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76页)-人教版

玛丽莲梦兔
714次浏览
2020年08月29日 09: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上海工商局年检-陕西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



测 量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 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
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 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
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 克的进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 米,建立1毫米、1分米
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 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
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 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
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1吨的实际重量。
2、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1、对1千米的长度和1吨的质量形成正确的表象。
2、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课时安排:
6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 ,估计一下我们的数书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
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 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
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 进行实际测量。
二、 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



度是1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 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
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 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
厘米=10毫米。(板书)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 是1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说的对不对。
(硬币、磁卡、钥匙等)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
(3)说说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测量验证。
三、课堂作业:
1、练习一第1、2题。
2、练习一第3题、7题。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5( ) 教室长10( )
玻璃厚5( ) 铁皮厚2( )
四、 维训练:
怎样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
米,知道了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 整厘米时,就可以用毫米来表示,还知道了厘米与毫米的关
系是:1厘米=10毫米。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
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 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
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 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
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想了解哪些相关的知识?


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 ( )米 1米=( )厘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3、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 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
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 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
多把钥匙(4分米、4 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 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
有4把钥匙(3000米、300 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 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 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
胞。
3、摘苹果( 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
算式)
4、好 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
时乘汽车出发, 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吨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 ,在河对岸
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 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
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
三、全课总结:








万以内的加法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学
习的。本单 元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估算。
教学要求: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 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
强估算意识。
3、 理解验算的意义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形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掌握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1、连续进位加法。
2、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建议:
1、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形式。
课时安排:
1、加法„„„„„„„„„„„„„„„„3课时
2、减法„„„„„„„„„„„„„„„„3课时
3、加减法的验算„„„„„„„„„„„„2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15至17页例1,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 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
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
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基础训练
口算:9+6= 5+5= 6+8=
8+6+1= 8+2+1= 6+5+1=
2、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
上进上来的1。
二、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 ,
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 (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
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
根。 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
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
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三、做一做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18、19页例2,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
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 900+100 1000+100
3、估算
599+800 900+101 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
大 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
两栖类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
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00)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
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 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
位1。
三、巩固发展
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 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
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 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呢
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四、做一做
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19页至21页练习五第3至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
想象、合作交流 。
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 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
办呢?



(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本19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
物 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
看出来的,能不 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三、京广中心 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
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 吗?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是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22至24页的例1、2,练习六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
2、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3、 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重点、难点:
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 79-37= 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 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
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 昆明出发。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 表
有吗?
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 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
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 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题2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同学们前
后 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
方法说给大家 听, 好不好?



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 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
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 ,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3、独立完成25页第1、4题
4、判断对错:
321 628 7324 1582
-93 ( ) - 473 ( ) - 2538 ( ) - 847 ( )
238 145 4786 675
三、课堂小结: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注 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
减,要向前一位退1,退位点点清楚,哪一位头上有一点要减 1后再计算。(要注意:认真书
写,仔细计算)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25页例3,练习六第2――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例3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提倡算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28-12= 36-18= 25-17= 80-25=
129-26= 287-76= 180-50= 218-108=



2、做一做下面的各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67-189= 304-166=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大家 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今天,
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
2、学习例3,怎样计算500-185?
(1)想想:运用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什么方法计 算这道题呢?分小组合作学习,把你的想法
同小组的同学说说。
(2)班内汇报交流。
生1:185可以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
生2:185+15=200,500-200=300,300+15=315
生3:500-200=300,300+15=315
生4: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 br>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计算方法,真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
题怎 样用竖式计算。
(3)学习竖式计算,请一学生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00
-185
315
(4)巩固练习:400-264=
(5)观察思考 :在计算中,被减数中某一位是0退位后,你发现了什么?(0退位后,计算
时要用9减)
注意:退位减法0上有点(退位)用9减。
三、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
900-325 800-367 602-189 400-123
2、完成练习六第四题。
学生独立解答,填在书上,集体订正,全对的同学给予奖励。
3、解决问题。



(1)练习六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班内交流,说说你是用怎样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的。
(2)练习六第3题。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弄清数量关系。
四、思维训练:
1、被盖住的数字是多少?
8□□ □□□ 3 0 7
- 2□ 8 -1 2 4 -□4□
6 6 2 3 6 7 1□ 8
2、算一算,填一填。

原有
借走
还剩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24页例题3(教师根据知识点修改教材)
教学目标: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填空:
78=80-( ) 87=( )-( ) 99=( )-( )
198=( )-( ) 297=( )-( )
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
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
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
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6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
旗‖(课前已准备)男生组: 574+200 453-300 456+198 725+79
故事书
206
127

科技书
300

145
连环画

214
126



748-97 356-299
女生组: 574+200 453-300 456+200-2 725+80-1
748-100+3 356-300+1
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 男生组题目特
点。(板书: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强调:在 计
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
来比较简便。
揭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三、新课教学;
四、(一)教学加法的简算方法
五、1、教学加数接近整十的简算方法
六、出示例1: 113+59
(1)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
(2)想可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 加60后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多1?多加1后应怎样?
师板书:多加1要减1
(3)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叙述一遍。
113+59= 113+60-1 =172 强调:中间一步思考过程一定要写出。
(4)如果加79应看作多少?加89呢?加99呢?师:下 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近整百数的简
便算法。
2、教学加数接近整百的简算方法
出示例2: 276 + 98
(1)让学生自学并讨论这题的简便算法,并完成下列填空: 276+98
= 276+( )-( )
=( )
(2)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
(启发学生回答多加2要减2,师板书)
(3)如果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
276+97 = 276+100-3 = 373
(4)为什么减去3?板书:多加3要减3。



3 、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
多加几要减几(师 板书)
4、试一试、想一想、填一填
156+87=156+90 ○ □=□
74+198=74+200 ○ □=□
5、减法中能用简便算法吗?
(二)教学减法的简算方法
出示例3: 165-97
(1)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97看作100)
(2)想看作100后,是多减了,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减了应怎样?(师板书:多
减3要加3)
(3)完整地把思考和计算过程说一遍。
165-97=165-100+3=68
(4)如果多减2,应怎样?多减1呢?
师板书:多减2要加2
多减1要加1
(5)想:165-100+1=165-( )
(6)小结: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规律:
多减几要加几( 师板书)
(三)看书质疑
完成第38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填空:
例:+89看作(加90减1)
+198看作( )
-97看作( )
+299看作( )
-299看作( )
2、判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确:



a:126+68=126+70-2
b:98+67=67+100-2
c:253-99=253-100-1
d:142-89=142-100-11
3、想一想、填一填
276+( )=276+200-3
435-( )=435-300+2
( )+267=267+100-3
534-( )=534-300+2


4、比一比,谁找的简便算法最多
197+98 98+299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法
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4、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5、加法与减法简便算法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加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例1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 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
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
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生: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
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
生2: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
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
师:全班动手计算。
板书:135+48=183(元)
1 3 5
+ 4 8
1 8 3
师:看小精灵说什么?
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生2: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生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7页。



③数学门诊部。
④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 4 6 4 + 1 4 8
1 3 7 8 4 3 3 0 7
三、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
容。
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
会体 会算法的多样化。
2、 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 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
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
说。
生1:爸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165元钱,爸爸付200元钱,阿姨找给爸爸35元。
生2:……
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板书:200-183=17(元)
2 0 0
- 1 8 3
1 7
师:小明说什么?
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减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8页。
③比一比,看谁聪明。
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④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1 4 7 7 8 0 4 6 4
- 2 8 - 5 1 - 2 2 3
1 2 9 7 3 9 2 4 1
三、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到3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出示)比一比,谁最快打开金锁链(小组合作)

2、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打√
6 3 4 3 5 9 6 6 3 4 0 4 8 6 9 2 3 9
-1 8 4 + 4 7 1 - 2 8 2 - 1 8 6 - 5 7 8 + 5 7 1
5 5 2 8 3 0 8 4 5 3 1 8 2 9 1 8 0 0
( ) ( ) ( ) ( ) ( ) ( )
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3、选择。在正确答案的格里涂上黄色。
563+528= 696+241= 70+260=
991 837 330
1081 937 230
1091 1037 267
4、教科书第30页,6
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
5、教科书第31页,8
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
6、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



(自己总结,小组交流)。
7、作业:
①第29页,3、4
第30页,5、7
②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3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加强估算意
识。
2、整理和复习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认真,计算认真,仔细检查,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正确熟练的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培养学生提出问提,解决问提的能力。
教具准备:
情景图
教学过程:
①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②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教学设计:
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①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 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
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正互相交流一下,小组 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②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小组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
小组2:还有用数学、加减法的验算。
小组3:我们小组还知道笔算加法又分:两位数加两位 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
位,笔算减法又分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
小组4:我们还知道―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组5:我们知道了加减法的验算。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 ,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
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①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1 8 7 7 2 6 9 4 0 7 0 8
+ 5 9 + 5 9 8 - 7 6 2 - 3 8 9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订正时提问)
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生1: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生2: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
师: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
生: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 的是:加法是满十进一,减法是不够减,从前一位
退一。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生1:我提醒大家计算时看清加号还是减号。
生2:我还提醒大家计算连续进位加时,不要忘 记加上一,连续退位减时,不要忘记比原来少
一。
生3:我觉得计算时关键的是要认真,仔细。
师:以上几个同学对大家提的醒确实非常重要,大家能记清楚吗?
生:能!
②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 ,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
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题各4道)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课件演示,集体订正)
(反馈)师: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
第二题:啄木鸟诊所
4 2 3 5 0 0 5 0 1 3 0 1
+ 3 4 9 - 4 5 3 + 3 8 9 - 8 4
7 6 2 1 5 7 8 8 0 2 2 7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的又快又好?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①课件出示
书架上层有126车,中层157车,下层95车,你能提出问题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②课件出示
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118=455(只)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445=792(只)



师:谁还有其他的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900-792=108(个)
●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第八单元 总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 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 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
教学目标。
课时划分:5课时
多位数的认识 ---- -------------------------------------------------- ---------------- 1课时左右
乘法和除法 --------------- -------------------------------------------------- ------ 2课时左右
空间和图形 -------------------------- -------------------------------------------- -----1课时左右
统计 -------------------------- ------------------------------------------------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课题 : “多位数的认识” 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7、118页的第1—4题;教科书第121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 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
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媒体: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 认识: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
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325600000000 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6、比大小
1650010○16500100 350020○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小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题。












第二课时
课题 :“乘法”的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118页的第5、8题,教科书的第121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 用因数和积的关系,正确熟
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乘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媒体: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 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130×5= 2×380= 150×6= 18×3= 23×4= 7×13= 460×2= 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9×103 ≈ 720×12≈ 315×72≈ 408×18 ≈ 209×29≈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 15×39=585 150×39= 15×390=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245×27 = 530×48= 509×50= 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2)总复习9.
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第3题。
第三课时
课题 :“除法”的复习课
教 学内容:教科书第118—119页的第6—10题,教科书的第121、122页练习二十一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 用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
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除法笔算的方法,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媒体: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 180÷60= 360÷40= 240÷60=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7200÷9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 710÷92≈ 543÷90≈ 350÷68≈ 455÷70≈ 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3、复习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商。
792÷24=33 396÷12=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948÷38= 2496÷47= 4325÷48= 3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3)总复习10。
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4——8。


第四课时
课题:“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9页 的第11、12题,教科书的第122、123页练习二十一的第9、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4、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5、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媒体: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
1) 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2)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3) 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
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4) 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
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 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
的垂线。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练习内容:
1、 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2、 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3、 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 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5、 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9——10题。




第五课时
课题:“统计”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120页的第13题,教科书的第123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 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具媒体: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知识点
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 9024700 24950000 695200 38000200 305076000
1、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4、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 3276÷84 74×59
5、估算:297×3 789×4 5392÷9
6、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7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8、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9、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0、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综合练习试卷。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简介: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 和扩展。这部分内容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
同时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这部分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
的学习内容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 除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2、加强操作、观察活动的教学。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5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校园 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
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 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略)
(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生:(略)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
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填一填。
1、∮ ∮ ∮ ∮ ∮ ∮
【】 【】 【】
6 ÷ 3 = □
2、 ∮ ∮ ∮ ∮ ∮ ∮ ∮
【】 【】 【】
7 ÷ 3 = □
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五、总结下课。





有余数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
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 )< 16 ( ) × 6 < 25 4 × ( ) < 23
13 3 × ( ) 47 > ( ) × 6 ( ) × 8 < 26
2、计算:
8 ÷ 4 = 45 ÷ 5 =
二、新知。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 ÷ 5 = [ ] (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
分 的含义。
3…………………………商 (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ˉˉ1ˉˉ5ˉˉ…………… ……被除数
1 5 „„„„„„„5和3的乘积
ˉˉˉˉ0ˉ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



式的写法。)
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 ÷ 5 = 4 (组)………… 3 (盆)
4 ∶
5ˉˉ2ˉˉ3ˉˉ ∶
2 0 ∶
ˉˉˉˉ 3ˉˉ…………………余数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巩固。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 ÷ 6 = 33 ÷ 8 =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3] 略
3、作业练习。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 ÷ 7 = ( )………… ( )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全课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有余数的除法(三)

教学内容:
教材P52例和―做一做‖,P53第2、4题。
教学目标:
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
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
练习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新课。
教学P52例3。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答 15 ÷ 5 = 3 (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 除数
4、小组讨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17 ÷ 7 =[]……[] 14 ÷ 5 = []……[]
18 ÷ 7 =[]……[] 14 ÷ 6 = []……[]
19 ÷ 7 =[]……[] 14 ÷ 7 = []
20 ÷ 7 =[]……[] 14 ÷ 8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26 ÷ 7 =[]……[]
27 ÷ 7 =[]……[]
28 ÷ 7 =[]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2、巩固练习。
教本P53第2题。(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全课小结。
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练习。(独立完成)
教本P53第4题,用竖式计算。(注意书写格式)
有余数的除法(四)

练习内容:
教材P54第5、6、7、8题和补充题。
练习目的:
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练习过程:
一、复习:
1、4×7-28= 34-5×6= 4×8-24=
2、在( )里最大能填几?(略)
3、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
(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4、计算:(用竖式计算)
37÷4 49÷6 32÷5 25÷7



5、完成教材P54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1)48÷5=9…………3 ( )
(2)33÷7=5…………2 ( )
(3)63÷8=7…………7 ( )
(4)5×6+4=34
6、当师傅。(完成教材P54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
7、把计算卡片分一份。(P54第7题)
8、求彩带的长度。
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
二、全课总结。(略)
三、补充思考。(与家长同学习)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有余数的除法(五)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P55(例4)~~P56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道具:
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4 × 8 37 + 5 5 × 8 72 ÷ 8
24 – 6 7 × 9 56 ÷ 7 49 ÷ 7
18 ÷ 3 42 ÷ 6 9 × 4 45 ÷ 9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新知。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
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
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学生1,口算:32 ÷ 6 = 5 (组)………………2人
学生2,笔算: 5
6 ˉˉ 3ˉ2ˉ
3 0
ˉˉˉ 2ˉ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三、巩固练习。(开放性练习题)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小结。(略)
五、练习作业。教材P56第2、3题。




有余数的除法(六)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本P57~~P58上的内容,第4~8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事物、解决问题。(P57第4题)
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P57第5题,开放性题目,讲出道理既可)
三、根据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P58第6题。
(2)P58第7题。
(3)P58第8题。
四、学生汇报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
五、全课总结。(略)


时、分、秒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看整时、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读、写几时几分的



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包括:认识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课时安排:
1、秒的认识„„„„„„„„„„„„„„„„1课时
2、时间的计算„„„„„„„„„„„„„„„2课时
3、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页至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具准备:



钟表课件、主题图、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59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
九、八、七、 „„二、一)
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
长时间?(1秒)
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二、学习新知:
1、出示课本60页的情境图。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小明和 妈妈来到钟表店,这里都有什么样的表?(电子表、手
表、钟表和秒表。)
2、课件出示一个 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我发现钟面
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秒针;有1 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师说明: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
3、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
(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
用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的动作。请同学仔细观察。
4、请同学谈谈对1秒钟有什么感受。
5、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课件中的表, 老师演示秒针走 一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生:
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也在走,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1分= 60秒。)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1分=60秒。
6、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和同学们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
请同学们谈感受。(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
7、出示课本61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现在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 ,你亲自实践一下,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
告诉小组的同学。



三、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同学的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
四、课堂作业:
1、填一填。
人1分钟脉搏跳( )下,1分钟做( )道题
1分钟写( )个字。
2、填空:
深呼吸1次用( )秒,15秒内能深呼吸( )次。
从1数到30用了( )秒。
1分=( )秒,120秒=( )分
3、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五、请同学们在课外查找有关时间的名言。
六、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秒的认 识,知道了1分=60秒,还感受了1分、1秒有多少长,常言道: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
人吧!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例1、例2及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1、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
钟表。
教学过程:
一 、教学过程
口答:
1、 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2、时钟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一圈是( )
分.
3、1时=( )分 1分=( )秒
二 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出示例1:
(2)老师提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因为1时是60分,所以2时是60加60,也就是120分.所以2时是120分.)
老师板书:2时=120分
(3)练习:3分=( )秒,你是怎样想的?
(1分是60秒,3分就是60加点60再加60,也就是180秒,所以3分等于180秒)
2、学习例2。
(1)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几点离家, 几点到校?(小明7:30离校,7:
45到校。)
(2)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你是怎样算的?
独立完成后与小组同学交流。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所以一共是15分;也可以这样想:45减30,
也就是15分。)



三、巩固练习:
1、3时=( )分,4分=( )秒
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0 0开门,晚8:
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现在才8: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 呢?”
师问:你能帮助小红计算一下,还要等多久呢?
用钟表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从8:40到9:00要经过多长时间。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四第2题。
2、练习十四第4题。
3、练习十四第5题。
4、练习十四第3题。
五、思维训练: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 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
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 每天早晨要在7: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
出发?
3、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 蛙泳成绩。小强用2分28秒,小刚用3分5秒,小强比小刚快
了多少秒?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
够和很 好地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时、分、秒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64至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会正确地换算。
2、能正确地求出经过的时间。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重点难点:
会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1分=( )秒 2时=( )分
2、上午第一节课( )时( )分开始,一节课是( )分。
3、张小琴跑60米的成绩是9( )。
4、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5、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二、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
(1)上午第一节课用了40分。
(2)下午2:10同学们在上第一节课。
(3 )我最晚7:00起床,学校要求7:40到校,我最晚7:30从家出发,那么7:00起
床到7:3 0这段时间我可以锻炼一下身体,大约用15分钟,再洗漱和吃早饭大约用15分钟。
(4)不能提出许多问题,如:
A、中午11:30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B、下午第二节课结束到放学大约间隔多少时间?
C、中间休息多少时间?
三、课堂作业:
1、4时=( )分 3分=( )秒
5时=( )分 8分=( )秒
2、在( )里填上“>、<或=”。



48秒( )1分 1秒( )60分 1时( )60秒
1时( )55分 3分( )3秒 2分( )120秒
3、吃一顿饭大约要用15( )。
四、思维训练:
1、时针与分针重合在一起时是( )时整,时针与分针组成一条线时是( )时整,
时针与分针成直角时是( )时整。
2、小强开始做作业,从镜子里看到钟面( 该钟面只有刻度没有数字)是6:15,做完作
业后,再看桌上的钟正好也是6:15,这是怎么回事? 他做作业花了多少时间?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练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计算经过 时间。时间不等人,只要你抓紧每一分
每一秒,生活就会有意义。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 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 法、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2、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3、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4、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
算能力。
课时安排:
1、口算乘法„„„„„„„„„„„„„„3课时
2、笔算乘法„„„„„„„„„„„„„„9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68、69页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2、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6×4 8×5 9×7 7×5 6×8 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师: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 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
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略)
(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
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略)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68——69页例1,练习十五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 6个十是多少? ② 8个百是多少? ② 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8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师: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生2:10个2相加是20。
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



2×10﹦20(元)
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①师: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通过订正答案的过
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 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思维训练:
1、校园里种了3排松树,每排10棵,还种了8棵柳树,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2、新华书店平均每天卖出80本字典,3天后还剩260本。书店原有字典多少本?
3、小亮比小树高22厘米,小红比小树矮22厘米,小亮比小红高多少厘米?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2、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估算的方法。



2、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 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 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
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 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
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
十数来 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 0。再由小精灵介绍
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 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
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 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



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五中的第7、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略)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①先由一名学生读题。
②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 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 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
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3、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4、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 。。。。。。因数
× 3 。。。。。。因数
——
36 。。。。。。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思维训练:
把一根长10米的木料锯成2米一段的短木料。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
分钟?
六、课堂小结:
主《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同学们共 同经历了计
算过程,初步学会了乘法竖式的写法,计算时要注意乘的顺序和书写格式。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76页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口算卡片等。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1 8 1 8
1 8 × 3
+1 8 ——
—— 5 4
5 4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三、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这 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时要
注意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的积 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两、三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例3,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下面各题。
4×4+2 5×7+4 6×5+1
3×4+2 7×8+5 6×7+5



3×9+5 6×9+8 2×9+3
2、说一说计算两、三位乘一位数时应该怎 样计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
的每一位,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计算下面各题。请三位同学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 9 1 4 2 1 3 1
× 3 × 4 × 7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3的情境图。
2、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学校 正在召开运动会,老师和几名同学为运动员们准备了矿泉水。每箱24瓶,9箱一共
有多少瓶?
3、怎样列式,为什么?
24×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
4、先估算一下,9箱大约是多少瓶?
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5、用竖式计算。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试算,做完后共同订正。
2 4
× 9
216
请计算正确的同学说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地方在哪里:个位4×9=36,向十位进3
后,十位上2×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 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这
个2应写在积的百位上,1应写在积的个位上。
师小 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位的十位后要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进位,不要
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如加上进位的数后又需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
6、练习,用竖式计算。
68×7= 69×8= 72×5= 76×4=
学生独立完成,算完后 组织学生讨论,在计算过程中,这几道题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有
两道题十位乘完后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 位没有改变,有两道题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又增加了



1。
三、巩固练习:
1、自己列算式计算:137×6=
2、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
3、说说上面两道题计算中需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八第1题。
2、练习十八第2题。
3、练习十八第3题。
4、练习十八第4题。
五、思维训练:
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乘积是多少?
六、课堂小结: < br>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计算时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仔细,
如果哪 一位上有进位的数,千万别忘了加上。





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79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勇。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计算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进位的方法。



2、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 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
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 ,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P79―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练习十八第6题。
3.练习十八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连 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由于进位的次数比较多,所以在计算时
要注意不要忘记进位,也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 数。



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80第2题—第4题,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培养学生判断、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笔算方法。
2、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
1.听算:(只写得数)
500×7 21 ×4 320× 3 1000×9 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
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 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课本P80第2、3题。其中
5.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
三、作业:
1、345×4 89×6 798×3 69×5
2、儿童剧场楼下有335个座位,楼上有9排,每排有34个座位。
(1)儿童剧场楼上有多少个座位?
(2)儿童剧场楼上比楼下少几个座位?
(3)儿童剧场楼上和楼下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引导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问题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解答。
3、校组织学生去展览馆参观,每张门票3元,229名同学买门票,700元钱够吗?
5、 电话每部225元,爸爸买两部同样的电话机,要花多少元?给售货员500元,应该找回多


少元?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83页例5,84页例6。
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得0的结论。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地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得0的结论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2、初步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
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0+0+0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二0
教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
教师:“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 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0×5表示5个0
相加,结果得0.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4= 5×6= 4×3= 6×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 教师: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
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 , 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
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
学生 一齐读一遍.
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4.教学例题6.
教师先出示112×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
教师: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 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4是一样的.乘的时
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 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
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 出来.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九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 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
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四、作业
让学生做练习十九中的第2、3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一个因数中 间有0的乘法,计算时要注意不要忘记用一位数去和多位数中间
的0相乘,如果个位乘积不满十时,十位 要用0来占位。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86页例7,练习二十第2――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1、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 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
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 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 前面
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7,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
3、先估算一下,大约得多少。(280×3≈900,大约得900。)
4、让学生在练习 本上试着做。老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是
怎样做的。
生1: 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
所以积的个位也是 0,这个0起点位的作用。



生2: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 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
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 0起点位的作用。
5、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第二种更简便)
6、概括出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 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
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课堂练习
1、笔算下面各题。
420×6 370×5 130×9 260×7
640×2 450×6 230×4 270×3
380×5 460×7 250×3 510×5
2、课本练习二十第2题。
3、课本练习二十第3题。
4、课本练习二十第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它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应注意
一位数应该与多 位数0前面的数字对齐,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90页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 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
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 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提高计算能力。
2、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估算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






不进位
不连续进位
连续进位
一个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
笔算乘法
二、总结算法。
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出示89页整理和复习1、2、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 与小组同学讨论,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各题选择的方法,并说
明理由。
三、练一练。
1、口算下面各题。
20×4 70×3 12×3 120×4 3×5+6
200×4 600×8 21×4 320×3 4×8+7
500×2 1000×7 32×2 1100×6 8×8+6
做完后说说口算方法。(用多位数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
就在 积的末尾添几个0。)
2、估算下面各题上。
98×4 79×3 102×5 287×6
53×6 212×4 319×7 72×8



做完后说说估算方法。(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 数,用这个接近的整十、
整百数去乘一位,就得到了估算的结果。)
3、笔算下面各题上。
213×3 89×7 28×4 507×5
213×6 354×4 146×9 470×3
做完后说说笔算的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 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
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四、课堂作业:
1、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
2、课本练习二十一第2题。
3、课本练习二十一第3题。
4、课本练习二十一第4题。
五、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
乘2、3 、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
能力有 了提高。

欧洲文化-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


静冈产业大学-武汉大学教务网


美容方法-教师节手抄报图片


伍秉鉴-学校支教工作总结


周冬雨高考分数-书虫读后感


幼儿园语言说课稿-荷兰留学签证


牟其中-林清玄散文精选


山东公务员报名情况-新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