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计划 教学反思(人教版统编版)

余年寄山水
621次浏览
2020年08月30日 06: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温彻斯特大学-2017年7月1日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



附:教学计划

教师



















我专注地写了每一课,敬请各位同仁大胆斧正、自由编辑使用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2
附:教学计划

第 一 单 元

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 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
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 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解诗题
1.看图说话。出示《初夏荷塘》图。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
的景色。
2 .看图背诵。图上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诗?请你背诵给大家听。
(学生背诵《小池》)还记得写这首 诗的诗人是谁吗?(杨万里)
3.揭题。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
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4.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5.解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测学生在
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 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
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学生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 ”,
引导理解“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请你说说这题目的意思。(投宿在新
市徐公的客店 )
6.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明白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指导根据意思
停顿,读好诗题)
【设计意图】古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回忆


教案,教学设计< br>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3
原有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展示过程,从这样的兴趣点出发引入新诗的学习能减
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让学生把诗题生字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利于激
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 能力,同时也降低了诗题理解难度。
二、看图初读知大意
1.故事入诗 。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
后门外,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 景色呢?请小朋友们自己去
读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读后交流,把生字“篱 、
疏、未”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2.了解景物。自由读,杨 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
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交流。(预测学生能从诗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花”“儿童”
“蝴蝶”;从图中还能看到 田边小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
指的就是篱笆;树头是指树枝上。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 “小径”,联系《山
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
3.再读诗句,读通顺。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为下一步的学生编故事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与情
境营造,也为学 生打开了学习古诗“欣赏风景”的小窗。从诗中找景,再与
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把握诗的主景,领略诗 中风光,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
的学习方法。
三、难点理解明诗意
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看看图,说一说。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2.读诗句,诗句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说一说。(交流:指导
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4
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在学 过的哪句诗句里也有“无”指
“没有”的意思?(回想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无声惜细流、乡音无
改鬓毛衰。)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设计意图】诗句的 感悟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在理解过程中,
摒弃教师的独白,让学生联系前几学期所学的诗句, 并辅以画面帮助,在联
系中发现古诗理解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知识,掌握了语言规律,使
学习有规律可循。
四、吟吟诵诵入诗境
1.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 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
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交流说诗句的大意,不求统一:稀 疏的篱笆旁
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的花儿谢了叶子还没成阴。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
蝴蝶,蝶 儿飞进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 有什么感
受?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预测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色彩
明艳,景色 美丽;儿童天真,蝴蝶活泼,生机盎然;径深人少,田园清幽。)
3.配乐读诗。(播放古 筝曲)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
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听吗?(指导有感情背诵)
【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 化的阅读行为,在交流中强调
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因此安排了说诗意、
入诗境、抒诗情环环相扣的步骤。
五、图文对照编故事
1.这 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镜头。你仔细
看,你能看到这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 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
景,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展开想象,说给同学听听。
(附片断: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
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高忽 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5
捉迷藏。追了 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
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蝴蝶 ,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
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
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
艳丽。说时迟,那 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
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 丛里去,再也找不到了。看
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 br>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
2.课外作业:这一句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 集故事,请你先把诗背
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诗句编成故事说一说。
【设计意图】诗句 的学习并不只是掌握一首诗,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
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 境丰满,境入人心。同
时,课内的指导使得课外作业难度降低,利于学生真正落实。
六、学习生字做诗卡
1.指导书写“未、追、店、菜、宿”。
2.摘写“诗画卡”(诗一首,画一幅,制作成随身可携带的“诗画卡”)。
【设计意图】制 作“诗画卡”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既
动手又动脑,并与美术学科相整合,强化诗的美育 功能。这一过程还重在激
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古诗的习惯。

【特别建议】
本设计强调古诗学习的理趣结合,在教学中要讲求“自然”。学习中的
“自然”形态从何来?从教师尊重学习规律中来,尊重学生的个性中来。
1.读得“自然”。 诵读的自然在于各个学习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读
出质量。初读时要读,指名读,听读,齐读,把字音 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
理解诗句时要读,默读,落重音读,把停顿读正确,把节奏读正确;吟诵时要读,配乐读,看图诵读,把诗意读出来,把情感读出来。
2.悟得“自然”。联系旧知 讲求自然,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地想起学过
的诗句,在自然而然中享受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图文结 合讲求自然,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6
切忌牵着学生 的鼻子走,在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看看图,在部分学生关注时
一起分享“成果”来看看图学一学;感受诗 情讲求自然,诗人有诗人的情,
读者有读者的情,时空不同,老少有异,只要个性的理解来自于对诗意的 正
确把握,来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切情皆可融入那明艳的“暮春扑蝶图”
中。
板书设计:

诗 宿新市徐公店
情 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 (静)
画 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 (动)
意 色:黄(绿)(黄)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
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
2.注意节奏。
(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7
(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
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农家
忙)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4.理解诗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
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 油菜花倒显得
稀稀落落。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指名说。(加强对诗意
的理解) < br>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稀疏,蜻蜓蝴蝶
飞舞,寄托着收 获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齐读本诗。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 ,他们写下了大量的田园
诗篇。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8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 第三课时 -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
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 的想象力都很丰富。教师指着板书“清平乐(yuè)”,请再齐读一遍“清平
乐”,读了这个词,你有 什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 ”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用
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
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9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
(“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公”字,“翁”指老公公。“媪”
左边是一个“女 ”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媪”就是指老翁、老妇。)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锄豆”这个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联系上 下文。联系上下文,你们能猜
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锄豆”就是锄豆田里的杂草。)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 ”(课件闪烁),发现了什么?(这
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 是押韵。古人写
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练习读)
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 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
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 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 (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
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10
其实“茅檐 ”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能
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老师简 介: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
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 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
乡村里去。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 来。生一齐朗读。
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画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听见茅屋里有
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 ,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
老翁、老妇?)
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儿顽皮、
淘气。)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 ,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摇头
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
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着,愿
意 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
“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 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画面:茅屋外, 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
笼。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 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 。人们常说老
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11
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
1.带着感情来朗读。
(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2)在小组内展示朗读。
(3)选代表全班展示朗读。
2.师生合作引读。
喜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地说着话,聊着家常,读出他们的——“相媚好”。
喜欢大儿,读出他的——勤劳。
喜欢中儿,读出他的——心灵手巧。
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
些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样?(温馨幸福、美好)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自 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
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来读一下吧:
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吟诵这首词。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
我们再来美美地吟 诵一遍!
2.延伸补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 向往呢?请同
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
(补充资料:辛弃疾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那 时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
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但是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却 一味地
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挤、打压,辛弃疾被发配到江西上饶等偏僻的小乡
村。在小 乡村,辛弃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都在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12
金人铁蹄的践踏下生活,辛弃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却无法施展抱负。在一个风雨 交
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杀贼!杀贼!”然后愤然离世。)
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恬静优美
平和无忧
教学反思:

我对自己在教学中满意的有如下几点: 一、教给方法,学会学习。
在上第一首古诗《游园 不值》时,我就有意识地渗透了学习古诗的四步法:知诗人,解
题意;抓字眼,知大意;读诗境;熟读成 诵,勤积累。这节课初始,我就把这四步法归纳板
书出来,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本课学生自学古 诗作了铺垫。有了这四步法,学生很
快能进入本课的学习活动中,自己找资料、工具书来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设计目的使学生最
终学会自学古诗。
二、合作学习,品位意境。
这首古诗 采用白描的方法,语言自然无华,个别字词突破了,诗意就容易弄懂了。在小
组合作中,我让他们利用工 具书和小组成员的帮助,共同理解诗意,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在
反馈时说得很生动。但要他们品位其中的 意境,这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再加上我班学
生有个坏习惯,在集体学习中,他们很腼腆,回答问题 很被动,在合作学习中,我旨在让每
位同学有发言、有质疑、有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只要他们能说出诗中 描写了美丽的春光,悠
闲的农村生活,儿童天真可爱,诗人喜爱大自然或喜爱孩子等等有关诗句感悟的内 容,我的
目的就达到了。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13
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预设欠充分 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并且这种生成不是 无法捉摸的,只要预设
充分,精彩才会涌现。如在设计教案时,我意识到篱落疏疏一径深是个教学难点, 准备利用
插图、绘画来解决,但在其他班教学中都说学生一点就通,我就不再作为难题了,然而在本班教学中,情况却出人意料,学生理解为篱笆里一条小路,深字在这里分明不知道什么意思。
我想如 果在检查自学情况时,我能让学生利用插图或画示意图篱笆里一条短短的小路比较一
下,诗意就不会误解 了。由于对新教材不熟悉,备课不充分,课外延伸,积累这一环节选了
《洞庭湖》一诗,原来学生已经学 过,在这尴尬的局势下,只好选第6单元中杨万里的诗。
其实在学习《游园不值》后,我就让学生收集有 关春天的诗,我可以选学生课外收集的诗作
为学生自学的内容。
2、品读欠到位
(1)、朗读机会少
诗歌语言简洁,但跳跃性大,要感悟意境,当场背诵下,必须有大量多 次的朗读作为铺
垫。教学中,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忽略了学生的初读,一句一句理解诗意时又没有及时回 到
诗句子中,仅是最后熟读成诵时,学生才有机会读诗,因此影响感悟与背诵效果。如果我把
读 与理解,读与想象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
投入感情地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吟中入境,在诵中生情。这样一次一次地朗读,不仅
能使悟情水到渠成,而且诵读 全诗也不在话下了
(2)、品味太抽象,
品味诗歌表达诗人喜爱悠闲的农村生活,描写幽 静安逸的田园春光的意境时太抽象,课堂只
成为优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而大部分学生很难领悟。如 果教学时我能联系课文插图,
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并设计-- 的篱笆,--的小路,--的儿
童,--的树头,--的黄蝶,--的菜花,或蝴蝶--,儿童-- 等启发思考与想象,把抽象的诗歌
转化为感性的画面,学生理解感悟就会更加深刻了。


2.《乡下人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 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
等17个词语。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14
2.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 热爱之情。
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4.了解课文的 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
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古诗:同学们,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像一幅画卷,一起回忆一下古诗《宿新市
徐公店》、《四时 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 后来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
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美文——《乡下人家 》,请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
教 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构”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勾”,
不要写成“勺”。“ 蹲”是左右结构,右边“尊”中的短横一定不能忘记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乡下人
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 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通读课文,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简 单概括一下。(瓜藤攀檐
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睡梦图。)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直线画出表现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
2.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同组同学交流,并进行批注。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15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
活。)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 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这节课我们
继续学习,看看乡下人家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整体品读。
1.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 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 风景。)
2.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独特、迷人)
3.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是哪
里?
(二)根据学生的沟通,依次进行品读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
(1)要求:哪些同学被屋前瓜架吸引住了,就请站起来、读出来。
出示课件:“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
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 多了。”
(2)那你能说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比)
师:对比之下,瓜架让人觉得——
生:可爱多了。生机勃勃……
师:同学们,这是 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乡下人家屋前瓜架。谁想来说说自己
的感受。(指名学生说)
2.品读第2自然段。
过渡语:乡下人家不但屋前有别有风趣的瓜架,门前还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鲜花绽
放。
(1)课件播放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16
师: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如此美妙的画面呢?
生:百花齐放、芬芳扑鼻、鸟语花香、五彩缤纷……
师课件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 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
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 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
光。”(学生齐读)
师:“朴素”和“华丽”本来是一对反义词,但用在 这里毫无违和之感。乡村的花
随意地种在门前的场地上,不像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盆、花瓶来衬托,有 美丽的
彩纸来包装,因此可以称得上“朴素”。但它们色彩鲜艳,光彩照人,又是“华丽”
的, 因此称其为“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2)研读:同学们,乡下人家门前的鲜花让人如痴如醉,屋后 的风光也别有一番景
象。瞧,几场春雨过后,鲜嫩的春笋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
课件出示句子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
土里探出头来。”谁来读读写竹笋 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一下。
你刚才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探出头来”的?把“探”换成“钻、伸、冒”可以
吗?
(好奇、渴望、兴奋、激动……)
(不可以。这句话写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形象地 呈现了“雨后春笋”的
美妙画面。尤其是“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长势的迅速,嫩笋如
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在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笋勃勃
的生机。)
(3)带着小春笋们的渴望、迫切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句子。(生齐读句子)
3.默读第3自然段。
(1)过渡语:农家小院的植物生机勃勃,动物也是悠闲自在,你们看 谁来了?(课件
出示:小鸡觅食。)
(2)指名读读,读完思考:我看到了( )的母鸡,( )的公鸡,它们走来走
去干什么呢?这么慈爱的母鸡、尽职尽责的大公鸡,请大家带 着幸福快乐的语气齐
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除了母鸡、大公鸡,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哪种小动物?(鸭子)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17
出示:“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生自由读句子)
想想:除了鸡、鸭,乡下人家还会养些什么动物呢?(狗、鹅、羊……)
小结:这些动物、植物和乡下人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和谐呀!
5.品读第5、6自然段。
(1)再读一读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生读)乡下人家的生 活就是这样平淡,
但平淡中也不乏甜美。乡下人家就是吃晚饭也这么美。(师生接读)
(2) 文中把纺织娘的叫声说成是唱歌,赛过催眠曲,谁来读读它的歌声?(缓缓的、
柔柔的,像催眠曲)(指 名读)这是什么写法?(拟人)谁再来给大家读读?
三、仿写练笔,拓展延伸。
你们眼中乡 村的景致是什么样子的?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
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 景物。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别致生动



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抓住乡村最普通的事物和 场景,呈现出青
瓜绿藤、鲜花盛开、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等六幅自然质朴、亲切祥 和
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
善 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引导学 生通过“选读探究——品读感悟——朗读再现”的教
学模式,引导学生读中赏词、品句,读中积累、感悟 ,读中质疑、探究,读中想象、迁移,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自己《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我觉得有 以下亮点:


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
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18
一、 一条主线
陈醉云的《乡下人家》结构清晰,语言朴实自然,读起来有清风拂面之感,这篇文字没有较难理解的词句。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
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
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 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
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 理,教学过程流畅。
二、多种方法
四年级下册有一个学习要求,即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 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在教 学中我注重了通过多种
方法理解课文。“青瓜绿藤”画面中,学生在石狮子和瓜藤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的 对比中,
感受到别有风趣一词的含义。“雨后春笋”一段抓住一个“探”字,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br>“如果你是小笋芽,从土里探出头来,看见了什么?会说什么?”使学生体会到拟人化手法
运用的 巧妙。
三、朗读再现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安排了多层次 的朗读。课伊始,我
安排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写体会,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品读
感悟环节通过指名读、评读、男女生赛读、抓住重点词感悟读、齐读、引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的欣赏读、配乐读,把读贯穿由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乡
下人家那 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也
提高了朗读能力。
在课堂上,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评价语要有提升,这个是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去积累
的项目。 虽然备课时冥思苦想出好多评价语,但是真正站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是很
欠缺。其二,学生的读 后感悟能力比较强,但朗读再现的能力较弱,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
真实感受,而且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 提升。
课堂的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特点,凸显自身的教学特点,体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这将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3.《天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 ”
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 天窗给孩
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500字-圣诞卡


东莞高考-最帅光头


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工作检讨书


南京工业大学招生简章-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难忘的春节-集福卡


动物怎样过冬-德能勤绩廉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网-2014高考理综


党员的义务-新年快乐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