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心愿-搞笑双簧剧本
2017年春季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
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
法,四
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二),图形
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
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
加法
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
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
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
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
了简单的
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
的意义和性质、小
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
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
法。使学生很
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
知识解决问题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为学习列出综合
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
基础上对
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
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
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
运动三个单元,观察物体和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或重
点教学内容。在
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
1 10
三角形的特性。及观察体验使学生能够辨认识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
的形状和相
对位置。应注重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会求简
单数据的平均数,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学会
看懂此种统计图并
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
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
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
方面,安排了“鸡兔同笼”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
测、
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使学生体会代数方
法的一般性。为学生吃
透原理,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培养良好
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感受到
数学的魅
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
学综合
运用活动──“营养午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
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
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
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
br>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
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
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
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
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
2
10
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
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
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
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
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
数(结果是整数);
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
现实生
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
问题的有效性,
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
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
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
用数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
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
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
心理学的
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加强对知识的整理和概括,促进学生思
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3 10
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
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
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
算定律等。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实验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
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但是“四则运算”单元
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
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而关于四则运
算的意义,则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
义”
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
生的数感。
从本学期
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
四则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
是进一步学习数学
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
是小学数
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
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观念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小学阶
段学习一些空间与图形知识,并在其过
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于学生
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知识、形成空间想像力有积极的、重要的
影响。
4.加强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
据分析观念得到提升。
5.继续处理好“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提供丰富而可操作的案例。
6.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维、积
累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
。
4 10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
魅
力和数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5 10
2017年春季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17年春季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学期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
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
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
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
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
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的音乐课。从整
体的水平看,两个班的
整体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
表现
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
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
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
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
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
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
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
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
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
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三、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总共11课《春天》、《放牧》、《手拉手
》、《长鼻子》……
以及《田野的风》等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
的外国
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独唱等,这是一种以
音乐为纽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与学生养
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
6 10
2017年春季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欣赏有《杜鹃圆舞曲》、《小燕子》、《牧童到哪
里去了》、《牧童》、《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
嘴》、《小象》、《大象》、
《我是人民的小骑兵》《挤奶舞》、《公鸡母鸡》、《我的小鸡》、《大海
摇篮》、《海上风暴》、《快乐的罗嗦》、《阳光下的孩子》、《夏天的阳光》、
《我有一双万
能的手》、《铁匠波尔卡》、《小狗圆舞曲》、《跳圆舞曲的
小猫》等,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
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
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
德
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
击乐器进行模仿。
(
2)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
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木鱼、碰钟)
(3)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
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
态反应。
(2)乐曲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
,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
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4.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
7 10
2017年春季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
唱。
(4)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五首。
2.演奏
(1)学习木鱼、碰钟、镲、大锣、鼓的演奏。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综合性艺术表演
(4)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5)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6)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
合作。
3.识读乐谱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
8 10
2017年春季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和高低。
2.即兴创造
(1)能够将词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
度等加以表现。
(2)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3)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3.创作实践
(1)能够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与音乐。
(2)能够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
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2)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3)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2)能够用简明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3)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2)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接派情绪的音乐。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
9 10
2017年春季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
的声音。
4.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六、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
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
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
br>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
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
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
能够充分发展。
4.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