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
杭州出国留学体检-上海二手房买卖合同
文档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案
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
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
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
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
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
1克和1千克的
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
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
: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
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
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文档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
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
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
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
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
,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
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
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
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2、学生置疑:1)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
文档
2)1克有多重? 3)克、千克、吨是什么?
3、带这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 探究新知
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 问:“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
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
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
左盘里面,让学
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
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3)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
4、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 让同学们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
称中,仔细看
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
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 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三、
巩固练习
师:认识了克、千克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自主练习P6—1、2
2、 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
四、
教师小结
我们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能举例说说
1克
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五、 作业布置
文档
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容:
6——7自主练习,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1、 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 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 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具准备:
体秤、生活实物
教学构想:
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
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
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课复习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
我们的体重呢?
2、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3、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4、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 部分容
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
文档
1) 小兰体重32(
)
2) 一个鸡蛋重50( ) 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
3) 2瓶矿泉水重约(
)
4) 7粒黄豆约重( )
3、自主练习P8—11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2)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
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
解答(2)问,集体交流
4、自主练习P8—8
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拓展延伸
薯片
200g
薯片
150g
2.5元 2.5元 你会买哪种,为什么?
四、作业布置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容:
5页,吨的初步认识,以及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
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文档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
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构想
:
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
学习。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
法,结合同学的体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
从而认识吨。
教与学的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
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条鲸鱼体重约34(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
做单
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鲸鱼的重量很大,
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
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
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
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
…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
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文档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
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
一背,实际感受一下.)
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
书:1吨=1000千克)
(4
)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
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
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
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
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
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
是1吨,8000千克里有8
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巩固与反思.
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2吨=(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吨 9000克=(
)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文档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容:
6—9自主练习,复习、巩固吨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质量单位吨的认识,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感知物体的大体质量 教学构想:
通过,填写适当的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之间的转化等练习,巩固学生
对质量单位
的认识。同时,通过情境问题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克、千克、吨这几个
质量单位。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课复习
1、资料交流。
师: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质量以“吨”作单位?
(增强质量单位与生活的联系性)
2、感悟生活中的“吨”,教师补充资料
二、巩固提高
1、我问你答。你能把我说的单位快速转化为“千克”吗(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
的熟练程度)
3吨=( )千克 2000克=( )千克 6000克=( )千克 50吨=( )千克
※ 最后一个略有难度,可以给学生一点讨论时间
2、排排队(从大到小排)
1)3千克 3吨 3克
文档
2)2千克
2500克 2吨 1500千克 25000克
※你发现了什么?
4、
自主练习P7—6 (同位讨论解决方案)
1)
可以把4吨转化为4000千克,在把6个600千克连加
2)
可以用600千克×6=3600千克,3600千克〈 4吨
5、 自主练习P7—7
猎豹体重80( ) 鲸鱼体重34( ) 袋鼠体重30( )
每小时跑100( )
每小时游30( ) 每小时跑50( )
(此题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同位合作完成降低难度)
三、拓展延伸
200kg
300kg
400kg
200kg
50kg
50kg
200kg
你能搭配出1t吗?有几种方案?
四、作业布置
调查一下小组同学的体重,想一想大约多少同学合起来体重是1吨?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我学会了吗和综合练习
教学容:对吨、千克和克进一步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3、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文档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构想:
通过一个崭新的情境图,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克、千克、
吨的有
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容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助指导,
也由此检测出学生学生中的不足
加以强化。
教学过程:
一. 引导复习
1、
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千克呢?克呢?
3、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吨、千克和克。
(请学生来当一当小老师:讲一讲有关吨、千克、克的知识。)
(1)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
一吨,相当于10头100千克的猪;相当于2头500千克的牛;相当于40
个25千克的学生……
(3) 一吨很重,只有计量较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时才用吨作单位。
一千克……
1克……
4. 解决问题
铅球 篮球 乒乓球
4 650 4
学生分小组讨论它们大约有多重,该用哪个重量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二、情境导入
1、
师: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
市大赢家。
2、
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
1) 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为什么?
(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
2) 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
(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只要合理就正确)
杠铃
50
文档
3)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
(考察学生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以及吨的组成)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集体交流解决)
三、作业布置
实践作业:回家完成这样的表格:1千克约有多少这样的水果?
物品
数量
苹果
橘子
西红柿 黄瓜
文档
摸名片 统计和可能性 教案
教学容
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统计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
小的。
2、使学生能够对一些问题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可能性是有大小
的。
2、能够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转盘、纸杯、白球、黄球、红球、盒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课间喜欢做游戏吗?在游戏前怎样决定谁先玩的呢?石
头、剪刀、
布这三种手式哪种最厉害呢?想和老师比试比试吗?如果老师和人们一起玩,你
们认
为有什么结果?学生发言(可能赢、可能输、也可能平)师生共同班几次,
充分体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有关可能性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索,学习新知
活动一:摸名片
1、 学生制作自己的名片,注意写清、性别、属相、班级、爱好、。
文档
2、 学生自读游戏规则(课件出示)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摸名片”游戏,游戏后各组组长做好记录并统计结
果。
4、 集体交
流:汇总每小组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
了什么?为什么摸出属牛的同学比较
多,而摸出属鼠的同学比较少呢?
5、 结论:
有的小组属牛可能性大,有的小组属鼠可能性小。有的小组属牛和属鼠的可能性
一样大。
6、 这是为什么?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
7、
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事情存在可能性的现象?
活动二:抛纸杯
1、猜想:
纸杯
抛向空中落地时有几种可能。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到底谁说得对呢?我们
一起来做个试验。
2、实验:
每个人重复抛5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与同伴说一说,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写下来。
4、结论:
纸杯抛向空中落到地面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杯口朝上、杯口朝下、躺在地面上。
活动三:摸球
1、出示盒子(里面两个黄球,一个白球)
①任意摸一个球,摸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②分组实验加以证明。
③小结:任意摸一个球,有2种结果,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白球的可能性小。
2、再放入3
个红球,会出现哪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哪种球的可能
性小,能摸出黑球吗?
文档
①实验验证。
②小结。
3、出示盒子(2个白球,2个黄球)
师: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小组讨论并填表。
4、扩展练习:
①前
几天老师在一个商场门口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布袋,
布袋里红、绿两种玻璃球各5
个,只需5角球就能玩一次,谁能在布袋里摸5
次,摸5个红球或5个绿球就奖励5元钱,如果你在场你
会不会去玩?为什么?
②学生模拟摸球游戏。
③小结:在布袋中能够摸出5个红球或5个绿
球可能性非常小,这只是生活中最
简单的骗术,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陷井,我们识破这些陷井的
办法就是
学好科学知识,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文档
“奇妙的变化”教案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认识分数
教学目的:
1、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 意义
2、
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3、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寻找身边的分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台,各种图形的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课件演示:三不同时期的照片。
师:小朋友们,猜猜看,照片上的人你们认识吗?(生猜测、回答)
是的,老师从小到大的变化很多很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奇妙变化中的数学
问题
是的,老师从小到大的变化很多很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奇妙变化中的数学
问题
新课:
(二) 一、 认识12
引入“一半
师:老师这里还有三图片,
(出示胎儿,婴儿,成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觉
得哪一最有意思,为什么?
生1:胎儿。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
生2:胎儿。因为胎儿的头很大。…
文档
师:你认为胎儿的头长占整个身高的多少呢?(生:一半。)那什么是一
半呢,
你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怎样找到它的“一
半”呢?(
出示苹果)
生: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一半,
师: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得到的两份大小是完全一样的,这叫做“平均分”(强
调“平均分”)
2、 书写“一半”
师:你想怎样表示“一半”?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你喜欢的方法
在作业
本上,画图也可以,写字也可以,用数学符号也可以,表示出“一半”
学生展示作品并说明理由。
师:其实“一半”的写法有很多
(介绍“一半”的各种写法),现在我们统一
用 12来表示“一半”。
(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
3、 找“12”
师:我们认识了12。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纸片,动手折一折,找到它的12,并
涂上阴影。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巩固学习。
二、
学习的读法写法及意义。
1、 学习14的写法读法
师:其实,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长到8
个星期大时头长大约就是身长的12了!
宝宝出生后慢慢成长,到了婴儿期,宝宝的头长又发生什么变化
呢?
生:(出示婴儿期图片,学生观察回答)婴儿的头长占整个身高的14(或者13、
15)
(教师相机让学生解释所说分数的意义。)
出示课件:显示将婴儿身高平均分成4份,引导学
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同
时请学生自己板书:14读作四分之一。
折纸,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文档
师:(取出2号
纸条)如果用长方形纸条代表婴儿身高,你能用阴影部分表示出
婴儿头长吗?请同桌商量着折一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
[反思]
本节课从本
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出发,我选择了教材中的活动编
排。在教学中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
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
气氛民主、活泼、开放。先创设分桃子的情境,让学生迫切地感
到已有知识不能
解决新的问题,产生学新知识的必要性。但在这节课中,我所设计的情境没有发
挥作用,因为学生已有分东西的经验,感觉这个情境没有出现的必要,更为重要
的是,分数这一数学符号
产生的必要性没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
通过上色,折纸等活动,学生对分数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表
示简单分数。但是
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滞后,没从低级向高级提升,要适时给学生示一下语言上的
述,让学生进行模仿。对学生学习进程的跟进没有把握好,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
中生成资源。
本节课的小组活动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能有序的进行,并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学生
在活动中能相互交流,
做到人人参与。在活动中给学生“活动小秘决”让学生都能
明确自己活动目的与步骤,我认为这个方式是
小组活动有序开展的关键。小组长
在本次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说明我们班采用不频繁换组长,让每
个组长都
以半个学期为一任,并进行小组长培训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同质分组与异
质分组
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我们课题实验的下一个试点。
第二课时 比 大 小
教学容:P58——59
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根据表示分数的图例比较简单
分数的大小。
2、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抽象的概括能力。
3、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比较简单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
数大小比较;分子都
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关键:借助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过程。
文档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出示圆。
这是一个蛋糕,小猴想吃这块蛋糕的14,小熊想吃这块蛋糕的34,谁吃得多?
三、、比较大小。
1、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手里的圆折一折,涂一涂,说明吗?
你手里还有一个蛋糕吧?小猫吃这个蛋糕的12,小狗吃了这个蛋糕的14,你
能折一折,涂一涂吗?
2、谁吃得多?为什么?
3、第61页试一试。 填分数,比大小。
4、你是怎样比较的?
5、按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
你认为比较分数的大小容易吗?
四、巩固与提高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4、分数总是与平均分联系在一起的,这两个不一样的苹果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5、出示两个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的不同分法。都涂上1份,比较大小。
五、总结。
第三课时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容:教材第60页—61页的容。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
计算方法。
文档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动脑能力及归纳出分
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
(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算理、“整体”与“个体”的转化,
化未知为己知。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抽象后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理解“1”表示的意义及
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交流谈话法、操作合作法。
教具准备:课件、纸卡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理解分数
二、动手动脑、交流合作
1.创设情境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
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平均
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
两块。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两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
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
师傅都忘了。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1)猪八戒第一
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
分之几?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
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师: + 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
(2)动手操作活动。
①同桌合作商量,将一画有图形的纸平均分成若干份。
②每人按自己的喜好,涂出其中的几份。(不能都涂完,要互相谦让。)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④你们两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
(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并提醒如何进行计算。)
⑤全班交流,同桌汇报。
⑥观察交流
,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3.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文档
(1)师:猪八戒第一次和第二次哪次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知道
吗?怎么算呢?
(2)比一比。
①拿出涂色的纸,同桌互相比一比。
②把算式写在纸的背面,并说一说是怎样减的。
③你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
(3)师:猪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 后,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师傅和师兄够
吗? (四人小组讨论)。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数形结合
1.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强化新知、课外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
本课在新授课之前先练习了两道题。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通过叙述分
数的意义和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练习,可以习旧引新,承前启后;再通过动画
故事作为切入点
,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本课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情境
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
(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
的依赖,使学
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本课
教
学时,学生做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时,稍有困难,通过理解“1”表示的意
义后,就能够很顺利
地进行运算了。
第四课时 整理复习
教学容:教材第66-68页的容。 <
br>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分数及面积知识,并能运用
所学的知识和方
法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培养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梳理知识的能力,形
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合理的数学
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1、整理复习“面积”和“认识分数”两个单元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文档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看图想象提问题,能交流、合作、梳理、概括地学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彩笔、智慧星(奖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复习
师: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妈妈给她买了一个大蛋糕,笑笑请好朋友来吃蛋糕。他
们又唱歌又跳舞
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一)好一个又香又甜的蛋
糕呀!
猜一猜笑笑把这个蛋
糕平均分成了几块?这分吃蛋糕的情境使你们想到了曾经
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复习
知识。
(评析创设 “笑笑过生日”的情境,引出复习容(分数的认识),启发学生,
对
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二、整理分数知识,探求问题
1.小组交流整理(教材第67页1题、2题)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闯关
看谁硕果累累,每闯一关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第一关:独立完成教材67页第3题,互相讲解、互相检查、互相评价。
第二关:完成教材67-68页第4题、第6题,讲解计算方法,评价自我。
(2)问题接龙
①创设情境。
(继续播放课件1)笑笑把蛋糕平均分成8块,自己吃了一块,冰冰吃了3块,
永全吃了2块。
②小组自编问题。要求根据情境编出有关分数的问题。
③由小组轮流报题,全班抢答,答对一题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3)清查获奖个数,同桌互说收获与不足。
三、整理面积知识,实际应用
1.继续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今天笑笑过生日,俊伟怎么没来?他在忙什么呢?我们到他家去看一
看。(播
放课件二:俊伟铺地砖。)原来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是个热爱劳动的好
孩子。
看到俊伟铺地砖的情境,猜一猜他可能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识?
2.整理知识,加深理解
(教材68页第5题)
(1)小组合作整理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1)粗心的俊伟
俊伟收集了一些面积数据,可是忘了写单位。
文档
①请你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②与同桌交流,评价。
(2)洒水车(教材68页第7题)
今天天气比较热,看,开过来一辆洒水车,路面变得湿润了。(播放课件)
这里面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
(3)帮助俊伟解决问题
①播放俊伟铺地砖,猜测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A.俊伟房间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B.需要铺多少块边长为20厘米的地砖?
C.如果一块地砖3元钱,需要多少钱?
②挑战问题,巧妙解答。
(4)
发散思维、摆火柴棍 (教材68页第9题)
四、回顾自查,评价自我
师:这节课复习
了有关分数和面积的知识,复习应用中,你对这部分知识掌
握的情况进行检查,情况如何?
教学反思:
整理复习课基本上是再现和巩固知识,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 本节<
br>课要对分数和面积这两个差异较大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就更显得困难了。怎样将
这部分知识系统、
完整地呈现、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又使课堂不显得沉闷单调,
这是我教学设计时思考的主要问题。 通过这节课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
活的情境,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积
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而且能够较大限度地发
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
引导,同时引出下面阴影的认识及四分之三的认识。
文档
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质量,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
单的换算,能根
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
生活实际、解
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学解读: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
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
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
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
因此,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
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
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容
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
千克、吨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是:克、千克、吨
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
的估计,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呈现最小的蜂鸟,
最小
的狗,袋鼠,蓝鲸……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
中,把数学与生
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教材以几个孩子查阅资料为背景
,以几种动
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情感感染中学到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经历
猜测――体验――验证的学习过程。教材重视学生的亲
身经历和体验,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让
学生在估一估、掂一掂、
称一称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
4、素材选取广泛,练习形式多样。
选用素材,有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
有学生经常见到的生活现象,有动物的体重……练习的形式多样,让
学生通
文档
过多种渠道积累生活经验,建立质量观念。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们在一起阅读《动物趣
闻丛书》查阅资料的情景。
通过提出“1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等
问题引出对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通过看、掂、
估、称等活动逐步
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借助形式多样的练习,进一步
加
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动物
趣闻”这一素材,由动物世界的奇闻
趣事引出对质量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兴趣中主动提出问题,进行交
流。
2、重视估计、验证、调查,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克、千
克、吨的初步认识。 <
br>教学时组织学生通过估、掂、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感受、体验。还可以充
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
学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举出一些熟悉的物体的轻
重,加深理解。
3、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
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让学生联
系自己的体重的变化情况,认识自我,体会成长的快乐。
单元教学课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容: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1千克
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称、常见食品、投影仪
文档
教学过程:
一、
境引入,提出问题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了解动物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都
是从哪儿获得的?
[学生自由交流]
师: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四个小动物迷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世界,和他们一起去了解动物世界中的数学问题。
[引出课题]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二、合作探索、建立概念
(一)认识克
1、克有多重?先估计一下,再称一称。
[学生猜测,师适当记录,然后用天平实际称一称,
让学生通过对比,
看出自己猜测或估计的结果与实际的1克的差距]
2、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然后再从学具中摸出豆子或糖果进行估
计、验证。
[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千克大约有多重。
[学生交流]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克做单位。
[学生可能结合自己常见的小食品,进行举例]
2、师: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的有多重,实际
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做单位,克用“g”表示。那么稍重一些的物品,用什么做单位呢?
(二)认识千克
一、
1千克用多重,你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常见的食品、生活日用品
包装上的标注来说明1千
克有多重。并让学生实际掂一掂两袋盐、两瓶清洁液的重量。]
二、
师: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板书:1千克=1000克]
文档
三、说一说:你知识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用千克作单位的?
[学生自由交流]
四、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学生交流,注意区分平时所说的“斤”与“千克”,使学生知道自己
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五、自主练习:
课本第6页1、2题,先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六、课后实践:
第3题,记录相关数据,相互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容: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具、称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投影出示蜂鸟、袋鼠、鲸鱼三种动物]
师:看到这三个动物,你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引导从体重上进行比较]
那么我们在描述它们的体重时,所用的单位一样吗?分别用什么?
2、提出问题:我们知道蓝
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的体重达到150吨,
那么1吨究竟有多重呢?
二、合作交流
文档
1、根据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
:如一车煤约重4吨、40个25千克的学生合起来是1吨、10
0袋大米约重1吨等]
2、
师:1000千克是1吨,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作单位。吨用“t”表示。
[板书:1吨=1000千克]
3、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吨”?
[学生交流,如车的载重量、电梯的承重量等]
三、小常识
课本第5页:生活中常见的秤,你认识哪些,是在什么地方见过的?
[学生交流]
四、自主练习
课本第4、5、6、7题,先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五、课后实践:
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分别是用什么作单位来计量的?把它
们记下来。
文档
第三课时
教学容:小超市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提高
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学会了吗?
1、交流:同学们逛过超市吧?通常会买些什么?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2、你最喜欢的是哪种食品?重多少?多少个水果大约重1千克?
[学生交流]
3
、一定吃过不少西瓜,你们家通常买多大的西瓜?用手比划一下。10
个、20个……这样的西瓜大约重
多少?
4、超市的信息中,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小组讨论解决]
二、丰收园
1、在刚才的超市问题中,你都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2、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
3、己一个评价,说一说你对自己最满意的是哪些方面?还有哪些方面
需努力?
[学生自由交流]
文档
单元测试
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袋虾条约重50( ) 6个苹果约重1( )
一个冰淇淋重100( ) 一根火腿肠重40( )
一只小羊重10( ) 一艘船载重量是4( )
三、
你问我答
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 )吨=8000千克 7千克=(
)克
三、( )里填上“<”“>”“=”。
600克○6千克 8吨○7900千克
5米○50厘米
2时○120分
600千米○6000米 7000克○7千克
四、小食品超市
食品名称 QQ糖 饼干 猪肉干 虾条
重量(克)
70
点心
1000 500 200 20
文档
二、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教学容:
信息窗1、口算除法与估算
信息窗2、笔算除法
信息窗3、除法的验算
信息窗4、综合练习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
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与实
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
方法,并正
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整十数的除法口算
3、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除法。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学习验算的方法。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
进行判断。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验算四部分。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
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
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
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文档
单元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3、结合教学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建议教学课时数:11课时
1、信息窗1-------2课时
2、信息窗2
-------3课时
3、信息窗3-------2课时
4、信息窗4-------
3课时
5、我学会了吗---1课时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容:版教材P11――P1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文档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
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鹤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这里教师教授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文档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这里教师总结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活动三:练一练
1、一练第一题:在学生理解除
法法算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计算,并鼓
励学生规律,然后全班交流。
2、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并总结规律与特点。
3、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并说说估算的方法。
活动四:数学游戏
教师可以出示一数字卡片,全班同学抢答,也可以在小组进行。
第二课时
教学容:教材p13_14
教学目标:
1、巩固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练习5——10题。
第三课时
教学容:教材P15――P16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学习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
文档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64米红布一共能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
怎样解决这个问
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口算
2、估算
3、竖式
教师小结竖式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补充练习:96÷3 84÷4 66÷3
活动三:练一练
1、练一练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2、练一练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3、练一练3题:让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班
级里进行讨论交流。
4、练一练4题:学生立做,然后全班交流规律。
文档
第四课时
教学容:数学街接教材P16――P17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72个线轮能装多少盒?”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
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出现下列几种方法
估算:72≈60,60÷6=10,72÷6的商比10大一些。
文档
口算:60÷6=10,12÷6=2,10+2=12
笔算:列竖式
教师讲授列竖式的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师:我们再来看“438根竹条能做多少只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
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看:“86米布能做多少只孔雀风筝?”这个问
题,你认为可
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活动三:练一练
1、练习1题: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2题:学生自己看表,弄懂题意后独立做,全班交流。
3、练习3、4题,学生独立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五课时
教学容:教材p18
教学目标:
1、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文档
2、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流程:
1、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做,然后说一说计算方法。
2、6题,学生独立做,交流是怎么做的。
3、7、8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六课时
教学容:教材P19――P20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小时裁19只风筝面,对吗?”这个问题,你认为
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文档
三、热闹的民俗节
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对称轴。
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
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
二、教材解读
对称是自然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有许
许多多,
学生对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容是: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
1、选取的视角新颖现实,我国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
部分。本单元素材呈现的是同学们欣赏、交流在民俗语节庆祝活动上拍的各种照片
的情景,照片容丰富,
既包括民间建筑,又包括荷包、风筝、剪纸等民间艺术品,新颖而现
实的素材有得于吸引学生学习。 <
br>2、提倡观察志操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知识。本单元的编写突出
了观察与操
作的学习方式,教材着力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积极交流,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认
识对称现象。通过折一折
、拼一拼、做一做、找一找等到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三、单元教学建议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现实生活的素材来初步学习对称知识。
2、突出实践,加强操作。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折
一折等到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对称现象,了
解其特性。
3、评价时,注重考察学生对对称特点的理解,对于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不要提出过高要求。
4、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
第1课时
课题:民俗节见闻
教学容:课本28
---3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2、在大量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教学过程:
文档
活动一:
1、师:你参加过民俗语节活动吗?民
俗节活动都有什么?老师带小朋友们去逛逛民俗
节盛会,你们喜欢吗?
2、(出示课件,伴随
极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出示课本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学生交流后观察画面,感受美丽的对称现象。
学生可能会发现和提出这样的问题:风筝
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吗?京剧脸谱沿中线对折,两
边会重合吗?
活动二:
教师结合情境图中的素材讲述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启动新的问题进行拓展。
(学生回到情境图中结合刚才的发现,从对称的角度再次观察体验。)
1、师: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一些对称现象?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对称现象。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在小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师:哪个小组可以交流一下?
活动三、折纸船
1、
师:
小朋友们在民俗节中已经认识、了解的对称图形,下面咱们就动手折一折吧。
咱们打开课本第29页,根
据书上的提示动手做一个纸船。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
2、师:谁愿意把你折的纸船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的作品用投影进行展示)
活动四,做一做对称动作
1、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副画呢?大家想不想看?课件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5题。
(学生观察画面,对整幅图在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哪些动作是对称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在小组交流。)
3、请你和同伴一起做一个对称的动作。
(学生任意做对称动作造型,请同学到讲台表演)
活动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六。
你能收集有关对称的资料吗?
文档
第2课时
课题:精彩的杂技
教学容:课本第31---3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和对称。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在探索活动中,会画对称轴,能画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师:你观看过杂技表演吗?杂技表演都有什么项目?老师
带小朋友们去看看杂技表
演,你们喜欢吗?
2、(出示课件,伴随极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出示
课本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后观察画面,感受美丽的对称现象。
学生可能会发现和提出这样的问题:杂技表演时
整体动作是对称的吗?下面三组图形是怎么
来的?这三幅图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
教师结合情境图中的素材讲述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启动新的问题进行拓展。
文档
师:下面这三幅图是把表演杂技的动作画简笔画的形式,我们来再来观察这三幅图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到情境图中结合刚才的发现,从对称的角度再次观察体验并交流各自的想法)
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如果沿一条线对折,两边会完全重合,这条折线就叫对
称轴。
活动三、
1、师: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一些这样的对称现象?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对称现象。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在小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哪个小组可以交流一下?
活动四、
1、
小朋友们已经
认识、了解的轴对称图形,下面咱们就找一找对称的图形吧。咱们打
开课本第32页,根据书上的提示做
第一流题。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
师:谁愿意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
2、大家能不能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呢?看一看谁的手儿巧?
(学生在小组合作分工完成)
(请同学到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3、师:看课本第6题的图,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4、你能根据第7题的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小组的人听?
活动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六。
研究第8、9题。
文档
四、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
br>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
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
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法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
题的基础。因此,
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
续学习打好基础。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渗透估
算,特别是计算商中间、末尾有
0的除法时更应突出估算。经常用估算对结果进行判断,有利于养成估算
的习
惯。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容是:
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
法的计算方法;
信息窗2:采访果品加工厂
-------学习商中间有0和学习商末尾有0
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信息窗3:采访果品包装车间------学习连除和学习含先加后除(有括
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2、重视引导对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3、 重视估算。
4、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容:版教材P35-37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结合估算情况验证笔算的正误。
文档
3、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
进一步体会
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
怎样解决?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生讨论交流理解算理解决问题。
这里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判断商的大致围,再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笔
算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接待了多少名客商?”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理解算理]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签订多少吨的销售合同?”“一共运来了多少
箱大枣?”这两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注意对学生进行估算的训练。
师: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
因该题笔算时有余数,如果有学生估计结果约为85,也是可以的。
活动三:练一练
1、第一题:在学生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2、第二
题:注重让学生分析题中所包含的数量间的关系,明白求445千克
鲜鱼能晒成多少千克鱼干,就是求4
45里有多少个5,用除法计算。
3、第五题:在学生自主判断并改正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
问题出在哪里,
为什么错了,引导学生讨论“做除法时,应注意什么?”,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
计算时认真细致和验算的学习习惯。
4、第三、四题可以作为本节课的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文档
第二课时
教学容:教材P37-38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练习6、7、8、9题及聪明小屋。
1、第六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试着
完成,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商的位数,
是怎样判断的,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的方法,还可以适当补充类似的
练习进行巩固。
2、第七题: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引导,让学生体会计算的必要性,又渗透解
决问题策略的学习。
3、 第八题: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洗相片付钱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
些有关冲
洗相片的常识,再解决有关的问题。问题应由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解答。
4、“聪明小屋”是一个重叠问题。对学生出现的情况,可通过操作学具或
文档
画示意图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是36棵而不是40棵。
第三课时
教学容:教材P39-4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
2、探索解决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和商的中间有0,被除数中间也有0的除
法的计算方法并掌握。
3、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能力。
4、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分钟可生产果汁多少瓶?”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估算。
2、竖式。
3、摆小棒。
师: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
学生思考,明白用0占位的道理。
板竖式:
师:你能这种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补充练习:
721÷7 642÷6 627÷3
文档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小时可生产多少千克果脯?”这个问题,你认为该
如何解决?
[生独立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交流自己的算法?
师:你认为怎样写比较好呢?
师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学生明白十位上的0除以2,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写0的
道理。
师板竖式:
补充练习:505÷5 402÷2
306÷3
以上教学教师都要先对学生进行估算方面的训练。
活动三:练一练
1、做课本第41页自主练习的第一题。
2、做课本第41页自主练习的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商的中间商0。
第四课时
教学容:教材P40-4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末
尾商0的道理,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能力。
3、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
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两个问题:“平均每分钟
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
“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列出算式]
师板书:420÷3
问: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想办法解决一下。
学生分小组合作,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掌握情况。
师:哪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做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1、分学具;2、先估算的;3、用竖式计算的。
师:当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时,可以在十位上商0。
文档
学生写的竖式会有两种情况:
师板书:
师肯定两种写法,选取最佳的写法。
活动二: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同学们有信
心自己解决吗?
做完后全班交流,着重让学生说一说个位上2除以6时该商几?
活动三:
师: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观察总结。
活动四:巩固应用
1、做课本41页第三题巩固除法的基本练习题目。。可以抽生板演。
目的是以此来提高除法计算的准确性。
2、第四题是一道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练习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
讨论:
平均每天看50页能不能按期归还,为什么?让学生明白计算结果
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关系,学会灵活思考
问题。
3、小测验:第六、七、八题。
文档
第五课时
教学容:教材P43、P44练习1、2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学会连除运算,能联系现实情况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明确运算
顺序。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板书:(1)960÷2=480(盒)
480÷4=120(盒)
(2)960÷2÷4=120(盒)
(3)960÷(2X4)=120(盒)
师:请同学们交流这样做的理由。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活动三:练一练
1、第
一题:首先让学生观察图表,理解题意,知道解决什么问题,再自主
地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及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第二题:学生可以列90÷3÷5,也可以列90÷5÷3,但要让学生明白每
一步计算的含义。
文档
第六课时
教学容:P44及练习的3、4、5、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有合理地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
3、明确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
师: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互相交流。
师抽生交流并板演:犁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尝试解决,并交流]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写法。
生1:520÷4=130(包)
320÷4=80(包)
+80=210(包)
生2:(520+320)÷4=
师:你能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吗?
师:你能总结出有括号的先加再除的混合的运算顺序吗?
生答。
师:请同学们解决下面的问题。
360÷(2X3) 380÷(132-127)
活动三:练一练
第4、5、10题: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交流时注重让学生说
清分析思
路和策略,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档
第七课时
教学容:P47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并能进行正确地估算。
3、回顾倍的有关知识及对混合运算知识的掌握。
4、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调动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理解数
学学习与生活应用中的联系,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这部分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元旦快到了,老师决定在我们班里举行联欢会,同学们想一想,筹备联
欢会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进行交流]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图中的小朋友为筹备联欢会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帮忙整理一下。
[学生在小组按顺序整理]
活动二:教学左面板块
让学生先解决分组的问题:
(1)“60人做游戏,每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2)如果每8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教师可结合本班的情况,进行开放性的练习,由此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除以
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活动三:教学上面的板块
师:215名学生参加联欢会,每桌子围坐8人,需要多少桌子?
你能估计一下吗?
你会准确计算吗?
设计开放性问题:如果每桌子坐3、4、5、6、、、、、、人需要准备多少
桌子?
学生自主进行练习。
活动四:教学右面板块
师:观察右面的图,你都能发现哪些信息?小组交流。
你能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合作探索。]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活动五:教学下面板块
师:你能说说计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吗?混合运算时要怎样呢?
第八课时
文档
教学容:教材P51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巩固估算的方法,养成估计的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
算结果的对错。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4、对本单元进行回顾与整理。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
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小男生修补了多少本书?”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
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师:你能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吗?
学生各自不同的算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学生解决提出的其它问题
活动三:回顾与整理
师:同学们,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你的果园里又收获了什么?
学生思考并涂苹果。
师:能把你的和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
文档
第五单元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化
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结
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
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
的方向,并能运用合适的术语,描述物体所在的
方向;知道平面图上的方位,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
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
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位置与变换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单元教学建议:
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辨认方向。
学生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
单元要让学生联系
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亲身体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
方向,并能用准确的方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在直观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平移、旋转现象。
直观操作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教学时,可让学生
在观察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来
描述,充分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向,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4课时
文档
第一课时
教学容:教科书第52~53页的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并能
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
据线路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文档
2、
能运用方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辨认东北、西北、东南、
西南这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
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到哪儿玩过?[学生自由交流]
师: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到农村去看一看,好吗?(课件出示走进新农村的
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
师: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谁知到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师小结:风景区所在的方向在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参观了风景区,现在如果我们想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
走?
师:你能说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个方向吗?
板书: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方向。你能试着把我们认识的八个方向在纸上表示
出来吗?
[学生自己写出八个方向,小组交流。]
活动三:
文档
师:我发现同学们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
组为单位,
选出一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凤凰村,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
活动四:
师: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校园各个方向有些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做游戏轻松一下好吗?(领学生到操场上做游戏)
游戏一:
师:在操场上画一个东北、西南,东南、西北,交叉的两条线,把学生分成
红、黄、蓝、白四队分别站在
四个方向上,让学生沿着直线前进走向对方一面。
然后听老师口令,红队站到东北,蓝队站到西北……
游戏二:
师:请同学们站成四队,每队是一个小组,每组转成一个有空隙的圈子,找
一名学生站在中央,听口令找朋友,如,我的朋友在东北,请你快快站起来。……
活动五:
师:你能向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家在什么位置?你周围的一些地点在什么
方向吗?
师: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文档
第二课时
教学容:教科书第53~56页的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并能
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线路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
2、能运用方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辨认东北、西北、东南、
西南这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
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
教学过程:
第一题:
是根据已确定的向北的方向,在方向板上填出其它七个方向的练习。练习时
可以让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哪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第二题:
文档
是一道利用省政区图设计的辨认城市方位的练习题。练习时教师
可以先向学
生介绍省政区图,并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知道的城市,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在省的哪
个方
位?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省的省会,再让学生讨论回答练习中的问题。
第三题:
是一个通过辨认方向找朋友的数学小游戏。练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室外分
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充
分感受八个方向,教师也可多设想几个游戏,丰富
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第四题:
呈现的是一个公园的平面示意图,是用方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练习
时可先让学
生观察示意图,然后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时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选一名同学当导游,向同学介绍游
览路线和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有关公园的知识。
第五题:
是在实际生活中确
定方位的题目。课前可先安排学生对自己周围熟悉的建筑
物进行观察,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进行交流
,交流时要用准确的方位术语来
描述方向,以建立学生的方位意识。
第七题:
是根据路线图辨认方向,确定行程路线的题目。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认真观察
行车线路图
,按题目要求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也可以充分利用路线图,让
学生任选两个站点,互相说一说行车
路线和方向,以培养学生认识路线的能力。
文档
第三课时
教学容:教科书第57~58页的容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
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
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次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凤凰村,今天我们再去参观他们的饮料
加工厂,好吗?[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演的可真形象啊!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
吗?
[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移动都是平移现象。
文档
活动三:
师:我们接着再来看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是怎样运动的,好吗?你能给
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演的可真不错啊!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再给它们分分类
吗?
[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的移动都是旋转现象。
第四课时
教学容:教科书第59页的容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
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文档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
带来的方便,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第一题:
是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模拟
运动,说一说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并说出理由。还可以让学生找
一找,说一说生
活中还有哪些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感受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的区别。
第二题:
是按要求平移图形,并给平移的图形涂色的练习。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图
形,向上平移六格是怎么平移
的,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中的题目,完成后进
行汇报交流。
第三题:
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题目。把三个图形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平移,平移后
能组成一条鱼的图案。练习时
可以让学生在“玩”中按要求进行,体验数学带来
的快乐。
第五课时
教学容:教科书61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
子的长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
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2、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与时刻的关
系,获得一些
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及对数学的兴
趣。
教学重点:通
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
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点,正
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文档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为什么越接近中午,树的影子越短?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认为怎样证明这个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自己的设想。]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各组的活动计划]
活动三:
师:我们在操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制一影子的长度与时刻变化记录表。
[全班交流,评出最优秀的]
师:下面请各小组选择不同长度的物体,在不同时刻实际测量,记录影子长
度与时刻变化情况。
活动四:
文档
六、美丽的街景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整十数乘整十数个两位数乘整十数的
口算方法,并能正
确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
两位
数的估算和简单乘除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初步
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
数及小数
乘法等容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
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
体问题的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容是:一个因数
是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用
乘除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学
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
的难点是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定位。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
1、主题鲜明有趣。
本单元以美丽的街景为题材,展现了“美丽的街灯”“
漂亮的街心花坛”“壮丽的观
光塔”“多彩的街道夜景”等一系列情景,体现了城市的繁荣、家乡的美丽
,借此激发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加强口算和估算。
本单元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把口算、估算、笔算、分开编排的体系,
而是把口算、估
算、笔算均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同时出现,具体到每个容又各有所侧重。教学时,教
师
要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空间。如
解
决第一个信息窗中的第一、二个红点问题时,虽然多种策略同时出现,但侧重于口算;解
决第三个红点问
题时,以笔算为主;解决第二个信息窗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时,突出了估算
的策略。
文档
3、扩大学生思维空间。
本单元在知识的编排重视让学生探索
计算方法,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如两位数乘两位
数的笔算方法,分散在三个信息窗中,分散难点,逐渐
完成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教学。
第一个信息窗第三个红点问题的乘法计算是各部分积都不进位,强
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基本方法,突出第三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第二个信息窗第一个红点问题的乘法计
算,突出简
单的进位:第三个信息窗第一个红点问题的乘法计算是较复杂的进位乘法。在整个计算方法<
br>的探索过程中,是由教师引导逐步放给学生自主解决,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在
已有基
础上利用知识迁移探索计算方法。
4、练习素材的选取广泛有趣。
三、单元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2、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3、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0课时。
文档
七、我家买新房子啦
第一课时
教学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科书第80-82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
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
br>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
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
观念。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
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
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
教学准备:常用面积单位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
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
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
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
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
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
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
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
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
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
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
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
厘米。(3)用1平方厘米的正
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平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文档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4、认识平方米。
(1)介绍1
平方米有多大。(2)画出1平方米的大小。(3)让学生站一站,
看大约站多少名同学。
课堂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容)
第二课时
教学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科书85-8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
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应用公式正确地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动画)
(森
林里要召开运动会。)大象说:“6月1日咱们森林里的动物们要召开一
次运动会,森林里的动物这么多
,得找一块宽敞的草地当作运动场。你们谁知道
哪有这样的草地呀?”
小猴急忙说:在森林南面有一块长方形草地,可大了。咱们就去那儿吧!”
小兔说:“在森林北面有一块正方形草地,比南面的那块草地大多了,”
小猴和小兔争得面红耳赤,大象和其它小动物都没了主意。
大象说:“到底哪一块草地的面积大呀!我们该选哪一块草地呀!谁能帮帮
我们啊!”
教师:谁能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一难题呀?
(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摆,测量、计算出这两
块草地的面积,再比较一下
就能知道哪一块草地的面积大了。)
教师: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但
是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太麻烦!)在
摆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个计算长方形面
积的简便算法,你想
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容。(板题)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这种方法是
否正确。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
活动一:
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请你动动脑筋,计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操作: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着长边摆满,再沿着宽边摆满,
再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就
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演示:长摆5个面积单位,宽摆3个面积单位
文档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你观察、计算的结果?(媒体演示)
要求说出: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沿着长边摆(
)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排就是()平方厘米。
*沿着宽边摆(
)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就有()排。
2、填题卡
每 排 的
个
数
图
1
图
2
图
3
排 数
面积(平方厘米)
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知道每排的个数和排数,就能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通常我们
在计算长方形面积
的时候用长乘以宽。即: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活动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有一个长9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果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分米,宽不变。那么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面
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如果长再继续减少,减少到6分米,宽不变。这时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分米?③怎样求这
个长方形的面积呢?
6×6=36(平方分米)
*观察这个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正方形)
*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呢?(边长×边长)
*为什么?
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宽也就是边长×边长。
④归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谁能概括一下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三课时
文档
教学容:土地面积。
教学目标:
认识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换
算。
教学重点:认识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难点:认识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谈话:你们知道文登有那些漂亮的景区吗?(学生说说文登有哪些风景
区)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文登的风光。
(课件播放)
在学生欣赏后,设置疑问
:你知道昆嵛山森林面积是多少吗?(学生猜测着)
教师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问:到底谁猜地比较接近呢
?
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得到的答案是:森林面积多少公顷。
谈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公顷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提出各种关于
公顷的问题,如:什么是公顷?这里的面积单位为什么用
公顷等等)
引出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二、 学习新课
活动一
1、感受1公顷的大小
师:测量较大的面积时用公顷作单位。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
顷。
学生活动:在操场上用测绳测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走一走,观测1公顷
的大小。
2、说一说什么的面积是1公顷
小组活动后,集体交流。
活动二:
1、认识平方千米
师:公顷很大,那么测量比操场大的多的面积,用什么单位呢?你知道有公
顷还大的单位吗?
学生回答。引出平方千米。
师: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
右以写成1km
平方。1平方千米=100公顷。
2、学生根据公顷的大小猜想1平方千米的大小。
小组活动交流。
3、师进一步向
学生介绍当地的土地面积、我国的国土面积等,感受平方千米
是用来测量更大的土地面积的单位。
活动三
自主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总结自己的表现和收获。
文档
九、统计
课题: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知道事情发展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
够借助实验,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初
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3、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
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
结果。
2、结合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统计表及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是几,是进一步学习统计和计算可能性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
出预测的基础。由于该
单元的学习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
此,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
学习,借助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
逐步体会可能性是有的有小的。
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呈现
的是学生做名片和摸名片活动的情景,引发对
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单元教学建议:
1、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是有大小的。
文档
2、灵活运用教学资源。
运用好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建议教学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
的结果。
教学重点
文档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
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什么是名片?再什么情况下用名片?
生:名片就是一卡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工作。
在第一次见面时使用、 在交朋友时使用。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放在几个信封里,然后分
给每个小组,同学们按要
求填写名片。同学们添完名片后小组讨论。
师:在制作的名片中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会从性别、属相、等进行回答。例如:有几个男的、几个女的、有属猪
的、有属鼠的。
二、新授
师:请同学们记好你们组各种属相的人数,我们来做摸名片的游戏好吗?
生:好。
师:游戏是这样的:把你们组的名片合在一起,每人摸十次,一次摸一,每
次摸完后再返回,打乱顺序再摸。猜猜看,摸到什么属相的可能性大呢?
生1:摸到属鼠的可能性大。因为我们组属鼠的多。
生2:我猜摸到属猪的可能性大,因为我们组属猪的多。
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结果,教师先不
回答,将名片发给各个小组,每个小组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做这个游戏--摸名片。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
的过程,获得直
观的感受。在摸的过程中,每摸一次让学生作下记录去探索其中的规律。
在做
完游戏后集体讨论其规律性,看一看是不是得到相同的结果,实际的结
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并引导
学生用特定的词语描述,如:“可能”“一定”
“很少”“不可能”“偶尔”“经常”等。
有
的同学会说摸到了几次属猪的,几次属鼠的,几次男的,几次女的等。让
学生自己在游戏中去发现摸到的
可能性大小。师:从这个游戏中,大家体会到了
文档
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确实是有大小的。
你能说
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吗?
同学们会举一些例子,有的可能不近人意,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如:抛硬币,
猜拳,抽奖等。
三、课堂练习
1、教师事先准备好两个盒子里面放好黄、白两种颜色的球,数量相等,将全班学生分男、女两组,双方各派一代表上前摸球,摸到白球得1分,摸到黄球
不得分,男同学给女
同学记分,女同学给男同学记分,看谁的分数高。
师:摸到的球可能是什麽球?摸到什麽球的可能性更大?
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索游戏。
2、自主练习第6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2、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3、把自己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开展游戏活动
首先,建立四人小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淘气、笑
笑、小明,约定他们三人
分别参加了足球、航模、电脑兴趣小组中的一项。扮演淘气的同学说;“我喜欢
航模。”扮演笑笑的同学说:“我不喜欢踢足球。”扮演小明的同学说:“我不
是电脑兴趣小组
的。”让四个同学猜猜,他们可能是哪个小组的,并说说理由。
文档
二、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把知道的信息记录在表格中,进行推理判断。如:
淘气
笑笑
小明
足球
航模
电脑
因为三个人分别参加其中一项,而淘气已经在航模小组,所以笑笑只能在足
球小组或在电脑小组
,可是笑笑不喜欢足球,所以笑笑肯定在电脑小组。剩下的
小明只能在足球小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表格,把推理过程说一说。
三、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实验题。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作好统计。实
验后,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的结果。
2、自主练习第4题
练习时,教师要把该题变成一个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先指导学生制作转盘,
再提出要求,组织学生活动。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实践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逻辑推理,你还有
什么问题吗?
文档
文档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一、 组织教学:
和学生们一起玩个“我说你做”和“我说你不做的反思维”游戏。
第一个游戏,老师:起立、坐下、微笑、左手、右手、北面、南面……
学生做相应的动作。
第二个游戏,老师说上面的动作,学生做相反的动作。
调节课堂气氛,引出本课的第一个重点知识:位置。
二、 新授
1.
复习二年级学过的表示方向的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画出东南西北
的坐标图。
2.
出示一旅游地图,带领学生参观的旅游胜地。
师:我们要到的趵突泉,可是刚下火车我们该怎么走呢?
让学生出主意。
生:先往北走,再右拐,再往“这个”方向一直走就到了
3.
师:“这个”方向是什么方向?你能给“这个”方向起个名字吗?
有的学生反映快,能马上说出是东南
方向。教师马上抓住“东南”一词,依次引
导出东北、西北、西南。
有的学生把东北方向说成
“北东”,在此,教师作出相应的讲解:“以东、西方
向为基础,在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叫东北,而不叫北
东;和东、南之间的方向叫东
南,而不叫南东……”
4、巩固练习,小游戏。
全体
学生面向北坐好,教师发号施令:东、东南、西、西北……学生迅速的指出
此方向,看谁反映快,反映最
快并且没有错误的学生就可以赢得一次当老师发号
施令的机会。
三、 认识地图上的方位。
课本54页,看图填空。学生在看图的时候不知道以何处为中心点,因此产生了
混乱。
文档
教师提醒:读题,这些旅游景点都在谁的周围?生:。
师:那么就把作为中心点,围绕着来填写相应的方向。
四、 开阔思路,畅谈祖国。]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当然少不了名山大川和旅游胜地。以为中心,你知道我国
的东部都有哪些旅游
胜地吗?
让学生畅谈祖国的各种方位的旅游胜地。
五、 巩固练习。
课本信息窗一,参观凤凰村。
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当导游,带领大家按照地图所示参观凤凰村。
做55页练习。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我们的祖国真伟大,东西南北的名山大川、旅
游胜地数不胜数,我为
我的祖国而自豪。
文档
泰山黄金周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谁想起来说一下你都到过哪
些地方?
(生)
师:那同学们有没有到过泰山?
想去看一看吗?
那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泰山.
文档
(出示课件)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
“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正因为如
此泰山吸引
着众多的中外人士来此观光旅游.尤其节假日期间人
群达到顶峰.大家想想看,来旅
游得人多了,相对的它
的收入就----
多了.同学们(我们不妨来)猜猜看:”十
一”黄金周期间,泰山门票总收入会有多少?
二
讲授
1师:同学们都谈了一下自己的估价,想知道具体的数
字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数据)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麽问题?同桌两个人互
相说一说.
谁想把你的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列出算式.师在黑板上板书)
师: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我们先说到这.下面
我们要评选”计算小能手”.同学们计算
一下这个算
式:12530000*7(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计算的非常快.我
们来现场采
访他一下,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1790000)你们计算
的结果和他的一不一
样?
能说说你为什麽算得这麽快?(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有什
麽小窍门在里面?)
文档
师:用计算器,很聪明的做法!当我们遇到复杂的计算
时就可以
借助于计算器.你是怎样算得?(师操作)我也
是这样,为什麽不显示呢?(引导生介绍计算器).哦,
没
有按开关onoff. 看来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计算器.
2 (出示课件)
认识计算器的各部分,
师:你会了吗?那我们动手来试一试.(解决黑板上留下
的算
式,集体对结果)看来同学们已经运用的灵活自如
了!
3(小组赛)
师:那我们来一场小组之间的竞争赛,每一个小组有没
有信心?
好,有了信心胜利就在我们眼前了.
(出示课件) 泰山石刻
(师:泰山有”五岳独尊”之称,而泰山石刻也是随处
可见的.下面我们看一下这组数据.)
每组有一这样的统计表.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
这表格,比比看哪个小组计算的又对又准确
.
(利用展台展示结果)
小结:看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成了”计算小
能手”.
师:既然计算器这么
方便,那是不是说以后它就可以
代替我们的笔算了呢?如果不是,你不能说说你的看
文档
法?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只有在遇到复杂得或数非常大的这种计算才可以借助于计算器.能笔算的
时候仍要笔算,计算器不能代替你的笔算.
文档
2、仓库里搬运整理货物
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
体所看
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的方法和策略。
2、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相信能力,学会欣
赏数学美。
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队探索精神,培养运
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
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
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
状。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活动一:师出示主题图。
商场在搞冰箱、冰柜大展销活动。说一说从不同方向看冰箱、冰柜,他
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
师:刚才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活动二:每个小组在桌子上都有不同的学具。
师:请你们把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摆到桌子上。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物体的哪一个面?
在小组说一说。把你看到的图形与相应的图片找出来。
师:谁能班上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1、我看到的左边是长方形,右边是正方形。
2、我看到的左边是正方形,右边是长方形。
3、我看到的是两个正方形。
4、我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师总结:刚才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
观察了物体,看到了不同的面。
活动三:你能找到他们相应的图片吗?
教书出示两个形状相同、高矮不同的圆柱和相应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
大胆猜测。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可能会说“正面的、后面的、左侧的、右侧的、上面的。
活动四:
1
、说一说: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请学生说出
正确答案,并说出理由,其他同学进
行评价。
2、连一连: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3、看一看,写一写: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在
组交流,教书巡视指导。
活动五:
教书给出3副图:正面、左侧面、上面3个不同方位,
文档
1、让学生观察、判断出物体的形状和摆放的位置。
2、动手摆一摆,验证结论。
活动六: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
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我们所学的知识
文档
综合应用:纸与我们的生活
课型:实践课
教学目标:
1、在交流、调查的过程中,了解纸的用途,感受节约纸的意义。
2、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
力。
3、通过实际应用,全面巩固知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
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查纸的用途
师生谈话:纸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吗?请学生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要用到纸。(学
生
调查汇报:学习需要纸,生活需要纸、手工制作有时也需要纸,纸与我们的生
活随时相伴),本节课我们
就来了解一下纸与我们的生活。板书课题:纸与我们
的生活。。
文档
二、合作探究,搜集、整理用纸数量
(一)、学生提出自己本课想解决的问题,教师予以整理。
如:我们每天要用掉多少纸呢?
一纸大约有多重?
我们每天会用掉多少纸呢?……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调查整理第一个问题:你每天会用掉多少纸?
2、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调查结果。
3、解决“一纸有多重?”这个问题。
教师出示:一摞1000的纸约3千克,请学生估计一纸有多重。
4、你一天大约会用掉多重的纸?学生谈论汇报。
5、小组统计完成下表,统计一周会用掉多少千克纸。
文档
……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合计
6、完成表格后,请学生计算全校一周会用掉多少千克纸?一个学期用掉多少?
一年呢?
三、拓展延伸,讨论节约用纸的意义
请学生对得出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了解纸的作用和节约用纸的意义。
四、提倡议
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调查得出的数据,想向同学们提出什么倡议,以使学生的不
同感
受和想法得到抒发,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
文档
我家买新房子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等实际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通过测量、操作等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
正确表象。
3、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4、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一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1个。学生
准备直尺一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
米的正方形各1个,1元、1角的硬币各一
个。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和常用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建立面积概念:
1、感受物体表面大小:
谈话: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都有表面,如课桌面、铅笔盒盖的面……
①摸一摸:
请每人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生活中随处可见物体的表面,你能举例说明吗?生答
②比一比:
同桌位间相互比较:
a、数学课本与练习本封面谁大谁小?
文档
b、1元硬币与1角硬币谁大谁小?
c、大人的手与小朋友的手谁大谁小?
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概括:物体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
小叫它们的面积
)
2、体验平面图形大小: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角。(媒体逐一动态演示)
(1) (2) (3) (4)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一组平面图形,
你能比较图(1)、图(2)哪个大吗?任意选两
个图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同桌位相互说一说。
提问:图(4)有大小吗?能与图(1)比较大小吗?为什么不能?
学生讨论、汇报。 揭示:只有封闭的平面图形,即围成的平面图形才能比较大小,围成的平面图形
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板书:围成的平面图形、课题中“面积”)
二、创设情境,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比较面积,引出面积单位
(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师:比一比,下列每组图形中,谁的
面积大?谁的面
积小?你怎么知道的?
文档
(1) (2) (3)
各小组讨论,得出:图(1)的大小用看直接得出
图(2)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大小(媒体演示重叠过程)
图(3)可以用划方格的方法比较出大小(媒体演示方格比较法)
媒体出示一组方格数相等面积不等的两个正方形:
师:图(1)有几个方格,图(2)呢?
图(1)图(2)的方格数同样多,所以面积同样大?同意吗?请同学们相互讨论。
师提问:比较面积大小不能光数方格,那用方格法比较面积大小应有怎样要求?
强调: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和面积单位)
三、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形成表象:
(1)认识1平方厘米:
媒体动态演示由四条1厘米线段围成的一个正方形
a、说一说:这个图形有面积就是1平方厘
米。指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就是1平方厘米(板书:1平方厘米)
b、找一找:请同
学们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仔细观察,再找一找,
身边哪些物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师生用手势表示出1平方厘米。
c、摆一摆: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呢?摆摆
看。
d、量一量:现在你可以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
请大家动手测量吧!
引导学生探索: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桌面的面积,你觉得怎样?
(2)认识1平方分米:
师说明:像量课桌表面面积时,用1平方厘米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面
积单位。
引导学生猜测:这个面积单位可能是什么?(板书:平方分米)
文档
①猜一猜,量一量:请同学们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猜一猜它的边长,再量
一量。
②找一找:你周围什么物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能用手势表示吗?
③估一估:现在请大家估计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量一量,看一看谁猜得
准?
(3)认识1平方米:
师:老师现在想测量教室的面积,怎么办?(选用1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
①想一想,看一看:请同学们闭眼想像1平方米有多大。睁开眼后看一看与你想
得一样大吗?
②说一说:面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③找一找:找出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米的物体,并记住。
④估一估:你能估计出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吗?
⑤做一做游戏:1、猜一猜,1平方米的地面可以站多少名同学?实际站一站。
2、估计出这间教室可以站多少名同学?
四、交流评价,总结全课:
①各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感想和表现。
②闭眼想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并用手势表示出来。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媒体出示)
1块手帕面积4 1双人床面积为3
2邮票面积6
2、我有一双小巧手: <
br>请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教室你想知道的物体的表面面积,并把数据记录下
来,看谁量的数据多
又准!
六、课堂延伸:
文档
威海是我们美丽富饶的
家乡,你想知道威海这个美丽城市的面积有多大吗?能不
能用我们这节课学的面积单位去计量呢?今后的
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个问
题好吗?
文档
《年、月、日》教案设计
预设目标:Teaching aims
1、使学生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
2、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珍惜时间
的品质。
3、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注意渗透环境教
育。
4、渗透英语容:year, day,month,a quarter to,haft past
汇报交流
11。
流,补充完善
月( )日。
what time is it? 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They are 12 months.
教学重难点: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重点是目标1、2,难点是目标2、3。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一、研究资料,探讨新知
1、学生在小组交流事先搜集好的年历卡片
,并提出问题。2、整理信息,
(1)学生从年历卡上可能直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
③31天的月份有
1、3、5、7、8、10、12、;30天的月份有4、6、9、
④2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
天。
……
(2)通过学生发现2月份的天数,研究闰年、平年。
①让学生整理2
月份是28天的年份,2月份是29天的年份。②汇报交
学生可能发现以下几种情况:
(1)28天的年份多,29天的年份少。
(2)发现了一个规律,2月29天的年份每4年就有一个。
(3)发现连续3年2月是28天,下一年就是29天。
…
二、梳理知识,理清脉络
1、教师整理知识,电脑演示并讲解。
2、学生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基础练习
(1)一年有( )月,其月有( )个,小月有( )个。
(2)1、3、5、7、(
)、( )、( )都是大月。
(3)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6月30日的后一天是( )
(4)5月的最后一天是( )日,11月的最后一天是( )月(
)日。
(5)植树节是哪月哪日?
(6)4月和5月共有( )天。
文档
2、应用拓展
2000年2月13日是小红的第十五个生日,这一年爷爷再过几天,才过
第十五个生日。
(1)爷爷的生日是()月( )日。
(2)爷爷这一年是()岁。
(3)爷爷第十七个生日时是()岁。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学生小结后老师总结和评价
1、 冰箱、冰柜展
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
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重难点:(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五一”节快要到了,听说华联商厦要举行冰箱、冰柜展,想
不想去看看?
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到现场去看看吧。
二、新授::出示课本主题图:
1、看一看,想一想:老师给
同学们带来一副图,现在请大家看一看,
从不同的方向看小车上的货物,各是什么形状?
(学生在小组中活动,互相说,然后汇报交流)
生1:梯子上的人看到的是两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生2:车子前方的人看到是2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侧面的人
看到的
是3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2、摆一摆:
师:现在请大家用学具摆一摆,看一看和你们说得一样吗?
三、拓展练习:
1、填一填: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习题纸(“自主练习”第一题容),这些图形分别是
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请填一填。
生1:第一题第一副图是从左侧看到的。
生2:第一题第二副图是从上面看到的。
生3:第一题第三副图是从上面看到的。
…………
2、你说我摆。
文档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抽出一印有图形的图片,
其他同学摆一摆,看一看能有几种
不同的摆法。
(学生操作、体验)
师:本节课你学的愉快吗?有哪些收获?
文档
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教学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材35——37页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
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
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
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
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
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
估算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一:
关注要点
通过交流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望及
这节课我们一
起到果蔬博览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
学习兴趣。
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师值的数学问题。
出示35页情景图)我们到生
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
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
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活动二: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关注学生提出问
下几个问题: 题的质量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
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关注小组合作的
箱?
情况,注意指导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
合作方法
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们先看第1组提的这个问题:关
注学生解决问
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
题的方法
萄多少吨?
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活动容
学生做好采访调查的准备。
文档
师: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
想法在小组交流,看哪个小组
学生可能回答:
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
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
动
少箱苹果。用除法计算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
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
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
箱苹果,
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
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
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
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
br>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
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
实际8个一
共有184箱,所以商应
该比20大一些。
活动三: 小组交流
关注学生解决问
题的方法
师: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
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
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经估算
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
有多少箱呢? 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
20×8=160(
箱),还有24箱,把
师:可以先看前两位,用18
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
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在
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
十位上商2。
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
1个百,怎么办?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
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活动四: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教师要了解学生
第二个问题。 的做题情况。鼓
师:我们在来解
决第二个问
励独立完成好的
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
学生,重视对有
文档
萄多少吨?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
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
决吗?
做完后全班交流
活动五:
巩固应用
1、
做课本36页自主练习的
第1题。
2、 做课本37页自主练习的
第2题。
活动六: 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
获?
课后反思:
困难学生的指
导。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注意知识掌握的
深度
关注学生归纳的
水平,有针对性
指导。
教学
时,教师从介绍“国际果蔬博览会”引入,然后出示该情景图,引导学生观
察画面,先从整体上说出情景
图的主要容,再具体到每个小情景图中的小朋友在
干什么,然后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在
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活动,让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