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读书格言-广东高考满分作文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大
致可分为6个方面的内容:“乘法和除法、小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面积、对称和统计、实践
活动与数学文化”。
全册知识内容的结构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估算 探索规律
笔算
解决问题
认识小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
面积单位的意义、简单的换算
面积的意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解决问题
统计 统计表
统计图
对称现象
认识、画简单图形的对称图形
二、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可安排25课时进行归类
复习,4课时进行综合复习,共29课时。教学
时可以把整理与复习、练习与加深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
教材安排的顺序,引导
学生边整理边完成教科书练习中的习题,适当补充针对性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
br>练习。
三、复习原则
整理与复习过程中至少要遵循四个原则:1、自主练习原则
;2、经常见面原则;
3、重在变化原则;4、关注体验原则。
把握《课标》,立足教科书
,参照《单元定时练习题》,关注本班实际学情,适当
补充练习。让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事务中得到解放,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有效监控之下,让优、中、差生之间互
教互
学,把计算题交给学生自主练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抓住本册教材的训练
重点,力求
突破学习难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与
学生经常见面;密切教科书同学生生
活实际的联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
识,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强化解题思路的训练,解决问题的
复习要重在变化;
重视“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
“算一
算”、“说一说”等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去获取成功的体验。
四、整理与复习策略
1、强化练习。关注练习内容的广泛性,重视典型练习的对比性,突出练习形式
的多样性,照顾
练习纵深的层次性,提倡练习过程的互
动性,检测练习效果的有效性。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练习习惯。.
2、训练思维。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
经验大胆猜想,帮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不
同方案和设想,提供验证的时间与空间。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
思考习惯。
3、有效互动。完善互动机制,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带动生生间的交流。通过合理
分组、适时调整、加强指导、检查督促等形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立足兴趣。让学生经历
部分数学知识的产生及形成等较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
感受数学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体验数学确定性之美感;让
学生不但觉得学习数学并不难,而且认识到学习数学是生活的必须,努力让
学生
对数学学科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
5、不断学习。认真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
教参,不断反思,灵活调整复
习策略和练习方式。
6、关注习惯。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习惯,即:预习、复习的习惯;独立思
考、自主学习、善于质疑的习惯;举一反三的习惯;积极合作、善
于交流的习惯;
注重理清思路,突出过程的习惯;认真书写,自觉验证的习惯。
7、研究学
生。加强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实行分类辅导、区别对待的策略,对
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集中管理
,随时跟踪,要求作业天天过关。
8、创新实践。教师以导为主,留给学生探究、发现的机会,
培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新与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充分沟通课内外
的联系,增强学习应用意识,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9、相互交流。更多地与数学教师交流,总结教学心得,借鉴他人行之有效地教
学方法。
五、分类整理和复习的建议以及课时安排
(一)乘法和除法的整理与复习(12 课时)
乘法与除法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因此也是整理和复习的重点。整理与复习时
主要应该突出三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计算中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
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二是把口算、
估算和笔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口算
的就口算,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笔算过程,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口
算方法和过程,
有必要时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口算过程和方法;三是沟通计算同学生生活实际的
联系,让学生在计算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练习计算。不局限于枯燥的计算
训练。
复习口算和估算(1课时)
复习笔算(4课时)
复习解决问题(6课时)
复习思路:(1)抓实基本练习(只有乘法或只有除法的练习),服务于综合练习(主
要是乘除
混合练习);(2)强化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3)适当从算
式中抽取常用的数量关系,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举
例略);(4)立足教科书,加强变式练习,培养举
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5)
增强趣味性,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以培养问题意识为基础,训练识别信
息和提取
信息的技能。
复习探索规律(1课时)
(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整理与复习(7课时)
学生是第一次计算图形或物体表面的
面积,所以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是又一个重点,
复习中要让学生在“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
“比一比”、“算一算”等活
动中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沟通“数”和“形
”的联系。对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要做必要的复习。
简单的换算练习题
操作练习题
(四)对称和收集整理(1课时)
六、综合复习和查漏补缺设想(4课时)
操作思路:
(1)罗列出在复习中易错知识点,(含单元定时练习)形成第一套综合检测试题。
(2)组合总复习安排的复习要点形成第二套综合检测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一、乘除法:
1、整十整百数的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或
被除
数)末尾的0放在一边,再相乘(或相除),然后在积(或商)的末尾添上0。(记
住:必
须方便口算。最后所添0的个数=放在一边的0的总个数。)
2、乘、除法(限
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
再进行乘除口算。
(记住:在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时,必
须方便口
算。)
乘法估算:方法有三种:
(1)—把前一个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不变,变成整十数乘两
位数;
(2)—把后一个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不变,也变成整十数乘
两位数;
(3)把两个因数同时看成整十数,再按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计算(最简
方法)。
注意:估算要看关键字词如“大约”,要与精确计算区分开;买东西等
特殊情况下的估算要
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尽量“看大”进行估算。估算结果越接
近准确结果越好。
3、两位数乘两
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
几。
(注意:在竖式中,用后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前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就写
在
十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从高
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每一次除得的余数
都必须比除数小。
(记住:A.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
它数位上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B.
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
上写一位商。)
具体为:
(1)、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与除数比较大小,判断商可能是几位数(首商);
(2)、从百位商起,一位一位依次往低位除;
(3)、哪一位数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数上添0占位。
注意检验:商×除数(+余数
)=被除数,每一步都要做好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余
数必须小于除数);数字比对很重要。
3、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方法:直接比较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与
除数的大小,若被除数
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为三位数,若被除数百位
上的数小于除数,商为两位数。(可以用商为几
位数反过来判断被除数百位上的
数的大小,或判断除数的大小)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得0。
5、积的变化规律:A.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
(或缩小)几倍,积就扩
大(或缩小)几倍。 B.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
相同
的倍数,积不变。(扩大).
6、商的变化规律:A.除数不变,被除数
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
小)几倍。B.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就缩小或(
扩大)相同的倍
数。C.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注意:增加用(+),减少用(-),扩大几倍用(×),缩小几倍用(÷)。
7、数字的
排列规律: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
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小,可能是由
除法或减法算出的。
二、小数:
1、“.”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读法
: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相同),
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读法:直接从前往后读出每一个数字。) <
br>2、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小数点右边小数部分:
第一位是十分位
(计数单位是 ,也就是0.1),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 ,
也就是0.01)。
3、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小数点前面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面
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小
数点后面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如:12.68元就是12
元6角8分。记住:当角或分为0时,“0
角”或“0分”可以不写。)
4、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分母是10的分数,就用一位小数表示。分
母是100
的分数,就用两位小数表示。
5、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对齐,从小数点后
边最后一位算起,最后在得数
上对齐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记住:进位要在前一位加上进的几,退位要在
前一
位减去几。)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
1、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面积的单位:
22
)。(,也可以写作1厘米或1A.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如
橡皮、邮票、硬币等)
22
)或1分米。(分米的正方形边长为1,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可以写作B.
(如课本面、书桌面等)
22
)。m(或1平方米,也可以写作1米(如C.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黑板
面、教室地面、操场等)
222
)。)
、平方分米(相邻3、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m)、平方厘米(
22
)、1=100
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m平方分米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1
22
)。=10
0平
方厘米(=1001
简单的换算方法:大 小
⑴邮票的面积约是6 。 ⑵小红脚掌印的面积约是2
。
⑶1间会议室地面的面积约是200 。
⑷学校花园的周长约是100 。
⑸教室1扇窗户的面积约有2 。
⑹1个乒乓球台面的面积约是4 。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4.
比较项目 周 长 面 积
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总 1、意 义 长方形表面的大小。
长。
不同长度单位:米、分米、面积单位2、使用单:平方米、平方分米、 点厘米。
平方厘米位
周长=(长+宽)× 2 面积=长×宽
长+宽=周长÷2 长=面积÷宽3、计算公
长=周长÷2-宽 宽=面积÷长 式
宽=周长÷2-长
已知条件
必须要知道相同长、宽,才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面积。
点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
5、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比较项
、围成正方四条边的正方表面的大
不
、使用长度单:米、分米面积单:平方米、平方分米厘米平方厘
计算周长=边长面积=边长×边
边长=周长4
相已知条必须要知边长才能求正方形的周长、面积
1
c㎡的大小——指甲盖、小字本的1个方格、边长1㎝的正方形面积(较小图
形面积);1 d㎡——半
张小字本、一个手掌、书封面、边长1的正方形面积;1
㎡——一块大一点的地板砖、方桌桌面大小(较
大图形面积)。1㎡=100d㎡,1 d
㎡=100c㎡,1㎡=
10000c㎡(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一般为100)。
注意:面积单位不能与长度单位乱
用,要注意牢固区分准确使用,表示长度如
周长、长短等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用面
积单位;
长度单位不能与面积单位比较大小。
用方块拼图,面积不变,周长会变。
用同一根绳子(周长一样)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比较:相等;面积比较:
正方形面积大
些。
组合图形面积、周长计算必须动手或想象(切割移补法:作辅助线把组合图分成
两部
分;剪切缺陷组合图:补充完整大的长方形、正方形)再准确计算。图形周
长、面积计算注意要带正确单
位,写好答语,要分清是求周长还是面积再解答。
操作:
1、作图:画周长(或面
积)一样(或多多少、少多少)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根据
已知条件,利用相关公式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
方形的边长,再画图、检验。
2、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以长方形的宽为正方形的边长来画。
四、轴对称:
记住:“合计”是求那一栏所有数字的和。“平均”=数字的总和÷数字的个数。
1、认识条形统计图,特点:直观;
2、制作流程:
⑴收集整理数据:分类可按形状、
大小、颜色、种类等,一般以一个标准分类即
可,用“正”字记录分类数据;
⑵制作统计表:
设计“横栏”(2~3个)、“竖列”(4~6个)分段要注意合理性。合
计的作用:核
对分类统计数据与原始数据是否一致;
⑶制作统计图:横纵坐标所代表的意思标出来,单位写好,一格一般代表1个单
位量;
⑷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或提出并解决问题。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
br>1、认识小数:含有小数点的数就是小数。以小数点为准,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
部分,小数点后第
一位是十分位,表示十分之几,如0.2,2在十分为上,表示十
分之二;小数点后第二位是百分位,表
示百分之几,如0.05,5在百分位上,表示
百分之五;0.25表示2个十分之一和5个百分之一,
也就是百分之二十五。数位
顺序表熟记: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往前十位、百位、千位、万
位;
小数部分从小数点起,第一位十分位,第二位百分位,第三位千分位。如:一个
小数,百位
和百分位都是2,其余数位为0,这个小数是(200.02),读作(二百
点零二)。
2、读写小数: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直接依次从前往后读数字。
3、改写:
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小数点前面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
位是几就是几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如:12.68元就是12元6
角8分。
)
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分母是10的分数,就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
数,
就用两位小数表示。
人民币单位、长度单位互改:大单位与小单位互改,如15米8分米=15.8米
1米3分米6厘米=1.36米 7.08米=7米8厘米
16.25米=16米2分米5厘米=16米25厘米=1625厘米 132厘米=1.32米。
拓展:825平方分米=8.25平方米 75平方厘米=0.75平方分米
8平方米5平方分米=8.05平方米 3.05平方分米=305平方厘米
1千克500克=1.5千克 1千克50克=1.05千克 1千克5克=1.005千克
4、一位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
依次加减,低位相加满
10向前一位进1,低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当10再减,
结果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小数部
分末尾的0可以省写)。
熟练计算:6.9+7.5= 3.4+2.6= 8+2.4=
5+0.8= 15.4+23= 18.4-13.6=
5.8-3.4=
5-4.1= 7.5-7= 1-0.4=
5、比较大小: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
分大的就大;整数部分相同,比小数部分:
从十分位依次往低位比,高位大的就大。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复习计划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从这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和对学生的了解来看,学生活泼、好
动,学生间的
差距很大。部分(占全班学生的三分之一)学生学习自觉,不需要督促,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