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
社会团体章程-环保活动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精选
一、指导思想
<
br>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
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
心,务实创新,
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高效课
堂”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四共有学生11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4人。大部分<
br>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
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
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
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
趣,思维活跃;
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
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
br>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
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本
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
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
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
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
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
六单元
“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
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
、课例
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
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
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
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
文前有
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
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
有“资
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
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
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
有“宽带网”
“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
全册
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
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
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
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四、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
熏陶和感染中,
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
字写字、阅读教学、
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
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本册学习要达到
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
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
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
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
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
把内容写得比较
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
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
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
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
是关注的知识的掌
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
继续关注以下良好
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
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
想感情,
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
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
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
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
br>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
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
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教学中,老师
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
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
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
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
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
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
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
,在实
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
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
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
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
进行评
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
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
达是语
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
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
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
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
br>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
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
知识,引导学生在生
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
助后进生,
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
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
阶。主要措施:1、作业面批、有
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3、结合学习
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
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
教育合力。5、鼓
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
恒,巩固后进生良
好行为习惯。对于白雪剑、周蓓蓓等优秀
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
对于王林、龚温荷等要在阅读和理解方
面多下工夫,培养他
们对语文的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对于马凯铖、
陈俊帆等重点指
导写字和朗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做到
“三个一”,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六、教学进度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