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道德的名言-大一自我鉴定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口
算和估算》
·······························
4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2.倍的认识》
·······················
·········
8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3.倍的认识练习》
······
·····················
15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
19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5.练习一》
························
···········
22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6.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
26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7.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
36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8.练习二》
························
···········
42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9.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
进
位)》
······································
································
45
一 两、三位数
乘一位数《10.练习三》
·································<
br>49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1.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
·······
55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2.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
···············
60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3.练习四》
·
··································
64
一 两、三
位数乘一位数《14.复习》
·································
····
67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通用)》
··········
72
二 千克和克《1.认识
千克》
···········································
···
76
二 千克和克《2.认识克》
···················
····························
81
二 千克和克《3.练习
五》
············································
····
85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
·············
88
1
三 长方形和正方
形《2.认识周长》
····································<
br>92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
97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4.练习六》
··························
············
101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
周长是多少》
································
108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通用)》
·················
118
四《1.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122
四《2.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或首两位能整除)》
········
·
125
四《3.除法的验算》
·······················
······························
132
四《4.练习七》
··············································
·············
135
四《5.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138
四《6.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
位不能整除)》
····················
142
四《7.笔算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
·······················
146
四《8.练习八》
··································
························
150
四《9.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
法(1)》
·······························
155 四《10.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
························
······
159
四《11.练习九》
···················
······································
163
四《12.复习》
······································
······················
168
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1.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1)》
··········
175
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
··········
179
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3.练习十》
··························
·············
186
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 间隔排列》
····
·······························
194
六 平移、旋转
和轴对称《1.平移和旋转现象》
·······················
199
2
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
····
························
204
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通用
)
······································
208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1.认识几分之一》
····················
·····
212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2.认识几分之几》
·······
··················
217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3.简单的分数
加减法》
···················
221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4.练习十一》
······························
226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多彩的分数条》
·······················
229
七 分数
的初步认识(一)(通用)
··································
···
239
八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复习》
··············
·······················
246
八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复习》
··································
250 <
br>八《3.长方形和正方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复习》
·················256
八《4.分数的初步认识,千克和克复习》
·················
··············
259
八《5.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
···································
263
3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和估算》
1教学目标
1.让
学生经历发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
合理的口算方法,并能估算出整十、整百
数乘一位数乘积的大致范围。
2.借助已有的知识与同学相互合作并积极进行交流。
3.使学生乐于与同学相互合作并积极进行交流。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数学估算来
说,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愿意及时改正错误,但
是正确率较低,尤其是对于较大数目的乘除法估算不会
确定近似数、
不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对于很多实际估算题目很难理解题意,
对于较大数
目的估算难题很难克服,正在努力克服,所以对于估算的
方法、技巧以及估算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和
加强,加强估算教学
迫在眉睫。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能估算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乘积的大致范围。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导入,唤醒经验
4
1.今天老
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小客人。想要跟它做朋友,得先解决它的
几个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示题,学生回答。
2.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你们帮虹猫解决了问题,它很乐意的邀请我们
参观动物之家呢!
活动2【讲授】二、主动探究,领悟算法
1.瞧,大象正忙着运木材盖房子呢。一头大象运了
20根木头,3头大
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怎么列式呢?
学生列式
2.刚才这位同学
是用乘法计算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整十数乘
一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整十数乘一位数),2
0×3等于多少?
学生回答。
3.你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呢?请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学生完成,收集素材
看这位同学的(20+20+20),你来给大家介绍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介
绍),这位同学呢(2×3=6,20×3=60),你是怎么想的?
刚才你们是用算一算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谁愿意上来用小棒摆一
摆?
二个十乘三就是六个十,六个十是60。谁能像这样再说一说。
学生说。
7.不管
是算一算还是摆一摆,我们都能计算出结果,老师这还有一些
这种类型的题目,你们会吗?拿出作业纸,
完成第2题。
5
学生完成,集体校对。
9.看这题4
00×2,这是整百数乘一位数,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里的4是
4个?乘2就得?8个百是?刚才在计算
这几题时,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
呢。那另外两组呢?看这个算式50×8=400,第一个零是哪里来的
?第
二个零呢?
10.你看,不管是整十数还是整百数乘一位数,我们都只要怎么算?只要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
添上几个“0”。对,这就是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活动3【活动】三、联系实际,归纳方法
1.为了欢迎
我们的到来,小猴兄弟俩准备去买些水果到送给我们品
尝。从这幅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小猴兄弟遇
到了什么问题呢?要
知道带的钱够不够,需要先知道什么?说说你准备怎样列式?
2.如果不
计算出48×4的准确得数,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你准备怎
么做?说说怎么估算?(学生回答),他说
的你能听懂吗?你是不是这样
想的呢?请把你的思考过程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完成,教师巡视,集体研究。
分层展示:
层次一:48+48+48+48=192(元)
说说看,你是怎样想的?哦,这位同学是计
算出准确的结果,比较麻烦。
这里有位同学直接口算就得出了结论,我们一起来看看。
层次二:50×4=200(元)
我们请这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6
3.把48看做50,50×4这就是刚才我们学习的整十数乘一位数。因为
50×4=200,所以4箱西瓜的价钱肯定比200少。看,很多时候,我们不
需要计算出准
确结果,只要能对结果进行估算,就可以解决问题。就像
这题,我就是先将48估成了50,50×4=
200(元),(估一估)再将4箱西
瓜的实际价格与估计值比较,(比一比)发现4箱西瓜的实际价格
要比
估计值小,最后我们就能判断得出200元够买4箱西瓜的结论。(想一
想)
4.现在你会用这样的方法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请在作业纸上写出
来。
5.现实生
活中,可以把两位数看做它最接近的整十数,用整十数乘一
位数的方法进行口算,从而估计出结果。老师
这里有这样的两道题,
你会解决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通过讨论、交流,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活动4【练习】三、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回顾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些问题,当不需要计算出准
确的结果时,我们
可以怎样完成?你能用先怎样?再怎样?最后怎样说一说吗?
7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2.倍的认识》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
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学会分析求一个
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
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
除法运
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概念教学课“倍的认识”中,就两个量的关系而言,“倍”这个概
念
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认识上的飞跃。什么是“倍”,它表示一种怎
么样的数学结构,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都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困难。
“倍”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乘法的意义,它是依据乘法知
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的。通过两个不等量的比较,由“份”引
出“倍”,使“倍”的知识
在整体网络中产生和发展。本册教材中“倍”
的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因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
初步建立
“倍”的概念,明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生在一年
级已经学会两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谁比谁多或
谁比谁少”来描述,进而研究两数量之间倍数的关系
,对于学生而言能
有效实现自主建构。倍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二年级上学期掌握的“几
个几”、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算”基础之上,这些
8
是学
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能借助已有经验完成“倍的知识”顺利
迁移。三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相比二年级学
生有了更高的提升,数学理
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加强,能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
分析和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
方法。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在数量比较中揭示“倍”
谈话:小朋友,你们瞧,这里的动物园多热闹那,原来啊,大象伯伯正忙
着给小动物们发奖品呢。 <
br>1、小兔子最先拿到奖品,哦,是蓝花,有2朵,还有5朵红花,你知道红
花和蓝花比,结果怎样
啊?
2、再添1朵红花,那现在呢,红花和蓝花之间的关系,又可以怎样说?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
活动2【活动】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建构3倍,拓展几倍。
(1)小兔:(2蓝 6红)
师:红花和蓝花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9
引导:如果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圈一个圈,那么红花该怎么圈
呢?
揭示:红花有3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
指名说一说:(2~3)人
(2)小猴:(2蓝8红)
师: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呢?你是怎样想得?
师:现在红花该几个一圈呢?
(3)小猴:(2蓝 12红)
师: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呢?说说你的想法。
(4)比较、提升
师:你们瞧,蓝花都
有2朵,没有变,就把它看作一份,红花有3个2朵,
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红花有4个2朵,红花
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红花有6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小结:小朋友,有没有发现红花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
倍。
2.辨析3倍,认识2倍
(1)师:小狗 (3蓝
6黄)“我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你们
觉得他说的对吗?
师:谁能够向小狗解释一下,为什们不是3倍吗?
(圈一圈)
揭示:黄花有3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2)对比发现,拓展认知
10
比较两种情况,红花都有6朵,为什么倍数不一样呢?
小结:把几个看作一份,另一个物体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
3.摆一摆、创造2倍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认识了2倍、3倍。现在就让我们我们动手
创造2倍。
(1)介绍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第一行有( )根,
第二行有( )个( )根,
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倍。
(2)交流:①说说你是怎样想得?
②谁愿意说一说他是怎样想得?
③你们知道他摆的是几倍吗?
(3)提升:如果想要摆
倍(增加1倍),那该添几个花片呢?
小结:通过刚才的创造,我们有认识了更多的几倍。
4.数学抽象,概括 “除法求几倍”
师:(考考你)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1)红花12朵,蓝花3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到4倍的?
引导理解:如果用刚才的方法也来圈一圈,该怎么圈呢?在脑子中圈一
圈、想一想。
12÷3=4 想:12里面有几个3。
11
(2)菠萝56个,苹果8个,提问题:菠萝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56÷8=7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算而不来圈一圈了?
小结:菠萝有56个,用圈
一圈的办法很麻烦。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
个数的几倍,就可以用除法来算。
(3)回顾:是
呀,如果黄花更多,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就麻烦了。求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
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注意,在书写结果时,因为
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
追问:出示黑板中的主题图,那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你现在会列
算式计算了吗?
活动3【练习】在多层练习中拓展“倍”
谈话: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圈一圈、算一
算等活动,我相信大家一定对
倍有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小动物们还带来了题目想考考大家,愿意
接受挑战吗?
1、连一连、填一填。
数学书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交流。
2、比一比、说一说。
(1)2绿4黄
12
提问:( )彩带是( )彩带的(
)倍。这个问题你会
吗?
8绿4黄
追问:( )彩带是(
)彩带的( )倍。结果又会是怎
样呢?
比较:有没有发现这两个问题哪里不一样呢?
(2)体会“1倍”。
出示:4绿4黄
提问:( )彩带是(
)彩带的( )倍。还可以怎么说
呢?学生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
(3)变与不变中拓展“倍”的意义。
1. 1绿4黄的彩带
讨论:( )彩带是( )彩带的( )倍。
(课件演示两条彩带变窄)追问:现在( )彩带是( )彩带的
(
)倍。质疑:怎么黄彩带还是绿彩带的4倍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发现:彩带的长度没有变,绿彩带还是
1根,黄彩带还
是4根,所以说黄彩带是绿彩带的4倍。
拓展:数学上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呢
,(课件出示1绿4黄的线段图)
现在黄线段是绿线短的4倍。
活动4【作业】在回顾总结中升华“倍”
13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倍,你有哪些收
获?
2、小结:我们通过圈一圈、摆一摆、算一算成功地走进倍的世界。
关于倍的知识在生活中还
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看世
界,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14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3.倍的认识练习》
1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只是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
抽象、概括和情推理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
心。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牵引导入
1.春天美丽的花儿都开放了,看!
(课件出示)花坛里的花开得真漂亮
呀!这不还引来了几个小朋友,他们正在数花呢,(出示课件,)你
知道
了什么?
2.师:比较每种花的朵数,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
可能提出:
(1)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
15
(2)红花比蓝花多多少朵?(蓝花比红花少多少朵?)
(3)黄花再添多少朵就和红花同样多?
(4)黄花比蓝花多多少朵?(蓝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3.谈话:刚才小朋友们提的都是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
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学生答)减法计算,这节课我们要
学习
另一种比较两个数量的方法,那就是“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4.那么倍表示怎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可以通过摆花片来研究。
二、认识“倍”
1.师摆花片:蓝花2朵,黄花6朵
师: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可以把它们圈起来表示
一份)黄花有
这样的几份呢?请小朋友伸出手比划一下。
2.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你是怎么知道的?哪位小朋友上来圈一圈。
谈话: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黄花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
是蓝花的3倍。
3.再次感知
追问:为什么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3倍。
蓝花有几朵?黄花有几个2朵?我们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请小朋友看着图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教师板贴。
4.如果我添上1朵蓝花,现在把蓝花看作一份,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几倍?
16
5.小结:看来,要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首先
要知道蓝花
的朵数,再看黄花里面有几个蓝花那样的朵数,那么黄花就是蓝花的
几倍。
6.操作
(1)要求:第一排摆3个方块,第二排摆6个方块,问:第二排方
块的个数是第一排的几倍?怎样分就能一眼看出是2倍?追问:你为什
么3个3个的分呢?
(2)要求:左边的小朋友摆三个三角,右边的小朋友摆15个方
块,两人说一说方块
的个数是三角的几倍? (3)要求:同桌两人
互相合作,左边的小朋友摆三角,右边的小朋友摆
方块,要使方块的个
数是三角的4倍,看谁的方法最多?
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蓝花和红花是怎样的关系。
1.(课件出示蓝花和红花)
,你知道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
倍吗?自己在下面想一想该怎样圈就可以一眼就能看出是几
倍。
2.问:你是怎样圈的?为什么2个2个圈在一起?红花朵数是
蓝花的( )倍?
3.问:如果不摆花片,我们应该怎样去想红花
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呢?
小组讨论一下,并说说为什么? 汇报交流。(板书:8÷2=4)
明确:要
求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就是求8朵红花里有几个2朵,
也就是把8朵红花第2朵一份平均分,所以我们可
以用除法来计
17
算。
指出:倍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的,不是单位名
称,所以不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倍”。
四、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你是怎么看出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5倍的?
(把绿带子看作一份,
红带子有这样的5份,所以红带子是绿带子的5
倍。)
2.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
思考:第二幅图中你是把几个胡萝卜连在一起的?为什么
第一幅图中2个彩球连在
一起,而第二幅图中要把4个萝卜连在一起
呢?
3.想想做做4
教学反思
:
18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教学目标
1.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
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 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3.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
能力。
4.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2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34 人,学生基础一般,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旧知,然
后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
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就几个几时多少,学生自
然可以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
量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操作导入
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9
(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倍。
(2)第一行摆4个圆片。
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谈话:生活中有好多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
学习“求一个
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合作探究
1.教学例题,出示情景图,问: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什么问
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5.进一步提问:刚才大家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摆柳树
时摆了几个
几棵?(3个5棵),这样看来,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时是
多少,可
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6.学生列式并口答。
7.组织学生讨论小结:这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说说为什么用
乘法计算?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先画一画,再填一填。
20
学生独立解答后,思考:列式的时候是怎样思考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然后让学生利用线段图说一说如何解答题目。
3.做“想想做做”第3-5题。(学生独立解答后说说每题是怎样想的)
活动4【测试】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先画一画,再填一填。
学生独立解答后,思考:列式的时候是怎样思考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然后让学生利用线段图说一说如何解答题目。
3.做“想想做做”第3-5题。(学生独立解答后说说每题是怎样想的)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1.做“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先画一画,再填一填。
学生独立解答后,思考:列式的时候是怎样思考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然后让学生利用线段图说一说如何解答题目。
3.做“想想做做”第3-5题。(学生独立解答后说说每题是怎样想的)
21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5.练习一》
1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和思考,进一步掌握不整十、
整百数乘一位的方法;能熟
练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通过练习和思考,加深对“倍”的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倍”。
3、掌握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掌握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重点难点
进一步理解“倍”的数量关系
进一步理解“倍”的数量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练习一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掌
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方法,谁能来说一说我们计算时
是利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借助表内乘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当小老师出几道利用表内乘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
22
1、基本练习学生自主先学
指名出题老师随机板书,
比如:练习一第1题口算,
出示后,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上下两题的联系与区别。
2、综合练习
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检查,教师注意巡视指
导
。时间尽量限制在2分半钟以内。
三、关于“倍”的实际问题的练习。
过渡:刚才同学们做的非常仔细,非常认真,正确率非常高,对于下面
的练习有没信心?
(一)基本练习学生自主先学
填一填。
4个6可说成6的( )倍。
3个5可说成5的( )倍。
5个8可说成()的()倍。7个9可说成()的()倍
指名口答,师随机填上空。
(二)对比深化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1、出示练习一第3题。
(1).让学生观察,说一说白菜有多少棵?青菜呢?
(2).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倍”的问题吗?(青菜是白菜的多少倍?)
(3).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可以先圈一圈,也可直接列式,教师注意
巡视指导)
(4)、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23
(5).引导学生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
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2、出示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看图,弄懂图意,同桌交流一下图的意思,
(2)班级内交流之后,学生试着提问题
(3)让学生列算式解答后,问:你是怎么想的?交流想法、思路。
(4)引导学生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的,用乘法
计算。
3、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第5、6题。
指名两名同学板演,再让其中一位同学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三)综合练习检测反馈
1、(1)出示第7题情景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初步比较一下三
个数量。
(2)提问: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这里要求用除法计算,打
算提哪类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鸡只数是鸭的几倍?
鸡只数是鹅的几倍?鸭只数是鹅的几倍?
让学生列式解答。
2、(1)出示练习一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清楚是如何想的。
(3)观察:书包比文具盒贵32元,这32元相当文具盒的几倍?
24
联系书包价钱是文具盒的5倍,思考:求书包比文具盒贵多少元?还有
其它的方法可以
解答吗?(这里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教师适当渗透“差
倍”的概念。)
3.练习一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质疑拓展
1.练习一第10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什么的方法可以知道李叔
叔8分钟大约打了多
少个字?(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的步骤和方法)
2.练习一第11题。学生先和同桌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五、小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你有了什么收获??估算时怎样想?
25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6.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
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 ,理解
并掌握相关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
口算和笔算。知道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 <
br>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培养分析、综合、简单推理的
能力。
使学生在口算和笔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细心读题、认真计算的习
惯,进一步体验验
算的价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
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
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新授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
今天爸爸妈妈来听课,想不想把自己最好的表现展示给他们呢?大
家看,今天谁也来做客了呢?(大象)
大象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题。
1、列竖式计算:4×7
26
反馈:谁来评价一下他做得怎么样?2为什么要写在这里?(这里的“2”
表示2个十)
2、口答:
(1)6个十是( ) 10个十是( ) 18个十是( )
46个十是( )
过渡:题型换掉了。
(2)4+4+4+4+4=( )×( )
(3)30+30+30=( )×( )
过渡:说的都不错,有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我们写成乘法比较方便。
二﹑探索算法,理解算理
1.教学例1。
(1)谈话:大象可勤劳了,看,他们在干什么?(大象在用鼻子搬木头)
师:有几头大象在搬木头?(3头)(师相机在黑板上板书“3”)
师:每一头大象搬了多少根木头呢?(20根)(相机板书“20”
师:仔细观察,每一头大
象运了几堆木头?每堆有几根?从下往上一起
来数数看。所以2堆一共就是20根。
(2)那要求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1:3 × 20。
生2:20 × 3。
生3:20 + 20 + 20。
师:大家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真不错!我们选择其中的一种:20
× 3。(板书)
27
(3)提问:20 ×
3等于多少,你会算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同桌小
朋友讨论讨论。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得数,引导:这样的算式我们从未学过,你们怎么能
一下子就知道20 ×
3=60呢?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说说你是
怎样算的。
师:谁来汇报?
①
我是用20 + 20 + 20得到60的。
评价:将今天遇到的新问题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加法来计算,真了不起!
如果学生没想出来,引
导:每一头大象都运了20根木头,那3头大象就
是3个几相加的和,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什么方法来计
算?用加法怎
样算?
② 先想2 × 3=6,再想20 × 3=60。
提问:先想哪一道算式?为什么?“2代表什么?(2个十)
师:借助于表内乘法来计算的,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算2个十乘3 得6
个十,6个十是60。
小结一下:刚才我们利用加法、数的组成和表内乘法都算出了20 ×
3=60。
(4)选择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呢?课本翻开到第69页,用你喜
欢的方法算一算,完成书上的
填空。
2.教学“试一试”
28
(1)师:刚才我们
知道了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3头大象一共就运了6
0根。扁豆老师问,照这样计算, 8
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照
这样计算”是照怎样计算?(提醒学生这道题是接着刚才那道题的。)
(2)这道题你会算吗?课本翻开到第69页,把你的算式和得数写在书
上。
(3)全班交流,指名几人回答在20 × 8时是怎样想的。
生1:20 ×
8,想口诀“二八十六”,再添上0,就等于160根。
师:有没有小朋友还有其他不一样的想法呢?
师:你很会动脑筋,这种方法也不错!
(4)师:这样的题你会算了吗?我们来试一道题,题
目的要求是什么?我
们先来算一算,课本翻到第71页,自己在书上算一算。
交流:5×60已经有了一个0,这里怎么还有一个呢?
解决了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比一比,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和不同之处?
师:像这样的算式你们还敢挑战吗?
7×5 = 9×5 =
70×5 = 90×5 =
50×7= 50×9=
三、教学例2。探索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9
1.师:同学们,请看——小猴子啊也来到了我们中间!(出示第77页例
题的情境图)他们在
干什么呢?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谁来指一指大猴
采的桃在哪里?小猴采的桃在哪里呢?
师:大猴和小猴的桃都装在了两个筐里,一个筐装了10个,另一个筐
装了4个。
2.师:要求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桃?算式怎样列呢?
①生1:14 + 14。
师:14 + 14我们可以很快算出来等于28。
②生2:14 × 2。
③生3:2 × 14。
3.师:我们选择一种:14 × 2。怎样计算14 ×
2呢?先思考一下,轻
轻地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1)
联系乘法的意义思考:14 × 2就是求2个14相加的和,因为1
4+14=28,所以14 ×
2=28。
师:14 ×
2我们可以依旧借助于加法来计算,不过这种方法存在一定
的局限性,如果是14 ×
9计算起来就不方便了。
(2)
根据数的组成思考:先算2个10是20,再算2个4是8,合起来
是28。
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
30
如果学生没有提
到这种方法,可以提示学生观察场景图并思考:每只
猴子的桃放在几个筐里?这两个筐里分别放了多少个
?要求2只猴一
共采了多少个桃,可以先算出几个10,再算出几个4?
3.教学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1)谈话:平时计算时,我们不能每道题都这样去想,我们可以把想的
过程用竖式来表示。
(2)教师板书,并讲解:先写两位数14,再写2,2写在哪里?先算什么?
(用2先和14
个位上的4相乘,得8个一,“8”写在积的个位上)接下
来怎么算?(用2和14十位上的1相乘,这
里的“1”表示1个十,10
乘2得20,“2”写在积的十位上,“0”写在积的个位上。最后一步<
br>怎么算?(最后把两次的乘积8和20相加,得28)
1
4
× 2
8
…… 4×2=8
2
0
…… 10×2=20
2
8
…… 8+20=28
31
(3)师:(指竖式)观察一下,用竖式计算14×2是分几步完成的?
(4
)师:你能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把刚才的过程完整的
说一说吗?(学生口述笔算过程)
(5)谈话:这样写比较麻烦,我们可以写成这样一种简洁的形式。
板书简便算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是怎样算的,怎样写的。
1
4
× 2
2 8
师:第一步先用4 ×
2=8,8写在哪一位?乘完个位乘十位,十位上1×
2等于2,2写在哪一位?
(6)提
问:第二个问题研究的是什么?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分几步去乘?
第一步先乘哪一位?第二步再乘哪一位
?
4.教学第77页“试一试”
(1)师:两位数乘一位数学会吗?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
这道题和刚才
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一位数在前,两位数在后)
(2)说明:3×21列成
竖式时还是把两位数21写在上面,一位数3写在
下面,这样计算比较简便。你能接着完成这道题吗?课
本翻开到第71
页,在书上试一试。
板书: 2
1
× 3
32
学生在书上试算,指名板演。
(4)计算后,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和积书写位置,并提醒学生把得
数写横式的后面。
师:一个问题:6为什么和2对齐。
(5)谈话:要想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再乘一遍
的方法进行验
算。看着大屏幕跟着老师一起来验算。
四﹑巩固新知,综合运用
1.练一练。
师:下面我们来挑战一下。(“想想做做”第2题)课本71页想想做做
第2题在书上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反馈订正。
2.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师: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出示图)从这幅
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就是要我们求什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
计算?请同学们在课堂作业
本上写横式,再写竖式,加上单位名称,时
间关系不写答。
学生动笔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提醒把两位数写在竖式上面
五﹑全课总结
33
谈话: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大象的问题和小猴子的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都是几位数乘几位数呢?两位数乘一位数包括哪
些内容?
补充: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分组笔算,并要求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指名板
演。
(2)注意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引导学生用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
算。
(3)请学生分别说说笔算过程。
(4)提醒:不要忘记在横式的后面写上得数,
(5)提问:在笔算这些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通常把两位数的乘数写在上面;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对齐那
一位写。)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谈话:最后大象想让我们小组之间比一比,选出学的最好的小组。
(2)出示口算,让学生独立口算,把结果写在书上。
(3)指名生汇报,并说出各自的口算过程。
34
六、经典练习。
1.1分是60秒,4分是多少秒?
2.同学们参加广播操比赛,每排站12人,正好站了4排,一共有多少个
同学参加了比赛。
35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7.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1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
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认真做题的习惯。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一次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所
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情况有两种:一种
是个位乘积超过10要向十位进位的,另
一种是十位乘积超过10要向
百位进位的。同样的,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情况有三种:一种是个位乘积超过10要向十位进位的,另一种是十位乘积超过10要向百
位进位的,第三种是百位乘积
超过10要向千位进位的。在本节教材安
排例题中,主要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第一
种,着
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乘法中进位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
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一
位数笔算的第二种情况以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第三种情况的笔算方法,并安排了相应的练习题,加强学生
对所学新
知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好这部分知识
是学生接下来学习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
础。
3重点难点
36
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
地计算,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
4.1.1学时重点
理解并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
地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4.1.2学时难点
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
正确熟练
地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1.3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
学习内容:新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本13至14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
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算理
,掌握计算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
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认真做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
计算。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7
预习导学:
认真看课本13页例6,根据这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4
8×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估算48×2的积大约是多少?
为什么?(
温馨提示: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课堂学习研讨:
48×2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1、分小组讨论如何计算48×2 2、
各小组选派代表
对自学内容进行交流汇报,可以交流自己所学到的知
识,也可以提出疑问,其它的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解
决疑问。
课内训练巩固:共同来讨论28×3 53×3
这两题与例题,有什
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完成P14试一试。完成P14练习第1,3题。
活动2【讲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
24×2=
213×3=
【设计意图】: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是学生学习一次
进位乘
法迁移的基础,通过复习,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三、揭示目标(同上)
四、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13页例6重点看例题是如何计算48×2的
38
<
br>思考:根据这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48×2=(这个算式表示什
么意思?怎样计算呢?
)估算48×2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解决问题的
方法,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先学
1、看一看: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看课本。运用从例题学到的方法来完
成28×3 53×3
2、指名2位同学上黑板板演书上的方法。
六、后教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体
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
验成
功的快乐。
2、议一议:
(1)更正
2 8 5 3
× 3
× 3
8 4 1 5
9
39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
样处理进位的
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
满二十,应
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如果十位上满十就向百位进位。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比较这两题的异
同,再现乘法竖式理清乘的
顺序,竖式的格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
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3.探讨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出示试一试:4×152=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请2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
【设计意图】:经过上面两位数乘以一
位数的学习,再来探讨三位数乘
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七、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第14页1、题
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思想教育。)
2.完成课本1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0
【设计意图
】:运用新学的笔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学
习这部分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八、
学习效果反思: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后拓
展延伸:说说你在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到两三位数乘以一
位数解决的?请举例说明并解答。
九、作业:
课本14页第4、6题。
41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8.练习二》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
生学会合作学习。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并理解算
理。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练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再现新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完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对于笔算乘法,
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找个别同学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归
纳出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
和注意事项,其余的同学对其中进行补充。)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42
1. 基本练习。
(1) 我是口算小能手。(练习二第1题)
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随机选出几道题让孩子说说自己怎么算的。
(2)用竖式计算。
(练习二第2题)
37×2= 73×2= 329×3= 293×3=
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找四名同学板演,找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反
馈。
(3)火眼金睛: (练习二第3题)
先让学生同桌进行交流指正,然后指名回答。
2. 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练习二第5题。
先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从
表格中能获取到哪些信息?再说说解题
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6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说一说你从题目中获取到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
你打算如何解答?为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同桌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指导,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的完整性。
指名回答,其它同学可以补充。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43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四、作业:
练习二第4题。
44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9.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1教学目标
1.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
掌握其计算法则。
2.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
3.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先估算后计算的良好习惯。
4.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
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学情分析 <
br>教材第17页的例3仍然是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基本算法和算理与例
2是一样的,但出现了进位
叠加的情况。教学时,还是要抓住乘的顺序
和每一位积的书写位置这两个问题。例3的主题图是学校开运
动会,
一些学生休息时在领取矿泉水的情境图。每箱矿泉水24瓶,地面上放
着9箱,由小精灵
提出问题:“每箱24瓶,9箱一共多少瓶?”这道题
虽然仍然还是连续进位的乘法题目,但进位的难度
增大了。当9乘十
位上的2得18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3时,又出现了进位现象。突破进
位叠加
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这个例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探索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45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说一说计算两、三位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
br>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计算下面各题。请三位同学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 9
1 42 1 3 1
× 3 × 4
× 7
活动2【讲授】教授
1、出示例3的情境图。
2、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学校正在召开运动会,老师和几名同学为运动员们准备了矿泉水。每
箱24瓶,9箱一共有多少
瓶?
3、怎样列式,为什么?
24×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
4、先估算一下,9箱大约是多少瓶?
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5、用竖式计算。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试算,做完后共同订正。
2 4
× 9
216
46
请计
算正确的同学说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个位4×9
=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9
=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刚
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这个2应写在积的百位上
,1应写在积
的个位上。
师小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位的十位后要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
,
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如加上进位的数后又需进位,那
么还需向百位进位或把
最高位写在百位上。
活动3【活动】活动
教师:通过以上几个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
结一下,在用竖式计
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
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从个位乘
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
一位,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计算下面各题。请三位同学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活动4【练习】练习
练习,用竖式计算。
68×7= 69×8= 72×5=
76×4=
学生独立完成,算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计算过程中,这几道题的主要
区别在哪里
?(有两道题十位乘完后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没有改变,
有两道题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又增加了1。
47
三、巩固练习:
1、自己列算式计算:137×6=
2、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
3、说说上面两道题计算中需要注意什么?
活动5【作业】作业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1题。
练习十八第2题。
练习十八第3题。
练习十八第4题。
48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0.练习三》
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竖式正确
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掌握正确的验算方法,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良好习惯。
3.培养
交流意识和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学情分析
上新课之
前,我们来欣赏几幅美术作品。(课件出示)漂亮吗?这些作品
是用什么做的?是的,这些都是树叶粘贴
画,有兴趣大家也可以去做一
做,还可以拿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思考、体会、理解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进位加
一、 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口算。
(课件出示) 8+6= 4+7=
70+50
= 60+90= 800+300= 500+700=
抽几题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9
问:请大家
观察这些算式的得数,有什么发现?每题和的最高位都是几?
为什么都是1?师:这几题都是进位加法。
2、用竖式计算。(课件出示)
男生:37+25 女生:68+7
师:请大家拿出本子,男生、女生各做一道,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
快。
想一想笔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
导。
展示学生作业,交流:从哪一位加起?个位相加满10要向哪一位进
1?
提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出示:1、相同的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
位进1。)
3、引入: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三位数加法的笔算。
板
书课题: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
4、创设情境:上新课之前,我们来欣赏几幅美术作
品。(课件出示)漂
亮吗?这些作品是用什么做的?是的,这些都是树叶粘贴画,有兴趣大
家也
可以去做一做,还可以拿来布置我们的教室。瞧,这些同学制作的
树叶粘贴画,放进学校的橱窗展览,可
漂亮了!(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一)教学例4.
1、计算142+86
50
①、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这些信息?(指名学生读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
哪些信息?“还剩86幅”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些信息你
能提一个用加
法计算的问题吗?
②、师:要求“一共制作了多少幅?”你会列出算式吗?
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42+86=
③、提问:会算142加86的和吗?你打算怎么算?
④、师:竖式计算142+86该怎么
写?谁来说?先写什么?(142)接着写—
86,8写哪里?和谁对齐?为什么?
6呢?和谁对齐?为什么?还要得写
上“+”,然后用尺子画上直直的横线。(课件点击)
⑤、会算出它的和吗?从哪一位开始算?请大家打开书68页试着算一
算吧!
思考:算的时候想一想,和的十位上4个十加8个十是多少?
怎么写?百位的又是几?为什么?
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⑥、汇报交流:谁来说?个位上怎么算?(个位2+6=8)对齐加数在个位
上写上“8”。
师:十位上呢?(出示:十位上8加4得12,怎么写?十位怎么样了?(十
位满10了)那该
怎么办?和的十位上写几?表示什么?(2个十)还要向
哪一位进1?(百位)进位的“1”写哪里?这
个“1”表示多少?你说。
师:百位上现在是几?(2个百)为什么?你说,在百位写“2”。
⑦、引导回顾:谁能说说刚才这道题的笔算过程?
2、验算142+86
①、谈话: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板书:验算)
51
②、
师:我们一般“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
验算。(课件出示)
③、问:“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是什么意思?怎么写?
④、师:请大家在书上算一算。学生验算,教师巡视指
导。
师:算好了吗?有什么发现吗?
⑤、汇到交流,(课件出示)
师:谁来说,从哪一位加起?(引导个位怎么算?十位怎么算?百位呢?)
⑥、师: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
么?
⑦
、师: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相同,说明什么?(说明两次计算是正确的)
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
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如果不同,说
明计算或验算过程有错误,要细心检查,找出算错的地方并及时
订
正。)
⑧、问:那大家说验算有好处?为什么要验算?
师:验算能让我们计算
的正确率更高,在以后的作业当中我们要养成
自觉验算的好习惯。如果题目要求我们验算,可以像黑板上
这样:先写
出计算过程,再写上“验算”两个字,然后写出验算过程。如果题目不
要求我们验算
,我们可以在出计算过程竖式上倒着算一遍。
⑨、师:得出计算结果还要写在横式上,我们一起口答一遍。(课件出
示) 3、小结:
52
问:在笔算这道题的过程中,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
的?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十位相加满10要向百位进
1。) (二)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 用竖式计算643+752,并验算。
2、师:这样吧,我们让
男生计算,女生来验算好吗?请个女生说说怎么
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用竖式验算。)男生怎么
写竖式?
3、拿出本子开始计算吧,(学生自己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讨论:百位
上6加7得13,怎么继续算?
4、交流计算方法,展示学生作业。
5、交流:百位相加满10了,要向哪一位进1?
问:在笔算刚才这道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
的?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百位相加满10要向千位进
1。) (三)总结计算方法。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加法,刚才同学们也提
醒大家很多要注意的地方?那我们
来总结一下笔算三位数加法时,都
要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
起;(2)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
0,就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请同学们打开书69页,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
生独立完成,幻灯下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订正。 交流时,提问:哪一位
53
相加满10了,要向哪一位进1? 2.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
出示题目:87+252 252+87
同桌比一比:左边同学算一道,右边同学算一道。
师:做完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有什么发现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
变。)所以,可以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加法验算。
3.判断题:谁是“小老师”,“涂涂”改作业。 课件出示:
师:细检查“涂涂”的作业,看看他那一道题做错了。错在哪里?怎么
教他改?
4.猜一猜:红花的后面藏着几? 课件出示:
指名说:红花的后面藏着几?你是怎么想的?(课件点击出数字)
5.完
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图,让学生说出图意,自己解决问题,正确计算出来。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54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1.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1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
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
合理的运用笔算、口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小组合作
交流能力,树立学
习数学的信心。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一些情景引入比较感兴趣,在这之前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
位数,
反映出学生计算习惯不好,计算时也不够认真,常常出错。根据学生的
情况,设计时以情
景代入帮助学生理解,并教会他们养成良好的计算
习惯。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0乘以任何数都得0”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故事引入
同学们,有人钓过鱼吗?周末,猫妈妈带着它们各自的小猫去钓
鱼了,那么它们钓到多少鱼呢?
55
我们先来看看猫妈妈(出示课件2)图中告诉了你什么
信息?(每
人钓了四条)问了你什么:一共钓了多少条?
乘法:4×3=12(条)或3×4=12(条)
这个乘法算式代表了什么?(求3
个4相加的和)那么我们可以怎么用加法来表示?
加法:4+4+4=12
(条)
此处学生可以自己快速口算,重点展示乘法算式如何由加法算式得来
的。
好的,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三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呢?(出示课件3)你从
图中看到了什么? <
br>篮子都是空的,一条也没钓到。“一条也没钓到”我们怎么用数学来
表示?学生答“0”(教师板
书)
那么三只小猫都没钓到鱼,现在我们要求它们一共钓了多少条鱼,怎
么用加法来表示呢?
0+0+0(板书)结果为几?答:0
你们会把这个式子改成乘法算式吗?答:0×3=0或3×0=0(板书)
提问:为什么得数是0?这个式子代表什么意思?
即三个0相加,仍得0。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式子(出示课件4):0×7 8×0 0×
0
请学生说说答案是多少,并说说是怎么想的。(结果均为0,7个0
相加,8个0相加,0个0相加)
观察这几个式子,有什么共同之处?能得到什么结论?(出示课件5)
答:都是和0相乘,并且结果均为0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56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板书)
活动2【讲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课程新授
1、现在小猫们又来到了体育馆,这
里有一个看台(出示课件6),它要
我们求什么?答: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你准备怎
么求呢?(学生可能会答数数)这样比较麻烦,那么现在老师
给你们两个信息:1排1座、6排17座。
你们可以根据这两个信息得
到什么呢?答:共有6排,每排17个座位。
根据我们得到的信息,如何求这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
请学生口答列式:17×6=
学生独立快速计算,得102
接着出示4个看台(课件7),问:你看到了什么?答:4个看台。现在
要
你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如何列式?
列式:102×4=
那我们能先估算下有多少个座位么?
同桌交流,请学生回答。(把102看成100,4个这样的看台大约一共有
400个座位)
那我们如何列竖式计算呢?(出示课件8)先请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
板书,着重注意积的十
位上写几?为什么?
这里运用到了0和任何数都得0的结论。
那我们这里的0可以不写么?不可以。为什么呢?(学生发表自己看法)
教师总结强调0表示一个也没有需要占位。完整板书,0用红色粉笔
写。
(出示课件9)变成6个看台了,那么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呢?
57
列式:102×6=
请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全体检查
,说说是如何计
算的?(2乘6得12,写2进1;0乘6得0,加1得1;1乘6得6)
好
,那我们刚刚分别算了4个看台和6个看台座位的多少。现在我们
来观察一下这两个式子:102×4=
408 ,102×6=612(课件10),提问:
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自
己思考,同桌讨论,相同点:乘数中间都有0,由此得出本节课课题: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板书)。
不同点呢?得数中间不一定有0.
那么我们计算时有些什么方法呢?教师出示课件11:从个
位乘起,用一
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得的积向十
位进位时,
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
就用0占位。(请学生共同齐声朗读一遍)
活动3【练习】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练习巩固
出示想想做做2(课件12) 共有4题,出示题目,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卡纸,分发给四名学生,请他
们在上面完成,其它学生拿出
本子自己完成。
完成后一起来看这四名学生的答案,依次请同学起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共同探讨。
出示想想做做3(课件13)
58
啄木鸟在啄害虫,大家一起来找找害虫在哪,并把它改正。
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找出害虫,全班交流改正。
出示想想做做5(课件14)
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中国结)
出示问题1,请学生独立列式并解答,计算要认真,巡视大家做的结果。
提问:编5个中国结
够吗?这是够不够问题,学生可以估算,可以具体
计算,课件出示具体计算过程。
出示想想做做6(课件15)
你能从图中看到什么信息(三个书架,每个204本)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本?)
列式:204×3 独立计算,然后对答案
随后出示问题:“借出386本,还剩多少本?”
列式:612—386=226(本)
活动4【作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想想做做4
59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2.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
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
多样性。
3.在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
学习数学的信心。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学习乘数中间有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积末尾的0的个数。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6×30= 30×2= 60×5=
30×20=
10×30= 23×20=
口算后随机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
口算的。
2.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60
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9页例5主题图。
(1)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整理信息,提出问题:每个足球32元,买30
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元?
让学生列式再汇报,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
板书:32×30。 (2)探究算法。
提问:你能估一估吗? (把32看成30,
30×30=900,大约是900)
追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32×30的积
呢?(口算或笔算)
引导:下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算法,算出
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
学生交流算法。
方法一:用口算。先算32乘3的积,再在得数后面添
上一个0。 列式为:32×3=96
32×30=960 方法二:用竖式计
算。仿照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算出结果。
2.优化算法。 (1)谈话:计算32×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
们学过的两位
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老师想介
绍一种简单的列式计算方法给同学们。
教师边讲述边板书。
第一步:列竖式。因为0乘32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这样就
先算32×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32中的2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
面。
3 2
× 3 0
9 6
0
第二步: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32×3得96,再在积的末尾加上
0。注意乘数末
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
61
第三步:
检验。这样的计算方法对不对呢?我们不妨与前面计算的结
果对照一下,得数相同吗?
(2)(教师指着两种不同的方法)提问:你们喜欢用哪种方法列式计算?
为什么?
(3)小结:做计算不仅要仔细认真,而且要动脑筋选择简单便捷的方
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3.教学“试一试”。 出示算式:
40×53=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汇报交流,并指名板演。
学生可能会出
现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4 0
5 3
× 5 3
×4 0
1 2 0
2 1 2 0
2 0
2
1 2 0
师:仔细观察,哪一种计算方法更
加简便?
学生得出:第二种。 提问: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
比较简便? 学生交流反馈,教师小结:
列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
法时,把两位数放在上面,整十数放在下面,可以把0前面的数相乘,0<
br>不参加运算,有几个0落下,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62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教材上计算,指名
板演,并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提问:第2小题中乘数50
末尾只有一个0,而积1800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
让做错题的学生
说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
2.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3题。 用课件逐题出示竖式,先
让学生观察,再判断,
并说说对错。3.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
第5题。
提问: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
(第一个乘数相同)你能想到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怎样比较
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比较每组题的得数,看看
与原先的想法是否一致。
4.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再
列式计算,并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63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3.练习四》
1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
握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数相乘,一位数和三位数相乘
的算理算法,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
生有耐心地做题。
2重点难点
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
乘法。
探索算法,理解算理。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1.前几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2.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分别是
怎样的?你能结合
例子说说在计算时分别要注意什么?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
3.分组自由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练习这部分
知识(板书课题)。通
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数相乘,一位
数
和三位数相乘的算理算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正确
64
率与计算速度。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一)基本练习
1.出示:350×2的积是( )位数,积是( )百多,积的末尾
有( )个0。
学生独立思考:
(1)怎么不计算就能知道积是几位数?
(2)积是几百多又是怎么知道的?
(3)你认为积的末尾有几个0?
先小组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二)综合练习
1.第25页第2题。
小卡片出示口算题,进行口算,并选择其中几题说出口算过程。 小结:口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只要先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乘数
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
添上几个0。
2.第25页第3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提问:每组中的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
(3)小结:用竖式计算时,乘数中
间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个位对齐,
要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
面
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
上几个0。
3.第25页第4题。
65
(1)出示题目,读题目要求。
(2)学生先估算,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学生填表,指名回答,再集体交流。
4.第25页第5题。
(1)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求一共有多少袋?独立完成。
(3)同桌校对、交流。
三、拓展延伸。
完成25页思考题。
1.要使积最大:同学们先来估算下,用几百乘以几积才能最大?
(500×7或700×5)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完成。
2.要使积最小:同学们先来估算下,用几百乘以几积才能最小?
(200×3或300×2)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完成。
四、评价总结,升华认知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收获?觉得自己的课堂表现如何?
66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4.复习》
1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
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
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重点难点
: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难点:
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揭示课题,了解要求
谈话:小朋友,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大家了
解了这个单元的哪些知识,又掌
握得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本单
元的知识(出示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复习)
活动2【导入】二、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引导:回顾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一起来整理一下。
请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看这个单元你学过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补充单元内容,按交流内容完成板书:
口算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两位数乘一位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估算(根据问题需要)
笔算(乘法笔算方法) 乘数中间有0的
乘数末尾有0的
倍的认识
倍数关系乘、除法实际问题
说明:这节课我们先复习乘法口算、笔算和关于倍的认识,做到正确地
67
口算、笔算乘法,能应用乘、除法正确解决倍数关系实际问题。
活动3【活动】三、复习计算,巩固内化
(一)复习口算。
1.归纳口算方法。
出示复习第1题,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地口算、填写得数。
交流得数,说说你明白的口算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吗?
指出:几十、几百乘几,可以按几乘几
口算,看乘数里的0在积的末尾
添0;几十几乘几,先算几十乘几,再算几乘几,然后合起来。口算时要
注意看清乘数,按方法口算,才能正确口算。(呈现板书:按几乘几算,
再添0几十乘几、几乘
几,再相加)
2.做复习第2题。
出示复习第2题。
用两分钟时间统一测试,让学生在课本上口算、写得数。
交流得数。
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有错的订正。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
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复习笔算。
1.归纳笔算方法。
出示复习第3题。
让每组
学生完成一组题,要求笔算时注意三道题里每道的乘数有什么
相同和不同,笔算时怎样算的,同时指名板
演。
交流:每组里三道题的乘数各有什么特点?交流、检查得数。
68
指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起按顺序乘,乘到哪一位积
就写在那一位上
;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呈现板书:
从个位乘起,满几十进几)乘数中间有0时,按
照法则乘,注意个位的
进位;(呈现板书:按法则算,注意进位)乘数末尾有0时,用一位数乘0
前面的数,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几个0。(板书:先
乘0前面的数,再在末尾添0
)如果乘数最高位上计算不进位,积的位
数就和乘数相同;如果有进位,积的位数就比乘数多一位。
2.做复习第4题前两题。
(1)学生说说每题的积是几位数,怎么判断的。
学生在前两题里选择一题笔算。
交流笔算过程
(2)验算。
提问:乘法可以怎样验算?学生选择一题验算
提问:验算的结果怎样?
(三)小结
:小朋友已经知道了口算、笔算方法,以后的计算就要根据计
算的要求和算式特点,按相应的方法计算。
活动4【活动】四、复习概念,解决问题
1.回顾倍的概念。
出示图,观察交流:
梨:△△△
桃子:☆☆☆ ☆☆☆ ☆☆☆ ☆☆☆
桃子个数是梨的(
)倍,桃子有( )个。
69
指名2~3人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
说明:按照倍数的这种关系,可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做复习第5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意和条件。
引导:能求风景邮票的枚数是人物邮票的几倍吗?请大家列式解决。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和答句)
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算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3.讨论复习第6题。
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求七月份收获多少个用什么方法算?
再根据什么求两个月一共收获多少个?
你能连起来说说这道题要怎样想吗?
追问:要求一共收获的个数,先要求什么?
指明板演,集体交流订正。
活动5【测试】五、当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补充习题》第26页。然后全班共同订正,统计情况。
题号
1
2
3
错题数
70
错因
活动6【活动】六、全课总结,质疑提升
提问:通过今天的复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对这些知识的认识?
小结:几十、几百乘几,可以
按几乘几口算,看乘数里的0在积的末尾
添0;几十几乘几,先算几十乘几,再算几乘几,然后合起来。
两、三位
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起按顺序乘,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
上;哪一位上相乘
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乘数中间有0时,按照法
则乘,注意个位的进位;乘数末尾有0时,用一位数
乘0前面的数,乘数
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几个0。
活动7【作业】七、布置作业
复习第3题自己没有计算的两组题,第4题自己没有计算的题。
71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通用)》
1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2.
引导学生由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的学习。
3. 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感觉美源于生活。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课时,对以
后
的计算和后面乘法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乘
两位数的笔算只是在原有基础
上的进一步扩展,是对知识的迁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一、复习旧知: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
24×2=
213×3=
72
二、创设情境:
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课本13页例6)
2.抽学生回答从情景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
灰天鹅:48只;
白天鹅:是灰天鹅的2倍;
活动2【讲授】讲授新知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根据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出示完整题目:
湖里有48只灰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白天鹅有多少只?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8×2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书:48×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估算48×2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②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4捆,
另摆8根,表示48。接着
再摆同样一行小棒。要求2个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2个
8根是多少,再算出2个4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先
算2个8根是16根,把其中的
10根捆成一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面,
另外6根放进这捆小棒的右边:再算2个4捆是8捆,一共是9捆
又6
根,那么48×2=96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3
③竖式计算。
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4 8
× 2
1 6----------8×2
8
----------40×2(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9 6
---------(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9?)
然后指出,为了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
4 8
× 1 2
9 6 (进位的表示什么?)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2 8 4 3
× 2 3 × 1 3
8
4 1 2 9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
点?有什么不同点?
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
十位进
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如果十位上满十
就向百位进位。
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4
2.探讨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出示试一试:4×152=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估算出大约的积是多少?
(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3)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
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
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
活动3【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第14页1、2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14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活动4【活动】总结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归纳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算理。
2.归纳一下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应注意的地方。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六、作业:
课本14页第3、4题。
75
二 千克和克《1.认识千克》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
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
步提高估测能力。 <
br>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
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
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学情分析
虽然质量单位千克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但在日
常生活中,学生经常
会接触到有关的质量问题,潜移默化间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为接
受新知
、理解新知奠定了较为厚实的基础。
3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包同样大小的食物。看看是什么?(一袋果
冻、一袋薯片)
猜一猜,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这是我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得
出的。
找学生掂一掂,究竟哪袋重,哪袋轻呢?(确实是果冻比较重)
76
提问:小朋友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知道,谁重一些呢?(用秤来称
一称)如果要知道 这袋果冻到底有多重呢?就要请谁来帮忙了呢?“秤”
是最好的帮手,可以准确的知道物体的轻重。(板 书:秤)
你见过秤吗?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过了哪些秤?
比如体重秤,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千克。
(板书:认识千克)
秤可以用来称物体有多重,我们先一起来认识生活中经常使用这种秤:
盘秤。
活动2【讲授】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秤
1.认识盘秤
观察盘秤,你有什么发现。
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它是用来放要称的物品的,下面的圆盘叫做刻
度盘。观察刻度盘,你看到 了什么?(数字0、1、2……,指针,kg)(板
书:kg)kg是千克的符号(板书:千克)。称一 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
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做公斤。
在秤面上看到有Kg,就说明在这个盘秤上称出的物品质量是用什么作
单位的?
2.学习使用盘秤
托盘里有没有东西?你发现指针指着什么?把果冻放入托盘内,观察刻度盘上有什么变化?(从0开始移动到1kg)为什么指针指着1?指针指
着1,就表示这袋果冻重 1千克。(引导学生说出来)
指针指向1,表示什么?
77
小结:在这个用千克作单位的秤上,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
最后一个盘秤,为什么是“大约”?因为接近一千克。
出示两个盘秤,都指向0,一个放东西
一个不放,为什么第二个放了东
西还指在0的位置?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活动3【活动】三、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三、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活动一:拎一拎 1千克有多重
先用盘秤称一称,这袋米有多重。
活动要求:
把米拿出来,放秤上称一称,看是不是1千克。然后:
①左手拎一拎。②右手也拎一拎。③闭上眼睛再拎一拎,用心体会1
千克的质量。
轮流拎完后请组长把米收起来。
2.活动二:几样物品重1千克
①掂一掂
一样物品满1千克吗
②猜一猜 几样物品大约重1千克。
③比一比
和1千克米比一比,几样物品大约重1千克
④称一称 几样物品大约重1千克。
为什么
两个小组称苹果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有的组只要两样物
品就1千克了,有的要3样、4样、甚至5
样呢?(每个物体重量不同)
⑤掂一掂 组内成员依次掂一掂称出的1千克物品。
78
你觉得3kg大约要几本数学书?(计算得到)称一称,装进
袋子里。一手
拎着1kg米,一手拎着3kg书,感受一下1kg和3kg的区别。
3.活动三:称一称 4千克有多重
研究表明,小学生书包的质量最好不要超过体重的10
%-15%,我们班小
朋友的平均体重是26千克,那我们的书包的质量不能不能超过4kg。
先称一称你的书包满足要求了吗?
称出4千克,读活动要求,超过怎么办?不满怎么办?
展示超过、不到、差不多4千克的书包。
活动4【练习】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千克。
1.理解“净含量”。
老师还带来了一袋盐水鸭。它有多重呢?咦,你怎么知道它重1千克
呢?
细心的小朋
友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个“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呢?他是
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也就是去掉包装
袋后里面物品的实际质
量。如果把盐水鸭连着袋子放在盘秤上称,还是1千克吗?为什么?
小结:“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理解“载重量”。
(1)乘过电梯吗?一般电梯上都有类似“载重量”这样的标志:
你知道
表示什么意思吗?“载重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载重量”是指能负担的最大质量。
79
练习,
李叔叔体重85千克,自行车载重90千克,李叔叔能骑车带重26
千克的物品回家吗?
指名回答,说清理由。
活动5【作业】五、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总结:其实,要称
比1千克轻的物品,我们还要用到比千克小的质量单
位。比如说计量一些大型物品的质量,还要用到比千
克大的质量单位。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数
学中有
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课后请小
朋友食品超市逛一逛,记录一些物品的净含
量是多少?看看是用的什
么单位,也可以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他们的质量。
80
二 千克和克《2.认识克》
1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
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学情分析
知道克是比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克和几克,了解克与千克
的进率
3重点难点
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质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
,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
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
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活动2【讲授】学习新课
(一)认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2.认识小型电子秤。
(1)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81
p>
1克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大家看这就是
小型电子秤,使
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
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2)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
感知“克”。
(二)体验克
1.教师: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你感觉
黄豆
大不大?重量怎么样?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较为满
意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
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是否接近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
子。
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
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
中在哪些地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4.估一估 <
br>一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先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出数值,然后用电子
秤称一称看看估得准不准。
然后再让学生估一估文具盒的重量。(数
学书约300克)
(三)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1000克)
82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
一称,问:这个台
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
重?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1千克=1000克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
0克”。
3.口答单位换算
活动3【测试】实际运用“克”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
先出示一个桔子,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克?一个哈密瓜呢?然后再
让学生完成。
提高训练
3.想想做做4
单位换算:学生先独立填空再说说每题是如何思考的。
综合训练
4.想想做做6
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
83
(1)观察“想想做做”第6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
(3)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填空
( )大约重1克 ( )大约重1千克
3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7千克500克=( )克
23千克-15千克=(
活动4【活动】全课总结
用“千克”和“克”说一句话或讲一个小故事。
84
千 )
二 千克和克《3.练习五》
1教学目标
1.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
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
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
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2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
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1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
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
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
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
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85
(1)
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
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
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
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
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
格就表示1千克,
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
千克、3
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
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
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
重(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
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
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
86
1.想想做
做1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
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
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2.想想做做
2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
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
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
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
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
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作业设计: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 ),用秤( )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
)做单位。
(3)( )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它又叫做( )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
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
店去看一看,记一记,
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
了哪
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掂一掂 称一称 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个
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87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活动、观察、探究、了解长方形之
间的联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做一做”、
“折一折”、
“量一量”、“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增强合作
探究意识,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的喜悦。
2学情分析
本节
课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学
习的,通过“做一做”、“折一折”、“量
一量”、“比一比”等教
学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增强合作探究意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1、创设情景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会是谁呢?他们由
哪些图形组成?一边说,一边多媒体出示长方
形、正方形
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长方形或正方形,请同学们在我
们身边找一
找,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88
2、小结导入:原
来生活中有这么多长方形、正方形。我们已经初步认
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
(一)、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
求操作:(课件出示)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板书: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
2、
大家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你能发现什么呢?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
现
3、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刚才的发现吗? 生独立操作,师再演
示一边重点强调两边重合。
师:上边、下边我们叫做对边,这两条对边一样长,通常把长方形长的
边叫长;左边、右边也叫做对边
,这两条对边也一样长,通常把长方形
短的边叫宽。所以我们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板书:对边相等
4、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
板书:4个角都是直角
(二)归纳自主探究的方法
1、学生自己归纳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的? 生:
用数一数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的?
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的? 生:用比一
比的方法。
89
师:我们刚才用数一数的方法可知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用
量一量或
折一折的方法可知长方形对边相等,用比一比的方法可知长方形4个
角都是直角。(师
边总结边课件出示)
数一数: 4条边、4个角
量一量: 对边相等
比一比:4个角都是直角
活动3【活动】探究正方形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来探究正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好
吗?
1、(课件出示要求) 探究内容: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②量一量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折一折)
③用三角板
上的直角比一比正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
2、同桌学习交流。
3、汇报。 师:谁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生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遍重点强调4条边都重合。 接着用课件进
行演示,进一步验证学生们合作探究的“正方形的
4条边都相等,4个
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活动4【活动】总结特征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
进一步探究了长方形、正
方形的特征,谁能完整地告诉大家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4条边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角
90
正方形:4条边
都相等 4个角都是直角
活动5【练习】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
)填一填:
(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认一认,下面的那些图形是长方形或 正方形?(见大屏幕)
3、能不能用我们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打开课本试试看。
4、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见大屏幕)
5、你们想变魔术吗?
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活动6【练习】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有进一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
获?
91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2.认识周长》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
方法。
2. 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
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
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
作能力。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
发现
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
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
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
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
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从
三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
出真本事。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
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二年级的时候,有
的孩子比
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三年级就没
有那么简单了,稍
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
3重点难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4教学过程
92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认识周长
一、观察操作,认识周长
1、激发热情,感知周长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动画。
你们想看吗?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你能不能指出数学书封面
的边线。学生
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师:同学们都是从左边为起
点开始指的,那能不能从右下边为起点指?
在指边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独立指出课桌面和三
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和班级中交流。(课件动态
演示指出这三样物品的边线。)
3、认识周长
出示游泳池图,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吗?学生指出后,再用动态
画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板书:周长)
周长的周是一周的意思,长是长度的意思。
请学生举例说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如树叶、文具盒上面、作业本
封面等物品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实物的边线入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
充分感知事物和图形的边线,
为认识周长做好准备。认识周长后再通
93
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
让学生去观察、交流,使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周
长的含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
到周长概念
源于生活实际,也为求周长作了铺垫。]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周
长是多少?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小组同学合作动手围一围,量一量,记录在纸上。然后用课件动态
演示
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同时强调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先用细线围
一围,再把绳子拉直了
量出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计算图形的周长(“试一试”)
谈话:把书打开到61
页,看试一试,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吗?你能
说说什么叫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吗?你能想办法求出
它们各自的周
长吗?同桌讨论,指名说说自己的办法。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然后在全班反馈。(反馈时用课件演示。)
总结: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应先量出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图
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相加。下面同学们就来比比谁算的快、算得
准。
3、练一练
①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指名板
演,订正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②做“想想做做”第5题。
94
课件出示题目,说明题
目要求,让学生打开书看书独立做一做。做好后
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想法和做法,最后在班级中进行
交流,反馈
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评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图形的周长求法,
通过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巩固对周长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
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
发展数学思考。]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说明题目要求是
描出图形的边线,让学生说说在描的过程
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完成。最后课件演示描出边线。
2、实际测量(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拿出几片不同形状的树叶,量出它们的周长大约
是多少厘米,在
小组里展开测量活动并交流。教师注意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并有针
对性的进行
指导。
3、解决问题(做“想想做做”第6题)
谈话: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长,你能找
一找吗?(围绕腰一周的长
度称为腰围,还有胸围、头围。)先请一名学生为老师测量腰围,再让
同桌互相测量腰围长度,学生汇报是怎样量的,腰围是多少。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衣服时要量
一量腰围和胸围,买帽子时用
到头围。测量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物品采取不同的方法,师:刚才95
我们测量了很多物品的周长,说一说,你还想测量什么物体的周长
?布
置学生课后测量大树树干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测量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
不规则图形周长
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
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解决
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归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了?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物
体或图形的周长,还在
学习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希望你们在以
后的
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
来!
[设计意图:小结生动具体
,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
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
程标准
的新理念]
96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1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
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
生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
br>程中,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观
察
、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
法的探索过程其实就是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和
周长含义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这一过程一方面有助于
学生加深对
周长概念的认识,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长方
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其他多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
有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就能领会并
掌握其他多边形周
长的计算方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积累
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授
97
出示长是28米,宽是15米的长方形篮球场图,动画演示明
明沿着篮球
场跑一圈,然后再去打篮球的情景。
问题:你知道明明沿篮球场跑一圈,一共跑了多少米吗?
提问:“沿着篮球场跑一圈”你觉得和我们所学的哪一数学知识有关?
学生情况预测:求沿着篮球场跑一圈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的周长
今
天我们就先来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活动2【活动】二、自主探索优化计算方法
1.师:那你打算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中
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又是怎么想的。 指名交流计算方法及思考过程:
学生情况预测:
方法一:28+15+28+15=86(米)
长方形有四条边,所以只要把四条边的
长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方法二: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所以先算出两条长一共是56米,两条宽一共是30米,一共是
86米。
方法三: 28+15=43(米)43×2=86(米) 长方形两条长长度相等,两条
宽长
度相等,那么我们先求出一条长和一条宽一共多少米,再乘2就
算出两条长和两条宽一共多少米了。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有道理,比较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重点还要
98
让学生说说方法三“28+15”算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乘2?
比较这几
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明明每天打完球后总会拿出手帕擦汗,今天他发现妈妈为他准备
的正方形手帕四周镶嵌着一圈漂亮
的花边,爱动脑的明明很想知道这
圈花边后多长,赶忙跑到教室去量。你猜他量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情
况预测:可能会量出正方形的一条边长。 追问:为什么? 学生情况预
测:正方形有四
条边,每条边长度都相等,所以只要量出一条边的长,
再乘4就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也就算出了花边的
长度。 师:真聪明,
动画演示:小明量出正方形一条边的长是25厘米
现在你能帮明明算
出正方形手帕四周花边的长一共是多少厘米吗?
学生情况预测:25×
4=100(厘米) 总结:现在你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吗? 学生情况<
br>预测: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四条边的总和,又因为正方形每条边长度
都相等,所以只要用边长乘4
。
(2)如果只有40厘米长的花边,可以镶在边长为多少的正方形手帕上
呢?
这里的40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你打算如何计算呢?
活动3【活动】三、联系生活、巩固深化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
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
题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审题,说说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每题的单位不同。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99
<
/p>
2.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星期天,明明和爷爷在他们家的
一块边长6
米的正方形土地上种花,为了防止被践踏,他们决定在花
圃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
少米?
3. 老师家有一个长8米,宽5米的花圃,也想给花圃围上栏杆。你能
帮我算算需
要多少栏杆吗?为了节约栏杆的用量,老师想了一个办法,
就是靠墙围。你觉得有几种围法?(请画出示
意图) 求栏杆其实就是求
什么? 你如何理解靠墙围,有几种方法,哪一种最节省栏杆。
学生画
图思考,指名交流。
4.把一张边长18厘米的小正方形剪成四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
,每个
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提问:剪完后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多
少?
5.出示6个小正方形。动手拼一拼。 按要求独立思考、动手操
作,再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你的想法。
集体交流(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
结果)
活动4【活动】四、总结全课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