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13

萌到你眼炸
567次浏览
2020年08月29日 10: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影视编导专业


教学内容: 对称
对称(第二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
课题:有趣的剪纸
二、加、减法
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课题: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数学14——15页
课题: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简单计算
验算加法
教学内容: 减法的验算(教材20-21页)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数学24——25页
调查当地树木
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简单的数量关系
除法
课题:口算除法
课题一: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有余数)的笔算除法
大约是几倍和几倍多一些等问题
解决问题
整理复习
探索乐园
解决实际问题
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
《周长》教学设计
周长计算
长、正方形周长的复习
活动课:室外测量
生活中的大数
第二课时课题:认识一万
第三课时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七、初步了解近似数 第四课时
估算
七、解决问题
《吨的认识》
课题:整理所学质量单位(教材94-95页)
一位数乘三位数
一位数乘三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
课题: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



教学内容: 对称
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交流和操作过程中感受并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
并判断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在观察、操作、描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概念。
4、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有着 很多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
欣赏对称的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对称是《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标准》第一学段安排的图形与变换的内容标准有三条:①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
象。②能在方格纸 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③通
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 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本册安
排的是轴对称现象和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作图。
本单元对称知识是通过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
生感受对称现象,认识轴对 称图形,为其他图形知识奠定基础。本单元主要内容是
感知对称现象和认识轴对称图形。集合本单元学习 内容还安排“有趣的剪纸”实践
活动。
课时安排:
1、感知对称现象。对称现象是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对
此现象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实际熟悉事物出发如 :枫叶、蜻蜓、葫芦、
蝴蝶等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初步感知对称现象。在通过画虚线和“做一做”的
操作活动引出对称概念。“说一说”让学生在来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一步
感知对称现象 。
2、认识轴对称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说说自己的发现,明白这些图形的共
同点 是“沿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
念。接着指出什么是“对称 轴”。并能根据给出的图形画出另一半。
3、实践活动“有趣的剪纸”。由我们常见的对称性 剪纸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轴
对称图形的美。接着安排折纸剪纸方法通过欣赏了解对称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
联系,获得成功体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中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对称现象的
过程。
2、 了解“对称”含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


3、 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对称现象,感受对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
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了解“对称”含义,并能说出
生活中对称现象。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小镜子)图片
一、激趣引入:今天是我们新学期的第 一节课。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
示枫叶蜻蜓蝴蝶葫芦短裤五角星图片)边出示边贴。
二、探究新知。感知对称现象。
1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几张卡片上图形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
②小组交流③说一说。( 蝴蝶左右两边的形状一样;蜻蜓两边的形状也一样;
这几幅图的共同特点都是两边的形状一样)
2你是怎么知道两边一样的?画一画,试一试。
3、你也来折一折。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左边和右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对称
图形。
三、做一做
拿出准备的小镜子和蝴蝶图片,想一想镜子应该放在哪可以使镜子映照出另一半?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吧!
四、说一说
生活中还有那些对称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练一练
先说一说他们是对称的吗?再试着分一分。
对称(第二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经历体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 了两个美丽的图形,请大家也把它拿出来(教材
附页2),沿虚线把它们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
1、交流学生操作的过程和发现的特点。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此时学生可能说出是对称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示怎样对称的。
学生可能说:虚线两边一样大
还可能说:虚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师:同学 们说的都很好。我们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
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 形。”这条虚线就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3


三、综合实践和应用
1、练一练
师生一起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重点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出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出示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轴对 称图形,再
进行交流说说那些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在哪?谈论完后再画 。
特别指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2、猜一猜做一做
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剪出的图形然后再实际做一做。
出示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进行猜想讨论,然后剪纸。(在学生剪
纸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安全.)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折纸、剪纸的活动,经历学习剪纸活动的全过程。
2、 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些简单的剪纸。
3、 在剪纸的动手活动中,欣赏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巩固对称知识,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
教材分析:实践活动“有趣的剪纸”。由我 们常见的对称性剪纸让学生进
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接着安排折纸剪纸方法通过欣赏了解对称的应用 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时,要通过“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感 受到对称的美,激发学生剪
纸的欲望,在师生边说边剪的过程中,学习折、剪的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和操 作的
过程中,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和创造美,
使每个 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彩纸、剪刀、剪纸作品、视频投影。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引趣:
(教师出示一些剪纸艺术作品)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些,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剪纸)
1、欣赏:剪纸实物和教材提供的民间剪纸作品
(鼓励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美在哪儿?) < br>2、观察他们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如有学生发现剪纸中轴对称图形,教师
可以适时让学生指 出对称轴的位置。)
二、 试一试。
师: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双小巧手,看着 眼前这些美丽的剪纸作品,你们
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1、打开课本第6、7页,学生自学剪纸方法,可以小组内交流。
2、班内交流: ** 折纸的方法(“对折法”和“连续对折法”)
** 剪纸的方法。
3、 试一试。 三、 欣赏学生作品。
4


课题:有趣的剪纸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页——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折纸、剪纸的活动,经历学习剪纸活动的全过程。
2、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些简单的剪纸。
3、在剪纸的动手活动中,欣赏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乐 趣。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
1、观看介绍我国民间剪纸的录象资料让学生边欣赏边了解有关剪纸的民间艺术。
今天我们大 家不仅能欣赏到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而且如果你愿意的话还能学
会这门技能。请大家看录象。 < br>2、欣赏对称的剪纸作品,让学生观察教材上剪纸的图,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师:
同学们我们的 课本上也有几幅剪纸请大家也来欣赏欣赏。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剪纸有
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说出:每一幅图都是对称的(还可能具体说出来怎样对称),图片的摆放
也是对称的。
你们行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剪出漂亮的图案来?
二、学习剪纸
1、学习折纸的方法。
完成教材6页中间内容。
折纸方法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本。然后进行操作交流。
让学生观察课本上两种折纸的方法,引导 学生看明白后说出并演示,然后自己动手
折一折,同桌互相交流自记者的方法。是学生明确可以一次对折 ,还可以几次对折,
根据你想创作的作品需要选择对折方法
2、学习剪纸方法让学生观察剪纸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本。然后进行操作交流。
再观察剪纸方法2
教师可以先示范,然后引导学生操作。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自 己的设计思路,去折、去剪,作出你的成果来吧!让学生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一剪。实际操作然后展示 学生作品。
三、实践操作、动手剪纸完成折一折剪一剪1和2。
通过观看录象、剪纸作品 等,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剪纸的文化传统以及剪纸的由来
以及各种精美的民间剪纸艺术,进行传统文化的 渗透。以及剪纸艺术的美。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碧眼的方法的指导是非 常必要
的,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学习掌握和理解知识。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到剪纸艺术与数学知 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美以及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


二、加、减法
【 单元分析 】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 以内加、减法,认识了1000以内数以及掌握
了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内 容有三个知识模块:三位数
加减法,加、减法验算,加减混合运算。单元最后安排了“跳绳游戏”的实践 活动。
本单元学习的三位数加、减法,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的整数加、减的内容。
教材设 计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
减法的计算技能,让学生在自 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的方法,掌握计
算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将三位数加、减的 计算方法类推到多位数加、减
计算的能力。
本单元教育目标
1.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并能进行验算。
2.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能对计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和结果。 6.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单元共安排9课时和两个实践活动。
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8-9页
教材分析:三位数的不进位 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由于本节课计算学习比较简单,
所以在问题情境中设计了比多、比少的表述。教材通 过两个画面呈现了小强和小花
交流收集邮票的情境,在他们的对话中用到了“比多”、“比少”等语言。 先通过
“说一说”让学生了解情境中反映的数学信息,接着提出“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
计算” 的要求。
学情分析: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两个人对话”的内容,必要的话,可请
学生 做角色表演。交流提出的问题和解答方法时,要对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进行指
导。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在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
尝试三位数简 单加减计算的过程。
2、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3、能积极参与提问题的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6


教学准备:
情境图、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过的三位数的出示口算题,让学生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引出本课内容。
二、不进位加减法
1、师:刚才大家说了很多的计算方法,也都很准确,小强和小花收集了很 多邮票,
想让你们根据他们收集邮票的数据进行数学练习,愿意试一试吗?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从图中了解的情况,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
学信息。
3、请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自己试着计算并解,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生提出的任何问 题和解决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将笔算板书在黑板上,并让
学生说出笔算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相同 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减)。
4、提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给予鼓励。
三、练习巩固
1、9页第一题:知道学生读懂情境图,了解图中的信息,然后独立计算,集体订
正。
2、9页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3、9页第三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重点让学生说一说500元够不够的理由是什么。
(3)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注重谈计算结 果和自己
刚才估算的结果有多大差距,从而体验估算的意义。
四、联系实际应用
1 .让同学们自编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或减的口算问题,并口算。(以同桌、小组的
形式开展活动。)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算法,只要合理,老师给予肯定,尊重学生有个
性的思维方式,不 强求方法统一。
2.挑战赛。
采用组内互相挑战,比一比谁的方法算得快,或组与组之间互 相挑战,比一比哪一
组的方法算得快。
3.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感受与收获,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这些计算。
课题: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能根据法则准确进行计算
7


过程与方法:
在尝试解决读书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并与他人交流三位数进位加法计算
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尝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解决“哪一位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说说怎样算比较简便。
6+9+4= 7+2+8= 3+5+9=
7+8+3= 4+5+9= 7+8+2=
说明:6+9+4,先算6+4=10,再算9+10=19,用凑十法口算比较简单。
(2)笔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65+19= 53+27=
做笔算加法时,先从个位加起,个位5加9等于14,在个位写4,向十位进1;十位6加1等于7,7再加进上来的1等于8,十位写8;最后结果是84。
一起回忆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法则:
1、

相同数位对齐;
2、

从个位加起;
3、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二、新授
出示三个年级订阅小哥白尼的本数统计表如下:
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本数 153 165 189
师:通过上表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答)
师:你能根据上面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到减法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由于不 是本课所讲内容不必板书。当提
到加法问题时教师要立刻板书出来:
(一)提出问题
1、

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本?
2、

三年级和五年级共多少本?
3、

四年级和五年级共多少本?
4、

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共多少本?教师引导说出:三个年级共多少本?
(二)解决问题 < br>上面几个问题是最基本的加法题,所以运算的方法孩子们一定都能选对,我们要重
点关注他们的笔 算过程。
1、放手让孩子根据两位数的法则自己解决前三道题,选三名同学到前面板演。下
面 同学有困难可小组内讨论解决。
2、板演同学说笔算过程:(举一例)
做笔算加法时,先从 个位加起,个位5加9等于14,在个位写4,向十位进1;十
位6加8等于14,14再加进上来的1 等于15,十位写5向百位进1;百位1加1
得2在加进上来的1等于3,百位写3,最后结果是354 。
8


师:通过上面的三道题,你能猜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了吗?生答。
师板书: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师:我们今天所学的三位数进位加法与两位数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生答:大致看法是前两条一样,不同点三位数的计算多了一位——十位满十向百位
进一。
师:第三条我们可以怎样简练的说?(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它前一位进一)
4、

学生完整的说法则。
师:动笔写我们能准确知道哪位满十,如果不计算你能不能判断哪位上的 数相加满
十吗?我们看一看咱们班谁是火眼金睛。
5、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6、

解决第四个问题
师:列式计算时你发现这道题与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谈 到:这道题是三个数相加;十位相加满二十了;教师追问:满二十多怎么
办?一定有同学会说:向前面进 2。
师:那如果数位上的数满三十多或四十多五十多等,怎么办?引导孩子说出哪一位
上的数 相加满几时就要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7、

生总结三位数进位加法法则。
三、练一练
独立完成数学书11页2、3题。做完后选两名同学重点说一说后两题的计算过程。
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加减法第3课时(P
12
~P
13
),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用电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
过程。
2.

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3.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和结果。
4.

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
心。
教材 分析:教材选择了现实生活中每家都使用的电表及每月查阅电表上字数的
事情。学习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连续退位
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填出表格后,可鼓励学生根据 几个月的用电数,提出问题
并试着解答。
学生分析:学生有了两位数退位减法和三位数不退位 减法的基础,关键是明白
理解“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道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
算法。
教学流程:
9


一、复习导入:
1、

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复习法则相
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

张丽家五一刚搬入新家下面是记录5、6、7、月份用电情况时,电表
上显示的数。
1)

你知道电表有哪些作用吗?示几只显示用的电表及相应时间的信息图。
2)

要求学生读出电表上的数,了解信息图中的信息,重点解决“5月份的
用电数是多少以及怎么知 道的?”
二、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1、“计算6、7月份的用电数”的。先让学生试着用百 以内退位减法知识尝
试计算。在交流各自算法时,重点指导“个位不够减,被减数十位上是0,怎样计< br>算。”特别是计算504—335需要连续退位,重点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
而十位上的数 是0,则需要先从百位退一,这样十位上就成了十个十,个位再从
十位上退一,十位上就得九个十„„
2、把算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注意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把结果填入表内。
3、读一读统计表,根据表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练一练
1、

学校有406人参加“十一”联欢会。其中有380人是学生。参加联欢
会的老师有多少人?
2、

824—631 470—238 665—158—327
495—189 204—132 951—560—183
3、

在下面的四个数中任选两个数组成一道减法算式。
931 427 831 538
数学14——15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三位数加减法估算过程。
2、

会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能表达估算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

感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会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能表达估算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具:在小黑板上出几道估算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趣导入,探究新知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去 养殖专业户小明家去看一看,请同学们观察情
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 你发现的信息说一道完
整的应用题.(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把题目中零散的信息加以综合,同时,也能 培
养他们的编题能力)
10

郭美美baby-小学国旗下讲话稿


佳木斯大学教务系统-平安夜的来历


九年级物理教案-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


调动工作申请书-工作汇报材料


环保小卫士作文-黄淮学院教务处


晋朝历代皇帝-灭火器年检规定


法国驻华使馆-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