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我的业余爱好-辽宁省考试之窗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
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
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10根小棒, 8个圆片, 11个三角形, 例题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10÷2。
(1)请学生们口算,板书“=5”。
提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
以分成几份?
(2)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并完整地说一说10除以
2等于5的含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
怎样分?
学生各自动手操作,指名说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
结果。
(2)出示表格将表格填完整。
(3)提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这10根都分
完了吗?(没有)
剩下的1根,
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剩下的
1根不够分)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个人
分得
2根或者每个人分得3根,分得的结果有什么不
同?(分的人数不同,如果每个人分得2根正好分完,<
br>如果每个人分得3根,还剩1根没分掉)
(4)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枝,5枝、6
枝,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两人一小组动手分一分,
再将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们分组活动。
3.
(1)汇报操作的情况,把相应的课件演示,同时
将表格依次填写完整。
(2)提问;通过刚
才的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
后得到的结果的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可
以分成
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正好分完了,另一种情
况是分了之后还有剩余)
提问:这些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
再继续分下去呢?
4
.(1)提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
完的,以及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
br>的,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列式,独
立完成。)
(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
用除法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个人,
还剩几根?(学生完整回答。)
提问:按要求,列式:(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就是求10里有几个3。)
算式中的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提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个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
最多有几个3
?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
书: ……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
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
(板书:这道算式就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3)请学生齐读算式,井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
称。
提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这道算式是什么意
思?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
法。
6.(1)通过刚的刚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6根,
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填写情况,并板书。
(3)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
7.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
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
么?
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
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
的除法来表
示。
二、巩固练习,进一步深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第(1)题,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
号填写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过程。
提问:为什么剩下的2个圆片不再分5份?
填写算式,指名板演,说说算式中的各个数的意
思。
(2)出示第(2)题,学生先分一分,再将算式补充
完整。
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含义。
提问:为什么会有余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花图,请学生说说图意,相应的再出示第
(1)、(2)题。
(2)请学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3(瓶)……2(朵)与14÷3=
4(朵)……2(朵),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4人一小组讨
论.)
师小结。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余
数?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板书: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10÷2=5
10÷3=3……1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页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
4题。
教学目的
通过
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
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
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具准备
11根(单根)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笔算6÷3。
指名笔算,反馈时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
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①请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分成了
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
②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及它
们所表示的意思。
3.揭示课题。
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正
好分完,另一种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
但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有
余
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
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
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地口述一遍。
请学生列式,(板书:7÷3)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表示
什么?
(2)写出竖式
,提问:分成了几份?也就说明?里
面最多
有几个3 ? 商写几?(扳书)
提问
: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
竖式中怎样算?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
7个桃,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那么在竖式中是
怎样得到余下的l的?(完成竖式的板书。)
提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
(完成横式的板书 )
(3)请学生完整地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1)提问:算式中
2……1表示什么意思?想一
想:如果不摆学具,又怎样得到商2?(组织学生讨论,
指名发表
各自的想法。)
(2)小结:因为7里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
比较合适。
提问:为什么要用“最多”?(因为余数表示的是
剩下的不够再分一份的。)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请学生弄清题意。
(2)要求: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
商呢?学生计算。
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指出:在计算18÷5时,可以想18里面最多有
几个5,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
(3)出示:( 18÷5的竖式 )提问:这位小朋友
算的对不对,为什么?
(余下的8里面还有1个5)
指出;商2,要减去2和5的积10,余下的8里
还有1个5,所以18不只有2个5,商2就小了。
出示:
提问:这样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指出:商4,就要减去4个5的积20,不够减18
里没有4个5,所以商4就大了。
小结;商2小了,商4又大了,那么我们怎样能
找出合适的商呢?
4.观察;例题7÷3中的余数1比除数3大还是
小?(比除数3小。)
“试一试”中的18÷5的余数3比除数怎样呢?
通过观察,比一比这两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板
书结语)
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第(1)题。
(1)读题,学生按要求动手分9根小棒。
提问:分成了几份,还剩几根?9里面最多有几个
2,还余几?
(2)学生们根据摆的过程,填写竖式。
(3)提问;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余数1
呢?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试商的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分别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比一比;每一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对比着说说是怎样得到商品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填写。注意
单位名称的不同。
四、全课小结 <
br>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怎
样很快又准确地找到商呢?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7÷3=2……1
18÷5=3……3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练习一第1~8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
解有余数除法
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
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7×7 9×6
2l÷3 3×4
24÷8 12÷2 35÷7 4 × 7
6×9 48÷8 18÷2 56÷7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
求商时可以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
(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
意些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课题)
二、明确概念
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l0根小棒。
(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l0÷5=2 (竖式))
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27有余数吗?为
什么?
(2)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剩
几根?
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板书)
提问:商为什么是27有余数吗?是几?为什么还
是27
(3)比一比,以上两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为
什么?
2、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出示后,学生弄清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
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三、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说说是怎样想到商的。
2.完成练习一第3题。
(1)请学生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
(2)反馈时说说错误的原因。
(3)提问: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计算有余数除
法时还必须得注意些什么?
3.完成练习一第4题。
(1)请学生口答商是几。
(2)分组计算检验。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1)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
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数一定要比
除数小。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5题。
板书: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l0÷5=2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6——7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进行有余数出除法的计算。
2.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 3 7×7 9×6 2l÷3
24÷8 12÷2 35÷7 4 ×7
6×9
48÷8 18÷2 56÷7
2.口答.
15里面最多有(
)个4
53里面最多有( )个7
44里面最多有( )个8
33里面最多有( )个6
3.请学生说说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怎样想,
怎样才很快的算出商来?
4.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继续用这种方法来练习有余数的除
法。
看谁能算得又快又好。
二、计算练习
1.分组练习,指名扳演。
(1)63÷9= 67÷9=
(2)40÷8= 47÷8=
①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扳演。
②反馈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③提问;根据计算结果,以上两组题可以分成几
类?
(没有余数的除法,一类是有余数的除法。)
(为什么每组题中的第(1)题没有余数
2、完成练习一地第7题。
(1)明确要求,先口答出商及理由。
3.完成练习一第8题。
(1)帮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方法多样,不拘一格)
小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完成练习一第9题。
(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提问;
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
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不能确定是多少呢?
(3)提问: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
可以是几,为什么?通过这题的思考,你更加清楚
了
一个什么道理?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出示第(1)题。
学生弄清图意,完整口述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时,说说这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遭算
式表示什么意思?
(2)其余3题,请学生弄清图意后,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反馈时,说说各自的理由,注意商和余数单位名
称的不同。
2.完成练习一第11题。
(1)了解图意:结合小猴的话观察左图,知道一共
有27个小方块,再理解小兔的想法,想一想,如果
每8个小方块拼搭成一个立方体,可以搭
多少个。
(2)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四、全课总结
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板书: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1)63÷9=
67÷9=
(2)40÷8= 47÷8=
[教学后记]
实践活动
我们去植树
教学内容
课本第8一9页。
教学目的
以植树活动作为背
景,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
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
发展搜集信息
、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
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信息整理
用课件演示,创设情境。
春天到了,春天是万物新生的季节,也是植
树造林的好时机,再过一些日子就到了3月
21日的
植树节,红星小学的二年级也组织了相应的活动。
( 出示课本第8页插图。)
(1)提问:通过观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
(2)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根据哪些信息得到相应
的结果的。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小朋友们,刚刚通过开动脑筋,得知了
一班、二班、三班的小朋友
们各要植树的棵数。接下
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又是怎样栽的?
(课件对话演示。)
2.对于每个班的植树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3.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一步提出
各种问题,并有所选择的进行解决。
4
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中,
还有哪些时候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吗?(小组讨沦、汇
报
。)
板书: 实践活动
我们去植树
1班 44人
2班42人 3班
45人
4捆树苗 7人一组
栽5
行
每捆8棵 每组6棵 每行6棵
共有?棵
共有?棵 共有?棵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1.认 数
第一课时
认识整百数
[教学内容]
课本l0——12页,例题、“想想做做”第l
一6题。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
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
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整
百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正确的读写。
3.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
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计数器、模型图。
[教学过程]
一、认数
1.在计数器写出下面各数,并说说组成。
23 65 96
2.数百以内数相应出示方块图)
(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0
(2)一十一十地数,从l0数到100
提问,l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呢?(板书)
证实10个十是一百,请每位学生动手数一
效,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数数的方法。
提问:这么一板,有多少方块?
3.教学例题。
(1)师生一板一板地数。
提问一板表示几个百?三板是几个百?也就
是几百?8个百呢?它又表示多少?
(2)师生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九百,再摆一百。
提问:九百再添一百就是几个百?(板书;10个
一百),10十一百是一千。(板书:一千)
提问:10个一百合起来就是多少?
学生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敷到一千。
二、写、读整百数:一千
1.计数器拨珠。
(1)出示计数器,请学生说说已知的数位排列顺
序。
介绍:百位、千位依次排列在千位的左边。
(2)想一想,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400吗?
学生们动手拨一拨,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拨珠
的。
(3)说明;计数器上表示几百,就在百位上拨几
个珠,就表示几百。
(4)练习:拨一拨200、600、1000。
2.写数。
(1)怎样来表示我们刚刚拨的数呢?
说明:4个百就是4百,在拨珠时,只有百位
上拨
了4个珠,在写数时,在百位上写上4,而在十
位和个位上一个珠也没有,就写0。
学生练习。
提问:十位和个位上的。能不能不写?
(2)根据计数器上拨珠的情况,请学生写数,指
名板演。
300 600
700 900
(3)在百位上再添上一百,提问;此时是几个
百?也就是多少?
想一想:一千应该怎样来写呢?
教师说明。
3,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
第l题:学生填数。
请学生先顺着读一读,再倒着读一读。
提问:数轴上的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讨论:200和1000,哪个数更接近700,让学生说说判
断的方法,方法多样。
第2题:看图先读一读这些数.再说说是从哪儿看到
这些数的试着举出类似的例子。
第3题:明确图意、题意,让学生来估算。
三、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1.出示小猴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列出算式。(板书;200十300)
(2)想一想,该怎样计算。
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从中可以选出一种或几种好的
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练习。
(2)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体会图中小朋友的对话。
(2)根据已有信息,请学生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
(3)独立解决,反馈时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动手摆一摆、拨一拨,知道了几个十是一
百?一千里有个百
?以及怎样写出这些几百、一千的数,和相应
的计算。(出示课题)
板书:
认识整百数
l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呢?
10个一百 一千
200十300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认识几百几十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15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l~9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几百几十
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读、写。
2.使学生学会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
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发展估算
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计数器、方块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个一个地数,从63数到l00。
(2)一个一个地数,从10数到100。
(3)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2.口答。
100里面有多少个十?
1000里面有多少个一百?
3.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整百敷,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千
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
二、教学几百几十数的认、读、写
1.出示例题图。
(1)指名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2)独立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再交流。
(3)借助计数器,讲解。
先在百位上拨4个珠,提问;现在表示多少?再在十
位上拨5十
珠,提问;现在又增加了5个几?合起来是多少?学生齐读。
百位上有几个珠,表示
几个百;十位上有几个珠,表
示几个十,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在写数时,要注意百位上有
几颗
珠,就在百位上写几;十位上有几颗珠,就在十位上写几;
个位上一个珠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占位。
(板书:450)
2.练习;根据计数器表示,写出相应的数,并读一
读。
320 750 480 990
3.教学试一试。
(1)在计数器上拨出370。
请学生说说370的组成。
(2)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七十数到四百三十,数到
三百九十时,提问:十位上再拨上这一颗是几颗?
也就是多少?
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后,百位上是几?
追问:三百九十后再添上一个十是多少?三百
九十,再在十位上拨一颗,要数多少?
(3)继续数下去。
(4)学生自己边拨珠,边数数,不用计数器,再数一
道。
(5)出示“一十一十地数,你能数到890数到1000
吗?”
学生读完要求后,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借助计数
器帮助。
反馈时,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到990后面是1000的?
学生齐数。
(6)请学生把数的数字,写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4.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42题。
三、教学几百加几十及相应的减法
1.“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邮票图,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左边
300张风景邮票,右边20张动物邮票。
(2)学生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板书:300+20 20+300)
说说计算结果及思路。
(3)列出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
学生计算并说说思路。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口算后,比一比每组4道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们读一读。
(2)说说这几个数的组成。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对于其中有错的题,进行分析,及时纠正错误。
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五、全课总结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了解、认识了几个百和几个十
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
板书: 第二课时 认识几百几十
450 300+20
20+300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认识几百几十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
18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
—7题。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
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具准备
计数器、方块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2)一十一十地数,从830数到1000。
2.根据计数器上的拔珠,写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480 620 790
910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千以内的数。(出示课题.)
二、教学认识几百几十几
I.出示例题方块图。
(1)指名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2)独立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再交流。
(3)借助计数器,讲解。
先在百位上拨4个球,提问:现在有几个几?再在十
位上拨5个珠,提问:现在增加了5个几?
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提问:现在增加了多少?提问:
4个百、5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
是多少?(四百五十三)
再请学生完整地说说四百五十三的组成。
(4)根据前几节课的知识,四百五十三应怎样写呢?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有几个百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
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想一想,如果某一
个数位上
一个也没有,该怎么办?(写0)
2.练习:根据所拨的算珠,写出这个数,并说说它
的组成。
第(2)题练习后,提问:六百一十六在写时出现了两
个6,它们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第(3)题:三百零一,十位上是多少?怎样写?这个。
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3,教学试一试。
(1)在计数器上拨出597,请学生说说597的组成。
(2)一个一个地数,从五百九十七数到六百一十二。
数到五百九十九时,提问:个位上再拨
一颗是几颗?
也就是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后,十位上是几?又该怎么拨
珠?此时百位上是
多少?
追问;五百九十九再添上一是多少?
讲解:此时百位上是6个珠,十位、个位上有发有珠?
这个数怎么读?
当一个数末尾有零时,不读。
继续提问:此时如果个位上再拨一个珠,百位、十位、
个位上各是多少,这个数是多少?在读的时候,为什么十位上
的零要读出来呢?
说明:一个数中间出现零时,要读出来。
继续数完。
学生自己边拨珠,边数数。
(3)请学生试着”一个一个地数,从988到1000。”
如有困难,可以用计数器帮忙,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989后面一个数是多少?999后面是多少,你是
怎样想到的?
学生齐数。
(4)请学生再把所数的数字,依次写在练习本
上,指名板演,遇错及时纠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看图后.独立完成。
写完后,让学生说说怎样去写一个干以内的数。
小结:千以内数的写法,强调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写
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按要求,连线。
(2)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
(3)组织讨论:通过练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请学生读一读每张照片中的数字。
(2)结合照片,请学生说一句话。
(3)在身边找一找,说一说类似的带有数字的一句话。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先读一读,再写一写。
提问:在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6.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请学生读一读每组中已经写出的三个
数,再想一想每组有什么规律。
(2)学生按规律,往下写。
四、全课总结
读写一个多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
认识几百几十几
四百五十三 有几个百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
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
写几,如果某一个数位上一
个也没有,该写o。
当一个数末尾有零时,不读。
说明:一个数中间出现零时,要读出来。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认数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9--
20页,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
加深对干以内数的认识,
更好地掌握干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式,并运用所学
的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出示课题
二、千以内的数的组成练习
1.数数。
(1)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
提问:一百里有几个十?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
提问:一千里面有几个百?
(2)一十一十地数,从二百六十数到三百二十。
一个一个地数,从四百八十七数到五百一十三。
2,完成练习二第1题、第2题。
三.干以内的数的读写练习
1.说说千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完成练习二第3题。
(1)同桌两人合作完成,一个人摆数,另一个人读,
然后交换练习。
(2)指名说说读一个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3.读下面各数,说说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
303 30 33
330
提问:“3”在百位上读作什么?“3’’
在十位上读作什么?“3”在个位
上呢?它们又分
别表示什么意思?
追问:一个数的中间有。怎么读?一个数的末尾有。又
应怎样读呢?
4.完成练习二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比一比;再组中的上、下两个数,在读数
时有什么不同?在写数时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小结:读数、写数的注意点,强调一
个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5.完成练习二第5题。
(1)学生练习。
(2)交流反馈:自己在找接近600的数时的想法。
指出:题中的“接近”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简单计算的练习
1.口算。
200+30 400+90 70+900
230-200 490-90 970-900
口算后,说说解题思路。
2.完成练习二第6题。
五、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7、8题。
(1)引导学生看清图中的对话;正确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时,请学生说说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二第9题。
(1)根据图意,请学生独立完成已有的问题。
(2)四人一组讨论: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指名回答后,依次板书。
(3)请学生们再解决相应的问题。
六、全课总结
板书:第四课时
认数练习
小结:读数、写数的注意点,强调
一个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教学后记]
比较大小
第一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课本第21——22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
第1——4题。
教学目的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体
会到比较数的大小
是有现实意义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67和57 23和32 9和10
请学生在比较的同时,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数位相同,先看
十
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个位
上大的数就大,一位数总比两位
数小。
2.说说下面各数分别是几位数以及它们的组成。
436
288 52 1000 998
9.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利用以前学习的方法,来进一步学习千以
内数的大小
比较。(出示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请学生完整说说图意。
(2)提问:你认为哪种树比较多?
迫问:这题要我们把杉树苗和松树苗比,哪一种多,
就是比什么?
[板书:312(
)285]
(3)提问;你认为这两个数谁大?为什么?
(可先指名说一说,再请同座交流。)
指出:312和285都是三位数,在比较大小时可以先
从百位比起,
百位上.3比2大,所
以312比285大;也可以把312看
作300多,而285只有200多,所以312比285大,
我们可以
用大于号来连接这两个数。
(板书;312>285)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问题,请学生读一读。
提问:这个问题,实际就是让我们去比什么?你觉得
应该怎样比?
(组织学生讨论。)
(2)指名掌生回答比较的思路。
小结:两个数都昼两百多,就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
哪个数大,那么,
那个数就大。(完成板书:279<28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一比两
个数的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
(1)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提问:803和308为什么不是相等的关系?
(因为803
中的8是在百位上,表示8个百,而308的8在个位上,表示
8十一,一个是八
百多,一个是三百多,自然308比803小。)
提问:999为什么会比1000小?(虽
然九百九十九的
每个数位上的数都很大,但它是三位数;而一千虽然最高位上
只是1,但它是四
位数,三位数比四位数小。)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四人一小组,讨论出一道类似发生在身边的题
目,再派一人出给其他的小朋友来进行比较。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们独立的完成,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数轴,请学生们将数轴上的数填写完整。
(2)观察已完整地数轴
,提问:你发现了这两条数轴
分别是怎样排列的?(第一条数轴是一个一个地数,从小到大排
列
的;第二条数轴是五十个五十个地数,从小到大排列的。)
提问: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还是小呢?
(3)请学生完成数轴下面的两题。
使学生体会到:两个关系式的填法多种,从数数的过
程来看,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即数轴右面的数
总比左面
的数大。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你学
会了怎样比较了吗?
比较大小
板书: 312( )285 312>285 279<285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23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
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
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的含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出示课题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1.说说下面各数的组成。
323 769 561 936
追问:它们分别是几百多?323比500要怎样?(少得
多。),比100
呢?(多得多。)
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
207 〇
307 657 〇 269 900 〇 1000
分别请学生们说说比较大小时的思考过程。
3.请学生们说说:你觉得如果遇到以上类似的情况,
要如何比较呢?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三个杯子,教师参照书中的图片,分别在杯
中放入一些黄豆。
介绍:左边第一个杯里大约有200粒黄豆。(板书:
大约)”大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提问;你能猜出另外两个杯里大约各有多少粒黄豆
吗?
(2)指名请学生们各抒己见,并同时说说自己估计的
根据、理由。
(第二杯大约有400粒,第三杯大约有800粒。)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出示情境图,使学生明白题意。
提问:红红说的“我的书比你的少很多”,指的是比
多少少很多?
(比630少很多。)
比630少很多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们在合适的一栏内打勾。
指名说说选择“220页”的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出示情境图,使学生明白题意。
提问:“差不多”是什么意思?题目让我们找与多少差
不多的距离?
(2)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理由。
(3)提问:你觉得445米与700米相比,要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445米比700米近得多。
提问:那么950米与?700米,怎样呢
引导学生说出:950米比700米远得多。
(4)提问:通过比较,你觉得“远得多、近得多、差
不多”么意思:
你能说出与700米相比,远一些的距离吗?近一些
呢?(只要符合要求的数都可以。)
4.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学生们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的看法。
(3)想一想:能不能试看用“快一些”、“快得多”
来回答以上的问题呢?(摩托车比汽车快一些,摩托车比自行
车快得多。)
5.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交流。
6.小结。
通过刚才这几题的练习,我们应该明白:远得多、近
得多、少得多、快一
些、慢一些等等都是相对于某个数而言的,
并不是独立的。
7.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1)学生独立填写。
(2)反馈,指名说说自己填写的方法和策略。
(3)想一想:如何能—个也不少地按一定的规律来填
写呢?
四、全课总结
(略)
板书: 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远得多、近得多、少得多、快一些、慢一些等等都是相对
于某个数而言的,并不是独立的。
[教学后记]
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认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25页,复习第1—7题。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
百数和整百
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
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并出示课题
这时间,我们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学
会了怎样去读、
写它们,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的
内容。(出示课题
。)
二、千以数的认、读、写的复习
1.完成复习第1题。
(1)提问:你能说出一十千以内的数吗?
(2)要求:你能不能说一句话,其中要出现一个一千以
内的数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3)看来这些数字,只要你留心就一定会发现在生活中
经常会遇到数学知识。
2.口答下面各题。
(1)千以内的数的数位顺序从右往左分别是怎样排列
的?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2)十个十是多少?十个一百是多少?
3.读一读下面各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276 720 702
(1)学生口答。
(2)
提问:它们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这3
个数中都有2和7,但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3)请学生们说一说,应怎样读一个千以内的数?
如果这个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该怎样读呢?
4.写出下面各数。
五百六十二写作( )
一千写作( )
四百六十写作(
)
七百零三写作( )
(1)请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这几个数分别是怎样写的。
(3)请学生们说—说,应如何写一个千以内的数?写的
时候特别要注意什么?
5.完成“想思做做”的第1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
6.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4题。
第3题,学生按要求顺次完成。
练习之后,说一说自己从中得到了些什么?
(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第4题。
(1)请学生们先读一读,再写出横线上的数,指名板
演。
(2)指名请学生交流一下在课前所收集的信息,丰富
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复习简单的计算
I.口算下面各题。
(1)300+200
600-400 1000-200
(2)400+20 670-70
620-600
①学生口算。
②分别说说口算的方法。
2.完成复习第5题。
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看清是几百还是几十。
3.完成复习的第6、7题。
(1)指导学生通过对话提供的信息.看懂图意。注意:
第7题要理解“领先”的含义。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说说两题解题的思路。
四、全课总结
请学生说说如何读、写一个千以内的数,特别是如果
遇到中间或末尾有0该如何读写。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课本第25--
26页,复习第8—14题。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估
计,使学生们能相
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提高学生们的数感水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出示课题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复习
1.完成复习第8题。
(1)学生们先找规律,再填写。
(2)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按怎样的规律填写的。
(3)学生们从头到尾把每列数都读一读。
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在(
)里填上>、<或。
924( )810 l000( )56( )875
(1)学生们练习。
(2)指名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思路。
3.完成复习第9题。
(1)请学生们拿出a、4、5的数字卡片三张、老师出
示854。提问:
你能拼出比它小的数吗?(548、458、584、485)
请学生们分别用“大于、小于”来说说这些数的关系。
(2)请学生们拿出其他的数字卡片。(0—9)
同桌照样子,进行练习。
三、估计的复习
1.完成复习第10题。
(1)出示这一组数,请学生们读一读。
(2)提问:这组数中最大的多少,最小的又是多少?
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吗?
(3)练习:圈出接近400的数。 ’
说说自己为什么要圈出这几个数。
小结:这些数有的比400多,有的比400少,但都与
400相差不多,比较接近。
2.完成复习第11题
(1)出示赛跑图。
说明:在每个运动员身上都有一个编号,在这里我们
也可以把他们看做是一个数字。
(2)请学生把这些数按要求排列起来。
3.完成复习第12题。
生说—说为什么“不够买”,进—步理解“贵
得多”的含义,完成复习第13题。
(1)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各种信息。
(2)学生们进行推理。
(3)组织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推理。
第(2)问的回答,可以说丁丁家的书比明明家的书
多
一些,也可以说明明家的书比丁丁家的书少一些。
回答的方式可以灵活些,注意指导。
5.完成复习第14题。
(1)鼓励学生在不重复、不遗漏的情况下找出
所有符合题意的三位数,学生们进行练习。
(2)注意分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全课总结 (略)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
课本第27—29页,例题、“想想做做”第l~6题.
[教学目的]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
毫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
学生尺一把、米尺一把,相关的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在测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2.动手量一量,我们的数学书大约宽(
)厘米,
注意测量的方法指导.
3、揭示课题。
当我们在测量一
个物体的长度时,必然要选用
适当的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相关的
知识,认识
另两个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板书课
题)
二、认识分米
1.同学们,在课前让大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约10
厘米或20厘米,你们找到了吗?
请学生们说一说,如果遇到方便测量的物体,可以安
排时间请大家一起来测量一下。
让学生们用手比划一下10厘米的长度。
2.指出: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
厘米)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这个铅笔盒宽约10厘米,就是
这个铅笔盒宽约1分米。
提问;如果这个铅笔盒长约20厘米,还可以怎样
说?(指名学生说一说。)
请学生比划一下1分米大概的长度。
3,请学生们画一画长1分米的线段,进一步建立1
分米的表象。
提问:1分米大约有多长?(比划表示。)
4.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
米?
5.提问: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分米比厘米大还是小?比米呢?
请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6.提问:l米是多少厘米?10厘米就是几分
米
?1米里有几个lo厘米?(师生一起在米尺上数一
数。)
l米就是几分米?
(板书:l米=l0分米)
学生齐渎。
三、认识毫米
1.请学生们用学生尺测量一下数学书的书背有多少
厘米。
提问;通过测量,你有什么疑问吗?(这本书的厚度不
到1厘米,而且差的还挺多。)
介绍:当一个物体的长度,厚度还没有一厘米,
很短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在<
br>尺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每一厘米中都有一些小格
子,这每一小格就是1毫米。(板书)
提问‘这本书的厚度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你能测量
出它的厚度到底是多少吗?
2.提问;1毫米大概有多长?(请学生比划比划.)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数一数,一厘米里面到底有多少
毫米呢?(板书:I厘米=10毫米)
你觉得l毫米长吗?在测量哪些物体时,你会用到毫
米这个长度单位?
3.为了让大
家更加明确l毫米的长度,我们
来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银行信用卡或Ic电话卡,看看
它们的厚
度大约是多少?
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能找到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l
毫米?
介绍:以前流通的1分饯硬币的厚度大约是l毫米,10
张纸的厚度大约也是l毫米……
4.通过学习.我们又认识了毫米,你觉
得毫米在已学的这么几个长度单位中应排在什
么
位置?为什么?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请同桌两人按要求比划比划,一人比划一人测量,再
不用尺直接比划。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你是怎样在很快的时间里看出
它们的长度的?(几厘米就是几十毫米,再
加上多出
来的几毫米,一共就是几十几毫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枝铅笔.
(2)四人一组活动,先说说自己的
橡皮厚度、
铅笔长度适合用什么长度单位,再实际测量一下它们
各自的厚度和长度。
(3)指名汇报。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同桌两人一组活动,先估计它们大约的长度是多
少分米。
(2)实际测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
米,接近多少分米,与自己事先估计的长度比较一下。
5.小结。
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大约有多
长?(请学生
们分别比划一下.),它们有各自适用的范
围.你能说一说吗?
6、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提醒学生应与实物的大小结合
起来。
7.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用眼力判断哪条线段最长,哪条线段最短。
(2)用学生尺实际量一量,以验证自己的看法是否正
确。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30~31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们通过直观形象,掌握长度单位之进行换算的
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尺一把。
教字过程
一、复习
1.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一定的顺序说一
说。
2.口答:
l米=( )分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米和毫米的有关知识。(板书
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1)出示直尺量自动铅笔芯放大图.
提问:通过测量,你知道这根自动铅笔芯有多长吗?(6
厘米)
引导思考;如果用毫米作单位,这根笔芯长多少毫米?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将各种想法依次板书
在黑板
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一种自己认为最好用的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①学生们独立完成。
②组织学生反馈时,再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小结: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
的长度时
,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
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教学例题(2)。
(1)出示例题的课桌图及问题。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指出:1分米=l0厘米,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
所以80厘米= 8分米。
(4)练习。
30厘米=( )分米 50厘米=( )分米
(5)小结。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
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
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有几
个l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I.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请学生们按用此题的形式说一说日常生活
中的例子,再将它们换做不同的长度单位来表示。
2.补充: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0厘米=(
)分米 2分米=( )厘米
30分米=( )米 3米=(
)分米
70分米=( )米 9分米=( )厘米
60厘米=( )分米 6分米=( )分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第3题,明确题目要求。
想一想:这几题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2)请学生们独立完成。
(3)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请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2)实际测量,看谁估计得准。
(3)说说每条线段用毫米作单位应是多少毫米。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五、课外作业
课本第31页第5题。
[教学后记]
四、加法
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
数学内容
课本第32~33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
借助生活中的
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二、三
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
算。结合笔算加法,让学生初步了解验算的作用,学会加法的
验算方法,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
教具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0+40 200+400 200+40
52+20 52+2 520+200
指出:在口算的时候,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
能相加。
2.笔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43+26
3.引入新课。
通过练习,我们得知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
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
个规律开
始学习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中的不进位加。(出示课题。)
二、新授例题
1.出示情境图,以情境引入。
提问: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呢?
指名请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列出相应的算式不计算。
2.(1)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板书:143+1260)
(2)根据学生现状,请学生自己找一找办法进行计算。
(3)指名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利用计数器,用算珠拨一拨:先拨出143,再在个位
上拨六个珠,表示个位上增加了6
个一;在十位上拨两个珠,
表示十位上增加了2个十;在百位上拨一个珠,表示百位上增
加了1
个百。)
(4)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①提问;在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数位对齐。)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②提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③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
示什么。
④提问: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指出:笔算加法时的竖式要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教学验算方法。
(1)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只有验算之后才知道。
(板书: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板
书竖式)
(3)学生们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
样?(指名板演。)
(4)说明:
在笔算时要检查加法做得对不对,可以用
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遭的方法,看得数是否与第一次一样,<
br>这样的检查,我们称作验算。
4.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怎样列竖式,要从
哪一位算起?计算之后还可以怎样验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学生们进行笔算,指名板演。
(2)请学生们说说他们每题的笔算过程。
(3)学生们对已算的题进行验算。
提醒学生在验算之前,应先检查加数有没有抄错,算
出得数后,检查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有没有抄错。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们按要求计算,要注意在笔算时是否将数位对
齐。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们说说表中所提供的信息有哪些。
(2)学生们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要从哪一位算起,验算加法的方法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33页“想想做做”第4题。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口算下面各题。
31十12=
50-20= 320十80=
110-50= 800十70=
650-40=
39十14= 64十9= 310十80=
470-300= 90+40= 190十300=
二、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14十585= 347+632=
215+720=
823+l76= 65+214=
19+680=
72l+58= 82+31l=
777+222-622=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3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l一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
会笔算进位加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
计算,并及时总结。概括笔算加法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概
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4十6= 50十90= 60十90=
8十3=
70十80= 3十7=
提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和的最高位上都是几?
为什么都是1 ?
2.笔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37+25 64+8
提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3.引入新课。
笔算百以内进位
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
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
用这些知
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昨天我们解决了二、三年级的一共借书
的本数。
1.教学例题(1)。
(1)出示问题“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请
学生们列式。
(板书:85+143)
(2)学生们尝试笔算。
(3)组织交流,解决难点。
提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
上相加的过程。(板书
个位上的和。)
提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十该怎么办?
十位上的和怎样写,(板书。)
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7(强调:百位上不能
忘记从十位进位的1。)
(4)指名让学生完整地口述笔算过程。
(5)请学生们在原式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2.教学例题(2)。
(1)出示问题“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请
学生们列式。
(板书85+126=)
(2)请学生们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3)提问:十位上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要向百位上进
“l”?百位上又得多少?
强调:不能忘记进上来的l。
指名学生完整地口述笔算过程。
(4)指导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3.归纳总结。
(1)根据刚刚的计算学习,大家想一想,笔算万以内
的加法要怎样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自己的看法。
(3)小结: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
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4)比一比:今天学习的加法在笔算时与上节课学习
的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是不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2)提问;第一题中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l?你能
在原式上进行验算吗?(指导学生验算。)
第2题中哪几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l?和的个位上是
几,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第3题又是怎样算的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2)学生们集体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请学生们独立思考,找出每题错处及原因。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老师做适当的小结。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
强调:在计算时,哪一位相加满了十不要忘记向前一
位进1,到前一位相加时,不要忘
五.布置作业
笔算并验算。
635十294
817十73
734十196 557十286
375十255
203十266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5—36页,“想想做做’’第5~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
计算,并进一步巩固加法验
算,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谁来说说怎
样笔算这类的加法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有关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请学生们一组一组地进行口算。
(2)组织学生进行反馈,重点说说第二行的几道题分
别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每组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
的地方?
指出: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了十,都要向
它的前一位进1。
2.笔算。
265+137 472+58
(1)学生们笔算,指名板演。要求做出得数后利用原
来的竖式再验算一遍。
(2)组织进行集体订正,逐题检查,结合提问相加满
十的数位上是怎样算的,怎样写的。
(3)请学生们说说怎样进行笔算加法,可以怎样验算。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出示第6题放大图,请学生们弄清图意,理解题
意。
(2)提问:小兔到学校去可以怎样走?你认为哪条路比
较近?你是怎样知道的?
提问:小猴到学校去可以怎样走,你能找到其中一条
比较近的路线吗?学生们独立完成。
(3)说一说:谁到学校的路近一些?井说明理由。
2.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请学生们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请大家说说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
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请学生看懂图意,指出每个小动物家所在的位置,
再分别用语言来描述它们所处的相对位置。
(2)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加法知识解答第(2)题,如果有
用其它方法的,只要合理都可以。
(3)请学生们结合情境,提出一些新问题,并尝试解
决。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36页,“想想做做”第?题。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52 - 37= 58+20=
70+360=
810-200= 190+80=
90-20=
480-300= 400-70=
42+55=
960-500= 1000 - 600=
140-60=
二、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47+633=
521+198=
714+98= 176+804=
三、解决问题。
1.养鸡场有公鸡382只,母鸡的只数比公鸡多169只,
养鸡场有母鸡多少只?
2.光华小学有男生426人,女生458人,光华小学一
共有多少学生?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连加
教学内容:课本37—— 38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计算三位数连加,掌握“哪一位上的
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三个数连加时的简便算法,并能正确计
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5+1 6+7+3
9+8+2
6+5+3 9+7+3 7+8+6
2.找出最快最好的办法,口算出每个三角形上数的总和。
4
3 9
5 5
7 5 8 1
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笔算三个数的连加。
(板书课题:连加)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及问题: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
少本?
请学生列式。(板书:85+143+126=)
提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连加。)
(2)这题你能笔算出来吗?请学生尝试着笔算出它的
结果。
指名板演。(一种两个竖式的,另一种列一个竖式的,
还有一种连着列竖式。)
(3)请学生们说说各自的计算过程。
(4)比一比:三种列竖式的方法,你更喜欢用什么方
法计算?
说明:通过比较,我
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个数连加的
竖式只列一个是最简单的。计算时,只要把每位上的数连加就
可
以了。
(5)提问:我们把相同数上的数对齐后,是从哪里算
起的?个位上相加得多
少?(14)怎么处理?十位上相加是几?为
什么不得14,而得15呢?(提醒:从个位进上来的1。
)百位上
呢?这道题的得数是多少?
(板书横式得数。)
指名学生完整地口述笔算过程。
(6)提问:像这样的连加,怎样列竖式比较简便?(数
位对齐,将所有加数数位对齐来加。)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要求“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怎样列式,(板书:
178+194+236=)
提问:怎样列竖式?(板书竖式。)
(2)你能算出它的结果吗?
引导观察:个位上是哪几个数连加,怎样算简便呢?
十位上呢?
学生们尝试笔算。
(3)提问:个位上8加4再加6怎样算简便?(在6和
4上连线。)得多少?(写8进1。)
说明;先把能凄成10的数加起来,算起来比较简便。
提问:十位上要几个
数相加,怎样算简便?(在7和3、
9和1上分别连线。)得多少?过去学过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上相加满了几十?满了20要怎么办?
组织讨论。
说明:十位上相加得20,在十位上写o,向百位进2。
(板书。)
迫问:为什么向百位进2?
百位上相加得多少?
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板书横式上的得数。)
(4)想—想:每个数位上的数相加时,有时候怎样算
比较简便?
这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一个数位上的几个数相加
满几十,要怎样进位?
3.小结。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几个数连加,可以
写成一个竖式算。在
计算时,把能凑成10的数先加起来算比
较简便,如果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检查反馈,注意说说简便算法和进位。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导看田,要求根据所给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
(2)学生们练习。
4.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加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39——40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重视估计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 、说说下面各数比较接近近几百
896 401 609 593
689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家电图:商店里有这么几样商品。
请学生们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及各自的价格。
(2)提问: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台取暖器大
约需要几百元?
指名口答说说自己的想法。
说明: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
br>加300等于500,所以大约需要500元。
(3)提问;500元是一个准确的价格吗?
介绍:得到的500元是“大约”的价钱,所在在这里
不能用等于号,而要用约等号“≈”。
板书:≈500(元)
读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
学生齐读。
提问:“≈”是什么符号?它表示什么意思?能与等号
相混淆吗?
为什么?
(4)指导学生写约等号,再齐读。
2.教学试一试。
(1)完成第(1)问题。
①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己去解决。
②指名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和理由。
③列出相应的算式。
(2)完成第(2)问题、第(3)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当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
的整百数进行计算,
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因此不能
用等于号,而要用约等号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
3.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1)学生们先估算,再判断。
(2)交流时,请学生们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注意
书写格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明确要求,想一想;找出每组中最特别的数,首
先找出每组中大部分数的共同特征.
(2)学生练习。
第五课时作业设计
1.下面各数比较接近什么数?
203≈( ) 596≈( )
508≈(
) 306≈( )
399≈( ) 96≈(
)
999≈( ) l0l≈( )
789≈(
) 391≈( )
404≈( ) 229≈( )
2.估算下面各题的结果。
89+211 285+209
103+489
409+295 96+383 93+505
[教学后记]
2.复 习
第一课时 复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41页,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千以内的加法的笔算方法和验算
方法,以且连加的竖式计算,并且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千以内的加法笔算及验算的知识,比
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出示课题。)
二、笔算加法的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630+40
370+200 990+10
520-400
680-200 1000-400
2.完成练习三第1题。
(1)请学生们分组练习,进行笔算,指名板演.
(2)指名说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3)分组进行比较,每组中的三道题分别属于加法中
的哪三种情况?(不进位加、进
位加、连续进位加。)
比一比:这三题在笔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数位对
齐,从
个位加起。)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哪一位上相加满了
十,就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0)在笔算时,尤其
要注意些什
么?(不能忘记从后一位进上来的1。)
(4)我们一般在计算之后,还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你知道如何验算吗?
请学生们在原式验算。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来验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验算?
(5)小结:在笔算干以内的加法时,要怎样笔算怎样
验算?还应注意些什么?
3.完成练习三第2题。
(1)学生们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
)组织反馈,提醒:检查时除了看验算的结果与竖
式的得数是否一致外,还要看一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4.笔算。
263+47+169 377+562+78
(1)分组练习,指名板演。
(2)提问:三个数连加时,怎样列竖式比较简便?在笔
算的过程中,怎样算比较简便?
说说每个数位上分别是相加得多少,又是怎样处理
的。
提问:哪一位上相加如果满了20,怎么办?
5.完成练习三第3题。
(1)请学生看题,完整地口述题意。
(2)学生们独立完成。
—、加法估算的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
203
791 598 608
2.完成练习三第4题。
(1)请学生们进行估算,反馈时说说自己估算的过程。
(2)小结;在估计时,我们可以把这些加数看作是与
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
提问:估计所得到的结果是准确的吗?那应该用什么
符号?为什么不能用等号?
(3)请学生们进行笔算,看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
是否相当。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41页,练习三第5题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复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页,练习三第6~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千以内数的加法,以及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和
本领。(出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
2.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再算一算。
603+309 596+208
499+509
学生们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提问:为什么估算的结果要用“约等号”?为什么
不能用等号?怎样进行笔算加法?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7题。
(1)学生看图后,完整口述图意。
(2)学生们列式解答。
2.完成练习三第7题。
(1)学生看图后,完整口述图意。
(2)学生们列式解答。
(3)提问;求“黄鸡有多少只”,用到了哪几个条件?(白
鸡有127只,黄鸡比白鸡多35只。)为什么不用“黑鸡比黄鸡
多59只”?
说明:在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要先从相关的信息中
找出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才行。
3。完成练习二第8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说说在解题时,每个问题分别用到了哪些条件。
4。提问:通过这两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先找到与它有联系的条件才
行。)
5.完成练习三第l0题。
(1)观察:每组中的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
同的地方?
提问:第一组中的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
第二组中的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呢?你推算它们的
结果会不会有变化?又有什么规律?
(2)学生们分组计算,验证计算结果与推算的规律有
什么出入。
(3)小结。
第四课时作业设计:
一、口算。
950-400= 74-9= 100-60=
36+30= 6×4= 63-7=
8×5=
700+60= 520+70=
600+80= 34+9=
55+8=
64+9+l= 8l+9+3=
4+2+6=
7+6+3= 5+13+5=
57+4+6=
9+5+l= 6+20+3=
14+6+8=
二、完成竖式。
3 o 7
4 6 7 3 8 5
5 8 3
3 8 9 2 6 6
+ 9 7
+ l 5 3 + l 2 8
三、笔算下面各题。
306+484+27 243+212+375
68+292+380 276+194+233
[教学后记]
五、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
1.在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
西南、西北。
2.结合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位认识简单的
路线图.并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
用这些词浯描述物
体所在的方向,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难点:
用所学的方位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43—45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l一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
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
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
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出示例题插图.
提问:看图,你知道哪里是北面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请学生们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是什么地
方?一边说,一边指一指它们在田上的位置。
小结:在图上我们一般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1)请学生指一指超市所在的位置。
指出: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
请学生齐声说一说。
(2)请学生指一指公园所在的位置。
指出: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
请学生齐声说一说。
3.提问:你知道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
吗?
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说一说方位及判断的理
由。
4.(1)提问: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你
还知道有哪些方位?
(2)
思考:根据所学到的知识,你能根据图中所示再
提出其他的问题吗?(同桌两人互相提问互相回答。)
指名提问,大家来进行判断。
5.教学试一试。
(1)出示
指南针图,说明:这是一种利用磁针制成的
一种指示方向的仪器。在古代又称为“司南”是中国古代的四
大发明之一。
(2)请学生们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的方向。
可以做适当指导:先根据所给的北,确定南、西,东,
再由此来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
(3)集体订正。
一分钟时间准备: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的前、左、右、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的同学分别是谁。
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出示第1题插图。
提问:要想帮助这4个小动物找到各自的家,先要确
定什么方向?(根据图中标示.确定北面。)
提问:确定了北面后,我们可以确定噼几个方位?(东、
南、酉。)
(2)请学生自己找一找四个小动物所在的方位,并指
名说一说是怎样确定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引导学生看懂分布图。
(2)以水库为参照物.说一说几个水果园分别在水库
的哪一面。完成图下括号的填空:
提问:题中的桃园、苹果园都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3)提问:山檀园在苹果园的哪一面’
水库在苹果园
的哪一面?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讨论交流,再组织全
班进行交流。)
3.完成“想想做檄”第3题。
(1)师生一起按照图中所示制作一个方向板,相应的
要把几个方位在方向板上标明清楚。
(2)在教室中找到北面,利用方向板指出教室东北、
东南、西北、西南各个方向。
(3)指出:课后,我们可以根据手中的方向板到操场
上去看一看在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各有哪些东
西。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棋盘,请学生辨明棋盘上的方向。
指出:这是一种特殊的棋,在玩的时候只有听清
对方
的号令,并且走对的才算赢,如果谁在比赛中没有按指定的方
向走,那就算输。
(2)老师说,学生移动棋子,进行练习。
(3)每四人一组,进行比赛。
(4)选出每组的优胜者在班级中进行决赛。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明确图中的八个方位。
(2)在地图中找到自己所在的省或市,说一说自己居
住的地方大约在北京的哪个方向。
(3)提问:你最想去哪个城市玩?它在我们南京的哪个
方向?
作业设计
1.说一说自己的家大约在一学校的哪个方位?
2.说一说自己的家大约在这个城市的哪个方位?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认识路线图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9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1~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
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囤,并会运用
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例题插图,请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公园的平
面图。
(1)请学生指出平面图的八个方向,并说一说每个景
点的相对位置。
(2)出示小明游览的景点,请学生看图说一说小明游
览时行走的路线。
①小组内说,互相评议、纠错。
②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2.指出:利用上
节课刚刚认识的东南、东北、西南、
西北”以及“东、南、西、北”等方位词,这节课我们还可以
用它们来描述我们在游玩、行走的线路。
二、教学试一试
1.第1题。
(1)用课件将小芳游览的景点依次闪亮起来,请学生
思考:该如何描述小芳游览行走的路线。
(2)指名说一说,并相应地出示路线。
2.一分钟时间准备;说一说自己准备游览哪几个景,
准备怎样行走。
指名说一说。
组织讨论:公园里有这么多景点,怎样走才可以不
走重复的路又把所有景点全部游
览一遍呢?(可以先用箭头在
图上画一画所要走的路线,再口头叙述。)
三、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们说说小红上学的路线,要求正确使用“向
东、向东北、向西北”等词语。
(2)指名说一说,大家予以评价。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这里是几只小动物家的
地图。
(2)请学生们说一说从小兔家到小狗家的方向和路
线。(能说出几条,就说几条)
(3)请学生们比较一下:走哪一条路线最近?
(4)想一想:用今天刚刚掌握的本领,还可以提出哪
些问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公交路线图,说明:这是城市交通图的一小
部分,其中黑色的折线表示l路公共汽车行走的路线,绿色的
折线表示2路公共汽车的行走路线。
(2)请学生逐个回答下面3个问题。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和插图,说明市内“环行车”的含义。
(2)指导学生看懂
站牌:站牌左上方的④表示是l0
路公共汽车车站;用红色字写的就是这个站的名称;在最下面
还有一个箭头,这个箭头表示汽车开往的方向。
提问:两个站牌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3)思考:如果在体育场要去少年宫,应在哪个站牌
下等车?为什么?
提问:如果在体育场要去东门,应在哪个站牌下等车?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城市平面图,引导学生看懂示意图,了解每
条路的走向和标有红点的各单位的相对位置。
(2)请学生依次回答下面每个问题。
四、课外作业
课本第49页,“想想做做”第6题。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测定方向
教学内容
课本第50~51页。
教字目的
使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运用生恬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具准备
校园情境图、指南针或自制方向板。
教学过程
一、方法介绍
l,出示校园情境图。
(1)提问:校园里有哪些设施?
(2)观察:图中出现了一个指南针,根据它的指示,
哪边是北面?
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需要用指南针或方向板才
确定哪一面是北面,而不能—概全都是“上北、下南
、左西、
右东”。
2.请学生们分别说一说图中教学楼、花坛、电话
亭、
校门、乒乓球桌、篮球架,蘑菇亭、单杠等标志性物体在这些
小朋友的哪一面。
活动准备:
1.分工。
(1)四人一小组,其中一人为组长,一人记录,两人
测量。
(2)由组长带着组员找一个测量地点。
(3)进行观察、测量,做好记录。
2.开始活动。
三、组积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后记]
六减法
教学内容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1.重点:
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
策略。
2.难点: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
方法的过程,
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并且养成良好
的验算习惯。
2.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
程,发展估算的策略。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
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交流解
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
意识。
第—课时 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
1.理解并初步学会千以内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能正确
地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教学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500-200 40-30
9-6
口算时要求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说明: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
(2)口算。
13-5
72-50 48-4
8+5 22+50 44+4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结果。
提问:每组题中的两道算式,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差+减数=被减数。)
3。笔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43-2l 68-7
指名板演,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怎样算?
4.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要利用以上知识来学习千以内笔算减
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不退位减法计算。
(1)出示书架图。
提问: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呢?
提问:要求:儿童小说比童话多多少本”?要怎样列
式:335-210=
(板书算式。)
(2)提问:335里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210呢?
怎样列竖式?(板书:
3 3 5
- 2 1 0
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3)请学生们试着算一算,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
提问:从哪一位开始减起?
2.教学减法验算的方法。
(1)说明:虽然已经计算出结果了,但我们应该养成
一个良好的习惯,再把这题验算一遍。
提问:你认为这题怎样验算?
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验算。
(2)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
说明:在验算减法时,我们一般把得到差同减数相加,
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就俾例题。算出335减210的得数125,
要检查做得对不对
,就可以用差125加减数210,结果等于335,
说明它算对了。如果题目中要求验算的,要把验算
的过程写下
来,如果不要求验算,也要利用原来的竖式验算,看算得对不
对,要养成检查的好习
惯。
三、巩固练习
L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们练习在书上。
(2)讲解:这题没有要求验算,但我们也可以利用原
来
的竖式,把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得到被减数。像第(1)
题,就可以这么做,(在竖式旁边画向上的
箭头、加号。)来验
算。
(3)学生们照样子在原式上验算第(2)、(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板演,学生们练习,要求先计算,再验算。
(2)先楦查竖式算得对不对,再检查验算的方法。
提问:你验算后从哪里看出原来减法算得对不对?横
式上应写哪里的得数?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们看图解决第(1)、(2)问,注意:要求学生
要根据问题选择必要的信息去解决。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相应地解决。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可以怎样验算减法?
第一课的作业设计
一口算下面各题。
80 - 50= 52-30=
94+ 80=
36+20= 77+22= 46+22=
31+38= 244-33= 64 - 40=
710 + 300=
31+300= 920 + 400=
73+8=
274-9= 6X 3=
30 + 250= 510+80=
400-320=
780+ 70= 260-30=
l000-500=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退位咸(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5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笔算退位减的方法,能正确地
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L口算。
13-8= 12-4=
33-6= 32-4=
43 - 6= 62 - 4=
口算第二、三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并相应板书得数.
提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的?
指出: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它的前
一位上退出。
1,然后合起来再减。
2.用竖式计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623-412=
53-4=
指名两人板演,再说一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
的?
3.引入新课。
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个
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
再减。
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井以内的笔
算减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第(1)题。
(1)出示书架图,提问:要求“儿童小说比民
间故事
多多少本?”怎样列式?(板书:335-185=)
(2)学生们列竖式尝试笔算。
(3)用计数器演示,讲解算理。
先拨多
少?(335)按笔算方法,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
5减5得几?这个。能不能不写,为什么?(板书:
在竖式个位
上写。)
十位上3减8不够怎么办呢?(指名说说。)
边拨珠边讲解:十位不够就从百位退l,(在百位上
拨起一颗珠,并划去竖式百位上的3,在上面写2。
)百位退
l(把拨起的一粒珠拨去。)
是10个十,在十位上拨上10,(在十位上拨1
0粒珠。)。
现在十位上就是多少?(竖式上划去3,写上13)减去几还得
几?(竖式十位上
的得数写5),百位上退1后还得几,为什么?
百位上几减几得几?提问:刚才计数器的十位上减8是怎
样减
的?(引导学生明白:十位上3减8不够减,从百位上退l,十
位上拨10是13,13减
8得5,百位退l后是2减1得1)
(3)提问:竖式中从哪一位减起?谁能按刚刚拨珠的过
程,说说竖式上怎样减?
说明:计算时可以直接用竖式计算,并示范列出竖式,
退1可以在上面
点一点退位点,一般不写出退位过程。
指名完整说一说笔算的过程。
追问:十位上不够减怎样算?为什么百位上是2减l,
而不是3减 l?
2.教学例题第(2)题。
(1)出示第(2)个问题,请学生们自己解决。
(2)指名依次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算法。
提问:为什么差的百位上没有得数?
(3)要怎样验算?学生们验算。
3.归纳总结。
(1)例题的两个竖式用竖式怎样算的?与上节课学习
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揭示: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笔算退位减法。
(2)谁来说一说,我们该如何笔算千内的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三人板演。
(2
)讲评:第一题十位上是怎样减的?百位上呢?百位
上为什么一个也没有?你能用原来的竖式验算一遍吗
?(指导学
生验算。)
请学生们自己利用原来的竖式验算第二、三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们做在书上。
(2)提问:第一题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
指出:一般在退位时要点退位点,计算到这一位时,
不要忘记已经退去的l,被减去要比原来少1。
第二题错在哪儿?怎样算错的?第三题呢?
指出:算到哪一位不够减时,一定要从前一位退1,
而不能用这一位上的被减数减减数。
3t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们独立解答。
(2)请同学们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1乍业
课本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退位减(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56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
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
并能熟练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教学过程
揭示并出示课题
二、教学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请学生们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不同的地方?
(2)一组一组的口算,老师相应的板书得数。
(3)组织学生们交流每组第二题是怎样口算的。
2.练习。
150-80 120-80 160-90
130-60
120-50 180-90
学生们口算,井说说其中两题的口算方法。
3.完成“想想傲做”第6题。
(1)请学生们仔细观察图,了解所给信息。
(2)讨论:根据什么来确定谁跑得快。
(3)独立完成第(2)问。
请学生们说说每种动物还要跑多少米才到游泳池,分
别是怎样算的?在解答时都用到了哪一个条件?
指出,解答时必须要先找到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才
行。
三、笔算减法练习
1.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725-475=
637-449=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分别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指名说说千以内的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题。
(1)学生们用竖式计算,并将结果填在空格内。
(2)对有错的题进行分析,及时纠正错误。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出示插图,进行教育: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
让我们今后能一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纯净的
水,我们必
须进行环境保护。每位同学家里的废电池就是环境—大公敌,
因此我们要养成一个良
好的习惯,将没有用的废电池集中放到
回收桶里,让叔叔阿姨们对它们进行特殊的处理,也为环保出一份力。
(2)请学生们完整地说说题意。
(3)学生们独立完成。
提问:这题为什么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指名完整口述题意。
提问:要求“
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就是求什么?(就
是求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天数比169天多了多少天。)
(2)学生们独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自己解决。
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千以内的笔算减法和一些简单
的口算,千以内的笔算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四第1~5题。
教学自的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地、
比较熟练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
减法要注意些什么?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刚刚说的方法来进
行减法计算的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20-40 170-90
160-80 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四第1题。
3.完成练习四第2题。
(1)出示两组算式。提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左边三题相同的是被
减
数相同,不同的是:减数一题比一题大;右边三题相同的是
减数相同,不同的是被减数一题比题小。)
你能预测出它的差又将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们分组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验证每组题差的变化规律:被减数不变,减数
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3)比一比每组中三题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笔算减法要按一定的要求去算,在计算退位减法
时,有时要连续退位
,有时不要连续退位,所以,在每一位的
计算时,该退位的要按退位的方法计算,不该退位的只要直接<
br>减。
4,完成练习四第3题。
(1)请学生们按要求完成,指名板演。
(2)及时反馈,及时改正出现的错误,教育学生养成
验算的好习惯。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4题。
(1)学生们读懂图意,指名完整说一说题意。
(2)学生们独立完成。
提问:这题为什么用减法做?
2.完成练习四第5题。
(1)指名请学生完整地口述题意。
提问:“花园村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人数同样多”
是什么意思?
(2)学生们独立完成。
提问:在求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河西村有28
户人家”这个条件你为什么不用呢?
指出:解答问题时一定要先找出与它有联系的条件才
行。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主要练习了笔算减法,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
先把它们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遇到哪一位上的数
不够减
时,要按退位的方法去算,要注意在不该退位时,不能退位。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8~59页,例题、“想想做做”第l~5题。
教学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答时
的两种解题思路,初
步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
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例题、练习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各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1)一本书80页,看完20页,——?
(2)商店运来200箱橘子,卖出100箱,——?
(3)一段布长10米,
还剩多少米?
(4)商店里有80个水瓶,——,还剩多少个?
指出:从
上面这组题可以看出: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
一个问题;要答一个问题,可以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求出。
2.练习:图书室有民间故事书185本,借出88本,
还剩多少本?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提问;怎样求出剩下的台数?
二、新授例题。
1.出示例题插图,指名请学生们完整地口述题意。
提问,根据已给信息,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相
应的出示线段图。)
2.请学生们用自己的思路去解答,指名请不同思路
的同学进行板演。
3.具体分析。
(1)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只要合理都应予以
肯定。
(2)分析第一种解法。
提问;根据“有民间故事185本和上午借出36本”
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
追问:求出了上午借出3s本后,再怎样求还剩多少
本?
请学生们
看算式回答: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呢?
算式中各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97本”就是图中的哪一
段?
指名完整地说说这种解题思路。
(3)分析第二种解法。
提问:若从问题来看,要求“还剩多少本”必须要知
道什么条件?原来的本数知道吗?上午和下午一共借
出去的本
数知道吗?在线段图上是哪一部分?
追问:要求“还剩多少本”必须先求出什么?为什么?
请学生们看算式回答: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呢?
算式中的各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完整地说一说这种解题思路。
4.比较两种解题思路。
(1)提问:
刚才解答这题时,可以有儿种方法来求问
题?(两种。)每种方法求出的结果一样吗?(一样。)
(2)比一比: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思考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
解法呢?
强调:第
一种解法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的,根据两
个条件确定先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
根据问题找到缺少的条件,确定必须先求什么。今后在解题时,
既可以用第一种
解法,也可以用第二种解法。
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们完整地说一说题意。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解题思路,只要合理都应
予以肯定。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请学生们完整地说一说题意。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解题思路,只要合理都应
予以肯定。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请学生们完整口述题意。
(2)提问:题中总数,指的是什么意思?“做的红花比黄
花和紫花的总数多7朵”又是什么意思’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些应用题,与往常不同,它需要用
两
步才能求出问题。在解答时可以从条件想起,根据两个有联
系的条件先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
和另一个条件求
出题目的结果,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根据问题想要用什么条件
来求问题,看哪个
条件已知,哪个条件未知,以确定要先算什
么,再算什么。
四、课堂作业
课文第59页,“想想做做”第4、5题。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60~61页,练习五第1一l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
的意识,进—步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练习题相应的插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这节课继续来学习怎样更好的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2题。
(1)请学生们看图后,完整地口述题意。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时,请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时,请说一说解题思路。
小结:在解答像刚才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
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思考。但
在解答时一定要注意:只有
相互联系的条件才能求出问题。
3完成“练习五”第9题。
(1)理解题意:女孩比左边男孩矮15厘米,右边男孩
比女孩高24厘米。
可以分别给3个人取上名字。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时,说说解题思路。
4完成“练习五”第10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5.小结。
解答像这些题目时,要先理解题意之后再确定先求什
么,再求什么。
三、估算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题。
注意了解全班的速度和准确率,发现错误要及时改
正。
2.说出下面各数接近几百。
602 398 799 101 209。
3.把下面算式看作几百加几百,再估计结果。
503+192
7974-296 4984-307
(1)学生们进行估计,老师相应板书。
提问:为什么用约等号?
(2)将3题的加号,改为减号,请学生们估计老师依次
板书结果。
(3)提问:像这样的减法,如何估计出它的结果,
(把被减数和减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
计算。)
4.完成“练习五”第5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注意“~”的书写及格式。
5完成“练习五”第3、6、7、8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
第六课时作业设计
一、口算下面各题。
240-40= 62 - 4= 360 - 60=
72+9=
700+300= 27 - 9=
180 - 80= 64+8=
110-40=
200+60= 120-40= 42+7=
824-8= 560-500= 430-300=
100+900= 180 90= 9904-10=
27+3=
36-6= 160-70=
130 - 50= 24 – 7=
54+9=
二、把被减数和减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
699-205
292-103 594-401
396-197 402-197 297 -
108
605-496 506-293 791-503
三、解决问题。
1.合唱队有45人,女同学有36人,其余是男同学,
女同学的人数比男同学的人数多多少人?
2.学校食堂,第一天吃了白菜65斤,第二天吃比第
一天多14斤,第三天吃的是前
两天的总和,第三天吃了多少
斤白菜?
3.张庄去年收粮食87万千克,比前年少收
14万千
克,今年比前年多收18万千克,今年收多少万千克?
4.三月份二年级用去3盒彩色粉笔,用的白粉笔是
彩色粉笔的4倍。三月份二年级一共用去多少?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隔位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63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
理,初步掌握这种退位减的方法,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减法
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进行练习。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个位、十位、百位
上分别是怎样减的,各是几减几?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减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中的已知条件,请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
(2)请学生们列出算式。(板书~202--108)
再请他们试着算一算。
(3)提问:个位够减吗?个位不够减要从哪一位退
1
?个位上是0怎么办?
老师边在计数器上演示,边拨边讲解:个位上2减8
不够减,要
从十位退1,十位是0,要从百位退l。这时老师
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拨起一个珠子,并在竖式上把百位上
的2
划去,在它的上面写l。
提问:从百位上退l给哪一位?是几个几?
学生回答后,老师把百位上拨起的一个珠子拨去,在
十位上拨上l0个珠,在竖式的十位上将0划去,在
它的上面
写上l0。
提问:再从十位退1给哪一位?是几个几?
学生回答,老师在十位上拨去1个珠子,在个位上拨
上10个,并将竖式的十位上将10划去,在它的上
面写9;在
个位上将2划去,在它的上面写12。
提问:谁能把刚才退位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现在被
减数个位上是几,够不够减去8?得几?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计数12的个位上拨去8,在竖
式横线下的个位上写4。
提问:现在被减数十位上是几,为什么是9,十位上
要减去几?得几?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去1,在竖式
横线下的十位上写9。
提问:现在被减数百位上是几,要减去几?得几?
学生回答后,老师演示。
(4)谁能看黑板上的竖式说一说,202减108是怎样
减的?(个位上2减8不够,要从十位退l,
十位上是0,就再
从百位退1;百位退1后,百位上剩1,十位上是10;十位上
退1到个位,
十位上还有9,个位上是12;个位上12减8得
4,十位上9减0得9,百位上1减1得0,所以得9
4.)
(5)提问:退位以后,每一位分别是几减几,为什么?
(6)指出:平时计算时,除了退位点以外,退位过程
一般不写。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403-158。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评讲时,让学生们说说每—位上是怎样算的,十
位上为什么要用9减?
3.教学试一试。
(1)请学生们独立完成。
(2)评讲时,请学生们说一说解题过程。
(3)提问:这题被减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
不够减,
要怎么办?十位上、百位上又都是0,要怎么办?
引导学生观察竖式,提问
:个位上为什么得37十位、
百位上为什么都用9减?百位上为什么一个也没有?
追问,个位上用几去减,十位、百位呢’
4.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中的后两题。
(1)请学生们独立完成,指名两人板演。
(2)讲评,让学生逐题一步一步讲述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们找错,并改正。
(2)讲评:每题错在哪里?
小结:在减法的计算中,遇到哪一位不够减时,要向
它的前一位退1。
1,如果前一位是0,
就要再向前一位退1,在这种退位减
的过程中,必须要弄清每一位上是几减几。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
(2)讲评,说一说每一题计算过程。
提问;第一组中为什么被减数十位上的。在计算时,
一题看作0,另一题看作9呢?
第三组中的差为什么一个是三位数,另一个是两位数
呢?
3.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900-873= 801-413=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页,练习五第l~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计算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
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注
意把统计和计算的知识、解决问题结合
起来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练习题插图及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
现0的情况。
这节课我们继续加以练习,看谁算得又快又好。(板书课
题。)
二、计算方法的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20-40
130-90 720-20
240-200 560-60
300+600
180-90 140-50 160-70
对于个别计算题,可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五第1题。
(1)请学生们完成第一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
提问:第(1)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2)题十位上是几
减几第(3)题呢?
为什么被减数十位上都是0,但在计算时却不同呢?
(2)请学生们完成第二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
提问:这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
方?(被减数不同,减数相同。)
在计算的过程中,三题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请学生们完成第三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一题的笔算过程。
提问:这组的三题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请学生们根据刚才计算的三组题,总结一下计算
这类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小组内交流后,再指名说一说。
小结:在减法的计算中,遇到哪一位不够减时要从它
的前一位退l,如果前一位是0,就要再从前一位退1,在这
种退位减的过程中,必须要弄清每一位上是
几减几,该点退位
点的最好能及时点上,以提醒自己。
3.练习:506 -
287 401-255 400-255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对于有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2题。
(1)指导学生读懂电费单,说明:“千瓦时”实际是平
时口头所讲的“度”。
(2)请学生们说一说电费单中每一栏的意思。
提问:这里让我们算什么?(算李小云家这个月的实用
电数。)
(3)请学生们计算。
(4)再出示第二张统计表,请学生们独立完成。
(5)组织观察、讨论: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
么?(只要合理,都应予以肯定。)
2.完成练习五第3题。
(1)老师示范:用数字卡片拼成两个分别带有。的数
字,
提问: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算出它们的差吗?它们的和
呢?(学生计算。)
(2)以两人为一组,请学生们练习。
第八课时作业设计
一、口算下面各题。
32+40= 55+2= 150-80=
25+30= 83+4= 660 - 600=
63+20= 70-3= 170-90=
72+ 6=
21+7= 1000-600=
280+ 80= 110 + 50=
280 - 80=
二、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57+388=
408+ 209=
576+ 299= 300 + 123=
860 + 739= 205+498=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65页,练习六第4—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汁算
中需要隔位退位的情况,
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注意把汁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继续上节课的练习,我们继续来复习被减数的中间或
末尾有0的笔算减法。(出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300+600 160-90
180-90
120-40 320-20 480-80
40+5 1l0-60 170-80
2.完成练习六第4题第一横行。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符
号。
(2)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3)指名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减法
?怎样计算
千以内的加法,笔算加法与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都要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的是:
加法是哪一位相加满了十就要向它
的前一位进一;减法是哪一
位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后再减。)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5题。
(1)请学生完整口述题意。
(2)提问;你根据已有的信息估计一下,现在的鱼饲
料比原来的多,还是少,为什么?
(3)学生练习,进行证实。
2.完成练习六第6题。
(1)提问:商店橱窗里有哪几样东西,分别要多少钱?
(2)请学生估计300元可以买哪两样玩具,大约需要
多少元。
(3)根据已有的方案,请学生们算一算还剩多少钱。
3.完成练习六第7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
[教学后记]
2.复习3
第一课时 复习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复习第l一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减法的笔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
进行减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笔算的知识,比一比谁
算得又快又好。(出示课题。)
二、笔算减法的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630-600
370-30 1000-500
120-40 180-90
760-60
40+300 200+60 130-70
2.完成复习题第l题。
(1)出示第一组题:①请学生们观察3题有什么相同
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请学生们进行笔算,算完之后进行原式验算,指名
学生进行板演。
③集体订正,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三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一题是不退位减,第二题是退位减,第三题是连
续退位减。)
追问:在笔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先小组互说,
再指名说一说。)
(2)出示第二组题。
①请学生们观察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
方。
②请学生们进行笔算,算完之后进行原式验算,指名
学生进行板演。
③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笔算过程。
提问:在计算时.每题的十位上分别是几减几,为什
么不一样呢?
(3)小结:在笔算千以内的减法时,要如何进行笔算?
怎样验算,还注意些什么?
3.完成复习题第2题。
(1)学生们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组织反馈。提醒注意:验算之后在写横式答案时
要看清再写,不要将验算的结果写在横式的后面。
4.完成复习题第3题。
(1)请学生们独立看懂表格。
说明:用水量通常用“立方米”做单位。
(2)学生们练习。
三、减法估算的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
203
791 598 608
2.完成复习题第4题。
(1)请学生们进行估算,反馈时说说自己估算的过程。
(2)指出:在估计时,我们可以把这些数看作是与它
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
(3)请学生们进行笔算,看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
是否相当。
提问:估算所得到
的结果是准确的吗?那应该用什么
符号,这与计算的结果很接近,因此我们可以用这种估算的方
法对计算进行粗略的验算。
四、计算综合练习
1.完成复习题第5题。
注意学生们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及时纠正错误。
2.完成复习题第6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们试着练习,注意进位、退位的情况。
(3)组织讲评。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下什么内容?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复习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复习第7—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千以内数的减法,以及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减法的有关知识和
本领。(出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完成复习第7题。
(1)请学生们一组一组地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比一比,千以内数的加法,减法各有什么需要注
意的?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已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先估算得数大约是几百,再算一算。
603-309 596-208 499-109
(1)学生们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提问:估算有什么作用?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复习第8题。
(1)学生看图后,读一读题。
(2)学生们列式解答。
指名说说这题是怎样思考的,以及每一步的计算的含
义。
说明:在解答这种需要用两
步才能求出问题,在解答
时一定要多读几遍题口,理解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关系,确定先
算什么,
再算什么。
2.完成复习第9题。
(1)引导学生们看懂图意、理解题意。
(2)请学生们估计一下剧场的座位够不够坐?
组织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只要合理就行。
(3)再请学生们通过计算解决问题。
将汁算的结果与估计的结果进行对比,看自己的估计
是否恰当。
3.完成复习第10题。
(1)完成前3个竖式,再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这些算式
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
(2)根据所发现的规律,将第4个竖式填完整。
(3)再请学生用这个规律写出类似的几个算式。
[教学后记]
第七单元 认 识 角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并借助直角直观认识锐角和
钝角。
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难点。
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
小。
3.使学生会辩认直角、钝角和锐角,会用已知直角比
一比的方法判断直角。
4.使学生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
中,发展数学思考。
课时:2课时
第—课时
认识角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71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l~5
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并在操作的活动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
度有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用具
扇子、剪刀、钟面、三角板,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角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面上的角。
(1
)出示大三角板,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大三角板上面的
角,指出哪些是角,再数数共有几个角(注意:老师
在示范时
要规范,不能只指着角的顶点。)
(2)出示一个五角星,学生说出五角星上的角,再说
出有几个角。
(3)出示钟面团,指名学生指出钟面上的角,示范时
用手指着从顶点起沿两条边指,说明这就是角。
(4)再转动时针和分针,让学生指出哪里是角,然后
老师演示出大小不同的角,边演
示,边说明时针和分针张开得
大,角就大;张开得小,角就小,(只是引导观察,不做进一
步说明。)
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1)将剪刀、三角尺、钟面上形成的角抽象出来说明
是角。
(2)提问:这里的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在每个角上
指一指。)
都有几条边?(
在每个角上的两条边上描一描o),追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相应板书各部分名称。)
请学生上黑板分别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3.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1)让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哪些角?
(2)引导
学生观察教室中什么东西的上面有角。
4.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学生们独立判断。
(2)集体订正时,请学生们说判断的理由,特别是对反
例判断的理由。
二、制作角,感悟角的大小
1,我们认识了角,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角吗?
(1)提问;二个角必须具备些什么条件?(有一个顶
点、两条边、顶点要尖,边要直。)
(2)学生动手操作。
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2,初步感悟。
(1)将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拉动开合两根硬纸条。
提问:看一看这样能不能形成角?角的大小一样吗?
(2)说明: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就是这样的原理出示钟
面模型,从 12点开始转动分针。
提问:现在时针和分针叉开的角度怎样?(越来越大。),
它们所形成的角又有什么变化,(角也越来越
大。)
(3)出示第69页4幅钟面图。
提问: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
,哪个角最小吗?为
什么?(因为它们时针与分针叉开的角度最大(或最小)。)
追问:通过观察,你觉得角有没有大小之分?角的大
小与谁有关?
3.进一步感知。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请学生们用手边的扇子进行操作,进一步感知。
(2)组织学生小组活动,一边动手,一边观察角的大
小、扇子两边开合的大小。
(3)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请学生们用剪刀再操作一
下,观察一下。
(4)提问:你现在明白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角大,说明什么?角小,又说明什么?
三、比较角的大小
1.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角是大小之分的,那
么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呢?
2.出示第70页的两幅钟面图:
(1)请学生指出钟面上的角。
(2)组织分组讨论: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比较出两个
角的大小。
(3)组织全班交流,只要方法合理均可。
3.重点说明重叠比较法。
课件演示:先把用硬纸条做成的角拉成与左边钟面上
的角一样大,再把它放到右边钟面上,就可以看出右
边钟面上
的角比较大。
4.动手比一比。
请学生用纸折出大小不
同的角,再比一比它们的大
小,可以四人一组进行活动、交流,教师注意巡视,做适当的
指导。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当学生数出角的个数后,再让他们指一指分别是哪几个
角。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组织讨论:通过这里的三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几
边形就有几个角。)
(3)提问: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认识了什么图形?说说它各部分的名称,说一说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认识直角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75页,例题,“想一想”,“试一试”,“想想
做做”第l~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
比的方法判断直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一副三角尺、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圆形纸、钟面模
型、钉子板等,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的认识
1.说一说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
(图略画)
学生回答后,再要求指出是角的图形中角的顶点和两
条边。
2.请学生指出三角板上有哪几个角。
二、认识直角
1.初步认识。
(1)说明:三角板上有三个角,(出示三角板。),其
中有一个角(指直角。)是直
角,(板书:直角)
(2)出示另一个三角板,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三个角之
后,提问:其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把两块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叠在一起,请学生们说一
说,重叠在一起的两个角都是什么角?直角和三角板上
的其他
两个角一样大吗?
(指出:直角是三角尺上最大的那个角。)
门)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找一找它上面有哪
几个角,提问:这4角是直角吗?
请学生们动手操作比一比。
再拿出一个纸工袋,请同学们再找一找,比一比,提
问:
纸工袋上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提问:通过刚才的动手
操作,一个正方形有几个直角?纸工袋是什么形
状的,那么一
个长方形有几个直角?
像这样的直角,我们可以在黑板上面出来,(板书演示。
),
这个画出来的角就是直角,如果一个角是直角,一般在直角里
用符号来表示(在直角上画。
)
请学生来指一指直角的顶点和边.
2.加深认识。
(1)你能在教室里找到更多的直角吗? (2)出示钟面,提
问:当钟面上几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
角是直角?(可让学
生动手拨一拨,再回答。)
三,体会直角的大小
1.(1)我们认识了直角,同样也可以用一张纸(出示一
张圆形的纸。)
(2)老师示范,学生动手折出一个直角. (3)
将所折好的直角转动,在不同的位置上停留,请学生
说一说它
是不是直角,使学生认识到方位不同,但都是直角。
2、教学试一试。
(1)再请学生们拿出两张大小不同的
纸,各折出一个直角。 (2)比一比所折出的两个直角的大小.
提
问:你发现了什么?再与刚才圆形纸折出的直角比一比。指出:
虽然我们用了几张形状、大小
都不同的纸去折直角,但折出的
直角都是同样大的。
(3)验证:将折好的直角再与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提问:这两个直角大小相同吗?
四、如何辨认直角
I.教学例题。
(1)出示数学书,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数学书封
面上的直角?
(2)学生们动手
操作,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所用的方
法,(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可以用折好的直角等等。)
2.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学生们动手操作。
提问:课桌面、黑
板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通过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桌合作,用书上所示的两把三角尺拼一拼直角。
(2)想一想:用另两把三角尺是不是也可以拼出一个直
角呢?
请学生们动手拼一拼。
4.教画直角。
(1)介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可以比出一个角是不是
直角,还可以用三角板来画。
(2)示范:先确定顶点,再由这一点起画一条线,再
把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一条线上的一点合在一
起,再把直
角的一边和这条线合在一起,然后从直角顶点起,沿直角另一
边画一条线,这样就画
好了一个直角,(在直角里标上┐。)
(3)请学生们在第74页点子图上画一个直角,再画一
个另外一种形状的直角。
五、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1、教学例题。
(1)出示第73页的3幅钟面图,请学生们从中找出直
角。
(C)提问:哪一个角比直角大?
说明: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板书)
提问:哪一个角比直角小?
说明: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板书)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请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2)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结果,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六、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练习:
说明:今后的图形中如果看到直角符号,就说明这个
角是直角不必再去用已知的直角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们练习。
(2)提问:哪些图形中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教学后记]
八、乘 法
教学内容
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和
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估算,会
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2.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要求
L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
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
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的意识。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
主探索、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时:10课时
第一课时
不进位乘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78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l
一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
进行口算。
2.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敷的(不进位),笔算方法,
初步学会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口算:
2X 3 7X4 6X5
5X 9
2.口答:
20是( )个十
60是( )个十
8个十是( )
16个十是( )
3.揭示课题。
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今天开始继续学习乘法的
相关知识和本领,(出示课题:乘法)
二、教学几十乘几的口算乘法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大象在干什么,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有
几头大象?
(2)提问: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
请学生们相应地列出算式。
(3)组织小组讨论各自的算法,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重点讲评:
①从图
中可以看到,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也就是
2个l0根,3头大象一共运的木头根数是6个十,也就是
60。
②20也就是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也就是
60。
(4)比较几种算法,得出自己觉得比较简便的方法来
说一说20X 3=60的计算过程。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中的问题,请学生列出算式,算一算。
(2)指名说说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出示第一题的四组题,请学生们3观察。
提问:以下几题,你打算竖着做,还是横着做?
(2)学生们练习:
提问: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竖着算?
(2)小结:在口算几十乘几时,我们可以把几十看作几个十,与几相乘后得到的是几1几个十,这样利用表内乘法
口诀就能口算出得数。
4.练习。
40X 2 60X3 70X 4 50X3
三、教学不进位笔算乘法
1.教学例题。
(1)出示情境图
提问:小猴在干什么?它们摘的情况怎样?
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
学生自己列式算一算(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
(2)请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的算式及算法。
着重评讲:在计算14X
2时,先把10和4分别和2
相乘,再把两次乘得的积20和8合起来就得到了28。
(3)说明:按这样先分开乘再相加的方法,也可以运
用到乘法的竖式计算中,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如何笔算
14~2。
(4)出示14X
2,说明用笔算要先写出横式,再列竖
式。
①说明:竖式要先写乘号前面的数,再写乘号和另一
个乘数。
提问: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
②提问:刚才口算14~2是分几步算的?
说明:笔算乘法14~2时也要分两次来算,但要从个
位算起。
③提问:个位上几乘几得几(说明:8要与个位对齐,
并板书。)
提问:再算几乘几
?为什么这时是与“l0”相乘;而
不是“1”?得多少?(强调: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与2<
br>相乘得到2个十,是20。说明:20的“2”对齐十位写,“0”
对齐个位写,板书为20。)
④提问:最后算什么?(将两次积相加,得28,并板
书。)
(5)请学生们口述笔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后怎么算。
说明:为了便于计算,笔算的竖式一般写成
1 4
X 2
(说明书写位置,并板书。)
2 8
请学生们看着竖式说一说笔算过程。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3X21。请学生读题。
说明:3X21写竖式时写成竖式的形式,计算比较方便。
(2)学生们计算,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3)指导学生们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提问:笔算乘法要从哪一位乘起?
(2)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3)检查时,口述笔算过程。
提问: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积为什么要与十位对齐
写?
说明:笔算乘法,要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对齐
哪一位写。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的第一行4题。
(1)学生们分组笔算,指名板演。
(2)请学生们分别说说笔算过程。
提问:在笔算这些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理解图意,解答第(1)、(2)个问题。
(2)完成第(3)问,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估计够不
够。
(3)完成第(4)问。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78页,“想想做做”第3题第二横行第4、5题。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口算下面各题。
2X6= 3X7= 4X 3=
20X6= 30X7= 40X 3=
6X5= 8X3=
5X3=
60X 5= 8X30= 5X30=
40X2= 70X2= 8X40=
60X 3= 5X30=
90X2=
1X 90= 4X 60= 30X9=
80X 2= 7X2= 6X70=
二、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2X4= 42X2=
31X 2= 12X3=
2X41= 3X13=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乘加、乘减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79~80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1~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
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用具
例题情境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头提问题练习。
(1)商店运来8筐苹果,每筐20千克, ?
(2)盘子里有5块蛋糕,吃了2块, ?
先让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再列式解答。
2.引入新课。
根据两个有联系的
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今天这
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
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
(2)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老师分别板书。)
(3)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①请学生们各人自己列式解答。
②把自己的算法在组内进行交流。
③组织全班进行归纳。
提问:要求“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必须要知
道哪两个条件,谁知道了,谁不知道?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指名学生完整地说一说解题思路。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
请学生们由问题出发去想一想,并独立完成。
(2)将自己的想法和算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3)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小结。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所必须
的条件,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请学生们理解题意,并完整地说一说题目。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提问:为什么要先算2张成人票要用多少钱?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步骤同上。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这是第二卷,还可以再拍6张”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解题思路。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分小组讨论: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组织交流、讨论、并对问题予以解答。
四、全课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运用了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了
有关乘加、乘减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解题时,首先要理解题目
的意思,可以从问题出发去思考。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80页,“想想做做”第5题。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口算下面各题。
20X3=
30X2= 4X 20=
21 X 43= 32X 2=
4X22=
40 X 3= 42+60= 50X4=
32X 3= 30X 3= 41 X 2=
520-300= 60X 2= 23X2=
3X50=
23X2= 40X2=
12X4= 31X 3= 9X30=
7X 60= 5X90= 31X2=
二、笔算下面各题。
24X2= 32X3=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有4盒铅笔,每盒9枝,用去20枝后还剩
多少枝?
2.同学们种了6行松树,每行?棵,种的杨树比松树
少15棵,种了多少棵杨树?
3.牛家庄要挖一条长94米的水渠,已经挖了46米,
剩下的每天挖8米,几天可以挖完?
4.明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6天,每天看20
页,还剩260页没看,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5.食堂买来50棵大白菜,吃掉36棵后,又买来40
棵,现在食堂有大白菜多少棵?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页,练习七第l一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的口
算和笔算方法,以及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进一
步发展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把前几节课学习的有关乘法的口算、笔算
以及相关的实际问
题进行练习,看谁练得又快又好。(出示课
题o)
二、计算练习
(1)20X3 40X 2 60 X 4 7X30
(2)21X
3 42 X 2 33X 3 14X2
①请学生们口算第(1)组题,指名说一说每题的口算
过程。
小结:几十乘几时,我们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看作几个十乘几。
②请学生们口算第(2)组题,指名说一说每题的口算
过程。
2.完成练习七第l题。
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用竖式计算。
23X 3 4X12
(1)请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说笔算过程。
提问:笔算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4,完成练习七第2题。
集体订正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发现错误及时纠
正。
小结:笔算乘法时,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算起,乘
到哪一位积就对齐哪一位写。
三、解决实际司题
1.完成练习七第3题。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请学生完整地说一说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说一说解题过程。
提问:为什么要先算跳绳的有多少人呢?
小结:在解答这个问题时,认真分析了题目中条件与
问题的关系,先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解答。
2.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学生读题,说一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提问:“孵出小企鹅的天数比你的3倍多1天”是什
么意思?
(2)学生们说说解题思路。
(3)独立解答,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完整地读题,并且独立完成。
(2)说一说解题思路。
(3)将第三个条件改为“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和茶
花的总数多2 盆”请学生解答。
(4)将第三个条件改为“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和茶
花的总数的2倍多2盆”请学生解答。
4.请学生说一说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些什么内容?它们都需要注意些什
么?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口算下面各题。
40X 2= 23X 2= l0X
7=
1 3X 3= 50 X 3= 2X13=
50
X 5= 32X3= 23X 3=
60X5= 4X70=
66X1=
41 X 2= 80X 2= 50X5=
21 X 3= 31X 3= 2X 23=
8X 70= 2X
41= 90X 1=
二、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2X4= 32X3= 33 X 3= 21X3=
三、解决问题。
1.菜场运来鸡蛋58筐,鸭蛋32筐,卖出鸡蛋12
筐,现在菜场有鸡蛋多少筐?
2.学生们在植树节种了3行杨树,每行4棵,又种
了13棵松树,学生们种了多少棵树?
3.桃子有35个,梨子有23个,苹果的个数是桃子
和梨子的总数2倍,苹果有多少个?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进位乘(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82~83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
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
位乘)的算理,井掌握口算、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
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7捆小棒、12根小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0X 3 30X 2
14X2
21X3 32X 2 23X3
学生口算,说一说最后两题的口算过程。
2.笔算下面各题(与口算同时进行。)
21X3 32X 2
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3.揭示课题。
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来学习乘法计算(板
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1.(1)出示例题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所给的信息
(2)提问:要求2盒一共有多少枝?可以怎样列式?(板
书;36 X 2=)
提
问:现在你能不能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枝?你把
36看作一个整十数来估计,想一想:它们的积确定在
哪两个
数之间?
说明:因为36在40和30之间,30X
2得60,40X2
得80,所以36X2的积在60和60之间。
2.教学算理。
(J)请学生们探索如何计算36X2,方法不服
(2)指名说一说各自所用的方法。
(3)重点讲评摆小棒:
①提问:36 X 2表示有几个367如何用小棒来表
示?(师生共摆。)
每行有多少根,有几行,表示多少?
②边演示,边说明:算“乘2,就是算2个36是多少.根据笔算要求,算36乘2,用小棒先算几个几根,再算
几个几捆(请学生动手分一分。)
演示说明,先算2个6根是12根,12根时有1个十,
捆成一捆,2根单根不动,这
一捆是1个十,放在2个30根
的下面;再算2个3捆是
6捆;就是6个十,6个十加上刚放
的1个十是7个十,这样一共是72根,所以得72。
请学生边摆小棒,边说一说摆的过程。
③提问;原来共是6,捆,怎么最后成了7捆?(因为
2个6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单根正好可以捆成一捆。)
3.教学笔算过程。
(1)提问: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不看小樟,谁来
说一说36乘2该先从哪一位算
起?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共
是多少?
提问:为什么十位上是7?
(2)说明:竖式计算过程可以简化,一般这样写先用
2
乘个位上的6得12,满十向十位进1,所以积的个位上写2,
向十位进l,再用2乘十位上的3得6个
十,加上进上来的1
个十得7个十,在积的十位上写7,结果是72。
(3)看着竖式,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看一看结果,比一比估计的结果,合理吗?你还可以
怎样进行估计呢?
4.比一比:
提问:36X2是今天刚刚学习的,与复习题32X2在计
算时有什么不同?
指出;今天学习的是笔算乘法中的进位乘。
提问:笔算乘法时,如果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要
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完成前2题,指名板演。
完成后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个位相乘时如果满了十,该怎么办?
(2)完成后2题,指名板演。
完成后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题与刚才的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十位上
相乘满了十。)你是怎么处理的?
(3)指出;笔算乘法时,若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
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满了二十、三十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指名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小结: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儿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找出错误并改正,再说一说每题错误的理由-
提问: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们估算。
5、作业。
课本第83页,“想想做做”第4、5题。
第四课时作业设计
一、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X2= 46X2= 28 X
3=
45X2= 42X3= 61X 2=
二、先估计每题的得数在哪两个数之间,再计算。
83X2 37X2=
38X2= 73X2=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进位乘(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84~8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l~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
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笔
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
力。
教具准备
例题情境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 X
3+4 7 X 8+5
4 X 9+7 8 X 6+3
2.笔算:28X3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提问:个位上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是8?
(3)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揭示课题。
在此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1.(1)出示例题图,请学生说说已有的信息。
(2)提问:要求“4盒一共有多少枝,”可以怎样列
式?(板书:36 X 4=)
(3)提问:你能不能估计一下36 X 4的结果?
请学生说一说估计的结果和估计的方法,方法多样,
只要合理都可以。
2.(1)请学生们试着算一算36~4得多少。
(2)指名说一说自己的笔算过程。
(3)提问:为什么要向十位进2?为什么4乘十位上
的4之后,还要再向前一位进1
?积的百位和个位上的数是
怎样算出来的?
(4)针对试算中存在的错误,请大家一起找出原因,
并改正。
(5)请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再验算一遍。
3.比一比:这题与复习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一样
的地方?
指出:这种题就是今天
学习的新内容。在笔算两位数
乘一位数的乘法时,每一位都要进位,也叫连续进位,(板书:
连
续进位。),要正确笔算这样的题,仍然按上节课学到的方
法算,但一定要记住积的哪一位满了几十,都
要向它的前一位
进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的第一行。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逐题口算计算过程。
(3)小结:笔算连续进位乘法时,要注意把每一步都
算对,弄清应向前一位进几,然后在横线上写几;在算下一位
时,相乘以后一定要记得加上进上
来的数,算出是多少。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们找出错误,并修改、订正。
(2)说一说每一题的错误原因。
指出:有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进位以后,下一位相乘
时,一定不能忘记进上来的几。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一辆汽车有4个车轮。)
(2)请学生完整口述题意。
(3)学生独立完成。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说一说解题思路。
提问:在解题时,你用到了哪些条件?“7周”这一
个条件为什么没有用到?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在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84页,“想想做做”第1题第二横行。
第五课时作业设计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3X3= 24X
5=
64X3= 28X6=
32X4= 56 X 3=
72X8= 45X2=
37 X 7= 64X4=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进位乘(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85页,“想想做做”第5~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
地、比较热练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需要连续
进位的
计算,并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有关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知
识,看谁算得
(快又好(出示课题。)
二、口算练习
1.表内乘法练习。
5X5= 7X 3= 6X 8=
3X 7= 6X5=
2X4=
3X3= 8X 5= 9X4=
2、乘加练习。
7X 9+5 8X 6+4 5X7+6
2X8+6
4X 7+3 8X8+7
5X5+4 6X6+5 3X 9+4
三、笔算练习
1.说一说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不管哪一位,只要相乘的积满几十,就不能忘记
进位。
2.笔算:36X 5
7X85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分别口述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题为什么得数的最高位都是百位?
3.请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四、估算练习
1.说说下面各数接近几十。
36
42 73 69 58 89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引导学生看图,指名说一说图中的三个条件。
(2)估计一下,谁的计算结果合理。
组织学生分组,对两个计算结果进行评判,再进行全
班交流,说—说估计的理由。
(3)请学生算一算64X 3的结果到底得多少,与刚才
的估计相比较。
(4)指出:我们在计算时,可以用刚刚估算的方法来
检验自己计算的是否正确。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说明要求,请学生判断后,自己说一说判断的理
由。
(2)进行笔算,与估计的结果进行对比。
4.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说明要求,介绍方法:这类题在估计时,先把几
十几看作与它接近的几十,再估算。例如,31X
6,31接近30,
比30多一些,30 X 6得180,所以31X
6的积比180多一些;
39X 6,39接近40,比40少一些,40X6=240,所以39 X
6
的积比240少一些。
(2)学生照样子进行估算,并说说每一题估算的方法。
(3)分别算一算,再与估算的结果相对照,看是否相
当。
(4)提问:掌握了这种估算的方法,有什么用处吗?(可
以对笔算的结果进行检验。)
5.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第六课时作业设计
一、笔算下面各题。
13X8= 47X7=
37X4= 53X6=
34X9= 98X7=
35X4 59X6=
二、先估计得数是几百多。再算一算。
62X3= 78X4=
51X 5= 43 X 6=
36X5= 7X18=
3X85= 47 X 3=
54X4= 96X8=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练习八第1—9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
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比
较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应用能力和估算的
能
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笔算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0X 3 42X2 650-50
60+300 400X2 720-500
60X4 70X 5
31X2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1)请学生们练习第一横行、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提问:52X 6的积为什么最高位是百位,而不是十位?
(3)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们分小组,互相
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提醒:在计算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进位以后,下一位
相乘时一定不能忘记加上进上来的几。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1)请学生看表格。
提问:题中记录了哪几种书的售出情况?
请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每种书的书名、单价、售出数量。
(2)请学生算一算每种书的总售价。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总售价的?为什么要用
乘法?
4.完成练习八第3题。
(1)请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笔算.指名板演。
(2)集中评讲,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再
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
地方?
指出:虽然每组中的两题很像,但在计算的过程中仍
然要认真看清是几乘几,
这也是我们在计算中应该注意的地
方。
5.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归纳.总结笔算乘法时需要
注意的几点。
三、估算练习
1.说说下面各题的积大约是几百多。
33X4 47X5
81X7
学生说说估计的结果.以及估计的方法。
2.完成练习八第6题。
(1)学生们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2)指名说一说每题估计的理由。
3.完成练习八第8题。
(1)引导学生看清图意。
提问:根据第一个书架的情况,你能不能估计出一个
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
(2)学生独立完成问题,说一说自己所用的方法,讲
评时要注意突出是用“乘法”进行估算。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86页,练习八第1题第二横行。
第七课时作业设计
一、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3X 3=
36X2=
85X 3= 56X3=
72X 6=
25X4=
99X 2= 47X 5=
38X 6=
24X7=
二、下面各题的积比较接近哪一个数?用线连一连。
37X5
150 21X 6
51X 3 120 61X 5
58X3 180 47X 3
82 X 4 200 7X
32
2X 91 300 2X88
49X6
99X3
三、解决问题
L白兔有10只,黑兔比白兔多6只,白兔和黑兔一共
有多少只?
2.足球有23个,篮球的个数比足球的2倍少6个,
篮球有多少个?
[教学后记]
2.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页,复习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
方法,能熟练地、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
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这几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
口算和笔算的有关内容进行复习。(板书课题。)
二、口算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X4
3X6 5X7
20X4 30X 6 5X70
(1)学生口算,说说每组下面一题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整十数与一位数相乘怎样算比较快?
2.口算下面各题。
21 X 3 23X3 41 X 2 14X2
(1)学生口算,说一说每题的口算过程。
(2)说一说口算几十几乘几时怎样才能算得快?
3、小结:
口算的方法多种多样,你觉得怎样算比较快,就怎样
口算。
4.完成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班级学生完成的速度和准确率,
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三、笔算练习
L完成复习第2题。
(1)请学生估一估每题的积大约是几位数。
(2)请学生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讲评,指名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里的几题都是从哪一位算起的?在笔算中要
注意些什么?
2.改错:
4 5 6 4 3 7
X 5 X 3 X 4
8 5
1 8 l 2 1 2 8
(1)请学生找一找错,说一说每题的错误原因。
(2)请学生进行改正。
(3)提问:通过刚才这组题,你能说一说笔算乘法时
必须要注意些什么?(哪一位相乘的积就要写在那
一位上;每次
乘得的积满了几十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几,每次进位的敷不能
忘记在下一位的计算
中忘记加上。)
四、估算练习
1.完成复习第3题。
(1)请学生独立完成。
(2)分别说一说每题估算的方法。
提问:估计了每题积的范围,有什么作用呢?
(3)请学生笔算第一组的两题,看笔算的结果与估计
的结果是否相当。
指出;笔算之后,我们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的
结果是否正确。
2.完成复习第4题。
(1)教学树叶图。
出示整个树叶图,问:这里的树叶多不多?你能一下
就有依据地估计出它的数量吗?
(2)出示树叶图中的虚线。
提问:现在这里的树叶被分成了几份?(5份)
组织学生讨论:该怎么估算。
(3)指导;先估计或数出一块方框中的树叶片数,再
用乘法估计出大方框中树叶一共有多少片。
(4)指出:像这样的图,我们可以把它分割成大小几
乎相等的几块,数出或估计出其
中的一块,这样几块方框一共
有多少就可以估计出来了。
5、完成第(2)题。
(1)学生们分组完成第(2)题。
(2)组织讨论、交流、估计巧克力的粒数的方法。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口算下面各题。
60X 5= 50X8= 70X0=
400+20= 130+300= 42+50=
11X9= 900+40= 120--70=
80+57=
7-1= 340+200=
32X3= 14X2=
12X4=
41X2= 5X11= 50X5=
44X2= 45+50= 60+0=
二、笔算下面各题。
526+78= 46X7=
94X5=
67X3=
49X3= 27X6=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复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复习第5~9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思考方
法和解题策略,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有关乘法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30X2 6X50 43 X 2
13X 3
12X4 70X 2 20X5 60X4
33X3 9X50 2X41 30X 7
学生口算,如遇计算错误,请学生说一说这题的计算
过程。
2.笔算下面各题。
43 X 5 67X4
(1)请学生分组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时,请分别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3)小结提问怎样计算乘法?
(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
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计算时不能忘记加上从后一位进上来的
数。)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第5题。
(1)提问:你知道今年是几几年吗?今年有多少天呢?
如果告诉你今年有52个星期零1天,你能算出今年
一共有多少天吗?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指出:利用我们剐刚学习的乘法知识,就可以轻松地
求出某一年的天数,其实它还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呢!
2.完成复习第6题。
(1)引导学生看懂表格,弄清五月、六月降水量分别
与几月份的有关。
(z)学生们计算后,将表格填写完整。
(3)提问:你是怎样求出五月份的降水量的?在求
六月
份的降水量时,为什么乘3之后还要再加上20呢?
(4)小结:解答这样一问题时,一定要看清条件与条
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3.完成复习第7题。
(2)请学生看图后,完整地口述题意。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思路。
4.完成复习第8题。
(1)请学生独立完成第(1)、(2)个问题。
(2)指名说一说两题的解题思路。
(3)分组讨论,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5.完成复习第9题。
(1)请学生们分组完成(1)、(2)两组题,指名板演。
(2)比较两组中的两题有什么规律.(学生分小组讨论,
再组织全班交流)
小结:当一个数乘9时,得到的积等于这个数与lo
相乘之后再减去这个数,所得到的差。
(3)请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2X3=
71X5=
28X6= 35X5=
27X9= 82
X 3=
47X3= 52X7=
二、解决问题
1.某种型号大客车每辆需要配备8个轮胎,270个
轮胎够不够配备45辆这种型号的大客车?
2.黄花有23朵,紫花有12朵,红花的朵数比黄花
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红花有多少朵?
3.果园里有桃树72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
倍,果园里有桃树和苹果树共多少棵?
4.商店有黄气球17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
气球比红气球多5个,花气球有多少个?
[教学后记]
3.实践活动
游览美丽的海滨
教学内容
课本第90~91页。
教学目的
以海星小学二年级学生游览海滨为主线,让学生在每
个场景中提出一个问题
,并予以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应用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海滨情景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插放歌曲《郊游》。
提问:你听到了这首歌,想到了什么?
你和哪些人去过哪些地方?
2.提问:如果今年暑假我们将举办一次夏令营你愿
不愿意参加?
你们参加过那么多次游玩活动,你认为要在组织活动
前应先掌握一些什么情况?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海星小学的二年级小
朋友一起去美丽的海滨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1.(1)出示人数统计表,请学生们说一说根据这个统
计表,我们可以求出什么?
(2)学生解答,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2.(1)将学生们带到小卖部。
提问,小卖部有些什么商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些商品,
想买多少?需要多少钱?
(2)提问:这些是哪一个班的小朋友?他们想买什么?
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说出算式及解题思路。
3.(1)快看I在那个小岛上有一个灯塔。
(2)提问;你能说出这个灯塔在海滨招待所的哪一面
吗?
提问:在招待所的东南、西南和西北面各有什么?
(3)你能根据海滨上的一个场所提出类似这样的方位
问题吗?(小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4.(1)三班的同学们被带到了出租屋前,谁能告诉我
们,出租屋里有哪些东西出租?
(2)提问:他们全班,每s个人租一只气垫船.要用
多少钱?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求出什么?
(3)学生们解答。
(4)提问:如果是你,你最想租什么?你能像刚才那样
也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来算一算吗?
5、(1)二班的小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到珊瑚岛
上去玩了。
(2)提问:二班有多少人?3只船够坐吗?
学生们讨论。
说明:我们可以先看一看3只船可以坐多少人,再与
二班的42人进行比较。
学生练习。
[教学后记]
九、统 计
教学内容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
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难点。
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
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
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