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名师优质资料
华东交通大学主页-幼儿园保育员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
,我们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
力为重点,依据教研组工作
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自主学习的实践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
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全
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
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
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
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
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观察物体(二)、图形的运动(二)、
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发展数
感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
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
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征,会根据三角
形的边、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
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
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
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
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
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
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
有
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
理能力。
7、经历从实
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
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43人,大
部分学生的基础还行,计算能力和操作水平也
不错。但多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不会审题,理解
题意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不强,他们只会简单套用;还有少数学生比较贪玩,学习习惯也<
br>不好,家庭作业错题较多或者不完成。这就需要教师改进管理和教学的方
法,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效进行读题和审题能
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及时查漏补
缺,并通过专题
训练和个别辅导,让全体孩子共同提高。
后进生辅导做法、措施: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让
孩子爱上学习。
2、利用课余时间,及时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
用,以优扶差。
3、密切家长的联系,关心爱护学生,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优生的培养做法、措施:
1、召开优生会议,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自己
确定更高的目标。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
习的一些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
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四、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
种
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
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
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
高教学效益。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学习
数学的积
极性,使学生热爱数学,善于钻研数学,逐步养成良好的爱学习
数学的思想,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
2、从计算入手,从根本上抓好学生的计算,使学生打好计算的基本功,
做到计算细致,快
速,正确。
3、注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注意学生在讲课中学习活动的参与,
同时要注
意对学困生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尊重。
4、对于教材中的定义和概念要让学生弄明白,并且能够根据一些定理
进行计算,且正确灵活。
5、抓好各单元的测验,通过单元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6、期末制定好复习计划,
指导学生进行好期末复习,具体全面。通过
单元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重视概念教学,打好扎实
基础;加强
计算训练,熟练技能技巧,抓好解决问题的教学,突出思维训练;开展活
动课教学,
发展学生智力。
7、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
充满着
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8、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一道应用题应
该多读几遍之后再解答。
五、课时安排(共60课时)
(一)四则运算(6课时)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左右
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课时左右
3.括号„„„„„„„„„„„„„„„„„„„„3课时左右
(二)观察物体(二)(2课时)
(三)运算定律(7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4课时左右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3课时左右
4.小数单位的换算„„„„„„„„„„„„„„„2课时左右
5.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左右
6.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左右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1.小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2课时左右
(七)图形的运动(二)(4课时)
(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4课时)
1.平均数„„„„„„„„„„„„„„„„„„„2课时左右
2.服饰条形统计图„„„„„„„„„„„„„„„2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1课时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