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泰宁状元岩-热爱祖国的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最近,我在教《分数的初步理解》这个课时,确实感到有点头疼。
因为我一直认为对于分数
的含义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在课前
认真钻研教材,还费尽心思设计了教案,准备把要学的知识点
都有讲
得非常透彻、到位。但结果,在上课时,很多学生都觉得很简单,他
们不停地插话,打乱
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可让他们做作业时,
却是错误百出。但是不让他们插嘴,专心听我讲,结果他
们兴致全无,
趴在桌上不想听课。我真是不知该如何办才好,一下课,甚至还埋怨
这些学生真是
太放肆了!
后来,我停止了抱怨,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
参与
到教学过程中来呢?对!就是要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倡导自主
学习。
案例描述:
一、游戏导入:(用掌声表示数)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当第3小题口述后,学生没有击掌,有的
学生窃窃私语,有的学
生紧锁眉头,此时,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索(进入了状态)。2分钟
过
去了,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邱老师,这半个苹果该怎样表示呀?”
接着我就顺水推舟对大家说:“是啊
?你能用手中的圆形纸折出半个
来吗?(学生兴趣盎然,待学生折出之后)
二、自主探索,体验分数
师(用期待的目光追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苹果呢?
生1:能够说“一个苹果的一半”。
生2:能够画出半个苹果“D”
生3:能够用12表示。
生4:能够用0.5表示。
……
师: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对,在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
似这样不足一个苹果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第3位同学说得能够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苹果
的一半,现在谁能说出12这个
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在学生理解了12这个分数之后)
师:你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
(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
生1:能够折成……
生2:能够折成……
师:你还能用手中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纸折出你想理解的其它分
数吗?
(学生信心十足地说:“能”,并且表现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
生1:我用正方形纸折出了14。
生2:我也是用正方形纸折出了12。
生3:我用长方形纸折出了38。
生4:我用长方形纸折出了34。
生5:我用圆形纸折出了516。
……
(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且纷纷投去赞许的目光。)
当时,我也对同学们精彩的回答露出了佩服的神情。
接下来,同学们又积极地做了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上面这个案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它较好地体现了我思
想上的一些创新和转变。
一、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在前面教学时,因为总是对学生不太
放心,结果只会束缚学生的
手脚,防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水平的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自主的活动,这个节课中,教师充分地信
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
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
活泼、开放,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实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
教学活动中的“小主人”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纵
观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
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实行探究,从而形成
独特的见解。教师不但让
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持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
时
也注意用积极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
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br>
综上所述,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深刻领悟
其精神和理念;深
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精
心设计出教学活动,创设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
样才能让学生
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