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玛丽莲梦兔
722次浏览
2020年08月29日 08: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北会计网-人民币大写规则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学目标:
.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 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
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 多样化。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 br>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
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复习导入。
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谈话过渡:
.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1 121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20+20+20=60
、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 算200×3的最简便方
法。
.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口算的方法和其中的规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例2
2 121


8)出示例2情景图。
9)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9×6≈
10)鼓励学生根据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估算这道题。
11)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8×4≈200(元)
0
12)完成“试一试”。
13)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综合应用。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遇到错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想想做做第4题。
.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5题。
2)想想做做第7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每道题自己的想法。
、全课小结。
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2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3、第5页想想做做
学目标:
3 121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解决
实际问题。
.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
和动手操作能力。
.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会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并能在实 际中运用。
学难点:理解和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复习铺垫
:“今天大家的上课的精神都特别棒,所以下面的一些抢答题 ,相信你的举手动作是最快的。
做好准备。”
.口答。
个5是( ) 2个4是( )
里面有( )个2 20里面有( )个5
.看图说说有几个几
1)☆☆☆☆☆☆ 2个3
2)○○ ○○ ○○ 3个2
3)□□□□□□ 1个5或者5个1
、探究新知
:“前面的知识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老师现在还想考考大家。”
.出示情境图(例3)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花:2朵
4 121


花:6朵
花:8朵
么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谁能把比较的结果说一说?
.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1)圈一圈,再比较:
:除了用多和少来比较两种花的数 量,我们还可以像学习除法那样将它们分成一份一份地比
较。如果我们将蓝花看成一份,那么黄花可以怎 么分?请大家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看看
你圈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2)学生操作,教师巡 视,并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并用自己的话
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
:“你圈出了几个几?为什么把2个圈一份呢?(黄花的只数是2)你知道黄 花的朵数是蓝
花的几倍了吗?”
指名回答。预测提示:因为蓝花的朵数是2,所以把2看成一 份,6就可以分成3份。也就
是3个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因为6里面3个2,所以6是2 的3倍。所以黄
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机板书:
:6是2的几倍
:6里面有几个2 (3个2)
以:6是2的3倍。
.体会加深“倍”的意义
1)比较红花和蓝花的朵数。
2)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汇报:
:“你 把每几朵圈成一份?(2朵)为什么?(蓝花的朵数是2朵)。那么把红花圈成了几个
2(4个2)
5 121


为8里面有4个2,所以8是2的4倍。所以红花是蓝花的4倍。
机板书:
:8是8的几倍
:8里面有几个2 (4个2)
以:8是2的4倍。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板书课题)
“我们现在知道了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那么这个4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出来呢?”
名回答,8÷2=4
3)小结: “说的非常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一般用除 法来计算。”那么黄
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这个2如何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尝试练习,加深理解。
.想想做做第1题。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想想做做第2题。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想想做做第3题。
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是如何列出来的。
、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尝试直接列算式解答,然后说一说是如何列出算式的。
.寻找生活中的倍数问题
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学问题,老师知道咱们班有几个同学今 年8岁,老师今年32
岁了,你知道老师的岁数是他们的几倍吗?
这样的问题,我们生活中还 有很多,同学们回去可以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问题告诉爸爸、
妈妈或者是老师听,好不好?
6 121


、全课总结
天怎么学习了( ),你知 道怎么求一个数是另个一数的几倍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
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用除法解决。)
3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课
学内容:教材第6页5-9题
学目标:
.通过练习和思考,更加明确“几倍”和“几个几”之间联系,进一步认识倍。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
学难点:理解“倍”的本质含义。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口算训练。(想想做做第5题)
0×6= 4×80= 600×9=
×700= 50×6= 3×800=
、激趣导入
.拍一拍
生拍拍表示一倍的次数,老师有节奏地拍出表示几倍的次数。
生1拍:××。老师拍4个2下。问:老师拍的次数是你们的几倍?
生2拍: ×××。老师拍3个3下。问:老师拍的次数是你们的几倍?
.谈话:大家表现得真棒,说明大家学习地非常努力。敢不敢迎接更大的挑战?
7 121


、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然后说一说 如何测量线段的长度,要注意什么?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
说说解题思路。
.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路。
.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2)如何解答第一个问题?选择哪两个条件列式?怎么求出几倍的?
3)选择哪两个条件解答第二个问题?怎么求出几倍的?
.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自行车的辆数是电动车的多少倍?你会列式吗?
2)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课堂作业
充习题
4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
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4、想想做做
学目标:
.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 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8 121


.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学重点: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
学难点: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操作导入
.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倍。
2)第一行摆4个圆片。
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话:生 活中有好多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
问题”。(板书课题 )
合作探究
.教学例题,出示挂图,问: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进一步提问:刚才大家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摆柳树时摆 了几个几棵?(3个5棵),这
样看来,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时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 来计算?
.学生列式并口答。
.组织学生讨论小结:这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9 121


、巩固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先画一画,再填一填。
生独立解答后,思考:列式的时候是怎样思考的?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填一填,然后让学生利用线段图说一说如何解答题目。
.做“想想做做”第3-5题。(学生独立解答后说说每题是怎样想的)
、小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5课时:练习一(1)
学内容: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1-5题。
学目标:
.通过练习和思考,进一步掌握 不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方法;能熟练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几倍。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重点: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学难点: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谈话导入。
们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方法,谁能来说一说我们 计算时是利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的?(借助表内乘法)
10 121


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利用表内乘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
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上下两题的联系与区别。
.练习一第2题。
生分组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
才同学们做的非常仔细,非常认真,正确率非常高,对于下面的练习有没信心?
一)完成练习一第3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白菜有多少棵?青菜呢?
.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倍”的问题吗?(青菜是白菜的多少倍?)
.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可以先圈一圈,也可直接列式,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二)完成练习一第4题。
生独立完成,注意要求学生列除法算式来解答,不熟练的同学可以先圈一圈,再列式。
三)完成练习一第5题。
生独立完成,指名两名同学板演,再让其中一位同学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拓展延伸。
年,妈妈27岁,小明3岁。
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问:明年妈妈的岁数又是小明的几倍呢?
、全课小结。
知道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11 121


6课时:练习一(2)
学内容:教材第10页练习一第6-11题。
学目标:
.通过练习和思考,加深对“倍”的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倍”。
.掌握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数量关系。
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数量关系。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复习导入。
.填一填。
个6可以说成6的( )倍。 3个5可以说成5的( )倍。
个8可以说成( )的( )倍。 7个9可以说成( )的( )倍。
.同学表现的真棒,下面就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吧!
、求一个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练习。
.练习一第6题。
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问:
1)已知谁是谁的几倍?相当求几个几?用什么方法解答?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练习一第7题。
12 121


1)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初步比较一下三个数量。
2)提问: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这里要求用除法计算,打算提哪类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只数是鸭的几倍? 鸡只数是鹅的几倍?鸭只数是鹅的几倍?
学生列式解答。
.练习一第9题。
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报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巩固加深。
1)出示练习一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清楚是如何想的。
3)观察下:书包比文具盒贵32元,这32元相当文具盒的几倍?
系书包价钱是文具盒的5 倍,思考:求书包比文具盒贵多少元?还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解答
吗?(这里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教师适当 渗透“差倍”的概念。)
、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一第10题。
让学生 说一说通过什么的方法可以知道李叔叔8分钟大约打了多少个字?(引导学生说出估
算的步骤和方法)
.练习一第11题。
生先和同桌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全课小结。
过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13 121


7课时: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5及试一试。
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 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
确地计算.
.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学重点: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学难点: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复习导入
.口算:
.竖式笔算:
、进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如果需要可出示例5的情境图,然后再画出下图。)
□□□□□□□□□ □□
□□□□□□□□□ □□
□□□□□□□□□ □□
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
学生经历口算的过程,逐步使学生明白计算两位数乘 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
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3)教师说明:今后我们要学习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需要我们用竖式的方
法笔 算出来。今天我们就以 为例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14 121


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
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
.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
.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
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
板书:
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
8)反馈练习:
.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试一试。
问: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班试做.
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
3)反馈练习
.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异同点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
.反馈练习:课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巩固练习
15 121


.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想想做做第3、4题。
.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先计算什么。)
、全课小结。
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要注意哪些方面?
8课时: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6及试一试。
学目标:
.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 引导学生由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的学习。
. 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感觉美源于生活。
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学难点: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学准备:师生各准备小棒8捆(每捆10根)又7根。
学过程:
、复习旧知:
算(指名学生板演):
4×2= 213×3=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师出示情景图:(课本13页例6)
.抽学生回答从情景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
16 121


天鹅:48只;
天鹅:是灰天鹅的2倍;
、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据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出示完整题目:
里有48只灰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白天鹅有多少只?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8×2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书:48×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
学生估算48×2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4捆,另摆 8根,表示48。接着再摆同样一行小棒。
要求2个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2个8根是多少 ,再算出2个40是多少,最后
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先算2个8根是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 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
面,另外6根放进这捆小棒的右边:再算2个4捆是8捆,一共是9捆又6根,那么 48×
2=96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竖式计算。
: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8
2
6----------8×2
-----------40×2(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6 ---------(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9?)
后指出,为了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
4 8
17 121


× 1 2
6 (进位的表示什么?)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8 4 3
2 3 × 1 3
8 4 1 2 9
导学生比较:这两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 学生明
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
呢?如果十位上满十就向百位进位。
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探讨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示试一试:4×152=
导学生列出算式。
1)估算出大约的积是多少?
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3)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
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 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
注意什么?
、巩固、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第14页1、2题
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完成课本14页第5题。
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18 121


、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归纳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算理。
.归纳一下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应注意的地方。
、作业:
本14页第3、4题。
9课时:练习二(1)
学内容:教材第15页第1-7题。
学目标:
.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学难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复习回顾,再现新知。
学们,我们刚刚学习完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对于笔算乘法,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找个别同学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竖式计算的计算法
则和注意事 项,其余的同学对其中进行补充。)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 基本练习。
1) 我是口算小能手。(练习二第1题)
示口算卡片,开火车。随机选出几道题让孩子说说自己怎么算的。 (2)用竖式计算。 (练
19 121


习二第2题)
7×2= 73×2= 329×3= 293×3=
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找四名同学板演,找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反馈。
3)火眼金睛: (练习二第3题)
让学生同桌进行交流指正,然后指名回答。
. 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练习二第5题。
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从表格中能获取到哪些信息?再说说解题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独立
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读题,然后说一说你从题目中获取到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你打算如何解答?为什
么?
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7题。
让学生读题,同桌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指导,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名回答,其它同学可以补充。
、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作业:
习二第4题。
10课时:练习二(2)
20 121


学内容:教材第16页第8-13题。
学目标: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加强学 生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提高
解题能力。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学重点: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学难点:能应用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口算练习。
.练习二第8题。
0×2= 4×20= 30×3=
2×2= 4×21= 31×3=
4×2= 4×22= 33×3=
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再口答。
. 练习二第9题。
示口算卡片,开火车。随机选出几道题让孩子说说自己怎么算的。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二第10题。
1)出示题目,提出要求:先说一说每道算式积是几位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2)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互相补充。这里让学生知道把其中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乘法按
整十、整百进行估算就行了。
3)分组完成计算,集体订正。
21 121


.练习二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成果。
.练习二第12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练习二第13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后说一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总结提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是什么?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本节课中你又获得哪些解题的经验?
11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7及试一试。
学目标:
.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
.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先估算后计算的良好习惯。
.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 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价值。
22 121


学重点:理解和探索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学习 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次进位乘法,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
既然有一次进位,那么有没有两次进位、三 次进位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
天的学习。
、探究新知
一)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
.展示情境图(课本第17页例7)
1)根据这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取相关信息。
2)要求野鸭有多少只,可以怎样列式?
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8×4”
3) 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前面学过的列竖式来计算一下这个题目,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列竖式计
算。(教师巡视指 导学生计算。)
4)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48×4的详细计算步骤,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十位、 百位上
分别是几?是怎样得到的?
.总结。
师:通过以上几个题目的计算,请同学 们思考总结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
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课件展示):
.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23 121


二)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
师 :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完全靠自己主动探索就找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乘法的计算方法 ,现在敢不敢继续挑战,探索出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
.教学试一试。 2 7 2
4
1)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2)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积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几?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总结。
师:通过例7各试一试两道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
两三 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课件展示):
.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
.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选择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步骤。
.火眼金睛。(想想做做第2题)
.想想做做第4题。
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然后列式解答。
.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
2)你打算如何比较?(让学生先和同桌交流一下比较方法,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明白选
24 121


择估算方法来比较更为简单。)
.想想做做第6题。
示题 目,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然后说一说解决第1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2个问题需
要哪些条件?
、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2课时:练习三(1)
学内容:教材第19页练习三1-6题。
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
.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7+4= 2×8+6= 7×9+5=
25 121


×5+3= 3×9+7= 8×6+4=
.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三第2题。
3×8= 7×44= 39×5= 75×6=
×284= 9×263= 6×724= 355×8=
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 、
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云有多少张照片?
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 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
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 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
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
26 121


3×3= 2×14= 24×2=
6×3= 4×14= 24×3=
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
、全课小结
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13课时:练习三(2)
学内容:教材练习三7-11题及思考题。
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 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进位方法,能准确地进行乘法计算,提高
计算能力。
.加强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良好 的计算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鼓励探索笔算乘法中的新情况,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紧密联系。
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复习导入。
.口算下面各题。
2×5=5×15= 12×7= 14×3=
27 121


7×4=4×16= 6×16= 25×2=
.提问:你认为在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竖式计算(练习三第8题)。
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展台展示作业,集体订正。
.练习三第9题。
1)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后提问: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如何解答?
2)学生汇报交 流。第一个问题可以直接通过估算来解决,但第二个问题需要求出具体多多
少则要通过列式计算来解决。
.练习三第10题。
1)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比较两道题目有什么 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两道题目的数量关系:一共有张数-送给同
学张数=还剩的张数)
.练习三第11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提问:你知道今日的房价是多少?
2)180位女游客全部住三人间需要多少个房间?
3)3个双人间需要多少元?1个单人间呢?一共需要多少元?
、拓展延伸。
.出 示思考题第1道算式。让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说一说先填写哪一个数位上数,再填写
哪些数位。 .汇报总结。先填写三位数(乘数)的个位,再考虑百位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计算顺序确
定每个数 位上的数字。
.出示第2道算式,学生尝试解答,不会的同学可以寻求帮助。
.分组交流解决方法。
.汇报总结。先确定一位数(乘数)的取值范围,再根据计算顺序确定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8 121


、全课小结
在本节课获得到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14课时: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学内容:教材21页例8、例9。
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结合具体情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学重点: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学难点: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创设情景:
.快速口算:(屏幕闪现后隐藏)
00×2 800×2 6×700 7×800 30×3 10×3 50×0
疑: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揭示研究问题:有关0的乘法
、探索新知
29 121


. 探索 理解“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示:小猫钓鱼情境图。
:小黄猫、小红猫、小蓝猫又去河边钓鱼了,可是他们钓得并不认真,一会儿扑蝴蝶,一会
儿捉蜻蜓, 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今天又有什么收获呢?(出示小猫钓鱼图)
: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怎么看出来的?
: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生说师完成板书:0+0+0=0
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指名汇报,学生回答师板书:0×3=0或3×0=0
:你是怎么知道得数是0的?生答出:因为3个0相加等于0,所以0×3=0。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0和3相乘等于0,下面我们再来做几道题目,想一想:0×7= 8
×0= 0×0=
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7个0相加等于0)
师:现在你知道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填一填:25×□=0 □×0=0
、结合□×0=0 总结“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学到了一个有关0的新的知识点,下面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
中的数学问 题。
.创设生活场景,出示:学校体育馆有4个同样的看台,看!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你能看出
这个看台有几排座位,每排几个吗?提出问题: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座位?学生独立计算,
交流反馈。
.师: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那么4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呢?
请小朋友估计一下4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生回答大约有400个或400多个)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回答。
:那么他估计得对不对呢?请小朋友一起来算一算。指名一人板演。
指着十位上的0问:为什 么十位上写0?生回答(因为十位上0和4相乘得0)师:看来4
个看台有408个座位,刚才小朋友估 计得完全正确,你们可真厉害!
30 121


、巩固练习
: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 做22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
生做在书上(指名4个学生板演。)
馈:集体校对得数。
什么后面三道题目积的中间没有“0”呢?
:全对的举一下手,看来小朋友们个个都很聪明。
导观察:今天计算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示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想想做做”第3题
师以前碰到过一个小朋友叫马小虎他做题可马虎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 他好吗?(出示题目,
看)先找一找他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旁边。(查找问题所在 ,并订正,
集体校对)小朋友可真细心老师代表马小虎谢谢大家。
.“想想做做”第5题。
1)编2个中国结要用多少厘米?(学生独立解答)
2)要求还剩下多少厘米?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原来有多少?已经用去了多少厘米?
. “想想做做”第6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5题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估计出3个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吗?指名学生回答。
问:你是怎么估计出来的。学生回答。
、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 知识?(学生回答)师出示标题:对,今天我们学习的
就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请小朋友回想一下我们在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作业
31 121


.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作业第22页第4题。
.挑战自我:
组:B组
90×7 = □ 0 □
×280 = × 4
40×2 =
6 2 □
15课时: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学内容:教材23页例10及试一试。
学目标:
.在学习了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之后,经历探究乘数末尾有0 的三位
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学难点:正确地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创设情境
话: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举办《冬季阳光体育运动会》,你们高不高兴?为了迎 接这次运
动会,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来到操场排练。
、教学新课
.学习例题
32 121


课件出示例题:
问:从以上文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有120人,一共有多少人?
能列出算式吗?
让学生独立口算或列竖式计算。
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为4×12=48, 所以4×120=480
指导竖式的另一种写法。说说这种竖式写法中要注意什么?
.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在书上计算。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
察:后两题积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学生进行回答教师适时进行评讲。提 醒学生注意
写结果时不能漏掉算式中数字末尾的0。
.想想做做2
说这些错题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你以后在做题时会注意哪几点?
.想想做做3
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想想做做4
问:你打算如何计算这些题?先计算什么?再算什么?
.想想做做5
导学生读题。
:你能看懂表的内容吗?让我们计算什么?
33 121


生填表。
.想想做做6
细审题,让学生说说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独立列式解答。
、全课小结。
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16课时:练习四
学内容:教材25页练习四。
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数相乘,一位数和三位数相乘的算理算法,能 较熟练
地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耐心地做题。
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学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前几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结合例子说说在计算时分别
要注意什么?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 交流一下。
.分组自由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34 121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练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进
一步掌 握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数相乘,一位数和三位数相乘的算理算法,能比较熟练地
进行计算,提高计算 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出示:350×2的积是( )位数,积是( )百多,积的末尾有( )个0。
生独立思考:
1)怎么不计算就能知道积是几位数?
2)积是几百多又是怎么知道的?
3)你认为积的末尾有几个0?
小组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二)综合练习
.第25页第2题。
卡片出示口算题,进行口算,并选择其中几题说出口算过程。
结:口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只要先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
的末尾添上几个0。
.第25页第3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提问:每组中的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
3)小结:用竖式计算时,乘数中间有 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个位对齐,要乘三位数中每一位。
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 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
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第25页第4题。
1)出示题目,读题目要求。
2)学生先估算,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学生填表,指名回答,再集体交流。
35 121


.第25页第5题。
1)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求一共有多少袋?独立完成。
3)同桌校对、交流。
、拓展延伸。
成25页思考题。
.要使积最大:同学们先来估算下,用几百乘以几积才能最大?
500×7或700×5)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完成。
.要使积最小:同学们先来估算下,用几百乘以几积才能最小?
200×3或300×2)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完成。
、评价总结,升华认知
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收获?觉得自己的课堂表现如何?
17课时:复习(1)
学内容:教材26页复习1-7题。
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 能正确快速口算,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
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 化。
.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学重点: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一位的计算。
学难点:恰当选择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
学准备:课件。
36 121


学过程:
、梳理本单元学过的内容。
出复习的必要性。
、练习指导
.第1题。
桌相互口算练习。指名随机口算得数,并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结:口算要注意口算的方法,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提高口算的能力和速度。
.第2题。
让学生进行口算,比一比谁做得又以又快。
.第3题。
男、女生进行笔算比赛(2 、3两组题)。完成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完成的一组题中的算法,
进行交流。
结提问:(1)乘数的末尾有1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 )个0。
(2)乘数的中间有1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1个0吗?
(3)乘数的末尾和中间都没有0,积里面也一定没有0吗?
.第4题
1)独立进行估算。
2)组织交流估算方法。
3)分组进行竖式计算。
4)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第5题。
1)学生独立审题。让学生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2)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用除法做。
3)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7 121


.第6题。
1)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2)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来做。
3)两个月一共收获多少个?
.第7题。
1)学生独立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你打算如何估算?
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小结。
天你哪些收获?
18课时:复习(2)
学内容:教材27页8-12题。
学目标: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加深理解知识间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学重点: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一位的计算。
学难点:恰当选择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38 121


、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今 天就来利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
、练习指导。
.第8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观察上下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3)你能利用发现的规律完成下面填空吗?
30×12=130×( )×( )
.第9题。
1)先让学生观察下每组算式规律。
2)猜测(估算)每个算式的结果。
3)独立完成计算,交流规律。
.第10题。
1)出示情景图,理解题意。(让学生指指小华小华和小芸上学和回家走过的路,理解小华一
天 走1个来回,小芸一天走两个来回。)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
2)52个星期是多少天?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第12题。
1)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后。提问:李叔叔带了1000元,够买5辆儿童车 吗?你是如何知
道的?你能估算下,够买几张儿童床呢?
2)买4辆儿童车和1张儿童床,一共要用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39 121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拓展延伸。
本27页思考题。
1)学生独立审题。
2)你能画出小欣上学过程的示意图吗?
3)你从示意图上发现了什么?(2个850米)
四、全课小结。
又学会了哪知识?获得了哪些解题技巧?
二单元:千克和克
1课时 千克的认识
学内容:第28~30页,千克的认识
材简析: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1千 克和几千克,知道几千克是计量物体
重量的单位。
学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点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前准备:
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学过程:
40 121


、导入新课
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 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
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学习新课
.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 )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
少,像物体的 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
单位(板书:千克),千克 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 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
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 克吗?……
.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巩固练习
础训练:
41 121


.想想做做1
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想想做做2
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想想做做3
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你知道吗?”
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业设计:
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 ),用秤( )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 )做单位。
3)( )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它又叫做( )
、总结延伸
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 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
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 ,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
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42 121


书设计
克的认识
掂一掂 称一称 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2课时 克的认识
学内容:教材第31页至33页,克的认识。
材简析:知道克是比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克和几克,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
学目标:
.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点难点: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前准备:
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
生:硬币(2分、1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学过程:
、质疑导入
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
粒大 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43 121


、学习新课
一)认识克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认识小型电子秤。
1)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克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大家看 这就是小型电子秤,使用非常简
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 量。
2)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二)体验克
.教师: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你感觉黄豆大不大?重量
怎么 样?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派出一名 代表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是
否接近1克。
.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要用到
“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估一估
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先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出数值,然后用电子秤称一称看看估得准不
准。然后再让 学生估一估文具盒的重量。(数学书约300克)
三)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1000克)
.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 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
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 有多重?
有什么发现?
44 121


书:1千克=1000克
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
.口答单位换算
、实际运用“克”
础训练
.想想做做1
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
.想想做做2
出示一个桔子,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克?一个哈密瓜呢?然后再让学生完成。
高训练
.想想做做4
位换算:学生先独立填空再说说每题是如何思考的。
合训练
.想想做做6
动:“称一杯水的重量”
1)观察“想想做做”第6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
3)全班交流:
业设计:

)大约重1克 ( )大约重1千克
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45 121


千克500克=( )克 23千克-15千克=( )千克
、全课总结
“千克”和“克”说一句话或讲一个小故事。
、课堂作业:练习册第19页认识克。
书设计:
克的认识
——g
千克=1000克
3课时 练习五
学内容:第34~35页。练习四。
材简析:单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点难点: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
学目标:
一步感受并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
能灵活运用
学准备:投影片
学过程:
、口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千克=( )克 4千克=( )克
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46 121


千克○160克 550克○1千克
千克○2500克10千克○8000克
、完成练习五中的习题。
础训练
、第1题
1)出示情景图提问:你们见过这些物品吗?篮球和乒乓球哪个更重?
一估:篮球大约有多重?乒乓球大约有多重?你用什么单位来计量的?
2)根据给定的数据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第2题
1)提问:一 只小麻雀大约有多重?一只山羊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估一估:一只小麻雀大
约有多重?一只山羊大约 有多重?一只母鸡大约有几千克?一头头大约多少千克?
2)用线连一连,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高训练
.第4题
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要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策略?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组织交流汇报。
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
合训练
.第6题
1)理解题目含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你能算出2号杯里的橙汁重多少克吗?怎样算?
47 121


3)学生算出2号杯中橙汁的重量。
4)提问:你能估计出3号杯和4号杯里的橙汁大约各重多少克吗?(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思考题
1)学生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结:因为每个菠萝同样重 ,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从天平的两侧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
个苹果和1个菠萝),发现2个菠萝的 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个菠萝的重量
是1个苹果重量的3倍。
.全课总结。
1)读一读“你知道吗?”
2)小结质量单位有生活中的应用,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课时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
学目标:
.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重点: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48 121


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学准备:课件 模型
学过程:
、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话: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
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 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
(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
.举例。
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 都有各自的特
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 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
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学生汇报。
2)验证
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 一小
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
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 四条边,对边相等)
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 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
在展示台上演示。
49 121


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
长方形的特征 。
.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 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
个正方形。
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应用拓展
.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 ,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
长方形或正方形。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50 121


.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全课小结
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课时 认识周长
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例2及试一试。
学目标:
. 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 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
与能力。
学重、难点:
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学准备:尺 挂图
学过程:
、观察操作,初知周长。
.摸一摸。
示数学书,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 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
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
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
51 121


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找一找。
示挂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名说一说,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话: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组织学生独立指出课桌桌面,三角尺的线,
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围一围。
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 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
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 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学“试一试”。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描一描。
示“想想做做”第2 题中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的边线。让 学生说一
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上图形的边线。
示交流学生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算一算。
“想想做做”第 3题。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
组是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 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和算法。
、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
52 121


“想想做做”第4题。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织学生在班级中讨 论,明确应先量出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且将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
周长。
.课后作业。
“想想做做”第5题。
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学内容:教科书第41例3及试一试。
学目标:
.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 、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 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
与能力。
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准备:挂图
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 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的,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画的是
篮球场,体育 老师地四周划上线,篮球场地是长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
你提出数学问题。
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53 121


.教学例题。
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2)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法可能有:(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 28+15=43 (米)
43×2=86 (米)
4)提问:你喜欢是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 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
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试做。
算方法可能有:(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哪一促种算法?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做“想想做做”第1题。
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54 121


.做“想想做做”第2题。
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问:做这两题时,你们先干什么?又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求 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
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做“想想做做”第3、4题。
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问:做这两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
、全课总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4课时 练习六(1)
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练习六1-5题。
学目标:
. 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
学重、难点:
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学准备:小黑板
学过程:
、复习。
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点名让学生回答。
55 121


、基础练习。
.做“练习六”第1题。
生自己读题。
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做“练习六”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一个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
生独立完成。
班交流,集体订正。
、综合练习。
.做“练习六”第3题。
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生独立思考。
生独立完成。
班交流,集体订正。
.做“练习六”第4题。
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生独立思考。
生独立完成。
班交流,集体订正。
.做“练习六”第5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6 121


.课堂作业:
1)一个正方形的花园,边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全课小结:
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
5课时 练习六(2)
学内容:教科书第44页练习六6-11题。
学目标:
.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 、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 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
与能力。
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准备:小黑板
学过程:
、复习导入。
.口算。
5-36= 3×15= 12×6= 5×13=
3×4= 4×21= 18×2= 7+23=
.长方形周长如何计算?正方形呢?
57 121


大家取了数学 练习本先估计下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计的准确不准
确。(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要量 出哪些数据)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练习六”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然后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讨论:如何画一个和它周长 相等的正方形?要画出这个正方形,你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如何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 完成“练习六”第9题。
生独立审题,完成后同桌先交流检查,再集体订正。
. 完成“练习六”第10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菜地的一面靠墙,可能是哪一面?这样篱笆的长度还有几面?哪一面靠墙篱笆最短?
. 完成“练习六”第11题。
1)出示第1题。
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3个问 题:拼成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
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2)出示第2题。 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问题:如何拼成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
米?周长 是多少厘米?如何拼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
长又是多少厘米?
.完成思考题。
1)观察图形,和同桌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指是哪几条边?
2)围成这个图形的几条边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
3)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你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课后作业:课本45页“动手做”
58 121


、全课小结。
节课中你学会哪些知识?
6课时 周长是多少
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
学目标:
.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
长方形、正方形 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
力。
.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准备:挂图、学具。
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话:同学们, 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
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 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
长是多少。
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的图形?
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
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59 121


生操作,汇报交流。
.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 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
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
测。
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名汇报,教师板书。
2)这是什么图形( 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它的周长和刚才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比
较一下三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 么发现?
.画一画
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 少厘米吗?在小组
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量一量
示课本上两幅图。这 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
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 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 测量出两幅图
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全课小结。
过刚才的四个活动,你对周长又有哪些认识?
主备人: 审核人: 教 者:
课 题
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60 121
第 周 第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科书第36~37页。
教学目标:
.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重点: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法、学法:

教(学)具准备:
件 模型
教学过程:
、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 在
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 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
方形、一个正方形)。
.举例。
性化意见





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 ,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
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
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
61 121


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学生汇报。
2)验证
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
呢?请同 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
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 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 四条边,对边相等)
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 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
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
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
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 形的特征。
.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 长缩短到和
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
征。
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
62 121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应用拓展
.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
说围 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全课小结
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
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反思:


主备人: 审核人: 教 者:
课 题
第 周 第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2课时:认识周长
63 121


教学内容
科书第39页例2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 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法、学法:

教(学)具准备:
件、尺
教学过程:
、观察操作,初知周长。
.摸一摸。
示数学书,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 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
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
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
性化意见





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
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找一找。
示挂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名说一说,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64 121




话: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长就是池口的周长。组织学生独立指出 课
桌桌面,三角尺的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围一围。
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 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
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 成
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学“试一试”。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描一描。
示“想想做做”第2 题中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
的 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上
图形的边线。
示交流学生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算一算。
“想想做做”第 3题。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是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 一说,鼓励学生说
出不同和算法。
、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
“想想做做”第4题。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 出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且将
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课后作业。
65 121







“想想做做”第5题。





学反思:








主备人: 审核人: 教 者:
课 题
教学内容
第 周 第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科书第41例3及试一试。
66 121


教学目标:
.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 、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法、学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性化意见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的,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
什么?(这幅图画的是篮 球场,体育老师地四周划上线,篮球场地是长
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
你提出数学问题。
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教学例题。

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
球场的周长呢?
2)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
在全班进行交流。
67 121



法可能有: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 28+15=43 (米)
43×2=86 (米)
4)提问:你喜欢是哪 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你认为求
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试做。
算方法可能有:(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哪一促种算法?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做“想想做做”第1题。
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做“想想做做”第2题。
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问:做这两题时,你们先干 什么?又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求长
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做“想想做做”第3、4题。
68 121




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问:做这两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
方形的周长?
、全课总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学反思:







主备人: 审核人: 教 者:
课 题
教学内容
第 周 第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4课时:练习六(1)
科书第43页练习六1-5题。
69 121


教学目标:
. 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教法、学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
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方法。点名让学生回答。
、基础练习。
.做“练习六”第1题。
生自己读题。
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做“练习六”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一个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
生独立完成。
班交流,集体订正。
70 121
性化意见











、综合练习。
.做“练习六”第3题。
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生独立思考。
生独立完成。
班交流,集体订正。
.做“练习六”第4题。
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生独立思考。
生独立完成。
班交流,集体订正。
.做“练习六”第5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课堂作业:
1)一个正方形的花园,边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全课小结:
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










71 121


学反思:













主备人: 审核人: 教 者:
课 题
教学内容
第 周 第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5课时:练习六(2)
科书第44页练习六6-11题。
教学目标:
.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 、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72 121


教学重点、难点:
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法、学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口算。
5-36= 3×15= 12×6= 5×13=
3×4= 4×21= 18×2= 7+23=
.长方形周长如何计算?正方形呢?
性化意见





大家取了数学练习本先估计 下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看
看你估计的准确不准确。(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要量出哪些数据)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练习六”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然后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讨论:如何画一个和它周长 相等的正方形?要画出这个正方形,你
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如何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 完成“练习六”第9题。
生独立审题,完成后同桌先交流检查,再集体订正。
. 完成“练习六”第10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菜地的一面靠墙,可能是哪一面?这样篱笆的长度还有几面?哪一
面靠墙篱笆最短?











73 121


. 完成“练习六”第11题。
1)出示第1题。
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3个问题:拼成的长方形长是
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2)出示第2题。
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 动,解决以下问题:如何拼成正方形?这个
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如何拼成长方形 ?这个
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长又是多少厘米?
.完成思考题。
1)观察图形,和同桌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指是哪几条边?
2)围成这个图形的几条边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
3)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你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课后作业:课本45页“动手做”
、全课小结。
节课中你学会哪些知识?





学反思:



74 121











主备人: 审核人: 教 者:
课 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 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
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第 周 第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6课时:周长是多少
教学重点、难点:
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法、学法:

教(学)具准备:
件、学具。
75 121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 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
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 一
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性化意见





.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
拼哪些形状的图形?
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
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生操作,汇报交流。
.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周长,老
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
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名汇报,教师板书。
2)这是什么图形( 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它的周长和刚才两个
图形的周长相等吗?比较一下三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 么发现?
.画一画
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 br>多少厘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
吗?
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76 121










.量一量
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
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
图案无关。)
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
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 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
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全课小结。
过刚才的四个活动,你对周长又有哪些认识?


学反思:







主备人: 审核人: 教 者:
课 题
六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 周 第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77 121


1课时: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0—82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物 体的运动,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区分、判断这两种不同的
运动方式,能在平面图上将物 体按指定方向和距离(格数)平移。
.使学生经历观察、模拟、判断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的运动,感 受平移和旋转的不同运动方式,培养观察、
判断等思维能力。
.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 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学重点:
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学难点:
确判断平移或旋转后前后相关的图形。
教法、学法:

教(学)具准备:
件、小转盘、长方形卡纸、小棒、三角尺、游戏纸板。
教学过程:

性化意见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假里,南京举办了青奥会,你们知道吗?(自由简单交流)
欢她们一家也来到了南京观看的青奥会的比赛,让我们随着她们一起
去看看,好吗?
、认识平移和旋转
.运动现象中初识平移
78 121





示情境图,介绍:首先他们坐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到 了宾馆,上了
电梯;最后,在比赛场馆,看到了三面国旗冉冉升起。
1)车厢平移现象 朋友们,还记得火车车厢是怎样运动的吗?(学生说,引导说出:轨
道、直的等),大家用文具盒来 模仿一下,(学生动起来),片刻后让学
生演示:你的“小火车车厢”是怎样运动的,走了什么路线?
结:火车车厢的运动是直直的向前。贴“ ”。






2)电梯平移现象

电梯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说)

你的手势来告诉大家,贴出电梯图,说出:电梯的运动是直直的向上,
贴出“ ”。
梯还能怎样运动?(直直的向下运动)
3)国旗平移现象
场上,运动健儿努力拼搏 、为国争光,升起了三面国旗,国旗在旗杆
上是怎样升起的?来,用卡纸来表示一下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 。
国旗图,演示直上,国旗的运动是直直的向上。
降国旗时,国旗的运动呢?(直直的向下)
纳:从刚才的几个运动现象里,你能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呢?
导大致得出:运动时,路线都是直的。
,像这样,它们在运动时,路线都是直的。这样的的现象可以看成是
平移。(板书:平移。)
.简单操作中正确理解平移
朋友们能发现那么多的平移现象,那我们现在来玩一玩平移运动,好
吗?(出示“试一试”)
示: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学生统一做好,目光巡视,个别
纠正)
续出示:把它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学生活动,
79 121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演示,课件跟着演示。(统计,就是这样平移的请举手)
到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老师也 想做一次平移,演示错误的平移方法。
问:是平移吗?怎么不是?
结:原来平移数学书时,要沿着同一个方向,路线要直直的,数学书
也不能转动。
续出示: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你还可以怎样做就能把它平
移到右下角。(学生操作)
展出朝右下平移(课件)。问:沿这个方向也是平移吗?说说你为什么
这么认为?你呢?(几生 回答,能达到几个要素)同意吗?(面对黑
板箭头,手势变换一些角度)就是说,只要沿着同一个方向, 运动的
路线是直的,这样就可以看成是平移。至于运动的方向可以是水平,
也可以是(手势暗示 :竖直的),还可以是(斜着的)。说得真好!
.运动现象中初识旋转
开了比赛场馆,欢欢 她们来到了百货大厦,看到了一个挂钟(贴钟面
图片),我们来看看钟面上的分针,(演示从12走到3 )问:它是怎样
运动的?(来我们抬起左手臂来表示分针从12走到3),问:是平移
吗?你是 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想法),不是平移是什么呢?(估
计学生会说旋转)
欢带着这样 的问题又看到了另两样物体(贴风扇叶片、螺旋桨图片),
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形 象描述,暗示加动作)
三个物体在运动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们都在转)
什么钟面指 针、电风扇叶片和螺旋桨都在一定范围内转而没有转到其
他地方呢?(让学生自主找到固定的中心)慢慢 揭示:围绕一个固定
的中心转动,这样的运动现象可以看成是旋转。(板书:旋转)
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旋转现象?(举例加手势,师帮助学生判断是
不是旋转)
.操作中深化理解旋转
朋友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小转盘,我们来玩一玩旋转,好吗?
示:准备一个小转盘,把指针指向A。(目光巡视)
指针从指向A旋转一圈。(学生操作,选择学生上展示台演示,应该是
80 121


用顺时针完成)问,还有别的方法吗?(操作逆时针旋转)
单归纳:原来旋转既可以这样转(贴顺时针标志),也可以这样转(贴
逆时针标志)。
师也想玩一玩转盘,仔细观察:指向A转到指向B,问:这是旋转吗?
(学生畅所欲言,应该有学生说 不是,他觉得要转一整圈才是)让学
生聚焦到,旋转是围绕一个固定的中心转动,可以转一整圈,也可以
转一小段。
大家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B,你能继续旋转到指向C或指向D吗?(学
生操作,一生演示一下)
、分层练习,深化认识
.同学们,我们跟着欢欢认识了“平移”和“旋转”,那老师想考考你
们能不能分清这两种运动现象,真的能吗?如果是平移运动,我们一
起在面前演示“ ”,是旋转运动一起画“ ”。(动作)
想做做第一题(注意不同想法)
.同学们 真爱动脑筋,老师这儿有根小棒,你能让它作平移运动吗?(展
示),你又能不能做出旋转运动?(重点 是找准固定中心)。
你能用长方形的卡纸或三角尺来做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有趣!同样的物体,怎么做就是平移?(引导说要素),怎么做就是旋
转?(引导说要素) < br>.秋天到了,一阵风吹过,地面上有许多的落叶,我们来玩个移叶子的
游戏,好吗?哪些树叶通过 平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可以通过平移
和绿色树叶重合的在括号里打“√”。(用游戏纸完成?) < br>名学生汇报结果。有不用意见吗?判断时有什么快捷的方法吗?(注
意做错的同学,帮助分析错误 原因)
、4、6号树叶虽然通过平移不能和绿色树叶重合,要怎样做,它也能
与绿色树叶重合 呢?(先旋转再平移或先平移再旋转,学生答一就可
以了。)
、全课小结
学们,今 天我们认识了两种运动现象,它们是(让学生说平移和旋转),
沿着同一方向、路线是直直的,这样的运 动是平移;绕着一个固定的
中心转,这样的运动是旋转。生活中的很多运动中都有平移和旋转,
只要我们带着智慧的眼睛,就一定能找到它们。
81 121



学反思:














82 121















主备人: 审核人: 教 者:
课 题
教学内容
第 周 第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2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86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理操作、观察并获得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能 识别、判断轴对称图形,
能用对折的方法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 现象,用对折、观察的方法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感受获得图形特征的基本
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使学生在识别、欣赏、制作等活动中,体会轴对称在显示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感受轴对称蕴含的美,提
高对数学的兴趣。
83 121


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性化意见
、谈话导入,引发思考
话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尤其使苏州小乔流水和园林里别具
风味的门亭、花窗、亭台常常为世人所 赞叹。(边介绍边投影相应的具
有轴对称特征的图片)这些建筑、工艺品之所以有独特的美,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要通过
观察、比较发现的内容。
、操作感悟、认识新知
、认识物体对称
示:上面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我们经常看 到。现在请大家看这里几
个物体,(出示例3主题图)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找找这些物体的特
点,再同桌互相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出:我们观察这些物体的两边,经过比较,发现它们的形 状、大小都
一样,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这样的物体是对称的。
、认识轴对称图形
导:我们把蝴蝶、天坛、和飞机沿着轮廓画下来,可以得到这样的3
个图形。(出示)
同学们拿出我们准备的这几个图形对折一下,比一比,看一看,像像
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 说一说。
问:图中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是以什么为界线的?
示:像这样的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操作深化
















84 121


示例4,明确要求。
1)让学生用一张纸对折,再照样子画一画、剪一剪。
2)让学生按上面的方法再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先想好准备剪什么,再
剪一剪。
、判断轴对称
、观察判断、深化认识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讨论、确认,再交流,并且要求说明理由。
、做“想想做做”第3题
问:上面一行图案都是怎样剪出来的?那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呢,
能用线练一练吗?
、猜汉字游戏
、做“想想做做”第4题
组讨论确定,再派代表交流、说明。
、总结欣赏,动手实践
、总结欣赏
察生活里轴对称物体和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感受?
、完成“动手做”
、布置课后活动
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轴对称的标志、图案或对称物体的图片,和同学一
起欣赏,交流感受。



85 121


学反思:





主备人: 审核人: 教 者:
课 题
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第 周 第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教学内容
87-89页例1和“试一试”及例1及“想想做做”1-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 、的含义;了解分数各
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使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使学生体会分数是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及其大小。
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法、学法:

教(学)具准备:

86 121


教学过程:

性化意见
、导入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示例1主题图。
问:观察野餐活动图, 你看到些什么?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
每人各分得多少?请小朋友自己想一想,把结果记住。
流: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
导:小朋友现在发现,把4个、2瓶这两种 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
份都能用以前学过的1、2这样的数表示,那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
不满1个,只能说每份分得“半个”。这半个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这时就要用到一种新的数——分数 ,从今天起我们就来认识分数,这
节课先认识几分之一。(板书)
.演示观察,抽象概括。
导:把1个蛋糕怎样分可以得到这半个呢?同学们自己分一分,看看
是怎样分的,每人分得究竟 是多少。(学生平均分操作,教师指导。)
流:怎样分的,每人分得其中的多少?












合学生交流结果,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是这2
份中的1份。
明:指平均分的实物图形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
份中的1份,这1份就是这 个蛋糕的二份这一,可以写成12。
份之一要这样写: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 横
线上面写1,表示这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请大家一起跟读:
二份之一。
问 :这一份为什么可以用12表示?那另一份可以用哪个数表示?你
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还是12? 出: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 份都是它的12。)
顾刚才分的过程,指名学生说说12是怎样得到的。




87 121


结: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 样的1份,就是12。12是一
个分数,分数中间的短横线叫分数线,下面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这个2叫分母,上面这个表示这样一份的1叫分子。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导:我们刚才 通过平均分初步认识了12,那你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
折一折,涂上颜色表示出它的12吗?自己折一折 ,再和同桌交流是
怎样折、怎样涂的。
生操作,教师指导。
流:你表示的12是怎样折,怎样涂的?(学生展示,互评)
问:每张纸上的涂色部分表示的是几份之几?谁的12?
较:这些纸的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
它的12呢?
出 :不管是怎样折的,也不管折出的这1份的形状是怎样的,只要是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 是它的12。
导:你还能用一张纸折出它的14吗?折一折,再互相交流。
、迁移推广,拓展认识
示例2。
.折纸表示分数。
导:请小朋友用两张 同样大的圆形纸片,一张折出它的12,另一张
折出它的14,并且涂色表示。
生操作,教师指导。
学生展示折纸表示出它的12和14,并说明表示的理由,结合交流、< br>展示,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用圆形纸片表示的12和14。
问: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另一张纸表示的是
它的14。
.比较大小。
导:这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请你比一比,填一填。
流:这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88 121

< br>出:可以比涂色部分,看出12大于14;也可以这样想,把同样大
的纸片平均分,分成2份比分 成4份的份数少,每份就大,所以12
大于14。
.折纸比较。
导:你能在同样大的圆形纸片上表示它的18吗?请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交流自己折出的18,说说为什么是18。
出:把圆形纸片平均分在8份,每份就是它的 18,也就是说,平均
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份之一。
导:请你把折出的18和12、14比一比大小,看看哪个最大、哪个
最小,在课本上填一填。
流:你的比较结果是怎样的?说说你比较的理由和方法。
导:大家来观察这3个分数大小关系的式子,关于几分之一的大小比
较,你能发现什么?
出:当分子都是1时,可以比较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
反而小。
、应用内化,深化认识
.做“想想做做”第1题。
生看图独立填写分数。
流结果,说说是怎样想的。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判断选择。
生交流并说明理由。
.做“想想做做”第3题。
问:这里条形图里每个条形表示几 ?下面每个条形图里的涂色部分可
以表示几份之几呢?请你先填一填,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流:各表示几分之几?这两个分数的大小怎样?你是怎样想的?
89 121


出: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做“想想做做”第4题。
生先涂色,再比较大小。
流检查,有错的订正。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互相交流。引导各小组交流自己的答案说明想法。
.做“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画一画,想一想。
生交流,说明13是怎样画的,黄瓜和辣椒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是
怎样想的。
问:生活里哪些地方会用到分数?
、全课小结,交流体会
导: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几分之一表示是是什么意思?
、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学反思:






90 121
























91 121


主备人: 审核人: 教 者:
课 题
教学内容
第 周 第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2课时:认识几分之几
90-92页例3和“试一试”及例4及“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使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联系已有基础认识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几,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几
的含 义;知道一个分数里有几个几分之一,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几分之几,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使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和交流,并从中抽象出几分之几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使学生体会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联系,体会知识的发展及内在联系,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并了解 分
数的产生、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学重点:认识几分之几及其大小。
学难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法、学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性化意见
、导入
.激活旧知。
导: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出示14这个分数是多
少?分母、分子各是几?
能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并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几分之一吗?
流:你折出的是几分之一?请你展示出自己折出的分数,大家交流一
下。






92 121


问: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一要怎样折?怎样涂?
结:把一张正方形纸按平均分折成同样大的几份,这样的1份就是几
分之一。
.引入新课。
入: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几分之一。今天就要根据几分之一的知识,
认识新的分数几分之几。
、认识几分之几






.认识四几之几。

化14。

导:请每个小朋友再拿出一张正 方形纸,先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
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看谁折得好,涂得快。
生操作,教师指导。
流: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是不是折成同样大的4份。
位同学的涂色部分是1份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师展示几种不同的折法。
在展示的都是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份之几?为什
么?
识34。
导:除了涂出14的,还有不同的涂法吗?展示34的涂法。
大家想一想,这里是把正方形纸 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4?
你认为表示正方形纸的几份之几?指名说一说。
问:是谁的34?为什么是正方形的34?
出: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3份,有3个14,是这张
纸的34。
识四分之几。
导:你涂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和同桌说一说,并且说说你是怎样
想的。
93 121


流:你涂了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和全班小朋友交流
一下。
顾:我们上面折、涂和认识每个分数的过程,你知道了什么?
结: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 样的1份就是14;这样的2份就是2
个14,就是24;这样的3份,是34。也就是说,把正方形平 均分
成4份,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几。
.认识几份之几。
示“试一试”
同桌学生按两行分别互相说一说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个几分之一,再
独立填写分数。
流:你是怎样填的?
能说说每个分数里各有多少个几分之一吗?(指名说一说)
察:请观察第一行的分数,比一比每个图形和分数,你认为这些分数
有什么联系?
出 :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8份,1份表示18,3份表示38,这样的
几份就表示几个18,就是八分之几 。
二行的35你是怎样想的?这一行的图形里都表示的3份,为什么表
示的分数都不同? < br>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母就是多少;表示这样的几份,
分子就是几。也就是说,把一 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
一,这样的多少份就有多少个几分之一,是几分之多少。
化认识。
“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填写分数,再交流。
择两个分数,指名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填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94 121


问:310里有几个110?710里有7个几分之几?
“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看图填空。交流:你是怎样填的?
明:一个分数里有几 个几分之一,要看分母和分子。分母是几,就表
示每一份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知道它有几个几分之 一。
、比较分数大小
.学会比较大小。
示例4。
学生用准备的两张同 样大的纸折一折,一张涂出它的38,另一张涂
出它的58,再比一比两个分数的大小,然后把你怎样比 的理由说给
同桌听一听。
流:38和58的大小怎样,你是怎样比的?
问:分母都是8,你能很快看出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吗?
出:从图上看,把同样大的图形 平均分成8份,3份就比5份小,也
就是3个18要比5个18小,所以38小于58。分母都相同,分
子小分数就小,分子大,分数就大。
.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4、5两题。
学生先涂色,再比较大小。
流:你是怎样填,怎样比的,说说你的结果和想法。
察这三组分数,你觉得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谁大谁小。
学生读第5题。想想知道了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
桌讨论问题结果,在课本上填一填。交流:各吃了这块蛋糕的几份之
几,怎样想的?
课总结
顾与体会。
95 121


导: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读“你知道吗”
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学反思:














96 121



















主备人: 审核人: 教 者:
课 题
教学内容
第 周 第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3课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93-94页例5和“试一试”及“想想做做”1-5题。
97 12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借助直观学会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能正确计 算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并能解决
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使学生借助直观探索、理解分 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说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发展分析、
推理等思维能力。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在主动探索算法中获得成功感,进一步发展认真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重点: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难点: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法、学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性化意见
、复习
.说出下面分数里各有几个几分之一。
5 58 25 47 38
.口答。
个18是( ),3个14是( )
个19是( ),4个15是( )
入:我们都已经认识了分数,分数也可以进行计算。今天我们先学习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学习新知
.分数加法。
示例5,学生读题。
98 121









问: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明:要求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就要把小明吃的58和小
红吃的28合起来,要用加法,算式是58+28。(板算式)
导:这两个分数有什么是相同的?(板分母相同)
这个算式结果是多少呢?你能从图上观察5 8和28,看看合起来一
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吗?试试看。
问:你从巧克力上看出得数应该是几分之几?
导: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把这块巧克力看成一 个长方形,请每个小
朋友把长方形的58涂上红色,28涂上绿色,看看一共是它的几分
之几, 然后在上面的式子里填上得数。
问:得数是几分之几?
导:同桌小朋友根据图上意思互相说说,为什么结果是78。
流:为什么等于78,你认为可以怎样想?
出:计算时,我们可以想5个18加上2个18就是7个18,就是
78。
问:为什么分母没变?
明:计算的结果表示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不要单位名称。
.分数减法。
示“试一试”算式,让学生说说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发:请 大家看图想一想图上怎样表示35-25的,计算时可以怎样想,
得数是多少,然后填写得数,并和同桌 说说是怎样算的。
流:你的得数是几分之几?你是怎样算的?
出:从3个15里面去掉2个15是1个15,就是15。(让学生说
说思考方法)
问:为什么得数的分母还是5?
纳方法。







99 121


导:回顾上面的分数加法和 分数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你能发现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吗?
结 :这里学习的是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或相减,计算时都是想几
个几分之一加几个几分之一,或减几个 几分之一算出结果。所以只要
把分子相加或相减,分母不变。
、巩固应用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看图想一想每题的意思,可以怎样算,再填写相应的算式、得数。
流:每一题是怎样填的?46+16是怎样算的?56-46呢?
出:从图上看,分母相同的 分数相加或相减,平均分的份数没有变化,
也就是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或相减。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交流条件和问题。
立解答两个问题,指名一人板演。
流:第(1)题是怎样想、怎样算的?第2题呢?结果要不要写单位名
称?
出:和以 前学过的实际问题一样,求一共多少用加法,求相差多少用
减法,注意分数计算时要正确。
、课堂小结
导:今天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是用什么办法帮你理解计算方法的?
分母 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怎样算?还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学反思:
主备人: 审核人: 教 者:
100 121
第 周 第 课时

中大南方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


小学作文我的老师-教师个人先进事迹


统计师考试成绩查询-哈理工远东学院


格致中学-韩国饮食习惯


英语改错题-开学感言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十八大会议内容


天津音乐学院-文言虚词


开店须知-湖北高考志愿填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