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8页的例1及练习十第1

巡山小妖精
921次浏览
2020年08月30日 00: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三打哈-长沙学院分数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8页的例1及练习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会看两种统计图。
2、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学具准备】:空白统计图二张、相关课件等。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
55÷5 81÷9 280÷4 120×3 750-340
52÷9 26÷4 240+520 700-350 26×4
2、同学们,为了 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最喜欢什么体育
活动?这可让老师为难了,到底怎样安排课 外活动呢?
这是课前老师统计的咱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表,利用表中的这些数
据我们就可以分析解决问题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的数据分析。
(板书课题)其实这种简 单的数据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设计意图:从真实的学校生活中提出问题,让学生 感受统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引起学生为选哪种体育活动发生争执,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2.课件出示 超市ABCD四种矿泉水上周的销售统计表,提问:从这个统计表中,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除了统计表,咱们还学过什么更好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数据,使它们更直观?
出示一个空白的统计图

1



提问:谁来给大家说说这个统计图上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
表示多少?
4.你们能根据上面的统计表画出下面的统计图吗?请大家拿出第一张空白统计
图,开始吧
5.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6.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师: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 楚的看出各种矿泉水销售量的差异,从而对其中
的问题进行分析。可是售货员给老板看的统计图和我们用 的不一样,你们想看看
吗?
7、课件出示例1的横向空白条形统计图
比较一下 ,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把条形朝上画的统计图叫做纵向条
形统计图。那么这种条形横着画的 就称为……
很好,这种横向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其实它和我们原来学的纵向
条形统计图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
形统计图,才把它画成横 向的条形统计图,这样横轴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
形的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
请大家翻开课本P38,自己试着把书上这个未完成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生独立完成。
8、展示完成的统计图,简单订正对错
下面请大家给我们刚才画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标上数据。
最后,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个条形统计 图。想一想,假如你是这家超市的老板,看
了售货员给你的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又有什么想法呢 ?你认为应多进哪
种矿泉水,为什么?
师小结:看来,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作 出重要决策呢。既然统计图
的作用这么大,那咱们就用它来解决咱们自己的问题
出示课前的统计表。
(设计意图:使每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意,自行完成 横向条形
统计图,并能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 。利用结果进行决策,体会统计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出示P40第1题
先说说这个条形统计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从这个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
息?
还有一种动物也想参加比赛呢,它就是鸵鸟,它说:我的最快每小时跑64千米。

2



比较一下,假如鸵鸟也参加了比赛,哪几种动物跑得比它快,哪 几种动物比它慢?
你是怎么比较的?思考一下,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来?你认为它们的比赛谁是第
一?谁是最后?根据这个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完成P40页第4题。
(设计意图:拓宽空间,把课内知识引向课外,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 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
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板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1、横向条形统计图

2、数据分析


第三单元 统计
课时一:简单的数据分析
背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计》的第一课时《简
单的数据分析》是在学生已有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横向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

3



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 义
和作用。本册教材的统计内容与上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由纵向条形统计图变为
横向条形统计 图。那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销售矿
泉水,激发学生的学习统计的兴趣。在 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提供学生表现的领域和机会,从原有纵向条形统计图入手,创 设问题情景,让学
生发现用原有统计图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在新问题和旧知识的相互碰撞中,激
发学生的思维,亲自探索事物、主动地发现知识,再运用启发、讨论等学习方式
引导和激励学生产生愉 悦的心理和表现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自
我表现,鼓励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特长 和才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旨在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按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38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 br>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
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 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
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
教学设计说明:
1、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 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 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
2、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


知识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旧的
条形统计图已经无法满足 需要,或者出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这时候,老师因势
利导,引导学生一起动脑,思考解决的方法,最后 引出新课的条形统计图,让学
生感受到每种条形统计图都是因为生活、统计的需要而产生的。
3、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同统计图的优点,让学生感
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并能联系实际 说说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
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
与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 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
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
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A: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B: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
白统计图)
C: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A: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 泉水之间
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
办呢?

5



B: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 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
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 br>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A: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B: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C: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D: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E: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5、巩固练习。
P40第1题。
A: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B: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A: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B: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6



A: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 准备一小格
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C: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 导比较,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
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 个单位或20个单位,
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D: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3、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
有什么好处?
C: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
是什么?
E: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
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F: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
能解决吗?
B: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
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 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C: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7



D: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
以下的。
E: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
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 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
值,再直观地比较。)
5、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你
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教学反思:




8

我学会了作文-委托书怎么写


百度会议-六一儿童节手抄报内容


关于海的作文-仙水岩


入伍报名-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法律手抄报图片-服装销售培训


安徽招生考试网-上海中考网


高三作文-吉林会计


西安三本院校排名-师奶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