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玛丽莲梦兔
905次浏览
2020年08月29日 16: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民族团结征文-学习八荣八耻


第 一 单元教学计划《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一、教材简析
数 学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教学,让学生结合实例,感知
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这个目标所指的实例 ,主要是现实生
活中的具体事例,联系实际事例(如电梯的升降、风扇叶片的转
动、对折一个图 案)可以直观感受物体的平移运动、旋转运动,
以及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积累一些有关物体或图形的运动 变化的
初步体验。本单元继续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其内容与第一
学段有较大的差异。课程 标准要求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水平平
移或竖直平移,在方格纸上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把简单图< br>形旋转90°;通过把图形对折,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
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或者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
图形。上述的所有画图与操作活动,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进一步体
会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含义,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
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 br>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
形平移或旋转90度。使学生进一步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画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使学生学会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
案。
3.使学生在 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的
与变换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对称美、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 活中的
运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平移与旋转。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把图形平移和旋转90°。
四、教学措施
1.以折和画为学习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
页(共13页)


2.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能力,把图形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
次。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旋转,主动学会在方格纸
上旋转图形。
五、课时安排



第二单元计划《认识多位数》

一、教材简析
经过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10000以内的数三个循环
的 认数教学,学生已经获得了许多数的知识。他们联系实际,体
会了数的意义,初步建立了数概念;学会了 表示数的方法和技能,
会认、读、写一万以内的整数;感受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用数 表达身边的物体有多少个……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
动中,也会经常接触到较大的数,需要用大数来表 达和交流,这
就要求拥有大数的知识。已经认识的数以及已有的认数活动经
验,使学生具备了进 一步学习大数的条件。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十进制计数法。包括万级和亿级的
计数单位和 相应的数位,多位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多位数的
改写和近似数,多位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实际应用等内 容。掌握这
些知识,能够加深对整数的认识,在现实情境中更好地应用整数,
并为进行多位数的 四则计算以及认识小数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了解十进 制计数法,认识万
级和亿级的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理解并掌握
含有万级和亿 级的数的组成,能正确读写多位数;会用算盘表示
多位数;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会把整万数或整亿数改 写成用
“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会用“四舍五

2
页(共13页)


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受大数目的
实际大小,能用大数目描述生活中一些 事物的具体数量,获得良
好的数感;能有根据、有条有理地思考和表达,发展思维能力和
解决问 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多位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目在日常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独 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增强克服困难
的勇气,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万级数和亿级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组成,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3.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难点:
1.中间有零的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有层次地组织学生的认数
活动。
2.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主动建构对新知识的理
解。
3.密切数学与现 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大数目在日常
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认识比一万大的数是由于 生
活和生产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常常需要对大宗物品的数量进行统
计,这就需要用到较大的数, 需要认识含有万级和亿级的数。另
一方面,认识了这些数以后就能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描述、分析有关的生活现象,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4.适时引入近似数,发展学生的估 计意识。同时注意不同学
科的知识的融合,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五、教学课时

3
页(共13页)


第三单元计划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编排, 是整数乘法教学的
最后一个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十
分相似,把它 们的教学分开编排,主要是受认数教学的限制。两
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会满一万,可以在认识万以内数阶 段里教
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经常会超过一万,只能在认识多位数以
后教学。相对于两位数乘 两位数而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更
容易发生错误,更需要具有良好的习惯,细心运算、及时检验得< br>数。另外,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中,还会出现一些两位数乘
两位数没有的情况,如两个乘数的 末尾都有(0几百几十乘几十),
以及相应的积的变化规律。所以,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编排一个单
元,教学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
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
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
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 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能应用合 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
及乘法的估算。
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

4
页(共13页)


数学方法。
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
力。
五、教学课时

第四单元计划《用计算器计算》

一、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 把整数加、减法限定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
范围内,把整数乘、除法限定在三位数乘或除以两位数的范 围内。
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遇到更大数的四则计算,提倡使用
计算器。计算器是人类发 明的计算工具,能够十分便捷地得到计
算结果,而且价格便宜,已经相当普及。数学教学合理使用计算< br>器,既不会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把学生从繁琐、沉重的笔
算负担中解脱出来。鼓励学生有条 件地使用计算器计算,是数学
课程改革的一项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整数四则计算 的口算、笔算和估
算的基础上,紧接着认识多位数而编排,是极好的时机。教学内
容包括认识计 算器、进行较大数的计算,并且探索计算中的一些
规律。认识计算器是使用计算器的前提,用计算器计算 是基本技
能,探索规律为计算教学增添思维含量。
二、教学目标
1.增加用计算器 计算是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
之一。计算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适时掌握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 的基本功能,会使用
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 br>3.使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生
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到使用计算 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

5
页(共13页)


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
计算。
难点: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四、教学措施
1.在介绍计算器时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了解计算器
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再通过学生动手尝试操作,明确操作步
骤,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使用计算器的场 景,使学生从中感
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
3.在介绍计算器功能,认识计算 器键盘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时,注意让学生尝试操作,在相应的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性
学习, 培养数感。
4.教材安排了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计算器有关的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知 识,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计算器功能的
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课时安排


第五单元计划《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材简析
四年级上册 里的解决问题策略,利用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列表”等形式整理条件和问题。本单元的解决问题 策略,
通过画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里的数学信息,借助图画直观探索解
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列 表和画图都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其
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正确理解题意,帮助分析数量之间的联系,形< br>成解题思路。由于列表和画图的整理形式与方法不同,把它们分
开编排有利于教学。学生可以集中 精力学习每一种方法,体会其

6
页(共13页)


思想,学会其技能,体验其应用价值,逐渐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
的策略。 在第一学段的教科书里,曾经出现过直条图、线段图以及其
他形式的示意图,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内 容的基础。在着重教学
画图策略的时候,如果能适当联系列表整理的策略,会使画图的
效果更好 。像这样使解决问题的策略趋于多元化、综合化,有利
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以现实情境引发自觉的枚举活动。从教材的角度讲,枚
举是教学的新知识,而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曾经进行
过枚举活动, 具有简单枚举的经验, 这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
源。
2.逐渐增加问题的复杂程度,逐步学会枚举方法。 枚举的
适用面是比较宽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它解决。枚举策略是在实
践中形成的,逐步 学会枚举方法是教材的第二条线索。
3.回顾解题活动,体验枚举。感悟和体验是认识枚举策略
的重要渠道。“提出实际问题—解 决实际问题—回顾再认解题活
动” 是教材设计的又一条教学线索, 各道例题都按这条线索 编
写,并为教学预留感悟、体验枚举活动的时空 。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 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
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难点: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
“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 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
性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 有序性, 发展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
1.精心选择实际问题,画图表示题意,学习借助线段图解决
问题。
2.通过画图解决多种问题,形成画图策略。
3.抓住培养策略的时机,在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想不到解

7
页(共13页)


题方法的时候,不要为他们解释题 意和提示算法,而要鼓励他们
通过画图整理数学信息、理解问题、探索思路、寻找解法。在解
答 问题以后,不能满足于结果是否正确,而要引导学生体会画图
整理信息对解决问题起了什么作用,从而对 这些整理活动产生好
感,并愿意在以后的解题中自觉运用。
五、课时安排

第六单元计划《运算律》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 律,乘法交换律、
结合律、分配律。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分数的运算中同样存在,
教材先在整 数范围内教学运算律,以后再推广到小数、分数的运
算中去,是一种合理的安排。
运算律是整 数加法和乘法计算法则的推理依据。多位数加法
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具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 加,主
要依据了加法结合律,也应用了加法交换律。三位数乘一位数把
三位数个位、十位、百位 上的数依次分别乘一位数,主要依据了
乘法分配律。三位数乘两位数把三位数分别乘两位数个位、十位< br>上的数,再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也是依据了乘法分配律。小学
数学里,计算教学在前,运算律教 学在后,计算方法不从运算律
推出,是考虑了学生年龄与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不过,在教
学 运算律以后,如果再认计算法则,还会有深一层的理解。
运算律是继续教学某些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如,几个分数
连乘,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各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可以互
相交叉约分。尤其 是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既提高了解决计
算问题的效率,更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运算 律是高度概括的运算知识,是在大量的计算现象中归纳
出来的数学内容。运算律是加法、乘法计算中具有 普遍意义的规
律,经过演绎推理能够运用到具体的计算中去,对发展学生的数
学思维十分有益。 所以,教学运算律需要联系实际,从现实的解

8
页(共13页)


题活动中得出运算律。教学运算律 不仅要解释数学规律,还要关
注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的意义,能应用运算律进
行简便计算。
2.通过 同桌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
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
心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难点:加强学生对于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比较进
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区别。
四、教学措施
1.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学习活动中主动认识运算律。
2.体验简便运算,培养主动应用运算律的意识。
3.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联系乘法分配律,探索相遇问题的
解法。
4.单元《整理 与练习》进一步明确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求,
进一步明晰知识结构,进一步加强运算规律的应用。
五、教学课时


第七单元计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教材简析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常见的、比较简单的,也是
很基本的平 面图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还是特殊的四边形。学生
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 四年级上册
教科书里建立了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以这些知识经验为基础,

9
页(共13页)


本单元相对系统地教学三角形、平 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主要
是这些图形的形状与结构特点,它们的底和高等内容。随着三角
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形成,学生会增加许多有关图形与
几何的知识,空间观念会得到明显的发展, 还能为以后教学多边
形的面积作必要的准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 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
握三角形的定义。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测量和 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认识梯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能测量和画
出梯形的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一定大于第三边。通过实验得出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
1.按要求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加强对图形特点的了
解。
2.能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确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3.画梯形的高。
四、教学措施
1.在“做”图形的活动中感受图形的形状特点和结构特征。
2.从已有经验里提练出新的数学概念。
3.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实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安排图形的拼、分等变换活动,关注图形的变化,加强对
图形的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课时

10
页(共13页)


第八单元计划《确定位置》

一、教材简析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如果物体排
列在一条直线上,往往用“第几”描述它的位置。如,从前往后
数第5个,从左往右数第7个等。如果表 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往往用两个“第几”。如电影票上的第6排第8号,图书架上的
第3层 第4本等。这些描述联系生活经验,十分有用,方便了表
达和交流,体现了自然数有表示次序的作用。
本单元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的基
础上,应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进一 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数学
思考的能力,并且渗透以后要认识的直角坐标系。
二、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
3.通过形式多样的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
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
切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
四、教学措施
1.在现实的情境里教学数对的知识和使用方法。
2.应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点的位置。
五、教学课时




11
页(共13页)


第九单元计划《整理与复习》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与第二学段各册教科书的期末《整理与复习》一样,
分“数的世界”“图形王国”“应用广角”等部分编写。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 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
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2. 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正确将
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
积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进行计算。
4.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
这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
法。
5.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运算律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
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6.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
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 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7.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探究
图形平移、 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运动解决
相关的数学问题。
8.进一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的知识解决
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9.通过复习,巩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
三角形的分类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 多位数的读、写法,以及多位数的改写和省略的
方法。

12
页(共13页)


2.巩固各种运算律的特点,掌握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
难点:1. 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写法,以及用“四
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2.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
律等是本学期教学的“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2.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以
及用数对确定位置,都是本学期“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的知
识。
3. 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
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课时



13
页(共13页)

医学专业排名-工作证明范本下载


注册结构工程师报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


精神科医师-中华魂演讲稿


关于朋友的英语作文-大冒险问题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地址-云南中考网


专注的力量-端午节的意义


立春古诗-山东二级建造师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