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一二单元测试 北师大版
西南石油大学分数线-我的梦想演讲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一填:
二、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面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
A.40070900 B.5060000
C.4003000
(1)一个整数,从右数起,第六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2)19□789≈19万,方框里最大可填( )。
(2)20191001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
数读作( )。
(3)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离是三十八万四千八百千米,这个数写作
(
),精确到万位约为( )。
(4)一个数由6个百万,9个万和3个千组成,这个数写作( )。
(5)直线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线段有( )个端点。
A.5
B.4 C.9
(3)30904098这里面的“4”表示4个( )。
A.一万
B.十万 C.一千
(4)95800000四舍五入到亿位是(
)。
A.90000000 B.10000000
C.100000000
(5)可以量出长度的是( )。
(6)从一点可以引出(
)条射线,经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7)∠1+51°的和是一个直角,∠1=( )度;
∠2+51°的和是一个平角,∠2=( )度。
(8)周角=( )度 ,平角=(
)度 ,直角=( )度
1个周角=( )个平角=( )个直角。
(9)黑板的上下两条边互相( ),相邻两条边互相( )。
(10)在 里填上“>”“<”或“=”。
540608 546008
1亿 99999999
6080000000 608亿
360000 36万
(6)角的大小与( )有关。
A.两边张开的大小 B.两边的长短 C.顶点的位置
(7)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关系(
)。
A.不是相交就是平行 B.平行 C.相交
(8)把平角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是锐角,另一个角是(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9)A B读作( ),A B
读作( )。
A.射线AB、线段B B.射线AB、线段AB
C.射线BA、线段
第1页共3页
AB
(10)不能用一副三角板拼成的是( )。
A.75° B.105° C.70°
150° 75°
30°
五、算一算,量一量
三、比一比,填一填。
1.比较大小。
1158060 2019268 2118005 1208103
3500760 11302400 一千万 980998
3500670
2. 里最大能填几?
8 742≈8万
248 127≈249万 36 860≈36万
里最小能填几?
999 4780≈1000万 163 681≈163万 4
5689≈45万
3.下面钟面上的时刻,分针和时针形成什么角?各是多少度?
想一想:时钟从5时到6时,分针旋转了( )度,时针旋转了(
)
度,10时整,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 )度。
四、动动手
1.过A点分别画出。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各一条。
3.请画出下面各度数的角。
1.
如果∠1=∠2=∠3=∠4,
那么∠1=∠2=∠3=∠4=
2.在下图中,∠1=32°,请你求出∠2、∠3、∠4和∠5的度数。
∠2=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
5
∠3=
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
2
∠
,
4=
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
∠5=
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
1
3
4
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
可让学生个人搜
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
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
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
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
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与当今“教师”一
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
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
习”。可见,“教师”一说是
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
第2页共3页
之“老师”一说,
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
为“教员”。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