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绝世美人儿
615次浏览
2020年08月29日 08: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诸葛亮的俗语-运动会报道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主备人:邹焕清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小熊购物》《买文具》《过河》
三个情境。
在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中,学生将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
体会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意义,感受混合运算与实际
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除
法的两步计算题的计算方法,体验算 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
地口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
展用混合运算 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 合算式的过
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
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
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 br>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
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高解决 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
算中的作用,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
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
单元重点: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
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 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理解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第一课时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P2 --4
教材分析:
通过“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 画图策略的意
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
性。初步尝试借助直观 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
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
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
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
合理性。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引导发现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
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组织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
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 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
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
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
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
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 +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
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 1个蛋糕和4块
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 3
×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
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
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二)、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
答。
a. 3×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8
元。
b. 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
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
乘法,在算减法。
5、 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
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



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4、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 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
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
叙述算式的意义。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谁的表现最好?
2、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
五、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
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第二课时
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P2 --4
教材分析:
通过“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 略的意义
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
的合理性。理解并掌握除加 、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
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解决两步运算
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
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 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
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引导发现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
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 40-6×4
二、组织探究,合作交流
出示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
18元。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 3本作文
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
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 .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 .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
“18÷3”表示1本作文本 多少元。所以“18÷3+4”表
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
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
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
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7、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P6“试一试”。
1、提示: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谁的表现最好?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
算除法后算加减)
五、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第三课时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P8 --10
教材分析:
通过“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 过程,认识小
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带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
确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1.结合“过河” 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
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
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
确进行计算。
3. 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
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
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引导发现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括号纸板、计算评比星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
算( ),再算( )。
(2) 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



先算( ),再算( )。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组织探究,合作交流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
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 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
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P9试一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
小车。
算式:(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24+16)÷8
引导学生发现 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
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
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谁的表现最好?
2、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五、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凡卡-未来的学校作文


年度销售计划书-记叙文写作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加拿大硕士留学条件


人间处处有真情作文-夏季防晒小常识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工作汇报总结


天津城市建筑学院-暑假安全教育


磨砂鞋-江苏注协


来宾人事考试网-上海二本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