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别妄想泡我
994次浏览
2020年08月29日 08: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新西兰留学的条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



浙教版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教 学 计 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是按照《义务 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编写的。教学内容包括:万以
内的减法,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 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
的认识,以及角和直角。
1、万以内 的减法是在百以内减法和万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百以内
减法时,已经掌握了减法, 的笔算方法,当时由于计算的数目比较小,笔算时不出现连续退位
的情况,学生容易掌握。而万以内的减 法,基本包括了整数减法的各种情况,如连续退位、被减
数中间或末尾有0等情况,计算时比百以内的减 法要复杂。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减法以后,整
数加减法酌计算就基本学全了。
2、两 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乘加(减)或除
加(减)两步计算式 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
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
本册教材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数量关
系比较明显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以及以“求剩余’’为基本数量关系(减数是两数之和或
两数之积) 、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比两数和多几、比两数和少几)和以“求和”为
基本数量关系(比多 求和、比少求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3、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口诀 ,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以及口算
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一个数 乘两、三位数乘法的基
础。本单元先学习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不超过100),再学习笔算两、三、 四位数乘一位数,
包括第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 计算方
法,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4、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 握了表内除法,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在本单元,被除数扩展到万以内的数,商 也随之扩展到两、三、四位数,计算过
程比较复磊}为了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材 先安排一位数除两位数的
口算和笔算,再学习一位数除三、四位数的笔算,包括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这样编排,有
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算理及方法,为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
5、时、分、秒的认识是在学生会看整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
掌 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和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初步建立1小时、1分和1秒
的时间观 念。
6、角和直角,教材通过实物图形,抽象出角,使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直角,并能< br>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量、画直角,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做好准备。
(二)教材特点
1、重视口算教学,适当加强口算训练。本册教材对万以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和除数
是一位数除 法的编排做了适当修改。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的精神,教材把口算另列
小节进行教学,一些计 算的编排都是先学口算,再学笔算。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提
高口算能力,为学习笔算做好准备 。
2、重视教学笔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笔算的
计算方法,万以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是按计算方法要点进行
编排的。例如 一个数乘一位数,先学习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都不进位的,
着重解决乘的顺序和积的 对位问题;然后学习积需要进位的乘法,着重解决进位问题;最后学
习第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着重解决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问题。又如除数是一
第1页 共45页



位数的除法,教材在编写时注意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先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 ,再学习一位数
除三、四位数,最后学习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编写时,每次都是先教学被除数的 首位够
商1的,再教学被除数的首位不够商1的。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突出重< br>点,解决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两步计算应用题按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 的原则分组进行教学。在万以内的
减法这一单元中,教学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通过 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步
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并学习用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两步计算 应用题做
好准备。
4、在后面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中,按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 思路相近的原则分组编排
。先编排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的以“求剩余’’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再 编排以“相差
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最后编排数量关系比较间接一些的,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 以
“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应用题。这样编排,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
系,举一反三,又便于对照比较,搞清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解题时的生搬硬套。
5 、应用题的教学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本册应用题注意联系学生的
生活实际,应用 题中所陈述的事实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编拥嘲题,通过线段图揭示
数量关系并提示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分析法或综古怯进行分析。在
练习中编排一定数量的题组对比练习,使 学笙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基本的数量关系,
掌握解题思路。
6、通过操作、观察等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本册教材的
编排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 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例如教学除法的验算方法时,
教材通过计算准备题中的四组题目,引导学生观察 每组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自己
概括出“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验算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7、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本册教材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练习,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 能
达到基本要求。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带“苦”号题目和思
考题,通过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8、教材的编写,既考虑教法,又体现学法 。例如,本册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均按课时编写,练
习分层次编排,既为教师提供“教什么”和“怎样教” 的思路,又不排斥教师重组教材、自由
发挥的主动性。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从现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 、图形的演示,学具的操作,
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知道怎样学,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比较熟练 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
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2、掌握两步计算式题 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学会分析应用
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或列综合 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能比较 熟练地口算两位
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4、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 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
括有余数除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5、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计
算 。初步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6、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 部分名称。学会用三角尺判断—个角是不是
直角,会画直角。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册教材编排的计算内
第2页 共45页



容较多,万以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是学生继续学 习
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要保证学生切实学好,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清算理 ,揭示规律。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计算,很大程度上与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
、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等 有着密切关系。对于一些计算方法,教学时,要通过直观演示、学具
操作象@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并 能应用方法进行计算。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例
3“14x2”)时,教师可以借助小棒演示 ,使学生知道14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先用第二
个因数2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1,得2个十; 再用第二个因数2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4,得
8个一;然后把两部分乘积加起来。揭示虚线方框中的口 算思考方法,让学生在以后口算时有
规律可循。又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材先学习被除数首 位够商1的,再学习被除数
首位不够商l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用 除数试除被除数
的前一位,如果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为今后 学习除
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
(2)、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基础。加强基本口 算训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口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两位数是学习万 以内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除
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笔算,所以必须保 证学生切实学好。而
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功,应在平时课堂中带着练习 。练习是
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在练习时力求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梯度,形式多样,
练习面广,持之以恒,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万似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步
计算式题,由于计算数目较大,运算步骤较 繁,计算时学生容易出错,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认
真仔细计算、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自觉检验等良好的 计算习惯,确保计算正确。
2、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整 数应用题教学中,一步
是基础,两步是关键,也是难点。学生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难点在于不会有效地 分析应用题
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提出解答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应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
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上。
(1)、加强基础训练。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 础上发展得到的:因此要重
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 补充问题,这种
由条件到问题的训练,是用综合法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或根据问题补充条件,这种由问题 想条
件的训练,是用分析法解答应用题的基础。经常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
有裨益的。
(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分析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答应用 题的
核心。综合法与分析法是解答应用题常用的两种思考方法,也是本册教材主要学习的方法。教
学时,对例题的讲解,不要就题论题,要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学会找中间问题。如教学例1时,
“食堂 原来有50袋粮食,吃了4天,每天吃8袋,还剩多少袋?”根据题意采用从条件到问题
的分析方法,借 助线段图,边分析边揭示中间问题。如根据“吃了4天,每天吃8袋”可以求出
什么?又根据“食堂原来 有50袋粮食,吃了32袋”可以求出什么?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发展
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不同的题 目,也可以采用分析法进行分析,按照“要求……应该知
道……”的程式进行推导、分析,使学生明确“ 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计算
。在学生掌握基本解题思路后,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 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应用题。
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学会独立地列 式解答。
(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不要死扣类型,应通过多种形式练习,如
补充应用题问题或条件;提中间问题;把一步计算应用题改编成两步计算应用题(即扩题),把
两步计算应用题改编成一步计算应用题(即缩题);根据实物、线段图、算式自编应用题等,达
到巩固的 目的。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
活实际出发,研究改 进教学方法,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第3页 共45页



3、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
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数学概括能力、初步的逻辑思 维能力等。本
册教材中新的计算方法比较多,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通过直观演示、学具操作,逐步引 导学
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如教学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通过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三、四位数乘
一位数,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出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又如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一
位数除法 时,引导学生比较有的0表示不够商1,补上0;有的0表示0除以任何数都得0。通过
比较,既加深学 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幸生的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 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
自主探索的机会。如两步计算应用题中的“购物”活动,题目中提供了 四种书的单价,要求学
生求出不同购书方法所需的书款,这样的学习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的应用题,又有利 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一些选做题和思考题,趣味性、思考性都比较强。这些题< br>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促进
一些 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智力发展。这些题目不作为普遍要求,也不列入考试范围。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 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
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 实际,以及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有意识地对学
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通 过揭示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受到
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真 仔细计算、书写整洁、独立思考、自
觉检验等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五、课时安排
(一) 万以内的减法(20课时)
1.口算减法 3课时
2.笔算减法 10课时
3.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 5课时
4.复习 2课时
(二) 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15课时)
1.式题 4课时
2.应用题 9课时
3.复习 2课时
(三) 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17课时)
1.口算乘法 4课时
2.笔算乘法 11课时
3.复习 2课时
(四)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2课时)
1.口算除法 3课时
2.笔算除法 17课时
3.复习 2课时
(五) 时、分、秒的认识 4课时
(六) 角和直角 2课时
(七) 总复习 5课时

万以内的减法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包括:口算减法、笔算减法、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单元前继点和后续点
第4页 共45页



前继点:百以内的减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加减一步计算应用题
后续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减法和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和笔算退位减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
四、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口算减法
先编排好了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通过旁注说明口算方法,并推广到整百整千减整百整
千数。
2、笔算减法,万以内的减法,基本包括了整数减法中的各种情况,如连续退位、被减数中
间或 末尾有0的减法,另外,介绍了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
3、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本单元的内容是数 量关系比较明显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通
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借助实物 图示和线段图,学会分析应用题
的数量关系,并能分步列式解答。
五、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
3、使学生了解验算的重要 性,学会用差和减数相加等于被减数的方法和验算减法,养成
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掌握两 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解
答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六、单元教学进度
口算减法 3课时
笔算减法 10课时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材 5课时
复习 2课


第1教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二、引入
1、根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68-30= 53-20=
38-2= 33-1=
第5页 共45页



2、例1:口算
86-34=
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86-30=56
56-4=
3、试一试
8600-3400=
想:869个百-349个百
= 个百
=
4、小结
三、课堂练习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计算
4、找朋友
5、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第2教时
教学内容:
P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63-40= 82-20= 84-30= 48-43=
38-2= 86-52= 96-43= 96-33=
二、引入
1、口算
73-28=
想:
73-20=53
53-8=
3、试一试
45-20-9= 82-50-6= 100-20-4=
45-29= 82-56= 100-24=
4、小结
三、课堂练习
第6页 共45页



1、口算
36-17= 92-35= 71-29=
43-27= 76-58= 64-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先比较,再练习
73-49= 93-76= 83-38=
730-490= 930-760= 830-380=
3、计算
67-24 54-13
67-28 54-38
4、综合练习:见书本课后习题
1、2、3
四、课堂作业


第3教时
教学内容:
P43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和退位 减法的计算,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减法。培
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用44、28、56、73、32中的两个两位数,写成一道减法算式,能写几道就写几道。
2、你能分类吗?
78-42= 46-23= 86-34= 74-42=
32-24= 76-17= 56-49= 86-37=
(1)、先口算,并说说口算方法。
(2)第二组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可以怎么算? 先让学生独立地算一算,说一说,再同桌互相交
流。
(3)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方法。
说说其他学生的不同算法。
(4)口算其他的题目。
二、比较两组题目的异同
三、揭题: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四、课堂练习
1、口算
64-43= 55-23= 67-38= 74-46=
33-16= 76-47= 56-25= 82-67=
2、先说说口算方法,再口算
760-420= 460-230= 86-34= 740-420=
320-240= 760-170= 560-490= 86-37=
3、找朋友
4、根据条件补问题:
三年级订了儿童报51份,四年级订了68份,
第7页 共45页



?
5、综合练习:
94-21+18= 25+46-34+29=
五、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第4教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万以内的减法竖式计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79 55 74 48
-25 -41 -53 -36

二、教学过程
1、出示例1

748-536=

(1)、独立计算。
(2)指名说算理和计算方法。
说说其他学生的不同算法。
2、试一试

8394-5243=
8394
- 5243

三、课堂练习
587 1695 8254
-165 - 483 - 31

3897 258 3875
-3657 - 36 -1420

四、渗透计算
1、
768-615 5425 4698-1357 13
2837-2734 153 795-782 7131
5876-451 103 9647-2516 3341

2、应用题
第8页 共45页



3、综合题:
67 6 38
-15 - 2 7

五、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第5教时
教学内容:
P6-7,减法验算
教学目标:
1、掌握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并能正确地验算万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2、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验算法,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21-6= 44-20= 86-16= 78-48=
38+2= 26+5= 56+4= 86+4=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组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引入
引:在横式上,我们发现,差+减数=被减数。
那么,竖式上,是否这样呢,请试一试。
出示例1:
下面这题的差和减数相加,是不是等于被减数呢?
3896 3281
- 615 + 615
3281

小结:
用差与减数相加等于被减数的方法,可以进行验算减法做得对不对。
学生试做例3:
7846-2613=
7846 验
-2613 算

还可以怎么进行验算呢?
重算一遍。
试一试:有多种方法进行验算。

三、课堂练习
1、 计算下面各题,并进行验算
2569 768 1984 6592
-438 -315 -1072 -3541

2、文字题:
第9页 共45页



(1)2689与345的差是多少?
(2)比956少704的数是多少?
3、应用题:
鲤鱼的重量- 相差重量=鲫鱼的重量
鲫鱼的重量+鲤鱼的重量=一共的重量
河鳗的筐数÷对虾的筐数=倍数
4、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第6教时
教学内容:
P8,万以内的减法退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高们退1作10与本位上的数 加位加在一起再减的
方法。
2、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万以内一次退位和隔位退位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96 23 70 82
- 65 - 4 -56 -45
复习:竖式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过程:
1学生尝试:
(1):927-654
下面这题的差和减数相加,是不是等于被减数呢?
927 问: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不够减?
-654 怎么办?
(2)用计数写,攻克难点
演示:
百位上退 去一个珠子,表示退1,在十位上添上10个珠子,表示人10,则十位上一共有12个珠子,12
个珠 子减5个珠子得7。
(3)要求学生说说算理。
2、教学例5
2370-456=
(1) 独立计算。
(2) 同桌互相校对,纠正。
(3) 集体讲解。
强调:退位点帮助记忆,使计算正确,不能漏下退位的减小的要点。
3、引导学生观察:
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十位上不够减怎么办?百位上不够减怎么办?
集体概括:
被减数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相加一起再减。
第10页 共45页



4、试一试
三、课堂练习
1、计算(板演)
3015 457 1243
- 1908 -263 - 718

2、计算并验算
1632-817 4632-1815 3173-2459
3、应用题:
见书本
4、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第十课
《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例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谁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伟大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50岁的生日,为了庆
祝这一盛大的节旧,一些同学做了许多美丽的花朵。
板书: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
根据这两个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呢?怎样列式解答呢?
大家仔细观察,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
(2)师:老师也提一个问题——“做了多少朵红花 ?(板书)看能不能解答?为什么?”(因为题中没有告诉
红花与黄花、紫花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
如果老师增加一个条件——“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板书)。现在红花与黄花、紫 花有
关系吗?这道题能不能解答了?
二、进行新课
1.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谁来把题读一遍。
2.引导理解题意。
这道题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
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呢?(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画线段图。
师: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黄花的朵数 ,(边说边画)黄花有多
少朵?接着画线段表示紫花的朵数,表示紫花的线段应该比表示黄花的线段长呢 ?还是短呢?为什么短9画
完后问:哪一条线段表示的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呢?(指名上台指出)再画表 示红花的线段(师故意把表示红
第11页 共45页



花的线段 画得和总数一样长)。提问:是这样吗?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改?这条线段就表示红花的朵数,也就
是 这道题要求的问题。
4.分析、解答。
(1)师:请大家想一想,求红花的朵数用 一步计算可以吗?为什么不能?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须先算什
么?
(2)师:每一步 怎样算呢?求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就可以求出什么了?请你在练习本上试着列式解答,谁
最先做完,就 上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做完后看书自检。
(3)小结:解答例1时,已知红花的朵数比 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题中没有直接告诉黄花和紫花的总数,
所以要先算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 再算做了多少朵红花,需要几步计算?(两步。)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6.改编例题。
(1)师:下面老师把例1改变一下,把第三个已知条件中的“少”改为“多”。(电脑出示。)
请你默读题目,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和例1比,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②线段图怎样改?
③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归纳后 ,学生独立解答,个别板演。集体订正。问: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呀?第一步算什
么?第二步算什么?
(2)师:下面老师把例1再改变一下(电脑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先提问上述问题,学生再独立解答。
师生集体订正。
7.比较归纳。
(电脑出示)思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这三 道题讲的事情相同,前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相同,第三个已知条件不同。从解答方法来看,因为
红花的朵 数都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总数”没有直接告诉,所以三道题都需要两步计算,先算出
来黄花 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然后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不同的是求红花的朵数计算方法不同。因为例1告诉
我们 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应该用总数减3;想一想第1题是告诉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
多 3朵,应该用总数加3;想一想的第3题是知道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3个43,所以用总数乘以3。大家在做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多媒体出示)填空:
(1)同学们跳绳,小华 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师引
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小青跳了多少下”,必须先算( )。算式是:( )。
(2)畜牧场养出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
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养绵羊多少只”,必须先算( )。
算式是:( )。
2.小游戏——猜一猜:
两名学生报出年龄、身高,师说 出教师的年龄、身高与两名学生年龄、身高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
龄、身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应用题,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该怎样计算。
五、布置作业(略)
课后随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是在学生熟练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和
第12页 共45页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
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难点是找准题目中的‘中间问题”。本课注意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应用 题
的结构教学。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注意运用迁移规律更 新知识结构,使学生主动地获取
知识。突出“中间问题”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在完成例 1及“想一想”的教学后又引导学
生比较三道题目的异同,再一次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强化这个认识 。“导”、“放”结合,培养学习能力
。学以致用,强化新知。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 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
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学中练、在练中 学,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教学 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中的习
题,练习 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两种读法读一个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图;学生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教师每题读一遍,学生写得数,集体订正。)
6×4 9×3 5×3 9×7 7×3
8×5 7×5 4×8 6×8 2×9
2.指名回答问题。
(1)6个十是多少? (2)8个百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是多少?
12个十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3.先读数,再回答问题。
(1)4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十?
(2)8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
(3)12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
二、新课
第13页 共45页



1.教学例1。
先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 (每捆10根),摆3堆。在学生摆的同时,教师也在黑板上摆出来。然后
提问: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20根)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样计算?”(20+20+20=60)
“用乘法怎样计算?”(20×3=60 )“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
堆,也就是3个20,列成乘法算 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想:每捆是10根,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是60,所以20×3=60。
教师可以结合叙述,在算式下面对照写出想的过程。
接着请两个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然后教学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教师告诉学生乘法的读法除了已经学过的一种外,还有一种,即20×3还可以读作“3乘20”。
齐读两遍。
2.做第1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教师先出示题目让 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3个乘法算式。可以先让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做示范,
然后把每个算式齐读两遍。接着 再让学生口算这三道题。先让学生独立做20×4,订正时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思考过程。然后,再分别做 200×4和2000×3。做200×4时,可提醒学生:你能不能按照刚才学的方法想出
怎样算?如 果学生有困难,还可以启发他们想:200是几个百?2个百乘以4是几个百?必要时在200下面注明
“2个百”。使学生明确:2个百乘以4是8个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最后让学生做20 00×3。订
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在学 生独立做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及
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订 正时,指名说一说左边两栏的计算过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
可有意让学生在读乘法算式时用新学的 读法读。
3.教学例2。
教师分步出示例2的图。先出第一组图。问:“这幅图中 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带着学生数出是300
个。再出第二组图。问:“这组里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300个)“现在有几个300了?”(2个300)类似地,
出示第三、四组图。最后问:“要求一 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出乘法算
式?”(300×4)“这个算式还可以怎 样读?”(4乘300)“你能根据前面学的计算方法,想出这道题该怎样
计算吗?”可以让学生讨论。
可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的思考过程再整理一下。
4.做第2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第2题,仍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简要小结:今天我们 学习了用一位数乘几十、几百、几千的口算方法。在计算时,我们一般把几
十、几百、几千分别看成几个 十、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用一位数去乘。
三、巩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第2页“做一做”第4题。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计算,你发现用一位数 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算式中被乘数、乘数、积在数的组成 和写法上的共同点。“利用这些特点怎样使计算简便?”
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些都是可以看作先将被乘 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
个0,就在乘得的结果后面补上相同个数的0。 对学生的语言叙述不必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基本正确地表达
其思想即可。
第14页 共45页



讨论完简便算法之后,让学生做第4题。集体订正时,可 选二、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用简便算
法的。
四、小结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如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哪些新知识?”(用一位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计算时我们应该怎样想?”
“有什么简便算法?”
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1、2题。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单元分析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简单的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每位乘积不满十的一位数乘两位数、
一位数乘几
百几十、整千的数。
2、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
3、 结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2、 难点:需要连续进位的和被乘数中间有0的及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课时安排(约17课时)
1、 口算乘法------------------------3 课时
2、 笔算乘法------------------------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2 课时
机动 ------------------------------2课时

1、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上的例1、例2,练习一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的两种读法。
2、 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当选的思考过程,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 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
教具准备
例1例2的放大实物图。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第15页 共45页



2×3 3×4 8×5 6×4 5×7 4×3 5×6 7×2 5×8 9×3
2、口答
(1) 40是几个十?4个十是多少?
(2) 800是几个百?8个百是多少?
(3) 12个十是多少?12个百呢?
二、谈话:过去我们已经学过了表内乘法,今天起,我们要开始学习“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三、新授
1、教学例1
(1)让每个学生动手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
教师出示实物图(如课本第1页例1的小棒图)。先出示一堆2捆,再分别出示2堆。
(2)让学生检查自己所摆的小棒是否和教师所出示的图一样,然后提问:
每捆小棒有几根?每堆2捆有几根?
要求出3堆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处式,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0+20+20=60(口算得出数)
用乘法算:20×3
(3)提问:
A、20×3(指算式)表示什么意义?算式中的20表示什么?算式中的3又表示什么?
你能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
B、指定学生读算式“20×3”,齐读算式。
告诉学生20×3除了可以先读被乘数,再读乘数,读作“20乘以3”,还可以先读乘数,再读被乘数,读< br>作“3乘20”。让学生跟着教师读算式。
(4)教学20×3的计算方法。
每捆是10根小棒,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是60,所以20×3可以这样想
20×3=2个十×3=60
(5)指导学生看课本例1,让学生说一说20×3是怎样想的。再口算30×2 10×7说出思考过程。
“做一做”的第1、2题
练习第1题时,先请学生用两种方法读算式,口算后再说口算思路。
第2题,请学生竖着往下 做,做完后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帮助学生类推出一位数乘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法。
教学例2
出示直观图,主学生看图后数一数其中一组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00个),然后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
小正方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板书:300×4=
300×4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后老师着重说明:因为4个300是12 个百,12个百就是1200,所以300*4=1200。
板书:想:3个百×4=12个百=1200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页“做一做”。
第1题,先让学生口算,再说出思考过程。
第2、3题,要求学生竖着一栏一栏地做,独立算 出结果,集体订正,然后讨论: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
整千的数怎样计算简便?
第4题,要求学生运用简便算法口算,再集体订正。
小结: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 时,可以将题目先看成表内乘法去计算(即用乘数去乘被乘数最
高位上的数),计算出积后,再看被乘数 的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四、巩固
第16页 共45页



做练习一第1、2题。
第1题,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再比较不同的读法所列出的算式就不同。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1 加法:20+20+20=60 例2 3008×4=1200
乘法:20×3=60 想:3个百×4=12个百=1200
想:2个十×3=6个十=60
20×3读作:20乘以3
还可以读作:3乘2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一第3—5题
教学要求
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 法,并能正确地进
行口算。
教具准备
例3的正方体直观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30×4 50×6 90×8 600×3 400×7 7000×1 800×5 90×8 4000×2
2、 口答
(1) 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 240里面有几个十?
(3) 3400里面有几个百?
3、 先让学生在书上写得数,再指名口答。
10×5+6 20×3+9 300×2+60
二、新授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口算内容,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
1、 教学例3
(1) 出示直观图并提问:每行有多少个正方体?有几行?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怎么列式?
(2) 要求学生看图列出算式,并用两种方法读算式。
板书:12*3=
(3) 12*3=?怎样口算呢?引导学生看图中第一行,问:12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引导学生观
察 ,左边3个十是多少?右边3个2是多少?30加6得多少?那么12*3=?你是怎么想的?(因为12是由1 个十
和2个一组成的,所以3个12就是3个十和3个二的和。然后让学生看书上例3算式旁边说明,最 后指名学
生复述12*3的思考过程。)
(4) 练习课本第3页中的“做一做”。要求学生 按口算步骤进行计算,如12×4,先算10×4=40,
再臬2×4=8,最后算48+8=48。
2、 教学例4
(1)出示例4,口算120×3
(2)让学生在书上试做,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说明;3个120就是3个 一百和3个二十的和,计算时要用3分别去乘100和20,再把两次乘得
的积加起来。
(4)练习课本第3页下面的“做一做”。
第1题,先让学生口算后说出口算的步骤,再问: 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如120×4,可把120看作
12个十,用12个十乘心4,得48个十, 即480。又如140×2,先把140×2看作14×2得48,再在28后面
第17页 共45页



添一个0)
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口算方法步骤。
3、 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三、巩固
1、填空
(1)、47里面有( )个十,( )个一。
(2)、340里面有( )个百,( )个一。
(3)6个十加3个一得( )。
(4)5个百另3个十得( )。
(5)口算32×4,想:30×4=( ),2×4=( ),( )+( )=( )。
(6)口算480×3,想:400×3=( ),80×3=( ),( )+( )=( )。
2、 口算
6×5+8= 30×6+5= 70×4+6= 400×2+30= 50×8+4= 60×7+5=
3、 口算
31×2 43×1 24×2 140×2 210×4 110×9
4、 学校科技比赛活动中,三年级参赛作品是二年级的2倍,二年级参赛作品有12件,三年级有多< br>少件?两个年级共有作品多少件?
四、作业
练习一第3—5题
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
例3 12×3=36 例4 120×3=360
想:10×3=30 想:100×3=300
2×3=6 20×3=60
30+6=36 300+60=360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练习一6-11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巩固一位数乘整十、整 百、整千的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几进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
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步骤
一、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练习
二、复习
1、出示口算卡,学生用两种方法读题。读后口算,并说口算步骤和方法:
18×1= 22×3= 400×5= 63÷7= 210×3= 3000×3= 30×2= 23×2= 340×2=
120×4= 600×7= 31×3=
2、列式计算:
(1) 24的2倍是多少?
(2) 6乘11的积是多少?
(3) 乘数是3,被乘数是23,积是多少?
3、归纳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计算方法。
三、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6-11题。
板书设计:口算乘法练习课

2笔算乘法
第18页 共45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第6-7页例1、例2,练习二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 行
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 复习
1、口算:
13×3= 20×4= 50×6= 300×2= 210×4= 160×1=
2、32×3读作( ),还可以读作( )。
3、20×4这道算式表示( ),还表示( )。
4、9乘6写成( )×( ),26乘以1写成( )×( )。
5、笔算(指名板演)
6 3 4 7
× 7 × 5 × 2 × 6
二、新授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习“一位数乘两、三位 数(不进位的)”。
(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例1,计算12×3,问:12×3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出示直观图)
(2)学生口算12×3=?你是怎样算的?
(3)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12×3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4)讲解算法:列出竖式 1 2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
的个位与
× 3
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1”遮住,便成了□ 2,2乘以3得6,表示6个一,写有积的个位上,即写有与2
对齐的
× 3
横线下。
B、露出遮住的“1”,引导学生想: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 1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3乘以10,表示3
个10是30即是30。)板书:
1 2
× 3
6
3 0 --------用虚线写0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36,板书:
1 2
× 3
6--------2×3
3 0--------10×3
3 6
D、此竖式可简写为;1 2
× 3
3 6
E、请1-2名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将上面的计算过程及积书写的位置完整地说一遍。
第19页 共45页



(先用“3”乘被乘数个位上的“2”, 二三得六,在积的个位上写“6”,再用乘数“3”去乘被乘数十位
上的”1“,一三得三,在积的十位 上写”3“,12乘以3的积是36。)
F、归纳:笔算一位数乘二位数,要先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再乘十位上的数。
(5)练习
练习课本第6页“做一做“的习题。
学生算完后,以24×2为例,说一说一位数乘二位数和笔算方法。
2、教学例2
(1)出示例2,234×2
(2)指名用两种方法读题,并写乘法竖式: 2 3 4
× 2
(3)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如果老师将被乘数的百位上的“2“遮住,这道题你会算吗?(指名板 演
)
(4)请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重点讲清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5 )露出被乘数百位上的“2“,提问:下一步该怎样算呢?(用”2去乘被乘数百位上的“2,得4,”4“写在百位上。)想一想:”4“为什么要写在百位上?
(6)全体学生在下面乘一遍,边计算边口述计算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一位数乘二、三位 数时,要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个位,再乘被乘数的十位和百位,并
要特别注意用乘数去乘被乘数哪一位 上的数,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7)练习
练习课本第7页的下面“做一做“的题目,第 1,2题,全班同学独立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分明名说
一说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
做练习二的第1-3题。
第1题,全班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全班学生独立口算,然后说说口算过程。
第3题,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
例1 1 2 × 3 = 3 6 例2 234×2
1 2 1 2
× 3 × 3
6--------2×3 3 6
3 0--------10×3
3 6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四位数(不进位的,课本第7页例3,练习二第4-9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 复习
1、口算:
60×5= 120×4= 23×3= 300×7= 40×8= 20000×2= 7×3+5= 8×4+6=
9×6+5=
2、笔算(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3 4 2 1 3 2 3 4
× 2 × 2 × 2
第20页 共45页



3、以213×2为例,说一说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新授 < br>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不进位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如果被乘数是四位数,五位数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乘四位数”。(板书课题)
1、教学例3
(1)出示例3,将复习题中的234×2的被乘数千位上添上“1”,即得到1234×2=
(2)1234×2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道题你能算出来吗?让学生看课本第7< br>页,试算例3,指名板演 ,然后请板演的学生说说算法,重点指出用功乘被乘数千位上的“1”得到的“ 2”
应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
(3)同桌交换订正。
(4)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第7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目,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2、小结。
一位数乘四位数,同样要从个位乘起,先用乘数乘被乘数的个位,再依次乘被乘数的十位、百位、千位,
乘得的积分别写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
三、巩固
做练习二的第4-9题。
1、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5题,要求先列横式再用竖式计算。
3、第6题,独立口算,订正时,指名说乘法口算的过程。
4、第7-9题,独立完成。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做第10题的思考题。
板书设计:一位数乘四位数
1234×2=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课本第10-11页例4、例5,练习三第1-2题)。
教学要求
通过实物直观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 法,能够正确地计
算中心。
教具学具
师生各准备小棒6捆(每捆10根)又12根。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5×3+6= 2×9+7= 6×8+3= 4×7+5=
2、笔算(指名板演):
24×2= 12×4= 312×3=
二、新授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板书课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4,3乘24该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24×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
(2) 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 ,第一行摆2捆,另摆4根,表示24。接着摆同样两行小棒每行都是24根。要
求3个24根一共是多 少根,就是要先算出3个4根是多少,再算出3个2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
先算3个4 根是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3行小棒的下面,另外2根放进这捆小棱的右边:再算3个2捆
是6捆,一共是7捆又2根,那么24×3=72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21页 共45页



(3)竖式计算。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2 4
× 3
1 2----------- 4×3
6 0-----------20×3
7 2
然后指出,为了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
1 4
× 3
7 2
(4)引导学生比较:复习题中板演的 2 4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
使学生明
× 2
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 三十呢?------
(5)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6)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练习。
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重点指导第4题。
2、教学例5。
(1)出示例5,192×4=
(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

(3)老师将被乘数百位上的“1”遮住,题目变成了 9 2 ,请学生口头说出竖式的计算过程。然后把
被乘数百
× 4
位的“1”露出来,应该怎样往下计算?计算中强调指出:4乘90得360,在积 的十位上写6,向百位进3,但4
还要乘被乘数百位上的1,所以十位进到百位的“3”并不能直接写在 积的百位上,而应暂记在横线上。最后
让学生翻开课本第11页,将例5未做的部分做完,并把得数填写 在横式等号后面。
(4)练习。
完成课本第11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独立完成,指名 板演,集体订正。重点指导第4小题向千位进
位问题。
3、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
三、巩固
做练习三的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名说出乘的顺序和过程。
第2题,组织学生讨论错误的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两点:第一计算中心时不要忘了写横式上的结果。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
例4 3乘24该怎样列式计算?
2 4 × 3 = 7 2
2 4 2 4
× 3 × 3
1 2-----------4×3 7 2
6 0-----------20×3
7 2
第22页 共45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四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课本第11页例6,练习三的3-9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四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练习三的第4题):
7×3+6= 21×3= 23+49= 6×8+7= 120×4= 450-80=
2、笔算(全班练习,指名板演):
62×2= 216×3= 283×3=
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每道题的步骤。
二、新授
1、揭示课题:继续学习“不连续进位的乘法”板书课题:一位数乘四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2、教学例6。
(1)出示例6,1832×3=
(2)学生试算。这道题你能自己做出来吗?全班学生在书上做,指两名学生板演。
(3)让板演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
(4)归纳概括法则: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复习中的三道题 及例6,说明这些题目都是一位数的乘法。大
家想一想每道
题乘的过程。你总结一下一位数乘 法的法则。通过学生发言归纳法则,然后让学生看课本第11页,齐读方框
中的乘法法则。
(5)练习。
完成课本第11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全班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 典型错例,让大家集体订
正,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3、小结:略。
三、巩固
做练习三的第3-9题。
1、第3题,让学生先在本子上列竖式计算,再在书上填得数。
2、第5题,要求先列出算式,再用竖式计算。
3、第6题,要求在本子上用竖式计算好每题,然后把得数填在书上窒格内。
4、第7题,可采取竞赛形式练习。
5、第8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6、第9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独立完成。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做第10、11题。
板书设计:一位数乘四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例6 1832×3=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课本第14页的例7;练习四的第1、2题)。
第23页 共45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例7直观放大图。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3×8+5= 6×9+8= 5×7+6= 5×7+4= 3×6+2= 7×8+9=
2、笔算(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1123×4= 321×4= 2418×3=
3、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二、新授
今天我们要学习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乘法。
1、教学例7。
(1)出示实物图,提出问题:已知每桶奶粉重454克,求4桶奶粉共重多少克?应该怎样列式计算?板书算< br>式
454×4
(2)学生试算,指两名学生板演,板演后学生说就这题与前面所学的进位乘法有什么不同?(连续进位)
(3)提醒学生注意:用乘数乘被乘数的十位时,要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 不要忘记加
上进上
来的数。同样地,用乘数乘被乘数的百位时,也要注意进位问题。
(4)练习。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A、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下。
B、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分别板演。特别是中间两题是 在计算时乘得的积加上进来的数又要进
位的题目,
是进位中的难点,要帮助学生突破。
2、小结。
重点强调每位上乘得的积都要加上前一位进上来的数。然后让学生看课本第14页 下面方框中的小知
识。
三、巩固
做练习四的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连续进位的乘法
例7 454×4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练习课(练习四的第3-8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4×2+9= 7×5+6= 5×4+7=
2、笔算(全班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第24页 共45页



68×7= 374×6= 1325×5=
二、练习
完成练习四的第3-8题。
1、第3题,读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2、第4题,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3、第5题,先让学生检查每道题计算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第6题,指导学生说题意,独立计算。
5、第7题,用竞赛形式进行练习。
6、第8题,用游戏形式进行练习。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综合练习(练习四的第9-15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熟练程度。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练习四第10题)
2、笔算(两人板演,全班齐算)
837×6= 1796×5=
练习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3、记时间训练,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四第11题)集体订正。
二、练习
做练习四第9、13、14、15题。
先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作业,最后集体订正。
1、第9题:指一名学生先分析题 里的数量关系:再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订正,订正时帮助学生理清思
路:要求
这列火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算式应该怎么写?
2、第1 3题,先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再让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后,可将问题改为“红气球和
篮乞球 一
共有多少个?”该怎样解答?
3、第14、15题让学生独立练习。
4、对有余力的学生,安排他们做第16、17题。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本第18-19页,例8、例9、例10,练习五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和任何数相简便都得0:初步掌握被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教具准备
3个盘子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第25页 共45页



15×3= 42×2= 25+0= 36-0= 35-35= 0+25=
2、口答:
4×5表示几个几相加?
3个6相加用乘法计算怎么列式?
3、指名板演,并说计算过程。
1 1 2 1 4 2 6
× 4 × 3
二、新授
1、教学例8。
(1)出示三个盘子提问:要求“三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 个苹果?”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怎么列?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0+0+0=0
用乘法计算:0×3=□
(2)引导学生看图说出“0×3”这道算式的意义,并算出结果。
(3)想一想:“0×5”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结果是多少?
(4)口算:0×4 0×10 0×100 0×200
(5)教师归纳:0乘以几就是表示几个0 相加,无论有多少个0相加,结果都是0,所以“0乘以任何数
都得0”(板
书)
2、教学例9
(1)请同学们口算下面各题。
5×2= 4×3= 2×5= 3×4=
(2)你们算出每组得数怎样?为什么都相等?那么0×3=0,3×0=□?为什么3×0=0?
(3)0×0=?你是怎么想的?
(4)引导学生观察、思考:0乘以任何一个数都等于几?任何一个数都自尊心0又等于几?
(5)教师概括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6)练习。
课本第18页“做一 做”,要求学生一组一组的练习,集体订正时,第二、四组是乘与加对比练习,提醒学
生注意运
算符号不同,其结果就不同,计算时,要先看清楚运算符号,再计算。
3、教学例10。 < br>(1)揭示课题。“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是“0”在乘法计算中的特点,在计算中经常要遇到,这节
课我们就要
用这方面的知识来学习“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0左边一题,102×4时,对照复习题112×4向学生说明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计算时乘
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与被乘数中间没有0的乘法是一样的,乘的时候要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
被乘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
A、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B、 集体订正着重强调 4乘十位上的0得0在十位上写0,起占位作用;积的十位必须写0。如果不写0
积就变成
了48。
(2)教学例10右边一题。
A、 出示例题1005×6,提问:计算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应注意什么?
B、 全班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C、 订正时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第26页 共45页



D、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同样都是用6乘被乘数十位和百位上的0, 为什么所得的积十位和百位上
的数不一样?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被乘数中间有0 的一位数乘法,它是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一种特殊情况,计算时按一位
数乘多位数的
方法,用乘 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对中间有0那位,如果有进位的,进上来几就写上几;如果没有数进上
来时, 这一位就要写0。
E、 练习
完成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由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后,引导学生做方框中的数学游戏。
三、巩固
做练习五的第1-3题。
1、第1、2题学生独立练习。
2、第3题,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因其中有一个多余的条件。
板书设计: 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用加法计算:0+0+0=0 例10 1 0 2 × 4 1 0 0 5 × 6
用乘法计算:0×3=□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练习课(练习五4-9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0×9= 134×0= 0×0= 20×0= 70-0= 146+0= 1564×0= 0×324=
2、笔算(全班练习、指名板演):
206×7= 2008×6= 1407×5= 1036×6=
二、练习
做练习五的第4-9题。
1、第4题,让学生认真检查,判断对错,并说明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把错的改正过来。
2、第5题,按规定时间,让学生独立练习,了解学生计算熟练程度,做后集体订正,表扬做得又对又快
的学生,
对差错多的学生了解差错原因,及时补上。
3、第6题,是加、减、乘、除混合 练习,做题前提醒学生看清每题的运算符号,独立认真做好每题。做完
后集体
订正。
4、第7题,让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提问:为什么“4辆”这个条件,列式时没有用到?
5、第8题,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提问:为什么第二步要用27÷3?使学生明白题中条件是:“剩下的正好排成3
行“,要把剩下的27辆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7÷3。
6、第9题,学生独立练习,练习时,强调注意运算顺序,集体订正。
7、第10题,鼓励学 生看谁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得出道理的给予
表扬。
第27页 共45页



8、第11题,先让学生明白题意,再学会独立推理。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做10、11题和思考练习方框中的思考题。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课本第22页例11;练习五第1-5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多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
一、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340×2=
指名学生口算,教师写出得数。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的被乘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归纳: 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乘数乘被乘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
在乘得的数 后面添几个0。
二、新授
今天我们学习“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
1、教学例11。
(1)出示例11,350×3=
(2)提问: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全班同学都做并指人板演。
3 5 0
× 3
1 0 5 0
(3)告诉学生,像这样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师边说边板书:
3 5 0 写竖式时,把乘数对着被乘数末尾
× 3 第一个不是0的数。 < br>(4)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末尾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再按照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最后将被乘数末尾的0落下来,就可以得到350×3的积。
(5)指一名学生将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6)出示想一想:2500×3怎样写简便?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简便算法。
让学生试做,指名板演:并要求说出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7)练习
课本第22页的做一做,做后订正提问:为什么第2、4两题积的末尾的0比被乘数末尾的0多一个?
2、小结
今天所学的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和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一样,它也是一位数乘多 位数的特殊情况,
计算法则是
一致的。但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时 ,乘数要写在被乘数末尾的0的前面一位的
下面,先用乘数乘被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再看被乘数末尾有 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写几个0,注意既
不能漏写0,也不能多写0。
三、巩固
做练习六的第1-5题。
第28页 共45页



1、 第1题,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竖式简写的否正确,订正时,特别注意第2小题积末
尾 的0
的个数。
2、第2题,独立口算,订正时指名学生说出口算步骤。
3、第3 题,先让学生理解“各是多少”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可启发学生从18的4倍是
72推出 180
的4倍是720,1800的4倍是7200。
4、第4题,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注意第1小题的积的末尾的0不能少写。
5、第5题,让学生独立审题练习。
板书设计: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例11 3 5 0 × 3 = 1 0 5 0 想一想: 2 5 0 0 × 3 怎样写简便?
3 5 0 3 5 0
× 3 × 3
1 0 5 0 1 0 5 0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课(课本第11-16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步骤
一、复习
口算:
0+6= 6×0= 0×0= 24×2= 32×3= 600×9= 110×7= 2000×3= 64×1=
二、练习
1、第11题,让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时要求说出运算顺序。
2、第12题,按竖行一组 一组地列竖式计算,订正时,注意比较每组三道题的不同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

3、第13题,要学生先计算出得数后再比较。
4、第14题,先读题意,再提问,要求哪个 年级捐得多,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么计算?然后要学生
独立解
答。
5、第15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指名说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6、第16题, 先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再看图编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订正时,
要说出
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练习第17、18题,并想一想方框内的思考题。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乘法计算(课本第26-27页的第1-5题;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要求
第29页 共45页



通过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计算的整理 和复习,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
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步骤
一、复习乘法算式的两种读法和有关0的乘法计算。
1、课本第26页的第1题。
(1)指名用两种读法读30×2,并说出“乘以”、“乘”有什么区别和此乘法算式表示的两种意思。
(2)用两种方法读0×5和0×0。
(3)全体学生独立计算以上三题,强调“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做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二、复习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1、引导学生整理复习用一位数乘的笔臬乘法的类型和计算法则。
(1) 主要类型:有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一般情况,包括不进位的连续进位的和连续进位的;还有一

数乘二、三、四位数的特殊情况,包括被乘数中间有0的和被乘数末尾有0的。
(2)计算法 则:都是从个位起,用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
进几。被
乘数末尾有0的,可以简便计算。
2、做课本第26页的第2题。
(1)指名学生说说乘的顺序及哪道题可以用简便算法。
(2)全体学生独立计算。
3、做练习七的第2题。先独立练习,再订正。
三、复习用一位数乘的口算乘法。
1、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用一位数乘的口算乘法。
(1)主要类型:有一位数乘整十、整百、 整千的数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每位数乘积不
满十的口
算。
(2) 口算方法: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般把其中的几十、几百、几千的数分别看成几个十、
几个 百、
几个千的数,然后用一位数去乘;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每位乘积不满十的,可以把被乘 数分成整十
数和一位数或分成整百数和整十数,再分别乘以乘数后相加,对于被乘数末尾有0的(也就是 整十、整百、整
千数和几百几十数),也可以简便计算。
2、做课本第26页第3题,先独立计算,再集体订正。
四、练习
做课本第26页的第4题,第27页的第5题和练习七的第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课本第27页的第6题;练习七的第4-9题)。
教学要求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 知识进行计算和
解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笔算综合复习。
做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这题是加、减、乘、除的综合练习,要学生看清各小题的运算符号,认真独立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30页 共45页



二、口算综合练习。
做练习七的第4题。
先要学生看清运算符号,然后独立口算,写出得数,集体订正。
三、混合式题的综合复习。
做练习七的第5题。
先指名说出每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学生独立完成。算完后请四位学生板演,订正。
四、应用题的综合复习。
做练习七的第6-8题。
1、第6题,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要求说算式的意思。
2、第7题,是补条件和问题的 两步计算应用题。先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后,独立补出条件和问题,集体
订正,再
解答出来。
五、游戏形式复习。
1、做课本第27页方框中“乘法比赛”数学游戏。先让学生弄清一个数 连续乘以2、3、4、5、6的意思,
以8为例
说明8×2=16,16×3=48------。课内练习后,课外还可以练习。
2、做练 习七的第9题是看谁先得红旗的游戏,此题先让学生看好路线。全班同学同时计算,看谁做得
又对又快;
或分小组接力赛的形式练习。看哪组先做完,而且是全对的评为优胜小组,发给“小红旗”。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做第10、11题,和方框中的思考题。
七 总复习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对全册课本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教材先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1 00以内)和两位数乘一
位数(积100以内)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万以内的减法,一个因数和 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
然后复习两步混合运算的式题和应用题;再复习时间单位、角和直角的概 念;最后是应用题的综合练习。通
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深化概念,正确计算 ,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 位数加减两位数(和100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积100以内)和一位数除两位
数。能比较熟练地 笔算万以内的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2.掌握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两步混合式题。
3.进一步学会分析数 量关系,能分步列式解答以“求剩余”、“相差关系”、“和”等为基本数量关系
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
1.复习重点:万以内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以及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
2.复习难点: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
分析并正确解答。
四、教学时间 7课时。
(1)万以内的减法总复习(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能 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正确地口整百整十、整千整百减整百整十、整千
整百数。
2.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万以内减法,能用减数和减数相加等于被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万以内减法的笔算退位减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
第31页 共45页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明确复习目标。
小黑板出示:
复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整千整百减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数;
3.掌握减法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4.能掌握减法验算方法,养成验算习惯。
2,复习口算。
口算,直接写出得数。
52+26 70-55 67+9 72-25
95—21 45+18 81-34 .47+36
600+800 1500-700 5000+400
900-300 7900+1200 93-71
(1)检查校对。 ,
(2)同桌互说52+26、95—21、600+800、900-300的口算方法。
(3)指名说说口算方法。
3.复习笔算。
(1)请学生独立计算:4801-4564 1600-539
(2)整理:
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②万以内减法的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c.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寻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数加在一起,再减。
(3)出示
9100-2796 9010-2796
9001-2796 4060-2805
①学生列竖式计算。
②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提出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a、认真书写,数字、符号、得数不要抄错;
b、认真计算,做一步查一步,计算退位减法时,千万不要忘记减去退去的数。
(4)检查减法计算是否正确,有哪些验算方法。
①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②验算 9001-2796 4060-2805
4.综合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9 8 0 9 1 0 0 4 9 4 7 5 9 4 8
一4 2 7 -7 4 0 7 一3 4 5 6 — 3 2 5
5 6 3 17 0 3 5 9 1 4 5 1 3
(2)下面方框可以填几。
两次退位 两次进位
5 1 3 8 3 2 4 6
—1口口4 +2口3口

5.课堂小结。
第32页 共45页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减法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对照复习目标,你能得几分?
6.课堂作业。
计算并验算:
6548-3127 875+4319 5000-1284
1280-795 1625+3578 3020-1456
(2)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总复习(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3.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个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难点:连续进位乘法。
(三)教学过程
1.回忆与整理。
(1)导入,揭题。
出示:
30X2 120X4 300X2 798X6
12X4 1080X5 600X5 3000X2
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些题的乘数有什么特点?
师:今天我们就对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做整理与复习。(出示课题)
(2)分类整理。
1)口算。
①找出可以很快算出得数的题:
30x2 12X4
300X2 120X4
3000X2 500X6
②同桌互说12X4 300X2的口算过程。
③练习口算。
40X2 800X7 21X4 200X4
230X3 1000X5 110X6 440X2
2)笔算。
①找出口算起来比较困难的题:798x6 1080x5
②学生列竖式独立计算后,说说算方法。
a.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乘起;
b.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③强调第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注意点。
④请同学们用0、0、1、2、4X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口口口口X口的算式,分四人小组摆,汇报。
2.总结和质疑。
今天我们整理复习了哪部分知识?同学们还有问题吗?
3、练习巩固。
(1)病题门诊:
同桌找出错误并改正。
(2)判断: ·
①0乘3等于3。
第33页 共45页



②1500x4的末尾有两个0。
③一个三位数乘5,积不一定是三位数。
④3002X3=906。
4.课堂作业。
324X2 125X8 2305X4 504X9
1618X5 1235X7 2700x3 1003X6

(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总复习(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
3.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养成验算习惯。
(二)教学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
整理复习。
(1)出示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
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2)回顾: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回忆。(教师带领学生翻阅本单元知砾- 点明
各知识点)
(3)整理复习。 ”
①归纳分类。
a.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下面的算式分类:
270÷9 5030÷5 800÷5 3640÷7
9122÷3 576÷8 0÷6
b.学生在各自的草稿本上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c.指名说说,你是按照什么方法来分的?
d·小结:想的方法不同,分出的结果也不同。
②整理复习口算。
a.课件显示。
口算:270÷9 800÷5 0÷6
笔算:3640÷7 . 5030÷5 9122+3 576÷8
b.指名做口算题,教师分类板书算式。
c.说说270÷9你是怎样算的?
d.说说0÷6的结果为什么等于零?(课件显示0除以任何不是0都得0)
小结:在今后的计算中,能用口算的一般不用笔算。而上述所列算题口算比较困难,我们就用笔算。
③整理复习笔算。
复习笔算。
④学生独立计算576÷8,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训练情况。
⑤指名请同学说说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课件显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
第一步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就试除前两位
数 ;第二步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第三步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⑥学生独立计算:5030÷5 9122÷3,教师巡视重点提醒: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被除数的 哪一位不够
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
b.复习验算。
第34页 共45页



④教师提问,谁知道5030÷5的得数1006,是正确的,说说你的验算方法?
⑤集体练习,指名板演,集体校对,强化除法验算方法。
2.总结和质疑。
今天我们整理了哪部分知识?同学们还有问题吗?
3.练习巩固。
(1)填空。
①624÷3的商是( )位数,商的( )位上是0。
②3540÷5的商是( )位数,最高位是( ),写在( )位上。
③要使6 6口7口商的中间末尾都有0,左边的口可以填
( ),右边的口可以填( )。
(2)在O里填上>或<。
1918X509500 6120÷90 600
2469X30 7400 9051÷70 1300
学生练习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口算,列竖式算,估算,做除想乘时)
(3)病题门诊。
4.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864÷4 5580÷9 6054÷6 7200÷3
3015÷6 1464÷8 7503÷5 7084÷7
(2)列式计算。
①2008的4倍是多少?乙,
②比3620少567的数是多少?
③一个数的7倍是3675,这个数是多少?
④8除6090,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⑤5个1306是多少?
(4)两步计算式题和求剩余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式题。
2.能解答以“求剩余”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准备 .
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明确复习目标。
课件显示:
(1)掌握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式题。
(3)能解答以“求剩余”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4)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整理复习两步计算式题。
(1)视算。
3X2X4 100—24X2 35—5+10 25X(70—62)
40÷8X5 49÷7+7 67—18÷3 (385+1085)÷7
①检查校对。
②说说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35页 共45页



③把这道题按运算顺序分类,归纳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法则。
课件显示在一 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在一个算式里,有加
减法,又有乘除 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用递等式计算。
686+8230—4909 742÷7X5
713+265X5 (814+1535)÷9
①同桌互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及计算的依据。
②用递等式计算上面四题(计算时要求学生把先算的部分用——划出)。
③计算后同桌互查( 可依次检查数字和运算符号有否抄错;递等式是否按要求书写,有否漏写;得数是
否正确)。
(3)错题门诊。
96+1314X4 1820—375X2
=1410X4 =1045X2
=5640 =2090
强化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和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和先分析后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3.整理复习以“求剩余”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1)教师课件出示:“商店里原来有电池480节,卖出1节,还剩多少节?”
请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原有电池节数—卖出电池节数:剩下电池节数”。
(2)教师提问:如果卖出的电池节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条件可以怎样改变?
①同桌讨论、交流。
②根据学生编题课件出示:
a.商店里原来有电池480节,上午卖出100节,下午卖出80节,还剩多少节?
b.商店里原来有电池480节,卖出了3盒,每盒60节,还剩多少节?
要求:
①每人独立解答;
②说说解题过程(劈祈法,综合法);
③说出每步计算的解题依据;
④比较两道题的异同点。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一个条件相同 条件改变,计算方法不同
问题相同 题一:一个条件是两数之和
数量关系相同 题二:一个条件是两数之积
(3) 教师再导:“如果原来有的电池节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条件又可以怎样改变呢?”(分四人小组讨
论、 编题、交流)
c.商店里有1号电池200节,5号电池280节,卖出180节,还剩多少节?
d.商店里有8盒电池,每盒60节,卖出180节,还剩多少节?
要求:①列式解答后,同桌互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比较两道题异同。
(4)归纳小结。
通过口答题与改变题,沟通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区别,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四道应 用题的问题相同,
数量关系也相同。但由于叙述条件不同,解答方法也不相同。强调解答应用题时,要认 真审,看清条件和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
4.独立作业。
(1)用递等式计算。
2705+3480+126 8000—1267—534
126X7X8 6012÷3÷4 ’
第36页 共45页



(824÷6)+2500 6804÷(212—206)
4001—291X6 ‘ (49+718)X9
(2)应用题。
①仓库里原来有大豆4500千克, 运走1860千克,后来又运来2490千克。现在仓库里有大豆多少千克?
②建筑工地上午运来水泥 2340包,下午运进水泥1560包,第二天用去3080包,还剩下多少包?
③农科站运来8袋化肥,每袋50千克, 。还剩多少千克?(先补上一个条件,再解答)

(5)以“相差、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总复习(五)
(一)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以“求剩余”、“相差关系”、“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明确复习目标。
2.基本训练。
看问题,想条件,说说数量关系式(课件演示)
(1)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
(2)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3.复习以“相差”、“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应用题。
(1)基本练习。
①食堂买来大米120千克,买的面粉比大米多240千克,大米和面粉共买来多少千克?
②食堂买来大米120千克,买来面粉6袋,每袋60千克,买来的大米比面粉少多少千克?
提出要求:
a、先列出数量关系式,再独立解题。
b.请学生说说解题过程。
从问题出发:要求大米和面粉共有多少千克?必须知道大米的千克 数和面粉的千克数,现在面粉千克数
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第一步先算买来面粉多少千克?算式120 +360=480(千克)。从条件出发(略)。
C、同桌互查,说说每步算式的意义及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变式练习。
1)不改题意,第①题中的条件“买的面粉比大米多240千克“还能怎样叙述?课件演示。
③食堂买来大米120千克,比面粉少240千克,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
2)第②题的问题还能怎样改?同桌讨论、交流,课件演示。
④食堂买来大米120千克,买来面粉6袋,每袋60千克,买来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7
3)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计算,比较第③和第④题的异同。
(3)学法指导。 ·
在解答以“相差”、“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应用题时,也要认真审题,看清条件和问题,根据条
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算后要注意检验得数是否正确。
4.独立作业。
列式解答下面应用题:
(1)农科站运来8袋化肥,每袋50千克,用去21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五、六年级同学心系“希望工程”,共捐款2360元,五年级3个
(P178)


第37页 共45页











第六册
五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括号,掌握了先乘除后加减 的运算顺序,会用递等式计算两
步混合运算式题。本单元主要学习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包括一个算式中有 两级运算的混合式
题和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本单元的应用题,主要是学习以倍数 为基本数量关系(含几倍求和、几倍求差、几倍多几、
几倍少几)、以等分为基本数量关系和差额均分的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材是用分析法让学生思
考解题步骤,并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时 ,可启发学生用多种思考方法解
答应用题,对积极思考、有独特解题思路的学生,教师要加以鼓励和表扬 。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用递等式计算三步计算式题。
2、使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
用题。
3.结合应用题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三步计算式题和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难点:两步计算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及分析方法。
四、课时安排 22课时。
1 式 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含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不带括号)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地进行演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书写学习习惯。
(二)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计算卡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准备。
(1)做一做。
投影出示:
170+30—51 546÷6×7 1360—1250÷25
960—42×8
(2)集体校对、反馈。
(3)说一说递等计算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
(4)比一比,分一分,同桌合作给以上四题自由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2.揭示课题。
把准备练习中的—42X 8”改为—42X18+1030'’,以此揭示课题——“三步计
第38页 共45页



算式题”。
3、新知探索。
(1)教学例1:
960—42×18+1030
①读题、猜测运算顺序。
②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
960—42×18+1030
=960—756+1030
=204+1030
=1234
③自行到课本上进行验证。
④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验证,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运算顺序、书写格式)
⑤试一试:197+847—1183÷13
(2)教学例2:将准备题中的“1303—1 250÷25”改为“1303—1250÷
25
×
7”。

①自己读题,尝试计算并板演。
1360—1250÷25X7
=1360—50X7
=1360—350
=1010
②集体校对,说一说运算顺序和你是怎么想的;并进行课本验证。
③试—试:
4.巩固练习。
(1)基础训练。
①课本第94页的第1、2、3、5题。
②改错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地方改正过来。
869—320÷4+20 526×3+1050—471
=869—80+20 =1578+1050—471
=869—100 =2628—471
=769 =2157
35+25×20—358
=35+500—358
=835
(2)提高练习。
①200—5120÷32十( )=120
②在下面口里填上和左边不同的运算符号,使两边的计算结果相等。
2+4+1=2口134口1 12—6—2=12口6口2
2+8+3=2口8口3 1×3+2×4=1口37-1 2口4
5.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三步计算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怎样?
(按先乘除后加减,乘除和加减连在一起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计算中在书写
就注意什么?
6、学法指导。
(1)、说说这节课的新知你是怎么学会的?
(2)、教师小 结,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根据旧知进行大胆地猜测,根据课本进行验证,运用
新知识解决问题。
第39页 共45页



(2)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应用题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应用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地进行演算。
3、培养良好地计算和书写习惯。
(二)教学准备
1、复习准备
(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它们的运算顺序。
(2) 口算:4×4-4 4 ×(4-4)
(3)
3.新知教学。
(1)教学例3 出示:738—(412+63)÷5
①请学生尝试计算。
②依照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
③交流讨论。
a.运算顺序怎样?你是怎样来确定的? ·
b.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小括号里面部分算完后小括号要丢了)
④请学生用文字叙述形式读出式题。
⑤反馈练习。(一生板演,集体讲评)
(459—182)X18+803 650—650÷(7+6)
⑥小结:计算了以上算式之后,你有哪些想法和收获?
4.巩固练习。
(1)课本95页练一练第1题。
①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说一说每组式中三个算式间的异同点。师生共同小结。
(2)课本96页练一练第2题;(一生板演,计算后集体校对讲评)
(3)算式里的括号,哪些可以不写?为什么?
16X(35—29) 1280—(1632÷8)X6
147+(38X9) 340+(19X3)—67
(78—14)÷4 627—(848÷8)+125 、
练后小结:在不改变运算顺序的情况下,可以去掉小括号。
(4)改错题:练一练第4题。
(5)教学游戏:用6,3,8,4这四个数字编算式 ,可以添上加、减、乘、除、小括号。看谁编得又对又多!并口
算出结果。
(6)提高训练。
2800—(19+7)X( )=18
5.课堂总结。
(1)如果一个算式有括号,应先算什么?脱括号后应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2)归纳后投影出示: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
里面的,脱括号后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3)练习二十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地用递等式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3.结合应用题教学,使学生认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计算卡片。
第40页 共45页



(三)教学过程
1.基本训练。
口算:4+4÷4+4 4X4—4+4
4X4一(4+4) 4÷4一(4—4)
练后提问:
①在一个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里,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②在—个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里,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③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小括号?小括号能起到什么作用?
(2)揭题。(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练习二十一第97页第2题。
(4)练习二十一第97页第4题。
2.变式练习。
(1)在下面的O里填上<、>或=。
64—64÷4X2064—64÷(4X2)
18÷9X 3X40 18÷9X(3X4)
900÷15÷6+200 900÷(15X6)+20
50X70—50+300 50X7—(50+30)
练习后分别说一说各自所用的比较方法,然后比一比,谁的方法更棒?
(2)按照各图指定的运算顺序,在口里填上得数,再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460-60 30 X4

270+口 130—口

口—250 口+190

口 口
3.综合练习。
(1)文字题。(练习二十一第97页第5题)
(2)应用练习。(练习时结合思想品德教育)
①12个同学15天一共写了2880个大字,平均每个同学每天写多少个大字?
②三年级种树78棵,四年级种树的棵数是三年级的3倍,三、四年级一共种树多少棵?
③两 个小组装订报纸。第一小组每天装订42本,一共装订了336本。第二小组装订同样多的本数,7天
装 订完。哪个小组用的天数少?这个小组每天多装订几本?
4.提高练习。
476÷28X( )—55=200
(1000+口)÷14—100=16
5.课堂总结。
对照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自评。
(4)两步计算文字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和、差、积、商”、“除、除以”的含义,并能正确区分。
2.会根据题意及有关数学语言,用综合式正确解答两步计算文字题。
3.进一步理解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在解文字题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4.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第41页 共45页



(三)教学过程
1.准备铺垫。
(1)集体练习、然后校对。
①从150里减34,差是多少?
②甲数是38,乙数是82,它们的和是多少?
③16乘5,积是多少?
④6除72,商是多少?
(2)提问:这四题中的“差、和、积、商”表示什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数学术语?
2.揭示课题。
(1)把“从150里减34,差是多少?”改为“从150里减两数的积,差是多少?能直接列式计算吗?”
(2)想一想:解答本题,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几步运算?(以此揭示课题“两步计算文字题”)
3、新授。
(1)第一次尝试。
将“从150里减积, 差是多少”改为“从150里减去17乘2的积,差是多少?”(要求:先列数量关系,
再用综合算式列 式解答)。
①尝试练习,一生板演。
150—积=差
150—17X2
=150—34
=116
②集体讨论、讲评。说一说:“解答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第二次尝试。
出示例4:1200加840除以35的商,和是多少?
①学生尝试练习。
②集体校对,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到课本上进行验证。
(3)教学例5。
出示例5:1287减247的差,除以26,商是多少?
①学生尝试列等量关系式,列式并解答(学生板演)
差÷26=商
解法一:1287—247÷26 解法二:(1287—247)÷26
②“解法一”、“解法二”两方同学先内部进行交流讨论算理,然后展开两方代表辩论。
③重点指出:“为什么必须添小括号?不添行吗?”
(4)试一试。
130与25的和,乘16,积是多少?
(5)比一比,分一分。
给第一、二次尝试题、例5以及试一试四题进行自由分类?可分几类?为什么这么分?
两类?
重点指出:必须认真审题,按题目要求准确加上小括号。
4.巩固练习。
(1)课本第99页第1题。练后指出: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添加小括号?(列成综合式后,与原 要求运算顺序
不符的必须添加小括号)
(2)课本100页第3题。
①尝试练习
②交流讨论列综合式方法,说一说在列综合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③教师小结指出:都是从最后一步的答案人手,再逐步向前推算。列综合算式,需要使用小括号的必须
第 42页 共45页



使用小括号。
(3)课堂作业。
课本第100页第2题和第4题。
5.课堂总结。
两步计算文字题的解题步骤:(1)读懂题意;(2)理清思路;(3)列式检验;(4)计算结果。
(5)练习二十二(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和两步计算文字题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提出学习要求。
(1)掌握正确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迅速地计算。
(2)掌握两步计算文字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2.基本练习。
(1)把下面每一组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①6X9=54 100-54=46
②22+290=312 312÷13=24
③26X50=1300 88-38=50
④25X4=100 13+12=25
指名学生说说每组的两个算式各有什么联系?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反馈,分别说说各题列综合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请学生给以上四组题根据两算式间不同的联系分类,并 说说这样分的理由。(①②为一类,③④为一类;
①②都是用第一个算式代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数、③④ 是用第二个算式代第一个算式中的一个数。)
小结。把几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列成综合式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哪个是最后的结果。)
(2)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13—270÷18X12 568—137+486÷27
26+(391—47)X28 650—(1207+2993)÷12
3.重点练习。
(1)复习两步计算文字题的解题步骤。
(2)出示。
①75乘12,再加25,和是多少?
②75乘12加25的和,积是多少?
(3)按照解题步骤解答上两题。
(4)反馈、校对。
(5)比较(1)、(2)两题的异同点。
4.专项练习。
(1)找朋友。
2400除以120与40的和,商是多少? (120+2400)÷40
40除120与2400的和,商是多少? 120+2400÷40
120除以40的商,加上2400,得多少? 120÷40+2400
120加上40除2400的商,得多少? 2400÷(120+40)
(2)列式计算。(课本第101页第4题)
第43页 共45页



5.综合练习(课本第101页的第5、第6两题)。
6.课堂总结。
解答两步计算文字题及计算混合运算各需要注意什么?
(6)练习二十二(二)
(一)教学目栎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和两步计算文字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1,基本训练。
(1)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0—8x6÷3 100+50x20-10
(12-8)x6÷3 (100+50) x 20-10
120—8X(6÷3) 100+50x(20—10)
校对后,说说每组题三算式的异同。 .
(2)在下面各题的合适地方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2X4+5-2=106 12x4+5-2=84
6—6÷6+6=6 6-6÷6+6:0
(3)把下面每一组的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式。
①32÷4二8 8+10=18
②20x40=800 100+800=900
③15x3=45 45-20=25
④20—2=48 48÷6=8
(4)不计算,比较左右两边得数的大小。
720-45x30÷50 720—45x(30÷5)
40+20÷5x20 (40+20)÷5x2
80-60+80-600 (80—60)X(80—60)
(80—60)÷(80—60) (80—60)—(80—60)
2.重点练习。
(1)出示:
①a.68乘45再减27,差是多少?
b.68乘45减27的差,积是多少?
②a.240除以12再加36,和是多少?
b.240除以12加36的和,商是多少?
(2)独立解题。
(3)反馈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每道题中的两小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给以上两小题进行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3.综合训练。
(1)四人小组一人编题(两步计算文字题),其余三人解答。
(2)同学们要种2100棵树,已经种了900棵,剩下的6天完成。
①剩下的还有多少棵?
②剩下的每天要种多少棵?
4.提高练习。
课本第102页的思考题。
2 应用题
(7)“几倍求和”“几倍求差”应用题
第44页 共45页



(一)教学目栎
1.使学生了解“几倍求和”“几倍求差”应用题的形成过程,理解、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并渗透时代的市场经济意识。
(工)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1.直接揭题(板书:应用题)。
2.探索新知。
(1)投影展示2000年奥运会的片景,并出示各国获金牌、银牌、铜牌的 枚数,然后请学生用“谁是谁的几
倍”说一句话。
(2)摘录同学们所提供的部分信息。
(3)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4)出示例题:悉尼奥运会上,瑞典有金 牌4枚,中国的金牌数是瑞典的?倍,中国和瑞典一共有多少枚
金牌?
①同桌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学生反馈。(4X7:28(枚) 28+4:32(枚))
③交流解题思路,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
④还有其他的解法吗?(1+7:8 4X8:32(枚))
⑤针对后一种解法,研究线段图。
⑥根据线段图回答:
把谁看作一份?
中国和瑞典一共有几份?奥运会上,瑞典有金牌4枚,中国的金牌数是瑞典的7倍。
① 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 比一比,例题与试一试的异同点。
(7)揭示具体课题。(几倍求和(求差)应用题)
3、应用新知。
先补充条件,再列式计算。
实验小学载了6棵树, ,桂花树和柳树一共多少棵?
光明小学生做好事,一年级共做了37件,三年级做好事45件,四年级 学生做好事54件,五年级做的好
事是二年级的2倍。
① 五年级和二年级共做好事多少件?
② 五年级比二年级多做好事多少件?



第45页 共45页

多伦多大学专业-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招生网


校运会广播稿-枣庄市人事考试网


x元素-董事会邀请函


万圣节卡通图片-南昌商学院


揭幕仪式-置业顾问月总结


矛盾论读书笔记-陕西注册会计师协会


河北医科大学-教师节贺卡写什么


最美初中生-仓库管理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