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千克的认识 苏教版
全国爱牙日-新疆财经厅
认识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
三维目标
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在实践
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
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中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学会看秤面读数,了解常用的计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虽然质量单位千克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接
教学资源 触到有关
的质量问题,潜移默化间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为接受新知、
理解新知奠定了较为厚实的基础。
学 程 设 计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板块一〗
钟)
1.猜一猜
师提问:
1.同学们,如果我们要进行一个背人跑的比赛,你愿意
导 航 策 略
背人跑的比赛,应该背轻的还是重的。
背xxx(较胖的同学),还是愿意背xxx(瘦弱的同学)?
老师手中的食品,哪一袋更重。
2.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大家为什么都想背xxx(瘦弱的同学)?
2.老师这里还有两袋食品,(一袋是红枣,一袋
是薯条)
你们猜猜哪一袋重?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到底哪一袋重?
3.师: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就要学习一定的质量单位。
引出课题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5分钟) 〖板块二〗
1.认识各种秤。
2.认识一千克
观察台秤的秤面上有什么?
1.师出示各种秤:盘秤,电子秤,弹簧秤,天平,磅秤……
并逐一介绍。
2.重点认识台秤。提问: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引导
分别在老师指导下称一千克的红枣、
学生观察,并说说。
牛奶、鸡蛋、大米,具体体会一千克。
3.指导学生称一千克的红枣、牛奶、鸡蛋、大米,具
体
3.掂一掂铅笔盒,感受比一千克轻还是
体会一千克的重量。
重。
4.让学生掂一掂铅笔盒,并估计它的轻重。
第1页共5页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8分钟) 〖板块三〗
1.根据刚才一千克的
重量的感觉,在桌1.要求学生找出2千克、3千克的东西,并用手拎一拎,
面上找出2千克重的东西,
并用手拎一感觉它们的质量。
拎。
2.提供学生多种物品,让它们根据刚才的感觉进行质量
再找出3千克的东西,也用手拎一拎。
的估计。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
较优秀
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
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
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
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
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
离破碎,总在文
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
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
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
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
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
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跳读,或听读、
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
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
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
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
容、写作
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
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
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
发展。2.估
一估:
鸡蛋、哈密瓜、同桌的体重等。
〖板块四〗
第2页共5页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
1.让学生说说
盐水鸭和大米的袋子上的“净含量”是多
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少?
排与幼儿
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
2.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电梯的载重量。什么叫可载重1000
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千克?如果超过了载重量1000千克,电梯会怎样?介绍
趣的,如
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超载的危害。
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
3.出示白
菜图,这个秤最大称重多少千克?你怎么知道
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的?说说白菜几千克
?生写出另外三种蔬菜的质量。集体
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校对时着重反馈芹菜图。这个
袖珍秤的最大称重是多少?
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你怎么知道这把芹菜是多少千克的?
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
4.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
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二字?
观察方法,即按顺
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你能说出两种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千克吗?
你是怎么看出
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来的?
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板块五〗
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
1.学生当堂作业。 2.集体评议作业。
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
3.有错的及时改正。 4.阅读“你知道吗?”
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
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
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
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
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
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
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
天高,白云
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
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
第3页共5页
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
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 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
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
起来,在发展想象力 中发展语言。如啄
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
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
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
述观察对象。四、分层练习,巩固内化。
(预设 8分钟)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
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 师傅”
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
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
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
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
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
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
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
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
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
慢“老 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
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 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
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
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
第4页共5页
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
于传播知识。1.独立完成
“想想做做”
第一题。认识净含量。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认识
电梯的载重量
3.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体会
各种秤的看法。
4、尝试做“想想做做”第4题。估计水
果的重量。
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6分
钟)
1.做“想想做做”第5题及补充习题相
关内容。
2.拓展: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
场去买
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多少千
克。再帮妈妈拎一拎,看看能拎起几千
克
重的物品。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