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案
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案
课 型 课 时 计划内容
单元课
1
1. 了解本单元有几课,分别将会学习什么知识
,
打算怎样学习?学习策略有哪些?书上的题
是做在书上还是本子上,书写要求和格式有
哪些?怎样写才漂亮?
2. 复习前面所学两不计算的应用题,做好衔接。
第1课时
小熊购物那个(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
学时课
3
应用)
第2课时 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第3课时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
用)
整合课
1
1..练习课:通过完成练习一的相关内容,
解决在
学习第一单元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关联系。
2.讲评课:根据学生习题完成情况,对习题内容
进行点评,做适当的补充和拓展。
单元课教学
设计表
学 科
课 型
学习
要点
数学
单元
单 元
课 题
一单元
单元课
备课者
执教者及时间
1. 通过自学从总体上了解本单元有几课,每课将会学习什么新知识。
2.
想想新知识和以前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思考新知与旧知有什么区别和相同点。
学习
目标
1. 教会学生预习一个单元的方法:从总体到局部。
2.理出每课的知识点。
探究
问题
你知道本单元有几课每课将会学习什么新知识吗?翻开数学书看看吧 。
作业练习
4×9+2 5+8×3
应用
作业
12÷4+6 19-25÷5
实践应用
到文具店去买3支相同的铅笔盒1支钢笔,会花多少钱呢?
文化
阅读
故事:+-×的来历
学习
重难点
1.尝试用预习一个单元的方法:从总体到局部,再到总体
2.理出每课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一
首学
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昨
天大家同过看
书习了本单元的内容,
今天我就来分享大家的成果,先来回
顾一下大家完成的任务。
T:静静回忆自己的做法,想想怎样用
简洁、清晰的语言将自己的方法介绍
清楚。
互学:小组交流
T:下面进入小组分享。
(1)
听懂他人的想法,解释自己的
方法
(2) 记录别人的方法,提出组内的
困惑
3.群学、全班分享
T:哪组同学与大家共同分享?
小组分工展示汇报4个问题。
……
活动二:分享本节课我的收获、我的
进步,本单元我的希望。
板知识
点书
设计
1.首学:
T: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
昨天大家
同过看书习了本单元的内容,今天我就来分
享大家的成果,先来回顾一下大家完成的任
务。
T:静静回忆自己的做法,想想怎样用简洁、
清晰的语言将自己的方法介绍清楚。
2.互学:小组交流
T:下面进入小组分享。
(3)
听懂他人的想法,解释自己的方法
(4) 记录别人的方法,提出组内的困惑
3.群学、全班分享
T:哪组同学与大家共同分享?
小组分工展示汇报4个问题。
……
活动二:分享本节课我的收获、我的进步,
本单元我的希望。
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举例:
2.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
3. 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
后记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学 科 数学 单 元 一 备课者
课 型
学习
要点
学时 课 题 小熊购物 执教者及时间
1.乘加的运算顺序
2.乘减的运算顺序
3.利用直观图理解数量关系。
1. 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
预算中“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合理性。
2.
会运用“先算乘法,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3.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学习
目标
探究
问题
1.你能计算3×4+6
7+3×4这两个算式吗?运算顺序如何?
2.你能举出一个用 25-3×7
这个算式来解决的问题吗?
作业练习
课堂练习:练一练 第1、2题
实践应用
应用
作业
1. 练一练3-6题
2.
改错:2×7+6 3.列式计算下面各字的笔画数
=9×6 辫=()×()﹢()
=54
班
=()×()﹢()
梵
=()×()﹢()
文化
阅读
什么是脱式计算:搜狗百科
1.会运用“先算乘法,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
2.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学习
力。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一:一、胖胖应付多少元?
首学:
(1)学生借助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
学问题。
“小熊胖胖”买4个面包和1个蛋糕一共要付
多少元?
学生独立寻找,列式并计算。
(2)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独立
解决问题的方法。
互学:
(3)组织学生交流。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活动二:二、笑笑和淘气是这样列式的,你看
懂了吗?
群学:
(1)学生集体交流,学生理解以下问题:
两个算式中的3x4表示什么?
淘气的算式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笑笑的呢?
为什么6可以放在算式前面,也可以放在后
面?
共学:
(2)观察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淘气与笑笑都是把分步列出来的两个算式整合
成一个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他们所表示的
实际意义是相同的,而算式中先后出现加号和
乘号
的顺序是不同的。
活动三:三、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
首学:
(1)选择算式试算
活动一:一、胖胖应付多少元?
首学:
(1)出示主题图,提问:你能寻
找完整数学信息,并说出胖胖要
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2)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
并提问:你能试着独立解决这个
问题吗?
互学:
(3)组织学生交流。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板书:一种分步列式:
一种是综合列式:
活动二:二、笑笑和淘气是这样
列式的,你看懂了吗?
群学:
(1)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并提问:
两个算式中的3x4表示什么?
淘气的算式是先求什么再求什
么?笑笑的呢?
为什么6可以放在算式前面,也
可以放在后面?
共学:
(2)师总结:
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
1.意义相同
2.乘号出现的顺序不一样。
活动三:
提出问题:有加法又有乘法,先
算什么,再算什么?
首学:
结合上一个问题选择一个算式先独立试着算一
算。
群学:
(2)探究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
书写和运算都正确的学生讲一讲思考的过程。
(3)再次体验运算的顺序
再选一个算式,正确的书写和计算。
共学:
(4)归纳计算方法和注意点:
1.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两种运算,叫乘加
混合运算。
2.在计算乘加混合运算时,不管乘法在前还是
乘法在后,我们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脱式计算时等号要对齐。
(1)选择算式试算
让学生结合上一个问题选择一个
算式先独立试着算一算。
群学:
(2)强调规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
式并让书写和运算都正确的学生
讲一讲思考的过程。
(3)再次体验运算的顺序
再选一个算式,正确的书写和计
算。
共学:
(4)归纳总结 :
1.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两种
运算,叫乘加混合运算。
2.在计算乘加混合运算
时,不管
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我们都
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脱式计算时等号要对齐。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学 科 数学 单 元 一 备课者
课 型
学习
要点
学时 课 题 买文具
执教者及时间
1.除加的运算顺序
2.除减的运算顺序
3.利用直观图理解数量关系。
1.
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
学习
目标
除法,再算加减法”的合理性。
2.
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计算能力。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
培养发现。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
问题
算一算24÷4+9
30-20÷5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用画图来证明你的
算法对不对吗?
作业练习
1. 完成数学书第6、7页上的1-3题。
2.
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在算术本上巩固练习。
实践应用
1.
完成数学书第6、7页上的4-6题。
2.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在算术本上巩固练习。
故事:除法的来历
应用
作业
文化
阅读
除法运算所使用的除号“÷”被称为雷恩记号,因为它是瑞典人雷恩在1659年出版的一本代数
书中首
先使用的。1668年,他这本书译成英文出版,这个记号得以流行起来,直到现在。
1666年,莱
布尼兹在他的一篇论文《组合的艺术》中首次用“:”作为除号,后来逐渐通用,现在
德国、前苏联等国
一直在使用。
学习
重难点
重点:掌握“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一:除加的运算顺序
首学:生独立完成:
1. 观图,读题,理解题意。
2.
探究解题方法。
3. 列式解答。
a分步计算。
b列综合算式。
4.
探究18÷3+4和4+18÷3的计算方法。
5. 解决问题。
活动一:首学:
1.出示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教材
5页例题)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
宜多少元?
互学:小组合作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
要交流。
互学:小组合作交流上面的问题,每个学生
都要交流。
群学:
抽小组汇报交流上面的问题。生生互
评,质疑,师生互评,质疑等。
根据学生交流师板书18÷3+4和
群学:
4+18÷3 ,并提醒书写格式
小组汇报交流上面的问题。生生互评,质疑,
师生互评,质疑等。
共学: 共学:
师生归纳总结: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师生归纳总结:一个混
合算式中,只
和加法两种运算,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有除法和加法两种运算,要先算除
活动二:除减的运算顺序
首学:生独立完成:
1.读题,理解题意。
2.明确解题思路。
3.列式解题。
a分步计算。
b列综合算式。
4.探究3—10÷5的运算顺序。
5.解决问题。
互学:小组合作交流上面的问题,每个学生
都要交流。
法,后算加法。
活动二:活动二:除减的运算顺序
首学:生独立完成:
1.读题,理解题意。
2.明确解题思路。
3.列式解题。
a分步计算。
b列综合算式。
4.探究3—10÷5的运算顺序。
5.解决问题。
互学:小组合作交流上面的问题,每
个学生都要交流。
群学:小组汇报交流上面的问题。生生互评,
质疑,师生互评,质疑等。
共学:师生归纳总结:一个混合算式中,只
有除法和减法两种
运算,要先算除法,后算
减法。
群学:小组汇报交流上面的问题。生
生互评,质疑,师生互评,质疑等。
共学:师生归纳总结:一个混合算式
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要先
算
除法,后算减法。
买文具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18÷3+4 4+18÷3
3—10÷5
=6+4 =4+6
=3—2
=10(元) =10(元) =1(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答: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1元。
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教学
后记
板书
设计
课教学设计表
学 科
课 型
数学
学时
单 元
课 题
一
过河
备课者
执教者及时间
1.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习
要点
2. 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
1.通过“过河”的情景,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你能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吗?试试看,你怎么想的?,并说说这个算式可以
探究
问题
作业练习
1.练1-3题。
2.看一看,说一说,用(4+2)×5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习
目标
解决中生活哪些问题?
27+15=42
42÷6=7
应用
作业
实践应用
练习题5-7题。
文化
阅读
小括号的来历:
小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是荷兰数
学家吉拉特开始使
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和{},但这些符号到18世纪才广泛使用.<
br>
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重难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学习
活动一
首学:看信息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互学:
1.组内交流发现和演示。
你认为需要几条船?有什么依据
吗?
2.重点交流疑惑的地方。
你是如何分的?
按男女生分开做:男生3条船剩2人,
女生2条船剩7人,剩下的人数做在
一条船上,共用去几条船。
将总人数来坐船:男女生一共54人,
共用去几条船。
3.你们小组学会了什么知识?
3. 你们小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群学:
5.小组汇报(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
不明白?)
要求:一人汇报,一人板演,其余同
学补充。
6.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释疑。
7.教师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适时的
补充和提出问题。
8.学生二次讨论,形成结论再次汇
报。
共学阶段
9.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梳理要点: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
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
÷9,再算加法,
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
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
活动一: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一条大船做学生9人,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做
学生3人。共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互学:
1.你认为需要几条船?有什么依据吗?
2.重点交流疑惑的地方。
3.你们小组学会了什么知识?
4.你们小组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教师巡视并释疑)
群学:
5.小组汇报(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
白?)
要求:一人汇报,一人板演,其余同学补充。
6.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释疑。
7.教师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适时的补充和
提出问题。
8.学生二次讨论,形成结论再次汇报。
共学阶段
9.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梳理要点: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
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
÷9,再算加法,这种
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
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
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
括号“( )”来帮忙。
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
括号里面的。
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
29+25。
29与25的和除以9。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 =54÷9
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6(条)
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
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活动二:2.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
条船?
活动二:2.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
要多少条船?
互学:
互学:
1.组内交流发现和演示。
1.组内交流发现和演示。
你认为需要几条船?有什么依据吗?
你认为需要几条船?有什么依据
2.重点交流疑惑的地方。
吗?
你是如何分的?
按男女生分开做:男生4条船剩5人,女生
2.重点交流疑惑的地方。
4条船剩1人,剩下的人数做在一条船上,
你是如何分的?
共用去几条船。
按男女生分开做:男生4条船剩5人,
将总人数来坐船:男女生一共54人,共用
女生4条船
剩1人,剩下的人数做在
去几条船。
一条船上,共用去几条船。
4.
你们小组学会了什么知识?
将总人数来坐船:男女生一共54人,
4.你们小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共用去几条船。
(教师巡视并释疑)
3.你们小组学会了什么知识?
4.你们小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教师巡视并释疑)
群学:
群学:
5.小组汇报(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
白?)
5.小组汇报(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
要求:一人汇报,一人板演,其余同学补充。
不明白?)
6.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释疑。
要求:一人汇报,一人板演,其余同<
br>7.教师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适时的补充和
学补充。
提出问题。
6.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释疑。
8.学生二次讨论,形成结论再次汇报。
7.教师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适时的
补充和提出问题。
8.学生二次讨论,形成结论再次汇
报。
共学
共学
9.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梳理要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
9.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梳理要点:
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 条小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因此算式为:54÷(9-3)
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
条小
船。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教学
后记
板书
设计
整合课教学设计表
学 科
课 型
数学
整合
单 元
课 题
一
整合练习
备课者
执教者及时间
1. 掌握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学习
要点
2.
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
问题。
3.初步学习和整理复习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学习
目标
1.掌握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2.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
题。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
运算顺序。
你能用图画出下面几个算式的意思吗?
探究
问题
作业练习
1.课本第12页第3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应用
作业
实践应用
1.同步练习册第9--10页
口算练习册第10--
11页
0的发明
文化
阅读
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
古印度人终于完成了数字符号1到9的发明创造,但此时还没有“0”。
“0”的出现,是在1到9数字
符号发明一千多年后的印度笈多王朝。刚出现时,它还不是用圆圈,
而是用点来表示。至于何时由点转为
圆,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但在公元876年,人们在印度的
瓜廖尔地方发现了一块刻有“270”这个
数字的石碑。这也是人们发现的有关“0”的最早的记载。
12+3×7
50-4×8 21+42÷6 (20+15)÷6
学习
重难点
目标2、3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首学:
布置完成课本上的8道习题。
活动二:
互学:要求:轻声,有序;
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提示。
二次备课
活动一:
首学:
完成课本上的8道习题。
活动二:
互学:
组内交流
1、你不会做的题目有哪些?(是不
能理解题意,还是列式有问题?)
你感觉不确定的题目有哪些?(是算
式不确定,还是答案不确定......)
1、小组提问
。
2、小组汇报
3、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出疑问
活动三:
共学:
1、第4题
通过解决问题巩固乘加的运算顺序。
星星足球队的分数有2部分组成:取
胜场次的的得分和平局场次的得分。
3、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1)帮助学生理解图意:从图中你
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目的:发挥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4、第8题
3.、教师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适时补充提出
问题。
活动三: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梳理要点:
1、第4题
通过解决问题巩固乘加的运算顺序。星星足
球队的分数有2部分组成:取胜场次的的得
分和平
局场次的得分。
2、第5题
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
3、第7题
(1)指名回答。
(2)小组交流汇报
目的:发挥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小组向全班同学提出本组经讨论后还不
能解决的问题
2.要求:一人汇报,一人板书,其余同学作
补充。
例:
4、第8题
练习一
1、“先乘除后加减”
2、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运算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