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余年寄山水
797次浏览
2020年08月29日 10: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山西警官学院-中秋节领导祝福语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
上册
数 学
(全册)






任课班级 :
任课教师 :
任教学期 :


1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混合运算(小熊购物)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 br>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
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课件

2


一、情境引入
出示“小熊购物”课件 。谈话引入:今天,小熊胖胖和乐乐听说下午要开联欢会,就来到商
店买些东西。你们看商店里有什么? (出示主题图)

学生根据问题,独立读图,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
说出商店里有面 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
元。

二、探究新知

1.建立模型
提出问题:小熊胖胖要买什么呢?买这些东西需要多少钱呢?快帮算算吧!(小组同学交流)
(1)怎样列算式?
(2)每个算式分别求的什么问题?
(3)如果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就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3×4+6或6+3×4







看胖胖,读出胖胖的问题:我要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
3×4=12(元)
12+6=18(元)
2.小组讨论:这两个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什么?为什么?
(1)选择算式试算。
(2)探究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
引导学生讲一讲思考过程,为什么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结合情境说清楚。
(3)再次体验运算的顺序
在会书写一个算式的基础上,选择另一个算式算一算。
提问:6+3在情境图中表示什么意思?
通过与情境图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比较,发现运算顺序的道理。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先算乘法,得出4个面包多少钱。再算出和饮料一共多少钱。
(4)交流书写体会
(5)离开具体情境,掌握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
(6)总结计算方法。
3.介绍脱式写法


3


三、巩固练习

1.课后练习1、2题
2.引导学生先读懂题意,再列式计算,可以画图帮助理解。
根据运算顺序直接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分步: 3×4=12(元) 综合:3×4+6
12+6=18(元) =12+6
=18(元)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混合运算(试一试)

1.结合分步 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
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的合理性。
教学目标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重点

4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课件







一、情境引入
出示“小熊购物”课件情境。
谈话引入:小熊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二、探究新知
1.小熊壮壮拿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怎样列算式?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展示。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理解应用。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作为答辩人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接受其他同学提问。
(1)每一个算式分别解决什么问题?
(2)混合运算的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1)你知道这个算式解决什么问题吗?
7×3+5
30-4×5
7+6×2
(2)讨论:在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如果给你20元钱,你准备买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家解决。
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练习
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再算一算。
20-2×7
5×3+4
4×6-20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二)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5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买文具(一)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
法,再算 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教学目标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 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
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课件
一、情境引入
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
1.提问:“原价每本3元”、“现价每本5元”和“现价5本10元”表示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一:
1.提出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钱?)后,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列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在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表示的意思,再引导他们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表示;
还可以怎样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二:让学生对应图示,说说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
方法三:结合情境说说思考的过程,以及每部分的实际含义。
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三种方法:
1.直接画图解决问题
2.画图并分布列式解决问题
3.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再次体验运算顺序,根据算式说说每部分的实际意义,并算一算。
3.怎样书写呢?
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为什么?
解决问题二:
1.出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知道哪些信息,需要先求什么

7


3.独立解决
4.集体交流
重点讨论:为什么先算10÷5,为什么3-要写在10÷5前面?
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什么?
5.集体计算3-10÷5。

三、讨论总结
哪种做法对?让学生说一说,选择合适的方法判断算式的正误。
适时追问: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
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你有没有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总结除加、除减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在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不参加运算的部分照抄,保证等号两边相等。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分步: 10÷5=2(元) 综合:3-10÷5
3-2=1(元) =3-2
=1(元)
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买文具(二)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
除法,再算 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
教学目标

8


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课件
一、情境引入
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
1.提问:“原价每支5元”、“现价4支12元”表示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一:
1. 提出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后,引导学生理解,要
想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从情境中选择哪些信息可以解决问题。
2.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







4.怎样书写呢?
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为什么?
结合上面的情境说一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法 算是在情境图中表示什么,12表示什么,然后
完整的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即“买3支钢笔和4支 自动铅笔,一共花了多少元?”
三、巩固练习
课后练习3题、第4题。


板书设计:
买文具(二)

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3.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列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9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过河(一)

10


1.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 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
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目标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
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课件
一、情境引入
1.二年三班的小朋友到公园游玩,他们要租船到河的对岸去,他们遇到了什么需要解决的问
题呢?
2.出示主题图,请同学提出问题。
二、探究新知

1.问题: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
2.解决问题:独立列算式。
想要先求出男女生总人数是多少,再计算需要几只船。
3.全班汇报。







4.这样列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5.要想先算加法,就需要请小括号来帮忙:(29+25)÷9才能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
6.在混合运算的算式中,一般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话,就先算括号里的。
7.提出问题: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你会做吗?
引导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思考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
小组讨论: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有25个苹果,吃了4个后,剩下的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平均每盘放几个?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这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25-4)÷3
= 21÷3

11


= 7(个)
3×2+4×2
= 6+8
= 14(元)
或2×(3+4)
= 2×7
= 14(元)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超市的苹果和橘子都卖2元钱1斤,妈妈买了3斤苹果,4斤桔子,共花了多少元?
3.算一算(小组比赛)
(24+25)÷7
(30-16)÷2
(100-75)÷5
(90-87)×9

板书设计:
过河

分步: 29+25=54(元) 综合:(29+25)÷9
54÷9=5(元) =54÷9
=6(元)
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2


教学内容
过河(二)
1.结合“过河” 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
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目标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 .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
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 能力。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课件
一、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限乘”是什么意思?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结合情境讨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算顺序。







5.看一看,说一说,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书后练习
练习时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过河(二)

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对于一些问题在计算时没有小括号行不行?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13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看一看)
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 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
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3.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
初步的空 间观念 。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教学目标






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课件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主题情境图,说一说图中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
他们分别站在什么位置?从哪个角度观察长方体纸箱的?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独立想象判断。
(1)出示问题中的三幅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连一连。
(2)完成后组织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组织集体交流: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你是如何判断的?引导学生说清楚在哪个位







置能看到几个面。
第一幅图是淘气从上面观察的,只能看到一个面;第二幅图是笑笑从左边观察到的,能看到
两个面;第三 幅图是妙想从右前方观察到的,能看到三个面。
教师要适时的找学力有困难的学生观察实际物体,进而排除难点。
2.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分析提问的意思,“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是什么意思?
(1)先引导学生不看,想一想: 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有什么不同?最多可以看
到几个面?
(2)看一看,观察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先观察纸箱验证自己之前的猜想是 否正确,再让小组内同学模拟主题图中的情境,站在与
图中相符的位置轮流观察,互相说一说自己看到了 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通过实践观察得到:能看到四个面的想象是错误的,站在不同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4


(3)说一说,讨论:为什么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观察小熊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四名同学都是站在什么位置观察小熊的?
2.出示问题下面的四幅图,让学生尝试独立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也可以借助实物观察。
3.集体交流。
活动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30-16)÷2
(100-75)÷5
(90-87)×9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情境图打印粘贴,连线三幅图。

站在不同位置观察,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课时计划

15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看一看(二)
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 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
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
教学目标
2.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形成
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件
一、情境引入
在观察一个物体时,站在不同位置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找同学到前面演示,其他同学说一说她看到的是物体的哪个面?
二、探究新知

情境一,出示情境图。
1.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引导学生说说这三个小朋 友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桌子上的牙膏盒和茶杯的,他们看到的画
面应该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观察奇思和淘气的相对位置,以及他们两个看到物体的位置关系。
讨论淘气和奇思看到的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
先说说笑笑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
再讨论笑笑能否看到牙膏盒。
小组合作模拟观察。
情景二: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幅图?
1. 引导学生看清笑笑在桌子的哪一边?
2. 出示四幅画面,从中选择哪幅图是从窗外看到的。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选择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同伴说一说。

16


2.同伴合作,模拟练习题中的情景,做一做,说一说你看到的物体是什么。
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解决吗?


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

当前面物体比后面宽、高的时候,后面的物体会被挡住。





































17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加与减(捐书活动)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
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教学目标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 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
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一、集体指导
1.创设“捐书活动”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以图表形式呈现两所小学捐书的情况:
三年级捐书情况 四年级捐书情况
年 级
三(1)班
三(2)班
数量本
118
104
95

年 级



四(1)班
四(2)班
四(3)班
数量本
103
109
98








三(3)班
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请大家试着估一估,哪个年级捐的多?
说说你估算的方法。
二、小组和个别学习
1.独立完成学习卡片。








学习指南
1.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连加法该
如何计算?
2.尝试着独立完成学习卡片,可以写出多
种方法。
3. 小组交流,组员要轮流介 绍方法,各自
发表意见,最后挑选出一种简洁并易于理解的
方法,准备全班交流。

18




2.小组交流并汇报
3.小结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个别学习
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1. 引导检测卡有错误的同学改错,全部正确及改完错误的同学继续做发展卡。
2. 做完发展 卡,提醒学生到答案区对答案,引导发展卡有错的同学改错,理解有困难的题
可以在组内交流也可以求助 老师。




































19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运白菜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整 数加减混合运
算(两步)及其验算。
2.进一步结合加减混合运算的现实背景,积累从多角度 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提
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交流不同算法 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计算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精
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运用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一、集体指导
出示书中“运白菜”的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小组和个别学习
1.解决问题:还剩多少棵白菜?
提问:你能试着先估计还剩多少棵白菜吗?
说一说自己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2.学生独立计算
出示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1.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连减法该如何
计算?
2.尝试着独立完成学习卡片,可以写出多种方
法。
3. 小组交流,组员要轮流介 绍方法,各自发表
意见,最后挑选出一种简洁并易于理解的方法,
准备全班交流。

3.小组交流并汇报
4.小结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5.算一算、再进行验算。

20


三、个别学习
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1000-372-210
集体交流。
1.完成检测卡,到教 师处进行批阅。(合格的同学进入到练习卡片的学习,没合格的同学需要
改正错误后才可以进入到练习卡 片的学习。)
2.练习卡片完成后到相应的答案区对答案,改正错误时,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学 讨论
或请老师帮助。
3.完成练习卡后进入发展学习。






































21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节余多少钱
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 并掌
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 图理解数量关系的直观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运用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一、集体指导
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小组和个别学习
1.出示问题1“亮亮和奶奶8月份花了745元,8月份节余了多少元?”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2.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讨论
3.组织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算式中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还有其他不同的解决方法吗?说一说。
4.出示问题2“九月份节余260元,十月 份节余的钱比九月份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
多少元?”
提问:求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
哪个信息已经知道?不知道的信息是什么?通过哪两个信息能求出来?
独立解决,可以画一画,做一做。
260-30=230(元)
260+230=490(元)
260+(260-30)
=260+30
=290(元)
集体交流,全班汇报。
260为什么用了两次?
5·试一试: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约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22


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
组织集体交流
三、个别学习
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1.出示学习指南,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卡。
教师巡视,对遇到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
2.引导检测卡有错误的同学改错,全部正确及改完错误的同学继续做发展卡。
3.做完发展 卡,提醒学生到答案区对答案,引导发展卡有错的同学改错,理解有困难的题可
以在组内交也可以求助老 师。

学习卡片

































23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里程表(一)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 里程表,
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
习的快乐。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课件
一、集体指导
1·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
找出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并指一指。
二、小组和个别学习
1.出示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
有没有其他的表示方法?
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每一段表示的数据都一样,不同点:淘气画图是“线段”并改变了方向。
2.集体试着画一画。
学生独立试画
画完后和同桌说一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你能试着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集体交流汇报
3·解决: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结合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在图上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
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直观图和线段图”是如何帮助你解决问题的?
三、个别学习
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1.练一练:25页1题。
2.25页2题。
3.25页3题。

24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里程表(二)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 车里程表,并解决里
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课件
一、集体指导
1·回顾交流:我们昨天是怎样学习“火车里程表”这节课的?
2·怎样利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的?
二、小组和个别学习
1.出示问题情境和汽车里程表。独立读题,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2. 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
图中的35千米是什么意思?
星期一的160千米包括哪两个数据?







35千米是星期一之前行驶的路程;16 0千米包括星期一行驶的路程35千米,也包括星期一
当天行驶的路程。
在图中星期一表示的是哪部分?实际上行驶多少千米?
尝试画一画直观图或线段图。
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
3. 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来?

集体交流汇报
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集体交流,全班汇报。
三、个别学习
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1.练一练:27页1题。
2.25页2题。
3.25页4题。
4. 通过学习“里程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考?

25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上课时间
乘与除(小树有多少棵)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课件
一、集体学习,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学校想在教学楼周围种一些树来绿化校园,给同学们创 设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学校购买了
一些树苗,请看主题图。
1.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
二、独立思索
1.组际交流
口算“20×3”的方法







组织全班交流,介绍不同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明,理解不同的口算方法。
3.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
三.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1. 完成数学书P30算一算

板书设计:
问题一:3捆一共多少棵? 问题二:园林工人运走了3车树苗,一
共多少棵?
20×3=60(棵) 500×3=1500(棵)
















26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需要多少钱
1.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
教学目标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课件
一、集体学习,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星期天,甜甜、淘淘和明明一起来到海边,仔细观察图 ,他们在做什么呢?你能从中获得那
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观察主题图,找出所需的数学信息。
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
二、独立思索
1.组际交流
口算“12×3”的方法







组织全班交流,介绍不同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明,理解不同的口算方法。
3.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
三.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1. 完成数学书P33练一练

板书设计:
问题一: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问题二: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
一个小皮艇多少元?
12×3=36(元) 18×4=72(元)














27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上课时间
丰收
1.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课件
一、集体学习,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仔细观察主题图,你能从中获得那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观察主题图,找出所需的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
2. 独立探索
“60÷2”的口算方法。
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
认真倾听,明确学习任务。







明确学习指南中的学习要求。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 组际交流
口算“60÷2”的方法
组织全班交流,介绍不同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明,理解不同的口算方法。
(全班交流。──介绍组内认可的口算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异同。)
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
学习任务
1.独立学习
(1)运用刚刚学到的除法计算方法,在数学书P34,
独立解决 山羊伯伯的问题。

(2)记录计算的过程,准备全班交流。



28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完成数学书P35的练一练。
三.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1. 完成数学书中的相应练习,并交流收获与困惑。

板书设计:
问题:平均每只小兔能得到多少根胡萝卜? 山羊伯伯要把这些白菜运回家,
需要运多少次?
60÷2=30(根) 160÷8=20(次)



































29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植树
1.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结合具体情境,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
教学目标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课件
一、集体学习,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仔细观察主题图,你能从中获得那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观察主题图,找出所需的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
2. 独立探索
“36÷3”的计算方法。
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
学习任务一: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认真倾听,明确学习任务。
明确学习指南中的学习要求。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 组际交流
口算“36÷3”的方法
1.独立学习
(1)运用前面学习的除法知识,独立探索用不同方法计算
“36÷3”的结果。
(2)记录计算的过程,准备小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轮流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组织全班交流,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明,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
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
学习任务二: 三(1)班共有48人参加植树,

30


1.独立学习
(1)运用刚刚学习“任务一”的收获,尝试独立解决“任务二”,
列出算式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计算结果。
(2)记录计算过程,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轮流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2)在小组内解决组内成员困惑的问题,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卡上的问题。
三.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1. 完成数学书P37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三(1)班共有48人参加植树,每4
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36÷3=12(棵) 48÷4=12(组)
































31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上课时间
什么是周长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知周长
感知周长
课件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集体学习)。欣赏图片。
1、同学们,现在是什 么季节?请大家欣赏老师收集到得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欣赏一下。
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 ,用彩色笔沿着树叶的边一笔描出它的轮廓。
2. 独立探索
“36÷3”的计算方法。
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
学习任务一: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认真倾听,明确学习任务。
明确学习指南中的学习要求。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 组际交流
口算“36÷3”的方法
1.独立学习
(1)运用前面学习的除法知识,独立探索用不同方法计算
“36÷3”的结果。
(2)记录计算的过程,准备小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轮流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组织全班交流,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明,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
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
学习任务二: 三(1)班共有48人参加植树,
1.独立学习
(1)运用刚刚学习“任务一”的收获,尝试独立解决“任务二”,
列出算式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计算结果。

32


(2)记录计算过程,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轮流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2)在小组内解决组内成员困惑的问题,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卡上的问题。
三.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1. 完成数学书P37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三(1)班共有48人参加植树,每4
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36÷3=12(棵) 48÷4=12(组)


































33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长方形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正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用。
长、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长、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课件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集体学习)。欣赏图片。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解决长方形周长与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请看大屏幕。
观察主题图,思考要解决的问题。
2. 独立探索
学习任务: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独立学习
(1)独立思考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你能想出几种不同方法?
(2)独立思考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你能想出几种不同方法?
(3)尝试梳理、总结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准备交流。
2.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轮流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2)在小组内解决组内成员困惑的问题,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卡上的问题。
3.全班交流
组织全班交流,介绍不同的周长计算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明,理解不同的方法。
二、组际交流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1.独立完成数学书P49习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长×2
+
宽×2=(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4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蚂蚁做操(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2. 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 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
的好习惯。






学会用竖式计算乘法。
理解竖式乘法运算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课件







一、情境引入——集体学习
1.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谁能列出算式?
2. 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问题。
每排有12只小蚂蚁,共有4排,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12×4=
二、探究新知,个人学习
1.研究12×4的计算方法。
出示学习指南:
(1)拿出《学习卡片1》,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再在右边的空白处写出相应的算式。
(2)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补充说明。


2. 组内交流。
师:在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组长总结组内共有几种不同的算法。
3. 全班汇报。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算法?
师:还有不一样的算法吗?

35


4. 理解乘法竖式。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你能说一说,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吗?)
5. .板书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并解释每一步的含义。
给出乘法竖式通常的写法,解释含义。

(竖式的简缩形式)
6. 跟踪练习: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7. 独立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师:你敢接受新的挑战吗?
出示题目: 213×3=
师:你能口算出结果吗?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吗?
8.同桌交流。
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2.小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36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去游乐场(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
地进行计算。
2.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 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 进位)竖式的计算方法,明确在乘法计算中“个位
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的道理。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的计算方法,明确在乘法计算中“个位
上的乘积满几十,就 向十位进几”的道理。
课件
教学目标













一、情境引入——集体学习
1.出示长春胜利公园游乐场相关图片。
2.出示“去游乐园”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师:你能解决3人和4人坐太空船各需要多少钱吗?
3. 独立完成《学习卡片2》问题1和问题2。
4. 全班汇报。
二、探究新知
1. 尝试独立完成《学习卡片2》问题3。
师找出学生做错的典型例子。
2. 展示错误例子。
师将错误例子,抄写在黑板上。供学生讨论分析。
小组内交流。
(1)讨论分析组内错误例子。
(2)讨论分析,黑板上的错误例子。

3.全班讨论竖式的正确算法及每一步的意思。
4. 规范有进位时竖式的写法。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学习卡片2》问题4。
2. 完成数学书P55—2题。

37




3. 小结:今天学习的竖式计算,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38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乘火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 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
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乘法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
题。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
教学目标













一、情境引入
1.小调查:中长途旅行,你一般选择哪种交通工具?
(飞机、火车、汽车等)
2.出示情境图。
师:根据图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独立完成《学习卡片3》中的问题1和问题2。
2. 组内交流算法。
学习指南:
(1)每人说一说自已的算法。
(2)比较竖式计算与前面所学竖式计算的区别。
(3)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要说清楚,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思。
这个竖式与前面所学竖式的区别是,有两次连续进位。
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十位满几十,就向百位进几。
3. 全班交流算法。
4. 规范竖式书写方法。



39


三、巩固练习
1. 跟踪练习:


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0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去奶奶家(解决问题)
1.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学习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
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 方法。
教学目标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思考
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运用乘法和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理解数量关系,找到合适的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件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看图。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吗?
师:看得出来,图中的信息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理顺一下吗?
二、探究新知
1. 画图。
师:在《学习卡片4》上,用画图的办法分析问题,表示出题目中的相关信息。








2. 小组内交流。
学习指南:
(1)与同学说一说,你所画图的意思。
(2)组内推荐出好的画法,准备全班交流。
3. 全班交流。
重点介绍线段图画法。
4. 看线段图,列式计算。
师:完成《学习卡片4》问题2。
5. 完成《学习卡片4》问题3。
师: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数学书P59,练一练第1题。
2. 全班交流。


41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0×5=?(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1.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 得0,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
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 0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惊奇,进一步激发探索
数学的愿望。






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道理”。
课件







一、情境引入
1.神奇的“0”。
师:0,可以说同学们对它是既既熟悉又陌生。你了解0吗?
(1)5+0=5
5-0=5
可以说0表示什么也没有。
(2)温度计上的0度,有实际温度的,并不是什么也没有。
可以说,0表示分界线。
(3)直尺上的0。
可以说,表示的起点。
(4)说你的压岁钱达到了10000元。
可以说,这些0都是在占位。
0表示什么也没有;(0度有温度)
0可以用来占位;
0可以表示起点。
2.讲故事:0的来历。
二、探究新知,集体学习
1. 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
师:在乘法中,0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
比如,0×5=0,0×19=0,0×100=0等
0乘任何数都得0
师:你知道,为什么0乘任何数都得0吗?
比如,0×5,表示5个0相加,即0+0+0+0+0+0,结果是0,所以0×5=0。
2. 探讨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
(1)出示4道题,学生独立试做。


42


(2)指导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简写形式。

三、巩固练习
1. 跟踪练习:

2. “0乘任何数都得0”与“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的比较。

板书设计


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0乘任何数都得0






















43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买矿泉水(连乘)
1. 结合“买矿泉水”的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连乘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程中,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解
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体会连乘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体会连乘的实际含义,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课件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情境图——买矿泉水。
师:仔细看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指导估算方法。
师:如果准备150元够吗?估一估。
尽量往大了估,
24×2=48,比50小,
50×3=150,150元够了。
二、探究新知
1. 列式计算。
师:算一算,张老师买矿泉水共花多少元?
可能会有两种列式方法:分步计算和综合计算。

2. 组内交流。
师: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3. 全班汇报。
师:无论哪种方式,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
计算过程的意义是相同的。
3.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如果学生提到:3×2×24要帮助学生分析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1.跟踪练习: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汇报。



44



2.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连 乘






























45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
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认识。
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
教师板书日期。
2.
教师提问 :谁能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些什么?(教师可以提示:谁能告
诉老师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你还能告诉大家哪些难忘的日子呢……)
教师板书日期。
3.
这些都是 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外,
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 、月、日。
教师板书课题。

二、
学习任务——认识大月、小月







猜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日历)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借助日历来完成我们接下来的学习。请同学们先看一下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一、独立学习
观察教科书后面的附页1,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二、小组学习
(1)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结果的正确。
(2)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例如:各个月份的天数有什么不同等。
(3)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完成记录。
三、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小结:
1.一年中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其中1,3,5,7 ,8,10,12月每月是31天;4,6,9,11月每
月是30天;2月的天数很特殊,分别是28 天和29天。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月份是小
月。
2.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

46


教师提问: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各个月份的天数吗?
1.组织全班同学举起左拳头指一指、说一说,检查数的对不对。
(拳头记忆法)
2.组织同学们翻开书读一读、记一记。
四、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47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平年、闰年的认识。
平年、闰年的认识。
课件







一、学习任务——认识闰年、平年
组织同学们把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学习指南
一、独立学习
把教科书后面的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二、小组学习
(1)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结果的正确。
(2)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3)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完成记录。
二、集体学习
1.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1)2月份29天的年份是2012年、2016年,其他年份都是28天。
(2)4年里有一个闰年。






2.组织学生完成试一试第二个问题。
你知道你18岁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推断方法。
3.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
(1)说一说一年有多少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2)算一算。
组织学生根据我们刚学习的知识算一算,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书中练一练。


48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一天的时间(24时计时法) < br>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计时法,能够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
计时法 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计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认识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
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观察主题情境,从这两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几时的时候淘气正在做什么?
这两个“1时”有什么不同?
结论:虽然钟表上显示的都是1时,但表示的确不是同一个时刻。
二、介绍24时计时法
1.你知道下午1时还可以表示为几时吗?
2.认识一天的开始
①师: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么?(学生发表意见,教师不作答复。)
②师:一天 的开始到底是什么时刻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这是春节联欢晚会
上大家一起在迎接新年第 一天开始的情景。(课件播放倒计时的录像)







③师: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钟面上是几时,是什么时候的12时?(夜里12时)
④师:到 了夜里12时,就表示这一天结束了,同时又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作为新的一天
的开始,我们一般又把 夜里12时说成凌晨0时。
⑤师:凌晨0时我们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觉)现在知道一天的开始是什么 时候了么?一起
说说看。(凌晨0时)
3.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感受一天的经过。
①师:那么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一天的经过吧!大家可以一边看,一边
随着画面和音 乐表演。(课件演示)
②师:现在是凌晨0时,在睡梦中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天,在时钟的嘀嗒嘀嗒声中 时间不知不
觉的过去了,天色渐渐亮起来了。
③(钟面停在早晨6时),提问: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现在是什么时候?该起床了。
④(钟面停在中午12时),提问:时间真快,现在是什么时候呀?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
⑤(钟面停在下午6时),提问:回家了。
⑥不知不觉中,忙碌而充实的白天又过去了,天已 经黑了,很晚了,现在钟面上是几时?(钟
面停在晚上9时)这时大家应该干什么?(晚上9时,小朋友 们应该睡觉了,养足精神准备第二
天的学习。)⑦师:大家在睡梦中,时间又不知不觉到了什么时候?( 夜里12时)到了夜里12

49


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4.认识24时记时法
①师:小朋友们回想一下刚才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针转了几圈?(两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
候开始到什么 时候结束?(课件出示)
②师:对,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是一天中的前12个小时,我们也可以 用直接用0时到
12时来表示。(课件钟面上出示0时-12时)
③师:(指着钟面上的12 时),提问:这时一天结束了吗?(没有)时针还要从中午12
时接着走第二圈。(课件演示时针又转过 一大格)
④师:时针又走了一大格,现在是下午几时?(下午1时)我们把一天分成24个小时,那< br>么下午1时是一天中的第几个小时?你是怎么想的?请一个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一圈是12
个 小时,再加上1小时,就是13时)那么下午1时可以说是几时?(13时)
⑤师:对,钟面上第二圈开始的下午1时我们还可以说成是13时(出示)。
⑥师:时针又走了一大格,现在是下午几时?也可是说成几时?你又是怎么想的? 指名学
生回答。( 下午2时就是14时,12时加2时就是14时。)
⑦师:依此类推,下 午3时、下午4时直到晚上12时的时间接着写下去,又可以说成几时
呢,你能写出来么?请大家在作业 纸上把钟面上第二圈的时间写出来。
⑧提问:时针走的第二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师述 :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
时,是一天中的后12个小时,可以接着用12、13、14直到24时表示 ,(课件直条出示12时到
24时)指着课件上的直条图提问:从直条上可以看出,一天一共有多少个小 时?(24小时)
⑨师:我们用0时、1时、2时……直到24时来表示一天时间,我们给这种记时的 方法起
个什么名字合适呢?(板书:24时计时法)。
⑩师:为了和24时记时法区别,我们把这种我们熟悉的记时方法叫12时记时法。
5.出示邮政局取信时间。
说一说有哪些信息?
三、
巩固练习
完成书中练一练。




















50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时间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
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课件







一、趣味导入
1.观察情境图,请同学们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说一说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2.教师提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了解为什么两地的时差会差两个小时。
(北京属于东八时区,而乌 鲁木齐所在的是东六时区,也就是说,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时间上
相差两个小时,实际是相差两个多小时 。)
3.出示小兰和古丽所在学校的上课时间表,集体交流,请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一
上午第二课时,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可能分别是右边的哪两个时刻?
学习指南
1.独立学习
对照上面的上课时间表,独立思考,想一想第二课时所在哪个时间段?再找出可能的时刻。
2.小组学习
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组织同学进行适时补充。或教师进行补充提示。
(1).分别在两个时间表上找到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
(2).分析这段时间分针和时针的位置特征。
(3).排除时针和分针不具备上述位置特征的钟面所示的时刻。
(4).保留下来的两个时刻就是答案。
任务二
根据小兰和古丽的对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出示情境图,先读一读,说一说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出示学习指南
1.独立学习
根据对话内容,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51


2.小组学习
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组织同学进行适时补充。或教师进行补充提示。
北京启明小学
(1).北京启明小学第五节课上课时刻是13:00,经过40分钟就到了下课的时刻13:40。
(2).大课间紧接着第五节课,所以大课间的开始时刻是13:40,经过1个小时,大课间
结束了,此时是14:40。
(3).大课间结束的时刻也是第六节课开始上课的时刻14:40,经 过40分钟,下课时刻是
15:20。
新疆民族小学
(1).新疆民族小学的第五节课上课时刻是15:00,下课时刻是15:40。
(2).第六节课上课时刻是15:50,下课时刻是16:30;
(3).课外活动开始的时刻是16:30,结束的时刻是17:30。
三、练习巩固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书中练一练。
































52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校园中的测量
1.经历完整的测量活动过程,了解并能够合理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办法 ,解决
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测量问题。
2.在完成测量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 分工合作,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获得测
量活动的实际经验。
3.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 中,初步体验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了解评价方法,
逐步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目标






能够合理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办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测量问题。
能够合理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办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测量问题。
课件







一、课前安排
课前到操场上进行观察,选择适合自己测量的对象,并思考如何开展测量活动。
二、课上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课上交流,各小组根据实际条件确定本组的实际内容,也可根据 学校的实际情况选
择其他对象进行测量。
1.组织学生讨论:
测量方法、测量工具,以及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给出建议, 帮助学生梳理互动中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各项
任务分别需要几个人,指导学生根据特长来具体分配;提 醒注意安全事项。
3. 先估测测量对象的高度或长度,小组成员可各自估计,记录下结果,测量后进 行对照;
也可在组内集体讨论一个共同的估计结果。
4.组织学生进行测量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必要时参与互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反思回顾
1.按照“想一想”中的问题提示,回顾整个测量过程,对测量工具、方法以及测量情况等进
行 总结。
2.组织学生汇报各小组的记录,并说一说这些数据有什么用。
3.谈一谈活动体会。
四、小结
组织学生完成自我评价以及互评。
完成后可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










53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搭配中的学问
1.结合 “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
出各种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各种搭配方法。
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各种搭配方法。
课件







一、任务一、搭配服装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马戏团丑图片)
这是马戏团的小 丑,他有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他今天要去表演节目,可是不知道怎样穿戴
好,想请我们帮忙选一顶帽子 和一条裤子,你们愿意吗?
可以怎样搭配呢?试一试。
二、独立学习
出示学习指南
1.独立学习
先利用学具摆一摆。
2.小组学习
在组内轮流说一说,有几种搭配方法,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对其给予指导。
组织学生展示搭配方法。
1.没有顺序,随意搭配。
2.帽子搭配裤子。
3.裤子搭配帽子。
比较搭配的方法。
搭配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才不至于遗漏也不重复?
刚才我们通 过摆一摆图片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可如果我们没有图片,你怎样把你的过程记录
下来展示给大家看呢?
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几种搭配全找出来?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搭配方法。
1.用汉字代替图片
2.用图形代替。
3.用字母代替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重点讨论用字母表示的方法。理解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字母,来体验一下用字母表示的好处。
三、任务二、营养配餐
我们为小丑搭配了服装,他非常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吃午餐,出示午餐信息。一种主食搭配

54


一种炒菜,有多少种搭配方法,你能表示出来吗?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搭配方案。
四、任务三、去动物园路线
出示路线图,明确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少年宫到动物园有3条路。
提问:学校到动物园一共有几条路?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所有路线。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展示成果。
五、回顾总结
观察比较解决前面三个问题时所画的图示,你发现了什么?
画图时,都是先选择一类中的一 个,跟另一类中的每一个进行搭配,再选择下一个同样跟另
一类中的每一个搭配,方法都是一样的。






































55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时间与数学
1.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的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 现实问题,探索并
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
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感受集合思想。
课件
一、任务一(共同休息日)
出示情境,教师提出问题,奇思的父亲是火车司机 ,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奇思的母亲是
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
说一说每个人的休息日都有什么规律?
如何能从日历中清楚地看出每个人的休息日是哪几天?
教师组织学生在日历中用不同符号标出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
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组织学生在日历中用“√”标出奇思的休息日,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刚才我们是如何找到全家的共同休息日的?用这样的方法,你能找到父子或母子的休息日







吗?
出示集合圈。
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父母的共同休息日。你能用这样的方式表示出其他的共同休息日吗?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组织完成后的小组在组内轮流说一说自己的答案。并讨论运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有什么好
处?
我们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共同的休息日有什么好处?
二、任务二(日历中的规律)
出示日历。
引导学生观察方框中的4个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认真思考。
1.右边数比左边数多1。
2.下边数比上边数多7。
3.斜对角数相加和相等。


56


换一组数。
同学们可以自己圈一组数,验证一下,刚才我们总结的规律是否正确。
看来这样的一组数中蕴含着相同的规律。
出示日历。
观察日历中有阴影的9个数, 你又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
的发现。
从上往下观察,发现了什么?
从左往右观察,发现了什么?
斜着看又发现了什么?
换一组数。
同学们自己圈一组数,验证一下,刚才的规律是否准确。
三、猜一猜、说一说
教师提问:选了横着两个相邻的日期,它们的和是25,你知道我选的是哪两个日期吗?
看来日历中有这么多有趣的学问,请同学们自己给同伴出一个问题,让你的同伴来猜一猜吧!

































57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认识小数(文具店)

1.在生活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掌握小数的读
法。
2.利用学生熟悉的物品价格的内容,初步体会小数的产生。
3.扩展学生对数的认识范围,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






体会和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学会小数的读法。
体会和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学会小数的读法。
课件







一、汇报调查结果, 提出问题。(集体学习)
课前准备活动布置:走进超市,调查5种商品的价格,并抄下来,如有所需的商品可以买下。
1.汇报调查到的一些商品的价格。
2.将一些价格写在黑板上:3.15元等。
3.这些商品的标签是用什么样的数体现出它的价格的?这样的数是什么数?你在哪还见过< br>这样的数?这节课来研究这样的数。
4.出示学习指南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1.出示学习指南,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
学习指南:
(1).独立完成学习卡片。
(2).小组交流时,组员要轮流介绍方法,各自发表意见,准备全班交流。
(3). 在小组内解决组内成员困惑的问题并交流各自的方法。
2.独立学习。填写学习卡片,思考四个问题。
学习卡片
0.50元 3.50元 16.85元
1.06元 8.00元 0.68元
请你结合上述小数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读出上面的数吗?
(2).你知道小数可以分成几部分,都叫什么吗?这几部分都是怎样读的?
(3).用小数表示价格有什么好处吗?小数是怎样表示价格的?
(4).关于小数,你还知道些什么?
3.小组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卡片的问题,准备进行全班汇报。
4、分组汇报。
5.小数可以借助小数点分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两部分。小圆点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
整数部分,小 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
整数部分的读法与学过的数读法相同,小数部分只读出数字,不用读出计数单位。
6.用小数表示价格统一、简洁、便于交流。
7.在人民币的意义下的小数,整数部分表示元,小数点 右边第一位表示角,小数点右边第
二位表示分。

58


三、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组织同学进行检测。
批阅检测卡,对遇到问题的同学进行指导。
检 测 卡 三年 班 姓名:
1.写出下面小数的读法。

我的毛绒
我的玩具

小兔6.45元
熊8.30元


读作: 读作:


我的小木
我的电动

马20.05元
手枪12.03元


读作: 读作:

2.完成书第2页和第3页练一练的1、2题。






























59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货比三家
1.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体会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






理解体会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理解体会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集体学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文具店里学到的数学知识,这 节课,想不想到其它文具店里走一走?
师出示下图:

奇奇文具店 丁丁玩具店 豆豆玩具店

铅笔盒4.90元 橡皮2.36元 书包8.50元

橡皮2.63元 书包8.20元 橡皮2.65元

尺子2.50元 铅笔盒5.10元 水彩笔3.05元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呢?
二、解决第一个问题,学习新知。
1.出示学习指南1,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
2.独立学习。填写学习卡片1。
3.小组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卡片的问题,准备进行全班汇报。
4.探索交流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分组汇报。
方法一:
4.9元=4元9角
5.1元=5元1角
4.9元比5.1元少
方法二:
5.1的整数部分是5,而4.9的整数部分是4,这样就可以直接得出5.1大于4.9。
三、解决第二个问题,进一步理解新知。
1.出示学习指南2,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

学习指南2:

1.独立完成学习卡片1。

2.小组交流时,组员要轮流介绍方法,

各自发表意见,准备全班交流。

3. 在小组内解决组内成员困惑的问题

并交流各自的方法。



60







学习卡片2
奇奇文具店 丁丁玩具店 豆豆玩具店
铅笔盒4.90元 橡皮2.36元 书包8.50元
橡皮2.63元 书包8.20元 橡皮2.65元
水彩笔3.05元

尺子2.50元 铅笔盒5.10元

1.去哪个文具店买橡皮便宜?你是怎样

得出来的,与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2.独立学习。填写学习卡片1。
3.小组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卡片的问题,准备进行全班汇报。
分组汇报。
(1 ).2.63元、2.65元和2.36元它们的整数部分都是2,但2.63元和2.65元的十分位是
6代表6角,而2.36元的十分位是3代表3角,这样就可以直接得出2.36元比2.63元和2.65< br>元小。
(2).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此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 的小
数部分,十分位大的,此小数就大;十分位相同,比较小数的百分位,百分位大,此小数就大;以此类推。
四、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组织同学进行检测。





















61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上课时间
存零用钱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理解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
课件
一、独立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1.出示买书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2.出示“探索小数加减法算理和算法”的学习指南。
3.组织学生完成“探索小数加减法算理和算法的”的学习卡。
4.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
5、了解各组交流中出现的情况并及时指导。
小组内交流
1.介绍自己的算法,并说明道理。
2.倾听他人的方法,并进行质疑。







3.小组内推荐大家共同认可的方法。
二、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1.组织全班交流解题思路及过程。
2.引导学生说明、理解不同的方法。
三、独立探索竖式的计算方法
1.出示“探索竖式”学习指南。
2.巡视学生竖式完成的情况。
独立思考,探索小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 了解各组交流中出现的情况并及时指导。
4. 组织全班交流,介绍不同写法。
四、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62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寄书
1.结合“寄书”的问题情境,能正确处理小数加法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的算法问题。
2.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目标






探索小数加法需要进位的算法
正确处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
课件
一、独立探索小数加法中需要进位的计算方法。
1.出示寄书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2.出示“探索小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学习指南。
3.组织学生完成“探索小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学习卡。
4.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
5.了解各组交流中出现的情况并及时指导。







介绍自己的估算方法和计算方法,并说明道理。
倾听他人的方法,并进行质疑。
小组内推荐大家共同认可的方法。
二、全班交流小数进位加法的估算和计算的方法。
1.组织全班交流解题思路及过程。
2.引导学生说明、理解不同的方法。
(1).出示“探索竖式”学习指南。
(2).巡视学生竖式完成的情况。
3.了解各组交流中出现的情况并及时指导。
4. 组织全班交流,介绍不同写法。
三、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组织同学进行检测。











63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上课时间
能通过吗
1.在生活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
2.利用学生熟悉的物品价格的内容,初步体会小数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理解小数的换算知识。
教学目标






体会和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并应用小数解决问题。
体会和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并应用小数解决问题。
课件







一、 提出问题。(集体学习)
课前准备活动布置:走进超市,调查5种商品的价格,并抄下来,如有所需的商品可以买下。
1.说一说3.25米有多高,3.5米呢?
2.将一些价格写在黑板上:如瘦肉价格是12.5元,50米成绩是7.98秒等等
3. 这些商品的标签是用什么样的数体现出它的价格的?这样的数是什么数?你在哪还见过
这样的数?这节课 来研究这样的数。
4.出示学习指南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1.出示学习指南,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

学习指南:

1.独立完成学习卡片。

2.小组交流时,组员要轮流介绍方

法,各自发表意见,准备全班交流。

3. 在小组内解决组内成员困惑的

问题并交流各自的方法。



学习卡片

7.9元 7.98元 1.41米

38.2度 8.00元 0.68元

请你结合上述小数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读出上面的数吗?

2.你知道小数可以分成几部分,都叫什
么吗?这几部分都是怎样读的?

3.数一数,写一写。

4.关于小数,你还知道些什么?

2.独立学习。填写学习卡片,思考四个问题。
3.小组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卡片的问题,准备进行全班汇报。


64


三、集体探索交流学习卡片有关小数的问题。
1.分组汇报。
2.小数在生活中到处都存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3.用小数表示价格统一、简洁、便于交流。
4.在人民币的意义下的小数,整数部分表示元,小数点 右边第一位表示角,小数点右边第
二位表示分。

检 测 卡 三年 班 姓名:
1.写出下面小数的读法。

我的50米
瘦肉的价

成绩是7.98
格是7.9元


读作: 读作:


我的体温
我的身高是

是38.2度。
1.41米。



读作: 读作:

2.完成书第89页练一练的题



















65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一年 有( 12) 个月 , 一个月有( 31 )天的月份叫(大月) ,有( 7 )
个大月:包括(1 月、3 月、5 月、7 月、8 月、10 月、12 月) ,一个月有 (30)
天的月份叫小月 ,有 (4) 个小月:包括(4 月、6 月、9 月、11 月 ),还有
一个特殊的 2 月,有 28 天或 29 天 。
2、2 月有 28 天的年份叫平年。平年的 2 月有 28 天,平年一年有 365 天,
也就是52个星期多1天。
2 月有 29 天的年份叫闰年 。闰年的 2 月有 29 天,闰年一年有 366 天,
也就是52个星期多2天。
3、2 月 29 日只有闰年才有,一般情况下每四年才出现一次。 (特例:1896年
是闰年,但1900年是平年,1904年是闰年)
4、一年 有4 个季度, 第一季度包括:1 月、2 月、3 月,平年共计90天,
闰年共计91天;第二季度包括:4 月、5 月、6 月 共计:91 天; 第三季度包
括:7 月、8 月、9 月 共计:92 天;第四季度包括:10 月、11 月、12 月 共
计:92 天 ;(要求孩子会进行计算)
5、 每年的下半年天数都相同,都有 184 天。(要求孩子会进行计算)
6、 每年的上半年天数有所不同,平年上半年有 181 天, 闰年的上半年有 182
天。(要求孩子会进行计算)
7、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如果年份的个位是单数,那么一定是平年。
判断方法:1)、将年份除以 4(4 年一闰) 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
没有余数是闰年;
2)、遇到末尾有 2 个 0 的整百年份,要将年份除以 400,没有余数
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8、1月1日是元旦;2月14日是情人节 ;3月8日是妇女节;3月12日是植树
节;4月1日是愚人节;5月1日是劳动节;5月4日是五四青 年节;6月1日是
儿童节;7月1日是建党节;8月1日是建军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12月25日是圣诞节。

66


9、小明今年12岁了,他只过了3个生日,她的生日是2月29日。
10、 一天 有24 小时, 时针走 2 圈。 (时针走一圈 12 小时,分针走一圈 60
分即 1 小时), 一 天(从凌晨 0 点起)
11、 普通计时法 → 24 时计时法: 中午 12 点之前:数字不变,只要去掉前
面的限定词; 中午 12 点之后:先去掉前面的限定词,再加上 12;
24 时计时法 → 普通计时法: 小于 12 时:数字不变,在前面加上凌晨、
上午、中午、下午或者晚上等限定词。 大于 12 时:数字要减去 12,再在前面
加上下午、晚上或者深夜等限定词。
12、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问题 一定要用后面的时间去减前面的时间,而且
两个时间的计时方法一定要一样。(都为24时计时法或都为 普通计时法)
13、搭配问题一定要注意顺序。思考时要有先后顺序(先确定一项,再考虑另一
项) 。如果第一项有a种,第二项有b种,那么搭配的方案就有(a×b)种。
14、日历中的规律:
1)横着看每行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1.
2)数着看每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7,下面的数总比上面的数大7.
3)九个数中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横着竖着正中间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4)九个数的和是正中间那个数的9倍。
15、乘数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不一定有几个零。(例如:200×5=1000)
16、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零,商的末尾不一定有几个零。(例如:200÷4 = 50)
17、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
(1) 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开始乘。
(2) 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上。
(3) 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18、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有小括号
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需要知道的:24×5=100 125×8=1000 )
连乘:① 乘数的位置可以随意交换 ② 只要有一个乘数是零,积就是零。
19、0 乘任何数都得零,1 乘任何数还得原来的数。0加任何数还得原来的数。
20、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速度×时间=路程,速度=路程÷时间
收入- 花费=节余,收入-节余=花费,节余+花费=收入

67


21、两个乘数的和不变,那么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数的乘积要大一些。
22、乘数中间有0,积中间不一定有0. (例如:308×5=1540)

23、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4、求图形的周长就是求围成周长各小段的长度的和。
25、找周长要注意:① 沿着边线找 ② 从哪点出发要回到哪点
26、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长+宽 = 长×2+宽×2 = ﹙长+宽﹚×2
条件:必须知道一个长和一个宽或一个长加一个宽的和
27、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4
28、用铁丝折成正方形,铁丝的长度就是围成的正方形的周长。
29、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较短的一条).
30、由四个小正方形 拼成大正方形,四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大正方形周长的2
倍,或四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比大正方形多4条大 正方形的边长。
31、正方形的周长扩大几倍,它的边长也扩大几倍。
32、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一定也相等。
3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34、小数的组成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35、小数的读法:如5.98读作五 点九八,也就是整数部分和整数的读法一样,
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就像读电话号码一样,依次读出每 一个数位上的数。
36、小数点后面有一位数的我们叫做一位小数,如7.9 8.6 4.7 0.1等等;
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数的我们叫做两位小数,如0.01 7.89 6.34 37、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如6.78元表示6元7角八分,也就是以元为单位的小
数,整数部分表 示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几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表示几
分,如果出现表示7角,我们用小数表示 是0.70元,生活中表示价格习惯上保
留两位小数,当然表示成0.7也对。
38、以米为 单位的小数:1米=10分米=100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
是1分米,也是十分之一米, 表示成小数是0.1米,注意0.1中的1表示1分米,
分母是10的分数,表示成小数是一位小数。

68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是1厘米,也就是一百 分之一米,表示成小
数是0.01米,0.01中的1是1厘米,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成小数是两 位小

这里注意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整数部分表示几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几分米,小数点后面第二位表示几厘米。
39、小数大小的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他就大; 如果整数部分一
样,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大的它就大;如果小数点后面
第一位又一样,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二位,小数点后面第二位大的它就大。
40、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1、不管从哪个方位观察,一次 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例如:观察长方体或正
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4 2、当我们从某一方位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都是相邻的面;不可能
从某一方位同时看到物体 相对的面。
43、正确辨认方位的方法:正面,上面和侧面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以观察者
所站的位置来确定。
44、从左面观察和从右面观察是不一样的;从正面观察和从背(后)面观察不一
样,位置恰好相反。
45、在计算混合运算时,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乘除法,最后算加减法。
46、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毫米=0.1厘米 1厘米=0.1分米 1分米=0.1米
1元=10角 1角=10分 1分=0.1角 1角=0.1元 1分=0.01元
7.89元=7元8角9分 2.08米=2米0分米8厘米
元 . 角 分 米 . 分米 厘米


69





70

5月14是什么情人节-给爸爸的祝福语


北安普顿大学-个性签名大全伤感


环保小作文-中国主席名单


找星星-江苏人事考试


节目策划案-加盟店合同范本


教书育人演讲稿-老年公寓可行性报告


一本院校排名-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中国地震预测-英语日记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