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新版齐全)
利兹城市大学-红梅公园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016-2017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63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
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
学习情况
,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
识,具备良好的学习
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
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
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
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
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
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
概率。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
除法的口算、估算 ;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
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
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
称轴;在东、西、南、倍和东
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
移、旋转现象;认
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
短与时
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
以一位
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
材进行估算,并解
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
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
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
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
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
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
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
好数学
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
些内容
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措施及预期目标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
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
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
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
,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
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
一反三的
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
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
记录,以便进行有
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
鼓励学生间的
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
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
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进度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70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2课时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
性地安排教学。
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安排进度如下:
(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4课时
(二)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
5课时
(三)富饶的大海——三位数乘一位数 12课时
(四)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5课时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 1课时
(五)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14课时 智慧广场 1课时
(六)采摘节--------混合运算 4课时
(七)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 4课时
(八)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8课时
(九)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 7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习 5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
动物的体重情况,引
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
如“1克
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
的观念,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
克和1千克
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
单位的学习。
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
建
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
,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
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
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激发兴趣,出
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2、学生置疑:1)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
2)1克有多重?
3)克、千克、吨是什么?
3、带这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 探究新知
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 问:“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
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
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
,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
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3)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
4、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 让同学们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
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
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 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 巩固练习
师:认识了克、千克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自主练习P6—1、2
2、 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
四、 教师小结
我们认识
了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能举例说说1克和1千克
到底有多重?
五、 作业布置
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6——7自主练习,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1、 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
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 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具准备:体秤、生活实物
教
学构想: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
生活问题,加
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与学的过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导课复习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
2、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3、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4、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 部分内容
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
1) 小兰体重32( )
2) 一个鸡蛋重50(
) 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
3) 2瓶矿泉水重约( )
4) 7粒黄豆约重( )
3、自主练习P8—11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2
)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
集体交流
4、自主练习P8—8 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拓展延伸
薯片200g薯片2.5元 150g2.5元 你会买哪种,为什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作业布置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5页,吨的初步认识,以及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
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
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构想:在千克、克的基础
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通过由
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
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
教与学的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条鲸鱼体重约34( )
(最后一题
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
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
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
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
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
千克、跟父母一起去
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
时板书有
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
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
受一下.)
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
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
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
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
所以3吨=300
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
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巩固与反思.
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2吨=(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吨 9000克=( )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
口算方法和算理。初步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
位)的笔算方法,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
并能熟练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情境,结合自主思
考、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体会
乘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激发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强健体魄的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
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面写的什么?(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生活
一辈子)从这句话,你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师:为了我们的健康,咱们学校在大课间
都组织了哪些活动?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请看,这儿有关于两个班的活动信息。谁来
读一下? 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
出相应的问题:
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合作探究
1、解决“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
式?
(1)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算法。
(2)迁移练习 ①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再对每一组上下两题进行比较,沟通
表内乘法与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之间的联系。
②学生
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交流时选取有代表性的几道题说说算法。 引导学生归纳乘法是<
br>一位数乘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乘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乘数
不变
,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2、解决“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1)
学生自主探究,将方法写在答题卡上,而后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展示。 (2
)对比分析,理解算理。 师:仔细观察上面这些算法,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引
导学生比较得出:计算结果都是将个位数与一位数的积和十位数与一位数的积相加得出的。
(3)回顾交流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积? (4)迁移练习
①学生尝试
计算“4×21” 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班内汇报展示计算方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
习第7题。交流时选取有代表性的几道题说说算法。
(三)班级展示
哪个小组能把学到的知识总结一下。上台展示。
(四)强化梳理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五)达标测评 1、计算练习
1)完成自主练
习第6题。以过关小竞赛的方式进行,提高学生的兴趣。
2)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学生独
立完成,班内展示,重点引导学生针对错题查找原因。 2、解决问题
1)完成自主练习第4
题。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时重点分析第二题。 2)完成自主练习第5题。
先引导学生明
确表格,再独立完成,交流后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积与因数的关系。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1、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课程标准:
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这一节课,
我们来看看谁掌握好了。
二、解决自主练习
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
口算,在练习时,学生独立完成,在通过每一组的比较,沟通表内惩
罚与整十数乘一位数乘法
的口算之间的联系。
第2题是对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进一步巩固。
做题时可以让学生将结果直接填写在书上,交
流时选取有代表性的几道题说说算法。
第3题是
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练习。练习采用接龙计算的形式,教师应提高对学生计算的准
确性的要求,也可以
增加一些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练习,但要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参与
其中,应避免枯燥的计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4题是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来解决实际问
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先独
立计算,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第5题是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应用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学会看表格,知道表
中每个数据的意义,
然后独立填写并交流订正。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表格下方的问题,发现一个因数不变,
积随着另
一个因数的扩大而扩大,渗透积德变化规律。
第6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
法的口算练习,通过口算进一步内化两位数乘一位数(不
进位)的算法。
第7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练习,进一步内化算法
第8题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做前,谈“限重30吨”的理解。
第9题,对笔算竖式进行巩固
第10题,是综合应用。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回顾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信息窗2团体操——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
执笔人: 周次:
时间:
课型:新授课 第 课时 共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过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2、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3、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标准: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景图——《快乐大课间》。
师:喜欢大课间吗?这是我们的大课间活动,同学们有的在表演艺术操,有的在表演扇子舞。
师:仔细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说数学信息:表演艺术操的排5行,每行19人。
表演扇子舞的有3组,每组29人。(课件出示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说数学问题: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
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课件出示)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呢?
生列式:29x3=
二、自主互助,解决问题
活动一: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你能尝试着用笔算的方法解决这道题
吗?
1、同桌互相探究29×3的笔算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生上台板书,边写边说,可能有:
这两位同学的说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竖式的写法却不同。
2、算法优化。你认为哪种方法
简便?(第二种)对,竖式这样写简便。(指第二种)那用竖式
的简便写法把这道题做出来。并同桌说一
说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写竖式,并同桌说计算过程。
3、规范竖式的格式
师:同学们都清楚了18×3怎么算,我也想算算,你们说,我来写。
学生说(先算3乘个位
上的9等于27,个位上写7,向十位上进2;再算3乘十位上的2等于
6,再加上十位上进位的2等于
8,在十位上写8;所以29乘3等于87。)
师追问:明明3乘十位上的2等于6,为什么在十位上的写8呢?
(3乘十位上的2等于6,再加上进位的2,就等于8,所以在十位上写8。)
4、 师:刚
才我们解决了有87人表演扇子舞。那么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解答
出来吗?列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做完交流计算方法,做错的订正。
活动二: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1、师:刚才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竖式的简便计算,那你会列竖式计算59×7吗?
学生自主探究: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在草稿纸上做一做
(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交流整个计算过程:用7乘9得63,向
十位进6个位写3,用7与5乘得35,加上个位
数6得41,在百位写4,十位写1,积为413。
4十位写1,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4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
上
。)
2、巩固深化 列竖式计算
师出示:78×7= 67×9=
学生
独立完成
3、师:会列竖式计算:8*25吗?
生独立计算后,同桌交流算法。
三、自主练习,学以致用
1.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交流计算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
2.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完成后,课件演示。
3.课堂小测
课件出示小测题,学生完成。
四、回顾反思,交流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谁来说一说我们
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需
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1)
计算是应注意,不要忘记进位,也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2)
不要误把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3)
如果某一位的乘积正好是整十数,在向前进位的同时,不要忘记在本位添“0”。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信息窗2团体操——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过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2、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3、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标准: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重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节课,我们来看谁真正掌握了。
二、解决自主练习
第1、2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3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应用练习。体会乘法的意义,然后进行列式计算。
第4题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一步巩固竖式的计算方法。
第5题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列式计算,在解决问题后进行数据分析。
第6题辨对错,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组内讨论交流,说说出错原因,独立订正
第7题,对两
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变式练习,对计算法则进一步内化。让学生先思考,师
生共同研究解题的方法。
第8题是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解决实际问题。先分析问题,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列式计算。
第9题,生独立解决
第10题。解决问题,先明确数量关系,再计算解答。
第11题,自主计算,体会数量关系
第12题,路程问题,初步渗透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位数乘一位
数 的意义。
第13题,看图找信息解决问题,先找问题对应的数学信息,充分交流再列式计算。
三、课堂回顾
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信息窗3——呼啦圈表演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执笔人: 周次: 时间:
课型:新授课 第 课时 共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2、在分步解决“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
析数量关系的阶梯策略,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
课程标准:
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在分步解决“求比一
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
量关系的阶梯策略,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快乐的大课间还有很多同学在转呼啦圈,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你能从中看到哪些信息?、
生独立找信息,共同交流,
信息1、一年级转呼啦圈的有18人
信息2、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
信息3、三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3倍少2人。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1、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问题2、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二、自主互助、解决问题
问题1、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你怎么来解决?能不能用前面学习的线段图来表示这个问题?怎么画呢?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年级的人数,前面要写上“一年级”,在线段上面标上“18人”;
再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二年级的人数,在前面要写上“二年级”,二年级的人数要画得比一年级
线
段的两倍还要长一点,分别标上“一年级人数的2倍”和“多5人”,最后用花括号表示出
问题在哪里
看图分析问题:
先求一年级人数的2倍是多少。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8×2=36(人)
再求二年级有多少人。
36+5=41(人)
答: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41人。
问题2、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你怎么来解决?能不能用前面学习的线段图来表示这个问题?怎么画呢?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年级的人数,前面要写上“一年级”,在线段上面标上“18人”;
再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三年级的人数,在前面要写上“三年级”,三年级的人数要画得比一年级
线
段的三倍再短一点,分别标上“一年级人数的3倍”和“少2人”,最后用花括号表示出问
题在哪里
看图分析问题:
先求一年级人数的3倍是多少。
18×3=54(人)
再求三年级有多少人。
54-2=50(人)
答: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52人。
总结:讨论交流在画线段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当堂练习,学以致用
1、一个笔袋14元,一个书包的价格比一个笔袋的4倍少8元,一个书包多少钱?
2、动物园里有梅花鹿98只,猴子的只数比梅花鹿的3倍多25只,动物园里有多少只猴子?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课堂回顾,整理反思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信息窗3——呼啦圈表演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执笔人:
周次: 时间:
课型:练习提升课 第
课时 共 课时
教学目标:
4、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5、在分步解决“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
析数量关系的阶梯策略,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
课程标准:
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
线段图分析数
量关系的阶梯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线段图来分析,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
数是多少,这一节课,我
们来看看谁掌握的最棒。
二、解决自主练习
第1、2题是
巩固“求比一个的几倍多几是多少”问题的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读懂题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然后可借助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交流时重点就清楚解题思虑。
第3、4题是巩固“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问题的练习。第3题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白
“限乘”
的含义,是指最多能乘坐的人数,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分析解决问题,之后全班交流。
交流的时候让学生
说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补充题目
1、钢笔有36支,铅笔的支数比钢笔的4倍少13支,铅笔有多少支?
2、爸爸的渔船捕到了28千克虾,捕到的鱼比虾的3倍还多16千克。捕到的鱼是多少千克?
四、课堂回顾,总结反思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会分步
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
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2、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主动和他人交流,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
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
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
少”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的学习结束了,你学会了吗?我们来看情境图,我学会了吗。
仔细看第1题的情景图,你你发现什么信息?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自主互助,合作交流
仔细看第1题的情景图,你你发现什么信息?
1、生独立找信息,共同交流。
信息1:壮壮说,我摘的比你的2倍少65个。
信息2:菲菲说,我摘了87个枣。
信息3:乐乐在收玉米,马车上有三框玉米,每框都是83个,地上有一筐,是55个。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自主提问题。
问题1:壮壮摘了多少个枣?
问题2:乐乐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
……
3、解决问题
壮壮摘了多少个枣?
生画线段图,2生板演,讲解为什么这么画图
先求菲菲摘的枣子数的2倍是多少,再求壮壮摘了多少个枣子。
87×2=174(个)174-65=109(个)
答:壮壮摘了109个枣?
乐乐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
先求马车上有多少个玉米,再求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
83×3=249(个)249+55=304(个)
答:乐乐一共收了304个玉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2题,36块装的巧克力每盒89元,买6盒巧克力共需多少钱?(在正确的算式后面打“√”)
36×6□ 89×6□ 36×89□ 本题有一个无用的信息,36块,是用不到的,要看清问题是共需多少钱,与多少块没有关系。
所以
本题选择第2个。
三、整理本单元的知识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本单元的知识树。
四、总结回顾,课堂反思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富饶的大海
--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 课时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进位乘法,p23页信息窗1和自主练习部分题目。
教学目标:
1、能口算几百数乘一位数。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口算训练
6×8 60×8
2×5 2×50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0×3 40×4 60×3
20个十是( )个百
12个十是( )百( )十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23页信息窗1中有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 出示。
师:看来呀,我们三(2)班的孩子可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形成算法。
(一)探究学习红点一的计算方法
师: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生:算式:400×2=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鼓励自主写出答案,想一想:怎样算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汇报。后,教师小结。
(二)尝试练习,自主完成,交流订正。
P24页自主练习第1题。
(三)探究学习第二个红点
1、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312×3
2、合作计算,后探讨算法
3、小结:与两位数乘法一样,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4、尝试练习:p25页自主练习第4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信息窗1中的其他问题。
2、p24页自主练习的第2、3题。
3、合作订正。
五、质疑反思
谈话: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计算时,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或
建议同学的吗?或
计算时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吗?
孩子们,同学们友好的提醒你们记住了吗?(记住了)
希望同学们能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
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
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复习
1、 口算:
13×3= 20×4= 50×6=
300×2= 210×4= 160×1=
2、32×3读作(
),还可以读作( )。
3、20×4这道算式表示( ),还表示(
)
4、9乘6写成( )×( ),26乘以1写成( )×( )。
2、笔算(指名板演)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21 212 324 312
× 3 × 4 × 2 × 3
二、巩固练习
1、p25页自主练习第25页第5题
自主完成,小组合作订正,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完成自主练习第6、7、8题
1、第六题:自主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7题:独立完成,合作探究订正答案。
3、第8题:
四、练习及检测
练习册p8页练习题,练习后及时反馈,修正。
第3课时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p26页信息窗2及相应练习。
教学要求: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
够正确地计
算。
教具学具
信息窗2情境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01×8 23×3 232×3 231×2
300×2 70×6
2、笔算(指名板演):
312×3= 2×343 212×4
二、新授
1.出示信息窗2,理解情景图。
(1)提出问题。出示情景图:图中呈现的是渔民在海水养殖场的劳作场面。
(2)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
(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
例如:渔民用蟹笼养螃蟹一笼养8只螃蟹共121笼。一共养螃蟹多少只?
渔民叔叔用7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只扇贝,7只笼子能装多少只扇贝?
2.探讨计口算方法。学习第一个红点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121×8
(2)尝试用竖式计算,理解算理。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1 2 1
× 8
引导学生
比较:复习题中板演的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
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
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
积满三十呢?------ 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乘十位数,满几十向百位
进几,
即向前一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尝试练习,班演,及时指导。
242×3 152×4
3.教学第二个红点知识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出示信息窗2,根据第二
幅图讲出数学故事:渔民叔叔用5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只扇
贝3只笼子能装多少只扇贝?
(1)列出算式。125 × 7
(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学生尝试计算。
(3) 合作交流,谈算法。
(4)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
式计算时,注意什么?
4、完成课本第26页的“自主练习”1后两道的题目和2题。
三、巩固:
完成课本第27页3、4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重点指导第4小题向进位问题。
四、作业:p27页第7题
五、板书设计: 一位数三位数进位的乘法
第4课时
教学内容一位数乘三位数进位的乘法巩固练习(p27-p28第5、6、8、9、10题)
教学要求: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理解算理,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熟练程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课件出示):200×4 231×3 43×2 60×5
300×4
2、笔算(两人板演,全班齐算)
217×5=
4 ×241=
312×7= 124×8=
练习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练习巩固
1、做自主练习p27页第6、9题
先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作业,最后集体订正。
2、第5题:计时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指导第6题、第8题、第10题计算,独立完成,合作订正,教师及时巡视指导。
三、学习检测
练习册p9页中的1、3、7题。做后,集体订正。
四、拓展练习
课本p28页聪明小屋,学有余力的学生计算。
信息窗3
教学内容:信息窗3: 海产品加工-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
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
增
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信息窗3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要和一些游客一起去采购青岛的特产——海产品,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
有些什么吧!
观察讨论:根据信息窗3的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
二、合作探究,解决以上问题(红点1、2)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海产品?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解决红点一问题:
(1)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②独立尝试列出竖式,尝试计算
1 0 2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4
4.小结:中间有零的数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学习解决红点2问题,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1)、提出问题,合作试做,
(2)、汇报,班演
(3)、指导,小结:
(4)、尝试练习:
1 8 0 3 7 0
× 6
× 4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2、自主练习第2题
3.自主练习第3题:火眼金睛辨对错
小组内说说对不对,错在哪儿?计算这样的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4、 自主练习第四题
自己列式,全班交流
四、形成性测试
P31页5、6、7题
完成后,合作订正,教师加以指导。
四、小结: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札记:
末尾有0或中间有0 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容易出错,
所以在教学时要特别提醒
学生注意,不要漏写乘数后面的0。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练习,使学生做到熟能生
巧。
第2课时
教学目标:巩固掌握 末尾有0或中间有0 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学习掌握相关的估算
方法,学会估算积;进一步熟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并能解决形影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信息窗3第3个红点,自主练习8-11题。
一、复习巩固:
1、口算:p33页综合练习第1题。
2、计算(部分学生班演)
206×7 = 5×780= 306×6=
5×78=
二、看信息窗3,出示红点3问题,解决问题。
1、思考,试做。
2、引导估算
3、做一做,你估得准吗?
4、教师指导,学习估算积的方法。
三、形成性练习
1、
P32页第8题(先估算,在计算)
2、补充练习: 估一估,积是多少
97×6≈ 979×7≈ 289×5≈
304×5≈
四、拓展学习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P32页第11题 (试做,合作找规律,教师点拨)
2、探讨《聪明小屋》
五、作业
第9题
第3 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复习,p33页综合练习1-5题,《你学会了吗?》第二题。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能熟练计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积累数学素养及
素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引导完成p35《你学会了吗?》及时指导。
二、学成检测
P33页第1、2、4、5、题
三、检测反馈
1、集体订正,小组互评。
2、交流,订正。
3、教师指导 :
第3题:理解列式,再估算。
第4题:指导解决方法和解题过程,及书写格式。
第5题:独立计算,进一步复习巩固平均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课后作业
P33页第3题
理解讨论,探讨比较方法。
下一节课交流。
第4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巩固练习,扎实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做到正确、熟练;能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p34页6-10题
一、复习:
1.口算:
49×7≈ 50×7= 600×9=
54÷6= 5×900= 6×49≈
2、判断,改错。(出示)
P31页第3题
二、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P34页第1题。
三、检测
P34页第6、7、8题。
四、检测反馈,指导巩固。
五、独立完成,合作订正。教师指导。
六、思考,讨论:
第9题有趣的算式,教师点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四单元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化
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关于位置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来
学习的。
平移、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平移、旋转的基础。因此,教学时要注<
br>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方向,在观察生活现象中感受平移、旋转。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通过孩子们去参观新农村,在村口借助地形图确定
参观路线的情境,引入对位置的学习。第
二个信息窗通过参观饮料加工厂,引入对平移、旋转
现象的学习。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的一个方
向,辨认其余七
个不同的方向,并能运用合适的术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平面图上的
方位,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2、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方向平
移后的图形。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初步感受方向
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位置与变换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单元教学建议:
1、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辨认方向。
2、学生对东
、西、南、北四个方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
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
,亲身体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并能用准确的方
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3、在直观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平移、旋转现象。
4、直观操作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观察生
活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用自己的
语言和动作来描述,充分感知物体的
运动方向,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6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教科书第36—37页的内容
位置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
,并能用适当的术语
进行描述,能根据线路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2、
能运用方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辨认东北、西北
、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
地点的准确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知识链接
(1)想一想,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方向?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辨一辨,在地图上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在平面图上,通常是上( )下(
)左( )右 ( )。
2、预习课本36—37页,思考下面的问题:
(1)在西和北之间的方向是( )方向,
在东和北之间的方向是( )方向,
在西和南之间的方向是( )方向,
在东和南之间的方向是( )方向。
(2)凤凰山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
(3)文化中心、柳编工艺厂、老年公寓分别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新知
1、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
2、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说一说你座位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谁?
三、内化提升,班级展示
1、选派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并做简要的板书。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其它小组也可以做补充。
四、梳理拓展
1、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2、西北的相反方向是( ),东北的相反方向是( )。
五、达标检测
1、我会填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风筝之都潍坊,在泉城济南的( )面。
(2)孔子的故里曲阜,在济南的(
)面。
(3)人间仙境蓬莱,在济南的( )面。
(4)我们的家乡(
),在济南的( )面。
2、请你当导游。
(1)从大门到旱冰场,先往(
)走( )米到游艺厅,再向( )
米到民族风情园,再向(
)走( )米到旱冰场。
(2)展览馆在大门的(
)方向;珍奇馆在大门的( )方向。
(3)你能给同桌的同学当一次导游吗?
3、学以致用。
课本38页第4题。
走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板书设计:
走进新农村
——位置
北
西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东南
南
第二课时
课题 走进新农村
---位置与变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这四个方向,并能用适当的术语
进行描述,能根据线路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2、能运用方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辨认东北、西北
、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
地点的准确位置。
教学过程:
第一题:是根据已确定的向北的方向,在方向板上填出其它七个方向的练习。练习时可以
让学生
独立填写,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哪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第二题:是一道利用山东省政区图设计的辨
认城市方位的练习题。练习时教师可以先向学
生介绍山东省政区图,并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知道的城市,找
一找自己的家乡在山东省的哪个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位?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再让学生讨论回答练习中的问题。
第三题:是一
个通过辨认方向找朋友的数学小游戏。练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室外分组活
动,让学生在“玩”中充分感
受八个方向,教师也可多设想几个游戏,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第四题:呈现的是一个公园的平面示
意图,是用方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
先让学生观察示意图,然后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时可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当导
游,向同学介绍游览路线和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有关公园的知识。
第五题:是在实际生活中确定方位的题目。课前可先安排学生对自己周围熟悉的建筑物进
行观察
,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内进行交流,交流时要用准确的方位术语来描述方向,以建
立学生的方位意识
。
第六题:是根据路线图辨认方向,确定行程路线的题目。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行车
线
路图,按题目要求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也可以充分利用路线图,让学生任选两个站点,
互相说一说
行车路线和方向,以培养学生认识路线的能力。
第三课时
课题 走进新农村---
位置与变换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
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一、自主学习,感悟新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观察课本39页情境图。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试着用手演示一下它们的运动方式。
3、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运动都是(
)现象;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的
转动都是( )现象
二、合作探究,解决新知
1、用手势演示以下平移现象:
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运动过程。
想一想,平移现象有什么特点?
2、同上体会总结旋转现象的特点。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现象?
三、内化提升,班级展示
1、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2、允许其它小组提出疑问或者是对展示小组做补充。
四、梳理拓展
1、平移、旋转的定义。
像大门、升降机、传送带的运动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像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这样围着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就叫做旋转。
2、平移的本质是物体
在发生整体移动,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而旋转时物体本身的方
向发生了变化。
五、达标检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我会判。
下面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2、我会填。
(1)电梯从一楼上到五楼的运动是( )现象,而电风扇的运动是( )现象。
(2)汽车行驶时,车轮在进行( )运动。
(3)拧瓶盖时,瓶盖的运动是(
)现象。
(4)国旗的上升是( )现象。
(5)算盘拨珠是( )现象。
3、我会找。
完成课本第41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方向平移后
的图形。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第一题:是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模拟运动,
说一
说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并说出理由。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
还有哪些平移、
旋转现象,让学生感受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区别。
第二题:是按要求平移图形,并给平移的图形涂色
的练习。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图形,
向上平移六格是怎么平移的,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中的题目,
完成后进行汇报交流。
第三题: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题目。把三个图形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平移,平
移后能组
成一条鱼的图案。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在“玩”中按要求进行,体验数学带来的快乐。
第五课时
课题 教科书45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
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
同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
的影子最短。
2、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
动经
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及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
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
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点,正
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教学过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为什么越接近中午,树的影子越短?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认为怎样证明这个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自己的设想。]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各组的活动计划]
师:我们在操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制一张影子的长度与时刻变化记录表。
[全班交流,评出最优秀的]
师:下面请各小组选择不同长度的物体,在不同时刻实际测量,记录影子长度与时刻变化
情况。
活动三:总结交流
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六课时
课题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
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看,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出示图画)你认识这些健身
器械吗?应该怎样使用呢?(请学
生简单介绍)
二、我学会了吗
1、仔细观察一下
这幅图画,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儿的环境与布局。注意使用上我
们学过的八个方位。
(注意观察图上的提示语)
2、转椅在花坛的哪个方向?
跷跷板呢?……
3、你能在图上找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提醒学生注意:有些运动既有平移,又有旋转。)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2
将图形向右平移4格的图形涂上颜色。
2、自主练习3
按要求移一移,画一画,看看平移后的图形像什么?
(可以先用模型移动,然后画,以降低难度)
四、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风筝厂见闻
教学内容:
整十、整百、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三位数除以一位
数的笔算及验算。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与实际
生活的联系,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
进行计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整十数的除法口算
3、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除法。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学习验算的方法。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
br>口算除法、笔算除法、验算三部分。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
导学
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建议教学课时数:10课时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1)
3、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2)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智慧广场
5、我学会了吗
第一课时《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课本44--45页
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乘
除法的关系,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
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重、难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题卡,直接写得数。
8÷4=
27÷3= 36÷4= 35÷5=
18÷2=
32÷4= 18÷9= 24÷4=
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知道哪里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吗?(潍坊)
每年的4月20日至26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国际风筝节在我
们山东潍坊举办,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支风筝队来参加风筝大赛。同
学们想不想走进风筝之都
看一看那热闹的场面呢?这些风筝是怎样制作出的呢?让我们一起
走进风筝厂去参观一下吧。
出示课本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画面,了解47页表格中老鹰、燕子、蝴蝶、风筝的数学
信息。
2、提出问题
(1)用自己的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60÷2的?
(2)如果用摆学具的方法口算60除以2,就是把( )个十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个十,就是( )。还可以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因为(
)×2=60,所以60÷2=( )
以上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先口算,再思考:90÷3= 240÷4=
想一想,是怎样口算的,把想法跟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展示交流 内化提升
1、各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3、及时做好自评和对其他组的评价。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1、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强化练习
(1)、分一分。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算一
算,看发现了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3)、投篮。
(4)、
你发现了什么?
(5)、哪一天的成绩最好?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6)、一篇文章有480个字,要在6分钟内打完,平均每分钟要打多少个字?
第二课时《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45_47页
教学目标:
1、巩固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练习5——12题。
一、第六题
学生自己看题,理解题意,找学生说一
说,要求什么,应该怎样求?然后进行独立计算。
对做得又好又快的学生进行表扬。
二、第七题
一篇文章有480个字,要在6分钟内打完,平均每分钟要打多少个字?
教师出示题目学
生进行快速练习。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三、第八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魔术箱,本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训练学
生加、减、乘、除及各部分的关系。学生先
思考怎样做,在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想好后在小组内讲一
讲。最后进行独立计算。
四、第十一题
练习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出示题目后教师提问:怎样才能比较出哪一天的成绩好?
引导学生说出要先求出平均数才能进行比较。
六、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进
而掌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
情趣。
大约数目
6分 60个
8分 160个
5分50个
7分
140个
9分 270个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
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
用数学的意识。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进而总结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算理,掌握竖式书写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美丽的风
筝都是工人叔叔和阿姨一点一点加工出来的。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风筝加工厂去看一看!(出示情
境图)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有选择的板
书。
二 、探索新知,构建模型:
1、回顾除法的意义: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求一组平均每小时做多少只燕子风筝,怎样列式?(生
列式)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生交流,回忆除法的意义。)
教师及时对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或鼓励。
2、以旧引新,激发认知冲突:
师:63÷3的结果是多少呢?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时间。我们借助小棒来找到结果好不好?
3、动手操作,探寻答案。
(1)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小棒(6捆和3根)进行平均分活动。教师巡回。
(2)汇报交流
。小组交流操作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么分,再怎么分,最后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小时做多少只?(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
(3)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出分小棒的过程:60÷3=20 3÷3=1 20+1=21
4、激发认知冲突 学习竖式。
(1)激发认知冲突:借用小棒我们找到了准确的结果,如果
每道题我们都借用小棒来分一
分,你感觉会怎样?如果遇到更大的数,还是拿小棒来分你又会感觉怎样?
(生体会到分小棒
的麻烦性和局限性)
(2)探讨并试写竖式:我们用竖式把刚才分小棒的过
程表示出来,试着用竖式来计算,好
不好?提示学生:刚刚的小棒分了几次?
怎样分的?如果用竖式表示怎样写?学生试写竖式,
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情况。
(3)展示学生竖式 :
评析总结竖式的写法(重点理解算理):教师巡回时及时了解学生
的竖式书写情况。
(4)
巩固竖式写法:看到这个我们总结出来的既简洁又科学的竖式,你想不想和它成为好
朋友?你能按照刚刚
我们的书写顺序把这个竖式写在练习本上吗?学生书写竖式。
(5)巩固小练习:学生竖式计算64÷2。交流。再次巩固算理的理解和竖式的书写格式。
三、自主练习:
1、填一填
2、我是小法官。 判断纠错明理,强化正确认知。
3、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师:数学的学习不但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掌
握方法,方法是通往数学宫殿的钥匙。学
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如果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又该
如何计算呢?感兴趣的同学可
以探讨一下。看看通往数学宫殿的钥匙你拿到没有,好不好?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四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页,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能掌握除数
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重点),会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难点)
2、我会从情境图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会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题卡,直接写得数。
60÷2= 90÷3=
120÷4=
80÷4= 20÷2= 240÷2=
说一说,20÷2和240÷2是怎样计算的。
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课本情境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
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
提出哪些问题?
2、提出问题
(1)二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老鹰风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用竖式计算:(1)
(2)
同桌交流:(1)怎样用摆学具的方法计算32÷2?
(2)用竖式计算32÷2,十位上的3除以2有余数怎么办?
(3)用竖式计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四、展示交流 内化提升
1、准备将自己的想法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1、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强化练习
(1)、算一算。
(2)、小船靠岸。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火眼金睛辨对错。
(4)、我会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三)
教学内容:50页
教学目标:
能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重点),并能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能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能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直接写得数。
42÷6= 36÷9=
56÷7= 8×9=
6×7=
9×4= 7×8= 72÷8=
2、用竖式计算。
72÷4= 18×4=
思考:通过刚才的计算,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课本情境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结合信息窗中的信息,我们
怎样才能知
道三组能做多少只蝴蝶风筝?还剩几根竹条?
(1)试一试:75÷6=
(2)总结一下,怎样检查没有余数的除法算的对不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笔算下面的题目并且验算。
75÷6=
同桌交流:
(1)计算中出现了余数,该怎样验算?为什么?
(2)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验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展示交流 内化提升
1、各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3、及时做好自评和对其他组的评价。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1、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强化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75÷3 98÷6
第六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练习
练习内容:自主练习第6--13题
教学目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
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
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运用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提高技能。
口算下面各题:
80÷2=
200÷5= 84÷2
= 4×6=
300÷5=
58-54= 2800÷7=
2400÷6
= 60÷8= 100÷2=
20-18= 17÷2
=
63÷3= 6300÷9
=
5600÷8=
二、加强比较,得出结论。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在做笔算除法时应该注意什
么?
使学生明确:笔算除法时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
一位的
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2.出示黑板上的两组题。
第一组:69÷3=
88÷8=
第二组:75÷5= 91÷7=
(1)指名在黑板上演示,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集体订正,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组:
69÷3=23
88÷8=11
第二组:
75÷5=15 91÷7=13
(3)观察这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4)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
这两组算式都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但是
第一组十位上的数都能除尽,第二组十位上的数
除不尽,还有余数,而且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想一想:
这几题错在哪?我们该如何纠正。
出示课本第52页第10题。
引导学生观察,订正。
三、应用结论,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52页第11题。结合题意引导学生解答。
2、三年级有学生84人,是二年级的2
倍,
?
(1)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不同的问题。
如:二年级有多少人?两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两个年级相差多少人?
(2)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3、出示:三(2)班的两位老师带领40名学生去参观博
物馆。成人票价是10元,学生票
价是6元,团体票是7元。根据以上信息,你觉得怎样买票比较合算?
第七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
教学内容:53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图中大量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出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风筝厂对加工好的风筝
进行包装的情景。图中几个工人正在装盒,所呈现的信息有
“246只燕子风筝,每盒装2只 ;438
只鹰风筝,每盒装3只;每盒装4只;752只孔雀风筝,
每盒装6只。”该信息窗主要是引导学生综合
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
实际问题。
二、独自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先来看“246只燕子风筝能装多少盒?”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
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246÷2=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教师板书:246÷2=123(盒)
教师讲授列竖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1题: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2题:学生自己弄懂题意后独立做,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第八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二)》
教学内容:54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1、能掌握除数是一位
数的笔算方法(重点),会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难
点)。
2、我会从情境图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会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用竖式计算。
33÷3= 56÷8=
92÷4= 84÷4=
思考:说一说每个竖式的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课本情境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
什么?你能
提出哪些问题?
2、提出问题
(1)笔算438÷3时,从哪一位算起,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2)第一次商后出现了余数,与除数3比较,余数的大小怎样?这个余数该怎么办?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第二次的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商后也出现了余数,这个余数与除数3比较,
大小怎么样?接下来该怎样计算?
(4)第三次的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5)竖式最后为什么剩下了“0”?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用竖式计算。
752÷6=
86÷5=
2、想一想:
(1)除的时候应该从哪一位开始除?想一想,能得出什么结论?
(2)每次除后,商应当写在什么位置?
(3)每次除后,有余数怎么办?这些余数跟除数相比较又有什么特点?
(4)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应注意什么?
四、展示交流 内化提升
1、准备将自己的想法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1、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强化练习
(1)、算一算。
(2)、
(3)、火眼金睛辩对错。
(4)、我会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课时 单元复习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教科书p57
教学目标:
1、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导入新课
得益公司的老板打算请我们的到牛奶加工厂去参观。你们愿意去吗?现在就出发。
二、学习新课。
1、我们先来到了哪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对,是天然牧场
,这里有许多工人,都在忙忙碌碌的挤牛奶。看看他给我我们哪些有用的
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
题?
生答,师总结,并板书:
6 小桶正好装一大桶,今天一共装了84
小桶,可以装多少大桶?
84÷6=14(桶)
答:可以14装大桶。
2、参观
完了天然牧场,我们再在加工车间里去看一看。现代化的车间基本上不用人去操
作,都是一套流水线作业
。一起看看有用的数学信息。
① 1 个小时可以生产484盒,4
盒装一箱,一小时可以生产几箱牛奶?
板书:484÷4=121(箱)
答:可以
装121箱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② 4 盒装一箱,已经
装了4 箱,一共装了多少盒?
板书 :4×4=16(盒)
答:一共装了16 盒。
3、参观完了生产车间,再到配送车间,看看是牛奶是怎样送到我们手里的?
图上有送奶车、成箱的奶,还有工人叔叔。看看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已经装好了725 箱奶,有5 辆车,平均每辆车大约装多少箱奶?
725÷5=145(箱)
答:平均每辆车装80箱牛奶.
三、参观完了奶工厂,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 :
第十课时 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验证等活动,能用一个相等的量去
代换另一个
量,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
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
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
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体会等量代换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够将等量代换思想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称、苹果贴图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讲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多聪明的曹冲啊!当时他只有7岁,之所以他能成功地称出大象的重量,受到官
员
们的称赞,就是因为他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如何用“等量
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
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先是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初步运用代换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师:要想很好地落实目标,运
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认识一个
新朋友,出示:天平。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
生根据已有知识自由回答。
师:这是天平,如果天平平衡了,说明两边的重量相等。
师:今天,“天平”将和我们一起学习“等量代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看书109页,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条件和问题。
师:在本例题中,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那么1个西瓜与几个苹果同样重呢?这
节
课,我们将和曹冲一样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请看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寻找其中等量的关系,思考:一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
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苹果的重量?
(2)、带着自己的思考方法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说清楚思路,然后选代表汇报。
师强调:观察后,先自己思考,有方法后再与小组讨论。
生学习,师巡视。
3、学生汇报:
师引导学生说算理: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4千克砝码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
呢?
学生汇报: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即
16个苹果),天
平才能保持平衡,所以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同样重。
师:用算式怎样计算呢?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生汇报,师板书:4×4=16(个)
师: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一
个西瓜和16个苹果都重4千
克,初步渗透要抓住一个中间量。(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展示寻找
中间量的过程。)
板书:1个西瓜=4千克=16个苹果
4、举一反三:
完成课本第10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完成
反馈展示算理 :要求2头牛和多少只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
重
,再利用猪和羊的质量关系进行等量代换。或者先将1头牛代换成羊,就可求出2头牛可换
几只羊了。
总结:上面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解决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师生总结方法:
1、仔细观察,寻找中间量。
2、知道要求的量
= 几个中间量;一个中间量 = 几个其它量
师:好,我们就用得出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拓展应用:
1、师:八
戒想用一本书换12支自动笔,他认为这样很划算,1个可以换12个。看
到这些信息,你认为八戒说得
对吗?(课件出示)
引导说出理由。
师小结:是的,我们今天所学的“等量代换”
中的“等量”,可以是同等质量,也可
以是同等价钱、同等数量……
2、111页4题: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
3、111页3题。
四、总结拓展: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外拓展:
(课件出示)古代的等量代换。
师:在没有货币的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运用
等量代换的知识来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了,课下同学们可以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了解我们中国商品社会的
发展历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
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
于生活,对数学
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 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导入】(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呢?让我们用倒计时的方法揭示今天要学的内容吧!齐喊:
5、4、3、2、1
师:刚才我们倒数的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
生:秒。
师:那为什么不用时和分呢?
师:对,秒是一个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
板书: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讲授】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生活中秒的用处。(展示一些图片)
2.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
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
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师: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
(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
3.体验1秒的长短。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生:……
4. 1秒的价值。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我们
实在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现在科技发达,很多
现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
在1秒的时间里走很多路程,谁知道
一些这样的知识?
生:(没有人说话,面面相觑)
飞机 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
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 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
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 每秒约行7900米
有的电脑
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
……
师:怎么样?时间很珍贵,连1秒钟都不能小看,对吗?
师:短短的1秒看起来微不足道,但
有的时候,这短短的1秒,又是那么的无比重要。比如:
短跑比赛、游泳比赛等一些比赛如果慢上零点几
秒就和冠军擦肩而过。同学们,还有什么事情
也让你觉得连1秒钟的时间都非常重要呢?
生:发射火箭的时候也要倒数10、9、8……
生:我们开运动会的时候也是1秒1秒地算。
生:……
5.认识几秒。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了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请观察一下,这是多长时间呢?
生:(抢答)2秒。
师:你怎么看出是的?
生:因为秒针走了2个小格,所以是2秒。
师:这又是多长时间呢?为什么?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6.教学1分=60秒。
师:老师出道难些的题,同学们怕不怕?
生:不怕!
师:我们知道1时=60分,因为分针转动一圈的同时时针转动一个小格,所以时
和分之间的进
率是60,秒是一个比分小的单位,它和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师:我们一起观察一下。
(教师板书1分=( )秒)
师:谁把你们的观察结果向大家报告一下?
生: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个小格。
生:它们之间的进率是60。
生:秒针走一圈是60个小格,是60秒,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所以分等于60秒。
生:……
师:大家观察到的都是这样吗?
生:是。
(放映:课件,钟表的秒针转动一周,分针移动一个小格)
师:真的是这样啊,秒针转动一圈
经过60个小格,也就是60秒,分针经过一个小格,也就是
1分,那么……
(板书:60)
生:(齐读)1分=60秒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连这么难的问题也能研究出来,真棒!
既然1分等于60秒,那平
常我们说的半分钟就是多少秒?
生:30秒。
7.
体验1分的长短。
师:刚才我们同学说拍一下手就是1秒,半分钟需要拍多少下手?
生:30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1分钟呢?
生:60下。
师:好,咱们来做个拍手游戏。男同学拿笔,在练习本上写数字,从1开始写起
,看女同学拍
完1分钟后,你们写到了数字几。
(学生活动:男生写数字,女生拍手。教师带领拍手,掌握好节奏。然后交换。)
师:(统计
结果:最快的可以写到72,最慢的写到31。)一分钟的时间,我们写字的话可以写
这么多,那我们还
可以做什么呢?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看看谁一分钟时间做
的事情最多、最好、最别出心
裁。
(放映课件,钟面滴答滴答的行进一分钟)
(再次放映课件,学生自由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们做了些什么事?
生:我写了35个字。
生:我把上衣脱下来再穿两回。
生:我系了三次红领巾。
生:……
【作业】自主练习
一、填一填: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
2、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 )秒,走一圈是( )秒。
3、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 )。
4、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
)小格,正好是( )圈,是( )秒。
5、1分=( )秒
6、120秒=( )分 3时=( )分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分=( )秒
5分=( )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40秒=(
)分 300秒=( )分
4时=( )分
420分=( )时
360秒=( )分 9时=(
)分
想一想: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我会用(时、分、秒)
一节课40( )
新闻联播30( )
晚上最少睡8( )
吃一顿饭用了30( )
刷牙用了3( )
眨一下眼用1( )
踢毽子5下用12( )
语文考试时间90( )
秒针走一圈是1( )
秒针走一小格是1( )
秒针走一大格是5( )
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1( )
【活动】课外延伸
日晷,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
,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
针影子也会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
的晷针影子就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以此来显示时
刻。
【活动】总结全课
师:
同学们,时间是由一秒、一分、一时、一天、一年组成的,每倾听一次新年的钟声,我们
就长大了一岁,
到现在我们已经倾听过九次新年的钟声,对吗?时间在不停流逝,一去永不会
重新回来,愿我们能够做时
间的主人,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现在,我们一起唱一首歌《珍惜
时间》。
第六单元采摘节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
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采摘活动入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轻松、
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贴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贴数学问题)
(1)还剩几只篮子?
(2)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会解决吗?请同学说一下算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与刚才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数学信
息吗?
如果仍然要问“还剩多少个篮子?”你会解决吗?自己在数学本
上试试看。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总结:不管哪一种算式我们都是用了同一种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个篮子,再算还剩几
个。
观察综合算式,总结算法,揭示课题
1、观察综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数。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总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还有一个名字叫乘减混
合运算。(板书课题)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板贴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
同学们会做吗?请你自己解决,开始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
3、观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课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先算——,再算——
总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种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叫乘加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4、总结算法
请你认真观察这几个混合运算,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乘法)
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重要先算什么?
归纳: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五、全课总结,谈收获。
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了采摘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我们的采摘活动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跟老师说说这次采摘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采摘节——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除加或除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杨阳一家来到了采摘节上,他们进入了葡萄园,从图中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杨阳摘了35千克葡萄;
杨阳的爸爸摘了45千克;
杨阳的妈妈摘的葡萄可以装12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解决问题
1、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杨阳摘了多少箱,再算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35÷5=7(箱)
12-7=5(箱)
列成综合算式怎样列呢?
学生试列,纠正错误。
12-35÷5
=12-7
=5(箱)
2、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统一认识综合算式的算法。
3、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
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除法。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信息窗3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序号: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
用,掌握有小
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谈话:秋天到了,果园
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请看
大屏幕:
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
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爸爸装的梨能装几盒?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非常好。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才会
喜欢动脑筋解决问题。
这么多问题,有没有你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
生交流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先要完整的把题目说出来,你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
来吗?(指名生说)。
预设:一筐苹果可以装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3篮苹果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 这个问题。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的想法。
师小结:咱们同学真 是火眼金睛,一下子
就看出第一种写法不 对。后面三位同学都 能
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先算60-38,
这非常好。老师也很 喜欢第四位同学的写 法。而且
这位同学的 写法和我们的数学家
不谋而合。像这样的 算式,为了先算60-38,数学家们用
了 一个符号来帮忙把应
当先算的一步突出起 来。它就是第四位同 学用的小括号。
板书:小括号( )。
追问: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生交流。
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
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 加上小括
号。
师:有了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遇
到括号该怎么办呢?对,要先算括号里的;也就是说小括
号括出的一步要最先算。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1)
师:现在,你知道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该怎么计算了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老师来考考大家。请 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说说下面 各题的运算顺序。
(86-56)×8
(82-79) ×13
130×(90-87)
(45+36) ×2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出示红点问题三: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84÷(8-4)
56÷(5+3)
师:看来,同学们已
经知道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那 么,你能根据我们学习的
内容来解决问题 吗?
出示问题4: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请你先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用自己喜欢的方
法来解决。
指名板书交流。
第一关:我会算:
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
课件出示:
(86-56)×8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82-79)×13
130×(90-83)
(45+36)×5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第二关:我会比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
师:这两题你会算 吗?请大家在本子上
计算。
(50-20)÷5 50-20÷5
师:我们已经知道在
混合运算中,遇到小 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用这个知识我
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校有6间微机室,每间有35台电脑。现在每间增加了10台电脑,现在有多少
台电脑?
三、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什么新的问题,也可
以说出来,
会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谁先来?
生交流,师相机强调算式中的小括
号有什么作用?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
强调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第八单元
《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
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
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
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2.知识构成。本单元的知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周长的意义。这里是指广义的周长,
是周长的概念理解,即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之和,
泛指一切平面图形,包括图形、不规则图形等。
(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教材地位。
小学里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很多
,而周长的公式,《课标》只要求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而本
单元式学习它们的唯一机会,同时周长的
学习也是今后学习面积与体积的基础,所以地位非常
重要。
三、单元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 <
br>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此基础上,学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
长。
教学时,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特别是动手操作,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
活动,积累感性
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着力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
形成表象,建立周长的概
念,理解计算周长的方法,明白算理。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
而基本概念的形成对于初上三
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那么,教学时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
规律,引导学生抽
象、概括所学概念的本质特征,注意帮助学生比较所学的概念并弄清它们的区别,使学
生深刻
地理解这些概念,并消除彼此间的混淆。
四、单元课时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 图形的周长练习课
第三课时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四课时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五课时 我学会了吗
图形的周长
课时 信息窗1
教学内容: 图形的周长,教科书第44-45页。
教材分析: 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
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会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去探索各种图形的周长的长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自主参与新知识学习,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
学学习的信
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能具体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投影仪出示各种形状的花坛图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我们都非常喜欢公园中的花草树木,我们
学校也打算建一个大花坛,看!这个花坛你
喜欢吗?看到那么多漂亮的花,怎么样才能保护它们呢?
预设:1.请学生看守
2.设置警示语
3.给每个花坛安上护栏。
【设
计意图】:通过我们学校校园绿化环境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另
外由于这是学生身边
感到熟悉的事情,所以会对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产生的亲切感,产生兴趣。
二、提出问题,感知周长。
谈话:我们采用给每个花坛岸上护栏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每个花坛各需要多长的护栏?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个护栏有多长?请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
方法多。
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1.采用步量。
2.用卷尺或米尺量。
谈话:量什么呢?量花坛的哪一部分?
预设:量一周的长度
小结:在数学上,我们把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
谈话:你认为周长是怎么样的?找一找身边物体的表面指一指它的周长。
学生找身边所看到的
物体表面的周长并交流,大量干感知各种物体的周长。(书,本子,
铅笔盒,黑板,桌子等。)
【设计意图】:通过为学校的每个花坛安护栏这一问题,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理解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周长的含义后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物体表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周长的概念。
三、实际操作,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谈话: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周长,你能估计一下花坛的周长吗?(生交流估测。)
谈话:那我们
要用什么办法才能具体知道每个不同形状的花坛它们的周长呢?请把你的想
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最后咱们
比一比哪个小组交流的方法多。
学生先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分小组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办法?
预设:1.每条边都算出来。用卷尺或米尺测量。
2.长方形测出长和宽后乘以二。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这些方法在我们
的生活中经常用到。那下面这些图形的周长
到底有多长?你有办法知道吗?请你们小组合作动手试一试。
(课件)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到前面的投影仪来演示一下你们的求周长的方法?
预设:1.有的图形的周长可以直接用尺量,
2.有些图形的周长可以借助线绳,再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
,掌握求图形周长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周长的
意义。另外通过估计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五、拓展练习,加深巩固。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求周长的好方法。下面请用
你这节课学到的本领来
算一算另一个小公园中花坛的周长吧。
出示自主练习的第1题,学生用
彩笔描出各图形的边线,并估计有多长,然后量一量有多
长,来验证自己的估测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周长的含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六、课堂小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
认识了周长,大家学得都很认真。那你能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
有什么收获吗?对其他同学们的课
堂表现,你有什么评价吗?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图形的周长练习课
课时:第2课时
教学内容:图形的周长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明白周长含义,会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合理的测量方法,对图形的周长进行测量和计算。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兴趣及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1、说一说。
你认为图形的周长是什么意思?
2、量一量
自主练习第3题。师:对图形的周长理解,请大家量一量,并算出周长。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描一描
自主练习第4题,并算一算。
二、
自主学习,寻求答案
1、自主练习第5题。
请同学读一读书本中的话。
2、对于这句话,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师:谁能解答他(她)的疑问?
生:……
师:现在你的理解和他的理解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指名说——向同桌纠正你一开始的错误)
5、请你判断,计算周长,请说明理由。
6、老师手里有一个圆纸片,请你指指它的周长。撕去其中一个角,再请同学指指它的周
长。
师:看来这样的问题已经难不倒你们了。
师:只要我们做个学习的有心人,就会发现我们的周围处处都包含着数学学问,你觉得呢?
三、合作探究,测量周长。
自主练习第5题第二图
(1)生:算一算每人手臂张开的长度就可以知道。
(2)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内先讨论测量方法。
2、组员测量两臂长,记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小组活动计算,师巡视。
4、汇报。
5、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根据
它们的形状特点,选用绳子
围,尺子量,在尺子上滚等方法来测量它们其中一个面的周长。
四、练习巩固,逐层提高(见幻灯片)
题6:快速回答
题7:想一想,它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
题8:自主画图。
五、全课小结,回归生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周长的知识,说说你的收获。
师: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除了围,量,滚等方法之外,其实还有别的一些方法,比如,如何测<
br>量操场的周长,如何计算运动员骑车的路程等等,只要同学们认真地思考探索,肯定能找到很好
的
测量的好方法。今天我们要完成的作业是想办法测量自己的头围,胸围,腰围,把测量结果写
在书本中。
教学反思:
信息窗二:小小采购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
课时: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2 第47-4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过程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提出并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
br>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花坛,并且想帮它们围上护栏,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
采购员,
为其中的两个花坛安装护栏(板书:小小采购员)
2、(出示情境图)你从图中都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对长方形花坛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二、探索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从图中找出信息
2、要当小小采购员,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护栏周长多少米,需要多少钱)
3、指名到板前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
4、独立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
,教师板书,在汇报时,说明自
己的理由。(小组汇报算法,教师展示课件)。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几种算法,进行算法优化:
师生总结: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长+宽)×2 或
长×2+宽×2任意一种
方法都可以。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6、师:从上面
的三种计算方法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方法,里面都共同有的是什么数?
生:8和4。
师:8和4分别是长方形的哪一部分?生:长和宽。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思考一下假如我们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长,首先要量出教室的哪部分?生:教室的长和
宽。
师:也就是要想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7、花坛的周长算出来了,如果选8元一米的护栏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交流。(师板书)
(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师:学校还有一个正方形花坛,也要围上护栏,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独立解答,写在练习本上。
2、展示交流,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谈谈自己的想法。
师生总结正方形周长算法。(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3、师:通过上面的几种计算方
法可以看出,要想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正
方形的边长)
4、那么给正方形花
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呢?如果选9元一米的护栏需要多少元?学
生自己解决,全班交流。(师板书)
5、练习:
师:正方形的周长你会算了么?快速说出
(1)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2)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交流想法。
师:刚才我们不约而同的用了边长×4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看来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三、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1、2、3
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交流想法和算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板书设计 :
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练习课
课时:第4课时
教学内容:第49、50页
教学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
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
力。
3、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能估算和测量具体物体的周长。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和理解周长的意义,经历从直观到表象再到抽象这样一个认识过程。
2、
经历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计算周长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投影显示课题:
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图形的周长练习。板书课题:周长练习课
二、基础练习
1、复习周长的概念。
找图形:观察图片,找学过的图形。
师:绕图形走了一周,走的是图形的?
生:通过观察,回忆周长概念。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求图形周长的方法(投影显示)
①复习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师:显示长方形一条长是12,能求出它的周长吗?为什么?再给
出宽是8,现在可以吗?为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也就是说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②复习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师:显示正方形一条边为10,能求出它的周长吗?为什么?(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也就是说求正方形的周长?只需要知道什么?
③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
师;显示图形一条边可以求周长吗?两条呢?为什么?
教师小结:针对实际情况,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方法计算。
2、估算和测量练习
以
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人估算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并计算周长,并把估算数据填入表格中,另外
两人测量出课
本长和宽并计算周长,也把数据填入表格中。最后进行小组汇报。
师:小结。
3、一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边长度和是
16cm,另一组对边长度和是10cm,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厘米。
学生默读题目,师问:16指的是?10指的又是?课件图上让学生指出来。学生口答结果。
4、一个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长是宽的2倍,它的周长是( )厘米。
学生默读题目后,独立作答。师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要先求什么?
5、抢答赛游戏
逐一显示,学生抢答,并紧扣板书内容回答。
三、综合练习
1、长10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周长= ?
学生默读题目,师问:你知道宽是多少?学生回答并口算结果。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两幅同样大小的宣传画合并起来,每幅都是长3米,宽2米。周长= ?
学
生读题,红色显示“合并”,师问:合并是指什么?红色边框显示合并后的图形,引导学生
领会合并后的
一条边是原来的宽加宽得和。最后学生回答并口算结果。
3、长30米,宽20米。如果绕它跑5圈,要跑多少米?
学生默读题目,师问:5圈是指什么?一个周长怎样算?学生独立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4、红色正方形边长60米。蓝色小正方形边长15米;紫色小正方形边长 ?米。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抽个别学生说解答思路,教师做适当引导。
在本组提练习中多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方法和解题思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解答。
四: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6题:长方形的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周长多少米?
2、自主练习第8题:哪路车行驶路线长?
3、自主练习第9题:拼一拼,算一算。
4、自主练习第10题:剪出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图形的周长计算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宽=长方形的周长÷2 边长=正方形的周长÷4
我学会了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5课时,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
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
解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
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
睛
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2、什么叫图形的周长?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二、引导探究,质疑拓展
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边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4、要想知道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怎么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
的
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巩固深化,应用延伸
1、列式计算。
(1)动物园里有一个养水禽的正方形水池,四周围了栏杆,共长60米,水池的边长是几
米?
(2)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镜框,长48厘米,宽比长短8厘米,这个镜框至少需要木条几
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四周围了136米长的竹篱笆,宽边篱笆长30米,长边的篱笆有
几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把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画一画)你能算出拼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