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四川大学锦城教务网-中考时间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
计划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名称:位置与方向
二、单元教学内容:
定向运动;绘制平面示意图;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描述简单的路
线图。
三、单元教材分析:
位置与方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
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在生活中已
经积累了确定位置的经验,学习了上、下、左、
右、前、后和
东、南、西、北等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并掌握了用第几行、
第几列确定物体的准
确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
图,使学生能够描述较大空间范围内物体的位置,并综合应用
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四、单元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
元教学计划:通过解
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解确定位置的
方法。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
第1页共4页
线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根据方向
和距
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进一步发展
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
五、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六、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七、教学改进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
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
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
习的意识和
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
会学习。
八、课时安排:
课题1:定向运动(1课时)
课题2:绘制平面示意图(1课时)
课题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1课时)
课题4:描述简单的路线图(1课时)
第2页共4页
九、单元知识结构图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
写作
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
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
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
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
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
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
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
成语、3
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
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
出口成章,写作时
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第一课时:P18
例1P2
0练习三题1、2
第二课时:P19例2P21练习三题3、4
第三课时:P22例3P24练习四题1、2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
板上,每周一
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
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
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
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
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
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
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第四课时:P23例4P25练习四题3、4、5、6
第3页共4页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
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
云:“伯安入小学,颖
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
学教师被称
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
见,“教师”
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
一说,具有资历和
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