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余年寄山水
923次浏览
2020年08月30日 04: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西安公务员-图书室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教案
除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 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每一位都能整除的)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 位数除以一
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 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运
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解决 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
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 助下,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索算法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 索与创造,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
中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时间:十二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1
教学内容:P1——2
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 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探索过程,
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 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里、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 br>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
决问题的 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答: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70里面有()个十,83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解决实际问题。
两个人一共买了18枝铅笔,平均每个人买几枝?
口答算式,问:你胜利怎样想的?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⑴出示场景图左半部分,提问:
观察图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你会列式吗?
⑵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说出摆与分的过程。
⑶相互交流,知道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⑷完成“想想做做” 第1题,再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
形成算法。
1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⑸小结。
2、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⑴出示场景图右半部分,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求什 么问题?要求平均每个女
孩买多少枝,应该怎样列式?
⑵猜猜46÷2商是几十多?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
⑶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枝?
⑷学习用竖式计算。各小组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后汇报交流。
⑸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想想做做.2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谈话 :说说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余数。说说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进一步
巩固笔算方法。
2、想想做做4
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独立练习。
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5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要知道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你打算怎么办?
独立解答,在班内共同订正。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五、作业:





除法的验算 2
教学内容:P3——4
教学目标: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 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
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生日聚会吗? 明明和芳芳快过生日了,这天,他俩一起来到食
品店选购蛋糕(出示场景图),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 在买蛋糕过程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出示两人的对话情景)。
问:明明算得对吗?你能帮他验算吗?请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
听。
指名回答。
教师将学生的验算可能性板书于黑板(乘法验算、除法再算一遍等)
提出下列问题在班内交流。
⑴12×3=36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的计算怎么样?
⑵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进行验算。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继续出示对话场景图)
谈话:芳芳算得对吗?请你也想出一种验算方法帮帮她。
汇报验算方法,教师板书于黑板。
组织讨论:21×3+2=65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65元又表示了什么意思?
21、3、2、65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问:你认为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样验算呢?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结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 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
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 否等于被除数。
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提问:每组中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2、想想做做2
把4道题分成两组,每人自选一组题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指名两人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3、想想做做3
同桌两人轮流口算,并说说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想想做做4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在班内交流算法,并回答:你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计算是正确
的吗?
5、想想做做5
先独立读题看图解决第一个问题。再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五、拓展提高
3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3=21……2 ÷ =12……1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练习一1 3
教学内容:P5.第1-- 4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练习一.1
独立尝试进行口算,再指名汇报得数。教师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出示题目:39÷3 89÷4 67÷2 98÷3
尝试练习,并指名板演。
交流评析,要求口述算法。
3、练习一.3
出示表格题,引导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汇报交流。
二、基本训练
1、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剩下多少只皮球?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 给5个班级,
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能从条件入手正确解答。)
2、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 只。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
多少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将以上2题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点,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正确解答。)
3、练习一.4
独立审题后学生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组织交流,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三、全课总结
四、拓展练习:P6.思考题。
4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五、作业:



练习一2 4
教学内容:P5--6第5--8题
教学目标:
会正确进行除法计算和验算,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
度,在 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基本训练:
1、口算
33÷3 36÷3 77÷7 80÷8
24÷2 84÷4 80÷4 66÷6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
再随机指名口算。
同时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2、计算并验算
85÷4 98÷3
69÷3 84÷4
二、 思维训练
1、学校买了58本故事书,26本科技书,平均放在3层书架上。每层书架放了多少本书?
引导分析题目,要求学生会说出思考过程。
2、王老师买了4只小皮球,付出100元,营业员找回16元。每只小皮球多少元?
引导理解题意,并指导分析,使学生能完整表达思考过程。
三、练习指导
1、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5-- 8题,想想每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如果有困
难可向同学请教。
2、学生独立尝试。
3、组织交流,分析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不能整除) 5
教学内容:P7 --8
5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恩能够正确地 笔算两
位数除以一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
1、笔算42÷2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评讲,要求说出笔算过程。
2、谈话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图
⑴学生独立审题,然后提问:要求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该怎样列式?
⑵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竖式。
⑶让学生观察、试锄,要求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⑷引导:这类题该怎样解决呢?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摆一摆。
2、操作探究
⑴问:应该先摆多少根小棒?(演示摆出5捆带2根)
⑵同桌交流: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 ,怎样分呢?每份得多少?请大家先自己独立分一分,
然后同桌互相交流分发。(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 不同分法)
⑶情况反馈(学生边操作演示边叙述分的过程)。
⑷引导比较各种不同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好?为什么?
⑸学生复述分的过程。学生独立分小棒的过程,要求边分边口述。
3、教学笔算
⑴ 问:根据刚才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样写呢?应先算哪一位?十位上余下的
1表示什么?接 下来怎样除?
⑵验算。
⑶比一比:52÷2与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⑷练习:
想想做做1的前两题。
班级交流反馈。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后两题。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想想做做3
出示前两组题,分组练习。
反馈:这两组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后两组题,分组练习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6
6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先要求学生估算出这些提的商是几十多,并说出理由。
再用竖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通过摆摆、说说、算算学会了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




商末尾有0的除法 6
教学内容:P9——10
教学目标:
1、经历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上的个位 是0的除法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这种
笔算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谈话: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动手操作。
谈话:请你找出相应的学具代表羽毛球, 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分一分。学生分组活动,再
汇报交流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分羽 毛球的过程,边演示边提问:先分整筒的,每班分到几筒?
整筒的分完了吗?再分单个的,出现了什么情 况?你是怎样分的?
2、列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板演。
评讲:商的个位为什么要写0?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指名把小组的意见在班内汇
报。
追问:如果商的个位上不写0,会出现什么情况?
3、验算
4、小结:两位数除以 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没有剩余,接着除个位上的数,不够
商1时,必须在商的个位上写0。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 2
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7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集体订正:第一组的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上面一道题商的个位不是0,而下
面一道题商的个位是0?你能找到第二组两道题的不同点 吗?
3、想想做做3
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原因,班级交流。
独立订正。
4、想想做做5
问: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答什么问题?
独立解答第一个问题,共同订正。
思考如何解答第2个问题,先在小组讨论,再在班级内交流。教师板书安排方法。
5、想想做做6
独立读题,指名复述题意。
组织讨论,交流想法。
独立解答,得出结论。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 学到的?在今天的计算中,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
地方吗?
五、作业:




练习二 7
教学内容:P11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发展估算意识。继续培养运用
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44÷2 26÷2 68÷3 66÷3
78÷6 44÷2 36÷3 84÷4
2、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52÷3 96÷3 68÷4 75÷5 82÷4
3、体育室购买了下面几种体育用品,你会算出每种物品的单价吗?
4、三(2)班共48人,每4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呢?
5、妈妈准备用96元买一些花苗美化自家的院子。
计算出每种单价可以买的棵数后,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二、拓展练习
王老师到商店买足球。带的钱如果买3个足球还剩80元;买8个就剩下
8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8元,你知道每个足球多少钱吗?
三、练习指导
1、练习二1
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2、练习二3
独立完成填表,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练习二思考题
引导理解题目,弄清楚为什么会多付“8角”钱,这“8角”钱是几本本子的价钱。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复习1 8
教学内容:P12.1——5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 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计
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发展数 学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12.1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同时选择几道不同运算的题要求说说口算方法。
2、P12.2
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评讲:引导学生比一比,说说上下两题在计算方法沙锅的区别和联系。
3、P12.4
先让学生说说“总价”、“单价”、“数量”的含义。
再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反馈交流。
最后让学生说说“单价”是怎样求得的。
二、发展练习
1小明今年8岁,小芳今年 6岁,奶奶今年72岁。奶奶今年的年龄是小芳的几倍?你还能
提什么数学问题?
2同学们要 种93棵数树,已经种了18棵,剩下的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个小组还要
种多少棵?
3一套少儿百科全书共有5本。如果成套买,每套的价钱是80元;如果不成套买,每本的
9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价钱是18元。怎样买合算?成套买比不成套买每本能便宜多少元?
4、P12.5
出示图,引导看图。
了解从图看懂的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
一、全课总结
二、作业:






复习2 9
教学内容:P12——13.6——9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第七题让学生学习森林法,培养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12.6
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体会相应的规律。
2、类推练习
仿照上题,改编题目
64÷4 72÷6 3、p12.7教师问学生几月几日是植树节?(3月12日)。我国《森林法》规定每个公民都
有 植树造林的义务。今天我们看看小朋友朋友们植树多少棵。帮他们算算好吗?学生动手
操作。
二、课内练习
1、48个同学去采集昆虫标本,每3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2、小明在图书室借了一本98页的故事书,准备一个星期把它看完。他平均每天要看多少
页?
3、食品店里一袋面包4元,50元钱最多能买多少袋面包?还剩几元?
4、同学们去划船, 女同学20人,男同学23人,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需要租多
少条船?
三、拓展练习
P13.思考题,先由学生独立思考,也可同桌交流想法。
在上面基础上组织交流讨论,说说推想过程。
四、练习指导
10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在学生独立审题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共同讨论,理清思路,总结方法。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实践活动:农村新貌 10
教学内容:P14——15
教学目标:
1、根据课本情境解决现有问题,并能解决在具体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有序的观察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场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情景,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谈话,播放课件,感受农村新貌。
二、创设情境,进行实践活动
1、整体感知
课件演示农村新貌全景,整体感知画面内容。
问:在幸福村,你看到什么?
仔细看看每个地方,阅读图中人物说的话,把你看到的、读到的说一说。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⑴小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在幸福 村中,有宽阔的大道,大家可以自由地参观,但在参观的过程中,
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边参观,边根 绝所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行吗?
学生分小组活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问题,并整理出来。
⑵全班交流,选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板书提出的问题,如:
幸福村有几排楼房?
幸福村有多少人?
幸福村的街上有多少个灯柱?
小华用3分钟的时间能从家走到果园吗?
玩具厂每天做的玩具可以装几箱?
果园里有多少棵果树?
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从以上问题中选自己喜欢的问题,解答出来。
11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再在小组内交流,并互相评价。
最后在班级内汇报,同时要求说出解决每个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三、应用拓展,积累经验 < br>这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新农村,在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吗?随着社会的进步,你觉
得农村还 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四、作业:







第二单元:认数
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整千数的过程, 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直接感受“10个一千
是一万”的含义;能说出个位、十位、 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明确计数单位“万”
所在的位置;会读、写整千数和一万。
2、探索并掌握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3、体会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体育馆吗?在哪里见到的?您所见的体育 馆有多大?能坐多少
人?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参观一个万人体育馆,想去看吗?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 生仔
细看图,并告诉学生这座体育馆大约能作10,000人。据想知道10,000有多大,10,0 00怎
么写吗?(板书课题:认识整千数)
二、师生合作,获得新知。
1、感受整千数和一万的含义。
教师出示一个大正方体。谈话:你知道了一个大正方体有几个 小正方体吗?一个正方体表
示一千。接着出示2个大正方体,提问:这是几千?(二千)让学生依次数下 去,一千、
二千、三千……九千,当出现10个大正方体时,提问: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10个
一千是一万)现在你知道10,000有多大吗?(一万有10个一千)
2、借助计数器教学读写整千数和一万。
教师先在计数器的千位上拨出3粒珠,提问:千位上 的三粒珠表示多少?谁能把这个数写
出来?指出:3个一千是3,000。让学生读一读。
指 名在计数器上拨出五千、九千,让学生说说有几个1,000。提问:你们能写出来吗?然
后读一读。
12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要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你会怎么拨珠?让学生拨一拨,写一写,读一读。
3、找朋友。
教师把写有二千、三千、六千、八千、一万、2000、3000、6000、 8000、10000的卡片发
给学生,请手中拿有二千、三千、六千、八千、一万卡片的学生上台,再 把自己的好朋友
找出来,找好朋友后,其他学生把这些数读一读。
4、教学数位顺序表。
谈话:刚才我们学会了整千数和一万的读法和写法,现在你能把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出
来吗?
填完后在小组里交流,然后讨论: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四位是什么位?百位的左边
一位是 什么位?右边一位是什么位?
在全班交流后齐读数位顺序表。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明确直线上一格表示1,000,再独立填写空格内的 数,指名读一读。然后在小组
里讨论:7,000是接近1,000还是接近10,000?你是怎么想 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读出横线上的数,在读一读图中的句子,感受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读一读图中的句子,再写出横线上的数。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口算6,000-4,000、2,000+3,000 ,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其余题目独立完成,然后
在小组里校对计算结果,并任意选一道题交流自己 的算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新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交流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然后自己列式解答。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以小组为单位填表格,再交流。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分 小组提一提,一人提出问
题,大家解答。
7、做“想想做做”第7题。
给学生创设 情境,小明家和冬冬家都在少年宫同一边时,让两位学生表演一下,使学生明
白两家在同一边时,求两家 距离用减法计算。两家分别在少年宫的两边时,再请二位学生
表演一下,使学生明白两家分别在少年宫的 两边时,求两家距离用加法计算。
四、总结延伸。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跟同桌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你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教学调整☆
五、作业:




13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课 题:12、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3页的“想想做做”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读、写非整千数的方法。能熟练的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 通过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促进数感的发展,感受到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学生
读数、写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四位数的读、写方法,正确读、写数。
教学具准备:大小计数器。
教学过程:
1、做“想想做做”第6题。
(1)6428里面有(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
(2) 7005里面有7个( )和5个( )。
(3) 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
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
2、做“想想做做”第7题。
(1)完成前两组题。练习后可以进行对比,让学生领会每组3道题之间联系。
(2) 练习第三组题。(注意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后进行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8题。
(1 )第8题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每组已给出的三个数,再思考每组数有什么规律,接着往下
写。
(2)写完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根据什么规律填写的。
4、做“想想做做”第9题。
(1) 独立写数。
(2) 让学生写数后比较每组两个数在读写中的不同点。
5、 做“想想做做”第10题。(同桌合作完成)
一人摆数,另一人读出这个数;也可以一人先说出一个数,另一人再摆出这个数。
6、做“想想做做”第11题。
第11题让学生完成后,交流从练习中得到的体会。进一步感受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7、你知道吗?
(1)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读后交流自己的感想。(2)要突 出数的产生和发展
来源于人们劳动和生活的需要。掌握用算筹表示的数字有两种摆法:纵式摆法和横式摆 法。
8、作业:





14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13
教案内容: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 、能判断一个四位数接近哪个整千数,培养估计意识,增强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
和解决数学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具准备:大小计数器,实物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迁移学习方法。
谈话:小玲家最近要搬新居了,他们家打算购置一些新的家用电器,你们想去看看吗?不
过,小 玲说它有下面几个问题先要考考大家:
(1)红光小学女生有643人,男生有634人,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一台电饭煲是160元,一台电风扇的价钱比一台电饭煲低一些 ,一台微波炉的价钱比一台
电饭煲高得多,一台电风扇( )元,一台微波炉( )元。
167 680 148
(3) “口”里可以填
758 〈 口53
二、主动探索,掌握比较方法。
谈话:你 们的问题回答得很好,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板书课题)同学们先
和小玲一家去家电商场看 看吧。家电商场里的电器真多,我们来看看这几种电器的单价分
别是多少?(出示例题图,并指名回答)
1、出示小玲爸爸提出的问题:电视机和空调相比,那一台的价格低一些?
谈话:要比较电视机和空调哪一台价格低一些,就是要我们解决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比较2530和3680的大小)
(板书:2530 O3680)先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比出来的,再汇报交流。学生的比较方
法可能有:
(1)2,530不到3,000,3,680已经超3000,所以2,530比3,680小;
(2)数数的时候,先数到2530,后数到3,680,所以2530比3,680小;
( 3)2,530是2千多,3,680是3千多,2千多比3千多小,所以2,530比3,680小;
(3)千位上2比3小,所以2530比3,680小;
……
在交流中,只要学生 对比较方法的解释是合理的,就肯定他们的想法,但在学生说出第四
种方法时,提问:“这种方法你们听 懂了么?这种方法简便吗?”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最
后填上2530〈3,680。
2、谈话 :刚才同学们比较了最高位上不同的两个数大小,我们再来看看小玲妈妈有没有
问题要问我门。出示小玲 妈妈提出的问题:你会比一比电视机和电冰箱的价格吗?这个问
15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题是让我们解决一个怎么样的数学问题? (板书:2530O2350)让学生相互说说自己的想
法,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1)千位上相同,百位上5比3大,所以2530比2350大;
(2))2530在数数的时候要排在2,350的后面,所以2530比2350大;
(32530已超过2,500,而2350还不足2,500,所以2530比2350大;
(4)既然同是2千多,只要看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
……
(板书:2530>2350)
3、谈话
4、小结:同学们掌握的比较数的大小方法还真多,在下面练习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打去
比较。
三、内化新知,巩固比较方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的在括号 里写出计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然后在全班交流。
提问:比较9,999和10,0 00的大小时你是怎么想的?比较6230和6203时比到哪一位才区
分出大小的?
2、做“想想做做”第2、3题。
先指名说说这两道题各让我们解决怎么样的数学问题,然后说出自己想法。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口答接力赛: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提问:5,870和500 3千位上的数都是5,为什么5,870
接近6000,而5003接近5000?那么看一个数接近几 千要看哪两位上的数?
4、做“想想做做”第6题。
动手操作:同桌两人每人拿出4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四位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5、做“想想做做”第7题。
(1)口答哪天售出的书最多,哪天售出的书最少。
(2)口答第2个问题,指名说一说估计册数的方法。
6、做“想想做做”第8题。
谈话:我们古代的人把五座有名的大山称为五岳,现在人们仍然这样称呼。那么五岳指的
是哪五座名山 呢?指名读出五岳的名称及高度;再指名说一说哪个最高,哪个最低;最后
把五岳的高度按从高到低的顺 序排一排,再在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课,布置课堂作业。
谈话:本节课我们在帮助小玲一 家购买电器的过程中学会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同学们
说出了那么多种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还运用这些 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收获是很大的。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课堂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六、作业:


16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练习课 14
教学内容:认识万以内数及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掌握万以内数位顺序,会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2、初 步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
1、谈话
数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 的科学,虽然只有从0——9这十个阿拉伯数字,但通过它们千
变万化的组合,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数,方 便了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
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每天的作息时间中有数字 ,我们同学有学
号,我们乘车、购物、欣赏名山大川时也发现很多数……
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感受到了数字对人类的帮助了。
1、P22“你知道吗?”第一段。
自由读一读后简要介绍一下。
2、P23数的产生和发展
当物体的个数越来越多时,聪明的祖先们又想出了新的记录方法了。
自由阅读后讨论、介绍。
二、数字训练
1、数位顺序表
2、读数
⑴3526 3500 3005 3050
⑵67800 60078 60780 60708 600007
3、连线
六千五百 6055
六千零五 6500
六千零五十五 6505
六千五百零五 6005
小结:读、写数的方法。
3、找规律填数
⑴3700、3800、3900、( )、( )、( )
⑵4997、4998、4999、( )、( )、( )
⑶1050、1100、1150、( )、( )、( )
4、说出下面每组中的“3”的含义。
3820 30097 23 5932 6300
6、⑴以上的商品价钱中,最便宜的是( )元,最贵的是( )元。这两件商品的价格
相差( )元。
17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⑵想一想:7000元钱能买到哪两种商品?
7、解决问题
第二棵树大约有多少年?把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圈出来,并说明理由。
1880年 1380年 780年
8、拓展题
用一个6、一个9和两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要求
⑴一个零都不读出来。
⑵只读出一个零。
⑶只读出一个零的最大四位数是多少?最小四位数是多少?
三、作业:






练 习 三 1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 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更好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和有关地口
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2、通过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感受到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四位数的读、写方法,正确读、写数。
教学具准备:大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数的组成知识。(第1题)
(1)9670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7在( )位上,个位上是( )。
(2)5个千、8个百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
二、读数、写数练习。
1、完成第2题。
(1)读出下面个数,并说出每个数中的6各表示多少,再用线连一连。
(2)进行交流,说出从练习中得到什么体会。(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数值不同。)
2、完成第3题。
(1)让学生先读一读,再写出横线上的数。
(2)布置课后小组作业:在课余收集类似的素材进行交流。
三、口算练习。(完成第3题)
7200-7000 7000+3000 8000-3000
6700-700 600+3000 10000-6000
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完成第5题)
18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1)让学生对近三日每天参观的人数各接近几千进行估计。
(2)进行估算。
(3)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五、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
1、完成第6题。(比较大小)
2、完成第7题。
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 较。在小组里用合适的语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
少一些、接近、差不多等)来表达比较的结果。
六、找规律填数。
1、完成第8题。
(1)要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先指导学生一组 一组的有序观察。(分成6组进行填写数,有的
递增,有的递减。)
(2)独立的填写。
(3)最后可以交流每组上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写的。
2、完成第9题。
第9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到所有答案,体会策略和
七、作业: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千克的认识16
教案内容: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 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
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 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 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
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样食品(出示蜜枣、膨化食品),他们在争吵到底谁比较
重,你能想个办 法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讨论,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蜜枣的重量
谈话:通过掂一掂,我们发现蜜枣比较重,但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吧。
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看出重量来的。
19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谈话: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到底“1”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台秤吧。
2、认识秤面,认识千克
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kg和数字刻度)
问:你知道kg表示什么么?
讲述: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 单位,千克又叫公斤,如果
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 如果秤面上
指针指着2呢是多重呢?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3、学生再次称一称蜜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学生称蜜枣,并交流称的结果。
再让学生掂一掂,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再掂一掂膨化食品,估测有没有1千克重。
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⑴称一称、掂一掂1千克的大米
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的大米
体验1千克大米的实际重量,轮流用手掂一掂。
⑵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1千克的鸡蛋
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的鸡蛋。
合作数出1千克鸡蛋的个数。
问: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的鸡蛋,但每组数出的个数有些差别呢?
想一想:1千克鸡蛋大约有 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你能称出2千克
的大米或鸡蛋吗?
学生再次尝试称一称。
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
1、想想做做1
谈话: 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蜜枣、鸡蛋、大米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生活中
还有许多物品也可以用 千克做单位表示重量的。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进行安全教育)
3、认识形形色色的秤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用来称物品重量的秤也是各种各样的。
出示秤的实物图片或实物。
学生交流。
4、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20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5、想想做做4
出示题目,让学生 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你能
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6、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延伸
1、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 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
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 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
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五、作业:





克的认识17
教案内容: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称比较
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 ,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
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
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 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体拎在手上有什么
感觉吗?
小结:千克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称 比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它作单位。还有一些比较
轻的物品又用什么单位来称量呢?
讲述: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来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
二、动手使,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介绍。
2、称出10克的黄豆
学生分组活动称出10克重的黄豆。教师巡视。
问:10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交流汇报。
21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问:根据我们数出的结果,你又想到了什么?
感受1克黄豆的重量。
3、感受1克的重量
⑴分组掂一掂准备好的2分硬币。
问:2分硬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⑵再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
问: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比,哪个更轻些?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比呢?
交流汇报。
一根羽毛比1克重还是轻?一把学生尺呢?
4、学习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P34水果图
问:你能看出图中物品的重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我们在称物品重量或是看图了解物品重量时,首先要观察什么?再怎么看秤读出重
量?
5、了解千克和克的进率
出示一袋蜜枣,这袋蜜枣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蜜枣是 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
来的?
把这两袋蜜枣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 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
的?看一看这两袋蜜枣有多重?
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千克=1000克。
6、完成“试一试“
谈话:用弹簧秤称出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学生活动。
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比一比轻重。
称一称:文具盒的重量。
比一比:估测和称量的结果。
班级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第1题
观察插图,指名回答书上的问题,再体温: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第2题
让学生猜一猜这三种物品比1克轻还是重?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
会。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出答案。
问:你是怎么想的?
4、第4题
出示图,指名说说图的意思。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回家后 照样子
称一称,算算杯子里的水的重量。
22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谈话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克,知道了克是一个比较小的质量单位,
在表示比较轻的物品 重量时常用到它,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看看哪些物品是用
克和千克做单位的。
五、作业:


练习四 18
教案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 克的进
率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完成练习四中的习题。
1、第1、2题
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积累的对相应实物重量的体验,结合给定的数据思考选择 什么样的答
案或计量单位比较合适。
交流时注意让学生依照对这些物体重量的感受说说自己的想法,以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解题策略。
2、第3题
首先复习千克和克的进率。
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题。
最后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第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细心收集图中的信息。
再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最后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组织交流汇报。
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
4、第5题
引导看图,说出每样商品的净含量。
再由学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最后组织交流,并鼓励学生再提出一些数学并进行解答。
5、第6题
引导理解题目含义,并让学生算出1号杯中水的重量。
再把2号杯、3号杯中的水的高度与1 号杯比较,从而估计出这两杯水的重量,2号杯、3
号杯里的盛水量大约分别是90克和120克。
6、思考题
交给学生自己思考并组织交流讨论。
7、全课总结。
23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8、作业:




称一称 19
教案内容:称一称
教学目标: < br>1、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
高实际操 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调查汇报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千克和克,上节课布置你们课 余时间到商店哪些商品的重量是
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各是多重?谁来说一说?
二、实践操作
1、猜一猜
问:今天你们从家里带来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么?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
打开袋子验证。(苹果)
想知道一些什么吗?用什么办法知道苹果的重量?
出示课题:称一称
2、动手实践
看图,了解活动内容及活动要求。
分组 活动: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并且把
数的个数填在表格里 ,然后展示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看。
学生活动,并填写结果。
交流汇报。
谈话: 刚才各个小组分别称出了1千克的苹果、橘子、黄瓜、西红柿,知道了它们各有多
少个,另外你们还带了 哪些蔬菜、水果,称了没有,也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问:看着这写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3、估一估
⑴教师出示自己带来的苹果(略大),问:你们能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苹果1千克大 约有多
少个吗?为什么跟你的结论不太一样呢?
⑵讲述:都是1千克的苹果,但是大小不一样 ,所以个数就不一样,苹果大,个数就少,
苹果小,个数就大。
4、称体重
⑴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24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⑵认识秤面。
出示书中的体重图。
指名说出这个小朋友的体重。
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⑶小组活动称体重。
⑷班级交流。
讲述:除了称出自己的体重外,我们还有一种方法知道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阅读P38“你知道吗?”
各人比较自己的称得的体重与算出的体重有无差别,相差多少,在小组内交流。
5、小结:一 般情况下,算出来的体重与称的体重是差不多的,但是也有人相差较大,如
果你的体重比算出的体重重很 多,那就说明你太胖了,要注意多吃蔬菜,多运动。如果你
的体重比算出的体重轻很多,那就说明太瘦了 ,要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加了称一称的活动,知道 了不同的水果、蔬菜1千克大约各有多少
个,还学会了称自己的体重和利用公式计算体重。课后把你学到 的知识介绍给你的邻居和
其他小朋友。
五、作业:




练习课 20
教案内容:练习课
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的系统练习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并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进一步体验数学 与生活
实际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看图写出物品或人的重量。
二、把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圈出来。
1、一个二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
30千克 300千克 30克 300克
2、一本数学书大约重
20克 120克 20千克 120千克
3、一头猪大约重
3克 120克 3千克 120千克
4、一只鸡蛋大约重
6克 60克 6千克 60千克
三、填空
25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1、填空
4千克=( )克 8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3900克>( )千克
2、比大小
109克○100克 5千克○500克
1200克○2千克 6000克+200克○7千克
9千克—1千克○8000克 7500克—500克○6000克+500克
3、在()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块手表重100( )
一只塑料袋能装3( )的物品。
一本词典重大约500( )。
一头大象约重4000( )。
四、解决问题
1、每千克苹果3元,买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钱?36元钱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
2、1袋冰糖重100g,几袋这样的冰糖重1kg?
3、水果超市原来有西瓜3400千克 ,卖出3000千克后,又运来5000千克,现在有西瓜多
少千克?
4、每根香蕉的重量都 相等,每个橘子的重量也都相等,一个橘子是85克。一根香蕉重多
少克?一个菠萝重多少克?
五、作业:


第四单元:加和减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21
教案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 两位数加
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 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
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
成独立 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学具准备: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26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一、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玩具店买过玩具吗?今天也有两个小朋友要去玩 具店买玩具,你
们想帮他们参谋参谋吗?现在我们就到玩具店看看吧。
看!玩具店到了,谁在买东西呀?我们给插图中的小朋友起个名字,男孩叫贝贝,女孩叫
玛丽。
二、探索新知。
1、同学们,这个玩具店真漂亮,玩具真多,(出示商店图)贝贝和玛丽每人 要买两件玩具,
你能说出他们购买什么玩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怎样付款呢,你们能帮他们算算< br>吗?
2、提问:书上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打算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帮他们列出算式吗?
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同时板书算式:
(1)贝贝应付钱:44+25= ( )
(2)玛丽应付钱:44+38= ( )
4、谈话:这两道算式如果用竖 式计算,我想每位同学都不成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运用口算的机会是很多的,贝贝和玛丽到商店 来的时候就没有带纸和笔,他们只能口算出
应付的钱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 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5、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
第一道算式:44+25= ( )
(1)先算44+20=64,再算 64+5=69;(2)先算44+5=49,再算49+20=69;(3)先算40+20=60,
再算4+5=9,最后算60+9=69;(4)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 9。
第二道算式:44+38= ( )
(2)先算44+30=74, 再算74+8=82;(2)先算44+8=52,再算52+30=82;(3)先算40+30=70,再算4+8=12,最后算70+12=82;(4)先算4+8=12,再算40+30=70,最后算7 0+12=82。
6、再次交流,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7、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小组讨论交流)
8、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
9、对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三、巩固深化。
1、算一算、比一比。(做“想想做做”第1、2题。)
(1)电脑出示第1、2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结果直接写在书上。
(2)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3))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第一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 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
区别;第2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 两位数)
2、想一想、填一填。(做“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表。
(2))电脑验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第1小题,再算第2小题。
27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2)口算结束后交流算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
(4)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
4 、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做“想想做做”第5题。)(1)选出其中一组题先估
算再口算,并 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1)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
(2))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3)讲述: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 之后再估算,可以检验口算的结
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5、解决实际问题。(做“想想做做”第6、7题。)
(1)电脑出示第6题。
提问: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几条路?学生回答后逐一阐述每一条线路。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回答问题。
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解答另外两个问题的想法。
让学生到到讲台前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说给大家听。
电脑验证,并对讲述有条理的学生进行表扬。
(2)出示第7题。
让学生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教师对后进生予以帮助。
集体反馈。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四、课后延伸和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学习的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同学间可以 相互出题考对方,回家
后,也可以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22
教案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口算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具准备:情境教学挂图。
28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最喜欢的地方,想不想知道去哪儿?出示情境图:玩具商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学生自主观察玩具商店的情境图。
你从题中得到了 哪些信息?你们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想好后在小组中互相说
一说,然后各小组的选一名代表给 全班同学说一说。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分类解决。如果学生提出用加法做的问题,让学生口 述算
式和得数,这样及时复习并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如果提出用减法做的问题教师将这类问题
按 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顺序分类板书如下:
(1)玩具客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
(2)玩具火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
(3))玩具火车比玩具客车贵多少元?
2、学生自己读一读板书问题,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指名说算式并板书:38-25、44-25、44-38)
3、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这三道题的笔算方法我们早已学过,这节课我们研究口算方法,先来研究38-25的口算方
法 。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小组里讨论。
在班内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板书。学生可能说出的算法有: < br>(1)38-20=18,18-5=13。(2)38-5=33,33-20=13。(3)30-2 0=10,8-5=3,10+3=13。
你们的想法,老师已经写在了黑板上,看着这些算式,你能 说说口算时各是先减哪一位上
的数,再减哪一位上的数吗?
44-25得多少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口算得数。
先在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再在班内交流,教师板书。学生可能说出的算法有:
(2)44-20=24,24-5=19。(2)44-5=39,39-20=19。
(3)把44分成30和14,,30-20=10,14-5=9,10+9=19。
看着这些算式,你能像上一题那样说说每种算法各是怎样计算的吗?
小组讨论,比较38-2 5、44-25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找相同点时,着
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 都可以先用被减数减减数十位上的数,再减个位上的数,也
都可以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减十位上的数,还 可以十位上数、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减,然后
把两次减得的差合起来。不同点是,第一题是不退位减,第二 题是退位减,特别是用第三
种方法计算退位减时,要从被除数十位上退一作十,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再减 )
让学生自己口算44-38。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完成后组织交流,让学生 说说自己怎样算的,并比
较每个蘑菇上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夺红旗”游戏。各学习小组的成员,每人完成一组式题,4人共完成四组式题。比一比,
29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每组三道式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读题后,独立填写统计表。
(2)集体交流,体会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比一比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再比较中发现联系。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口算得数,集体校正。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1)让学生先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书中提出了什么要求。
(2))学生交流估计方法。
(3)通过算一算,经验估算情况。
7、做“想想做做”第7题。
(1)仔细看图,收集题中的信息。
(2))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和解题结果。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么学到的?先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根 据学生叙述,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五、作业: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一)23
教案内容: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 析数量
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
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教学具准备:情境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0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 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价格
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板书 :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 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
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玲玲的妈妈 问营业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1)谈话:今天老 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他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
表示出裤子价钱。(教师在黑板 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要求 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问题(画出括号,写 上?)。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2)谈话: 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纸上,如果不会解的,可
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3)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你会解答吗?(指名说,教师板书)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4)提 问: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方法不再教学。如
果有学生说出第一种 解法,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
“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值 是1个2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
价钱是4个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 套衣服的价钱。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妈妈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 出示问题: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指名读问题。
(2)谈话:我们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指名板演。
(3)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4)提问:有用第二种解法解答的吗?如果没有,不再教学这种解法;如果有第二种解法解
答的,让学生 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比较。
提问: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回答时,把课题板书完整。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
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
说说你还能求什么。
31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
交流并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学生各自填表。
全班共同校对。
4、补上合适的条件。
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 ,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1)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
(2))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图。
编一道用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二)24
教案内容: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看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2、能根据题意用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看线段图解题
1、口述线段图意义。
2、要求列出算式。
3、小结(两种解题思路)。
二、应用题练习
1、一袋面粉重15kg,一袋大米 的重量事面粉的4倍。大米和面粉一共重多少千克?大米
比面粉重多少千克?
要求:
(1)、先画出线段图。
(2)、列出算式并解答。
(3)、思考: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2、小白兔拔了28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6个 。它们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小灰兔
比小白兔少拔多少个萝卜?
32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要求:
(1)、先画出线段图。
(2)、列出算式并解答。
(3)、思考: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三、课堂练习
1、红花有32朵,绿花的朵数是红花的5倍。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红花有32朵,绿花的朵数比红花朵5朵。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25
教案内容: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一步学会看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2、能根据题意用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做第八题时渗透《消费者权益保护费法》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45.8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审题。审题玩后问学生如果这价钱高了我们要和售货员吵 吗?不必要,
师告诉学生要用《消费者权益保护费法》维护自己的利益。然后学生口述题目意思,口答< br>问题的含义。指名回答本题的数量关系。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师小结。
2、P45.9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目含义。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评讲:本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么列式?
小结。
3、P45思考题
指导学生先画出线段图表示题重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看线段图说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学生独立解答。
二、课堂练习
1、停车场有小轿车28辆,大客车的辆数是小轿车 的3倍。一共有多少辆车?(还可以怎
样提问?)
2、小红摘了25千克黄瓜,小明摘的西红柿的重量比黄瓜的3倍少10千克。小明摘了多
33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少千克西红柿?
3、小方家养了4只母鸡,每只母鸡孵出2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鸡?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练习五(1) 26
教案内容:练习五
教学内容:P46.1——5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快速地口算出和在100以内的两位
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46.1
出示题目。
先自由口算,再独立口算。
评讲:
(1)、比较分析每组中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2)、小结加、减法在算法上的共同点。
2、P46.2
师生合作进行口算(教师出示教具带领学生口算。)
学生同桌合作练习。
3、P46.3
出示题目,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估算。
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任意指其中一题要求估算出结果。
4、46.4
口算比赛。
评讲。
5、46.5
出示题目,要求说出题目含义。
让学生根据题意提出求和或求差的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口算出结果。
二、课堂练习
1、 先口算出上、下两数的和,再算出这两个数的差。
三、作业:


34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练习五(2) 27
教案内容:练习五
教学内容:P46——47第6——9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题,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基本上
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46.6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评讲: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能一步求出问题吗?先求什么?为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小结。
2、P47.7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评讲: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你能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吗?
怎样列式?为什么?
3、P47.8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并要求画出线段图。
评讲。
小结:两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4、P47.9
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问:这题的线段图和前面的比有什么不同?
先求什么?为什么?再求什么?
小结。
二、课堂练习
1、一辆中巴车可以坐25人,有80位同学坐车郊游,3辆这样的车够坐吗?
2、桃树有2 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倍,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你能提出什么
问题?)
3、学校买来了39只篮球,买来的排球比篮球的3倍还多4只,买来的足球有多少只?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35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练习五(3) 28
教案内容:练习五:
教学内容:P47——48第10——13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的应用题,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基本上
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47.10
独立完成后评讲。
小结(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P48.11
引导看图,找出数学信息。
分析每小题,指出必须找出合理的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二、课堂练习
1、某城市六月份的降水量是42毫米,七月份比六月份少了14毫米。六、七 两个月一共
降水多少毫米?
2、狗的寿命大约有12年,马的寿命大约是狗的2倍,大象的寿 命大约比马长6年。大象
的寿命大约有多少年?
3、一班收集了69节废电池,二班收集的是一班的3倍,两个班一共收集了多少集废电池?
4、卡车有34辆,客车比卡车多17辆,轿车的辆数是卡车的4倍。轿车比卡车多多少辆?
(你还能提 出什么问题?)
三、思考题
1、P48
出示第一组的三道算式,引导观察并研究 同一道算式中各部分的数之间以及三道算式之间
的联系。发现规律后再尝试着按规律接着往下写。
第二组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找规律填数。
⑴1、3、9、27、()、()
⑵1、2、3、5、8、()、()
四、作业:




36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 29
教案内容:24时记时法
教学内容:P49——52
教学目标:
1、通 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个时
刻,能进行普通记时 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2、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 ,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
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今天田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 节目单,看看上面有
没有你喜欢看的节目,它几时播出的?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提问 ,如:14:00在钟面上怎样表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几时?
教师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相对应的两种记时方法。
3、小结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初步认识24时记时法
⑴问:你知道一天中有几个小 时?想一想,在这24个小时里,钟面上的时针要走几圈?
一天时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⑵出示 红蓝色彩带,说明:我们把每天的凌晨0:00——中午12:00用红色彩带表示,把
中午12:00 ——夜里12:00用蓝色彩带表示。
⑶问:中午12:00是白天还是晚上?师画出太阳图标。
⑷演示钟面时针的运行情况,了解0:00和24:00之间的关系。
⑸说明:0:00和2 4:00表示同一个时刻,这个时刻既表示一天的结束,又表示新的一天
的开始,如果是除夕夜的时候, 它还表示特殊的意义,也就是旧的一年的结束,又标志着
新的一年的开始。
3、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⑴观察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在表示方法上的区别。
⑵练习:说出下面时间用的是哪种记时法:
8:00 16:30 下午5:00 夜里11:30
上午8:00 下午4:25 21:34 0:00
4、练习:P50想想做做1中的第一个钟面。
要求说出钟面表示的时间,问:这个时候你可能在干什么?
再出示背景图,问:这时的钟面上 表示的什么时间?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能用24时记时
法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
同理学习后两幅图。
5、小结转换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37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问:上面的营业时间用的是什么记时法?你能把它转换成普通记时法吗?
在把24时记时法转换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想想做做3、4
出示题目,直接口答。
3、想想做做5
观察火车票,问:你从火车票上得到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
讨论:妈妈下午几时前到南京火车站比较合适?
4、想想做做7
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轮流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
5、想想做做8
小组讨论:看着3个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做什么?再在班级内交流。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阅读课后常识部分:“你知道吗?”上的内容。
五、作业:





简单的时间计算 30
教案内容: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内容:P53——5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
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
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现实情境,探究计算方法
1、整时段时间的计算
⑴出示节目表
⑵问:从节目表上说说“六一剧场”是几时播出?几时结束的?
如何计算它的播放时间呢?
⑶讨论计算方法。
⑷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2、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
38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⑴问:你还想知道哪个节目的播放时间?
⑵师生共同进行计算。强调书写的格式要求。
⑶小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1、想想做做1
出示题目,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
每天的借书时间分成了几段?
应该怎样求出每天借书的时间呢?
学生尝试练习,再集体讨论。
2、想想做做2
提出观察要求:图中有几家不同的商店?它们各自的营业时间是从几时到几时?分别分成
了几段 ?
尝试完成各商店的营业时间,并组织讨论交流。
3、想想做做3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算一算。
评讲交流做法和想法。
教师小结。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练习课 31
教案内容:练习课
练习内容:24时记时法
练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区别及换算方法,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
行一些 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练习过程:
一、两种记时方法的互换
1、将下列时间改成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
下午2时 晚上7:20 中午12:00 上午8时30分
2、将下列时间改成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
21:00 15时10分 9:50 13:40
二、计算经过时间
1、8:00——15:40
2、9:30——22:00
39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小结互换方法。
三、实际应用
1、下面是三家商店的营业时间:
商场:9:00——20:30
超市:6:30——21:00
歌厅:12:00——次日2:20
分别计算三家商店的营业时间各是多长?哪家营业时间最长?
先由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交流讨论。
重点讨论第三种情况的解题思路。
2、想想做做P54.4
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小星的睡觉时间分布在几天里?怎样
计算?
3、想想做做5
出示火车时刻表,问:从这张列车时刻表张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给我们提出了 什么问题?
“运行”和“停靠”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独立完成第1、2两题,做好后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集体反馈。
问:从这张火车时刻表上,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在班级里说说想法。
四、阅读资料,拓展知识
阅读“你知道吗?”中的画面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谈话:阅读了这段文字,
你了解到哪些 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谁能给大家介绍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继
续查阅资料,多渠道地收集信息 ,把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
五、作业:







周末一天的安排 32
教案内容:周末一天的安排
教学内容:P56——57
教学目标:
1、通过时间活动,加深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2、体 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
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 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40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周末一般是怎么度过的?
2、指名回答。
3、师:看来 大家的周末生活还真师丰富多彩呀,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
一起来探讨怎样科学、合理地 安排时间,才能让我们的周末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
4、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感悟体验
1、播放课件,了解时间表中的小姑娘周末生活。
2、谈话:小华也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这是她上周末一天的生活,看了以后你有什么
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看来小华周末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制定的 具体的作息
时间表。
3、出示主体图,谈话:从这张作息时间表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出示下面问题:
小华做家务用了多长时间?做作业呢?
小华到新华书店购书用了多长时间?
小华参观动物园的时间是从下午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小华制作航模的时间是从下午几时几分到几时积分?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5、师:上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小组讨论)
6、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啊?(班级交流)
三、实践应用,自我提高
1、谈话:从小华的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中,你觉得小华是怎样的一 位同学?你从中受到
了什么启发?
2、如果让你来安排周末一天的生活,你有什么好的创意?
(启发引导合理安排时间:既要要有学习劳动的时间,还要有娱乐休息的时间。)
3、同学们独立自制一张详细的时间安排表。
4、组织学生交流,及时反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同样多的时间,希望大家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五、作业: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3
41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教案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P58——60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图画,谈话:
⑴同学们,田老师画了三幅画,你们想看看吗?(欣赏)
⑵问:看了这三幅画后,你想说什么?
⑶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 方形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2、举例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吗?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 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
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⑴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 ,
你发现了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学生汇报。
⑵验证
谈话:同学 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四人一
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 下长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
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分组活动。
⑶交流、总结
问: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
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⑷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⑸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
问: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⑹小结: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的四 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
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42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通过电脑演示长 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时,这样就
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谈话:我们已经发现并验证了长方形的特征和正方 形的特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
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小组讨论后在班级内交流,使学 生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
是直角。不同点在边上,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而 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也就是说正方形
不仅对边相逢,而且邻边也相等。
三、应用拓展 < br>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
么是长方 形或正方形。
2、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小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动手测量
⑴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⑵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4、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并展示部分学生作业,要求说出所画图形的每条边
的长度。
5、游戏:猜图形
⑴ 狗弟弟:我的身后是一个长方形,看得见的两条边分别是8cm、5cm,你知道其它两条
边的长度吗?
⑵猪小弟:我的身后藏着一个正方形,可以看到的这条边是6cm,请问:看不见的三条边
各是 多少cm?
⑶牛大哥:只知道我的身后是一个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一条边是5cm。聪明的同学 ,
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它的每条边可能是多少cm?
四、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
五、板书设计:
边 角
长方形 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有四条边,都相等 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六、作业:



43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认识周长34
教案内容: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P61——6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利用对图形周厂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 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
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察操作,感知周长
1、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同 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
在你能不能很块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 里吗?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谈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
交流。
2、找一找
出示瓷砖、手帕等物品的实物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组织学生先独立指出课桌面、三角板的边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
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3、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 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的图
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 知道围成的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
形的周长。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 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分组操作,围出树叶
的周长,并量一量。
组织学生交流做法。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各种形状的图形 。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让
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 的边线。
44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2、量一量
出示“试一试”中的两个图形,问:你能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吗?学 生独立
量一量,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组中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 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
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3、算一算
想想做做”4,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中
交流算法,再在 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想想做做“5,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做好 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地交流
想法与做法,教师参与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 交流,反馈学
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评析。
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1、实际测量
“想想做做”3,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树叶,在小组中开展操作活动, 量出它们
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厘米,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组织全班学生进
行交流,汇报操作的方法及测量结果。
2、解决问题(作业)
“想想做做”6,让学生在 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选择简便易行的做法,然后让学生
在班级中说一说,交流选择不同的但是合理 并符合实际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互相测量腰围
长度,布置学生课后测量大树树干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5
教案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P63——65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 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
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出示场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会提出数学问题吗?
45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学习例题
⑴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 周长?为
什么?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⑷问: 你喜欢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
哪些条件?怎样计算?
2、学习“试一试”
⑴出示题目:一条正方形手帕才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小组交流“你是怎样做的?”。班级交流“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3
独立做题,在班级内共同订正。
2、想想做做1、2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问:做这两题时,都要先怎样?再怎样 ?从这里可以看出求长方形的周长时需要什么条
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3、想想做做4、5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问: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6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动手拼图形,拼好后在小组内互相检查,并口答题目中的问题。
在班内交流不同的拼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 37
教案内容: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
教学内容:P68——69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 特征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46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
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了一 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有什
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揭示课题。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围一围
谈话这是一根美丽的丝线,谁能告诉老师我们能用这根美丽的丝线做什么?
出示课本插图,明确围成的图案的要求。
问:你想用这根丝线围成什么美丽的图案?
学生活动。
评析:你围成的图案的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
2、摆一摆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最方便的方法量出了自己围出的图案的周长,下面你能用尺量出学具
篓里的小棒 的长度吗?
你能从中选出几根小棒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如果学生 摆出的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及时提醒注意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特征。
问:你是怎样摆的?周长是多少?
3、拼一拼
谈话:请每位同学从学具篓里拿出1 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用这些小正方形拼成
一个大长方形,你能拼出几种?你能算出你拼出的大 长方形的周长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多媒体演示学生拼的作品。
问:比较这三个长方形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量一量 谈话: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有两个图形,你能
想办法求出 它们的周长吗?
学生尝试练习。
问:你分别量了它们的几条边就能知道它的周长了?
5、估一估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通过围、摆、拼、量求出了不同图形的周长,老师手里 的这块
手帕你能估计出它的周长吗?
指名学生进行估计,并将估计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周长。
问:你还想估计哪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呢?自己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
学生自由活动:估计、测量、计算。
三、全课总结
47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四、作业:



第七单元:乘法
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38
教案内容: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P70——7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2、在具体情境中 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在探索 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 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挂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的两位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知道了什
么?
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自主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一起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
1、解决“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计算400×2,结果是多少?再在小组里交流。
⑶班级交流。
谈话: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说出算法,教师板书。
2、尝试解决“小男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怎样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⑶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⑷班级交流,总结算法。
3、小结,问:观察上面两题的乘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揭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算法上的联系,从而促进算法的有效迁移。
2、想想做做2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再移动卡片,学生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8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每组的三道题之间的联系。
4、想想做做4
引导观察图意,搜集信息,明确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5
出示图画,引导搜集信息,明确要求问题。
问:“沿着四周走一圈”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班级交流评讲。
6、想想做做6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中插图,搜集图中的信息。
独立思考,解答题目。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又是怎样学道这些新知识的?
五、作业: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39
教案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P72——73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1、探索算法和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
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 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
数学的知识。(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学习例题
⑴观察图中小华从家道学校的场景,说说小华在做什么。
问:根据刚才看道的,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⑵谈话:你能列竖式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学生尝试笔算,小组交流。
⑶班级汇报:
列竖式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49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⑷问:看一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联系以 前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想一想,三位数乘一位数
在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等方面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试一试”
出示大生骑车从家道体育场的场面,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交流,由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问:这一题的计算和上一题比,复杂之处在哪里?
1、小组讨论: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深化发展
1、想想做做1
学生在书上将竖式补充完整。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
2、想想做做2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班级交流订正。
让学生数一数每题的积各有几位,问: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
问:根据刚才的观察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4、想想做做4
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要求口算哪些题,口算给同桌听,一人口算 乘2的题,
一人口算乘3的题。
5、想想做做5
让学生说图意,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用竖式计算得数,然后口头回答问题。
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6、想想做做6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7、拓展题
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五、作业:





练习课(1) 40
教案内容:练习课
教学内容:P74第1——4题
50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 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同时能合理
地运用口算、估算、笔算的多样性 计算策略。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练习七1
分组出示估算题。要求学生估算出积是几十多,再独立进行口算。
小结归纳每组中两道题的区别。
2、练习七4
指导看图,弄清题里各是什么物品,重量分别是多少。
同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
小结归纳,指导学生合理选择条件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1、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进行计算
613×7= 3×352=
284×4= 135×4=
2、判断
3、解决问题
⑴每辆卡车运水果891千克。5辆这样的卡车能运多少千克的水果?
⑵680个同学乘9辆车去郊游,前8辆车各坐75人,第9辆车要坐多少人?
⑶工厂运来2 000千克黄豆,平均每天用125千克做豆腐。8天后用掉多少千克的黄豆?还
剩多少千克黄豆?
三、拓展练习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练习课(2) 41
教案内容:练习课
教学内容:P74——75第5——9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同时能合理
地运用口算、估算、笔算的多样性计算策略。 能合理地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51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一、练习指导
1、练习七5
以组出示每题,要求学生进行口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题之间的联系。
2、练习七6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并指名说出估算方法。
再进行计算,并将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照。
3、练习七7——9
独立读题,明确解答方法。并对学生存在的不理解的地方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课堂练习
1、200千克 300千克 400千克
⑴5筐苹果一共重多少千克?2筐香蕉呢?
⑵几筐苹果的重量正好是一筐香蕉的重量?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42
教案内容: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1)
教学内容:P76——77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月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有什么收
获。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⑴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
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可以
怎样列 式?
⑵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⑶问:你能改写乘乘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 思?3个0相加等于0,改写乘乘法
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⑷想一想:0×7= 8×0=
52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指名口答。
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⑴出示看台图
问: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 每排有几个座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
多少个座位吗?
⑵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⑶一个看台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估计一下, 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
有多少个座位?
小组交流,并说说估计的方法。
⑷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⑸班级交流评讲。
问:积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
⑹试一试:104×4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小组里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独立检查,在书上订正,然后全班交流。
问:你认为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容易发生哪些错误?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4、想想做做5
看图说一说,4个书架各有多少本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估计4个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
本书? 说说你的估计理由。
5、想想做做6
谈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将学生提出问题板书出来,要求学生选择问题并解决。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43
教案内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
教学内容:P78——79
53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 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
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
3×2= 7×2= 13×2=
3×20= 7×200= 21×4=
口算后讨论: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⑴出示例题插图
问:你从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⑵指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问:你是怎样由4×12=48想到4×120=480的?
⑶小结。
2、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在书上计算,指名板演。
⑵指名板演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⑶问:第一题中乘数250末尾有一个0,积1500的末尾 为什么有两个0?第二题算过7×9
得63后,为什么积的末尾要添写2个0?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独立完成在书上,并进行评讲。
2、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
组织讨论: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
3、想想做做4
组织学生口算,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几百几十和几相乘的口算方法。
4、想想做做7
引导学生读题。
问:你能看懂表的内容吗?让我们计算什么?
学生填表。问:观察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是怎样掌握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五、作业:


54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44
教案内容: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P80——81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 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
考,提高有条理地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 提高合
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
2、收集信息。
3、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出示完整的例题。你能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组织探究: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问: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问:5表示什么 ?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
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 出什么?知道买一袋乒乓球
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
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继续引导理解方法二的思路:
6表示 什么?5呢?“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
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知 道了6袋乒乓球一共的个数,就可以求出什么?
问:这种方法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归纳反思
⑴问: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
讲述: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
⑵问: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刚才我们解决的是什么样的实际问题吗?揭示课题。
解决这样的实际 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要找到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
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想想做做1
⑴收集信息,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55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⑵问: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先求出什么?
⑶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教师依据学生汇报出示答案,并重点问一问步同方法的计算依据。
2、想想做做2、3
先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评议。
第3题解答后问:如果我们所在教学大楼内也如此摆放花,那么一共要放多少盆呢?
3、模拟购物游戏
要求: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轮流推选一名顾客和一名售货员,学生根据 顾客的不同购
物要求进行计算,售货员进行裁判。
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2、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 题,课后请留心观察,找出数学问题
进行解答,再想想从中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练习课 45
教案内容:练习课
教学内容:P81第4——7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 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
一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 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数学思考,
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81.5
指导看图,找出题中信息,明确信息含义及所求问题。
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量关系,能口述解题思路。
独立完成本题。
2、P81.6
学生独立完成。
评讲分析:每次运了几个5吨?共运了几次?
3、P81.7
学生独立完成。
评讲分析:参加工作的一共有几个人?
二、课堂练习
56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1、你能估计3棵树上大约有多少千克的水果吗?
2、花园小区新建了9幢楼,每幢住104户,新建的大楼一共能住多少户?
3、一头猪重105千克,一头牛的重量比猪的5倍少35千克。一头牛有多重?
三、拓展练习
1、北京路小学三年级共有师生162人坐车去春游,54座的大客车每辆租金 405元,21
座的中巴车每辆租金209元。怎样租车最合算?
2、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练习八1 46
教案内容:练习八
教学内容:P82第1——5题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运算方法,能将估算与计算有机结合,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82.1
小卡片出示口算题,要求学生进行口算,并选择其中几题说出口算过程。
2、P82.3
出示题目,教师口述本题要求。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评讲:你是怎样进行判断的?
3、比一比,算一算
504×8=906×4= 7×704=
5×790=6×802= 680×3=
分组完成各题,并进行评讲。
小结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运算方法。
4、P82.5
理解表格含义。
独立完成表格。
组织交流。
二、课堂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4×11= 33×2= 21×4=
57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4×110=330×2=210×4=
2、李月跑了2个来回了,一共跑了多少米?
三、拓展练习
李强每分钟走60米。有一次,李强从家到学校,走出25米,因有事又回家。 然后再从家
到学校,走了15分钟,李强家离学校有多远?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练习八2 47
教案内容:练习八
教学内容:P82——83第6——9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
条理地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
1、口算
23×2=33×3=42×2=
230×2= 330×3= 420×2=
9×400= 200×6= 4×800=
2、比一比,算一算
740×5= 480×5=
5×704= 5×408=
3、饲养场有公鸡85只,母鸡120只,鸭的只数是鸡的总只数的2倍,鸭有多少只?
二、练习指导
1、P82.6
分组计算后同桌交流:题目的特点及规律。
让学生根据找出的规律再接着写一些相应的算式。
2、P82.7——9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场景图,仔细阅读题中提供的信息。
学生质疑并提出解决方案。
(重点引导学生解决第9题)
3、思考题
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指导学生根据要求做出合理的假设,并进行相应的试验和调整。
小组讨论解决,集体评讲。
58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三、拓展练习
幼儿园小朋友做“传花”游戏,6个人围成一圈,从1号开始按箭头方向向下一个传花,
边传边 报数,当报到83时,花在谁在手上?
四、作业:





第八单元:观察物体
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48
教案内容: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内容:P86——87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 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
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
3、在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良好的 交流、合作习惯。
教具准备:一个大些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并在其六个面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谈话:小朋 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调查,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老师讲台上的这个长方
体,你能看到它的哪几个面 ?注意:观察的时候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
学生观察后互相交流。
讲述:观察长方体时 ,正对着我们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它的左侧和右侧的面都叫做侧
面,顶上的一面叫上面,请小朋友们 介绍一下你观察到哪几个面?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猜一猜,你知道从老师所站的这个地方观察到了几个面?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说说依据。
2、出示图书柜图,问:这两幅图分别时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几个面?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小结:观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物体的面也会不同。老师的 个子高,她站的位置
可以看到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而学生个子矮,她只能看到图书柜的正面和侧 面,
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
二、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问:你能指出洗衣机和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
学生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
59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2、想想做做
谈话:请同学们把文具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然后告诉同桌最多能看到
几个面 。
学生活动
指名口答。
3、想想做做3
出示正方体、长方体模型,谈 话:请小朋友们从各个方位进行观察,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
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两个面?什么位置 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
面?
学生观察、讨论,小组交流,请一组在班级内交流,其它组补充。
讲述:因为正方体、长方体 每两个是相对的,看到了上面就看不到下面,看到了正面就看
不到后面,看到了左面就看不到右面,所以 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请小朋友说说图中的正
方体、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回答。
4、想想做做4
指名读题。
谈话:想一想正方体的形状,你不看正方体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指名回答。
谈话:把正方体拿出来,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看看回答对不对。
学生活动。
5、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各自动手把两个小正方体照书上的样子摆在桌上。
各自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自己摆成的物体。
指名口答书中的问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物体,你有些什么收获?
四、作业:







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49
教案内容: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教学内容:P88——89
教学目标:
60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1、观察3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不同形状,并
能画出看到的图形,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用
3个正方体把物体摆出来。
2、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进行直观的思考。
学具准备:
1、每人准备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2、每人自制与正方体的面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7张。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你能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拼搭搭吗?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汇报,并将拼搭出的各种可能以图片形式贴于黑板上。
3、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⑴出示图形
要 求每人按照这幅图的样子,先摆一摆,摆好后相互检查摆法对不对。教师巡视,发现摆
错的及时纠正,以 达到每个学生都摆对。
⑵谈话:请同学们从正面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在桌上摆一摆,同 桌互相说
一说每张纸片表示的是哪个正方体的哪个面。全班交流。
再从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摆一摆,同桌互相交流。
问:为什么 从侧面纸看到2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从上面看到了几个小正方体?摸一摸
物体上面的这2个小正方体 ,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么?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把高低
不同的两个正方体看成在同一平面上,或设 想把高的正方体压下去,压得和低的正方形在
同一平面上。)
⑶问:你能在书上连一连吗?
2、教学“试一试”
⑴指指名读题。问:题目要求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⑵谈 话:每人尝试用3个正方体摆出符合要求的物体。摆好后从正面看一看,看到的图形
是不是题目中图形的 样子?再同桌互相检查。
⑶让学生画出从侧面看到的图形,再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画好后展示部分 学生画出的
图形,集体评讲。
指名口答。问:你从侧面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从上面看呢?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1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各自按要求摆物体,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在书上连线。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2
61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自由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独立把3个正方体横着摆成一个长方体,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图
问:这幅图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3、想想做做3
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谈话:如果想从上面看到的是,你能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吗?学生动手摆,摆好
后互相检查 。
谈话:从正面和侧面分别看到了怎样的形状?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画好后在小组内相互
检查。
4、想想做做4
指名读题,问:这道题要求我们做什么?它与前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动手摆放物体,先自己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
5、想想做做5
出示下面的图形
谈话:你知道上面的物体各是由几个正方体拼成的吗?
小组内交流,重点讨论第三幅图里为什么有4个小正方体。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观察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与可能性(1) 50
教案内容: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内容:P90——91
教学目标:
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体会统计是研究 、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 当的解释,
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 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 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你们能猜出袋子里有什么吗?
62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2、打开袋子验证:3个红球,3个黄球。
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1、想一想
问:如果让你们闭上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说明:袋子里有红球、黄球。摸到红球和黄球都是有可能的。
2、猜一猜
问:如果 让你们闭上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出后把球再放会口袋,一共摸40次,
红球、黄球可能各摸到 多少次?
学生各抒己见。
讲述:同学们的意见各不相同,这仅仅是我们的估计和猜测,有什 么好办法可以知道红球
和黄球各摸到多少次呢?
引出课题,并板书。
3、说一说。
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记录数据的方法?
讲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用画“正”字的方法 进行记录。你知道“正”字是由几笔
写成的吗?
教师讲解示范画“正”示范的书写格式。
4、摸一摸。
讲解游戏规则:每个小组的袋子里都由3个红球,3个黄球,摸球前要先把口袋 摇一摇,
然后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球,如果摸到红球,组长就在红球的后面用画“正”字的方法记
录。摸过以后要把球放回口袋,要摇动口袋。小组同学轮流摸球,一直摸完40次。
想一想,每组4个同学,平均每人要摸多少次呢?
学生活动。
⑴每组组长负责记录,并把记录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⑵组长汇报摸球结果。
⑶问:统计的结果和你开始的估计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
⑷讲述:在袋 子里红球和黄球的个数同样多的情况下,从袋子里每次摸一个球,摸球的次
数又比较多,那么摸到红球和 黄球的次数是差不多的,这就说明了在这种情况下,任意摸
一个球,默祷红球的机会和摸到黄球的机会是 相等的,也就是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
相等的。
三、玩中交流,内化提高
1、想想做做1
⑴请每组拿出一个小正方体。
问:知道这个小正方体有几个面吗? 在6个上都有写数字,小组内轮流看一下有哪些数字?
各出现了几次?
⑵活动规则:把小正方 体抛30次,组长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字1、2、3朝上的次
数。其它同学统计并填表格。
学生活动,并填写表格。
⑶收集各小组数据,并完成班级各小组的汇总表。
63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⑷问:看着合计栏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⑸讲述:通过观察合计栏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 出,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
次数就越接近,那么抛一次,向上的数字有几种可能?这三种 可能性的大小怎样?(相等
的)
2、想想做做2
谈话:在布袋子里放4枝铅笔,怎样放才能分别达到下面的要求?
⑴任意摸一枝,不可能是红铅笔。
想想口袋里该装什么铅笔?
小组同学合作装铅笔,问:你为什么这样装?
⑵任意摸一枝,可能是红铅笔。
问:你是怎样想的?
⑶每次任意摸一枝铅笔,摸50次,摸到红铅笔和蓝铅笔的次数差不多, 应该怎样装铅笔?
为什么?
四、小结反思,整理知识
谈话:今天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一起研究了统计与可能性,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





统计与可能性(2) 5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92——93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
3、通过积极参与猜想、实验、验证、分析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4、培养团结合作意识以及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谈话:老师想在这个布袋里放一些红球和黄球,你能出个注意,怎么放使每次任意摸
一个球 ,摸若干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
2、学生交流并反馈。
3、小结:当布袋里放入同样多的红球和黄球时,摸到两种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4、谈话:如果布袋里放入的两种颜色的球的个数不一样多,摸到的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二、开展活动
1、摸球活动
问:如果在布袋里放3个黄球,1个红球,摸10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
64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⑴猜想
同桌猜一猜。
⑵实验
四人一组讨论分工、记录摸球结果的方法;小组活动。
⑶分析数据:统计的 记过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嘛?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结
果的原因吗?如果我从这个布袋里任 意摸一个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
可能性小?
问:每次涂一个方块做记录的 方法和每次涂一个方格做记录涂成一个条形图的方法哪一种
更好?为什么?
⑷推测
问:如果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怎么办?
⑸练习
如果老师在袋子里按下面的数量放球,你能很快判断摸球结果吗?
袋子里8个全是黄球。
4个红球,4个黄球。
7个红球,1个黄球。
2、掷小正方体活动
问: 一个小正方体,四个面写“1”,一个面写“2”,一个面写“3”,把小正方体抛30次,
猜一猜哪个 面朝上的次数多一些?哪两个面朝上的次数差不多?
猜想。实验验证。分析: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
3、装铅笔活动(想想做做2)
出示课本图片,谈话: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
提出活动要求:玩两次,第一次的要求是装好后 ,从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
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第二次装好后从袋子里每次任意 摸一枝,摸50次,摸到
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
每次活动都按下面的程序进行:同桌进行操作;交流,说一说是怎么装的?怎么想的?
三、活动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习课 52
教案内容:练习课
教学内容:P94——95练习九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的综合 练习课,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 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65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做出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 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94.1
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并填表,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条形统计图的不同形式。
评讲:图中每一格表示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将“经常”、“偶尔”等表达方式与 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根
据地使用“经常”、“偶尔”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从而发 展数学思考。
2、P94.2、3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使“经常”、“偶尔”等词的含 义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间建
立相应的联系,让学生在获得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相应的词语 。
问:看了这几个转盘后,你有什么想法?
你能用“经常”、“偶尔”来说明转盘的转动情况吗?
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经常出现的?哪些事情是偶尔出现的?
3、P95.4
出示题目图画,要求学生观察思考问题,再用线连一连。
交流:你是怎么连的?为什么这样连?你是怎么想的?
4、P95.5
出示统计图表,观察图表,了解题目要求。
提出小组活动要求及分工合作情况。
讨论活动步骤,教师及时给予纠正与帮助。
小组活动。
汇报活动结果。
评讲:从统计表中你看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如果在你们组开展一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什么项目比较合适?
如果我们班想开展一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什么项目比较合适?
5、P95思考题
明确题目要求。
问:这道题中的要求是什么意思?你打算怎么涂色?
学生活动。
组织交流讨论。
二、全课总结
三、作业:





66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摸牌和下棋 53
教案内容:摸牌和下棋
教学内容:P96——97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 析的过程,加深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理解,
进一步体验从实验中收集数据研究问题的方法。
2、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相互合作取得成功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
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玩过下棋打牌的游戏吧,下棋打牌主要 的目的是养生益智,围棋、象棋、
扑克各有各的玩法,也各有各的乐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摸牌和下棋,一起
来体会“棋牌乐”。
二、开展活动
1、活动一:摸牌游戏 ⑴谈话:每人准备四种花色的扑克牌各2张,洗牌后混放在一起并叠整齐,每次任意摸一
张,摸40 次,摸之前,先估计每种花色的牌可能会摸到多少次,把你估计的数字写下来。
⑵学生洗牌并写出估计数。
⑶谈话:下面开始摸牌,注意摸牌时要从8张牌中任意摸一张看看 是什么花色,在P96的
记录表中用画“正”字的方法做记录,然后把牌放回,并重新洗牌,再继续摸牌 ,记录。
摸牌40次后,在记录表下面的方格里涂色,用直条表示摸牌结果。
⑷学生各自进行摸牌、记录和制图的活动。
⑸谈话:观察条形图,看看摸牌的结果和自己估计 的是否差不多,并在小组内交流活动的
发现和体会。
⑹班级交流摸牌游戏的体会。
⑺谈话:如果再放进4张红桃牌,任意摸40次,结果可能会怎样?先猜一猜,再合作实
验。
⑻同桌活动,班级交流,并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⑼同桌合作活动:任意选择不同张数、不同花色的扑克牌,先估计摸40次的结果,再实
验。
⑽根据老师的要求选取扑克牌的花色和张数。例如:如果摸到黑桃牌的可能性最大,你准
备怎样 选牌?
2、活动二:下棋游戏
⑴谈话:拿出发给你们的小正方体,5面涂红色,1面涂黑色 ,剪下教材附页的棋纸。同
桌一人拿红棋,一人拿黑棋,都从“0”开始走,谁走棋用抛小正方体的方法 确定。两人
轮流抛小正方体,不管谁抛的,只要红色朝上,红棋就走棋,每次走一格;黑色朝上,黑棋走棋,每次走两格。谁先走到最后一格谁为胜。两人轮流交换棋子下几盘,哪种颜色的
67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棋胜了就在书上P97的方格图上涂一格。
⑵同桌合作,轮流选择红棋开展活动。
⑶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一共胜了几盘,其中执红棋时胜了几盘,执黑棋时胜了几盘,小
组长统计全组红 棋和黑棋获胜的盘数。
⑷在班内交流游戏结果。各组汇报红、黑两种棋获胜的盘数,教师记录,一起合 计。讨论:
为什么红颜色的棋胜的盘数多?如果要使两种颜色的棋获胜的次数差不多,只改动黑棋每次走动的格数行吗?怎样改?如果只改动小正方体上涂色的规定,可以怎样改?
三、活动总结
四、作业:






第十单元:认识分数
认识几分之一 54
教案内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P98——100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 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
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 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
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 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同学们每两个人分成一组来分 食品。小强和小红他
们俩准备了哪些食品?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能让他们俩都满意呢?(板书:平 均
分),什么叫平均分?
2、问: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
3、指名分食品,并贴出相应图画。
4、分蛋糕: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到几个?
5、师:要表示“半个”,就要学习新的数,就是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探究
1、认识二分之一
⑴谈话:我们先来看看半个蛋糕师什么羊的?(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2份)。现在
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个,这半个用分数表示就是二分之一。
68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板书:二分之 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看老师写出这个分数,先写中间的横线,再在横
线的下面写2,表示把这一块 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在横线的上面写1,表示半个是
其中的一份。这个数就是分数。
问:你能完整地说说老师是怎么写出分数二分之一的吗?
⑵你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把数学书打开到P98,自己找一找,读一读,认一认。
学生自学课本。
问:中间的横线叫什么?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什么?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什么?分 子和分母谁
在上,谁在下?
⑶谈话:你会读出这个分数吗?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⑷问:这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12,那么另外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呢?
⑸谈话:认识了12,你想不想拿一张纸折一折,把它的12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呢?
学生折纸、涂色。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
班级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可以涂哪部分?还可以涂哪部分?
还有谁的折法跟他不一样?
2、想想做做1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出示第1题,学生齐读题目。
教师 指导填写第1幅图下面的分数。谈话:这幅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一份
就是它的几分之几? 在这幅图下面的括号里写出一个分数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几题。
3、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么选的?为什么?
小结:只有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究,比较大小
1、谈话:我们来做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给你的三张圆纸片,比较一下,这三张的大小怎
样?
请你折出一张纸的12,涂上颜色;再折出另一张纸的14,涂上颜色。比较这两张纸中涂
色部 分的大小。这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你能比较出折两个分数的大
小吗?
折 出第三张的18,涂上颜色,你想用18与前面的哪个分数比较大小?跟同桌同学互相说
一说。
全班交流:12>18 14>18
2、想想做做3
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
问: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
指名说出填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问:谁能根据这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指名回答。
69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3、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动手涂一涂并比较大小。
小组内交流。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谈话:我们再做一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给你的那张长方形纸,与 同组小伙伴比较一下
它们的大小,折出你最喜欢的几分之一后,涂上颜色,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比较它们 的大
小。最后每组选出最优秀的两幅作品贴到黑板上。
2、想想做做6
谈话这次的 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
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 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3、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通 过这节课的
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五、作业:





认识几分之几 55
教案内容: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P101——10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平面图形平均分成若干 份,其
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体 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 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折一折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几 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你们还能用折纸、涂色的方法来
表示分数吗?
请大家每人拿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2、请一位涂14的学生到前面展示。
问:你涂了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这一份为什么可以用14表示?
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纸,问: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 示吗?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有
几个14?用哪个分数表示?(学生尝试回答)
70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讲述: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个14,可以用34表示。(板书:34)
4、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你涂了4份中的几份?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用分数表示。
6、教师选择部分学生作品展示、比较。
问:这几位同学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24表示呢?
二、试一试
1、学习“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说说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先由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再和同桌说说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然后填在书上。
2、“想想做做”2
学生自己在书上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比一比
谈话:上节课我们比较过 12和14的大小,还记得吗?那么你能想办法比较出35和25
的大小吗?
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想出的办法好。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不同方法的学生展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四、做一做
1、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做题,在书上填写,全班共同订正。
2、想想做做1、5
独立完成,指名说出理由。
五、读一读
谈话:分数是谁发明的呢?自由阅读P104“你知道吗?”
六、全课总结
七、作业: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56
教案内容: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P105——106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
减计算。能用 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司机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
考。
71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3、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圣诞节到了,妈妈为丁丁烤制了一个大蛋糕丁丁非常高兴 。丁丁急着要吃蛋糕,妈
妈说:“今天一定要给你蛋糕吃,不过要先回答出妈妈问题。”丁丁说:“没问 题!”妈妈把
大蛋糕切成了8块,其中的 2块抹上了草莓酱,3块抹上了巧克力,问丁丁:“两次抹酱
的蛋糕一共有多少块?”“5块!”丁丁快速地说。“你能计算出两次抹酱的部分一共是这块
蛋 糕的几分之几吗?”这个问题可把丁丁难住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丁丁吗?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过程
1、简单的分数加法
问:求两次抹酱的部分一共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谈话: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手中的长方形纸片,先把它的28涂上红色,再把它
的38 涂上绿色,仔细观察,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自己算一算。
学生独立操作、思考、探究。
组内讨论,交流想法。
评讲: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小结:观察算式,计算时分母变了没有?为什么没变?
2、简单的分数减法
问:观 察你们涂好的长方形的红色部分和绿色部分,你能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你能解答
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结果。
组内交流算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1
出示题目,指名说出题意。让学生一起列式并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2
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校正,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3、想想做做3
独立读题完成,指名说出题意。
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4
指名说出题意。
在小组内一人提出问题,其他人共同解答。
5、挑卡片组成加法算式。
四、拓展延伸
P106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去填一填,再比一比,然后组织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不必揭示 分数基本性质的名称及其抽象的内容。)
72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五|作业:



第十一单元 :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1 57
教案内容:整理与复习1
复习内容: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复习目标: < br>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
两方面都 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复习过程:
一、出示题目
1、238×4208×4280×4800×4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2、64÷265÷265÷6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二、练习指导
1、P109.4
估算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并要求说出估算方法。
指名计算,再进行比较异同。
2、P109.6、7
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对学生中存在的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整理和复习2 58
教案内容:整理和复习2
复习内容: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复习目标:
73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 br>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有进一步的了解;提
高运用学 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复习过程:
一、认数
1、回忆在“认数”单元学会的知识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2、课堂练习
⑴回忆万以内数位顺序表,要求熟记。
⑵读数:3245300003500
要求:读出上面各数。说出读数过程的注意点。说出各数的组成。
⑶写数:五千四百一十三
四千零七十
八千零六
一万
二百三十
九千九百
要求:写出上面各数。说出写数过程的注意点。说出各数的组成。
⑷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比较上面第⑵中各数的大小,并能说出比较方法。
3、练习指导:P108.2
指导看图,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组织讨论:你是怎样解答第2小题的?
二、千克和克
1、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
名称、实际重量、进率。
2、P108.3
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问:怎样比较出商品的重量?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整理与复习3 59
教案内容:整理与复习3
复习内容:24时记时法
复习目标:
通过整 理和复习,使学生对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时间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74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复习过程:
一、引导梳理知识
1、在“24时记时法”中你学会哪些内容?
2、你在这一单元中哪些内容学得最好?有什么学习经验或学习中要注意的地方介绍给同
学们?
二、组织复习
1、时间的转换
⑴将普通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上午6:20 上午9:30
中午12:00下午1:40
晚上7:50 晚上11:25
⑵将24时记时法转换成普通记时法
6:40 15:40
12:00 24:00
20:40 17:30
⑶指名学生口述转换的方法。
2、P108.1
独立看图,理解图意
独立完成,组织评讲。
归纳总结。
二、课堂练习
1、小明每天晚上8:30睡觉,第二天早晨6:30起床,他每天的睡眠时间有多长?
2、一家快餐店5:30营业,23:00结束一天的营业,求这家快餐店每天的营业时间。
3、图书馆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1:30,13:30——18:00,求这家图书馆的开
放时间。
4、一列火车7:15从南京开出,8:10到达镇江,8:21分再从镇江开往常州,你 能算出
这列火车从南京到镇江的运行时间和这列火车在镇江的停靠时间吗?
三、全课总结
四、完成:
五、作业:

整理与复习4 60
教案内容:整理与复习5
复习内容: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的大
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简单的分 数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运用学过的分数表达和
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75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复习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110.9
⑴独立看图,理解图意。
指导学生从正面依次观察六幅图,说出看到的图案。
⑵再要求从侧面、上面进行观察。
⑶按课本中的要求练习。
⑷组织讨论交流。
⑸拓展:按教师要求画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案。
2、P110.13
⑴引导看图,了解图中每一份所用的分数。
⑵引导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⑶指导思考。
⑷组织交流。
⑸教师小结。
3、P112.15
⑴指导理解题目意义,分小组活动。
⑵组织讨论题中第⑶⑷问。
⑶全班交流,归纳总结。
二、全课总结
三、布置作业:




整理与复习5 61
教案内容:
复习内容:加和减(含应用题)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 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 学思考。
复习过程:
一、应用题解题能力指导
1、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2、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比裤子的3倍多(少)5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比是裤子多(少)3元。?
4、一条裤子28元,一件 上衣84元,一件毛衣的价钱比裤子和上衣的总价钱少15元,一
件毛衣的价钱是多少?
5、商店有6袋乒乓球,每袋有5个,每个乒乓球售价2元,这些乒乓球一共售价多少元?
76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6、一头牛一天吃草15千克,照这样计算,5头牛一个星期吃草多少千克?
7、看图,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二、全课总结
三、布置作业:




总复习6 62
教学目标:
1、复 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
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乘除法。
3、巩固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4、巩固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相互之间的进率关系,进一步建立吨、千克、克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回顾和整理;能够采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方
法结合实际 ,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3、通过复习,激发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
数学。
教学设计: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程全部 结束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
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到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 哪位同学能帮助其
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
2、整理回顾口算方法:
(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利用开火车形式快速计算。
(2)强化口算方法:指名说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
(3)计时训练:我们 开始一个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请同学们打开书看总复习的第1
题,准备好,“开始!”交流,订 正。
3、回顾整理笔算的方法:
(1)口算同学们做得又对又快,笔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书上的第5题的算式。
(2))交流,评价。
4、整理回顾两步计算式题。
(1)在以前我们学生的两步计算试题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试着做一做第9题。
(3)全班订正。
(4)出示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5、复习常用的计量单位。
(1)刚才,同学们计算题掌握的都非常好!这学期我们不仅学会 了口算、笔算、两步计算
式题的一些计算方法,而且我们还学会了好多的计量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 学期我们
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
(2)指名回答,师板书:
77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时间单位:年、月、日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2题。填完后再小组内进行交流。
(4)全班订正。
(5))做第3题。
6、拓展交流:自己再把今天复习的相应的 单元内容看一看,有没有疑难问题,可以询问
老师或其他同学。
板书:常用计量单位:1年=12个月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7、作业:





总复习7 63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已知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对已知信息能够进行正确处理,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得解决办法。
2、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
激趣谈话: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科技馆?门票是多少钱呢?
春游的时候我们打算去参观科技馆。我想请你们算算有关门票的问题,行不行?
二、巩固探究
1、第6题:谁来把题目读一读?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2、刚才同学们帮老师解 决了买门票的问题,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买书的问题。读
题,解决。
3、同学们,在前 段时间,我校组织了一次“爱心助学”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小伙伴捐款,
你捐了什么?现在老师这有一道 关于三年级学生捐款的信息。
出示第10题,自己读一读题,看一看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自己解答,全班交流订正,说出是怎么解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到商店去购物好不好?
引导学生看图第15页,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题中所提的“能买几个杯子”这个问题,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如果商店里的这些商品让你自己选择,100元钱想买什么东西?能买什么?
交流,纠正。
5、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和“钱”有关的,同学们解答的都比较好。下面我们来
解决关 于交通工具的实际问题,能做得更好吗?
78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交流,解答,纠正。
6、解决完了汽车的问题,我们来看火车的问题。
出示第8题,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时什么?
要求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三、拓展实践,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作业:





总复习8 64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
平。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 木,我们
学会了什么?
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
二、巩固探究
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
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搭出图形之后 ,认真观察,说一
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形状?
交流,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3、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 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
看!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14题。
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79 8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 、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实验园,长是30米,宽是20米,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
长多少米?如果 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
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



80 80

忻州师院-诺贝尔是哪国人


一建合格标准-医改工作总结


维拉诺瓦大学-江苏大学排行榜


夸父逐日翻译-梦的起点


中外名著-少先队活动记录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社交礼仪论文


内蒙古高考网-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四级成绩查询网站-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