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巡山小妖精
619次浏览
2020年08月29日 09: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群众路线对照材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总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
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 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
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 征,会在方
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
算长方形、正方形的 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
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 度观念,知道1千米
=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
=1 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
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 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
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
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
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的意 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
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 br>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
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 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
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
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
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
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 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
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
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 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
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 br>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
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



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
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 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
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
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
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 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
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 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
秒?从数字6走到8 ,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
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
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
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
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 合
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 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
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 ,
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 学习用品整
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
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
人。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 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 ,
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
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 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
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
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 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
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
而在教 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
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 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
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 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
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 体验1秒钟、1分
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
的不同感 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



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 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
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
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
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
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



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 读出时间。如:5
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 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 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
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 后教师小结
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
位一样;
方法(二) :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
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 到十位、十位到
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 观察图,说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
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
分,就是1时。
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 ,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
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 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
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
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 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 、感兴
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
生,给予学生自主探 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
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 导,通过学
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
的策略,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3课时:时、分、秒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
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
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
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
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
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 )秒 4时=( )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 )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
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
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 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了
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
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
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
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
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 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 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
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
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 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
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 +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 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
再算64+5=69. < br>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
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 +4,35看成30+5,先算30+30=60,
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
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 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
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
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
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 道题中
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



两 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
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 br>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
先算65-(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
以先算65- 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
算57-40=17。学生 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 减十
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 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
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 学,第二个同学
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
完成接力赛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
个 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
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53+6= 85-5= 67+9= 72-6=
20+40+3000= 900-700+80= 300+20+60=
80-60+200= 100+400+50= 900-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
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 480 520 790 2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 270 450 840 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0+30=930



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
师:同学们 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
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 便地计算出结果,
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3 8 0
+ 5
1
5 0
9 3 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
前一位进一。
提问:
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
来的1,所以是9) < br>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
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 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
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
来的1,百位写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5
.
5 0
- 3 8 0
1 7 0
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
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 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
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 十,减去
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
一个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
向前 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
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 ,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
起来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4题。
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
意什么?


第4课时:估算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 br>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
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 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
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
体出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
种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 ?解决这个需
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
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
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
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 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 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
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 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
230,221大于220,239大于 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
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
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 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
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 br>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
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
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
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
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 生进一步掌握本
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 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
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



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 十数和一位
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 位数,然后
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 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
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
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
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 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
样,都 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
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 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
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
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
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 00,600-400=200,大约
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 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
180个座位。



……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
定。并比较这些 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
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 法
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 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
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设计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
实际意义 ,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
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 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
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能
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
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



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
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
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 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
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 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
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
米 (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 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
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 对“1毫米”
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



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
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
“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
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 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
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
1毫米大约有多长。
延伸: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



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
长度单位 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
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 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
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
学习中 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
教学难点: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
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
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 短,于是人们创造了
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
找出 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
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
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
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
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
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 下。


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 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
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 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
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 10分米=( )米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 来看一看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
2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 )
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1厘米是( )毫米?



(2)2厘米是( )个10毫米?
(3)就是( )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 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
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 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
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 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
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
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
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 =( )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 )个10厘米?
(2)( )个10厘米就是( )分米?
(3)80厘米等于( )分米?
(4)在学生 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
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 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
度时,我们根据1 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
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3、组织练习。
50毫米=( )厘米 20分米=( )米
40毫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20厘米3毫米=( )毫米 80厘米+8分米=( )分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4、归纳总结。
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
况,它 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
算时乘以单位间的进率。
(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
算时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
先说一说这些题目与教材中的例3有什 么不同?应该怎么想?
请同学分2人小组讨论,把结果填在书本上。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2、完成“练习五”第8题。
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位计量的长度应该怎么比< br>较大小,教师提示应该先统一长度单位。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其他同学认真听。
3、完成“练习五”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
成了几份?(4份)
(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4分米÷4=1
分米)
(3)如果这根绳子长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吗?
四、课堂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 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
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 推算结果。
2、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 、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
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
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难点: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准备: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
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步骤: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 、分米、厘米、
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
来测量呢?
3、揭示 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
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 认识一个新的长度
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请看(出示例4):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图1: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
米、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 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
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 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 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
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 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
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
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
1千米,就是2000米)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1)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
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2)星期天,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学校出
发一直往东走,到工商银行大约是1 千米。
从学校出发一直往西走到天桥底大约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
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
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练习六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
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2、第二关(练习六第8题)
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
互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3、第三关(练习六第14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理清思路 ,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
适,关键是看出发地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根据距离的长短选择合适
的交通工具。
(2)再了解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根据距离,
估测一下大 概需要多长时间长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4、第四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 。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
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
后和 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
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 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
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
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 新成员:千
米。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
之间的简单换算 ,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 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
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猜老师的体重。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
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 一个质量单位——千
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 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
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 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
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 用吨作单位
的物体吗?



3、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 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
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1)提问: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集装箱的货物重2
吨,货物列车载重60吨) < br>(2)思考:我们知道“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
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 克”有什么关系?》
(3)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
一袋大米 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
1000 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
克,即1吨=1000千克。
(4)提问:1吨里面有几个1千克?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
少?
2、体验1吨有多重。
(1)学生尝试抬起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袋重10千克的豆子感受
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提一提豆子,感受10千克豆



子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一起提。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豆子重10千克,这样的豆子多少袋重1吨?(100
袋)
演示:每 次呈现10袋豆子(因为10袋豆子为100千克),学生
一边看一遍数:100千克、200千克、3 00千克……1000千克。当100
袋数完了,学生会感叹:哇!1吨这么重呀!
(2)谈 话: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
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再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 的体重有多重。三
年级学生的体重差不多25千克左右,如果一名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
算一 算,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
呢?
(3)举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各种例子,如“ 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
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3、感受1吨水的重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
去了解)
(2)师: 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
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
(3)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
水的质量就是1吨。



(4)谈话: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
多少 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4、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交流、说方法。
5、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一头大象重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吨?一辆卡车质量5吨,
是多少千克?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练习七”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 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
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先独立连线,再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
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七”第3题。
这题不仅要会根据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还要掌握不同
单位之间的加减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
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 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
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 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
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
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
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 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
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 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 br>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
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
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
2=4(次),刚好装完。 < br>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
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 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
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



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
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
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
吨数
1 4次 0次 8
吨√
2 3次 1次 9

3 2次 2次 10

4 1次 2次 8
吨√
5 0次 3次 9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 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
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 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
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
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
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 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
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
由发言)
(2)求“ 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
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 ,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 条件
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
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 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课时编



时、分、秒



教学目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
标 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重 难 1、 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
点 “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
2、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
“秒”。
1、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
录像、课件、练习纸等





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同学们还记得2010年< br>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
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 想再次
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
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
(播放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
8、7、6、5、4、3、2、1!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
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
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
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
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
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
几秒。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请学生来介
绍一下时钟。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
看一看,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
字来(秒针)谁来描述 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
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
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课
件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 。)
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
我们静静的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 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我
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
记1秒有 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



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
时间单位。
(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
识。
1、体验10秒。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
受一下10秒有多长。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
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2、感受15秒。
师:还想做这个游戏吗?提高一下难度,感
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
学生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3、游戏活动
师 :这个游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
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
受, 交换进行。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 鼓励一下自
己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美妙
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 乐,一边用你自
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播放一段
60秒的音乐“梁祝”。)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究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
针的走 动,再次来欣赏一下这段音乐。不过这一次,
请你仔细观察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再
次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针从12开始
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
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 分针走了1
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
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
分钟。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 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
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
1分=6 0秒。
三、练习、感受,加深认识
如果给你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学生交
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章和一些口算题,还有
半张空白的纸。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件事来
作实验。
学生活动。
四、课堂小结
10秒我们有这么多收获,那如果只给你1秒你
能干什么呢?学生交流 。你们认为1秒干不了什
么?是这样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结:汽车1秒能行20米 ,火车1秒能行30
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地球1秒大约能自转
4100米;卫星1秒 约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在一些国际比
赛中,往往成败就在这短短的 1秒之内,(出示奥
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这是奥运会男子100米
决赛的精彩画面,冠 亚军之间相差连1秒都不到。
难怪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



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通过今天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祝贺大家今天收获可 真不
少,相信小朋友们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
用,做时间的主人。
课后反

课时编





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1、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标 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 难 会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准 挂图、钟面模具。

教学过一、复习
程 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 分针走
一圈的时间是( )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
是( ) 秒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 )
1时等于( )分 1分等于( )

2、教师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






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问:1时等
于多少分?那么2时呢?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
通过类推得出结论)
1时 = ( )分 1分 = ()
秒 5时 = ( )分
180分=( )时 120秒=( )
分 240分=( )时
3、引 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
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计
算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投影出示小明上学的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说一说,教师
及时的补充、引导。 小精灵要求我们解答的问题
是什么?
(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
多少时间?)
小组讨论: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怎样想
呢?(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择嘴优化的
方法。(在计算方法上肯定学生的多种正确思路,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



2、出示商店营业时间图 < br>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帮助图中的学生解
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汇报、交
流。
三、练习巩固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
再加上( )分,就是1时。
2、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6时至6时25分,
经过几分?学生抢 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
励。
3、63页的第4题。学生独立填写,并说明理由。 4、
64页的第5题,师生共同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5、
65页的第8题,小组讨论交流,再汇报总结。 四、
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 什么新知识?你认为用怎样的
方法计算有关经过时间最好?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
始上课,从上课 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35分
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
光阴。”是 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



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
少时间?
45-30=15(分
钟)
答:小明从家到学
校用了15分钟。
课后反

课时编



填一填,说一说




教学目1、使学生巩固对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标 2、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搜集信息的意思和能
力。
3、培养学生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
好习惯。
重 难 培养学生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
点 惯。
准 学生作息时间表,完成家庭作业时间表。







教学过一、 复习
程 出示本校《北关小学作息时间表》,根据时间表回
答一下的问题:
(1) 我们每一节课用多少时间?
(2) 早操用了多少时间?
(3) 我们的眼保健操用多少时间?
(4) 一般你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从家里走?并
说说你的理由是什么?
(5)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二、 激趣导入
师:掌握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 够合理的安
排自己的时间,那么我们就会更有效率的做每一件
事情。
(1) 出示67页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说一说从
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动手做一个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吗?
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作息时间表格。(提示:时间
一定要合理)
(3) 展示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并且给予交流,
指导。
三、 巩固练习



(1) 让学生自己说说在家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并说说谁用的时间最合
理。
(2) 挑选出比较合理的十位同学的作息时间,
全班同学共同制作《我们
完成家庭作业时间表》。
(3) 展示作品。
四、 课外作业
(1)你们能合理安排周末一天的休息时间吗?小
组内讨论。
(2)请你们将讨论 设计的方案给爸爸妈妈看看,
让他们提提意见,使自己真正过一个有意义的周
末。
五、小结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伏尔泰生前给人们留下了一则
意味深长的话: 它最长又最短,它最快又最慢;聪明者计划它,愚
蠢者等待它;勤奋者珍惜它,懒惰者浪费它。希望
每一位同学都能好好的理解这几句话,充分的利用
每一秒。
课后反



课时编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
标 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对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
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重 难 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

一、回忆梳理 构建网络
激趣:你们知道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吗? 还有几天
呢?可把他累坏了,大家愿不愿意帮老师算一下
呢?不过在帮之前,他想先了解一下同 学们第五
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
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师:第五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呢?(板书:时分秒的






整理和复习)
师:时分秒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知识结构网络:




的认识
时间的计算
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 1分=60秒
1时=60分 时



师: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二、典型例题 沟通联系
1、在( )里填上“〉”“<”或” “=”
9分( )90秒 3时( )100分
5时( )500分 150秒( )2分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讲解。
2、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
(2)看一场电影要2( ).
(3)小明跑100米要用16( ).
(4)工人叔叔每天要工作8( ).
(5)张勤洗两块手帕要用10( ).
(6)李勇做50道口算题要用5( )
三、知识应用 能力拓展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每题2分)
1.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60秒.( )
2.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
3.妈妈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
作了4小时.(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
题2分)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
间是( ).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
A.1秒 B.1分 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 )个
字.
A.6 B。5 C. 30
三、解决问题



1、.广播电台播讲小说的时间是在下午4:00到
4:30,播讲了( )分钟.
2、.从上海乘火车到无锡需要2小时,火车上
午9时从上海站开出,上午( )时到无锡.
3.看钟面填空


四、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
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
课后反

课时编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
算)



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
教学目
1、
以内)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的意识。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重 难
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
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
(一 )基础训练
【口算】34+8 32-10 3+7

61-60
42-20 15+30 60+4
88-80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
游?
(2)出示春游坐船问题的情景图。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 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1。
(2)分组探讨解决“二(1)班和二(2)班和乘
能否坐下,二(3)班和二(4)班能否坐下”。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
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
和结果。
【小结】算法1、从高位算起 ,用第一个加数加
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
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
上的 数。
算法2、可以依照笔算的方法,从低位算
起。
鼓励学生用多种思考方法
【典型例题】

(3)学习例2。
(4)分组 探讨解决“二(1)班和二(2)班上船
后还能上几人,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小结】归纳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要把
加上或减去的两位数看 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
数,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
3. 揭示课题
师:现在观察今天研究的这几个算式,它们有
什么共同的特点?(指 名汇报,板书课题:两位数
加减两位数)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口算:

【提高练习】
1.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 )+23=67 74-( )=28 57-( )=18
( )-46=38
2. 被减数是64,减数是47,差是多少?
3. 一个数加上13等于98,这个数是多少?



4. 一个数减去36等于34,这个数是多少?
【拓展练习】
1. 把3、6、9、12、15、18、21、24、27填在方
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5。




2.

课后反

课时编



几百几十的加减法



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教学目
1、
2、 学会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 难
1、 教学重点:会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
十。

2、教学难点:理解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方
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教学过
(一 )基础训练
【口算】53+6 85-5 67+9

72-6
20+40+300 900-700+80
900-200-300 100+400+50
【解答题】
1. 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 笔算 :35+63= 28+57= 79-56+
93-66=
3. 回顾列坚式时要注意的问题。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3和例4放大图,讲述学校学生回收矿泉
水瓶再次利用的事迹。
2.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师:你能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解决问题?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提出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题目,和我们以前
学习过的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有什么不同??(指名
汇报:学的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板书课题:几百
几十 的加减法)
【小结】列竖式要注意的问题:1. 相同数位要
对齐;2. 从个位算起;3. 笔算加法,哪一位满十
要向前一位进一;笔算减法,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
一位借一。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用坚式计算:

【提高练习】

【拓展练习】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

2.
课后反

课时编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



教学目1. 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标 2.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
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





做出解释。
3.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重 难
1.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对
计算结果的合理估算。

2.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对
计算结果的合理估算。


教学过
(一 )基础训练
【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
本。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 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出示例5放大图,回顾学校学生回收矿泉水瓶再
次利用的情况。
2. 自主探索,探索新知
(1)根据统计表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你能
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
力。
①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学生
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估计过程)
【小结】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
数或整百数。
②如果500个送一次给 回收站,大约再收集多
少个又可以送一次?(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③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
流,教师板书)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估算的问题,
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取整十或整百的方法进行估算。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

2.


【提高练习】
1.

2. 写出两个数之间的整千数 。
1005>( )>998 2889<( )<3060
7010>( )>6997
【拓展练习】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课后反


课时编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
标 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
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





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
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
果与实际相等。
重 难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
点 以及练习,使学生
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
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
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 才能
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过一、准备学习
程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
习”第1题”)。 52+35 86—
34 47+33 23+69 62—
18 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
算的(口算步骤)。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
出错。



3.口算练习。 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
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 们互
相评价。 二、基本训练。
1.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
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br>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要特
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 减
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
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 br>略。
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
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
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
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
观察。
(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
的问题是什么? •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
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
过 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学生了解到
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
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
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
存在问题吗?
课后反


课时编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
1、通过实践测量,理解1毫米的长度概念,掌握
个性化
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标 修改
2、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
1米
行测量。
=100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
厘米
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测量方
教学重点:理解1毫米的概念,并形成表象。
重 难
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1、0刻
准 课件、长尺子
线开

始,指
教学过一、复习旧知
到几长
程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
度就是
厘米)
几厘
2、请同学们说一说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米,或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者米。
二、导入新课
一、非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的
零刻线
长、宽、厚各 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开始,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发
末端数
现什么问题没有?请同学们对数学书的长、宽、厚
字 —
进行实际测量。
起始数
三、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字= 长
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度
流。
数学书长:
宽:
厚: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的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
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引出毫米:当测
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位
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板书:
毫米的认识)
学生举例说说1毫米到底有多大,形成表象。理解
毫米的具体概念。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
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
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
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那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



是1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 < br>位计量的。(电脑演示:自动铅笔,签字笔标签硬币、
0.5mm,0.7mm等,天气预报,今 日降雨量达到了多磁卡、
少毫米。) 钥匙、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或厚各是多少厘米玻璃、
多少毫米。 电话卡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等的厚
同学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
4、巩固练习
5、课堂小结
课后反

度。


课时编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目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 br>1、1米
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标 =100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
厘米
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1厘米
3、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10毫
教学重点: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重 难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2、0刻





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准 课件、尺子

教学过一、学前准备

线开
始,指
到 几长
度就是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
米,或
了哪些长度单位。
者米。
2、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
二、非
1毫米的长度。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估算课桌的长和宽。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和宽。
零刻线
开始,
末端数
字 —
起始数
(3)汇报测量方法: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
字= 长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四位小朋友,(出示例2情境

图)他们也参加了我们的测量活动,下面我们就来

看看他们是怎样测量的。
用学生尺测量
方法一: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 方法二:20
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用米尺或卷尺测量均可。
(4)针对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的方法,师提出“10



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
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分米)
类似课桌的长和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
位来表示。
2、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
的换算。
(1)观察测量尺,你们 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
们以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小组为单
位交流。
板书: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3、会以分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1)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宽是( )
分米( )厘米,课桌的高是( )分米( )
厘米
(2)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前后两张桌之间
的距离,大约是( )分米( )厘米。
4、建立1分米的概念。
(1)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
指名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



三、巩固练习
四、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

课时编



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1、巩固对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进一步建
标 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1
米=10厘米。 =100
3、知道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用哪些长度单厘米
位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重 难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

1米
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1分米
=10厘

1厘米
=10毫

1分米
准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过设疑自探题:
程 1、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个性化
修改

=10分



粉笔长75分米
小名身高134米。( )
一根绳长15分米。( )
一块橡皮厚1米。( )
10分米=1厘米。 ( )
2、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公路宽 10
分米
=100
毫米
测量方
法:
1、0刻
线开
始,指
到几长
一把钥匙 6米 度就是
一支圆珠笔 170
厘米
课桌长 40
毫米
邓老师高 13
厘米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字。
几厘
米,或
者米。
三、非
零刻线
开始,
末端数
蜡笔长6( ) 跳绳长2( ) 字 —
桌高7( ) 粉笔长75起始数
( ) 字= 长
钢笔长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度
( )
一块橡皮厚12( ) 旗杆高9( )



别针长34( )。 电脑键盘长约5
( )
图钉长10( ) 教室宽6( )
教室的门高大约2( )
这本《名人成才故事》长大约20( )


这个麦当劳玩具高9( ) 黑板长约4
( )
5米=( )分米 40厘米=
( )分米
2分米=( )厘米 70毫米=
( )厘米
我们的铅笔盒的长大约是( )分米。
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分米。
我们课桌的高大约是( )分米。
4、量出数学作业 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
少毫米
5、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6、小马虎昨天写了1篇数学日记:



今天,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系好了一
条长大约6厘米的红领巾,和老师同学们坐了一辆
长大约6毫米的公共汽车去春游。我在一棵大约8
厘米高的树边吃了一大约2毫米长的红肠。然后捉



了一只大约6分米长的蚂蚁。
他这样写可以吗?说说你的看法,怎样改合适?
二、解疑合探
1、检查学生自探情况。(差生汇报中优生评价
补充)
2、针对有困难的问题组织合探。
三、质疑再探
1、关于本节的认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有
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四、小结:
长度单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长,有的短, 有的不长也不短。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
米。
一定要:牢牢记,灵活用。
课后反

课时编

教学目1、



千米 的 认 识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1、1米
=10 0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
(3)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厘米





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1厘米
度。 =10毫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米
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利用
重 难
教学重点: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学生熟

悉的生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准 课件、尺子

教学过

活情
景,以
情激
情, 既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
使学生
了测量。
感到身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
边处处
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有数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
学,又
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有助于
形成正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 少厘米?1厘米
确的
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
表象,
=10毫米)
从而加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
深对< br>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郴州到广州的距离,可以选用
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 :用米测量太麻烦了。郴州到广州的距离比
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
我 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
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
算。
2.千米的应用。
1.出示米尺,说说米尺量多少次才是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单位写就是
1000米=1千米(板书)
回顾上课前和老师一起量100米的长度,说说
100 0米应该有几个这样的长?你跑100米用了多少
千米
的认
识。



时间?那跑1000米呢?(你跑过1000米吗?)
2.出示学校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

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1圈是200米,跑5圈大
约就是1000米。
说说你昨天体 育课跑五圈的感受。知道五圈是
多少米吗?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
分钟?(3分 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
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
米。
3、分小组讨论
估计一下,从学校门口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
千米。
想一想,可用哪些方法进行测量的?(步测、
时间、速度表等)
出示学校附近的地图,研究其中可以获得的信
息和知识。



哪些长度计量时应该用千米作单位?生活中
你看到哪些地方是用了千米这个单位的?举例子
说明 ,说得越多越好。(课件出示:公路边的里程
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和汽车的速度
表等)
4、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见过千米?学生
讨论,反馈。
(1)出示公路图
说明:“37km”指的就是从某地到这个里程碑
的路程是37千米。

(2)公路路标图
说明:从这里到前方的唐山有144千米的路程。
(3)摩托车仪表图



说明:指针到20位置,就是每小时20千米的
速度行驶。
(4) 限速标志

说明:这是要求机动车在景区内每小时不能以
超过10千米的速度行驶。
5、1千米的读法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
课上朗读讲究抑 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
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有时也用Km表示。
6、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重点看一
看是怎么想的。
课后反
思 < br>“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
显得比较抽象,教材内容单一、简要,增加了教学



难度。通过老师课前作大量的准备,巧妙地运用多
媒体,联系本地实 际,教书育人。整个教学过程
师生关系融洽。
课时编



毫米、分米、千米



教学目
1、巩固对1分米、1毫米和 1千米长度的体会,
个性化
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标 修改
2、巩固分米、毫米、厘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
1米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100
能估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
量,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厘米
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
测量方
生的欣赏能力 ,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法:
重 难
教学重点:理解1毫米的概念,并形成表象。

教学难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1、0刻
线开
准 课件、长尺子

度就是
教学过
一、基本练习
1、回顾长度单位
几厘

同学们,上节课,孙悟空帮助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
米,或
知 识。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
者米。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吗?它们都用哪些字母表示
呢?
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四、非
零刻线




始,指
到几长



mm cm dm m km
2、用手势比划并交流记忆方法。
这些长度单位都有多长呢?老师说长度单位,你用
手来比划,看谁表示的又快又准。
记得这么准,你是怎么记住的呢?
生:
开始,
末端数
字 —
起始数
字= 长
你能用手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吗?为什么不能表示

出1千米有多长呢?(因为1千米太长)你想用什

么方法记住它?
同学们 这种借助身边事物来帮助记忆的方法很好,
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其他的长度,比如教室
的 高大约几米?那我们在遇到3米时,马上想想教
室的高,我们学校从进入大门到北面栏杆,大约100< br>



米,当遇到100米时,马上可以想到这一段,对吧

?还有学校门前的东西路大约长1千米。。。。。


3、相邻两个单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师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mm cm dm m km
10 10 10 1000
【设计意图:对知识基本的回顾,唤起学生对知识





的印象,接着让学生在快速用手势表示单位的过程

中,加深学生对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

度的直观认识,准确建立表象。同时,在此环节中

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借助身边的实物不仅可以



记长度单位,还可以记其他的长度,所以,在此举

了2个身边的事例(4米、100米),让学生感知

体会。】

二、综合练习

1、八戒的日记(单位的选择运用)
师:听说孙悟空帮助我们学数学,猪八戒也来凑热

闹,他呀,还写了一篇日记呢,想看吗?大家看(

电脑显示)自己先读一读。


3月8日
星期二 晴
早晨,我从 2分米 长的床上起来,
拿起 13毫米 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
饭。接着走了 200米 远的路来到学
校,坐在 5米 高的凳子上,拿出 15厘米
长的铅笔和5厘米 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练
习。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一直在笑,为什么笑呢?他发现
八戒日记中好多长度单位用的都不 准确,我们帮助
八戒改过来,好吗?
(5毫米有多长?就这么长。教师随着出示练习本

钥匙、
玻璃、
电话卡
等的厚
度。



硬币、
磁卡、

2017感动中国-教师培训小结


简历个人描述-双11秒杀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执业药师考试报名时间


美国mba-科普知识手抄报


心灵的脚步-初中家长寄语


词牌名有哪些-作文我的发现


中国商人-广东省财政厅会计信息服务平台


低保申请怎么写-感恩节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