国王
说,我
不要金银珠宝,我只要米就好了。国王很纳闷,米这事太简单了,便爽快的答应下来。术士
跟国王说,我要在棋盘上第一小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
第五格放
十六粒,以此类推,放到格子用完为止。国王一想,这还不简单,米多的是。答应
得很干脆。
结果,战事果然为之逆转,术士凯旋归来,国王依约给米,才发现不得了了,若依约给
米,整个粮仓,包
括国库的米都不够给呢!
第2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课时目标导航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材第52页)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通过画图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
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培养
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
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
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重点: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
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一、情景引入
摆小棒。让学生根据要求摆小棒:由组长安排先让其中一个学生摆一个正方形,
再要求
第二个学生摆的正方形个数相当于第一个同学摆的2个那么多。
提问:算一算用了多少根小棒?
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两个正方形要用2个4根,也就是8
根小棒,那么2个4根可
以说成4的2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
二、学习新课
出示教材例3。
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课件PPT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阅读与理解:
(1)知道了军棋的价钱,要求象棋的价钱。
(2)知道了两种价钱之间的关系。
分析与解答:
用画图来帮助分析理解题意。
军棋的价钱是8元,就先画出一条线段
表示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就画4
段与之前相等的线段来表示4个8元,所以说象棋的价钱就
是8×4=32(元)。如下图所示:
回顾与反思: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样的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53~54页“练习十一”第1~4题。
第1题:(1)2 (2)3
第2题:长绳是短绳的3倍。
第3题:(1)18÷6=3 (2)略
第4题:(1)16÷2=8 (2)略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有哪些?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8×4=32(元)
答:象棋的价钱是32元。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基于儿童
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
学学习的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激
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活动。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给
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
了做的过程,学生对“倍”这个概念不仅认识了结果,而且
借着直观教具,在做的过程中亲
身体验了“倍”的含义,创造了倍,自然就理解了倍。还培养了学生操作
、观察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数学,以旧引新。在教学时让学生结合情景图以旧知
乘法作为学习基础来学习,达到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简的效果,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
教学
“倍”的概念时不急于引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而是先进行概念的
巩
固,让学生在掌握了“倍”的概念后再去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这样一
来学生的新知识
就会学得比较扎实。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小明今年9岁,爷爷的岁数是他的7倍,爷爷比小明大( )岁。
分析:先求爷爷今年多少岁,用小明今年的年龄9岁乘上7,再减去小明今年的年龄即
可。
爷爷今年:9×7=63(岁)
爷爷比小明大:63-9=54(岁)
解答:54
解法归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这个数乘上倍数即可。
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
和小猴是它的同学,
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账,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
笑着说:“都
是你不爱学习,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