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教案

别妄想泡我
963次浏览
2020年08月29日 10: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交通银行面试-巴伐利亚州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教案
十、认识分数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
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 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
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
单的分数。
2、 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
以及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探 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
数加减计算,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3、 使学生体会分数来 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
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
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P98--100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
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 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
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
部分的名称 ,能读、写分数。
2、 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 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1页共11页


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同学们每两个人分成
一组来分食品。小强和小红他们俩准备了哪些食品?这么多
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能让他们俩都满意呢?( 板书:平均
分),什么叫平均分?
2、问: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
3、指名分食品,并贴出相应图画。
4、分蛋糕: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到几个?
5、师:要表示半个,就要学习新的数,就是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探究
1、认识二分之一
⑴谈话:我们先来看看半个蛋糕师什么羊的?(演示:把一
个蛋糕 平均分成2份)。现在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
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个,这半个用分数表示就是二 分之一。
(板书: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看老师写出这个
分数,先写中间的横线,再 在横线的下面写2,表示把这一
块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在横线的上面写1,表示半个
是其 中的一份。这个数就是分数。
问:你能完整地说说老师是怎么写出分数二分之一的吗?
⑵你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把数学书打开到P98,自
第2页共11页


己找一找,读一读,认一认。
学生自学课本。
问:中间的横线叫什 么?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什么?分数线下
面的数叫什么?分子和分母谁在上,谁在下?
⑶谈话:你会读出这个分数吗?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⑷问:这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12,那么另外半个蛋糕是
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呢?
⑸谈话:认识了12,你想不想拿一张纸折一折,把它的12
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呢?
学生折纸、涂色。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
班级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可以涂哪部分?
还可以涂哪部分?
还有谁的折法跟他不一样?
2、想想做做1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出示第1题,学生齐读题目。
教师 指导填写第1幅图下面的分数。谈话:这幅图把一个圆
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 在这幅
图下面的括号里写出一个分数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几题。
3、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
第3页共11页


交流:你是怎么选的?为什么?
小结:只有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
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究,比较大小
1、谈话:我们来做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给你的三张圆纸片,
比较一下,这三张的大小怎样?
请你折出一张纸的12,涂上颜色;再折出另一张纸的14,
涂上颜色。比较这两张纸中涂色部 分的大小。这两张纸中的
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你能比较出折两个分数的
大小吗? < br>折出第三张的18,涂上颜色,你想用18与前面的哪个分数
比较大小?跟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1218 1418
2、想想做做3
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
问: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二张、第三张纸条
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
指名说出填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问:谁能根据这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一下这三个
分数的大小?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5
第4页共11页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动手涂一涂并比较大小。
小组内交流。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 、谈话:我们再做一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给你的那张长方
形纸,与同组小伙伴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折出 你最喜欢的
几分之一后,涂上颜色,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比较它们的大
小。最后每组选出最优秀 的两幅作品贴到黑板上。
2、想想做做6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 占黑板报
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
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 br>3、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整
数,也有分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 对分数有哪些认识?
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
样的分数?
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P101--104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 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
平面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能
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第5页共11页


2、 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 体会 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和发展的
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 的好
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折一折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 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你
们还能用折纸、涂色的方法来表示分数吗?
请大家每人拿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再把其
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2、请一位涂14的学生到前面展示。
问:你涂了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这一份为什么可以用14表示?
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纸,问: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
示吗?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4?用哪个分数表示?
(学生尝试回答)
讲述: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个14,
可以用34表示。(板书:34)
4、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你涂了4份中的几份?可以用哪
个分数表示?
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
第6页共11页


用分数表示。
6、教师选择部分学生作品展示、比较。
问:这几位同学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
用24表示呢?
二、试一试
1、学习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说说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在
(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先由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再和同桌说说涂色部分表示几分
之几,然后填在书上。
2、想想做做2
学生自己在书上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比一比
谈话:上节课我们比较过12和14的大小,还记得吗?那
么你能想办法比较出35和25的大小吗?
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想出的办法好。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不同方法的学生展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四、做一做
1、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做题,在书上填写,全班共同订正。
2、想想做做1、5
第7页共11页


独立完成,指名说出理由。
五、读一读
谈话:分数是谁发明的呢?自由阅读P104你知道吗?
六、全课总结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P105--106
教学目标:
1、 经 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能用分数加、 减法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司机问题的过程
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 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
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圣诞节到了,妈妈为丁丁烤制了一个大蛋糕丁丁非常高兴。丁丁急着要吃蛋糕,妈妈说:今天一定要给你蛋糕吃,
不过要先回答出妈妈问题。丁丁说:没 问题!妈妈把大蛋糕
切成了8块,其中的 2块抹上了草莓酱,3块抹上了巧克力,
问丁丁:两 次抹酱的蛋糕一共有多少块?5块!丁丁快速地
说。你能计算出两次抹酱的部分一共是这块蛋糕的几分之 几
第8页共11页


吗?这个问题可把丁丁难住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丁
丁吗?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过程
1、简单的分数加法
问:求两次抹酱的部分一共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怎样列
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谈话: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手中的长方形纸片,先
把它的28涂上红色,再把它的38涂上绿色,仔细观察,
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自己算一算。
学生独立操作、思考、探究。
组内讨论,交流想法。
评讲: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小结:观察算式,计算时分母变了没有?为什么没变?
2、简单的分数减法
问:观察你们涂好的长方形的红色部分和绿色部分,你能提
出一 个减法问题吗?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结果。
组内交流算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1
出示题目,指名说出题意。让学生一起列式并算出结果。
第9页共11页


2、想想做做2
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校正,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3、想想做做3
独立读题完成,指名说出题意。
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4
指名说出题意。
在小组内一人提出问题,其他人共同解答。
5、挑卡片组成加法算式。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
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
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 读活动及阅读情
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
事。我和家长共同配 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
快。四、拓展延伸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 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 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 管县一级的
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正”。“教授”“学正 ”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 称为“经
第10页共11页


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 也称教师为
“院长、西席、讲席”等。P106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去填一填, 再比一比,然后组织交流,引导学生用
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不必揭示分数基本性质的名
称及其抽象的内容。)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两课时)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 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
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
么?还 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 一则名言警句即
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
前的3分钟让学 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
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 多条
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
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 ”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
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第11页共11页

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归的-校园相声剧本


福建高考作文-大学生活动策划


飞云湖-小学体育组工作总结


世界问候日-沈阳工程学院网站


王亚楠-保管员岗位职责


三月雪-端午节作文300字作文


伊斯兰教斋月-实训报告


中国学生营养日-世界七大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