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李嘉诚的名言-tianmu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主备:王保业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探索过程,
能口算整
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
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
重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难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
课前自学
1. 苏教版第五册数学教材第1-2页
2. 用竖式计算。
42÷2= 96÷3= 68÷6= 87÷8=
3. 解决问题。
有24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平均每条船可以坐4人,需要租几条船?
4. 导学思考题及学法指导;
两个人一共买了18枝铅笔,平均每个人买几枝?两个人一共
买了20枝铅笔,平均每个人
买多少枝?两个人一共买了22枝铅笔,平均每个人买多少枝?
口答算式,问:你是怎样想的?
5. 尝试练习。补充习题第一题。
6. 自学质疑。46÷2商是几十多?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交流学案
1.
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2.学生小组交流,组内形成共识。
3. 找一个同学到黑板前板演,并说说自己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
学习活动一:
1. 出示场景图左半部分,提问:
观察图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你
会列式吗?
2.互动探究。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同位之间说出摆与分的过程。
3.全班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的结果。
复 备 栏
学习活动二:
交流: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学习活动三:猜猜46÷2商是几十多?
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
探究用竖式计算:各小组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后汇报交流。
建立模型: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
三.精讲点拔
两位
数除以一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用前一位先除以除数,
接着再用被除数后一位上的数除以除数,除
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
位的上面。(小黑板出示,学生结合题目朗读理解)
四.运用提升)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谈话:说说在计算时发现了什
么?引导学生注意余数。说说在计
算中应注意什么?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2.想想做做4
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独立练习。
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5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要知道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你打算怎么办?
独立解答,在班内共同订正。
五.达标作业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吗?
2.解决问题。
学校买回3个足球,共用去96元,每个足球的价格是多少元?
2.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除法的验算
主备:王保业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
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
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课前自学
1. 苏教版第五册数学教材第3-4页。
2. 导学思考题及学法指导;
(1)( )÷5=6 (
)÷5=6……3
(2)计算:84÷4
你算得对吗?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检验一下?
3. 尝试练习。补充习题第一题。
4.
自学质疑。12×3=36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计算结果怎么样?
65÷3该如何验算呢?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交流学案。
1.12×3=36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的计算怎么样?
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
的除法?
3.同学到黑板前板演,并说说自己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
学习活动一: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
创设情境:挂图出示两人的对话情景。
1.问
:明明算得对吗?你能帮他验算吗?请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
想法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
指名回答。
教师将学生的验算方法板书于黑板(乘法验算.除法再算一遍等)
点拨: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进行
验算。
学习活动二: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1.谈话:芳芳算得对吗?请你也想出一种验算方法帮帮她。
2.汇报交流验算方法,教师板书于黑板。
组织讨论:21×3+2=65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65元又表示
了什么意思?
21、3、2、65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复 备 栏
三.精讲点拔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
结果是否等
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
余数,看结果是否
等于被除数。
四.运用提升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提问:每组中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2.“想想做做”3
同桌两人轮流口算,并说说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想想做做”4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在班内交流算法,并回答:你能想办
法证明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吗?
4.“想想做做”5
先独立读题看图解决第一个问题。再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
5.拓展提高: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 )÷3=21……2
( )÷( ) =12……1
五.达标作业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在验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吗?
2.布置作业。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9÷3 = 85÷4 =
44÷2= 67÷3=
3.解决问题。
有67个轮子,最多可以装几辆儿童三轮车?
4.《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练习一
主备:王保业 审稿: 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此前学过的首位能
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帮助学生形成相应
的计算技能,并解答一些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 进一步提高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问题意识;进一步体会除法
与生
活的联系,不断加深对除法运算意义的理解。
3.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
重点:
通过练习巩固此前学过的首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计
算技能
,并解答一些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难点:
进一步熟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前自学
1. 苏教版第五册数学教材第5-6页。
2.
导学思考题及学法指导;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再结合板演的情况适当进行评点,
突出用竖
式计算除法的一般过程以及验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3. 尝试练习教材第一题。
4. 自学质疑。第3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填表。质疑:
让学生说说每个空格中的数各是怎
样算出来的,计算时依据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交流学案方法 。
1.说说第三题中的数量关系。
2.找一个同学到黑板前板演,并说说自己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
第4题:独立完成,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5题:小组合作探究,汇
报结果。教师点拨引导,建立模型:
对于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你打算先求出哪个问题?为什么?
解决问题:
1.一共有84只鸽子,每4只装一个笼子,一共要多少个笼子?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2.一共有87本练习本,平均分给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得多少
本?还剩几本?
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独立完成后,提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复 备 栏
三.运用提升
1.第6题(巩
固练习题):这是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你能把它
解决吗?交流小结: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
考方法——
一是从题中的已知条件出发,想到可以先求什么;二是从所求问题
出发,找到解决
问题的突破口。
2.思考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说说解题思路——先根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来确定竖式中的余数或
除数,再根据除数.商和余数算出被
除数。
3.解决问题:
一本故事书6元9角,小明每天存2角钱,要存多少天才够买这
本故事书?
小组内商量解决办法,然后交流。
教师点拨:先把6元9角转化成69角,在看69角里有3
4个2角
还余1角,说明需要34天,余下的一天还需要1天,共需要35天。
讲解后提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
四.达标作业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吗?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93÷3= 64÷2= 87÷4=
69÷6=
3.解决问题。
(1)一盒糖果63块,每个小朋友分得三块,
最多可以分给几个
小朋友呢?如果是64块糖果呢?
(2)同学们去划船,男生23人,女生21人,每4人一条船,一
共需要多少条船?
(3)体育老师买了3个小篮球,付出70元,找回7元。每个小
篮球多少元?
2.布置作业。
第7题.第8题。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主备:王保业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计算的基本
原理,能够正确
的计算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
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以及独立
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计算的基本原
理,能
够正确的计算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难点:
会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
课前自学
1. 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7-8页。
2. 导学思考题及学法指导;
观察例题的场景图,图中告诉我们什么?你能帮助体育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尝试
列式并计
算。
3.
尝试练习。补充习题第1.2题。
4.
自学质疑。被除数十位上的“5”除以“2”之后,出现了余数,接下来应该怎么算
呢?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补充习题的第1、2题。
二.自主探究
学习活动一: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算理。
1.操作:用1捆小棒代替一
筒羽毛球。动手把52个羽毛球平均分
成2份。学生各自操作探究,组织交流,指名演示自己的分法,并
相机指出:先分给每班2筒。再把剩下的1筒与2个合成12个,把
12个再平均分给2个班是
最常用的分法。
2.内化:请联系上面的操作过程,先想一想用十位上的“5”除以
“2”余
1之后,接下来该怎么算?尝试把教材第7页下面的竖式填
写完整。(表扬积极思考并举手发言的学生。
)
3.点拨:十位上的“5”除以“2”余1,1表示1个十,和个位上
的2合成12,12
再除以2。
复 备 栏
学习活动二:探究竖式计算
1.交流刚才填写结果。
2.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点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用前
一位先
除以除数,如果有余数,再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然后除以除数。(学
生结合例题读一遍
,帮助理解)
四.运用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完成左边两题的
填空,并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
突出得到首位上的余数后该怎么处理。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右边两题
的计算。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提醒学生反思
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逐组计算,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说每组中两道题的不同<
br>之处,并引导学生从首位能否整除,以及计算结果有没有余数等角
度适当总结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
位数的笔算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在心里想好问题并列出算式,再组织交流。
5.做“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算式后提问:不计算,你能估计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十多吗?
你是怎样估计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
小结:要估计商是几十多,只要用十位上的
数去除以一位数,十
位上的商是几,结果就是几十多。
五.达标作业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吗?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6÷3= 84÷7= 79÷4= 86÷7=
3.解决问题。
(1)一本科技书84页,小明准备6天把它看完。平均每天看多
少页?
(2)美术组有70人,每5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如果7人
一组呢?
(3)一块橡皮2角钱,王老师用3元5角钱最多可以买几块这样
的橡皮?
2.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商末尾有0的除法
主备: 王保业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
br>1.使学生经历探索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计算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
的计算
商末尾有0的除法。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以及独立
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个位是0的笔算方法。
难点:
理解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为什么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
课前自学
1.苏教版第五册数学教材第9-10页。
2.导学思考题及学法指导;
估计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十多。
63÷5
74÷3 59÷4 91÷2
3.尝试练习。 51 ÷5
4.自学质疑。十位上5除以除数5正好除尽,个位上的1写下来后怎么办呢?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交流学案第二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交流第三题时问:51
÷5十位上5除以除数5正好除尽,个位
上的1写下来后怎么办呢?出示两种不同的商:1……1
10……1让
学生判断正误,感受商的合理性。
二.自主探究
学习活动一:理解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1.出示挂图,弄清题意,列出算式。教师板书:62÷3= 问:62÷3
该怎样计算呢?
2.借助小棒来分一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行间巡视,辅导学生,
鼓励学生交流。
3.点拨:先分整筒的,每班正好分到2筒,是20个,还剩2个,
不能再分了。所以62÷3=20(
个)……2(个)。
学习活动二: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提问:62÷3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行间巡视,了解情况。
复 备 栏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反馈。教师板书竖式。
2.教师提问: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3.点拨:用被除数个位上的“2”去除以3时,因为不够商1,所
以要商0。
三.精讲点拔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用前一位先除以除数,
如果
正好除尽,个位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就商0(学生结合例题
读一遍,帮助理解)
四.运用提升
1.想想做做第1题。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有针对性
地进行指导。选择
其中一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分组计算,比较上下两题的区别。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分析错误原因,提醒计算时不要
犯类似错误)
5.“想想做做”第5题。
(1)第1问可独立完成,订正。
(2)第2问,可以
灵活安排,时间可适当多些,64÷6=10(页)……
4(页),说明如果每天看10页,看了6天后
还会剩下4页。为了确
保用6天时间看完,剩下的4页要安排在6天当中看完。具体安排
方法灵
活。
6.“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弄清题意,(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至少搭多少顶帐篷?
(可以先把参加郊游的总人数
按6人一组平均分,结果是:要分成
10组,还余5人。联系生活经验不难判断:至少要搭11顶帐篷)
。
五.达标作业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吗?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91÷3= 87÷6= 64÷5=
81÷3=
2.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
练习二
主备:王保业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发展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
重点:
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课前自学
1.苏教版第五册数学教材第11页。
2.估计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十多。
52÷4 91÷4
3.尝试练习。补充习题第1.2.3题。
4.自学质疑。书P11第3题,数量和单价之间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补充习题第1、2、3题。
二.自主探究
1.书P11第1题。(连一连)
先要帮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然后独立完成。鼓励学生直接
口算各题得数。选择两题说说思考过程。
2.书P11第2题。
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算一算。
(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通常可以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
去除以一位数,再由此判断商是几十多。)
师引导把笔算结果与估算结果进行对照,体会内在联系。
复 备 栏
3. 书P11第3题。
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表,再交流自己的发现。
点拨:钱的总数不变,数量与单价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单价越高,
所买的本数就越少。
4. 思考题。
问:男孩比女孩多买几本?为什么男孩比女孩多付8角钱?
点拨:小男孩之所以要比小女孩多付8角钱,是因为他多买了2
本,所以1本练习本的价钱就是8÷2=4(角)。
三.运用提升
1.《学习手册》相对应的题目。
五.达标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60÷6= 24÷2= 39÷3= 86÷2=
88÷4= 86÷2=
70÷7= 26÷2= 96÷3=
84÷4= 77÷7= 63÷3=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64÷2= 54÷3= 94÷9=
3.先估一估得数,再计算。
68÷3= 52÷2=
54÷5=
5. 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2袋米,付出50元,找回2元钱。每袋大米多少元?
(2)小明
准备用72张白纸钉成一些本子。如果钉2本,每本本子
用几张纸?如果钉3本、4本或6本呢?
6.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相关的题目。
复习(1)
主备:王保业
审稿: 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计算的
正确率和熟练
程度,形成必要的技能。
2.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应用意识。
3.通过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方法。
难点:
弄清口算.笔算和验算方法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课前自学
1.苏教版第五册数学教材第12页1—5题。
2.导学思考题及学法指导;
复习第1、2题。
3.尝试练习。补充习题第1、2、3题。
4.自学质疑。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注意
什么?第2题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
么联系与区别?
学 习 过 程 复 备
栏
一.交流展示
教材第1-2题。
1.小组合作:寻求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
(1)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坚式计算和验算的过程后,同桌之间互相
说一说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
算注意点以及验算的方法。
(2)通过对比.交流.整理后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几种
情况,明确上下两题计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二.自主探究
1.第3题
(1)
指定4人板演。学生互评,指名说说笔算与验算的方法。师
针对计算和验算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
和指导。
(2)对这几道计算题你有什么想法和发现?
(3)引导归纳: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2.有50块饼干,每个小朋友分3块,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想一想:余下的块数怎么处理比较合理?
3.47个小朋友分组游戏,每3人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几组?还剩
下几人?
独立完成后交流结果。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处理余数的。
三.运用提升
1.出示第4题
(1)谁能解释一下“总价”.“数量”.“单价”的含义?它们有
什么联系?
(2)你能说一说这道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3)独立解题。在书上填表。
(4)交流,组织学生说出结果,并说出每种书的单价是怎样求的?
2.第5题,(1)观察情境图。你能说一说图意吗?
(2)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②把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问题和两步计算的问题分类板书。
③学生自主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可多人板演展示)。
④引导学生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交流解答方法。(如:没
有人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提出。例如:50元买一枝钢
笔
,剩下的钱最多可以买多少本笔记本?)
3.补充出示:小明今年8岁,小芳今年4岁,奶奶今年72
岁,奶
奶今年的年龄是小芳的几倍?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全班交流所提问题
及解答方法。
四.达标作业
1.布置作业。
(1)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68÷4= 96÷3= 83÷4=
(
2)同学们要种93棵树,已经种了18棵,剩下的树苗平均分给5
个小组,每个小组要种多少棵?
(3)《补充习题》对应部分。
复习2
主备:王保业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练习,初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性质;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
题。
2.通过参与数学活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
实际
问题的能力。
3.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课前自学
1.苏教版第五册数学教材第12-13页6—9题。
2.导学思考题及学法指导;
复习第6、7题。
3.尝试练习。补充习题第4、5、6题。
4.自学质疑。
(1)解决第7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2)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第7题。学生完成,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自主探究
1.第6题:
提问:每一组题中上一题两个除数和下一题除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体会。
让学生理解或能表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
后面两个数的积。
2.出示第9题情境图及题目,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1)提问:这个图画的是什么?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同桌讨论:怎样租船,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案吗?
(2)提多名学生说一说租船方案,集体评议,选择可行方案。
(在选取方案时要注意方案的合理性。)
(3)算一算,按你设计的方案,一共要花多少钱?
复 备 栏
让学生到黑板上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写出自己设计的租船方案,
并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请板演的小朋友表述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及时表扬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提升
1.48÷2÷4=48÷□
36÷3÷2=36÷□
2.独立完成第8题,指名说出思考过程。
3.解决思考题
(1)学生独立试做。
(2)同学互相交流想法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说说推想的过程。
(4)教师总结填法:左式答案唯一,即94÷7=13……3
右式答案有两个:95÷4=23……3
99÷4=24……3
四.达标作业
1.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40÷4= 30*3= 7*40= 42÷2= 28÷2=
13+40= 64÷2= 36÷3= 68—9=
48÷4=
2.64÷4=64÷□÷□ 72÷12=72÷□÷□
88÷4÷2=88÷□
2.食品店里一袋面包4元,50元钱最多能买多少袋面包?还剩几
元?
3.同学们
去划船,女同学20人,男同学24人,每条船最多坐4
人,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
<
br>4.一副羽毛球拍78元,一个羽毛球2元钱,王老师拿出100元
钱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剩下的
钱还能买几个羽毛球?
5.完成《学习手册》相关内容。
农村新貌
主备:王保业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根据课本情境解决现有问题,并能解决在具体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有序的观察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
让学生在场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难点:
学生根据情景,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自学
1.苏教版第五册数学教材第14-15页。
2.导学思考题及学法指导;
你能从图中找到那些数学信息,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3.尝试练习。补充习题第1.2题。
4.自学质疑。
从图中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课件演示农村新貌全景,让学生整体感知画面内容。
问:在幸福村,你看到了什么?
仔细看看每个地方,阅读图中人物说的话,把你看到的.读到的说
一说。
二.自主探究)
学生活动一: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在幸福村中,有宽阔的大道,大家可以自由
地参
观,但在参观的过程中,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边参观,边根据
所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
,行吗?
学生分小组活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问题,并整理
出来。全班交流,选
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复 备 栏
学生活动二: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板书提出的问题,如:
幸福村平均每排有多少幢楼房?
幸福村有多少人?
幸福村的街上有多少个灯柱?
小华用3分钟的时间能从家走到果园吗?
玩具厂每天做的玩具可以装几箱?
果园里有多少棵果树?
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请同学们从以上问题中选出自己喜欢的问题,解答出来。
最后再班级内汇报,同时要求说出解决每个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三.运用提升
我们一起参观了新农村,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吗?随着
社会的
进步,你觉得农村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用你的智慧设计一个美丽的心农村,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画
一画。
四.达标作业
根据书上情境图,自主提出4个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教学反思:
认识整千数
主备:王江玲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千和一万并能读.写整千数和一万;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及所在位置。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
能读出并写出整千数和一万。
难点:
知道“千”与“万”的联系,明确“万”所在的位置。
教学准备:
挂图.计数器等
学案
1.自学课本第16—17页例题,尝试完成课本“想想做做”1—7题。
2.思考并完成:
(1)数数: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 1000里有(
)个一,有( )个百。
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 )。 一万里有( )个一千。
(2)你能说出数位顺序表吗?
3.质疑:在看书自学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通过课前预习,你独立解决了学案中的哪些问题,和大家分享一
下吧。
1.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例题。
2.你认为哪些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解决?
二.自主探究
学习活动一:
1.认识几千和一万。
利用1000个小方块组成的立方体,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
万。说说几个一千是一万。
2.教学读、写整千数和一万。
(1)先在计数器上拨出刚才出现的几个数,说说每一数位上分别
是几?表示什么意思?
(2)指一指计数器上有几个千?是多少(3千)。
(3)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5000和一万。
学习活动二:
1.填写数位顺序表。
问:我们认识哪些数位?
复 备 栏
师根据学生说的,排列数位,并出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相互说
说怎样填。
提问:说说左边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从右边起第( )位是万位。
2.抢答:巩固数位顺序表。
学习活动三:
比较:1000和10000有什么不同? 同桌交流讨论结果。
三.精讲点拨(用时3——4分)
提问: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四位是什么位?百位的左
边一
位是什么位,右边一位是什么位?
四.运用提升
1.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1
让学生填写空格内的数,并读一读。
讨论交流7000更接近哪个数。
(2)“想想做做”2、3
读出横线上的数。写出横线上的数。说说你书写的方法。
(3)“想想做做”6
算一算并根据表格进行提问。
2.尝试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7000+3000= 10000-1000= 2000+5000=
8000-3000= 9000-1000= 6000+3000=
(2).解决问题
下面是儿童玩具场9月.10月.11月三个月的玩具汽车销售情况
种类
赛车(辆)
合计(辆)
9月
3000
10月
2000
5000
11月
1000
4000
遥控车(辆) 1000
算出每个月销售的合计数,填在表中。
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解决。
五.达标作业)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
2.填空题。
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
)位
是万位;万位右边一位是( )位。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5、7
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1)
主备:王江玲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本例题,借助计数器让学生自学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熟练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会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
相应的减法。
3.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重点:
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难点:
中间或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计数器等。
学案
1.自学课本19页例题,尝试完成书上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5题
2.思考并完成:
读一读:3004 3040 3400
说说中间连续有两个0的读法。
3.质疑:在看书自学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用时6——8分)
1.小组交流,说说怎样读四位数?并交流学案中的“读一读”。
2.大组交流,通过自学,你了解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
学习活动一:
探讨几千几百几十几的读写与组成。
1.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365。
2.提问:2个千、3个百、6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呢?
3.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读一读,再指名读数。
4.谈话:读数就是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示出这个
数的组成。你会写
二千三百六十五这个数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学习活动二:探讨中间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与组成。
1.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
让学生将计数器百位上的3颗算珠拨去,同时教师用计数器演示
2065。
提问:
2个千、6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这个数与我们刚
才认识的2365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读一读,再指名读一读。
你会写这个数吗?请对照着计数器上的算珠写一写。
3.练习:同桌合作,一个同学任意说一个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
并把它写出来,再读一读。
复 备 栏
学习活动三:探讨中间有两个0的四位数读写与组成。
1.让学生将计数器十位上的6颗珠再拨去,同时教师用计数器演
示2005。
提问
:我们再来看这个数和刚才的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2065
中间有一个0,2005中间有两个0
)
再问:你能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吗?
2.让学生试着自己写一写、读一读,请一个学生板演。
3.讨论:一个四位数中间有0时,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4.学生举例,相互读数、写数。
三.精讲点拨
1.看书上第19页“试一试”,自己读题目要求。
2.与同桌说说数的组成,再读一读,写一写。
3.提问: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读的时候要
注意什么?
四.运用提升
1.先说出各数的组成,再读一读。
3745 5160
6030 8002
2.写出下面的数。
三千五百五十 九千零二十
二千八百零八
( ) ( ) ( )
3.算一算
4000+600= 200+5000=
8700-700=
200+900= 7800-7000=
4600-600=
4.找规律填数
5485 、 5486 、 5487、
( )、 ( )
( ) 、 ( )、 3799
、3899 、 3999
4002 、4001 、4000 、( )
、 ( )
7130 、 7120、 7110 、 ( )、 (
)
5.最大的三位数是( ),比它多1的数是( )。
最小的五位数是( ),比它少的数是( )。
五.达标作业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
2.填一填。
4693里面有(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
一。
5020里面有( )个千、( )个十。
3.布置作业:“想想做做”2、3、4题。
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2)
主备:王江玲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巩固几千几百几十几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数的组成。
2.会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重点:
巩固四位数的读法、写法。
难点:
体会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学案
1.自学课本第21—23页,尝试完成课本“想想做做”6——11题。
2.在计数器上拨出下列各数,并说说数的组成,再读一读,写一写。
4376
4076 4070 4006
3.用下面卡片中的数字,摆出不同的四位数,再读一读。
1、0、9、7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学生依次在计数器上拨出下列各数,并说说数的组成,再读一读,
写一写。
4376
4076 4070 4006
二.自主探究
1.完成教材第21页第6题
学生写在书上。教师组织交流、反馈。
2.完成教材第21页第7题
请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独立完成第一、二、三组题。教师组织交
流,让学生举例说明是怎样想的。
3.完成教材第21页第8题
让学生读一读每组
中已给出的三个数,再思考每组数有什么规律,
接着往下写,集体订正后问:你是根据什么规律填写的。
三.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21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
问:每组中的两个数在读写中有什么不同?
复 备 栏
2.完成教材第22页第10题
同桌合作完成,一人摆数,另一人
读出这个数,也可以一人先读
出一个数,另一人再摆出这个数。
3.完成教科书第22页第11题
学生做完后,交流从练习中得到的体会。
4.填一填。
(1)7个千、6个百、5个十、3个一组成的数是( )。
(2)5个千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3)7006是由( )个千、(
)个一组成的。
(4)最大的四位数是( ),比它大1的数是( )。
自由填写,然后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四.阅读“你知道吗?”
请你
们阅读“你知道吗?”说说从中你知道些什么?相互交流学
习所得,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
价值。
五.达标作业
1.读一读,连一连
六千五百
6500
六千零五 6055
六千零五十五
6505
六千五百零五 6005
2.算一算
4000+600= 300+7000= 4400-400=
2400-2000=
100+8000= 6700-700=
7500-500= 3000+500=
3.按规律填数
(1)3995
3997 3999 ( ) ( )
(2)( ) ( ) 8000
8100 8200
(3)2070 2080 ( ) ( ) (
)
3.写出下列各数
七百零九 写作: 七千零九 写作:
三千零四 写作:
九千零五十 写作: 九千零五 写作: 三千四百 写作:
4.小红说:我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到2300米。小明说:我从家到
学校要比你近
300米。小明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多少米?
5.修一条路,已经修好了8000米,再修2000米就可以完成任务
了,一共要修多少米?
比较数的大小
主备:王江玲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增强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
1.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判断一个四位数接近哪个整千数。
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挂图、计数器等。
学案
1.预习课本第24—25页,尝试完成25-26页“想想做做”1——8题。
2.比较大小456○349 748○847 995○905 1000○10000
3.说说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4.自学质疑:怎样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呢?
学
习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有多长吗?黄河呢?如果学生
有困难,教师直接出示答案。
你知道两条河流相比,那一条更长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
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出示例题图。小红家搬新家了,买了一些家用电器,你能介绍一下他们的价格吗?(指名说一说)
2.独立思考:任选两种商品,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并说一说是
怎样比的?
先组织学
生自己选择两组数进行比较,每组两个数,其中一组
数位不同,一组相同。在选数时,教师要及时指导;
比较时,要给
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鼓励学生要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把自己比较的结果写在练习
本上。
3.小组学习
在独立思考
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把自己比较的结果在小组进行
交流。交流时,要提醒学生,不仅要说出比较的结果,
还要说出比
较的方法,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或建议。
复 备 栏
4.班级交流
首先组织各小组按照数位不同进行汇报,汇报时要
按照“三位
数和四位数比较”、“两个四位数比较(最高位不同)”、“两个四位数
比较(最高
位相同)”进行预设。
三.精讲点拨,深化提高
通过以上的学习,分别对怎样比
较三、四位数的大小进行讨论,
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说一说:①三位数和四位数进行比较,谁大?②
怎样比较两个最高位不同的四位数的大小?③怎样比较两个最高位
相同的四位数的大小?
现在你知道长江、黄河谁更长了吗?
四.运用提升,练习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地在括号里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较两个数
的大小,然后在全班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先指名说说这两题各让我们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然后说出
自己的想法。
3.口答接力赛: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提问:5807和5003千位
上的数都是5,为什么587
0接近6000,而5003接近5000?那么看
一个数接近几千要看哪两位上的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7、8题。
五.课堂小结,达标作业
1.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说一说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
样学的?
2.下面那些数接近8000?请圈出来。
8795 7998 7126
8003
3.某路口3天通过的机动车辆如下:
第一天:3016辆、第二天4578辆、第三天3997辆
(1)这一路口第(
)天通过的车辆最多,第( )天通过的
车辆最少。
(2)第(
)天通过的车辆大约4000辆。
(3)第( )天通过的车辆大约3000辆。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4、5题。
练习三
主备:王江玲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
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和写,能正确地口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会比
较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探索精神,增强自信心。
重点:
能说出数的组成,正确读写四位数,能比较数的大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能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学案
尝试完成第27-28页练习三所有题目。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7页第1、2、3题,第28页第4题.
2.质疑:(1)解决第2题时想一想每个数中的6各表示多少?
(2)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通过课前自学,你独立解决了学案中的哪些问题,和大家分享
一下吧。
1.学生分小组交流。
2.你认为哪些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解决?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书上第6题,在○里填上“〈”或“〉”。
998○1020 4800○4080 7103○7120
在小组里交流比较策略。
2.第7题比一比、说一说,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在小组里用合适的语言(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少
一些.接近、差不多)来表达比较
的结果。
3.第8题,小组讨论交流每一组数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写的。
从3597、369
7、3797这一组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观察,每组数的排
列规律分别是:第一组从3597起每次由里
向外递增100,空格应填
3897、3997。
复 备
栏
4.第9题,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答案,交流时不
要只交流结
果,更要交流填写的策略。
点拨:左边第一题要填写5□26中□里的数,先要确定百位上
应
该比5314百位上的3小,所以可填的数有0、1、2。
三.运用提升
1.算一算
2000+3000= 8300-300=
6700-6000=
7600-7000= 5000+600=
9000-4000=
300+4000= 8400-8000=
4900-900=
2.找规律再接着写
1.3700、3800、3900、______、______。
2.4997、4998、4999、______、______。
3.1002、1001、______、______、998。
3.解决问题
一棵树龄约1500多年,另一棵树比它年轻一点。
另一棵树的树龄大约有多少年?
把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圈出来。
1880年 1380年 780年
四.达标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巩固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哪些知识你还
不熟
练?下节课,我们将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质量单位的学
习,你有兴趣吗?
2.布置作业: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反思:
千克的认识
主备:王江玲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看
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
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知道称比较重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千克作单位。
2.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合理的估计物体的质量。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重点:
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难点:
正确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
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学生自带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案
1.自学课本第29—32页。
2.通过用秤称一称的方法确定例题中哪袋食品重一些。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秤。
4.知道称一般物体是如何称的。
5.质疑:在自学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
学 习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
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
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问:哪一袋重一些?
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
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
2.出示挂图:让学生自由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作适当点拨。
二.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交流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学生看图交流: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指针、刻度)秤面
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
重多少也有
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
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
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
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
3.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复 备 栏
探究活动(二):
每小组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
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
探究活动(三):
1.拎一拎:把自己带的1千克的物品与1千克盐比一比,看是否
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
2.请带了1千克物体的同学数一数,1千克物品各有几个,和
同学
交流,1千克的物品可能是什么。
3.选一选: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三.运用提升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
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两种商品分别是多少千克。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想想做做”4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
么加“大约”?
5.说一说: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重量是多少千克。(看谁说得又多
又准。)
四.总结评价
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
五.达标作业
布置作业:
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
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
物品。
克的认识
主备:王江玲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
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
难点:
正确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
天平、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
学案
1.
到超市了解一下物品的重量有哪些计量单位,并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物品以千克为单位,
而有的物品以克为
单位。
2.预习课本第33—35页,会做的题目在课本上做一做。
3.自学质疑:说说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 习 过 程
一.质疑导入 .交流展示
1.回忆:一袋红枣重几千克?一袋膨化食品比一袋红枣要轻得多
,
猜一猜用什么单位表示它的轻重比较合适?用什么字母来表示这个
单位?
2.自学展示:
(1)在超市,你看到哪些商品以千克为单位,哪些商品以克为单
位?为什么?
(2)说一说你对1克的感觉。
3.根据你对1克的感觉猜一猜。
(1)用手去掂一掂2分硬币,看它有多重?
(2)一根羽毛的重量比1克轻还是重?一把直尺呢?
谈话:带着你的猜测我们一起去认识天平和砝码。
二.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一
:认识天平和砝码。
1.出示天平,说明: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出示从1克
到5
00克的一系列砝码,让学生根据砝码上的标注,说说每个砝码
各有多重。
2.让学生轮流掂一掂,感受每一个砝码的实际轻重。
复 备 栏
学习引导二: 天平的使用方法
1.用天平分别称2分硬币.一根羽毛和一把直尺,验证刚才的猜测。
2.你能称出10克重的黄豆吗?
10克重的黄豆有多少粒呢?根据我们数的结果,你有什么问题要
问?全班交流。
学习引导三: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1.出示两袋盐,一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多少克?你能用千克作
单位的盘秤称一称吗?
2.比较两个结果,你发现什么?明确:1千克=1000克。
3.汇报学案:“想想做做”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运用提升
1.“想想做做”1
(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
让学生猜一猜这三种物品比1克轻还是重?实际掂一掂,在比较
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想想做做”4
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
(1)观察“想想做做”第4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
(3)全班交流:
4.口头交流体会。
思考:小华和小明进行爬楼梯比赛,小明手里拿了10枚1元硬币,小华背放20个苹果的袋子,结果小明赢了,你觉得这样比赛公平吗?
为什么?
四.达标作业
1.找出下面这段话中不合适的地方并纠正。
一只3千克的母鸡
和一只3000克的鸭子为谁重的问题争得面红耳
赤。这时,一头150克的猪妈妈走过来说:“3小于
3000,当然是鸭
子重了。”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猪妈妈说的对吗?
2.布置作业:
(1)2千克的梨和300克的苹果,哪一种水果重?
(2)8000克比8千克大吗?
(3)一个乒乓球重4( ),一头猪重150( ),十岁小平体
重27(
)
练习四
主备:王江玲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实物和相应重量的连线以及选择相应的计量单位,巩固已初
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
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里的应用。
2.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
明确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
根据生活经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自主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准备:
学案
1.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千克=( )克 4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千克○160克 550克○1千克
3千克○2500克 10千克○8000克
2.表示物品有多重,用质量单位( )或(
)。
3.尝试完成课本36——37页练习四1、2题。
学 习 过 程
一.回顾导入
1.谈话: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千克和克。通过学习,你能说说,
你对千克和克有哪些了解?
2.学生将学到的或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
3.过渡:这节课,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吗?
二.交流展示。
学生汇报交流练习四第1、2题的自学情况。
1.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这样解答的理由。
如果有学生对千克和克的观念还不够清新,可以借助实
物掂一掂、
拎一拎或用秤称一称,或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判断。
2.大组交流。
三.自主探究
1.完成练习四第3题。
谈话:我们知道了千克
和克都是用来表示物品重量的单位,它们之
间还有很密切的关系。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第3题肯定难不倒我
们。
学生思考:对单位不同的两个量怎么比较?然后在〇里填上“>”.
“<”或“=”。
指名回答,选择几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复 备 栏
2.完成练习四第5题。
出示图片,说说你获得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么?(或提出哪些问
题,相机将书上
问题一一解答,另外的问题也可适当进行解答。)
四.运用提升
1.完成练习四第6题。
观察图意,你知道1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吗?你是怎么得到的?
请你仔细观察2号和3号杯子里的水,估计每个杯子里的水大约
重多少克。
指名估计,并说说你这样估计的理由。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杯
中水的高度来估计它的重量。
2.完成思考题。
观察图,你能知道一个苹果的重量和一个菠萝的重量有什么关系
吗?
点拨:每个苹
果的重量相等,每个菠萝的重量也相等,可以左右
相互抵消一部分,然后通过数出剩余水果的个数来推出
一个苹果的
重量和一个菠萝的重量的关系。
3.完成练习四第7题。
拿出事先收集的食品包装袋,学生分组交流,用什么作单位,各是
多重。
六.达标作业
1.通过练习,你掌握得如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再努力的?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袋奶粉重500( )。
(2)一个大西瓜重4( )。
(3)一头牛重420( )。
(4)小方身高1( )35( ),体重28( )。
3.一枚2分硬币重1克,多少枚2分硬币1千克?
4.布置作业:练习四3、4、5题。
称一称
主备:王江玲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
克的实际意义,提高
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重点:
积极主动进行测量活动,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
际操作能
力。
难点:
有秩序、有条理地进行测量活动,在活动中要耐心、细致。
教学准备:
挂图、台秤和健康秤数台。
学案
1.读一读《曹冲称象》的故事。
2.自学课本第38页。
3.称出自己熟悉的水果、蔬菜各1千克,数数有几个。
4.称出自己的体重。
学 习 过 程
一. 经验汇报:
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
样两个质量单位。根据你的
观察和自己经验的积累,你知道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
你
能和大家说说吗?
二.交流展示
通过课前预习,你独立解决了学案中的哪些问题,和大家分享一
下吧。
三.自主探究
1.分配小组,给小组成员分工:一人称,一人报重量,一人数个数,
一人记录。
2.实践活动一:分小组称出1千克水果或.蔬菜,数数大约有多少个
(1)学生动手称一称
(2)指导填表,全班交流
问:看着这些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3)讨论:为什么同样的水果,个数不一样?
(4)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
复
备 栏
3.实践活动二:拿出大约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再称一称,比比看
谁拿得较准。
4.实践活动三:称体重
(1)认识秤面。
出示书中的体重图。指名说出这个小朋友的体重。
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书上用了几种说法表述男孩的体重?你
会这样表述吗?
5.分小组说每人的体重,相互间比一比。
(1)分组交流每人的体重。
(2)全班交流(学会用:轻一些.重一些.差不多.重得多.轻得多几种
表述方法。)
四.读一读:你知道吗?
1.谈话:除了称出自己的体重外,我们还有一种方法知道自己的
体重大约是多少。
2.读一读第38页的“你知道吗?”。
3。按这种方法算一算自己的体重。
4.各人比较自己的称得的体重与算出的体重有无差别,相差多少,
在小组内交流。
5.你的体重标准吗?如果相差较大,你将采取什么措施?
五.全课总结
今天
这节课我们一起参加了称一称的活动,知道了不同的水果.蔬
菜1千克大约各有多少个,还学会了称自己
的体重和用不同的表述
方法来表述体重以及利用公式计算体重。课后把你学到的知识介绍
给你的
邻居和其他小朋友。
六.达标作业
1.1千克鸡蛋大约有( )个。
2.小明:我重25千克。小红:我比小明轻一些。小芳:我比小明
重一些。
(1)小红大约有多重?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画“√”。
(2)小芳大约有多重?在你认为全适的答案下画“○”。
26千克 10千克
50千克 22千克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主备:孙周扬 审稿: 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100以内的
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
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
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
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
学的意识。
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正确地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学画图
课前自学
1.课本P39— P40
2
.
指名回答口算:7+8 40+50
50+47 43+4 38+9
说一说
:
最后两道题目,得数都是47,你是怎样算的?
3. 23+3
26+43 26+63
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这三道题的。
4.自学质疑:在自学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共同解决?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交流学案内容
1.学案第二题,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每一道题的。
2.交流39页例题。
(1)情境导入:
出示教学挂图
谈话:老师为了
奖励大家,我们一起去玩具店选购玩具吧!看看
玩具柜里有那些玩具啊?每样玩具的价格各上多少?
(2)交流算法
你准备怎样口算44+25?说同桌听一听。
(3)讨论算法
①4+5=9 40+20=60 60+9=69 ②44+5=49
49+20=69
③44+20=64 64+5=69
④25+4=29 29+40=69
⑤25+40=65 65+4=69
(4)分析交流
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简便,你就用哪一种
方法。
(5)点拨: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很多,但不管用哪种方法,
都要注意一定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复 备 栏
3.交流学案第三题
说说你是用哪种方法口算的。
二.自主探究
1.爬树比赛:说明比赛规则。
出示口算练习,指名回答:25+34 36+42 22+21 13+54
2.口算44+38
指名口答算式与结果,并说出你是怎么想。
3.讨论算法
4.小结
一道小小的口算题我们同学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大家真了不起!
在以后的口
算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
三.精讲点拔
对比分析
1.讨论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口算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小组内讨论这两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运用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1)完成练习。
(2)观察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在计算是有什么不同?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分析,独立完成。
3.比一比,算一算.
完成教科书第40页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每组中的两题在算法上有什么联系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先估一估,并说出理由。
(2)开火车进行。
五.达标作业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示解题策略。
(1)解决第一个问题。观察分析,并有条理地说出结果。
(2)这是动物园各个馆的分布图以及线路图。
从熊猫馆到老虎馆可以怎样走?三条路中走
哪条路最近呢?为什
么?。(可以直接看出来,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一估。)
(3)分析完成第二个问题。
2.完成教科书第40页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主备:孙周扬
审稿: 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其口算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
正确的口算需要退位的两位数见两位数。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前自学
1.课本P41— P42
2. 口算下面各题
23+40=
50+35= 76+20= 52-40= 86-9= 58-30=
37+8=
4+29= 60+14= 52-4= 86-70= 10000-2000=
3.自学质疑:怎样才能既快又正确地口算退位减法?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交流学案第二题。
学生口答,选择其中的几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2.情境导入:小朋友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用
心观察,就能发现很多数学知
识。上次老师带你们到玩具店参观并
学会了口算加法,今天我们再去玩具店走一走,看看还有哪些知识<
br>等着我们呢!(出示玩具店情境图)
3.出示挂图。
提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
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三个问题,并列式:
(1)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板书:38—25=
(2)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板书:44—25=
(3)玩具火车比玩具汽车贵多少元? 板书:44—38 =
谈话: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
我们已经学过,这节课我们来研究
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自主探索38—25口算方法。
谈话:你能口算出38—25的得数吗?
你是怎样想的?(请几位同学
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复 备 栏
a.30—20=10 8 — 5=3
10+3=13(根据列竖式的方法)
b.38—20=18
18—5=13(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c.38—5=33
33-20=13(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谈话:这么多口算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2.学生探索44—25口算方法。
小组交流口算方法,再在班内交流,教师板书算法:
a.44—20=24, 24—5
=19,
b.44-5=39 39-20=19
c.把44分成30和14,30-20=10 14-5=9 10+9=19
谈话:看着这些算式,你能像上一题那样说说每种算法各是怎样
计算的吗?
3.比较38—25 44—25在口算时的异同。
三.精讲点拔
1.小结口算减法的方法。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可以先用被减数减减数十位上的 <
br>数,再减个位上的数,也可以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减十位上的数,还
可以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分
别相减,然后把两次减得的差合起
来。
四.运用提升
1.口算
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完成后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怎么做
的并比较每个蘑菇上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2.直接写得数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把口算得数写在书上。口算后比一比,每组三道题之间有什
么联系。
3.比一比,算一算
出示:140-60= , 提问:这两题你是怎样算的?
其他算式学生直接说得数。
五.达标作业
1.抢答(做“想想做做”第5题。)
先估算出得数是几十多,再进行口算抢答。
2.解决问题:
做“想想做做”第6.7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1)
主备:孙周扬
审稿: 程桂兵 上课时间 :
学习目标
1.经历
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
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
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
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
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难点:
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前自学
1.课本P43— P44
2.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一本笔记本5元,一支钢笔的价钱比它贵3元,
?一本笔记本5元,一个
文具盒的价钱是它的3倍, ?
3.根据问题想条件。
男生和女生一共多少人?
4.自学质疑:第二题除了可以求
钢笔和文具盒的价钱,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
吗?第三题的条件还可以怎样给?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
交流学案:提多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完成学案的,看学生
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哪些。
2.
出示挂图创设情境:学校要开运动会了,小明妈妈去商店给小明
买一套运动服。请同学们想想,要做好这
件事,需要了解那些信息?
出示:服装专柜情境图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哪个问题你能解决?
我们选择“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二.自主探究
学习引导一:学画线段图
1.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就是线段图。
(1)先画什么?师介绍一条裤子的价钱可以用一条线段表示,
那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怎样画呢?怎样
表示一套衣服的价钱?
师生一起完成。右边括号,标上“一套?元”
(2)学样子画一画
复 备 栏
(3)让学生看线段图说说题意。
学习引导二:尝试解决问题。
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出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纸上,如果不会解的,可与同桌讨论后再
解答。
三.精讲点拔
学生可能出现情况
(1)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2)1+3=4 ……一套衣服有4个28元
4×28=112(元)……一套衣服多少元
比较:请同学们比较这两种解法,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运用提升
1.解
决“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线段图怎么改?把问
题改一下,标出“贵多少元?”
(1)学生独立解决。
(2)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说说想法。
2.比较小结。
师:仔细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
(1)解决彩带问题。
出示第1题图,
请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想法。
(2)想想做做 第2题
出示第2题图。
师:你发现了什么?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独立解决。交流,说说想法。
五.达标作业
1.解决“想想做做”第三题。
过渡:采购完衣服.彩带,我们一起去活动活动。你能做他们的小
裁判吗?
2.出示“想想做做”第四题,学生尝试解决,全班交流展示。
3.解决问题。
(1)菜场运来西红柿48千克,运来的茄子是西红柿的2倍,运
来的茄子和西红柿共多少千克
?茄子比西红柿多多少千克?
3.完成《补充习题》相关部分。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
主备:孙周扬
审稿: 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
际问
题。
3.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运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画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P44— P45
2. 出示:养牛场有黄牛25头,
,黄牛和奶牛一共有几头?
(1)补充条件(注意相关性)
①奶牛有( )头 。
②奶牛的头数是黄牛的( )倍 。
③黄牛的头数是奶牛的( )倍 。
④奶牛比黄牛多( )头 。
⑤奶牛比黄牛少( )头 。
(2)画线段图,列式计算
指出:线段的长度要适当。
(3)突出:奶牛比黄牛多( 7 )头 。
奶牛比黄牛少( 10 )头 。
3.“想想做做”第6题
说一说题中的信息,
独立列式解答,交流算法 。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想想做做第6题:
停车场有大汽车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7辆,大汽车和小汽
车一共有多少辆?
(1)引导:大汽车和小汽车谁多谁少?
(2)独立画线段图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2.想想做做第7题。
(1)学习画线段图,观察了解各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画线段图:(线段图略)
(3)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全班交流理解
解一:42-15=27 42+27=69
解二:42+42=84 84-15=69
复 备 栏
二.自主探究
哥哥和弟弟一共有邮票26张,若哥哥给弟弟3张,则两人的邮票
一样多,两人各有几张邮票?
1.提问:谁的邮票多?多几张?
2.讨论理解:哥哥比弟弟多6张邮票
3.实物演示,帮助理解哥哥比弟弟多6张邮票
4.小组共同完成画线段图,列式计算,交流思路 。
三.精讲点拔
挑战自我
小红:我折了19个五角星。
小芳:我比小红多折5个。
小云:我折的个数是小红的5倍。
(1)小红和小云一共折了多少个五角星?
(2)小红和小芳一共折了多少个五角星?
(3)想一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怎样解答?
全班交流。
四.运用提升
完成思考题。
妈妈:我的年龄是你的4倍。小芳:你比我大27岁。提问:你知
道妈妈和小芳 各多少岁吗?
1.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学生画线段图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五.达标作业
1.解决问题。
(1)小刚集了72张邮票,小明比小刚少46张,两人共集多少张
邮票?
(2)学校航
模组有14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3倍。航模
组和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美术组比航模组多多少人
?
知道学生画出线段图,然后再解答。
2.“想想做做”第7、8、9题。
练习五(1)
主备:孙周扬 审稿:
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
br>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口
算。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3.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
熟练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
难点:
正确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
课前自学
1.课本P46
2.口算练习。
(1)口算卡出示:
26+61
13+25 48+31
26+68 13+29 48+35
比比每组上下两题,指名说一说这三组题有什么相同点。
提问:如果个位满十怎么办?
(2)口算卡出示:
87-25 94-51 56-43
87-29
94-55 56-48
比比每组上下两题,指名说一说这三组题有什么相同点。
提问:如果个位不够减又怎么办?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完成练习五第1题
出示题目。
先自由口算,再反馈结果。
评讲:①.比较分析每组中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②.小结加.减法在算法上的共同点。
复 备 栏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教师操作,让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
同桌继续进行口算,一人出题,一人口算,然后交换。
二.自主探究
完成练习五第3题
出示题目,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估算。
在书本上用“○”圈出得数比50小的算式,用 “□”圈出得数
比50
大的算式。
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任意指其中一题要求估算出结果。
三.精讲点拔
完成练习五第4题
口算比赛。
让学生做在书上,然后核对结果,鼓励学生,以增强口算的信心
四.运用提升
完成练习五第5题
出示题目,要求说出题目含义。
让学生根据题意提出求和或求差的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口算出结
果。
五.达标作业
1.解决问题
白兔有26只,灰兔比白兔多17只,黑兔比灰兔少15只,你能提
出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说一说,然后筛选出比较好的问题集体解决。
2.《学习手册》第1、2、3题
练习五(2)
主备:孙周扬
审稿: 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探索精神,增强自信心。
重点:
熟练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能发现问题并能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P46——47
2.补条件,提问题。
(1)大汽车有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2辆。 ?
(2)白兔有15只, ,白兔和灰兔一共有几只?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交流学案
2.组织练习,
做练习五第6题。
(1)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2)先画出表示黄牛的头数的线段,让学生表示画出奶牛的头数
的线段。
(3)要先求出什么?怎样算?
(4)再求出什么?怎样算?
点拨:这一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奶牛的头数。
复 备 栏
二.自主探究
1、做练习五第7题。
(1) 让学生独立完成,1人板演。
(2) 检查。
说说这一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可出示线段图帮助理解)。
(3)比较第7与第6题的异同点,关键要突出它们的相同点。
二.精讲点拔
做第8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比较两题的异同点。
四.运用提升
做练习五第9题。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然后根据先线段图列式
解答。
交流时说说你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如果将“3倍多9只”改成“3倍少9只”,你会解答吗?
五.达标作业
1.练习小结:两步计算的问题关键是要知道先求什么。
2.完成相关资料。
练习五(3)
主备:孙周扬
审稿: 程桂兵 上课时间 :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逐步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使学生认识简单估算的方法,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3.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初步学会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
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难点:
熟练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P47——48,练习五第10-13题、思考题。
2.练习口算方法。
口算下列各题。
48+31 54+12
48+35 54+18
口算后提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口算下列各题。
74-23 55-35
74-29
55-37
要求学生先说出口算过程,再说出得数。
问: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做练习五第10题。
分题出示,让学生说说应填什么和怎样想的。
或用分别估算左右两边的得数,或通过比较左右两边的算式进行
判断大小。
二.自主探究
做练习五第11题。
看图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完成在作业本上。
交流,说说你怎样想的。
25+44
25+45
43-12
40-12
复 备 栏
三.精讲点拔
做练习五第12题。
1.让学生看图了解题中已知条件。
2.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要用两步计算
解决的问题)
学生相互提问题,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归纳提的好的问题。如:航模组与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 航模组
比美术组少多少人?
3.提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齐练,完成后集体交流。
四.运用提升
1.做练习五第13题。
1)观察图,你获得什么重要的数学信息?
2)提问:如果现在你有100元,买两种体育用品,还剩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提问:如果你有100元,不规定怎么买,你打算怎么花?
同桌交流解决方案后集体交流。
2.思考题。
1)提问:下面两组算式各有什么规律?你能照规律接着写下去
吗?
2)尝试完成思考题,然后交流。
五.达标作业
《学习手册》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24时记时法(1)
主备:孙周扬
审稿: 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某一时刻。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
4时计时
法之间的联系,会将其互相转化。
2.经历24时计时法的认识过程,体验根据生活实际和认知经验学习的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认
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
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
良好习惯。
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某一时刻。
难点:
会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具。
课前自学:
1.课本P49-P52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4时是( )时
上午8时是( )时
晚上10时是( )时 深夜12时是( )时
3.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13时是下午( )时
17时是下午( )时
21时是晚上( )时 24时是深夜( )时
4.自学质疑: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什么不同?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交流学案
1)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2)展示学案:提多名学生说一说答案,并要求说出为什么这么做。
2.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研究?
3.揭示课题:24时记时法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1)看节目预报单上的时间,你有何发现?你能把它们转化成普通
计时法吗?
(2)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到底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
答进入自主探究。)
复 备 栏
学习引导一:认识24时计时法。
1.课件演示钟面一天转动情况。学生随着演示数出一天的时刻,
数到下午1点时会出现两种答案,教
师顺势提问:
(1)一天有多少小时?
(2)下午1时就是多少时?
(3)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24时计时法?
学习引导二 :比较两种计时法的不同。
1.出示3幅图,让学生用24时记时法说出钟面的时间。
根据一种记时法找出相对应的另一种记时方法。
2.用两种计时法说一说我们的作息时间。
三.精讲点拔
1.普通计时法是根据时钟一天的转动,按照时钟上的数字来表示
一天的时刻的,因为有重复,所以前面要有时段说明,如:早晨、
中午、下午等;而24时计时法则按照
一天的24个时刻依次数下去,
没有重复,所以不需加上时段说明。
2.提问:如何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化呢?
请多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点拨。
四.运用提升
1.小组内研究“想想做做”,看自己能解决哪些题目。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选题让学生说说想法。
2.创设情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想想做做”2、3、4、5题
第五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说一说:这时你在干什吗?完成“想想做做“第八题。
课件分别出示三个钟面,提醒学生注意,钟面上的时刻可以代表
两个时刻。
4.读一读“你知道吗?”。
五.达标作业
1.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2.完成“想想做做”1、7两题。
24时记时法(2)
主备:孙周扬 审稿: 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
意义
,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
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
3.
培养学生解题策略的灵活性和时间观念。
重点:
学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某一时刻。
难点:
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自学
1.课本P53-P55
2.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上午7时30分
下午1时 晚上8时
中午12时 下午4时 晚上10时
3.尝试完成53页例题。
4.妈妈上午8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妈妈每天在单位多少小时
?如果中午休息1小时,
那么妈妈每天工作多少小时?
5.自学质疑:(1)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是什么?(2)第四题5时不够8时减怎么办?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交流学案第2题
2.交流学案第3题
提三名学生板演,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3.交流学案第4题
找三名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板演,然后让全班同学对他们不同的
解决方法给予评价。
二.自主探究
学习引导一:经过时间的求法
1.补充例题:一辆货车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出发,17时45分到
复 备 栏
达石家庄,火车共行驶多长时间?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交流信息。
(1)说说下午2时40分和17时45分表示什么?在钟面上该怎样
表示呢?
(2)小组讨论:怎样知道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呢?
这两个时刻的计时法不一样,怎么办呢?
说说下午2时40分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3)点拨:
课件演示经过时间的线段图。
讲解:计算经过时间,只要 用到
达时刻减去发车时刻,就是经
过时间。列式时两个时刻的计时方法一定要统一,最好都化成24时
计时法。
学习引导二
1.出示:一个商店门口挂着这样的牌子
营业时间:上午8:00——中午12:00
中午12:00——下午7:00
2.独立思考怎样计算全天营业时间
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3.点拨:可以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营业时间,然后相加。本题中所给的时刻,可以全部化成24时计时法然后再算,也可以直接算。
(想一想,为什么可以不转化为
24是计时法?)
四.运用提升
1
.计算妈妈一天工作多长时间。
2.完成“想想做做”2—4题。
五.达标作业
1.通过本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2.读一读“你知道吗?”。
3.完成“想想做做”5题
24时记时法(3)
主备:孙周扬
审稿:程桂兵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的
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
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
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重点:
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P56-P57
2.想一想,你打算如何度过周末?
3.用表格的形式把你的计划写出来。
4.交流一下:设计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自制时间安排表
提问:联系自
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哪些方面与小华的安排相
近,自己还安排了哪些活动?你会自己设计一张时间安
排表吗?
学生在小组里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调整自己的活动,使活动安排
得更合理,更有意义。
2.教师组织交流,提问:看了同学们时间安排表,你有什么新的
想法?
二.自主探究
1.挂图出示书上的表格。
提问:这张表上记录了些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组织交流。
复 备 栏
2.提出并解决问题
从这张表中,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答?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组织交流,在交流中解决书上的问题。
3.谈谈感受
提问:看了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你有什么感受?从中得到
什么启发?
学生各自谈感受,分组交流,教师巡视。
三.精讲点拔
1.谈话:从小华的周末一
天的时间安排中,你觉得小华师怎样的
一位同学?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如果让你来安
排周末一天的生活,你有什么好的创意?(启发
引导合理安排时间:既要要有学习劳动的时间,还要有娱
乐休息的
时间。)
3.同学们修改刚才自制的时间安排表。
四.运用提升
1.展示设计好的方案,组织学生评议。
2.算一算:这一天,你做的哪件事用时最多。哪件事用时最少。
以后将如何调整?
3.课外:学习手册31—32页
五.达标作业(用时5—6分)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主备:杨根红
审稿:颜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
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
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前自学
认真自学课本58和59页,想明白下面三个问题
1、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2、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3、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自学质疑
学 习 过 程
一、展示交流
出示场景图:
1、说说场景图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
2、举例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
正方形的吗?
3、你能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点吗?
二、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 (一)
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⑴猜想
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了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学生汇报。
⑵验证
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一下
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想办法
验证一下长方形是不是真
的具有这些特点。
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分组活动。
⑶交流、总结
问: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复 备 栏
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⑷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
相等。
问: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⑹小结: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的四条边对边
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学习活动 (二)
1、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
缩短到和
宽相等时,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2、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谈话:我们
已经发现并验证了长方形的特征和正方形的特征,
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小组讨论后在班级内交流
三、精讲点拨
长方形的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运用提升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
形,说
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小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动手测量
⑴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⑵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4、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并展示部分学生作业,要
求说出所画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
5、游戏:猜图形
⑴
狗弟弟:我的身后是一个长方形,看得见的两条边分别是8cm、
5cm,你知道其它两条边的长度吗?
⑵猪小弟:我的身后藏着一个正方形,可以看到的这条边是6cm,
请问:看不见的三条边各是
多少cm?
⑶牛大哥:只知道我的身后是一个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一条边是5cm。聪
明的同学,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它的每条边可
能是多少cm?
6、数图形:
五、达标作业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完成补充习题45页的内容。
认识周长
主备: 杨根红 审稿: 颜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
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
享受学习的快乐。
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
难点:会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第61页,完成61-62页的“想想做做1-6题。
什么叫周长?摸一摸: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在哪儿?
2.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它们的边线也就是这些图形的( )
3.自学质疑
学 习 过 程
一、展示交流
1、通过自学你学到了什么?
2、指名上台摸一摸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课桌面和三角尺的周
长指的是哪里?
3、展示课前自学第2题,全班评议
二、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 (一)
1、怎样知道游泳池的周长?怎样知道树叶的周长?(生说一说指
一指)
2、你还能在身边找到其它东西的面的周长吗?
学习活动 (二)
1、如何知道叶
子和硬币它们的周长到底长几厘米?我们身边的黑
板、三角板、文具盒周长是多少?想不想动手量一量?
分组量,同组
同学要相互合作,最后把结果记清楚。
2、刚才我们通过各种方法量了物体面的
周长,那么平面图形的周
长又应该如何测量呢?(61页试一试)
复
备 栏
三、运用提升
1、学生展示: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就是树叶的周长
2、学生口头交流:身边东西如
数学书学生独立摸一摸、指一指、
课桌面,瓷砖的边线都是他们的周长。再让同学门在组内互相
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3、请再举一些例子。
4、如何知道叶子和硬币它们的周长到底长几厘米?
生讲解:因为树叶是弯曲的,我们可以用线先围树叶周长,然后
把线拉直再测量。
师补充说明:这种方法数学上叫作化曲为直。这种方法非常实用。
5、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我用围还有滚的方法
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6、
平面图形的周长又应该如何测量呢?
接下来请大家把量好的每条边分别长多少厘米,最后再算一算图
形的周长,把算式写在书上。
四、精讲点拨
在平面图形中,我们一般说:围成这个图形的几条边的总长叫作
它的周长。
五
达标作业
1、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1)
(2)
还有不会的地方吗?请提出来:
2、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3、先测量,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
4、拓展延伸
量一量、填一填
爸爸 妈妈
我
身高(厘米)
腰围(厘米)
头围(厘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主备:杨根红 审稿:颜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
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学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探索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63-65页上的内容;
2、
a、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b、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名称。
c、周长的含义。
3、自学质疑
学 习 过 程
一、展示交流
1、说说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知识?(生自由交流)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10厘米
5
厘
米
4厘米
2、教室地面的长是8米,宽是6米,你能计算出教室地面的周长吗?
二、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 (一)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
28米,哪条边是15米?
组内交流。
3、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
的?组内探究、合作交流。
4、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组内研讨。
5、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
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学生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到各自的黑板上去扮演。
6、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复 备 栏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8+15+28+15=86(米)
(2) 28+28+15+15=86(米)
(3) 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28+15=43(米) 43*2=86(米)
7、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
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
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8、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三、精讲点拨: 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
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学习引导 (二)
1、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2、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
下自己解答呢?
学生尝试在组内交流、研讨。
3、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
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4、你认为那种方法是最简便的?学生组内研讨。
四、运用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1、2、3题。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
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
认识到第
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
上就是求边长是6
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做“想想做做”第6题。
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
,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
再讨论出问题的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五、达标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还有哪些困惑的地方?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一根线正好围成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有多长?
4、张爷爷练习跑步,他围绕一个边长50米的花坛跑了4圈,一
共跑了多少米?
练习六
主备:杨根红
审稿:颜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熟练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形成计算周
长的能力。
2.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66-67页上的内容;
2、会做的题目在书上做一做。
3、自学质疑
学 习 过 程
一、展示交流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20厘米 30厘米
10厘米
2、一块菜地长是10米,宽比长少是4米,你能计算出这块菜
地的周长吗?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6米,在它的四周围一圈栅栏,栅栏长
多少米?
二、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 (一)
1、交流第1题。
先独立量一下每条边的长度,再在组内交流答案,全班汇报。
重点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交流第2题。
在各自的黑板上板演,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3、交流第3题。
学生分组在不同的黑板上进行板演。集中讲评。
交流:沿操场跑一圈其实就是求什么?
复 备 栏
4、交流第4题。
学生分组在不同的黑板上进行板演。集中讲评。
交流:这根线的长度其实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什么呢?
5、交流第5题。
(1)组内估计哪张书签用的金线最长?
(2)
小组内想办法量出每张书签大约各用了多少毫米的金
线?
6、交流第6题。
(1)让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拼一拼。
(2)借助直观说一说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宽是几厘米。
(3)学生分组在不同的黑板上进行板演。集中讲评。
(4)交流:都是用两个同样的小长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为什么
不同?
7、交流第7题。
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提示:通常应该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有条理地排出各种
不同的长和宽。一共有5种答案。
三、运用提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你还有哪些困惑的地方?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在一张长是20厘米
,宽是15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
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四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这个大正
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请你设计周长是24米的花坛。你能设计出不同的图形吗?
周长是多少
主备:杨根红
审稿:颜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开展围一围、摆
一摆、拼一拼、量一量、估一估等丰富的活动,巩固学生对长方形、正
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
方法的认识。
2、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巩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难点: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估一估等丰富的活动方法的引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68-69页上的内容;
长方形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周长是___米
边长为4米的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米
3、动手画一画
画出周长为8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4、自学质疑
学 习 过 程
一、展示交流
1、汇报第一题
2、周长为8厘米的长方形
① 长____宽____
② 长___
宽____
虽然长方形的长、宽都变了但是他们的周长不变
周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_____
二、自主探究,
学习活动(一)
1、围一围
你用一根线能围出什么样的图型?你围出了___个图形。
讨论它们的周长是多少?通过围一围你们发现了吗?
用同一根线围成的图形,不管形状怎样的变化,它们的___
总是相等的。
复 备 栏
2、摆一摆、(12根小棒)
请
你选用几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根据他们的特
征说一说你摆出的长、宽或者边长各是多少?
周长是多少?
3、拼一拼(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①你能用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长_____宽_
___周长___
②你能用6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吗?同桌说一说你有几种摆
法。
③用12个正方形能拼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A长____宽____周长____b长__
__宽____
周长____c长____宽____周长____
我们发现:长是____
_宽是_____的长方形周长最短。
所以一般拼成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越短。
三、运用提升
1、周长这样一个看似很简单的知识,却藏了这么多的数学秘密。
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2、量一量,再算出图形的周长。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巧妙、更
方便地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3、估计手帕和课桌面的周长,再量一量,算一算。
再选择生活里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简单的图形估估、量量、
算算。
四达标作业
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主备:图河小学 高加卫
审稿:圩丰小学 顔 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2、在具体情境中
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在探索
算法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
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自学
1、填空题
2个百就是( ) 700就是( )
15个百就是( ) 40个百就是( )
2、口算
2×4=
12×3= 24×2= 20×3= 40×9= 200×4=
做好后再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自学质疑
1、出示例题图多媒体课件(4
00米改成50米)。谈话: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
提出什么问题?
2、一生提出问题,另一生口头列算式。师板书(3×50=150(米),2×50=100(米)
)
3、请生说一说自己口算的方法。
4、若把50米改成400米,该怎样算呢?
请生口头列式,并说一说自己想法。师板书算式。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生独立解答,试一试。
2、在班内交流:谁给大家说说怎样计算400×3?
3、小结:
提问:观察上面两题的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课题)
整百数乘一位数可以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究
1、分组互相交流自己口算的算法。
2、在班内交流。
谈话: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说出算法,老师板书。
① 用加法计算:400+400=800(米)
复 备 栏
②
按数的组成思考:400是4个百,4个百乘2得8个百,8
个百是800。
③
按表内乘法推想:由4×2=8想到400×2=800。
引导学生用第二或第三种算法口算。
三、精讲点拔
师:
1、谁给大家说说怎样计算400×3?
2、观察板书乘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整百数乘一们数可以怎么计算呢?
四、运用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生独立完成,比较每一组算式与得数,你发现了什么?促进算
法的有效迁移。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出示卡片,按组开火车口答,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算得又对<
br>又快。既巩固算法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每组的三道题目之间有什么联系。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用幻灯片投影呈现习题,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中搜集到
了哪些信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最后全班交
流。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⑴谈话:吃新鲜水果有助于我们身体健康,我们都爱吃桃吧,<
br>我们去果园欣赏欣赏吧。(出示挂图)
⑵你知道了什么?你会解答吗?
⑶生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⑴生仔细观察插图,独立思考并解答。
⑵小组内交流,重点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⑶全班交流。
五、达标作业
1、口算
400×5=
600 ×7= 300×9=
2、
一个正方形果园的边长是800米,沿果园四周走一圈,一
共要走多少米?
(友情提醒:沿果园四周走一圈,就是求正方形果园的周长。)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4、布置作业: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主备:图河小学 高加卫
审稿:圩丰小学 顔 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
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课前自学
1、昨天晚上老师布置预习书72页的内容,你们看懂了吗?能解答吗?
2、师出示例题图。
3、一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4、他的想法与你一样吗?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教学“试一试”,出示学生骑车从家到体育场的场面,让生
提出数学问题,列式解答。
2、在班内交流:一生边板演边讲解算法。
3、小组讨论: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二、自主探究
1、新知探索书72页的内容
2、同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3、在班内交流。
发现了什么?
三、精讲点拔
1、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及时板书,并作重点强调。
2、提问:看一看这一题的计算过程,联
系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一
位数,想一想:三位数乘一位数在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等方
面你发
现了什么?
3、学生组内交流,
4、师生归纳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运用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书上将竖式补充完整。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复 备 栏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⑴学生列式计算,全班集体订正。
⑵让学生数一数的积各有几位,提问: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
⑶提问:根据刚才的观察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三位数乘
一位数的积石三位数或四位数)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要求口算哪些题,口算给同<
br>桌听,一人口算乘2的题,一人口算乘3的题。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⑴让学生先看懂图意,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⑵用竖式计算得数,然后口头回到问题。
⑶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⑴生看图理解题意。
⑵独立解答,全班共同校对。
五、达标作业(用时5—6分)
一、计算
1、口算
12×2 = 22×2= 31×3=
21×4 =
41×2=
2、用竖式计算
131×7=
612×8=
3.算一算,看看积各是几位数。(思考:什么情况下,三位数乘
一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261×3= 8×123=
二、解决问题1、有一列火车,每节车厢有112个座位,7节这
样的车厢共有多少个座位?
1、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1)
(2)
还有不会的地方吗?请提出来:
2、布置作业
练习七1
主备:图河小学 高加卫
审稿:圩丰小学 顔 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
数的笔算方法和简单的估算方法。构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
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并形成技能。
2、运用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3、让学生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
课前自学
一、自学质疑
1、自主完成教科书P74第1题。
2、同桌交流估算与口算结果。
3、任意选择几道口算题,指名口算,对照自己的估算结果想
一想,看得数是否合理。(老
师可适当指导估算方法)
4交流、质疑:谁能说说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班里交流)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指名3人板演第2题剩余题目,其他生独立完成。
2、学生之间互评,指名说说笔算方法,师针对计算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指导。
3、让做错的同学自己找错因,谈谈想法;怎样才能不出错。
4、归纳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
1、教科书P74第2题第一行三道题,(小黑板呈现)
让学生独立完成。
2、在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竖式计算过程之后,同桌之间交流三位
数
乘一位数笔算时的注意点,再集体评讲。
3、计算题虽然简单,如果马虎就不容易做对,做做下面几道题,
看谁能做个细心的孩子!
复 备 栏
三、精讲点拔
1、通过例子指导估算方法、口算方法。
2、师提问: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顺序是什么呢?生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
3、师小结:看来,在计算时,估算是一种好办法。
(师及时进行板书)
四、运用提升
1、出示P74第3题 投影仪
⑴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列式解答,集体评讲。
⑶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P74第4题
⑴让学生仔细看图,看清有哪几种食品,每种食品一包各重多
少克。
⑵学生读问题,根据问题选择合理的条件。
⑶将条件和对应的问题连接起来读一读,并想想如何解决。
⑷学生列式解答,提示:条件和问题中的单位名称不统一怎么
办?
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⑸学生互评,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五、达标作业
1、笔算下面各题:
259×2 = 4×315 =
633×3=
2、我们学校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817名学生,全校共有
多少名学生?
3、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4、拓展延伸
师:你认为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积一定是三位数或四位数吗?
鼓励学生质疑:积有没有可能是两位数或五位数呢?
5、布置作业:
练习七2
主备:图河小学 高加卫
审稿:圩丰小学 顔 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三位
数乘一位数,提高计算技能,同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估算、
笔算的多样性计算策略。
2、熟练运用相关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体会不同领
域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实际练习体验中,熟练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自学
1、学生自主完成教科书P74第5、6题。
2、质疑:
⑴第5题通过计算和比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⑵第6题是如何估计积是几位数的?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指名板演第7、8两题的解答过程。
同时让板演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学生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
说说是怎么想的。(老师加以表扬)
二、自主探究
1、同桌讨论:
⑴第5题: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体会其中的规律。
⑵第6题:讨论得出,根据三位数百位上
的数与一位数相乘时
是否需要进位,判断积是几位数。(师适时点拔)
2、出示P74第7、8两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⑴找出两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⑵交流:两题问题的解决方法相同吗?如何解决?
⑶引导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⑷独立完成两题的解答。
复 备 栏
三、精讲点拔
1、第五题的计算顺序
2、第六题的积的数位的判断
(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时是否要进位)
3、根据问题想到了什么?
四、运用提升
1、400×2×3=400×□ 200×2×2=200×□
2、出示第9题
⑴生读题,理解“沿菜地四周有一条小路”的含义。
⑵独立完成解答,并指名说出思考过程。
3、思考题:
⑴学生独立试做(提示学生用乘法口诀去想)
⑵同桌互相交流想法。
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鼓励他们自主探索。
⑷指名说说推想过程与填法。
⑸师生共同总结填法。(答案很多,生只要找出一两种即可)。
五、达标作业
1、100×2×3=100×□
500×6=500×□×□
300×3×3=300 ×□
500×4=500×□×□
2、有一个正方形的农场地,边长为298米,在它的四周砌上围
墙,这围墙的长是多少米?
3、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学生交流学习所得。
4、布置作业。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主备:图河小学 高加卫 审稿:圩丰小学 顔 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经历“一个数与0相乘得0”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一个数与0
相乘仍得0”的合理
性,加深和拓展对乘法运算含义的理解。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三
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笔算三位
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程序、积的定位和进位的处
理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笔算和估算。
3.进一步体会不同计算方法的特点与价值,培养分析,比
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感受计算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
点: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笔算三
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
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积的定位和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自学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学生根据导入的故事提问“3只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呢?”怎样算?
学生口头列式,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想一想:0×7=
8×0=
指名口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观察这两道算式,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问:你还能说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小结:零与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还是0。
2、试一试:11×3= 101×3=
学生自主尝试,然后把想法告诉大家。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根据课前自学情况学生展开交流
A、小组交流
B、全班交流
2、让学生说说0乘任何数都得0的理由。
二、自主探究
(一)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多媒体课件报告厅座位图。
自由读题。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2、谁会列式,你能很快口算出来吗?
教师板书:17×6=102(个)
一个看台是102个座位,估计一下4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呢?
3、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4、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积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
指名学生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复 备 栏
(二)、小结:乘数中间有0,
积的中间一定有0吗?什么时候有
0,什么时候没有0呢?
三、精讲点拔
1、计算201×3= 607×4=
2、指名板演,其余学生齐练。
3、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做。
4、上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师结合板书点拨。
四、运用提升
(一)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课本77页“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集
体订正。
2、完成课本77页“想想做做”的第二题 ,指名估算,另外让
三名学生板演。重点讲解第3
题。追问:百位上的0哪来的?是5
×0得到的吗?
3、完成课本77页“想想做做”的第三题
(1)同桌先互相说一说错在哪里,怎样改?
(2)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板演纠错。
4、完成课本77页“想想做做”的第四题。学生
独立完成,教
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选择几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5、完成课本77页“想想做做”的第五题
提问:每个书架上的书大约有多少本?4个书架呢?
6、完成课本77页“想想做做”的第六
题。提问:从图中你获
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
流。
五、达标作业(用时5—6分)
一、计算
1、口算
0×5 =
1×0= 789×4×3×0×7=
2、用竖式计算
603×3= 309×5= 9×104= 8×206=
二、解决问题
1、实验小学有4个兴趣小组,每个小组有205人,兴趣小组一
共有少人?
2、公园里有松树105棵,柳树的棵数是松树的3倍, ?
(请你先提问题,再解答)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与以前学习的有什
么不同?你觉
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布置作业。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主备:图河小学 高加卫
审稿:圩丰小学 顔 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愉悦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探
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体会计算
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 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学会运用竖式的简便写法。
课前自学
1、口算
3×2= 7×2= 13×2= 3×20=
7×20= 21×4= 200×3= 700×2= 9×60=
激趣谈话:你为什么算得这样快,说说你有什么秘诀?
2、笔算:702×4
506×7=
3、尝试练习 13×4= 130×4=
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
(2)问:第1题中
乘数250末尾有一个0,积1500的末尾为什
么有两个0?第2题算过7×9得63后,为什么积的
末尾要添写两个0?
计算:310×3= 250×4=
600×2=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齐练,完成后集体交流想法。
二、自主探究
(一)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搜集到了几条信息?能解
决什么问题?
你能列式计算吗? 列式:4×120=
谈话:这道算式和上节课学习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
2、小组合作,探索不同的算法,在小组中交流感受。
用口算: 4×12=48
4×120=480
笔算1:
1 2 0
× 4
-----------
4 8 0
复 备 栏
笔算2:
1 2 0
× 4
————
4 8
0
讨论:两种竖式相比较,哪一种更简便?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三、精讲点拔
2、引导学生小结。
(1)提问:遇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先怎样乘?然后怎么办? <
br>(2)教师明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
乘,然后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四、运用提升
1,完成课本第78页“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独立计算,教
师指名板演。提问:第(2)、(3)题乘数末尾只有一个0,为什么积
的末尾有两个0?
2、完成课本第78页“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列出简便的竖
式进行计算
,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课本第78页“想想做做”第3题,边做边思考:上下
两题有什么联系?
4、完成课本第78页“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口算,体会每
组题的内在联系。
5、完成课本第78页“想想做做”第5、6题, 学生审题后独
立解答。集体订正。
6、完成课本第78页“想想做做”第7题,学生先填表,再观察。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五、达标作业
(一)、判断题。
1、乘数的末尾有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0。
2、乘数的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就没有0。
3、乘数的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一个0。
4、乘数的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有可能出现两个0。
(二)解决问题
1、一头
牛的重量是480千克,一头大象的体重比牛的8倍还少
162千克,大象的体重多少千克?
(二)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
2、布置作业。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主备:图河小学 高加卫 审稿:圩丰小学 顔 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理解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在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的解
题方法
,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数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自学
1、笔算下面各题:2×304 9×104 210×4
2、预习课本第80—81页,会做的题目在课本上做一做。
3、说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该怎样计算。
4、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幢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5个教室。 ?
(2)每个教室放6盆花,20个教室, ______________ ?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学生交流自学课本第80—81页,得与失
2、说一说例题要解决什么问题。
3、怎样列式,并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自主探究
1、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2、和同学交流。
联
系实际思考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每
一步的意义。把思考的过程在小组间说一说。
3、相互补充,把思考过程说具体,准确。
复 备 栏
三、精讲点拔
3、说说思考的过程。重点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指
导学生认真
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想起,通过
不同条件的合理组
合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可以从所求的问题想
起,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先要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
。
4、比较两种不同的分析问题的思路。归纳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5、指导列两步连乘的综合算式计算。
四、运用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1、2 <
br>先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集体交流。
指导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并说说不
同的解法。
2、完成p80第5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呈现的信息,再把思考的过程说完整,指
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完成第7题
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说思考的过程,重点说说先算什
么,再算什么。
3、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
五、达标作业
五、达标作业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和第6题
2、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与同学们交流一
下。
2.布置作业。
练习八1
主备:图河小学 高加卫 审稿:圩丰小学 顔 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会结合计算正确进行估算。
进
一步理清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其解题思路和方法,明确相关的计算方
法的联系和区别。
能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练习中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
的喜悦获得
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会结合计算正确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清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课前自学
1、口算下面各题。
900×3= 0×300= 33×2=
130×3= 3×230= 420×2=
2、用竖式计算。
304×8= 6×205= 908×4=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汇报是如何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几百几十乘一位数。
2、小组汇报怎样笔算和估算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
乘一位数。
3、在全班内进行交流。
二、自主探究
学习活动一:
1、完成练习八第1、2题
第1题直接指名口答,第二题指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校对。
2、完成第3题
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并让学生具体说一说每一道算式怎样估
算,然
后直接圈出积小于4000的算式
复 备 栏
学习活动二:
1、自主探索练习八的第四题
思考先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完成。
三、运用提升
1、把的数比2000小的算式圈起来。
204×3= 8×105=
308×4=
900×4= 4×170= 740×3=
2、每个班级有58个学生,30个班级大约有多少个学生?
3、填表
单价
数量
总价
洗衣机
980元
5台
电饭煲
240元
6个
电话
170元
9台
录音机
407元
5台
四、达标作业
1、口算。
500×3=
0×1000= 33×2=
320×3= 3×220= 420×0×2=
2、用竖式计算。
430×4= 6×270= 508×3=
3、估计连线。
417×5
1500左右
603×3 2000多一点
3×520
靠近18001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2.布置作业。
练习八2
主备:图河小学 高加卫
审稿:圩丰小学 顔 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2、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课前自学
1、口算
29×3= 2×18=
33×2+4= 81+9=
120×3=
3×22-6= 99×10-2= 2×99+2=
2、一只青蛙一天吃75只害虫,2只青蛙3天能吃多少只害虫?
3、一台机器每
天可以生产40米花布,照这样计算,5台这样的机器一个星期一共生产多
少米花布?(双休日不生产)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指名学生说说自学题中的数量关系,说说在解题时分析问题的
思路,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
2、总结:这样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怎样
的。
二、自主探究
1、完成练习八第6题
指导学生先算一算,说一说每一题的结果。再指导学生找一找,
每一组算式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想一想之间有怎样的规律。
2、完成第7题
生独立解答问题,校对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鼓励学生用
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完成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实际含义。提醒
学生列两步连乘的算式解答。
复 备 栏
三、精讲点拔
1、引导学生根据第六题的结果去探索规律。
2、要求用不同方法去解答第七题。
①可以先求一盒多少元?
②还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个?
3、第八题提醒学生用连乘的算式来解答。
学生用分式计算也可以,传达一个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信息。
四、运用提升
交流思考题
1、先让学生独立探究。
2、再适时进行启发和指导:指导学生理解题
意,并理解第1题
要使积最大,算式可能是531×7,也可能是731×5,再通过进一步
的
计算和比较,可知531×7的积最大。
3、第2题的方法与第1题类似,答案是357×1的积最小。
五、达标作业
1、完成第9题
先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
样解答
,即可以先算出一层有多少箱,也可以先算出一横排或一竖
排有多少箱。
2、你能根据前3题的计算结果,填写出下面的计算结果吗?
1×8+1=9
12×8+2=98
123×8+3=987
1234×8+4=( )
3、一部电话206元,一辆自行车的价钱是一部电话的3倍,一
台彩色电视的价钱是一辆自行
车的6倍。一台彩电要多少钱?
4、这节练习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吗?
5、布置作业。
复习1
主备:图河小学 高加卫 审稿:圩丰小学 顔 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相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
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种算法解决问题。
课前自学
1、自主完成教科书第84页第1题。
2、指名交流结果。
3、任选几道口算题,试着说说口算的方法。
4、比一比,算一算
740×5= 480×5=
5×704=
5×408=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让学生交流口算的方法。学生可以结合具体题目来总结。
2、小组交流自学题中的第四题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交流的形式、人次十人左右)
二、自主探究
1、指定3人板演第2题中间一组题师针对题目的特点对学生提
出要求
,先思考,后计算,以避免计算的 盲目性。
2、指导学生把握题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第2题,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体会一组3道题目相互之
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三位数乘一位数
的笔算方法。
3、第3题,让学生按题组进行计算,然后说说自己在计算中的感
受。
三、精讲点拔
1、第二题重点放在比较上,让学生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对完整
的认识。
2、第三题每组两道数式的内在联系,通过板书让学生获得感性
的认识。
复 备 栏
四、运用提升
1.第4题,指
名说说可以怎样估算,再逐题通过交流提出解答方
法,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估算的策略与方法。
2.补充出示:小明今年8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奶奶的年
龄是妈妈的2倍,你想提出什么数学
问题?学生独立提出不同的数学
问题,并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所题问题及解答方法。
五、达标作业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125×8=
4×205= 160×5=
1、食堂每天吃掉大米
70千克,照这样计算,9个星期吃掉多
少千克大米?
2、水果店运
来418千克梨,运来的苹果比梨的8倍还多256千
克。水果店运来多少千克苹果?
5、每件毛衣208元,每件上衣356元,每条裤子120元。妈妈
带900元。
(1)所带的钱够买4件毛衣吗?够买8条裤子吗?
(2)如果买2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应找回多少钱?
6、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7、布置作业。
复习2
主备:图河小学 高加卫
审稿:圩丰小学 顔 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
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选择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隐藏在实际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自学
1、预习课本第84—85页第5-9题,在课本上做一做。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理解题意,根据要求做出合理的假设,并进行相应的试验和调
整。
小组讨论解决,集体评讲
二、自主探究
1、出示第5
题情境图及题目,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组织学生讨论“小明游了4个来回”的含义,提问:4个来回
:
是4个50米吗?指名3个学生上黑板展示,最后组织交流得出一致结
论“4个来回”是8趟
。
2、出示第6题情境图及题目,启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问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各自的看法,然后让每个小组的组长说
一说“小华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吃饭;小芳中午回家吃饭”所隐含
的
解题信息,最后让学生独立进行估计和计算。
3、出示第9题情境图及题目,本题要求解答
的问题较多,让学
生一个一个完成并分别进行交流。
三、精讲点拔
1、“来回”一词的理解。
2、理解第六题小华不回家吃饭,小芸回家吃饭中隐藏的道理。
3、第七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答。
复 备 栏
四、运用提升
解决思考题(出示课件)
1、出示思考题的情境图及题目。
2、让学生观察插图,看一看从第1棵树到第2棵树.第3
棵树……
各相距几个5米,从而发现隐含其中的数量关系,,即间隔的段数应比
树的棵数少1。
3、让学生列式计算。
五、达标作业
1、小明在50
米的游泳池中游了3个来回,一共游了多少米?
2、小明小亮小芳一共有530张画片小明有110张画片,小亮的
画片是小明的3倍。
小亮有多少张画片?
小芳有多少张画片?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来解答?
3、这节练习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4、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1)
主备: 杨金娥 审稿: 颜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
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
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
到3个面。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
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重点: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难点: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
教具准备:3个小正方体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第86-87页,会做的题目在课本上做一做。
2.
( )面 ( )面 ( )面
上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学习引导 (一)
出示一个长方体。
让学生说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理解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的意思。
说说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侧面和上面呢?
学习引导 (二)
变换长方体的位置。
再让学生说说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各是什么?
复 备 栏
学习引导 (三)
认识电视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谈话:下面大家观察教室里的电视柜,并和同桌说说电视柜的
正面、侧面和上面
分别在那儿?学生指一指、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
1、说说现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谈话交流: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电视柜的正面、侧面、和上
面分别在哪儿?
3、你坐在自己的座位看到了图书柜的几个面?哪几个面?
(让三个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说一说)
生1:我看到了左侧面和正面。生2:我看到了正面。
生3:我
看到了右侧面和正面。你认为刚才三位同学的回答正确吗?为什
么?
(结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面就不一样的)
4、文具盒
提问:请同学们把文具盒
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看,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文具盒的一个<
br>面?
三、精讲点拔
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不一样,站在一个位
置观察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四、运用提升
( )面
( )
( )面
五、达标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五题。
(1)看书读题后,照题目中的样子摆正方体,从正面、侧面、
上面观察。
(2)小组内交流,全班组织反馈交流。
(3)书上 87页4、5题
观察物体(2)
主备: 杨金娥
审稿:颜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观察3个正方
体摆成的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不同形状,并能画出看
到的图形;
2、能根
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用3个正方体把物体
摆出来。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重点:能辩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画出看到的图形。
难点: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教学准备:3个正方体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第88-89页,会做的题目在课本上做一做。
2、连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学习引导 (一)
出示例题的图
照样子,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拼搭搭。
同桌一人搭一个。
学习引导 (二)
教学“想一想” 出示直观图。
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各看到了怎样的形状?
形状是不同的?
再说说从哪两个面看到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从哪一面看到的
学习引导 (三)
教学“试一试”。
(1)指名读题。提问:要求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学生先猜猜怎么摆的?然后摆一摆进行观察、验证。
(3)根据自己摆好的样子,观察侧面和上面,分别画一画。
(4)提问:你从侧面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从上面看呢?
复 备 栏
二、自主探究
感知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
可能相同。
同桌说说从正面看两人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再说说从侧面和
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三、精讲点拔
不同的物体,从一个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会相同。
四、运用提升
有三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的,请在它
的下面画“√”;从侧面看到是
“ X ”。
五、达标作业
(
的,请在它的下面画
(
(
(
(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还有哪些困惑的地方?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五题
教学反思
统计与可能性(1)
主备: 杨根红 审稿:颜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
2、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
适当的
解释,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难点: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第90-91页,会做的题目在课本上做一做。
2、准备5个红球和5个黄球。
3、抛硬币10次记下正面、背面向上的次数
4、自学质疑
学 习 过 程
一、展示交流
1、
抛50次1元硬币,用画正字的方法,把落地的结果记录下
来,并整理成统计表。
抛硬币结果统计表
落下的情况
次数
合计
1元向上
图案向上
复 备 栏
2、在书包里放5个红球,3个黄球,
每次摸1个,任意摸40次,
先估计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红球( )黄球(
)
摸球结果记录表
红球
黄球
二、自主探究
学习活动(一)
师出示一个口袋,里面放着5个红球、5个黄球,学生思考:如
果老师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先进行估计。
学习活动 (二)
如果每次摸1个球,摸出以
后把球再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
大家想一想: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学习引导
(三)
学生进行摸球的练习。完成书上第89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
请一个学生上讲台来进行抛掷正方体的游戏,其他同学,做好
统计。
三、运用提升
1、学生进行摸球的练习。
2、每次摸到的结果,大家通过思考回答用怎样的方法能快速地<
br>进行记载呢?(画“正”字的方法)
3、学生将所摸到的球的情况,在书上“摸球结果记录表”中进
行记载,将情况汇报。
4、组内检查记录的结果是否填在统计表里?统计的结果和你的
估计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
里进行交流。
四、达标作业
1
、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不会的地方吗?
请提出来:
(1)
(2)
2、经统计,书架上各种书如下:
故事书
辅导书
科幻书
文艺书
(1)请你先根据“正”字统计结果完成下表:
种类
数量
合计
故事书
辅导书
科幻书
文艺书
正正正正正正
正正正正
正
正正正正正正正
(3)随便哪一本,最可能拿到的是(
)书,最不可能拿
到的是( )书,拿到( )书和(
)书的
可能性差不多。
3、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统计与可能性(2)
主备:杨根红
审稿:颜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在摸球活动中经历
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会选用合适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认识条形图,初步感受条形图在表达数
据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从中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
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在活动中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让学
生经历探索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实验过程,感悟“猜想——实验——验
证——思考”是获得科
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难点:用条形图描述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第92-93页,会做的题目在课本上做一做。
2、 在怎样的情况下,我一定
能摸到红球。在怎样的情况下,我可能摸到黄球?在怎样的
情况下,不可能摸到黄球?
3、在怎样的情况下,摸到红球与黄球的可能性差不多?
4、自学质疑
学 习 过 程
一、展示交流
袋子里1个红球和3个黄球。 <
br>1、在怎样的情况下,我一定能摸到红球。在怎样的情况下,我
可能摸到黄球?在怎样的情况下,
不可能摸到黄球?
2.在怎样的情况下,摸到红球与黄球的可能性差不多?
班级里交流自己的完成结果。(可以向老师求助)
二、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 (一)
1、口袋里放了1个红球,又放了3个黄球,如果每次摸1个
球,摸10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
可能多一些?
复 备 栏
学习活动(二)
2、如何把摸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有几记录的方法呢?
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块做记录。另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格做记录,
涂成条形图。
实验时,要进行四人一组讨论分工、记录摸球结果的方法;
小组活动。
三、运用提升
小组合作把1个红球和3个黄球放入一个袋子里完成课本92页
的活动。记录下结果
在课本92页的方块图和方格图中。
组内交流你统计的结果与你估计的结果一致吗?
班级交流在这次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向老师求助)
我的发现是
四、达标作业
1、做书上“想想做做”的第1题。
小组合作,做一个 小正方体
,四个面上写“1”,一个面上写“2”,
一个面上写“3”。把小正方体抛30次,在书上用涂方格的
方法记录
“1”、“2”、“3”朝上的次数。在条形统计图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中说说,班级中交流,写在下面。
我的发现是
2、做书上“想想做做”的第2题。
在布袋里放4枝铅笔,怎样放才可能分别达到下面的要求?
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
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
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完成情况。
五、总结提升
1、今天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九
主备:杨根红
审稿:颜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巩固本单
元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的综合练习课,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
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
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重点:进一步了解可能性大小的关系。
难点:进一步掌握用条形图来描述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前自学
1、
自学课本第94-95页,会做的题目在课本上做一做。
2、
认真观察统计图并填表,图中每一格表示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
你能用“经常”、“偶尔”来说明转盘的转动情况吗?
4、 自学质疑
学 习 过 程
一、交流展示
1、P94.1
要求学生
将“经常”、“偶尔”等表达方式与统计图表中的数据
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根据地使用“经常”、“
偶尔”描述事件发
生的情况,从而发展数学思考。
2、P94.2、3
通
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使“经常”、“偶尔”等词的含义与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
让学生在获得个人感受
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相应的词语。
问:看了这几个转盘后,你有什么想法?
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经常出现的?哪些事情是偶尔出现的?
二 自主探究
学习活动一
3、P95.4
出示题目图画,要求学生观察思考问题,再用线连一连。
交流:你是怎么连的?为什么这样连?你是怎么想的?
4、P95.5
出示统计图表,观察图表,了解题目要求。
提出小组活动要求及分工合作情况。
讨论活动步骤,教师及时给予纠正与帮助。
小组活动。汇报活动结果。
复 备 栏
评讲:从统计表中你看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如果在你们组开展一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什么项目比较合
适?如果我们班想开展一项体育竞赛,
你认为组织什么项目比较合
适?
学习活动二
5、P95思考题
明确题目要求。
问:这道题中的要求是什么意思?你打算怎么涂色?
学生活动。组织交流讨论。
三、精讲点拨
数量相同,可能性相等
数量多,可能性大
数量少,可能性小
四、运用提升
准备四种花色的扑克牌各1张,混放在一起并叠整齐。每次任
意摸一张,摸20次。先估计每次
摸的结果,再把实际摸得的结果记
录在下面的表中。
你能涂出条形图来表示摸牌的结果吗?
问:如果再放进3张红心的牌,任意摸20次,结果可能会怎样?
五达标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摸牌和下棋
主备: 杨根红 审稿:颜平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的理解,
进一步体验从实验中收集数据研究问题的方法。
2、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相互合作取得成功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
情感。
重点:摸牌和下棋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体验从实验中收集数据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P96—P97《摸牌和下棋》,
2、回家找扑一副扑克牌,认一认;
3做一个小正方体,五面涂上红色,一面涂上黑色。
4自学质疑
学 习 过 程
一、展示交流
1、用画“正”的方法统计活动的结果,你还记得吗?
复 备 栏
2小组内交流,组内形成共识
3请愿意上台操作展示,板演作图的同学讲解
二、自主探究
学习活动一
观察条形图,看看摸牌的结果和自己估计的是否差不多,并在
小组内交流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如果再放进4张红桃牌,任意摸40次,结果可能会怎样?先猜
一猜,再合作实验。
同桌合作活动:任意选择不同张数、不同花色的扑克牌,先估
计摸40次的结果,再实验。 <
br>根据老师的要求选取扑克牌的花色和张数。例如:如果摸到黑
桃牌的可能性最大,你准备怎样选牌
?
学习活动二:下棋游戏
拿出发给你们
的小正方体,5面涂红色,1面涂黑色,剪下教材
附页的棋纸。同桌一人拿红棋,一人拿黑棋,都从“0
”开始走,谁
走棋用抛小正方体的方法确定。两人轮流抛小正方体,不管谁抛的,
只要红色朝上
,红棋就走棋,每次走一格;黑色朝上,黑棋走棋,
每次走两格。谁先走到最后一格谁为胜。两人轮流交
换棋子下几盘,
哪种颜色的棋胜了就在书上P97的方格图上涂一格。
同桌合作,轮流选择红棋开展活动。
三、精讲点拨
小组内汇报自己一共胜了几盘,
其中执红棋时胜了几盘,执黑
棋时胜了几盘,小组长统计全组红棋和黑棋获胜的盘数。
在班内交流游戏结果。各组汇报红、黑两种棋获胜的盘数。
讨论:为什么红颜色的棋胜的盘数
多?如果要使两种颜色的棋
获胜的次数差不多,只改动黑棋每次走动的格数行吗?怎样改?如
果
只改动小正方体上涂色的规定,可以怎样改?
四、达标作业
1、今天玩了摸牌和下棋,大家
可能意犹未尽,下课后可以接着
玩,通过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
2、某超市搞促销,发放了
1000张奖券,其中设一等奖5名,
二等奖10名,三等奖85名,四等奖900名,如果你参加摸奖
,你
认为中几等奖的可能性最大?
有一位叔叔参加了摸奖,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摸到一等奖,你想对
他说些什么?
3、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利用这种可能性而举行的一些活动
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