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计划

绝世美人儿
992次浏览
2020年08月29日 15: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新年儿歌-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精品文档

(一)单元教学计划
四年下学期 教师姓名: 2009年2月22日

单元
名称
具体
内容



单元

教学

目标



小数意义的认识和加减法
1、小数的意义2、小数大小的比较
3、小数的加减法运算4、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结合具体教学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
活中的一些事物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
互化。
3.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4.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 小顺序排列;在比较小数
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5.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直观模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
法。
6.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7.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小数
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小数的进一步认识是把第一学段结合元、角、分理解的小数的意义
拓展到生活更广泛 的领域,如用小数表示的身高、体重、时间、温度、
面积等。在这些不同的生活领域使用的小数,有一个 共同的基础,也是
小数与整数的共同的基础,即十进制计数法。所以进一步认识小数,首
先要认 识小数的数位及其小数的单位。进而才能理解用小数与单名数表
示的量和用整数与复名数表示的同一个量 之间如何相互转换,也才能理
解并掌握小数之间如何比较大小。
小数加减运算的基础是整数的 加减运算,为此必须理解小数加减
运算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的道理;其次,要理解小数末尾添上“ 0”
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以便根据运算的需要决定在小数的末尾
是否要添上“0”或 去掉“0”。

1、小数的意义和小数大小的比较 4课时
2、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4课时
3、练习一和练习二 3课时


重点
难点

课时
分配



.


精品文档

二单元教学计划


年 班 教师姓名: 2009 年 月 日
单元

名称
认识图形
具体
内容

单元

教学

目标
1、 图形分类 2、三角形分类 3、三角形内角和 4、三角形三
边之间的关系 5、四边形分类 6、图案欣赏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
征。
2.在 分类活动中,认识并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 .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在实验活动
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4.通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
边。
5.通过 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
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 四边形。

图形的分类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方法。图形的分类不仅是认识图
形特征的重 要方法,也是整理知识,识别知识之间的关系,把知识系统
化的重要方法。
三角形按角的特征 分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分出锐角三角
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三类。
探索三角 形内角和的规律,重在经历测量、猜想、验证的过程,
获得探索图形规律的直接经验。探索三角形三边关 系,重在实际操作中,
体验收集、整理实验结果,发现和描述规律的过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有两种不同的描述:一是三角形两条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二是三角形
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弄清这 两种说法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理解
“任意”的含义。
1、图形分类1课时2、三角形分类探 索和发现(一)探索和发现(二)
5课时3、四边形分类1课时4、图案欣赏1课时










课时
分配

.


精品文档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名称
具体
内容

单元

教学

目标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的乘法2、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4、小数的混合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
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 乘的得数。
2.利用具体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结合实际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4.在实际情境中,探索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5.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如何确定积中小数
点的位置
6.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
用,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
难点
小数乘整数的乘法,重点是建立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与相同小数连
加运算的联系,特别是能借助小数的直观模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并解释算法 的过程。
小数的乘法运算也是以整数的乘法为基础。无论是小数乘整数,
还是小数乘小数点, 如何把它们转化为整数之间的乘法,是重点也是难
点。为了解决这个“转化”:一是结合具体情境,探索 并掌握小数点移
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的规律;二是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
把小数的 乘数通过小数点移位变成整数后,其积扩大的倍数,与乘数的
小数点的移位有什么规律性的联系;三是基 于前面的探索,会把小数的
乘法转化为整数的乘法,并能根据乘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点位
置(小数的位数)。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课时
分配
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3课时
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课时
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和小数的混合运算 4课时

.


精品文档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名称

具体
内容

认识方程
1、 用字母表示数、
2、 认识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
方程:如3
x
+2= 5,2
x
-
x
=3
5、初步学会用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的两个性质,并能用其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能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进一步理解方
程的意义。
4. 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学会解形如2
x
±
x
=3这样
的方程,并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字母表示数”,是用来刻画在某 个现实的具体的问题中,
可以取不同数值(不能只用一个数表示)的量,以及这样的量与量之间
的对应关系。表示了许多具体的算式,用它可以简捷地表示数量之间的
关系或规律。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 这一层意义与作用,是重点也是难点。
进而,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就可以用字母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
关系,从而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方程。怎样用方程表示简单
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即列 方程),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这个转化过程是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前提。
怎样根据方程求出其中的未知数(即解方程),就要理解并掌握
相应的数学方法。简单的方程可以用加与 减、乘与除是互为逆运算的关
系求解,但重点是放在根据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上。因此,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就成为解方程的重要基础;要借助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
化解理解等式性质的难点,使 得学生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时候,能够
进行有意义的思考。
会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的 问题,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归宿。
由于初次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用方程的解题格式的规范也是
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1、用字母表示数 2课时
2、认识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和等式的性质 4课时
3、解简单的方程: 如3
x
+2=5,2
x
-
x
=3 和初步学会用用方程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4课时
单元
教学
目标












课时
分配



.


精品文档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名称

具体
内容

观察物体
看一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我说你搭(按指令搭出立体图形), 搭一搭(还原立体图形)




单元
教学
目标
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4个小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
的正面 ,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图形,也能根据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
立体图形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实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相互转化,
发展空间观念。
3、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逐步养成了乐
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1.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几何的直观作用;
2.在观察、操作中等手动活动中,能独立进行思考,并清楚表达出自己
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课时
分配

1、看一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1课时

2、我说你搭(按指令搭出立体图形) 2课时

3、 搭一搭(还原立体图形) 1课时




.


精品文档


.

问候日-肇庆学院录取分数线


永远的雷锋-厄瓜多尔大使馆


石家庄学院-漯河实验高中


上海证券业协会-活动新闻稿


自贡人事-安全制度


绵阳人事考试网-山市教案


荤笑话-长春理工大学教务处


山东经济学院燕山学院-过年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