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河南高招办-三字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2018-8-1
一 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
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 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课时:2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
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
颈地嘟囔:“妈妈,我
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
什么信息?
(让学生
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
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
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
再自己解答,
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
算式 合在一起
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
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
,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
调,注意学
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
的自
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三、学中做
1、 做一做。
(1)
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 指名汇报。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2、 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 试着做一做。
(2)
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
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 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
法,再算减法。)
3、 试一试
(1) 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
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四、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 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2)
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3) 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2、全课总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
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出示食品单价课件)
生: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
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
(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
(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
学习新知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本课的知
识点,学生会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买了什么食品?(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
交流汇报)
(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请你帮它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
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3×4+6或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1)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提问: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想一想,议一议
(1)小熊乐乐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出示乐乐课件)
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二、课堂延伸(巩固练习)
(1)出示饮料课件
(2)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然后再解答。
50-4×5=
7+6×2=
7×3+4= 6×9-7
学生练习本中完成解答。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3)出示红色饮料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4)出示小兔拔萝卜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5)出示小羊图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三、课堂总结
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
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
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四、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
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
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 法:引导发现
学
法: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2
教具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
少元?
3. 解决问题。
(1)列算式。
笑笑: 18÷3+4
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 -10÷2
=6+4
=3-2
=10(元) 答:(略)
=1(元)答:(略)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3-10÷5 表示上意思。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
10元,“10÷5”表示1本算术
本多少元。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
少元?
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1,用脱式计算式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
法,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
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6“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P6“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过 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
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和实物展示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
算中的作用。
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
教法:指导练习
学法: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6×9= 30+15= 42÷6=
2 、脱式计算
7×2+30 46-6×4 63÷9+7
二、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
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
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
客9人,
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
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
分步计算:
29+25=54(人)
54÷9=6(人)
综合算式:29+25÷9
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
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 )”----小括号
----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
成功喜悦。
(29+25)÷9
=54÷9
=6(条)
答:至少需要
6条船。
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
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
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分段理解,记忆)
三、体验知识,形成模块
完成P9中的“连一连”第2题。
5×(36-29)
(83-35)÷6 94-(25+19)
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
减,先算乘除,后算加
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注意:做完括昊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
四、课堂小节
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
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五、作业设计
1.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
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板书设计:
过河(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预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法一: 29+25=54(人)
有小括号
54÷9=6(条)
先算小括号里,法二:(29+25)÷9
再算小括号外
课后反思:
二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
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
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
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
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
样的立体图形。
看一看(一)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
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
左、右、前、后等词
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
br>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
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
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
力。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
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
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
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
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 学习检测:课件出示。(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
上面画“○”,侧面
画“△”)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图形有()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
⑶、
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
图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
一画。
四、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
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教材第15页的练习题。
七、作业布置:
1、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
别
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完成p14页“练一练”4道题目。
八、板书设计:
搭一搭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课后反思:
看一看(二)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
形,所看到的形状可
能不同。
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
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
想象能力。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准备: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
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叫人说说课本p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
的对吗?
四、出示自学自导:(8分钟)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五、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六、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七、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
出正面、上面、
侧面的平面图形。
九、作业布置:练一练1234题。
课后反思:
三
加 与 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计算与实
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家、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
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具: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
“希望工程”多做贡
献。老师把这两所学校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
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
出示图表。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
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
A、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B、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C、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
2、想一想。
(1) 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
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
想的?
(3)
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 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3、做一做
4、(1)后来呀,我们
的兄弟学校东宇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
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
(2)汇报算式,结果。
二、学中做
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1)
独立思考,什么叫买1000送100?
(2) 小组交流。
三、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
运白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
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
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
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
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
、实际
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法:
学法: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李老师邀请到淘气与笑笑一
起到郊外农场去秋游,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去玩
玩吗?看!白菜地里农民伯伯正忙着收白菜。淘气与笑笑
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
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告诉大家。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让
学生先看主题图,自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师:原来有850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师板书出
完整的题目)能一
步完成吗?(不行)该怎样列式?
(二)计算,解决问题
生1:850-256-280 生2:850-280-256
=594-280 =562-256
=314(棵) =314(棵)
生3:850-(280+256) 生4:850-(256+280)
=850-536 =850-536
=314(棵) =314(棵)
(1)妈妈买了一件衣服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指明学生说出如何列式,集体订正。
3.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368+235 (2)712-284
(3)94+438 (4)432-158
指明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4. 小军
的爸爸是一位出租汽车司机,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每天收车时,小军都记录了当时
里程表读数,共记录了五天。(单位:千米)
师: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退位问题,做到认真、细心。
师: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生1和生2所提出850-256-280
和850-280-256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
后,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再去掉第二车,得出最后
的剩下棵数。
生3和生4提出850-(280+256)和850-(256+280)都表示从
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
和第两车的总棵数的和,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师: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连减”的两种计算方法。
三、练习:
试一试
1000-207-168 436-179-36
456-278-132 930-(80+480)
368-(168+127) 1000-185-145
练一练1.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62
410
745
745
928
四、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一
个数连续减两
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无论用什么方法去计算,计算时注意进位与退
位
,做到认真、细心。
五、教师总结。
六、作业设计
1、淘气和笑笑在菜地里学到
了新知识,高高兴兴地往前走,他们来到池塘边,
饲养员告诉他们,这里养了800只鸭子,白鸭子有2
50只,花鸭子有350只,黑
鸭子有多少只?
2、离开了池塘,来到植物园,花农伯伯告
诉他们这里种了1000枝玫瑰花,红玫
瑰和黄玫瑰的枝数都是320枝,剩下的是白玫瑰,白玫瑰有多
少枝? (两种方
法计算)
课后反思:
节余多少钱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胶卷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
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
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
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结余
了多少钱?”) 【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乘法意
义的理解,引出要重
点解决的问题】
(4)
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之后和小组交流。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
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
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5)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意图:通过这种互问答的学生交流形式,让学生之
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
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
性
和灵活性】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意图:注意数学与生活联
系,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
的数学,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
应用能力。】
四.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评价。【意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
进教师的教学,通过
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教
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课后反思:
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
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讲授新课。
(1)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画一
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北京——保定
北京——石家庄
北京——郑州
北京——洛阳
北京——西安
里程千米
146
277
689
813
1200
(2)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说一说,画一画。
(3)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4)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1234题
课后反思:
里程表(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
减,加减混合计算
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
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
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2、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做过车没?
学生:做过。
老师:那你们有观察过,汽车的里程表嘛?
学生:没有。
老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里程表吗?
学生1:不知道啊!
学生2:是汽车一天行驶的路程吗?
老师:不是。
学生3:好像是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吧?
老师:恩,是的。就是起床从开始行驶到现在行驶的距离就是里程。
老师:今天呢,我们就来
解决一下有关于汽车的里程的问题。淘气的叔叔是
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度数是35
千米。淘气记录了数数星
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度数。同学们现在根据PPT上面的每天行驶
的
里程来讨论一下什么是里程。
学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
老师:星期一出发时度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160 -
35才是星
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学生2:我知道了,用当天的度数减去前一天的度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老师:恩,回答正确。
二、玩中学,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
有哪些原因呢?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1234题
课后反思:
四 乘与除
小树有多少棵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
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
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具准备: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分钟)
同学们,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
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
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学校
买来了三捆
树苗,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情境图,请大家看看。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
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小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0页主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小黑板出示)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的数学问题。
4.思考:哪种算法最简单。
三、反馈交流:(10分钟)(出示数字卡片)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精讲点拨:(8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针对学生出
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当堂训练:(练一练第5题)(10分钟)
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
课堂小结:(2分钟)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作业布置:第2页3题。
板书设计: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方法一: 20+20+20=60(棵)
方法二: 2×3=6 20×3=60(棵)
方法三: 20×2+20=60(棵)
答:小树有60棵。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出示)
比一比谁最棒!
70×2 40×3 50×4
60×7 30×5
40×5 70×6 80×4 60×9
30×8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多媒体出示)
⒈填一填。
⑴60+60+60+60+60 = ×
⑵40+40+40+40+40+40 = ×
⑶80×4 = +
+ +
⑷70×5 = + + + +
2.在(
)里填上“>”、“<”或“=”。
3×70( ) 21
90×9( ) 810
40×4 ( )20×7 20×9
( )30×6
3.去年学校共植树300棵,今年植树的棵树是去年的2倍。今年植树多少棵?
选做题:
4.张师傅将一根电线剪了3次,剪后的每段都长40米,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
三、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3页的1、2、3题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订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课堂小结:同桌之间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计算:
50×7= 80×4= 600×6= 7×400=
9×80=
30×5= 7×900= 300×6=
70×8= 40×5=
500×9= 8×500=
板书设计: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的练习课
300 × 2 = 600(课)
答:今年植树600课
课后反思:
需要多少钱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
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
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自学课本第4页“试一试”以上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精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1.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
全班交流算法。
2.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四、精讲点拨: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五、当堂训练:
课本“练一练”的1、2 题,学生独立完成
课本“练一练”的3 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讨论交流。
作业布置:第33页1、2题。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12+12+12=36
(元)
12×3=36(元)
先算:10×3=30 再算:2×3=6 最后算:30+6=36
(元)
答:需要36元。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小黑板出示)
必做题:
⒈填一填。
⑴ 口算13×3时,应先算( )×( )=( ),再算( )×( )=(
),最
后算( )+( )=( )。
⑵ 口算24×4时,应先算( )×( )=(
),再算( )×( )=( ),最
后算( )+( )=( )。
⒉计算。
15×6= 16×3= 5×13= 17×4=
21×4= 80×7= 34×2= 3×31=
3×18=
13×7= 23×3= 7×40=
3.在(
)里填上“>”、“<”或“=”。
32×3( ) 95 28×2( )
65
90( ) 15×6 100( ) 23×4
24×4( ) 96 70×4 ( )270
4×16( )
10×6 15×6 ( )12×8
4.
一共有16个桃子,苹果的数量是桃子的3倍。苹果有多少个?
选做题:(有时间的学生做,教师只进行点拨)
5.王师傅要做200个零件,每小时做38
个,请你帮他算一下,5时能做完吗?
如果不能,那每时多做几个,才能在5时内完成任务?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讲解自己的解法,教师结合学生讲解的情况进行补充
讲解。)
二、合作交流,自主学习。(10分钟)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本第5页第3题出示的信息提出问题。
2.全班交流:你们学习小组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三、反馈交流、巩固提高。
1.出示口算训练卡片,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
千及两位数
的口算训练,适当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独立完成课本第33页第4、5题。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的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课
4、 16×3 = 48(个)
答:苹果有48个。
5、 38×5 = 190(个)
38×6 =
208(个)
答:5时做不完,每小时多做1个,才能在5小时内完成。
课后反思:
丰收了
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
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
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
的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商的位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口答:
(1)3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24里面有几个8?
(3)20里面有几个十?
(4)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个20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学习用品。有两个同学一共买了16枝铅笔,平均每个同
学买了多少枝?
问: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会用竖式计算吗?
3、谈话:那边还有两组同学在买铅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买铅笔中的数
学问题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课件出示:情景图左半部分。
①问:从这两个兔子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师:要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怎样列式? 板书:60÷2=
③师:60÷2等于
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
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
④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A.因为6÷2=3,所以60÷2=30。
B.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
C.6捆胡萝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捆,就是30。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问:你在做题时是横着做的还是竖着做的?为什么竖着做?
让学生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
形成算法。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①先让学生完成前两题,指名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问:这两题都是分几步算?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商分
别写在哪里?
②独立完成后两题,集体订正。
③问:每次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余数。
你认为除法笔算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师:在买铅笔的过程中我
们学会了相应的口算和笔算,下面就运用所学的知
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1)让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课后反思:
植 树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
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们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
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
活中的运用。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同学们,秋天到了。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
行植树活动。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自学课本第10页“试一试”以上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列出算式后,思考怎么计算。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提问:1.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2.全班汇报交流,鼓励不同的思考方法。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精讲点拨:(8分钟)
让同桌互相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讲解。
五、当堂训练:(10分钟)
做试一试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几题让学生说方法,最后,可以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有什么
发现?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
整十的部分,再去除
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
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
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
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
今天学到
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第11页的1题。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36÷3=12(组)
12×3=36;30÷3=10 6÷3=2 10+2=12;竖式
答:可以分12组。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必做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思路,教师补充讲解)
1. 计算。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84÷4= 96÷3= 68÷2= 77÷7=
39÷3= 48÷4=
280÷7= 500÷5=
2.一副手套7元,一双鞋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在()里填上“>”“<”或“=”。
48÷4
()84÷4 720÷8()720÷9
24 × 3()24 × 2
26÷2() 26 × 2
选做题: (有时间的学生完成,教师简略讲解)
2.有3
个装有相同质量油的油桶,如果从每个桶中倒出60千克油,那么3个桶
里剩下油的质量正好等于原来1
桶油的质量,原来每桶装多少千克的油?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提问回答)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第11页第2题出示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你们学习小组提出了哪些除法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3.交流计算方法:重点交流你是怎样计算48÷2=24和90÷6=15两道算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课本第37页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讲评。
2、一双鞋子:7元
,一副手套:12元 ,一双鞋: 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在 ○ 里填上“>”“<”或“=”。
48÷4 ○ 84÷4
720÷8 ○ 720÷9
24 × 3 ○ 24 × 2
26÷2 ○ 26 × 2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小结,谈谈自己在本结课中的收获。
作业布置:课本37页3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星期天,妈妈到超市采购了很多物品。(出
示妈妈采购的物品及每样物品所
用的钱数)(小黑板出示)。
1.学生从图上了解妈妈采购的物品及每样物品所用的钱数。
2.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学习。(10分钟)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出示信息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
2.全班交流:你们学习小组提出了哪些除法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3.交流计算方法:重点交流你是怎样计算48÷2=24和90÷6=15两道算式。
三、反馈交流、巩固提高。
1.出示口算训练卡片,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
千及两位数
的口算训练,适当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教材第37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3.教材第37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4.教材第37页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然后再交流、
反馈。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了一位数除整十、
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并且运
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设计:
必做题: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0÷2= 30÷3=
6000÷2= 36÷3=
800÷4= 300÷3= 48÷2=
99÷9=
26÷2= 600÷3= 38÷1= 93÷3=
77÷7= 400÷2= 800÷4= 5000÷5=
500÷5= 84÷4= 900÷9= 400÷5=
二、填空
1.“48÷4”可以读作( )也可以读作( )等于( )。
2.300÷3的商是(
)位数。
3.8除88的商是多少的算式是( )。
三、计算题
1.商店卖掉800千克的橘子,卖掉的是剩下的4倍,剩下的橘子是多少千克?
2.一个数除以8等于300,这个数除以4,商是几?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复习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
口
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乘除法口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
力。
3、情感目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法:指导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星期天,同学们一起到科技馆去参观(出示相关的数学信息)(小黑板出示)
1.学生找数学信息:每张门票8元,一共花了80元。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一共有多少名同学?80÷8=10(人)
3.变换信息及问题:每张门票8元,10人一共花了多少钱?
4.学生独立解答:8×10=80(元)
5.观察“80÷8=10”和“8×10=80”这两个算式,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三个数8、10、80,用
8和10相乘得
80,用80除以8得10,用80除以10就得8,乘除法运算刚好相反。(小黑板出
示)
2.根据以上规律尝试写出几组相关的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收获?”
你是怎样判断两个算式的大小的?
课后作业布置:(小黑板出示)
必做题:一、口算下面各题。
80÷2= 150÷3 = 300÷6=
630÷9= 490÷7= 560÷7=
210÷7 = 480÷6 =
540÷9= 480÷8 = 400÷8 = 250÷5=
240÷6 =
180÷2 = 440÷4=
二、列式计算:
1.3除2700的商是多少?
2.5个20连加,和是多少?
3.1200里面有多少个6?
4.把3600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
三、涛涛和丽丽跳绳比赛,涛涛3分钟跳了300下,丽丽2分钟跳了240下,谁
跳得快?
选做题:
一个数(整数)加1,乘3,再加1,再加上这个数,告诉我得数。我把你的得数减4后再除以4就得到你想的数。请试一试,并想想为什么?
课后反思:
五 周长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
、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
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
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
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
法。
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学会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法:操作演示法、引导法
学法:操作实践法
教具:线、直尺、皮尺。
学具:树叶、四边形、五边形纸卡、彩笔、直尺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
都是什么形状的?小蚂蚁沿着树叶的的边缘爬一周,
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小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45页图片上的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用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解决问题: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边缘的长度。
三、反馈交流
1、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子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2、同学合作完成
摸一摸:(a)课桌面的边线。(b)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3、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4、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45页第1题: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六、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测量餐桌面的周长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小黑板出示)
比一比谁最棒!
236×6=
3600÷6= 250×4= 79×9=
125×8=
630÷3= 45×2= 8100÷9=
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2、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1)
(2)
三、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 45页的2题
2、填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订正
(1)、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 )条边长的(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指的是( )
条边长的( )。
(2)、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0米,其中一条边是10米,另一条边是15米,第
三条边是(
)米。
(3)、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分别是11米、15米、18米、9米,那么这个四边形
的周长是( )米。
(4)、长方形是( )相等,正方形是( )相等。
五、课堂小结:同桌之间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完成本课配练
课后反思:
长方形周长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
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通过摸一摸、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
学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
悦。
2、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过程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周长
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法:引导点拨法、分析归纳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小黑板。
学具:长方形图形
教学课时:2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
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
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
br>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
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小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4页插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说说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 5 +3 = 16(厘米)
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 2 + 3 × 2
=16(厘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 +
3)× 2 = 16(厘米)
三、反馈交流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2、优化算法,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精讲。
五、当堂训练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7cm 44cm
15cm 22cm
六、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同学们给黑板绕花边,黑板的长是36分米,宽是15分米,花边至少要多长?
板书设计
花边有多长
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1、34+12+34+12=92(分米)
2、34 ×2+12× 2=92(分米)
3、(34+12)×2=92(分米)
答:花边至少长92分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小黑板出示)
(一)、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
78×5=
250÷5= 123×4= 550÷5= 25×8=
63÷2= 125×4= 1200÷6= 124×5=
204×9=
(二)、计算。
2700÷3-500
25×2+68 950-45×4
(三)、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运动场的长是25米,宽是20米,这个运动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学校操场是个长方形,长是200米,宽150米,
小明沿着足球场跑了2
圈,小明跑了多少米?
3、用一根长240厘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是80厘米的长方形,宽是多少厘
米?
(四)、选择(把正确的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一块长方形菜地的宽是30米,长是宽的2倍,菜地的周长是( )米。
①60
②90 ③120 ④180
2、用20分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是7分米的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宽应该
是( )分米。
①6 ②2 ③3 ④13
(五)、填空
1、长方形的周长=( )或( )
2、把两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厘米。
二、反馈交流:交流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三、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
四、拓展延伸:
1、看图。图A和图B的周长比较长短,应该是( )。
①图A的短 ②2 图B的短 ③周长一样 ④没办法比较周长的长短
<
br>2、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原来长方形的周长与平行四边
形的周长相比较,
是( )。
① 长方形的周长较长 ②长方形的周长较短
③两个图形周长一样长
④无法比较周长的长短
3、把一个大长方形剪成两个小长方形后,周长之和比原来的长方形周长相比(
)
①变长 ②变短 ③不变 ④无法比较
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和疑惑。
六、完成相关配练
课后反思:
六 乘法
蚂蚁做操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
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
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
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练习纸、练习本、课件
教学重难点: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
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1.出示“蚂蚁做操”的情境图。
独立观察画面,说一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讲一个数学故事。
2.结合数学信息尝试提出乘法问题。
即:每排有12只小蚂蚁,有4排,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3.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与同伴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你是怎么圈的?结合圈的结果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一些圈法和口算方法:
4、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竖式每一步的算理。
(1).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12×4吗?
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各自的算法,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及书写格式。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加法竖式;方法二:完整呈现计算过程的竖式;方法三:简写后的
一般竖式。)
A交流方法一,对用加法竖式计算的,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尝
试写出乘法竖式。
B交流方法二,在黑板上呈现出竖式的计算过程。
结合点子图说一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所表示
的实际意思,即每一步求出的是
电子图中的哪个部分。
回顾列表计算的方法,表格中的每一步与竖式中的哪一步是对应的?
(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8、40、48的含
义。)
第一步,4乘2结果是8个点,所以8写在个位;
第二步,4个10是40个点,写在第二层,相同数位对齐;
第三步,再把8和40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得48。
(3)交流方法三,学习乘法竖式规范的简写形式。
与方法二的竖式进行比较,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结合前面的过程说一说:为什么8写在个位
,表示什么;4写在十位,表示
什么?合起来是什么?
3.练一练,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53页练一练1题:圈一圈、
算一算。)
(1)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交流方法,巩固口算。
(2)用竖式算一算,并与同伴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每一步表示的含义,巩固
竖式方法。
出示“213×3= ”,你会算吗?试试看!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各自的算法。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计算方法
口算方法:200×3=600 10×3=30 3×3=9 600+30+9=639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①具体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②说一说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③比较一下列表的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都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它们的
算理相同。)
3.练一练,巩固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53页练一练2题
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今天这节数学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疑
问吗?
生活
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我们用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就请同
学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乘法问题吧!
课后反思:
去游乐园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自主探究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
园玩,好吗?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1、自学课本第54页内容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给同桌讲一讲;
3、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3、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3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2 ×3 =36(元)
4、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小组交流、组际解疑)
四、精讲点拨(8
分钟)结合学生自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10分钟)
1、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 2 12 12
× 3 × 4 × 5 ×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5 18×3 15×6
27×3 43×3
(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六、总结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
)
七、布置作业:
计算 15×5 17×4
19×6 27×2 25×3
板书设计:
去游乐园
(1)5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2)13座电动火车要多少元?
列式:
列式:
竖式 竖式
(3)8人玩电动火车,5人玩蹦蹦床,共需要多少元?
(4)8人玩电动火车,5人玩太空船,50元够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出示)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
1、运用竖式计算练一练第一题4个进位乘法的计算。
2、连一连。
2 × 32
15 × 4 16 × 5 26 × 8
5 × 12
19 × 5 60 × 7 4 × 30
3 × 16
24 × 2 52 × 4 15 × 6
17 × 5
4 × 16 3 × 40 84 × 5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一条裤子1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
多少钱?
2、每盒乒乓球15元 ,买6盒乒乓球,需要多少钱?
三、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
四、拓展延伸;
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海洋馆售票处 成人票:15元
儿童票:8元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和疑惑。
作业布置:完成课本31页第四题
课后反思:
乘火车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
br>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
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
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自主探究法
学法: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坐火车时也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你
们发现了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56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如果不会,可以在组
内进行请教。
4.组织全班交流。
(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写上答语。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1、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2 × 5 =
( )
2、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70 × 5 = 350,
(2) 7 2
2 × 5=10, ×
5
350 + 10 = 360。
答: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10分钟)
1、 完成试一试
2、 1
1 8 3 4 8 4 3 2
× 5
× 4 × 3 × 6
六、课堂总结: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练
板书设计:
乘 火 车
(1)5节卧铺车厢可以乘多少人?(2)7节硬座车厢可以乘坐多少人?
列式:72
×5= 列式:118×5=
竖式:
竖式:
(3)这列火车一共可以乘坐多少人?(4)什么车厢乘坐的人多?多多少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内容自选(4分钟)
1、认真完成(课本第57页“练一练”的第2题)
同桌互查,小组长汇报完成情况。
2、纠错
做错的同学进行板演,小组长检查错在
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粗心、不会
计算)。并让其进行更正。
二、巩固练习,当堂检测
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1题、第3题、第4题。
要求:
第1题: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做完互批。
第2题:优秀生必须完成,学困生在做完第1问的基础上可以尝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去奶奶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
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会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来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
的
笔算,完成对知识的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
学与生活
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
1. 口算
400×2=
300×=
100×2= 5×300=
400×6=
300×9=
700×9= 53×3=
学生边回答边说出口算的方法。
2. 笔算
24×4= 48×3=
这是两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列式计算,说说你是
怎么计算的?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计算方
法
(学生在做完后师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一个数和另一个
数的个位相乘时
,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下一位进几。)
二.创设情境,构建新知。
谈话:刚才同学们可真细心,真会观察。其实不仅仅是数学课堂上有数学知
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
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
许多的数学知识。不信,你瞧!(课件出示例题:淘
气去奶奶家的场面)
咦,淘气在做什么呢?
学生:坐火车
他可真是个爱锻炼的好孩子!根据刚才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
题?
学生回答:
生1:淘气家离奶奶家有多少米?
生2:奶奶家离新站有多少米?
生3:他们俩家相距多少米?
生4:新站到奶奶家有多少米?
教师提示做答(板书竖式)你们能计算出这个竖式的结果吗?请大家试一试
学生尝试探索计算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
115×4=
竖式:
(二)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老师巡察学生的探索
情况)
(三)全班汇报。
今天就我们要解决的这道乘法计算和以前不一样了,有一个乘数是三位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那么,
哪位同学知道这
个百位上到底应该写几?(6)为什么应该写6呢?我们一起来
算一算。
教师把竖式板书完整。
11 5
× 4
4 6 0
方法点播:从个位起,用4分别乘115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4和个位上的
5相乘得20,这里的20表示20个一,也就是2个十,在积的个位上写0,并向
十位进2,
,4和十位的1相乘得4,这里的4表示4个十,再加上十位的进位
数2个十是6个十,所以在积的十位
上写6 ,4和百位上的1相乘得4,表示4
个百,所以在百位上写4.(板书,强调要补充完整横式)
(四).自己探究学习152×4=的计算方法
1、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我们
会计算152×4了,解决了小华家到体育场的距离,那我们能否计
算出大生家到体育场有多远吗?怎样
列式?生:248×4=
师:请你们自己尝试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
2、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248
× 4
992
3、观察、比较。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想知道它们有什么相同处?什么不同处?
师: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谁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汇报。
师:同学们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时要认真、细心地演算。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
索、交流,知道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
时,你有什么提醒小伙伴的吗?计算时应该注意哪
些问题?
指出: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个位和十位都出现了进位的情况,这就是乘法
笔算中的连续进位。
三.解释应用与拓展
1.
看一看聪明的你能拿到这份礼物吗?(黑板出示下题)
1 3 1
× 4× 6
4 9 2
1 9 1 4
四、质疑反思
师:这节课,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的?
板书设计:
去奶奶家
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4×115=460(千米)
1 1 5
×
2
4
4 6 0
答:
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460千米.
课后反思:
0 × 5 = ?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结合
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
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
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
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法:自主探究法
学法: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课件 、挂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4分钟)
1、口算
0 + 5 =
7 — 0 = 0 + 26 = 100— 0 =
2、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0”表示什么含义吗?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任何数减
0都得任何数,那么你们想
知道“0”乘任何数得多少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
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1、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本60页上内容。
2、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
3、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1、谁能结合数学情境,说说你的算法?
2、汇报算法:
(1)5个0相加得0。
(2)
结合“5个盘子中有几个苹果”这样的实际情境去理解为什么“0×5= 0”
如 :3 × 5
= 15,
2 × 5 = 10,
1 × 5 = 5,
0 × 5 = 0,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10分钟)
1、算一算
0 × 5
7 × 0 0 × 26 0 × 1000
2、让学生任意出几道0和任何数相乘的算式(包括“0×0”)
3、你发现了什么?
4、试一试:
(1)130 × 5 = 2)402 × 3
=
①、400 × 3 = 1200, ② 4 0 2
2 × 3 = 6, × 3
1200 + 6 = 1206。
5、练一练。
240 × 2
302 × 5 105 × 3 205 × 4
204 × 2 320
× 5 150 × 3 250 × 4
6、小狗送信。(完成课本35页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根据学习情况重点精讲。
7、比一比
105 × 6
○ 600 190 × 5 ○ 1000
180 × 4 ○ 800
140 × 7 ○ 980
六、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
完成第61页的2题。
板书设计:
0×5=?
0×5 =0 130×5 =450
402×3 =1206
0×50 =0 130
402
0×100 =0 × 5 × 3
0×1000 =0 ———— ————
0×0 = 0
“0乘任何数都得0”
课后反思:
买矿泉水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
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
和能力。
教法:自主探究法
学法: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4分钟)
同学们,我们学校
要举行运动会,老师准备给大家买一些饮料,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探究老师在买饮料时遇到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1、认真自学课本62页上的内容。
2、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独立进行计算
3、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1、
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2、汇报算法:
(1)24 × 3
= 72(元) 72 × 2 = 144(元)
(2) 24 × 3 × 2
=
= (元)
(3)还可以怎样算?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四、精讲点拨:
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10分钟)
1、15 × 4 × 7 125 ×
8 × 6 102 × 4 × 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⑴、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⑵、0 × 1 × 2 × 3 × 4 × 6
× 7 × 8 × 9
5、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
(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
)
)
(
(
(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布置:完成课本第63页的1、4题。
板书设计:买矿泉水
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一箱矿泉水24
瓶,每瓶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方法一:24×3=72(元) 方法二: 24×3×2
72×2=144(元)
=72×2
=144(元)
方法三:24×2=48(瓶) 方法四:24×2×3
48×3=144(元) =48×3
=144(元)
答:一共花了144元。
课后反思:
七、年、月、日
看日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说一说、练一练、猜一猜等活动,总结看日历的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
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2、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
注社会。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教法:观察分析法、引导讲授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今年的日历。
学习用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份2014年的日历
培优辅差: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日历吗?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2、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二)自学指导
1、完成课本72页内容:说一说、练一练、猜一猜等活动,总结
看日历的方法。
2、学生独自观察今年的日历,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
3、在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教师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
三、反馈交流:
1、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观察结果。
2、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重要节日?
3、与同伴说说各个重要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四、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1、2题
3.填空。
(1)一个世纪等于(
)年,现在第( )世纪。
(2)一年有( )个月,一年有( )季度。
(3)平年全年有( )天,闰年全年有( )天。
(4)平年二月有( )天,闰年二月有(
)天。
(5)一般每( )年里有一个闰年,1951年是( )年,
是(
)年,2700年是( )年,3200年是( )年。
(6)1992年的一月、二月、三月共( )天。
(7)1年=( )个月 半年=( )个月
(8) 1年有( )个季度 1个季度有( )个月
(9)闰年有( )天
,平年有( )天。
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年1996
七、作业布置:完成相应的配练
板书设计:
看日历
课后反思:
一天的时间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
4时记时法
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
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
1、
2、
经历展示、观察发现过程,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经历时间的长短探究以及互换过程,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
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
经过的时间。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模拟时钟、时钟卡片
培优辅差: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时间吗?知道一天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吗?今天
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
,能够对24时记时法
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相互换算。
2、经历展示、观察发现过程,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70页“练一练”上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结合实际经验说一说:一天有几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
走几圈?
2、出示挂图并观察,图上有什么。
3、组内交流,说说18:30;19:00;19:33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4、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学具,研究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
法所表示的时间关系。
三、反馈交流
1、得出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和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
行相互转化的方法。
2、完成课本71页想一想;并与同伴交流
四、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71页第1题;并与同伴交流
2、完成课本71页第4题;并与同伴交流
3、用24时记时法表示出下列的时刻。
凌晨5时 晚上9时 上午9时
下午4时 中午12时
上12时
4、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的时刻。
6时 11时 14时 16时 19时 23时
四、课堂小
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本74页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一天的时间
24时计时法---------------
12时计时法
两次(起止)时刻的差=经过的时间
课后反思:
晚
时 间 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探究。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音乐课上都学习过一首歌叫《时间是小马车》,大家还记得吗?
齐唱《时间是小马车》。
是啊,时间匆匆而过,我们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时
间。今天,我
们就共同制作作息时间表,做爱惜时间的小模范。
二、玩中学
(一)做一做。
请你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
要求:可制作上学时间的作息时间表,也可制作休息时间的作息时间表,学生自
主选择。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因此学生的兴趣浓厚,以此
为切入点,教育学生要遵
守作息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2、说一说。
(1)第一节课用了多长时间?
(2)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3)上午10:00同学们在干什么?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把完成的
作息时间表在小组内展示、交流,然后结合上学的作息时间表,选择
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也可以鼓励学
生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思
维的灵活性。)
(二)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不要求列出算式,只要结果正确就可。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可让学生借助钟面算出经过的时间,通过想一想、拨一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
2、一场足球比赛进行了80分,到10:10结束,这场足球赛是什么时间开始的?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小丽1秒跑7米,跑了9秒,小红8秒跑了60米。小丽和小红共跑多少米?
(2)小强6:00起床,6:30上学,7:10到校,小强上学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解
决这两道题要让学生弄清楚哪个已知条件是解题所需要的,哪个已知条件与
解题无关,不要盲目用上所有
的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2分28秒,小刚
3分5秒,小强比
小刚快了多少秒?
(4)动脑筋,回答问题。
①几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合?
②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一条直线?
③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
④从12:00开始,时针走一圈,分针和时针重合多少次?
(这道题学生一定会十分感兴趣。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拨一拨,学生能独立
完成。)
2、实践应用。
(1)实践活动。
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意图是让学生体验上学时间的长短。可先
引导学生估计大致时间,然后再实际
记录出发时间、到校时间。最后讨论出经过的时间。)
(2)一天共营业几小时?
建设银行门口挂着营业时间的牌子,上午8:00—12:00,
下午1:30—5:30,
算一算:该银行一天共营业几个小时?
(这道题的设计是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
我们是从7时40分上的,到几时几分下课?从上课到下课经过了多长
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你增长了
哪些本领?
以后,我们要按照自己做的作息时间表,按时上学、按时上、下课,并帮助一年
级
的小朋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课后反思
:
数学好玩
校园中的测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
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
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
念。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
力。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情景图,照片,蜡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1米=100厘米)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1、估测校园周边物体的长、宽、厚的长度。
(1)师:今天你能估计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吗?把估测的结
果填入下表。
沙坑的长
小树的的高
篮球场的宽
估计
实际测量
(2)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长、宽、
高,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
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
果比较准
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
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
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
br>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教师
直接演示,
四、师生共同小结
五、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
课后反思: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观察、
猜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掌握两类事
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
地思考问题的意
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情感: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
系,
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
的组合数。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初<
br>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
们,元旦快要到了,小红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县里面举办的跳棋
比赛。可是,小红遇到了麻烦事,为穿哪
套衣服而烦恼,她左选右选,还
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住小红吗?
2.(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
师: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红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
3件下衣)
师:你会建议小红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3.师: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
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
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 (学生思考)
师:相信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 先选上衣,一
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
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不同的下
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
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
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
种不同的穿法,三件
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师:请同学们回顾
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与下衣的数量与有
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
×3=6(种)(板书)
6.师: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
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
师:刚才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得出来共有6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
请同学们把学具卡片拿出来,现在我们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回答完再课件演示
)
7. 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才你们为小红
搭配衣服,
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板书课题)通过有顺
序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
题,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
定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二、巩固新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师:刚才同学们为小红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
常喜欢,老师代表小红
谢谢你们,选好了衣服,小红该吃早餐了,我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帮
老师一次吗?(课件出示)
2.师:同学们请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
师: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
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交
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
师: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为小红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来放松一
下,一起到公园里看
师:请看屏幕,公园里都有哪些景色?
生:有猴山,百鸟园,数学乐园
师:再仔细看看从猴山到百鸟园可以怎样走?从百鸟园到数学
呢?我要
从猴山先到百鸟园再到数学乐园呢?一共有几种走法?
(1)先自己标一标。
(2)交流汇报。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太
优秀了,请把你们的另一个学具拿出来,
拉一拉,看看还能组成哪些两位数?记下来,也可以把数字换掉
拉一拉。
三、课堂小结
和你们一起学习真是愉快!我们在数学广角中不仅学会了
连线搭配,还帮小
红解决了许多问题,可见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勤观察,多动
手,多动脑,就一定能探索出更多的数学奥秘!
四、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2 ×
3 = 6 (种)
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课后反思:
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
的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
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挂图。
教学设计:
一、设计问题情境,探索日历中的数学。
师:同学们,谁愿意告诉大家,今天是几月几日?今天星期几?
生:今天是9月6日,星期二。
师:要想知道哪一天是星期几,我们可以怎么做?
生:可以看日历。
师:好。这是一张9月份的日历表。(师点击,屏幕上显示9月份的日历表。)
请你们看一下,9月1日
是星期几?
生:9月1日是星期四。
师:我们正常情况下什么时候休息?
生:我们在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
师:在9月份的日历表中,是星期六的有哪些日期?
生:是星期六的有9月3日、10日、17日和24日。
师: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他
叫飞飞。听听他说什么。(师点击,
屏幕上出现一个小男孩,同时声音:我叫飞飞,我周六、周日休息。
我的父亲是
一名火车司机,他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我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她每工作
1天
后休息1天。)听了飞飞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飞飞的父亲是工作3天休息1天,也就是每4天休息1天。
生2:我知道了飞飞和我们一样,也是在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的。
生3:我还知道飞飞的母亲工作1天休息1天,也就是每2天里有一个休息
日。
师:飞飞想和父母一起去森林公园玩,他们可以选择哪一天?
生迟疑,看日历。
生1:他们可以10日去。
生2:不对,10日飞飞的父亲不休息。
师:我们可以在日历上做些什么,就可以很快很明确地知道飞飞他们全家什
么时候共同休息呢?
生:可以在日历中把他们各自的休息日用标记标出来。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来
试试,用一些符号在日历表中分别标记出他们
三人的休息日。(师点击,出现日历表以及日历表上方的一
段话。)谁愿意读读
这段话?
生读:从9月1日算起,请用 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
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
师:小组里讨论一下,怎么做可以又快又准确。
(学生讨论)
师:好,你们可以在计算机上操作了,把相应的标记拖动到飞飞以及父亲、
母亲相应的休息日里。
生小组或自己操作。
(师点击,转播某个小组屏幕上的内容)师:这是第三小组完成的。请他们讲
讲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是这样想的。父亲是工作3天休息1天,所以是每4天就有1个
休息日。第一个休息日是4日
,第二个休息日就是8日,然后是12日、16日,
依次类推。母亲是工作1天休息1天,就是两天有1
个休息日,我们还发现,母
亲的休息日都是双数。飞飞是星期六、星期日休息,只要在周六、周日的这两
行
都标上√就行了。
生2:我们发现父亲的休息日都是4的倍数。母亲的休息日都是2的倍数。
师:你们都很善于思考。现在我们可以知道飞飞他们全家哪一天共同休息了
吗?
生:他们全家在4日、24日共同休息,所以他们可以在这两天一起去森林
公园玩。
师:在日历表中,我们除了能看到他们全家共同的休息日之外,还可以看到
什么?
生:还可以看到飞飞和父亲共同的休息日、飞飞和母亲共同的休息日、父亲
和母亲共同的休息日。
师:现在你们把他们各自的休息日以及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输入到相应的圆圈
图中。
父亲的休息日 母亲的休息日 飞飞的休息日
父子共同的休息日 母子共同的休息日
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全家共同的休息
日
生自己操作。
(师点击,转播某小组的内容)师:这是第五小组完成的,帮他们检查一下。
生1:飞飞的休息日
,我们填的和他们组的顺序不一样。他们小组是按日期
的先后顺序填的,我们是先填周六的几个日期,再
填周日的几个日期。
生2:老师,我们认为4日、24日是他们全家共同的休息日,不能再作为父
子共同的休息日了。
生3:你说的不对。4日、24日既然是他们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父亲和飞飞
当然是同时休
息了,也应该是父子共同的休息日,同时也是母子共同的休息日,
还是父母共同的休息日呢。
生4:我们同意他的观点。4日、24日是他们共同的休息日。
师:真不错。看来这个问题大家已
经解决了。原来日历表中还蕴藏着这么多
的数学问题呢。你们还想继续探讨吗?
生:想。
(师点击,出现一个单独的9月份的日历表。7、8、14、15四个日期被红
色矩形框框
住。)师:请仔细观察这四个日期,你能发现什么?
生1观察片刻:老师,我发现7和8相差1,14和15 也相差1。
师:哦,这个小朋友是横着来观察的。很不错。
生2:我发现,竖着看,7比14少7,8比15少7。
生3:我是斜着看的,7和15
加起来是22,而8和14加起来也是22,这
两个和是一样的。
师:你们太棒了!我们横着看,每行的两个数相差1;竖着看,每列的两个
数相差7;斜着看,两个数相
加的和与另两个数相加的和相等。这是不是一个普
遍的规律呢?再看一组数。
(师点击,在日历表中又框住四个日期。)请你们想想,这组数还存在我们
刚才发现的规律吗?
生观察片刻:老师,是的。横着看两个数相差1;竖着看两个数相差7;斜
着看相加的和相等。
师:你们还想以哪组数来进行观察,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小组讨论。)
师:四个数有这样的规律。那么9个数呢?(师点击,日历表中框住9个数:
7、8、9、
14、15、16、
21、22、23)
生1高兴地:老师,我发现了!横着看,7和8相差1,8和9相差1,下一
行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也
就是每行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竖着看,7和14相差
7,14和21相差7,其他两列的数也有这样的
规律,也就是每列相邻的两个数相
差7。
师:你很棒,孩子。
生2:我也发现了,7和23相加是30,8和22相加也是30,9和21 相加
也是30。
生3:老师,7+15+23=45,9+15+21=45,8+15+22=45,他们的和相等。
师:你可真善于观察。
二、探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师:孩子们,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日历表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我
们以后再去研究
好吗?其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有很多呢,请你们选择屏幕上的
两朵花,每朵花后面都有一个有趣的问题
。你们看清要求,就可以进行操作了。
(生自由操作。)(师转播某个小组的内容)
师:这是第二小组完成的。我们先请他们讲讲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
观察到,父亲是一步跨三个台阶,所以父亲踏到的台阶数应该是
3,6,9这样的数。儿子是一步两个台
阶,所以他踏到的台阶是2,4,6这样的
数。他们都要踏到的第一阶是第6阶,都要踏到的第二阶是第
12阶,也就是父
子都要踏到的台阶的数是6的倍数。
师:同学们评价一下,他们观察的怎么样?
生2:他们说的很详细,观察地很正确。
生3:我们还发现父亲踏到的台阶的数都是3的倍数,儿子踏到的台阶的数
都是2的倍数。
师:你们真棒。我们看看另一个有趣的问题。(点击,转播另一小组屏幕的
内容)这是第一小组完成的。
请他们讲讲是怎么想的。
生:我们观察到,1路车是每3分钟发一次车,所以从7时起,它发车的
时
间是7点03分,7点06分,7点09分,7点12分,7点15分,7点18分等这
样。
2 路车是每5分钟发一次车,所以从7时起,2路车发车时间是7点05分,
7点10分,7点15分
,7点20分等这样。1路车和2路车从7时起,同时发车
的时间有7点,7点15分,下一个同时发车
的时间是7点30分,他们每隔15
分,会同时发一次车。
师:同学们可真棒!不仅善于观察,还很会动脑筋思考。
三、小结。
师:这一节我们探讨了一些与时间有关的数学问题,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生自由畅谈。
生1:我没想到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
生2:老师,原来数学也这么有趣,并不枯燥。
„„
八认识小数
文具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
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通过类比、猜想,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
意义。
2
、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
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情感目标:营造轻松和谐
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思考的热情。
引导学生在全身心的投入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难点: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结果。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练习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文具店一角”主题图、方格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1、口算(小黑板出示)
15+0.4=
1.4+4= 3.7+5.2= 6.3+8.9= 15×4=
125×8=1000×2=
7×11=9+9+9+9+9=( )×( )=( )
5×2表示( )。
2、提问:你能结合算式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吗?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3、揭题,这节课我们来探索小数乘法的意义。
板书:文具店-----小数乘法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在黑板的一角粘上各种学习用具,演示文具店一角。
有一家文具店开业啦,这是老师调查到的文具店的部分文具和价钱。仔细观
察,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多名学生回答)
铅笔每枝0.3元 直尺每把1.06元
笔记本每本3.15元 钢笔每支6066元„„
①每本笔记本多少元多少角多少分?
②每支钢笔多少元多少角多少分?
③买2枝铅笔多元? „„
(通过购物情境,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2、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们选一个来解决。买4支铅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几种方法?
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同桌互相交流后汇报:
方法1: 0.3+0.3+0.3+0.3= 1.2(元)
方法2: 0.3元=3角 3×4=8(角) 12角=1.2元
(放手让学
生自主探索的结果,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通过这一过程,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4、提问: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指导列出乘法算式:0.3×4
5、引导生观察这几种方法,说说0.3×4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个0.3相加的和)
6、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意义。
引导生观察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它们都是在求几个相
同加数的和,那
么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把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做对比,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能力来理解小数
乘法的意义。)
三、运用模型,深化拓展。
请一名同学来当售货员,其他同学买文具,通过演示买文具情景,深化理解
小数乘法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请同学们完成书上的“练一练”,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1)汇报“练一练”
对正确的方法给予鼓励表扬,不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纠正。并鼓励学生用多
种方法计算。
3、填空(小黑板出示)
0.5+0.5+0.5=( )×( )=( )
0.6×5=( )+()+()+()+()=( )
0.4+0.4+0.4+0.4+0.4=()×()=( )
(练习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总结回顾,实践应用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再次总结小数乘法的意义。
五、布置作业
1、计算
0.4×4 0.08×5 8×0.9
1.3×2
0.01×25 0.4×10 2.3×2 0.6×9
2、每千克苹果3元,2千克苹果多少元?1.5千克呢?
3、王师傅每小时加工零件8个,他2.5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六、拓展延伸,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后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一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我们所学到的知
识。
教学反思:
货比三家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经历与同学交流独立算法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共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熟练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其小数比较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节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在买东西或者陪爸爸妈妈买东西时,你有什么经验,或
者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可能有的回答:
(1)买东西时,要会讨价还价„„
(2)买时还注意东西的质量„„
(3)买一样东西时,要多跑几家店,挑最便宜的一家买„„
2.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们在买东西,一般都要多走几家店,看看哪家
的最便宜,再
买,也就是要货比三家。今天我们就来货比三家,板书:货比三家。
二、讲授新课,学习新知。
1.开学了,你们都需要买一些文具,今天我来介绍三家文具店:奇奇文具店、
丁丁文具店
、豆豆文具店。出示图片。
2.谁愿意来当奇奇、丁丁、豆豆,来介绍一下他们文具店里的商品及价钱?
3.师:淘气和笑笑想去买文具盒,你认为到哪家去买好呢?(提醒:文具盒
是一样的)
学生思考后可以和同桌讨论。
4.提问:为什么要到奇奇店去买呢?你
是怎么比较的?(大部分学生能够看
出奇奇店的要便宜。)小组之间交流,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可能有的方法
(1)奇奇店的只要4.9元,丁丁店的却要5.1元,4.9比5.1元要少。
(2)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4元9角小于5元1角。
(3)5.1元比5元大,4.9元比5元小,所以4.9小于5.1。
师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
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的就大,
如果还相同,那我们要比
较小数点后的第二位,就这样比下去。
5.小数点的后面末尾有0的写法:
4.90元可以写作4.9元
5.10元可以写作5.1元
6.看着这张图片,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同桌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2)全班集体交流。
在三个小数比较的过程中,多让几个学生说说,加深同学们在头脑中的印象。
三、练一练。
1.书本第83页第3题。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选几道让学生说一说。
2.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1)学生独立思考,到哪家店便宜。
(2)说一说为什么?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3)你还想买什么?到哪个商店去?
3.独立完成计算题,并集体反馈。
五、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们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价
格,
课后反思:
存零用钱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并知道每种单位的人民币各有那些。
3、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购物。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和节约用钱、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元是元、角、分,并知道每种单位的人
民币各有那些。
教学难点:
会灵活使用人民币购物。
教学准备:
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师出示玩具猪问同学们:瞧,老师今天带来了什
么?(学生回答玩具
猪),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点几名同学猜)师鼓励:同学们猜的很好!
二、说人民币的用处
1、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会用到钱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
己使用的例子。
生:(买吃的东西的时候。买衣服的时候。买车,给车加油用到钱。妈妈发
工资。)
师鼓励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2、师:老师这也有些例子,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上车投币;到
超市购物。)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们有过坐公交车和到超市去买过东西的经历吗
?一定有,那么你们买
东西的钱从哪儿来的那?(学生说爸妈给的、自己的压岁钱等)。
3、
让学生观看第3幅图并提问:你们看,小朋友在做什么那?存钱是为什么?
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
惯吗?
师:零花钱除了可以用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外,还可以用来干什么?(点名学
生答)。 学生想不出,这时师出示小朋友存零花钱课件问学生,师提醒前年汶川地震你们
把你们的钱拿来干什
么了?(学生答献爱心)。
教育学生养成存钱的良好习惯,告诉学生积少存多、不乱花钱的道理,别人
有需要帮助时可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将平时零花钱攒起来,将这些钱用来办更
多有意义的事情
,如买书,捐赠给贫困的同学。
师: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用到钱。小朋友们知道
我们国家
的钱又叫什么吗?
生:人民币。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
三、认识人民币
(一)、认一认
1、师:课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简单的认
识了人民币,并准备了各种面值的人
民币,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把学具拿出来。
2、师:你们都
认识那些人民币呢?同坐的几个小朋友合作把你认识的钱拿给对
方看看,看谁认得最多。(老师巡视并提
醒边认边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3、师:刚才我看到小朋友们认得都很不错,那么我来考考你们,到底
认识哪些
人民币。出示各种面值的课件分别问学生。
4、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认识这么多人
民币。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说说你
是怎样认识它们的?(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生1:我是根据颜色认的,我知道100元是红色的。
师:你说得很对,那是不是只有100元是红色的呢?只根据颜色认行吗?
生2:我是根据大小认的,大点的是100元的,小点的是1元、2元的。
师:那差不多大的怎么区分?
生3:我是根据上面的数字认的?
师:只看数字行吗?那1元和1角都写着1。
生4:除了看数字还要看上面的汉字。
师:数字后面都有哪些汉字?
生5:有圆、角、分。
师板书:圆(元)角、分,这就是人民币的单位,一齐读一下。
5、师:你们静静地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生1:我发现上面有毛主
席的头像。师介绍毛主席让学生了解他是个伟大的人物,
教育学生更要爱护人民币
生2:我发现上面有花卉。
生3:我发现上面有国徽。
6、师:“国徽”你找到了
吗?你在哪还看见过??(在警察衣服和警察车上或
是天安门上看到过),(它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所以
我们在使用人民币时一定要
爱护它,不要乱写乱画同时我们小朋友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一分钱。 7、师:识记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这样的
人民币你还能认识它
的面值是多少吗?课件出示不全的人民币,让学生来认一认。
8、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书46—47页
,看看书上的人民币都认识吗?你发现书上
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
出它们左下角有一
条红色的斜线)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答出这是样币)师述:样币是不可以
用的。
(二)、分一分。
课间出示各种放得凌乱的人民币录像
1、师
:同学们你们看这么多的人民币都放在桌子上面,小朋友们觉得怎么
样?(学生答很乱)如果我要带钱去
买我想要的东西,我能随便把这些钱就这样
放在钱夹子里吗?(学生说不能)我们得怎么办?(学生答须
理整齐)。
2、请同学们按规律分一分,把钱摆整齐。(先自己想一想可以
怎么分?再
和同桌商量商量,一起在桌子上把它整理好)
小组代表发言,点名各种分法不同的学生到讲台前分给同学们看并介绍出你
们组是怎样分。
师: 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硬币纸币分。
生: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由学生的分类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
分)
师
:同学们整理得都不错,不过小朋友们要注意,因为人民币有很多人都用过,
上面难免会留下病毒和细菌
,所以为了保障小朋友们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
及时洗手的好习惯。
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打开课本55页 ,书上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
(三)、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1、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
以分成元、角、
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 )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 )张一
角。
师:(教师演示换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
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 5角 (教师巡视)
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1角)
师:
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3组小朋友)。
2、学习1元=10角
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
(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3-4组,用不同的分法进行)
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1元钱中发现什么?
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
1元=10角
(板书,课件出示)
师:那你们能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生:1角=10分(师板书)
3、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习 20角=( )元 3元=( )角 1元2角=( )角)
(四)游戏,逛超市
师: 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
备
卡通售货员的帽子)
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零用钱!
(操作中,教师指
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责任
是什么?并穿插进行礼貌教育)
师:下面小组合作,先请小组长当售货员,四人轮流,两人买,一人监督,付钱
的数目对否?
师: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事情
都麻烦爸爸妈妈
,有些东西可以自己去买,但我们自己的零花钱不能乱用,要积
累起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
四、存零用钱
1、学生自学课本上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2)淘气想买一个29.9元的书包送给灾区小朋友,他至少还要存多少钱?
2、完成后教师讲评。
五、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你们学会了
什么?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
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肯定有很多小朋友会独立到使用人民币了,但我
们还
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乱花钱。
六、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寄书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简单问题。
2、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3、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
的此类题型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
情景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小数加减过程中的进位和退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
学们,你知道吗?英才小学的小红同学参加了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星期天她到邮局给她的好朋友寄去了两
包书,邮递员告诉了她每包书需要多少邮
费,可小红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钱,你们能帮帮她吗?
投影出示情景图。
二、 探究新知。
1、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
师:通过观察情景图,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红寄的两包书的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
生2:我还知道:小红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邮费?
2、 先进行估算。
师:小红大约一共需要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
定不会少于多少元?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1) 分组讨论。
(2) 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师总结:小红所需邮费不会多于15元,不会少于13元。
3、 解决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
(1)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
师巡视。
(3) 小组长展示本组的解决方法。
第一种:1.6元=16角
12.8元=128角 16角+128角=144角=14.4元
第二种:1元+12元=13元 6角+4角=10角=1元 13元+1元=14元
第三种:1.6+12.8=144元
1.6
+12.8
-----------
14.4
(3)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4、 计算两包邮费相差多少元?
师鼓励学生用第三种方法去做。
(1)
让学生独立去做,师巡视。
(2) 展示做题情况。
12.8—1.6=11.2(元)
12.4
— 1.6
————
11.2
答:2包邮费相差11.2元。
5、 总结小数加减法的法则。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列竖
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
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
横线上的小数
点点上小数点。
投影出示该法则。
三、 巩固练习
1、
基本练习。
2、 提高练习。
3、 拓展练习。
四、 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寄书
1.6+12.8=14.4(元)
1.6
+12.4
————
14.4
答:一共需要14.4元。
课后反思:
能通过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人民币的单位及温度的单位。
2.能对长度单位等作初步估计。
3.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