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雨中的树观后感-关于长征的小故事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高效课堂模式】
实验附小备课集团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周长是多少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间隔排列
第六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多彩的“分数条”
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准确率达
到90%以上。
2.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能准确进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算一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复习乘法口诀表。
7×5 3×2 4×6 9×9
2×8 5×5 4×7 7×8
二、自学例一(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一中的数学信息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出示:教材例一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什么方法计算
3.对照书本例一的解答,你用哪种方法?
4.你认为哪种方法更方便合理?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算式的多种情
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
导学要点:
最简便的方法
2×3=6
2×30=60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怎么算的?
2.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怎样口算?
点拨: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只要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2.乘数中有几个0,就在积的后面添上几个0。
全班交流
分析书本上出现的几种方法,给予适当的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一页试一试第2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二)口算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点拨:
都用乘法乘上它们之间的进率
提示:1时=60分
1分=60秒
(三)比较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四)创编练习
果园里种了300棵,300棵梨树,300棵苹果树,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
个用乘法
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
提高题:
比较大小:
700×6 O 600×7
800×3 O
700×4
8×800 O 700×9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五.家作
《课课练》第1页。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倍的认识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
,把几倍和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凸现出来,使学生初步
认识倍,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本质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时间:3分钟)
1.△△△
□□□□□□□□□
△有( )个,□有( )个( )。
2.○○
●●●●●●●●
○有( )个,●有( )个( )。
二、自主建构。(时间:15分钟)
出示花坛图。
谈话: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除
了求这两个数相差多少,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
度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倍
。出示课题。
1、引入(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吗?
(2)比如黄花和蓝花还可以这样比。
蓝花有2朵,把黄花两朵两朵地圈一圈,黄花里有几个2朵?
黄花有这样的3个
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3倍。(学生跟着读一读)
点拨: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那么红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可以怎样圈呢?黄花里有几个2朵?
2. 自学。
3.试着列出算式。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圈
一圈,完成书本P4的填空。
2.你会照样子说一说吗?
3、全班交流。
交流内容
1.
倍?你是怎样想的呢?
2. 为什么列除法算式?
3. 红花增加2朵,红花的朵数
又是蓝花的几倍?
交流重点:
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8朵里面有几个2
朵,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
求8朵里面有几个2朵,就是把8朵按每2朵一份进行平均分,所以用
除法。 指出:
“倍”不是单位名称,不用写上。
小结: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实际
上就是在过去学习的“几个几”知识
上发展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必须要看清楚:①谁和谁比。②第一行
有1个几,第二
行有这样的几个几。③谁就是谁的几倍。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算。
三、内化练习。(时间:15分钟)
【基本练习】
1.第5页想想做做第1题。(口答)
2.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
先摆一摆、分一分,再填空。
提炼总结:12是3的()倍。
12是4的()倍。
启发:你可以怎样想?2个2个连,10里面有5个2,彩球的个数是白球的5倍。
3.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打算怎么连?
将填空补充完整。
【拓展练习】;1、拍手游戏;谈话:老师拍几下,你能拍出我的几倍吗?;引
导:要怎样拍才能清楚的
听出来;请你拍出你想拍的数目,然后你想让大家拍出你的
几倍;2、小明今年8岁,妈妈32岁,妈妈
的年龄是小明的;导学要点:要求妈妈的
年龄是小明的几倍就是求32里;【创编题】;数一数,填一填
;△△△()个;○○○
()个;□□□□□□()个;☆☆☆☆☆☆☆☆☆☆☆☆()个;(
【拓展练习】
1、拍手游戏
谈话:老师拍几下,你能拍出我的几倍吗?
引导:要怎样拍才能清楚的听出来。
请你拍出你想拍的数目,然后你想让大家拍出你的几倍。
2、小明今年8岁,妈妈32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导学要点:要求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就是求32里面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
【创编题】
数一数,填一填。
△△△ ( )个
○○○ ( )个
□□□□□□
( )个
☆☆☆☆☆☆☆☆☆☆☆☆( )个
( )是( )的( )倍。
(
)是( )的( )倍。
( )是( )的( )倍。
(
)是( )的( )倍。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四、课作。(时间:7分钟)
基础题:《补充习题》第2页。
提高题:一根绳子长20米,对折两次后,原来绳子是现在的几倍?
五、家作。
1.《课课练》第几页第几题。
2.你能用“倍”说句话吗?说给爸爸妈妈听。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倍的认识练习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倍的认识,能结合不同的现实情境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
点:巩固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组合信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热身(5分钟左右)
第1组(第5题)
20×6 4×80
600×9 5×700
50×6 3×800
请3组学生,快速口答。并选择1和3说说思考过程。
第2组
70×3 400×6
600×5 5×800
500×7
40×9
200×8 3×30
导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8题,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准确。
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 练习(2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1. 第6题
量一量,求出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
导学要点:应该把
第二条线段的长度看作1份,要求第一条线段里有这样的几份,
可以用除法计算。
2.
第7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点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创编题
小华套圈套中63个,
小丽套中9个。
小华套中的个数是小丽的几倍?
(二)活用题
(1)完成书本P6第8题。
(2)完成书本P6第9题。
2.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
说说每题是怎样思考的。
(2).集体交流
第8题引导:选择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选。
第9题引导:依据问题合理选择已知条件或依据条件灵活提出不同的问题;进一
步体会倍比与差比的联系与区别。
三、 课作(10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第3页。
2.提高题
有一个四位数,千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
2倍,百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2倍,十位
上的数是个位上的2倍,这个四位数是( )。
四、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第
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
应用题。
2.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3.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
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教学
重点: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
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
认识。
教学难点: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倍。
(2)第一行摆4个圆片。
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式解答。
2.尝试用摆小棒的方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7页例4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算式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
2.摆柳树时摆了几个几
棵?(3个5棵),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
时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导学要点:
求5的三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做。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一)适应练习。
1.第7页想想做做,第1题。
点拨:
用摆的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3的4倍就是4个3是多少,5的
2倍,就是求2个5是多少,用
乘法做。
(二)口答练习。
1.口答列式并说出结果。
5的3倍是多少?
6的8倍是多少?
10的2倍是多少?
9的5倍是多少?
15的4倍是多少?
快速列式的方法:用乘法计算。
(三)比较练习。
1.第8页的第2题 。
先让学生在图中填出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提示:搞清楚谁是1倍数,谁是5倍数。
2.第8页的第3题。
提示:梅花鹿是1倍数,大象是4倍数。
3.第8页的第4、5题。
(四)创编练习。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点拨:提出求倍数的问题。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4页。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
高题』
连线拼题:
体育组的器械室里球类数量需要整理统计,下面各组将收到为你们准备的9张小<
br>条信息(散乱放置),请你们用他们组成三道解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帮助体育组把
信息整理出来
。
排球有5个;羽毛球有3个;实心球有4个;白皮球有6个(为什么这条信息放
在一边呢?
);五、家作;1.《课课练》第4页;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课
题:练习一第5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的方法,能正;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
正确进行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
过程
排球有5个。足球的个数是排球的7倍。足球有多少个?
羽毛球有3个。篮球是羽毛球的2倍。篮球有多少个?
实心球有4个。乒乓球比实心球多4个。乒乓球有多少个?
白皮球有6个(为什么这条信息放在一边呢?)
五、家作。
1.《课课练》第4页。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一 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
计算;进一步掌握“求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
思考方法;能通过估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合作交流、认真倾听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整十数、整百
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
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简单实际问题
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
难点: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5分钟左右)
1.练习一第1题。
第1题选择一组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方法。
2.练习一第2题。
口算比赛,2分钟内完成。
第2题关注学生的正确率,错的要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二、练习(2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1.练习一第3-6题。
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然后根据要求在小组内交流。 练习单:
(1)完成书本第9-10页第3-6题。
(2)仔细观察,这4道题目可以分几类?
(时间:6分钟)
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轮流汇报,有不同意见的指出、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
(2)说说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重点说说为什么这样分类,并把两种分类板书起来。
2.练习一第7题。
先同桌互提,再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孩子思考提除法计算的问题就是刚才的哪一类。
【创编练习】
红花有8朵, , ?
补充一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提示:根据刚才的两种分类进行提问。
【对比练习】
练习一第8、9题。
比较,说说要注意什么。
提醒:看清楚条件和问题,然后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估算练习】
练习一第10、11题。
交流估算的方法。
点拨:第10题李叔叔每分钟最多打1
00个字,8分钟打100×8=800(个),但
这篇文章有800多个字,800﹤800多,所以
不能。
第11题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后再估算。
三、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6-7页第1-5题。
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
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提高题:
妈妈买回苹果和梨一共27个,其中梨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苹果有几个?梨有
几个?
点拨:通过线段图理解,把苹果看作1份,梨有这样的2份,总共是3份,那每
一份就是27÷3=9
(个)。
四、家作
1.《课课练》第几页第几题
2.阅读小数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现
实情境,让学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引导
学生探索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2.经历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
生初步的分析、推理
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明确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2分钟左右)
20× 3 4× 30 500× 4
40×
2 60× 6 300× 5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算理。
二、自学例5。(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5。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尝试用小棒摆一摆,说说可以怎样计算。
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11页例5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
4.回答书本茄子老师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
板上,备用。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同桌交流小棒的摆法。
2.在用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3.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4.怎样用乘法进行验算?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导学:
借助小棒摆法明确算理。
追问:竖式中的“6”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积?为什
么要把“6”写在个位上?第二
次乘得的“3”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体醒学生通过自觉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第12页试一试。
点拨:
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312写在上面?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强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提醒计算的格式。
(二)对比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中第2、3小题。
让学生说说积的定位方法及其思考过程。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3、4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
注意计算的正确率和合格率,为突破进位乘法计算的难度打下基础。
(四)创编练习。
蓝花有4行,每行12棵;紫花有5行,每行11棵;黄花有3行,每行13棵。
根
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8页中的第2题中的第一列,第3-6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3 □ 1 □ 3
× 2 × 3
□ 4 □ 6 □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相关材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第7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过摆小棒的直观操作演示到口算再到笔算层层深入,体验由直观到抽象逐步
抽象出乘法笔算方法
的过程,感受推理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积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笔算热身。(2分钟左右)
指名学生板演:
24×2=;213×3=;说说
213×3=你是怎么算的?回顾两三位数乘一位;二、自
学例6;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
决的问题;出示:教材例6情境图;导入:
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2.尝试用竖式解答;3.试着用
小棒摆一摆、
算一算;4.对照书本第13页的解答,找出不
24×2=
213×3=
说说213×3=你是怎么算的?回顾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二、自学例6。(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6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3.试着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4.对照书本第13页的解答,找出不同,并进行修改。
在学生自学时,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不同情况,备用。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在计算竖式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2.说说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有进位时怎么处理?
交流要点:
(1)
小棒演示操作;
(2) 先算2个8是多少,再算2个40 ,最后把两次结果相加。其中2个8的
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最后是9捆又6根。
(3)竖式书写时,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14页试一试。
讨论: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
引导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
2.想想做做1。
比较38×2和43×3竖式的异同点。
(二)基本练习
想想做做2.
为了竖式书写方便,一般把一位数写下面。
(三)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3、4、5题。
第5题强调:因为整个图形被平均分成了8份,所以整个图形表示的
数是涂色部
分表示的数的8倍。
(四)创编练习。
桃子有35个,梨有13个,苹果的个数是桃子和梨的总数的2倍,苹果有多少个?
要求苹果多少个,应先求出桃子和梨一共的个数。
四、课作。(8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10-11页的第3、5、6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
高题』
填一填,你有几种不同的填法?
1 □
× 3
□ □
三、家作。
1. 课课练第 页。
2. 课外阅读。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二(1) 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
数的笔算,正
确率达90%以上。
2.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验算的良好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口算、笔算、验算方法的巩固,快速高效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时能读懂题意,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热身
1. 4×20 90×5 40×4
60×3 6×70 200×8
选择其中两题说说思路。
2.第15页练习二第1题
全班独立完成,注意了解正确率。
二、 练习
[基本练习]
1.第15页练习二第2题。
算完引导比较: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第15页练习二第3题。
说说错在哪里,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1. 完成第4题中前两列。
2. 完成第5-7题。
*想办法验证你的答案,确保做对。
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 (二)创编题
李老师家距离学校221米,他每天上班都要走两个来回,李老师每天至少要走多
少米?
思考:有什么叫来回?可以怎样解答?
2.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交流答案,并说说注意点。
第4题了解学生计算中的典型错误,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第7题交流思考过
程。创编题,理解一个来回就是2个221米,两个来回就是
4个221米,这题求的是
4个221米是多少。
三、 课作
1.《补充习题》第12页第1-3(其中第2题做前两列。)
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
2.提高题:
□里最大填几?
□28×4<1000 □×216<1000
四、 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 阅读课外资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二(2) 第 9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自主探索并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
正确计算;进一
步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会估计积是几位数,并能解决连续两问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经验,提高合作交流、
认真倾
听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笔算。
教学难点:估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7分钟左右)
1.练习一第1题。
一组一组口答。
说说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点拨:以32×2为例,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
法通常是:30×2=60,
2×2=4,60+4=64。
2.练习一第2题。
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
选择其中的2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突出口算方法。
二、练习(25分钟左右)
【口答练习】
1.练习二第10题。
出示第一组,说说积是几位数,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二、三组说说积是几位数,为什么。
选择一组进行笔算,验证刚才的估计。
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积是几位数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笔算结果检验此前
所作的判断。
【基本练习】
练习二第11-13题。
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然后根据要求在小组内交流。 练习单:
(1)完成书本第16页第11题下面一行。
(2)完成书本第16页第12、13题。
(3)想办法验证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时间:8分钟)
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轮流汇报,有不同意见的指出、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
(2)说说做题时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全班交流。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创编练习】
1.根据要求填一填。
积是三位数:□32×3
积是四位数:□32×3
点拨:百位上的积不需要进位,得数通常是三位数;百;2.16只兔子和1只小
鸡一共有多少只脚?
;提醒:每只兔子有4只脚,每只小鸡有2只脚;三、课作(8
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18-
19页第2、4、5、6题;全班校对,分析典型
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提高题:;填一填;
□24;×□;□□96;点拨:
从个位4乘几得数的个位为6开始思考;四、家作;1.《课课
点拨:百位上的积不需要进位,得数通常是三位数;百位上的积需要进位,得数
通常是四位数。
2.16只兔子和1只小鸡一共有多少只脚?
提醒:每只兔子有4只脚,每只小鸡有2只脚。
三、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18-19页第2、4、5、6题。
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
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提高题:
填一填。
□ 2 4
× □
□ □ 9 6
点拨:从个位4乘几得数的个位为6开始思考。
四、家作
1.《课课练》第几页第几题
2.阅读小数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第 10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渗
透估算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合理选择笔算、口算和估算。
2.通过知识迁移,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究领悟出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认真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以及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热身。(2分钟左右)
用合适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0×4= 20×3= 200×3= 210×4=
32×4= 28×3= 262×3= 216×4=
说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在进位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自学例7。(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7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不同情况,备用。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17页的解答,找出不同,并进行修改。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在计算竖式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2.说说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都有进位时怎么处理?
交流要点:
48×4的详细计算步骤,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十位、百位上分别是几?是怎样得到
的?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归纳: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3.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练习(15分钟左右)
三、适应练习。
1. 第17页试一试。
讨论:积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几?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小结:1.用一位数一次乘两三位数上
各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2.
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进行适当的追问,进一步突出对每次进位的处理方法。
想想做做1。
四、基本练习
想想做做2、3.
五、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4、5、6题。
第4题“定员112人”的含义;
第6题让孩子认识到:根据题中的条件不仅可以算出小英已
看了多少页,而且还
能算出这本书的总页数。
六、创编练习。
3 □ 8
× □
□□ 3 2
七、课作。(8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14-15页的第2、5、6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
高题』
□ 里最大填几?
□ 28×4<1000
□ ×216<1000
八、家作。
1.课课练第 页。
2.课外阅读。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三(1) 第 1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需要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用乘法和
加(减)法两
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锻炼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选择和组合
信息的能力。
3.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需要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5分钟左右)
第1组(第1题)
6×7+4 2×8+6
7×9+5 5×5+3
3×9+7 8×6+7
请3组学生,快速口答。并选择1和3说说思考过程。
第2组
40×3
400×3
500×5 5×700
800×7 4×90
200×3
9×30
导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8题,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准确。
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练习(2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第2题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学生独立完成。
点拨:有针对性地选择几题进行讲评。注意如何连续进位。
【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 创编题 改错
点拨:改错时要先
按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认真检查每道题计算是否正
确,如果错误,知道错在哪里,然后改正过来
。 (二)活用题
(1)完成书本P19第3题。
第3题导学要点:解题过程要清晰,书写要整齐。
(2)完成书本P19第4题。
第4题导学要点:可以根据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入手思考。
(3)完成书本P19第5题。
第5题导学要点:要求吃掉25棵,还剩多少棵,就要先算出3筐白菜一共多少 棵。
2.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
说说每题是怎样思考的。
(2).集体交流
三、课作(25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第16、17页。
四、家作
1.《课课练》第12页。
2.阅读小数报第 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三(2) 第 1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需
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2.通过解决不同现实情境
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析;3.经历
观察、假设、试验、推理等活动,提高对乘法;
教学重点: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教学难
点:体会估算和笔算的不同
价值;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400
×7400×2;
32×35×800;50×89×600;21×34×
1. 使学生掌
握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形成相应的口算技能;并
熟练掌握需要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
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解决不同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
的经验。
3.经历观察、假设、试验、推理等活动,提高对乘法
的理解水平,发展数学思
考,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估算和笔算的不同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400×7 400×2
32×3 5×800
50×8 9×600
21×3 4×22
13×3 21×4
请学生,快速口答。并选择1和3说说思考过程。
二、练习(27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3. 第6题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学生尝试完成第一组,说说思考的方法。说说上下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完
成其余两组。
点拨:相同点:每组上下两题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时都可以用一位数先乘
几个十,再乘几
个一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合起来;不同点:上面一题不需要进
位,下面一题需要进位。
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4. 第7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选择一些题目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在书本和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创编题 估计每题的积各是几位数。
513×4
119×5 6×42
引导:请学生说说估计的过程。 (二)活用题
(1)完成书本P20第8题。
第8题3至5分钟的时间完成,对计算过程中的连续进位进行适当点评。
(2)完成书本P20第9题。
第9题点拨:先求小李加工的零件数。
(3)完成书本P20第10题。
第10题追问:两小题的解题过程有何异同。
(4)完成书本P20第11题。
第11题的第1小题帮助学生说清楚估算的思考过程。
(5)完成书本P20思考题。
思考题点拨:根据计算的方法和过程一步步推理判断。
2.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
说说每题是怎样思考的。
(2)集体交流展示
三、课作(10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第18、19页。
2.提高题
书本P20思考题。
四、家作
1.《课课练》第13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第
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第 13 课时
教学目标:
课时 总第
1. 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有
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
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85%以上。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预设3分钟)
1.听故事。
2.仔细观察图,提出问题。
故事:有一天,3只小猫背着鱼篓,拿着鱼竿,高高兴兴地到河边去钓鱼,来到
河边后一边钓鱼
一边捉蝴蝶,一天下来结果怎样呢?
二、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15分钟左右)
1.出示:教材例8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小组交流:
(1)用加法计算:0+0+0=0
(2)用乘法计算:0×3=0
讨论:0和3相乘等于0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问:0×3=0表示什么意思?
3个0相加等于0,改写成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3.形成结论:
想一想:
(1)0×7和8×0结果是多少?
问:你能从几个类似的算式有什么发现?
(2)小结:0和一个数相乘得0。
问:你能从几个类似的算式有什么发现?
(二) 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9图。
问: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1.仔细看图,理解题意。
说说: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
思考
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要求学生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
位?
积的十位上的0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式解答。
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完成书本第21页例9的解答。
4.回答书本茄子老师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
备用。
【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在用竖式计算时用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2.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展示学生作业,分析典型错误和不足。
出示,指名学生指出错误并改正。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1.第22页,第1题。
口答。
2.第22页,第2题。
练习后提问
题目中间有0,答案中一定有0吗?为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是几位数? 啄
木鸟医生
第22页,第3题。
提示:先分析错因,再改正。
比比谁第一
第22页,第4题。选做
选作:左边四题
提示:一般把位数多的因数写上边。
实践应用
第22页,第5,6题。
理解还够编3个中国结吗?写出理由,可以体现不同的方法。
四、课作。(8分钟左右)
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 页
在学生练习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做好个别辅导。
典型错题收集
创编练习。
每日一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集体讲评,由学生讲解错题
家庭作业:
1.《一课一练》第 页。
2.阅读小数报课外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末尾有0的乘法 第 1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掌握末尾有0的乘法的方法,能列式计算末尾有0 的乘法。
2.学会正确列式计算末尾有0 的乘法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
教学
重点:能正确掌握列式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于列式的格式,积的末尾0的个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分钟左右)
列式计算43×8 7×44 355×8
2×304 603×3 207×9
三、自学例10(15分钟左右)
1.明确
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实际上也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问题;2.自学;导学单(时间
:五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2.怎样计算
4×120?;3.注意书写格式;3.小组
交流;交流内容:;1.你是怎么想的?;点拨:;
可以先尝试计算4×12;2.说说有没有什么较为
简单的方法?;4.全班交流;分析书
本上出现的几种方法,给予适当的点评;提示:
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实际上也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五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
2.怎样计算4×120?
3.注意书写格式。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么想的?
点拨:
可以先尝试计算4×12
2.说说有没有什么较为简单的方法?
4.全班交流
分析书本上出现的几种方法,给予适当的点评。
提示:
注意书写格式
四.练习(15分钟左右)
(二)适应练习
210×3
320×2
400×4
550×2
620×5
点拨:
先把末尾的0去掉计算,再在结果的末尾加上0,乘数有几个0,就在后面添几
个0.
(二)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2题,
提示:
先计算一个年级有多少学生,再计算学校共有多少学生。
三比较练习
100×3
130×2
300×2 210×5
400×4 340×2
500×2
580×7
600×5 620×6
(四)创编练习
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有50个人,问学校一共有多少学
生?
五.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3页。
提高题:
420×5
990×4
540×8
200×3×4
290×2×5
320×3×7
六.家作
《课课练》上的相应题目。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四 第 1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
法。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耐心地
做题。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
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第1组13×5
15×3
再出示另两组:
6×12 5×16
2×16 15×6
卡片形式,逐题呈现,指名口答说说思考过程。
辨析:乘积十位上的数字为什么不一样?
第2组
9×300 45×2 18×3
3×23 2×34 16×5
800×8 2×210 5×12
8×200 21×4 18×5
8×0 200×7
9×80
8×7+6 5×9+7 6×9+6
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答案写在
随练本上,开火车口答并批改。
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过渡:除了能熟练又准确的进行口算。乘法的笔算更是本单元的重点。
二、练习
[基本练习]
1、第3题竖式计算
304×5= 3×208=
340×5= 2×280=
四人板演
点拨:把304×5和340×5组成题组,让学生通过计算与比较,更加清楚两种情
况分别怎样处理,防止互相混淆。
小结: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怎样算?
2、第4题前两题
(1) 学生回答相关的数学信息。
(2)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计算并集体订正。
看表格,你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要求总价该怎样思考?
3、第5题
(1)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根据前两个条件你能先求出什么?
(3)分步列式计算。
点拨:先要求出一共运来多少袋水泥?
【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书本P25第3题剩下部分。
2、完成书本P25第4题的剩下部分。
3、食堂买来3筐番茄,每筐筐120个。用去200个番茄后,还剩多少个?
在组
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要求:
(1)轮流汇报,有不同意见的指出、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
(2)用一句话说说解决每一题的关键是什么?或者说一说要注意些什么?
完成
后检查确保做对。
(二)创编题
李老师每月存980元。她想买一台7200元的电脑,存钱8个月,够吗?
追问:
要求够吗?必须先求什么?
2、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
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三、课作
1.《补充习题》第24、25页上第2、3、4、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题。
教师巡视,多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
有能力的同学做完后完成提高题。
收集并反馈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师生一起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纠错措施。
2.提高题
小明家离学校450米。一天早上他已经到了学校,突然发现语文书忘带了,他看
时间还早就回去拿。这天早上他在学校与家之间一共走了多少米?
点拨:小明这天早上在学校与家之间走了几个全程?
四、家作
1.《课课练》第16页。
2.阅读小数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复习(一) 第 1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能正确快速口算,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
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恰当选择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2分钟左右)
50×6 4×12 13×7
500×6
4×18 17×3
指名随机口算得数,并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小结:整十、整百数乘一位
数,通常是把整十数看作几;二、自主整理;1、自
主整理;知识整理单(5分钟);1.快速阅读书本
第1页到第25页所有内容;(1)
(2)(3);2.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1)(2
)(3);3.本单元哪
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2、小组交流:把整理出的成果在组内进行交流
形成
小;围绕知识整理单进行小组交流,师适当给予点拨;三、练习
小结:整十、整百数乘一
位数,通常是把整十数看作几个十,把整百数看作几个
百来思考;两位数乘一位数,通常先用几个十乘一
位数,再用几个一乘一位数,最后
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合起来。
二、自主整理。(8分钟左右)
1、自主整理。
知识整理单(5分钟)
1.快速阅读书本第1页到第25页所有内容。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1)
(2) (3)
2.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
(1) (2) (3)
3.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2、小组交流:把整理出的成果在组内进行交流形成小组成果。
围绕知识整理单进行小组交流,师适当给予点拨。
三、练习。(20分钟左右)
(一)【基本练习】
1、复习第2题。
学生进行口算,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2、复习第4题。
交流:积是几位数,说出方法。
再分组进行竖式计算。最后将笔算结果与估算进行对照,确认或修正先前的判断。
(二)【对比练习】
复习第3题。
男、女生进行笔算比赛(2、3两组题)。完成
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完成的一组
题中的算法,进行交流。
提示:进位怎么处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综合练习】
1、复习第5题。
点拨: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获得哪些信息。
提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用除法做。
引导学生提除法解决的问题。
2、复习第6题。
点拨:学生读题审题,说说获得哪些信息。
提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做。
四、全班交流,总结提炼。(2分钟左右)
五、课作。(8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第26-27页上第1、3、5、6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挑战自我。
2、挑战自我:把3、0、8、7四个数字分别填进下面的□里,写出算式。
要使
积最大,应该怎样填?□□□×□
要使积最小,应该怎样填?□□□×□
六、家作。
1、《课课练》第17-18页第1、3、4题。
2、阅读小数报第(
)期。
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复习(二) 第 17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加深理解知识间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
能力、数学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2分钟左右)
30×6 4×15 13×3
200×8
5×16 37×2
25×3 7×900 12×8
开火车口算得数,择题说出口算方法。
二、练习。(28分钟左右)
(一)【基本练习】
1、复习第7题。
(1)学生尝试完成左边一竖排的题目。
(2)独立完成剩下两题。
交流方法:先笔算,再比较;
先口算,再比较;
先观察,再比较。
优化方法:如13×5○31×5,都是乘5,因为13<31,所以
2、复习第8题。
(1)完成第一组题。
(2)利用规律完成第二、三组题。
(3)填空:
130×12=130×( )×( )
提示:观察上下两题,找出规律,再运用规律。
2、复习第9题。
先算一算,再说说每组的规律。
运用规律:接着往下写一条或几条算式。
(二)【综合练习】
1、复习第10题。
先估一估,再计算。
学生交流估算:380×4<1600,
820×2>1600。
提示:小华一天走1个来回,小芸一天走两个来回。
2、复习第11题。
学生独立审题并完成。
提示:一个星期有7天。
3、复习第12题。
(1)独立完成1、2小题。
(2)提出问题。
3×5<31×5。
合理、灵活地选择和组合已知条件,完成1、2小题。
(三)【提高练习】
思考题:2个850米,用乘法。
提示:画出小欣上学过程的示意图。
三、全班交流,总结提炼。(2分钟左右)
四、课作。(8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第28-29页上第1、3、5、7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挑战自我。
2、挑战自我:三位老师带86名同学去露营,每4人一个帐篷,一共带了22个
帐篷,够吗?
五、家作。
1、《课课练》第19页第1、2题。
2、阅读小数报第( )期。
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课题:认识千克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
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
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
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从而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
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
难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预设:2分钟)
猜一猜:哪一盒重?哪一盒轻?
为什么?
①大小不同的两盒物品。(大的重,小的轻)
②大小相近的两盒物品。(小的重,大的轻)
引导:有时光凭眼睛看,看不出来,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板书:掂一
掂)指出:这种
方法简单又方便。
掂一掂:分小组掂一掂红枣和膨化食品,感悟哪袋重?哪袋轻?并说一说。 指出:在数学上,一般把物品的重量称为质量。(板书:质量)要准确知道物品究竟有
多重就要用秤称
一称。(板书:称一称)
二、自学例1。(预设:20分钟)
(一)认识千克
1.导学单1:(时间:3分钟)
自学书本第29页“试一试”以上的部分,自己试着口答28页上的问题。
学生
自学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①称一般物体有多重,通常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符号
表示?
②在左面台秤的秤面上看到了什么?右面台秤的秤面上指针指着数字几?表
示什么呢?
③在秤面上指一指2千克、3千克和5千克。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轮换着说,有不同想法的及时补充。
3.全班交流。
哪些问题小组里还有疑问的或有争议?给予适当点拨。
导学要点:
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
2.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几,就表示这个物体重几千克。
追
问: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二)建立1千克概念。
1.导学单2:(时间:5分钟) 小组合作:
①称一称、拎一拎1千克的大米。
②边数边称出1千克的数学书大约有几本。
③边数边称出1千克的鸡蛋大约有几个。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的鸡蛋,但每组数出的个数有些差别呢?
导学要点:同样1千克鸡蛋,鸡蛋越小个数越多,鸡蛋越大个数越小。
②想一想:1千克鸡蛋
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三)感受几千克;1.
称一称你书包大约多少千克?;专家建议:一
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书包重量最好不
要;2.拿出或放进一些物品,使称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三、
分层练习;(一)适
应练习;1.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1题;思考:下面袋里的食品各有多少千
克?
净含量是什么意;点拨:;指出:好多物品的包装袋上都标出了该物
②想一想:1千克鸡蛋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约有几个?
(三)感受几千克。
1.称一称你书包大约多少千克?
专家建议: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书包重量最好不要超过
2.5千克;四年级至
六年级的学生不要超过3.5千克,否则会影响骨骼的发育。
2.拿出或放进一些物品,使称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并拎一拎。
三、分层练习。(预设10分钟)
(一)适应练习。
1.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1题。
思考:下面袋里的食品各
有多少千克?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如果把这袋盐水鸭放
在台秤上称,指针是不是就指着1千克上呢?为什
么?
点拨:
指出:好多物品的包装袋上都标出了该物品的质量,所以要知道物品的重量,除
了掂一掂、称一称,有时还可以直接看标注。(板书:看标注)
2.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载重量是指能负担的重量。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二)比较项练习。
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3题。
指出:生活中我们再称一
些蔬菜水果或其他东西时,往往不能得到整千克数,这
时我们就可以用“大约几千克”来表示。
引伸: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创编练习。
1.判断。
(1)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2)1只乒乓球约重2千克。( )
(3)1千克=1公斤。( )
(4)2袋奶粉约重1千克。( )
指出:要正确运用单位。
2.口答:1袋大米100千克,倒出一部分后还剩76千克,倒出了多少千克?
点
拨:求部分数用减法。
四、课堂作业。(预设8分钟)
1.《补充习题》P30第2、3、4、5、6、7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2.提高题:有甲、乙两箱苹果,如果从甲箱中拿出6千克苹果放入乙箱中,那么
两箱苹果就一样重。原来甲箱中的苹果比乙箱中的重多少千克?
五、家庭作业。
1.书本第30页“想想做做”第4题,
阅读“你知道吗”。
2.《课课练》第22页一、二、三及“拓展应用”。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课题:认识克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
的质量观念。
2.知道克与千克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
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选用恰当的质量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2分钟)
1.猜一猜:一包膨化食品比1千克重还是比1千克轻?
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先称一称,再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2.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自学例2。(预设20分钟)
(一)、认识克
1.导学单1:(时间3分钟)
自学书本第31页称黄豆以上的部分,试着说说不同面值的硬币大约各重多少克,
再分别掂一掂
。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①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什么做单位?用什么符号表
示? ②称比较轻的物品一般会用什么工具?
③2分硬币重多少克?1角硬币呢?1元硬币呢?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轮换着说,有不同想法的及时补充。
3.全班交流
如遇有争议的,适当点拨。
导学要点:
1、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写作g。(板书克 g)
2、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一般会用小型电子称。
3、只有2分硬币大约重1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二)建立一克的概念
1.导学单2:(时间5分钟)
小组合作:用电子称称出10克黄豆。
①
称一称:称出10克的黄豆
②数一数:10克黄豆有多少粒?
③算一算:1克黄豆有多少粒?
④掂一掂:1克黄豆的重量。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感受几克
称一称数学书大约有多少克,再称一称文具盒大约有多少克。
分别用手掂一掂。
点
拨: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大约重1克,我们课后可以搜集一些,再和
同学交流。同学们能估一估
这本数学书重多少克吗?动手称一称。
(四) 探索千克与克的关系
明确题意,2袋盐的重
量是多少?可以用1千克表示,也可以用1000克表示。
所以得出结论:1千克=1000克,并掌握
读法。
点拨:一包盐重500克,两包盐是多少克?我们称一称是多少千克呢?
(板书:
1千克=1000克)指导读法。
三、 分层练习。(预设8分钟)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进一步认识包装袋上的标注“净含量”。
指出:要知道物品的重量,最方便的就是直接看标注。
2.“想想做做”第2题
说说如何读出来的。
点拨:我们用克为单位的台秤,也能称出这些物品的重量,你能看着图说
说橘子
和甜瓜各重多少克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比1克重,比1克轻的物体有哪些?
指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二)比较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交流换算时怎么想的?
指出:说说千克与克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2.“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合作称出5克盐,看看有多少。
专家建议:健康成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最好不要超过5克为宜 ,否则会影响身
体健康。
3.“想想做做”第6题
观察图意进行解答,交流自己的方法。
点拨: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创编练习
1.填空:
(1)一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重( )克.
(2)一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重( )克,是( )千克.
指出:要正确进行计算和换算。
2.判断:
(1)一瓶墨汁重260千克.( )
(2)一个西红柿重230克.( )
(3)1千克棉花比 1000克铁轻.( )
指出:要正确运用单位。
四、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1.《补充习题》第32页第2~8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2.提高题:一瓶矿泉水连瓶重600克,倒去一半后连瓶重310克,瓶子重多少克?
五、家庭作业
1.阅读书本第33页“你知道吗”。
2.完成《课课练》第23页全部。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课题:练习五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熟练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互化,体验这
些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灵活、合理地选择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及不怕困难的精神。
4.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合理估计常见物体的重量,能正确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教
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预设3分钟)
1.回忆千克与克的相关知识。
2.揭示课题。
板书:
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1千克=1000克
二、质疑思辨。(预设7分钟)
1.小组交流: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这3个苹果共有多重?(出示3个苹果) 预设:
(1)通过视觉直观判断。
(2)运用生活经验判断。
(3)提出借助工具称重。
(4)引用参照物对比判断。
小结:一个物体仅仅通过眼睛是无法了解他们的质量的,最精确的方法是用秤来
称,这样我们
就可以告诉别人“是多少克”;2.称一称3个苹果的质量;3.出示
西瓜,估计一下它的重量比3个苹
果重还是轻;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预设:;(1)提出用手掂;(2)运用生活经验判断
;(3)引用参照物对比判断;
三、分层练习;完成书本第34页1、2、3题;集体校对,针对有错的
问进一步分析
原因;1.书本第34页第4题;2.书本第34页第5题;3.书
称,这样我
们就可以告诉别人“是多少克”。在不用秤的情况下,我们也是可以
大致了解一个物体的质量的:可以运
用手来掂称;也可以借助一些生活经验,采用一
定的参照物帮助我们进行对比分析,不过因为是估计出来
的重量,所以我们只能说是
“大约有多少克”而不能说“就是多少克”。
2.称一称3个苹果的质量。
3.出示西瓜,估计一下它的重量比3个苹果重还是轻?大约有多重?
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预设:
(1)提出用手掂。
(2)运用生活经验判断。
(3)引用参照物对比判断。
三、分层练习。(预设20分钟) 练习单 (一)基本练习。
完成书本第34页1、2、3题。
集体校对,针对有错的问进一步分析原因。
(二)综合练习。 在探究本上完成
如下练习:
1.书本第34页第4题。
2.书本第34页第5题。
3.书本第34页第6题。
4.书本第34页第7题(2)。 想办法验证你答案,确保做对。
(三)创编练习。 1.一辆自行车的载重量是90千克,李叔叔体重65千克,他一共买了30千克的
物品,他能骑车
把这些物品带回家吗?
点拨:可以将李叔叔和货物的总重量与自行车的载重量作比较,也可以用自行车
的载重量减掉李叔叔的体重后与货物重量作比较。
2.
250克 100克
4元 2元
要买700克的饼干,你会怎样买?
点拨:可以全部买100克包装的,也可以两种包装搭配买。
四、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1.《补充习题》第34~35页第2、3、4、5、6题
2.提高题:书本第35页思考题。
五、家庭作业。
1.《课课练》第24~25页一、二及拓展题。
2.阅读书本第35页“你知道吗”。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验证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指课题并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
2.观察:寻找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3. 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出示合作要求:
①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直尺、三角板,想一想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提示:用直尺量,看看出它的每条边长度怎样。
②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去验证;
通过对折,并重点理解对折的方法:引导学生说“
把长方形的上下边对折,他们
重合在一起,说明上下边相等;同样证明左右边相等。
③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形成小组的意见。
2.集体交流
①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②全
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③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划出四个角都是直角。
归纳总结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相合作,也可以小组间4人一起合作,拼成即可。
(二)对比练习。
1.想想做做第3、4题。
如何在一个长方形里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强调: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5、6题。
针对学生错例,提醒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注意点。
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几个这样的长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借
助画图解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36页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右图中一共有( )个正方形。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认识周长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
长。
2.经历观察
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
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找一找,摸一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直尺边线。
强调从哪里开始就要从哪里结束。
2.观察:篮球场、游泳池、树叶的边线。
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
3. 揭示课题:周长
用自己话说说,什么是周长?
二、自学例2。(15分钟左右)
1.同桌合作要求:
①打开书本39页,如何知道两个图形周长?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
②先自己测量,计算,再交流
③哪个图形周长长?
提示: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
周长。
2.小组合作要求:
①拿出准备好的树叶,(每个小组只要测量一片大小适中的树叶)
你能指出树叶的周长在哪里吗?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②准备什么工具?如何测量?
③一人固定树叶,一人用线缠绕,一人准备直尺,一人记录。
细线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尽可能将细线与树叶外围的边重合在一起。
3.集体交流:
每个小组测得树叶的具体长度;
在测量树叶周长时有什么注意点。
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感受“化曲为直”。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3题。
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如何
计算各个图形周长?说说自己列式时思考过程。
(二)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三)创编练习。
用10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的周长( )A
长方形长
B正方形长 C三角形长 D一样长
这句话中的重点字词是“分别”
不管怎么围,围成什么图形?什么不变?体会“变与不变”。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37页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
br>小明用一根长400厘米的绳子在桌面周绕了一圈后,还剩下86厘米,桌面的周
长是多少厘米?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
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2.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和
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3.使
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难点:择
优选择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出示一张篮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它的
长和宽,提;
相机出示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2、启发:要求篮球场
1. 使学生
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长方形和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
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
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
,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择优选择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时间:3分钟)
1、出示
一张篮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它的长和宽,提问:根据这张图以及相关
的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相机出示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启发:要求篮球场的
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就
是求几条边的长度之和?
3、指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建构。(时间:15分钟)
1、自主学习导学单:
(1)独立计算篮球场的周长。
(2)把你的计算方法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交流:
(1) 核对答案,订正错题。
(2)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2、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
(1)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只有两个,但连加算式中却出现了4个数据,这是为什
么?
(2)28+15算出的是什么?把算出的结果再与2相乘算出的是什么?
(3)上面的四周方法算的都是长方形几条边的长度之和?你认为哪些算法是比
较简便的?
预设: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28+15=43(米)
43*2=86(米)
3、说说喜欢哪种方法。
4、完成“试一试”
全班交流
(1)25+25+25+25=100(米)
(2)25*4=100(米)
比较:算出的都是正方形的几条边的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些?
小结:我们又学习了正方形
周长的计算方法。(将课题补充完整:长方形和正方
形周长的计算)。
三、内化练习。(时间:15分钟)
【基本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列加法连加算式的学生进一步优化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打算量出哪几边的长度?为什么?
【拓展练习】
3、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小华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操场的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为什么要用“大约”这个词表达计算结果?
【创编题】 <
br>学校将原来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操场,扩建成一个长80米,宽50米的长方形
运动场。你知道
扩建后操场的周长增加了多少米吗?
引导学生画图。
四、课作。(时间:7分钟)
基础题:《补充习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
高题:用9个
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图形,如果拼成大正方形,则这个大正方形
的周长是多少?如果拼成长方形呢
?
五、家作。
1.《课课练》第几页第几题。
2.口算练习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练习六(1)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
义,会测量和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估算并计算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使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
3.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估算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灵活应用相应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
54-13
54-18 34+49 49+14
69+26 25+63 48+27 36+35
二、梳理知识。(预设6分钟)
师生回忆复习所学知识。出示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出示
学习目标:
1.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杨的
2.能正确、熟练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会估算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周长。
三、练习(21分钟)
【基本练习】
练习六第2-3题 自主练习单:
完成书本第2-3题
先完成的同学思考:
(1)在第2题中,你能用不同方法数或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2)在第3题中,计算各图形周长时,怎样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者算法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对比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4、5题。
比较,说说求栅栏或者线的总长度就是求什么。
追问: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一样?
指出:虽然计算方法不一样,但这两题其实都是求图形的周长。
【操作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6题。
先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
提问:这题要先知道什么?
【估算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7题
给出规格相同的练习本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估计和测量、计算活动。
提醒学生先估计封面的长和宽,再估算出它的周长。
【创编练习】
一个长方形分成A、B两部分,这两部分哪一部分的周长大?
四、课堂作业。(10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40—41页
提高题:李奶奶每天早晨围绕着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花坛走4圈,她每天
早晨走多少米?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练习六的填空题第1、2题、判断题全做、选择题全做、第四大题。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练习六(2) 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含义的理解,使其能
正确、熟练地
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2. 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
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热身。(3分钟)
练习六第8题
二、练习(27分钟)
【基础练习】
练习六第9题
指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般需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活用练习】
练习六第10题 自主练习单:
1.完成第10题
2.菜地一面靠墙,有哪几种情况?
3.“至少”两字是什么意思?应该选择哪一种情况?
引导学生理解:菜地一面靠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长靠墙,一种是宽靠墙。在此
基础上讨论哪种
情况是篱笆用的最少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操作练习】
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先求出围成这个图形6条边的长度,最后相加。
2.通过平移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就相当于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创编练习】
如下图所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同时从学校到村长家,喜;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
面拓展练习,已
经积累了一些平;三、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42-43页;提
高题:书本第45页思考题;四
、家庭作业;《课课练》练习六的剩余题目;第三单
元长方形和正方形;课题:周长是多少第6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
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
如下图所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同时从学校到村长家,喜羊羊沿A路线行走,美羊
羊沿
B路线行走,如果两人速度一样,谁先到村长家,为什么?
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
累了一些平移法的经验,通过平移帮
助学生理解,两人走的路是一样长的,所以两人会同时到达。
三、课堂作业。(10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42-43页
提高题:书本第45页思考题。
四、家庭作业。
《课课练》练习六的剩余题目。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周长是多少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
,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
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
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
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
里
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
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主动探究(预设3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导学单: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
形状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
br>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
下自己的猜测。
(2)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会相等?另一个多边形的周长也和长方形的周长相
等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多边形的周长转化成正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
来解决,问题就变得简
单了。
3.画一画
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
多少厘
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小结:通常先算出一
组长和宽的和,再有条理的列举出各种不同的长和宽。列举
的时候要有一定地条理。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
br>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
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
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估计周长时,先估计其中某一段的长,再通过估算得出结果。也可以先
画出与相关图案
大小接近的简单平面图形,再由这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推算出该图
案的周长。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围一围再量一量的策略达到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目的。
三、全课总结、巩固知识。(预设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
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体验计算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和估算能力。
3.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
难点:突出口算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
1. 40÷5=( ),读作:(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
2.24÷3= 45÷9= 72÷8=
56÷8= 12÷4=
36÷9=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批改,结合24÷3= 说说口算方法。
3.小熊猫挖了12个竹笋,
想把这些竹笋平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个小伙
伴。每人送给几个?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用小棒分一分。
3.尝试用语言表达解答思路。(你遇到什么问题?)
4.对照书本第48页例1的口算方法,你用的是哪一种?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口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交流。 导学
要点:
结合学生回答,借助小棒演示算理。重点说清60支铅笔分的时候,60是6个十,
六捆小棒平均分三
份。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同桌口算的方法。
2.在用口算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4.试一试 600÷3=
思路表述清楚:
1、想乘法
2、6个百除以3,得2个百,是200
3、类比推理
5、自学例2。
根据题意写出算式
120÷3=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点拨:
120可以看作是几个十?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就可以转化成原来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进一步突出整十数或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对比练习。
1.第49页“想想做做”第1题
第1题追问:(1)想一想,你能很快说出这组题的结果吗?(2)这组题目有什
么联系?
(二)适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点拨: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深化练习
4、“想想做做”第4题
读题理解题意,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方法?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5、“想想做做”第5题
参加单打,每组几人?
参加双打,每组几人?
指出每两人分一组可以分几组是除法的意义,怎么列式?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四)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第6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图中长方形平均分成六
份,(左端和右端两个直角三角形可
以拼成一个和涂色部分同样大的三角形),涂色部分相当于一份。
(五)创编练习。
小华和他的三个同学共跳了400下绳,平均每人跳多少下?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44页
『提高题』
800÷( )=200
800÷( )=400
800÷( )=800
五、家作。
1.《课课练》第37页。
2.补充
如下图所示,喜羊羊和
美羊羊同时从学校到村长家,喜;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
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三、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第42-43页;提
高题:书本第45页思考题;四、家庭作业;《课课练》练习六
的剩余题目;第三单
元长方形和正方形;课题:周长是多少第6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
践
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
如下图所示,喜羊羊
和美羊羊同时从学校到村长家,喜羊羊沿A路线行走,美羊
羊沿B路线行走,如果两人速度一样,谁先到
村长家,为什么?
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移法的经验,通过平移帮助学生理解,两人走的路是一样长的,所以两人会同时到达。
三、课堂作业。(10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42-43页
提高题:书本第45页思考题。
四、家庭作业。
《课课练》练习六的剩余题目。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周长是多少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
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
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
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
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
里
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
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主动探究(预设3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导学单: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
形状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
br>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
下自己的猜测。
(2)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会相等?另一个多边形的周长也和长方形的周长相
等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多边形的周长转化成正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
来解决,问题就变得简
单了。
3.画一画
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
多少厘
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小结:通常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
再有条理的列举出各种不同的长和宽。列举
的时候要有一定地条理。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
下。(第二 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
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
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估计周长时,先估计其中某一段的长,再通过估算得出结果。也可以先
画出与相关图案 大小接近的简单平面图形,再由这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推算出该图
案的周长。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围一围再量一量的策略达到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目的。
三、全课总结、巩固知识。(预设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
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体验计算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和估算能力。
3.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
难点:突出口算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
1. 40÷5=( ),读作:(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
2.24÷3= 45÷9= 72÷8=
56÷8= 12÷4= 36÷9=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批改,结合24÷3= 说说口算方法。
3.小熊猫挖了12个竹笋, 想把这些竹笋平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个小伙
伴。每人送给几个?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用小棒分一分。
3.尝试用语言表达解答思路。(你遇到什么问题?)
4.对照书本第48页例1的口算方法,你用的是哪一种?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口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交流。
导学
要点:
结合学生回答,借助小棒演示算理。重点说清60支铅笔分的时候,60是6个十
,
六捆小棒平均分三份。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同桌口算的方法。
2.在用口算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4.试一试 600÷3=
思路表述清楚:
1、想乘法
2、6个百除以3,得2个百,是200
3、类比推理
5、自学例2。
根据题意写出算式
120÷3=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点拨:
120可以看作是几个十?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就可以转化成原来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进一步突出整十数或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对比练习。
1.第49页“想想做做”第1题
第1题追问:(1)想一想,你能很快说出这组题的结果吗?(2)这组题目有什
么联系?
(二)适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点拨: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深化练习
4、“想想做做”第4题
读题理解题意,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方法?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5、“想想做做”第5题
参加单打,每组几人?
参加双打,每组几人?
指出每两人分一组可以分几组是除法的意义,怎么列式?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四)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第6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图中长方形平均分成六
份,(左端和右端两个直角三角形可
以拼成一个和涂色部分同样大的三角形),涂色部分相当于一份。
(五)创编练习。
小华和他的三个同学共跳了400下绳,平均每人跳多少下?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44页
『提高题』
800÷( )=200
800÷( )=400
800÷( )=800
五、家作。
1.《课课练》第37页。
2.补充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
以一位数;课题: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或首
两位都能;第2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有序的操作和有条理的思考,掌
握两、三位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
参与;3.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与交流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除以一
位
数(首位或;教学过程:;一、复习(3分钟左右);1.口算;24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或首两位都能整除)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序的操作和有条理的思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首位或首两
位都能整除)除法竖式的结构与计算过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或首两位都能整除)的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分段计算过程,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3分钟左右)
1.口算
240÷6 300÷5
560÷8
80÷4 900÷3 450÷5
400÷2 640÷8 360÷4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2.
集体校对预习作业
投影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批改,结合19÷3说说计算方法,突出商写在哪一位<
br>上?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自学例3.(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
板上,备用。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
2.用小棒分一分,想一想应该先分哪部分?再分哪部分?分得的结果是什么?
3.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4.把你的竖式与书本第50页例3的解答对照,与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
5.回答书本茄子老师的问题。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同桌交流小棒的分法。
2.在用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3.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导学要点:
结合学生
回答,借助小棒演示算理:要先算40÷2,再算6÷2,最后把两次分得
的结果合起来。
通
过交流明确:如何把这种计算过程用竖式来表现,形成形式化的计算方法。特
别是再算6÷2时,要把个
位上的6移下来,再进行计算。
重点追问: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利用竖式上的两个色块帮助学
生理解“把
几个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十,所以商要写在十位上。”)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5.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后交流。
交流时点拨: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接下去该怎样算?
通过交流让学生弄清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原理和程序,掌握算法。
三、练习
(一)适应练习
1.第51页“想想做做”第1题
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计算步骤,巩固计算程序和书写规范。
2.“想想做做”第2题第一行。
指名学生上黑板练习。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学生的存在问题加以纠正。
(二)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校对,注意错例。
(三)创编练习
在“想想做做”第3题的基础上提问:如果每层书架上的书的本数都相等,那
么
每层书架大概有多少本书?估计一下。
这里只要让学生说出大概有几十多就行了,让学生说说思路。
四、课作
1.《补充习题》第46页1-3题(其中第3题做第一行)、第47页5、6题。
帮
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2.提高题 <
br>三(1)班有48位学生,每2人用一张课桌,一共要用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
排成4排,每排
有几张?
五、家作
1.《课课练》第38页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除法的验算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用乘法对除法验算的过程,学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反思、比较、选择,积累数学经验。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他们对
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
1.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30÷5= 80÷8= 18÷3=
24÷4=
42÷6= 24÷4=
27÷9= 81÷9= 20÷6=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二、自学例4。(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4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验算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重点关注学生对
余数的处理备用。
导学单(一)(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
2.用竖式解答。
3.学生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4.对照书本第52页例4(1)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交流列式和竖式
2.怎样用乘法进行验算?
导学单(二)(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
2.用竖式解答。
3.学生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4.对照书本第52页例4(2)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怎样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小结: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
是否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4. 比较有余数和没有余数的两种验算的同异。
关注学生不同的比较方法,松树苗的棵树少而总价高,可以判断每棵松树苗的价
钱贵一些。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1. 基本练习
想想做做第1、3题
追问:余数1表示什么意思?余下的一个车轮还够装一辆车吗?45个轮子最多
装多少辆车?
2. 专项练习
想想做做2
3. 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4、5
提醒学生应用题也要验算,结合题目说说验算的方法和思路。
(五)创编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 ) ÷2 = 15??????1
2,( )
÷4 = 19??????2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几页上第几题。(由于暂时没有补充习题,没有进行选择)
『提高题』
一批水泥27吨,若租用卡车运,每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每次运费120元;
若租用拖拉机,每辆拖拉机的载重量是2吨,每次运费65元。怎样租车才能使运费
最少?
点拨:因为27÷5=5(辆)??2(吨),所以需用5辆卡车共用运费600元,余2
吨正好租用一
辆拖拉机,运费65元,合起来一共是665元,这是运费最少的。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
数学课外阅读材料。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练习七(1)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巩固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及其验算。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把计算融于解决问题中,让学生深刻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
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口算、笔算、验算方法的巩固。
教学难点: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5分钟左右);第1组(第1题);80÷28
00÷2;420÷6420÷7;
180÷6180÷9;学生独立在书本上完成,小组校对答案,统
计错题并分;第2组;
320÷4300÷5;90÷3240÷6;180÷2270÷9;140÷
7800÷8;导入:在规定的时间
内完成8题,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准;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5分钟左右)
第1组(第1题)
80÷2 800÷2
420÷6 420÷7
180÷6 180÷9
学生独立在书本上完成,小组校对答案,统计错题并分析原因。每一
组分别说说
你是怎样算得又对又快的。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与技巧。
第2组
320÷4 300÷5
90÷3 240÷6
180÷2 270÷9
140÷7 800÷8
导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8题,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准确。
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练习(2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1.第3题
完成第3题的前两题。学生边做边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是怎么笔算的?怎样验
算?两人板
演,其余在多用本完成。结合题目说说计算和验算方法。
2.第4题
弄清表格含义
后自主练习,特别是求被除数的空格,填写的时候自己想一想,怎
样计算比较合适。
引导怎样计算可以又对又快。注意除法验算的计算方法。
3. 第5题
学生独立审题。
学生交流:①要求“水彩画的张数是蜡笔画的多少倍”就是求什么?
②55里面有几个5用什么方法解决?
第5题引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4.第6题
①从图中,你可以获得怎样的数学信息?
②怎样可以求出一个网球拍多少元?
③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第6题引导:一个网球拍的价格就是把268元平均分成两份。
【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创编题
小华有64
根小棒,每4根小棒围城一个正方形,可以围成多少个正方形?如果
他每5根围成一个正五边形,那么最
多可以围成多少个五边形? (二)活用题
(1)完成书本P6第2题。
(2)完成书本P6第3题的后两题。
2.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
说说每题是怎样思考的。
(2).集体交流校对答案。
三、课作(10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第49页。
2.提高题
小明和小红以同样的速度打
字。小明打了2分钟,小红打了5分钟,小红比小明多打33个字。小红和小明
每分钟各能打多少个字
?
四、家作
1.《课课练》第40页第一、二题
2.选做题:《课练》40页拓展应用
3.按阅读计划认真阅读和积累。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练习七(2) 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巩固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熟练的进行两位数、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及其验算,正确率达90%以上。
2.
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口算、笔算、验算方法的巩固,快速高效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时能读懂题意,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1、口答:20里面有( )个十,3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60里面有( )
个十,6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请2组学生,快速口答。并选择1和3说说思考过程。
2、口算:第8题
22÷2= 36÷3=
90÷9= 39÷3=
68÷2= 88÷4=
84÷4= 77÷7=
导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7题(1),看谁完成的有快又准确。
说说非整十数除以一位数与相应的整十数数除以一位数的联系。
二、练习
[基本练习]
第7题 (1)
20÷2= 60÷3=
26÷2=
69÷3=
80÷2= 84÷2=
第(2)组
重点说一说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与各位都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
算方法。
过渡:除了能熟练又准确的进行口算。除法的笔算以及验算更是本单元的重点,
想一想:三位数除以一
位数是怎么笔算的?
【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书本P55第9题。先估算商是几百多,再计算。
第9题适当指导估算方法:只要用三位数百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就是几百多了。
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交流第10、11、12题让学生思考一下每个问题用到哪些已
知条件,
(2)第10题
第10题这个班要多少张双人课桌就是求48里面有多少个2.
(3)第11题
第11题思考并回答一共有多少人去坐车?
(4)第12题
第12题剩下的平均分给一年级三个班,那么送走15个玩具后还有几个?
(二)创编题
1.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饼干32元一桶,买3桶够吗?
2.李刚和他的三位好朋友一共收集了88枚邮票,平均每人收集几枚?
3、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三、课作
1.完成《补充习题》第51页上第4.5.6题
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
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示:李叔叔每桶水可以赚2元,今
天一共赚66元,今天卖出几桶,说明66里
边有几个2元?66÷2=33(桶)
2.提高题
一桶水的批发价是3元,零售价是5元,李叔叔今天赚了66元钱,他卖出了多
少桶水?
四、家作
1.《课课练》第41页.
2.阅读小数报。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
正确地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和估算能力。
3.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
学难点:首位除时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
1.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30÷3=
80÷4= 18÷3=
16÷4= 48÷6= 24÷6=
81÷9= 18÷9=
20÷6=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2.集体校对预习作业
投
影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批改,结合85÷4=说说计算方法,突出先从哪位除
起?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
二、自学例5。(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5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
板上,备用。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用小棒分一分。
3.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4.对照书本第56页例5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
5.回答书本白菜老师
的问题;3.小组交流;1.同桌交流小棒的分法;2.在用竖式
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3.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首位不能;4.怎样用乘法进行验算?;导学要点:;结
合学生回答,借助小棒演示
算理;重点追问:十位除后余1表示什么意思?十位上剩下1;4.全班交流
;分析黑
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针对学生的错
5.回答书本白菜老师的问题。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同桌交流小棒的分法。
2.在用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3.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4.怎样用乘法进行验算?
导学要点:
结合学生回答,借助小棒演示算理。重点说清要把余下的1捆拆开,和2根合起
来再分。 重点追问:十位除后余1表示什么意思?十位上剩下1以后是怎样除的?(用红
笔把竖式中的关键标
出)。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57页“想想做做”第1题
点拨:
1.要把十位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2.“想想做做”第2题第1、2题并验算。
注意验算的方法。
(二)对比练习。
第58页“想想做做”第3题第1、2组
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进一步突出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
(三)估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4题
突出方法: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以一位数,来判断商是几十多。
(四)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第5、6题
第5题追问:(1)想一想,不计算出结果,你能估计出哪种摆法的
个数多些,为
什么?(2)要使每种摆法的个数相等,这84盆还可以怎么摆?
第6题要求同桌合作:根据图意,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五)创编练习。
填空:
1.要使□2÷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 )。
点拨: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的数应该大于等于5,要使商是一位数,□里应该小于5
2.□0÷2,要使商是三十多,□里填( )
四、课作。(7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52页上第1-4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
高题』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最少是( )位数,最多是( )位数。
五、家作。
1.《课课练》第42页。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第 7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能
正确地
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和估算能力。
3.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
学难点:首位除时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
1.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30÷3= 80÷4=
18÷3=
16÷4= 48÷6= 24÷6=
81÷9= 18÷9= 20÷6=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2.集体校对预习作业
投影展示学生的
预习作业,批改,结合85÷5=说说计算方法,突出首位不能整
除怎么办?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自学例6。(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6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6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
板上,备用。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例6的解答,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
4.回答书本茄子老师的问题。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交流除法计算过程。
2.在用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3.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4.怎样用乘法进行验算?
导学要点:
结合学生回答,明白算理。七百多除以2得到三百多。3应该写在百位上。 重<
br>点追问:百位除后余1表示什么意思?百位上剩下1以后是怎样除的?(用红笔把竖
式中的关键标
出)。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第59页“想想做做”第1题
点拨:
要把百位上余下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二)估算练习。
第59页“想想做做”第2题第1、2小题。
突出方法:用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去除以一位数,来判断商是几百多。
(三)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
“想想做做”第4题
第4题,通过教师、填表和比较,一方面
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求买多少本笔记本的
方法。另一方面也要使他们体会到总价确定之后,单价越便宜,买
到的本数就越多,
反之就越少。
“想想做做”第5题
提示:要知道130个盒子是否够装,可以先算什么?
(五)创编练习。
填空:
1.要使□2÷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 )。
点拨: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的数应该大于等于5,要使商是一位数,□里应该小于5
2.□0÷2,要使商是三十多,□里填( )
□里应填7.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页上第 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
高题』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最小是( )位数,最大是( )位数,
五、家作。
1.《课课练》第几页第几题。(由于暂时没有课课练,没有进行选择)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 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
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
力。
3. 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
性以及合作、
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
学难点:被除数最高位不够除时,会看前两位再除。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
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
1.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20÷2= 69÷3= 26÷2=
84÷4=
93÷3= 86÷2=
36÷3= 44÷4= 77÷7=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2.集体校对预习作业
投影展示学生的
预习作业,批改,结合324÷4说说计算方法,突出先从哪位除
起?你是怎样想的?在计算时要注意什
么?
二、自学例6。(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7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7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
板上,备用。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 2.尝试用竖式解答;3.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4.
你觉得这样计算正确
吗?怎样才可以验证自己的计;5.验算后你觉得自己的计算方法合适吗?;3.小
组交
流;1.同桌交流在用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2.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三
位
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3.你觉得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的?;4.怎样用乘法进行
验算?;导学要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演竖式计算过程,并
2. 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4.你觉得这样计算正确吗?怎样才可以验证自己的计算方法?
5.验算后你觉得自己的计算方法合适吗?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同桌交流在用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2.
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
3.你觉得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的?
4.怎样用乘法进行验算?
导学要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演竖式计算过程,并分析为什么把7写在十位上。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点拨:
1.通过估算商
比100大还是比100小,体会探索首位不够除时,先用被除数的前
两位除以除数是合理的。
2.验算的方法。
3.总结计算方法:
①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
②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③每次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61页“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完成后选择几题说说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被除数首位不够除的处理
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第1、2题并验算。
(二)情景练习。
1.第61页“想想做做”第3题。
逐个解答题目所提出的问题,
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思考还可以剪成每根几米的短绳?要求一共剪多少根各可以怎样计算。
2.第61页“想想做做”第4题。
先说说已知条件再解答。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
哪种小动物爬得最快?是怎样想的?
你在小动物的爬行速度中发现了什么?
(四)创编练习。
填空:
1.先估算,再连一连
477÷9
326÷3
504÷3 几十多 540÷5
618÷3 几百多 356÷7
984÷8 284÷4
帮助学困生,收集判断错误的情况,并请同学解释为什么这样判断。
2. 一个星期是7天,一年(按365天计算)合多少个星期?还余几天?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56页上第3、4、5、6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提高题』
1.□23÷7的商是三位数,被除数的百位可能是(
),如果商是两位数,被除数
的百位可能是( )。
2. 比一比哪家最便宜?
为
了吸引更多的旅客游览美丽的溪源奄风景区,我市三家旅行社都亮出了自己的
底价。市物价局规定:溪源
奄风景区一日游是每人110元,可以下浮1~5元。东宝
旅行社承诺:每4人只需458元。森林旅行
社广告:2人全包224元。绿叶旅行社促
销:3人团体299元。如果你家要参加溪源奄一日,选择哪
家旅行社最便宜?
五、家作。
1.《课课练》44页第一、二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或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练习八(1) 第 9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让
学生掌握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
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学会想乘算除的
算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进一步巩固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3.提高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提取信息以及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口算、笔算、验算方法的巩固,快速高效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时能读懂题意,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80÷4= 39÷3=
88÷4=
66÷3=
82÷2= 63÷3=
46÷2= 68÷2=
规定时间完成,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选择几条说说各位都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练习
[基本练习]
第2题 竖式计算并验算
导入:指明板演完成第2题
说说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首位够除,首位不够除、有余数的除法等,养
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第3题 完成填表
重点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填表,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认
识。
【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书本P62第2题。
第2题适当指导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说说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
么?
(2)第4题
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交流
(3)第5题
第5题,让学生思考一下每个问题用到哪些已知条件,求一共有多少个教室?就
是求216里面有多少个9,用216÷9算出教室有几个。然后才能进一步根据每个教
室安
装4台电扇算出一共安装了多少个电扇?
(二)创编题
1.装配一辆三轮车要3个
轮子,360个轮子能装配多少辆汽车?如果这么多三轮
车改装成小汽车,需要多少个轮子?
2、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三、课作
1.完成《补充习题》第58页上第1-4题
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
全对的做提高题。
2.提高题
小马虎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把除数6看成9
、结果商是24余数是8.正
确答案是多少?
四、家作
1.《课课练》第45页.
2.阅读小数报及阅读材料。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练习八(2) 第 10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
让学生掌握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
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学会想乘算除
的算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进一步巩固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对计算结果的主动监控
能力。
3.提高学生的收集加工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口算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
确率。
教学难点: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2分钟)
60÷3 360÷9 160÷4
480÷6
55÷5 96÷3
24÷2 63÷3 180÷9
选择一两题说说怎么算的。
二、对比练习
1.完成书本第63页的第6题。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第(1)题中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当首位不能整除时该如何口算?
3.第(2)题中每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2.全班交流。
交流导学单内容。
导学要点:
例如:34÷2,先把34看作2个十与14个一的和,用2个十与14个一分别
除以
2,再把除得的结果合起来。
三、反馈练习
1.完成练习单 一、基本练习。
1.在书本上完成第6页第7、8题。
2.在探究本上完成书本第63页第9题。
思考:如何估计商是几位数? 想办法
验证你答案,确保做对。
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
一、教学设计是
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
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
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
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
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
计具有以下特征。
1、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
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
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
形式,对
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3、 教学设计是以系
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
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
学效果最优化。
4、 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
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
作性的程序
。
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
教育思
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
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
实际
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
脱离
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
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
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
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
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
经
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
个相似的
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
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
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
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
后结合个人教
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
的
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
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
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4、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
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
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
是课本剧。所以,
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
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
恰当的安排
。
5、可操作性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
虑教案的可行
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
不同,对问题的
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
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
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
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
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
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
在备课
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
学生
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
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
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
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
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
学进度中去调整。
三、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
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
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
程内容有
着直接联系。
1、课件的长度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大的
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一门完整的课程内容,可
运行几十课时;小的只运行10-30分钟,也可能更少时
间。
2、多媒体课件
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
教学设计,并以多
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3、常用制作方式
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课件形式是 PPT(用office PowerPoint 制作的幻灯片
),由
于它编辑、播放,各种操作简单易学,而且能够很方便地找到资源,并且根据自己的
需要
进行改善和加工,对技术的要求相对不高,并且多加钻研也可以有反复多彩的效
果,能满足许多需要,因
此广受欢迎。其他应用较广的还有 Flash 和 Authorware
以
及几何画板(数学老师常用)等等
4、课件制作的几个原则
①教学性
课件的应用必须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②可操作性 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
﹑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尽量避免
复杂的键盘操作,交互操作层次不应太多。
③科学性 课件制作要符合科学性,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否则用课件还不如做实
验,但课
件永远不可以取代实验。
④简约性 课件的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要突出重点,同一画
面对象不
宜太多,避免对学生注意力产生干扰。注意动与静的对比,前景与背景对比,线条的
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每屏文字显
示数量 ,尽量用配音替代叙述文字,过多的文字阅读容易使人疲劳。
⑤艺术性 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获得
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⑥信息量 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不能太大,要适
当地留有 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产生“电灌效应”。
⑦适度使用 “寸有所长,尺 有所短”。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数学的方 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导等,用多媒
体课件教学就不一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效果好;化学实 验教学用多媒体
课件有时就不如实际演示实验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理论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的变化等,采用多媒体课件则有其明显的优势。
写教案要几个步骤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 教学目标 ,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 教学重点 (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 板书设计 (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 教学手段 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 教学方法 .。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教案
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录
,是支持教师上课的范本,简单说,教案是教师备课
的备忘录。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中,如何撰写教案,才
能带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案在常
规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
首先,要打破传统教案的固定、
僵化模式,允许教案因人、因课程、因教学内容而异,
倡导书写个性化、创新性教案。同
时要改变教案检查的传统理念和标准,重新界定教
案的功能和地位。书写教案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检
查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实现个性
化的教学;不是苛求环节的完备与否而是充分张扬教师的个性;不是约束教
学活动的
范式而是促进教学生成的载体。唯其如此,才能调动教师写教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
效
率。
其次,倡导教案“留白”。所谓的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具体
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
封闭和程式化,而是
要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
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
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互生
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
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
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
的内容,
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
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划;
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
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四是教学实施的
工具,教学过程中教案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
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
次教学。
教师写好教案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项目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教案
项目包括题目、教具、教法、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班级、授课时间等,一般都有固定表
格,填写要规范,如
有变动必须马上注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是在对学生教材与培养目标科
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必须准确、科学,教学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总和,一般
包括导入语(由旧课导入新课)、教学主要内容、板书设计、重点提问(互动环节)、
课后思考(或
作业),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才能完整。
二、重点、难点要突出。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仅
停留在表格中,必须在教学实
施过程中予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和目
标展开,
对重点给与重视,对难点分析明白,这一切都在于服务实现这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而
这一具体目标是一门课程总目标的一个子目标,因而要做到每一课教案和全部课程
目标体系上的有机统一
。
三、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
完全
脱离教材自搞一套。因为教材是死的,教学是鲜活的;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参考
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学
,更不能代替教师备课和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所以教案中
对教学材料的处理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形成有
机整体,一要完整,二要逻辑严密,三
要通过创新形成特色。
四、案例教学材料要绝对“新
鲜”。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使世界变小了,市场变
大了,技术更新快了。教材即使最新出版,由于其
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
有些内容很快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技术应用的实践。高职教育是培养
实用技能人才
的教育,教育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靠教师的
创造性劳动,即在备课过程中树立最新的实践性教育理念,用最新鲜的材料去充实教
学内容,用最新、
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去阐发理论,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以高
职教育教学管理中,科学规定教师一课
时的备课工作量是2—3小时,一个高校教师
每周课时量规定在十课时左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技
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条
件和具体保证。
五、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
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个性特
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研读
教材的基础
上,为每一节课设计出具有如下特点的板书方案:一是严密的逻辑性,板书顺
序是逻
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二是概括性,高度凝练概括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三是符合
审美
要求,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给人以明确清晰、美观大方的良好审美感受;
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即对
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表述;五是创新性,每个人即使在讲
同一内容时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
式、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板书都体
现出自己的特点,即个性化。因此板书设计可以借鉴、参考,但决
不能照搬照抄。
六、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案撰写不是一次性劳动,初稿完成后,需要不断充实完善。
一是因为初稿往往有顾此失彼之处;二是教材研究与教学实施常有灵感产生,出现新
的闪光点及
时补充进去;三是需要用新材料与新信息对教案进行补充;四是备课不是
一次性劳动,一节课的备课也不
是一次有效,过期作废,需要从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角
度补充不足;五是集中备课或教研组活动中从课程之
间的衔接上或交叉中获得提示、
补充。充实完善不是推翻重来,可以利用备注栏,也可以形成一页纸粘在
一角,对照
研读。
七、教案以手写为主,条理清晰,字迹工整。教案撰写是创造性劳动,是
对教师研究
能力、写作能力、概括分析能力的有效训练,也是对教师书写水平、概括能力、材料
组织等综合素质的反映,所以教案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也是检验教师质量的一
个重要依据。手写教
案对教师要求更高,更能真实检查教师备课质量、更具有可比性,
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要写一手好字。出
色的手写教案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鲜活
样本。
八、关于电子课件。电子课件是计算机
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
手段不断改进的成果,对传统教学手段是一种改进和有益补
充,但高职教育实践证明,
电子课件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的一个工具条件,它直观、容量大,许多用
讲授法
难于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展示、演示、模拟得以实现,还可以
节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板书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教育教学是一种
特殊的实
践活动,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电子课件的过度使用易于禁锢教师思维,限制
了教师临场发挥和创造能力的
提高。
一、符合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是指教师要认真贯彻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
规律,结合学生实际
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大纲
、
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编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
教案首先
要依纲扣本、有科学性。
二、加强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课怎么上全凭教
师的智慧和才干,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
基础上,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同
时不能照搬照抄别
人的经验,要对别人的经验在思考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结合个人的体会,巧妙构思,
精心安排,写出水平和个性。
三、注意差异性
由于每一位教师的知识、经验、
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
性工作,因此编写教案也就不可能有千人一面的固定
模式,为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聪
明才智和创造力,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应过分强调要求整齐划一,
在保证教案
的基本常规不漏向外,具体的写法不宜多干预,要因人而异,形式多样,如果领导对
老师的教案要求整齐划一,统一模式,这表面上看来很规范,但在实际上束缚了老师
的手脚,扼杀了创造
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没有固定不变得,教师的教案
就不能有统一的模式。
四、讲究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得
到艺术的
欣赏和快乐的体验,尤其是要设计好开头、结尾,首位呼应,要层层递进、扣人
心弦,
达到立体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都要经过设计,字斟句酌,该说的
一个
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多说,该什么时候说,用什么语调说等都应经过
精心安排。
五、强调操作性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一种方案,是施工的一种“图纸”他贵在使用,能操作。
有的教师
写的教案繁琐,上课时还得时不时地看教案,因此在基本观点都阐述不清楚,更谈不
上
旁征博引,开发学生智能了,因此写教案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
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该
简则简,该繁则繁,好的教案文字很简练,但从中却能看出教
师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有相当的深度,教学
思路十分清晰,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
简明扼要,有提示性。
六、考虑变化性
教学进度中常常出现离开教案所预见的情况,教师不能死抠教案而打击学生思维的积
极性,遇到这种情
况,教师要根据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去启
发学生的思维动机,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
答案补充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
问题,确
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可能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出什么问题,怎样引导,
要考虑几种方案,这样,出现打乱教案的现象,也不会紧张,可以因势利导,耐心细
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
精神。 如果我们的教案过于详细、完美,将在无形中对教师的
教学形成束缚,剥夺了课堂教学生成的契
机和充分拓展的空间,其教学效果未必理想。
我们经常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眼睛里有学生”,就是指要
根据学生和课堂不断变化
的实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无论我们备课、写教案多么详细、充分,都无法穷尽
课堂
上将要发生的一切情况,意外事件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机智来应对。
(最近,南安进修学校开展南安市2012年中学数学、地理、英语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活动,为使教师对
教学案例有一定的了解,特找一些相关知识与案例范文)
1.什么是教学案例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
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
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
的
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
可
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
含有解决
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
式。
案
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
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
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
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
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
事实来替代”,也不
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2.教学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
什么特点呢?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
主的
;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
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
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
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
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
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
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
说明;案例则是对
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
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
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
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
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3、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
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
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
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
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
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
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
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
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
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
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
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
性。写作时应该从
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
向
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
“不会”
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
说到“掌握”就一笔
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
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
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
思路、描述教学
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
失
,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
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
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
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
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这是一所农村初中校,这是
一个活蹦乱跳的班级,这是一堂临时接到通知的公开
课,这是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这是一群刚刚接
手的学生。
前天,教研组长临时通知我说今天要开一堂学校的公开课,并说要请摄像师随堂
拍摄。完了,只有一天的时间准备,太急了!按照教学计划,我这一堂课要上的应该
是八年级上
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
《南北气温
的差异》。公开课倒是上过不少,但面对摄像机还是头一遭,学生们也是
如此,并且时间这么急,有点赶
鸭子上架的意思。没办法了,只好抓紧时间搜集资料、
备课,制作课件。
【案例描述】
课前,同学们纷纷走进多媒体教室,教室后面齐刷刷地坐着一排老师,一前一后
摆
着两台摄像机,这阵势真的是有点让人“毛骨耸然”,就连我这身经百战的老师都有
点腿软。事实证明,
这两名“大炮”还是相当有杀伤力的,原本活跃的班级在它们的“火
力覆盖”下变得战战兢兢、鸦雀无声
,这让我费了不少力气,努力调动课堂的气氛,
所以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上课铃响
了,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并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
境: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
要大家帮帮忙。这时,学生们满脸疑惑:老师竟然
要我们帮忙?于是,我顺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寒假
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
星去北极村感受北国的风光;夏东海准备带上小雨、小雪到海南旅游。一家
人在讨论
准备行李的时候犯愁了,该如何准备去两地旅游的衣物呢?请大家帮帮忙。用这几个
学
生非常熟悉的电视角色来导入新课确实很不错,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纷纷给出了
建议,从而打破了刚才
的恐惧心理。其实这个问题我并不要求学生给出准确的答案,
只不过想调动一下气氛并给学生建立“南北
温差大”的初步印象。接下来好戏开场:我
模仿电视节目创设了这样一个环节:“大家猜猜看”并进行了
抢答,用大屏幕打出几幅
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让学生猜这是我国的北方或南方,具体是什么地点?课堂
气氛
进一步活跃起来,最终,学生们猜出了哈尔滨和海南三亚,这时我顺便也引导学生复
习了“
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巩固了旧知识也初步认识
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
大的特点。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几幅图是真的吗?我们能不能来验证一下呢?”学
生
的胃口被吊了起来,于是,我请同学们打开了“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阅读
了本图的图例,接着要求学生讨论几个问题:(1)分别读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
滨的气温
值。(2)找出1月0℃等温线的位置并用彩笔描出。(3)计算海口和漠河的
温差。经过了各组的讨论
之后,我每个小组各抽出一名同学来读出上面4个城市的气
温并按照南到北的顺序把这4个城市的气温写
在黑板上,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结论:随
着纬度的不断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接着,我又请了一名学生上台
指出了1月0℃等
温线的位置,并说出这条线最弯曲的部分在哪里,学生调用了上节课的知识指出最弯<
br>曲的部分在横断山区,从而复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最后,我请一名学
生上台计算出
了海口和漠河的温差是44℃。经过一步步的启发和引导,培养了学生
阅读“气温分布图”的能力并最终
得出:“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结论,从而
也验证了上个环节中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并且
知道了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纬度位置的影响。有了前面的经验,我又要求学生阅读了“我国7月平
均气温图”,并
和“1月平均气温图”进行比较,同时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得出了:<
br>“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得出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
的原因是地
势太高造成的。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现在能不能初步知道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
最热的
地方在哪里呢?”这时,有学生说冬季最冷地方在黑龙江,夏季最热的地方在海南。
为了
验证学生的答案,我引导学生们齐读了书本的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
季最热的地方”,同时要
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地方一一在地图上标出,并且与
学生们探讨了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之所以出现
在吐鲁番的原因。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了五个温
度带和
一个区,到底是哪些呢,大家看一看书本的地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在学生们
看
图的时候,我很快在黑板上画出了中国轮廓图,说实话这幅板图一直都让我引以自
豪也是
学生们佩服我的一个地方。接下来,我请了一名学生在我的轮廓图上填出了这
几个温度带的名称,至此,
学生们对本图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们认识
了这几个温度带在位置排列上的规律,巩固了知
识。这时,我又卖了一个关子:唉,
这幅图上有几条分界线我们似曾相识!于是,我又请了几名学生在我
的轮廓图上分别
标出了:北回归线、1月0℃等温线、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至此,学生们深刻地认识了温度带的划分与旧知识的关联。在画线的时候有个学生用一条直线
表示了北回归线
,我马上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纠正,这时同学们都意识到北回归线应
该用虚线来表示,进一步培养了学生
的作图能力。
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所处的是哪个温度带?学生马上答出是亚热带。接着我又分别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几个省级行政区和地形
区所处的温度带
名称。至此,中国温度带的划分这一幅地图已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
并且也很好地复习了中国政区图和中
国地形图。
不同的温度带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老师则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不同形式的建筑、
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水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且得出答案。至此,本课在
老师的引导下,在
融洽的气氛中,学生们通过读图、画图、讨论、计算等方法圆满完
成了教学任务。最后,老师又引导学生
通过分组抢答的方式完成了本课的随堂练习,
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抢答的过程中,一位平时被学生们称
为“傻子”的同学表现十分
积极,所以我又引导学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可以看得出这位学生满脸的欢喜
,我想,
学生的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案例反思】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1、学习生活化的地理,挖掘生活素材,把
枯燥的地理知识融入其中。本课中,“大
家帮帮忙”和“猜猜看”这两个环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气
氛空前活跃。我想,难
怪新课程要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地理教学与
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合
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一些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
br>识,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引导学
生正确认识人
地关系,培养良好的地理观。
2、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新
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
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
程中教师与学
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
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这一切的实
现就需要融洽的师
生关系。一堂课,师生若能在轻松活泼中自由交流,激热讨论,那
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喜欢你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
3、学生的
读图和作图能力要用心去培养。新课程倡导“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
理”,而读图和作图以及应用知识
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就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地理
能力,也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能力,所以值得我们
用心去培养。地图是学习地理
的必要手段,在教学中重视地图教学,帮助每位学生不仅学会读图与析图而
且用好地
图,用活地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与能力,这既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又是提高学生
能
力促进终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4、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我们去保护和激发。“傻子”在抢答
中的表现让我动容,值得
我们去关爱和保护。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常说“为了一切孩子,为
了孩子
的一切”,我想,这就是了。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他将有无穷的力量去面对未来
的学
习和生活。
《印度》教学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背景:
七年级
地理下册学习的是区域地理,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对区
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
的了解,学生已初步具备读图分析一个国家地理位置
和地形特征的能力和具备从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
、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案例主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
第三节是《文明古国—印度》,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
有的知识结构我在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等
方面的教学中,事先设计相关的学习
任务并以地理“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利用地理“导学案”引
导学生读书读图,找
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地理课堂更高效。
三、案例过程:
片段一
师:我们已经学了亚洲、日本和东南亚,学会
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那印
度在哪里呢?请大家看地理导学(教师事先设计与准备并在课前分
发)
展示学习任务一:认真观察图7.31、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
(1)印度的地理位置
a.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看,位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位于 半球。
b.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 纬线和
纬线之间, (纬)线从其中部穿过,
所以大部分属于 带。
c.海陆位置:位于 洲南部、南临 洋、东临 湾、西临
海。
(2)找出邻国位置
东北部与 、
国家相邻,西北邻 国 ,东邻 国、
国。南与岛
国 隔海相望。
我让前后桌四个同学进行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一中的相关内容。话刚一落下,全
班同学就讨论开了。而我巡视整个教室,悄悄地走到学
生小组中,倾听学生的讨论并
适时地给予指导。讨论结束后,我请两三个学生上讲台利用相关地图对学习
任务一中
的每一个该掌握的知识进行说明,并让其他同学充当评委进行评价。最后我总结“不
管
学习哪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重点都是找出重要的纬线和周围的海洋与相邻的国
家。”
片断二
师:先与学生共同复习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并抛出问题“请大家思考:如
何利用分层
设色地形图描述地形的特点与地形的分布特点?”
这一问题一抛出,全班沉默了,我看到这一情况,鼓
励大家说到“同学们,请先别着
急,再想想,如若真的无从下手的话,请先完成地理导学中的学习任务二
并进行小组
讨论,比一比哪一小组更有效率,答案也更准确,更规范。”
展示学习任务二:读图7.34“印度的地形”,完成下面任务
(1)查找并标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2)总结印度地形分布特点:印度北部为 山脉,中部为
平原,南部是面积
广大的 高原。印度的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以 、
地形为主,大部分地区地
势 。
听到这话,全班又讨论开了,我又一次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我发现,这一次学生
的讨
论更激烈也更投入,似乎都想着尽快地把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很快就有了结论,
我请一位学生代表上讲台
指着图进行回答“首先应该看图例,确定哪种颜色表示的海
拔高度,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平原用绿
色来表示;地形分布特点通常描述为哪
个方位有什么样的地形类型,地形的特点则通常描述为‘地形以什
么类型为主’”然而我
发现该学生在指图的时候,不管是山脉,还是平原高原都只是指着某一点来进行说
明。
为此,我首先肯定了该生的回答并指着地图补充到“山脉在地形图上是用线来表示,
而高原平原是用面来表示。
四、教学反思:
这是地理课堂
教学中两个普通的案例,却始终围绕着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而进行
的。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
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最
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教学目的,
达到预期效果显著,实现投
入与产出比率的最大化。具体体现在:
(一)
“地理导学案”的应用让学生易学。
在导学案中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环节,而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围绕本
节课的教学的目标
来进行,设计的问题也比较有讲究,既让学生容易理解,又突出了学生读图能力的训<
br>练,真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案
的设计突出“地图和图表”。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牵涉到方方面,
都是以一定空间分布作为基础的
。教学中牵涉到某个地理事实、地点或者地区,无论
其大小,应该在落实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是地图中。
通过地图,判断其地理位置的特
点、周围的环境及其相互影响。所以,教师事先进行地理导学案设计,设
计时始终坚
持“以图导学”的原则,比如“请大家观察图7.31、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邻
国位
置”等;在课堂教学中也始终要求学生一定要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来学习,在进行总
结的时
候也总是围绕着地图来进行,将读地图、用地图贯穿在地理课堂的始终,紧扣
学科特点。
2、导学案的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事先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
层次安排成员,即基础
好与基础一般和基础较差的相互搭配。设计地理导学案时设计
相关的学习任务并注意分层次设计问题,让
每个学生都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
毫无目的。教学中以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通过
小组成员的合作,小组间的互动,让学生以“主人”的角色融入到课堂中,学生乐学
课
堂也更高效。
(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学
“我巡视整个教室,悄悄地走到学生小组中,倾学生的讨论并适时地给予指导”、“鼓
励大家说到“同学
们,请先别着急,再想想”等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和
谐,学生在参与讨论时更投入,同时
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不再是一副高高
在上的模样,而是置身于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在
老师和学生之间搭起平等交
流的桥梁,使学生真正投身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来,变被动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