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参考教案

玛丽莲梦兔
890次浏览
2020年08月30日 04: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浙江农林大学教务网-董事长秘书工作职责


《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87~89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试一试”和“想想做
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
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联系分数的
含义,并 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 养观察、操作、
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进一 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
强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星期天,小明和小兰去野餐。我们来看看这两名同学带了哪些食品。(出
示例题情境图,让学 生说出图中每种食品的数量)
依次讨论: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个?把2瓶矿泉水 平均分成
2份,每人各分得几瓶?
结合学生的交流,强调: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作“平均分”。
进一步讨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的交流,自然引出“半个”。
启发:每人分得的苹果、矿泉水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数来 表示,那“半个”蛋糕该用
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设计说明:通过创设 学生熟悉的野餐时分食物的情境,一方面能有效唤醒他们原
有的“平均分”的经验,为初步认识分数作好 适宜的认知铺垫;另一方面,能使他们在
表达平均分结果的过程中体会到:有时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以前 学过的数表示,从而引
发扩展数概念的心理需要,激发学习分数的内在动机。】
二、建构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1)教学例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出示蛋糕图,引导: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半个”是其中的几份?
11
来表示。(在蛋糕图中的1份上板书)
22
1
追问:这一份( 指2份中的1份)是这个蛋糕的,那么另一份(指2份中的另一
2
1
份)呢?(在另一 份上也板书)
2
指出:“半个”是2份中的1份,可以用
明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1
介绍的写法和读法,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读一读。
2
1
结合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
提问:小明和小兰各分得多少蛋糕?现在你知道用哪个数表示吗?
【设计说明:“ 半个”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而“
1
”则是这一生活经验数学化的结
2
果。借助 直观演示,能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之间架起认知桥梁。这
样处理,体现了对学生生活 经验、认知水平和知识建构方式的准确把握。】
(2)教学“试一试”——手操作,拓展认识。
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你能表示出这张纸的
1
吗?
2
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追问:这几种折法都不同,涂色 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这张正方
1
形纸的?
2
结合学生的 交流,强调:不管怎样对折,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
1
它的。
2
进一步要求: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
1
吗?
4
1
;把一张纸平均分
2
学生尝试操作后,指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成4 份,每份是它的
1
1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8
4
追问:由上面的操作,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几
份,每份就 是它的几分之一)
【设计说明: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
1
,可以有不同的折法。引导学 生从不同折法中
2


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关于
他分 数提供思路和方法。由认识
1
准确而清晰的表象,并为继续认识其
2
1
到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是分数外延的扩展。这样的
2
扩展既能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经验, 又能使他们已有的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得以及时巩
固。】
2.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交流时,重点引导他们 说清楚这个图形被平
均分成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样的几份,涂色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各自判断后,讨论:都分成了4份,为什么有些图形里的 涂色部分可以用
表示,而有些却不能?
指出:只有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才是这个图形的
1

4
1

4
【设计说明:“想想做做”第1题,在交流中重点关注“图形被平均分成多少份 ,
1
涂色部分是这样的几份”,突出了分数的本质属性;第2题提供了的正例和反例,有
4
利于通过比较和判断进一步明确: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才
能用 几分之一表示。“平均分”是建立分数概念的必要条件。】
3.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
(1)教学例2。
同桌两人合作,用两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分别涂出它们的
学生操作后,指名说说是怎样表示出这两个分数的。
11
和的大小,并试着说明理由。 24
11
进一步要求:再拿出一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并涂出它的,然后把与上88
11
和。
24
要求学生根据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比较
面的两个分数分别比一比大小。
学生比较后,讨论:通过上面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把同样大小的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含义在图中涂色,并说说 为什么这样涂,再要求他们借助直观
比较大小。
【设计说明:例2既是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 又是对几分之一含义的进一步认识。
在比较分数的大小前,都先让学生在图形里表示出相关的分数并交流 操作时的思考过
程,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教学意图,即,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三、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填一填,并交流填写分 数时的思考过程;再要求他们结合图形
11
比较与的大小。
36
11
讨论:从图上看,几个是1?1里面刁几个?你还能想到什么?
33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了解题意后,启发:如果把黑板报的整个版面 平均分成2份,那么《科学天地》
大约是这样的几份?要想估计《艺术园地》大约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 ,可以怎样想?
3.做“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在长方形中表示出种番茄的部分,再 要求他们在长方形中依次表示出种黄
瓜和辣椒的部分。
追问:从图上看,种的黄瓜和辣椒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4.做“想想做做”第7题。
提出要求: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到的分数吗?
学生交流后,指出:分数产生于实际生活,因 此它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只
要你有数学眼光,一定还能发现更多的与分数有关的例子。
四、全课小结(略)

围城读书笔记-消防安全手抄报图片


给力男子汉-清明节感想


失去的一天-船务文员


好教师的标准-关于冬天的作文


可转发的动态祝福图-综治工作汇报


国庆放假安排-晚自习


神州11-新西兰国家概况


大连交通大学地址-海南省地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