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巡山小妖精
948次浏览
2020年08月30日 16: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巴斯大学-高中自我介绍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
单元的主要内 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
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 问
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
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
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
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 问题的
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 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
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br>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
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 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
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 发言,提出问题。
[环节小思]: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
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 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
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
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环节小思]: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
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
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 、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
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 思想教育。
[环节小思]: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



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小组开展讨论,整理出图文信息,
在教学中多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挖掘 题意,
做到能完整表述应用题。学生能在讲题的过程中,保留有用
信息,通过有条理讲题,理解 题意。
2、尽量让学生多说,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充分理解题意。
3、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各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对中间问题,理
清解题思路。
4、教师 在细致分析每一道题时,要对学生的各种算法做出及
时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答, 不要一
味追求标新立异。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 问题的
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 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
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
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 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
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 、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
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 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



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环节小思]: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 br>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
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 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 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
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
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



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环节小思]: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
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
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
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环节小思]: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
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还停留在一步计
算来解决 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



度较大。只有个别学生能列 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
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
但在 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每一步所求的是什么,我就没有让本
班的学生都要列综合算式。我认为如果学生会列分步的,综
合的算式也会水到渠成了。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 问题的
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 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
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
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
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
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问题。
[环节小思]: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



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
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 br>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
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 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环节小思]: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 过程中明确条
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 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



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 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 的方
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
育。
[环节小思]: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
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
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
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
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
小括号的用法今天 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
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环节小思]::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



讨论。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
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 提出问
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 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
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
固了用乘 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
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
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 用
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环节小思]: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
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出现了很多种解题方法, 课堂上随之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
有做连加,有把2个人一组,一共有4组。当一个学生说出
3 +4×2这道算式时,这与学生在一年级原有的知识有联系,
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我除了安 排请学生来讲解,
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要先
用乘发算出共有4 组,每组有2个人,突破了难点。在解决
第二个问题时,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出运算顺序,在这点的处理上,感到处理的有点老师引的过多,
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 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 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
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


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
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 ,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
出现 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 有关平均分
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
算式, 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 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
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 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单元课时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
左右
除法…………………………………………………3课时
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
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左右
第一课时 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
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



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 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
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
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
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环节小思】: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
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 导学生积极思维,通
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
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学生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
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环节小思】: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
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
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环节小思】: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
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
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环节小思】: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



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没有现代教学设备,有的只是学生自 己准
备好的学具,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了平均分的分法,理解了平
均分的概念,学生在操作中学会 新知,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有关“平均分”的事例,学生找的
都很好, 只是表述不是很清楚,教师应抓住动态的生成资源,
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是“平均分”为什么不是。




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2、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
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2、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
2、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
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 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
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环节小思】: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
言, 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
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 信息,培
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
2、
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
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
4、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
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环节小思】: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过
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
人分成这样的6组 ,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
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
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 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 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
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 一双筷
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 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
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
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
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环节小思】:设计帮助小动物 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
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
收集解 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



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 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 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
享。
【环节小思】: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 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
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
分的实质是 “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
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 励学
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
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 思维。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圈一圈、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
方法,加深对 平均分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实质,加深学
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和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
个别问题提出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使得学生的 回答、
操作不是我所希望的,显得自己有点措手不及。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
除法运算。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
2、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2、
谈话,出示情景图。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
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 子里放( )支竹
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环节小思】:在学生已有 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
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

< p>

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
算奠定基础。
二、 学习新知
1、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 大问
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
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 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
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
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
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
除以4等于3。



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
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 br>【环节小思】: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
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 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
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学习活动, 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
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 应用,加深理解
1、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
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环节小思】: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 设计
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
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 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
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 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除法,并会写除号,在 认识除号的
同时,进一步理解什么事平均分。
本节课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 、写一写、
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
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 过程,领悟除法的意义。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
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
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
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
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环节小 思】: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
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 决问题
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
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
部分的名称。
2、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
么?
3、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
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
论。
【环节小思】: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



吲哚发 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
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 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
分后再填写算式。
(2 )、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
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 学生对照
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环节小思】:设计形式多 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
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
习 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
兴趣。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认识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没有难度,大部分学
生都知道。可在
看图列算 式中,有几个学生总是把得数写在等号的前面。我
分析错误的原因其一没有弄清题意,其二是一看题就知 道了
结果,因而把结果用在了列示中。
改正措施:弄清题中的已知条件。让学生充分充分说题意。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
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谈话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
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br>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
3、
学生举例。
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环节小思】: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



趣。
二、展开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
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环节小思】: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 写出
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
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环节小思】: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分后
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
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 除法意义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有关除法认识的练习课,在练习中大多数学生都能
正确看图,理 解题意,正确列出除法算式。可王云哲、冯兆
瑞、薄玉林这三名学生对题意理解不清,列示总是把结果放
到算式中。




第六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
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
生体验到 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
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
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环节小思】: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
给几只小猴?
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
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
5、
6、
7、
8、
学生交流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环节小思】: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 备,使学生由
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
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 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
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
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环节小思】: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除了让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外,主 要是让学生经
历除法的求商过程,并能从多种方法中找到一种比较简便的
方法,也就是用乘法口 诀来求商。这是一节计算课,如果都
采用单一的练习,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在课
堂上,我采用教材中提供的主线图“猴妈妈分桃”,用讲故事
的形式引入例题,之后再通过让学生动手分 一分、动口说一



说、动脑想一想。来解决问题。特别关注让学生在动手、动< br>脑的基础上,交流分析想商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
同的求商方法,在比较中选择简便的方 法。这样既使学生在
教学活动中体会探索的快乐,又增强了合作意识。
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 趣。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
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
深 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第七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教学内容:
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
决问题。
2、
3、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
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环节小思】: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1、 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
4、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
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环 节小思】: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比较、
归纳等思维能力。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环节小思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把学生放在主体上,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让学 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
在小组讨论中体会集体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让学生在学 习
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展示学生
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
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 等思维能力。通
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
方法。




第八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P27、28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
2、
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



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
查能力。
教学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
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
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
师巡视。
3、汇报。
【环节小思】: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开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
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
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
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环节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加强乘 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
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
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环节小思】: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通过
多种形 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
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 析判断
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第九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
称。
2、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 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
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
展学生的数学思 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
信息。
(3)、全班汇报。
【环节小思】: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
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1、 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
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
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
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
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



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环节小思】: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 学生选取
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
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
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
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 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
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
提出的问题。
3、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
的?
【环节小思】: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生 置身于现实问
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再分析、比较的 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
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
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好,对于这一
点我在导入上注重把学生引入现实情境中引导 学生提出问
题,让学生交流讨论,自主的学习,为后边的解决问题做好
铺垫。让学生经历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课时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
学、用数学的乐趣。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
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环节小思】: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 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
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
辆小汽车多 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环节小思】:把 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
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 br>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
先知道什么?
2、
3、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环节小思】: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



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解决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
实际问题 ,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
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 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
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 力。在学生们一步算式掌握的
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接触一个更深一点的问题,确实很难,
这节 课上我把课堂设计成一个小商店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
从生活中理解课本上的问题就好多了,再把解题思 路给学生
讲清楚,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
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 直角进行比较,平
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 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
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
概念,最后 ,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
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
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 抽象能力,进一步建
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 、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
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
决问题的 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







第一课时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
悉比 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
比较。
2、 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 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
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
挥学生的创新 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
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 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
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 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
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
手操作能力和合 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



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
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
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课前灵感:创设参观蓝精灵的游乐园的具 体情境,引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 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 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
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 哪个角
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
概念,只当 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
比较。
[环节小思]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 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
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
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
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 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
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
直角大” )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
板演两个直角。
④、 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
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
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
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环节小思]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 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
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
课标倡导 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
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
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
学习过 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
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 是钝
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
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
组成的。
B 、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
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 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 br>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
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环节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 生能比较牢固地
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
间的变化联系。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
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 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
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教后反思:
1、自主探究,尝试分类
“分类”是让学生掌握特征、理解概念一种好 的学习方
法。在这个环节里首先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可以按自己
的思维方式去尝试;然后是 相互交流,学生均有机会发表自
己的想法和意见,哪怕存在着分歧与争辩;最后汇报时,允
许阐 述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理由。这样,学生思维被激活,无
论是知识的理解、掌握,还是能力的培养,都水到 渠成了。
如:学生在给角分类时可能回分成 “直角和非直角”两类,



也可能分成 “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两类。这说
明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提高到了一程 度,已经学会运用已有的
知识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初步感知
2、活动体验,内化概念
在这个环节里,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和材料制作
角。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再一次感 受什么样的角是锐角和
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锐角和钝角
的更深刻的印 象,再次内化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学生在制
作的过程中,还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思考,到活动中,同
时,也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好处。
体会本课的不足之处
本课教学也有不理想的地方, 由于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随
机偶发性事件没有考虑全面,缺乏对学生的预设,使有的环
节处理的 不是恰到好处。例如:学生在给锐角起名字时,提
到“小角”,教师没能抓住机会继续提问,而是将其搁 置一边
等等。没有体现教师的应变能力。

第二课时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
通过观察、 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
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 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
(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环节小思]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
离。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
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
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 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
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
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
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
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环节小思]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
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 概念做好准备。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



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
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
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
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
本P44页第4题)
[环节小思]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
生效果就更明显。
二、综合练习
1、 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
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



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 开拓
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环节小思]加深对新课的理解,用实践来感知平移、旋
转的奇妙。
教学反思: < br>正确画出物体(或图形)平移的图形是本节课的重点,
又是难点。如何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 由于二年级的学
生正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观察图形的平移常常会被
表面现象所迷惑。学 生往往会把两座小房子之间的距离看作
是平移的距离。我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怎样的一组
点或边叫做对应点和对应边,然后全班一起数格子、讨论交
流,最后总结出方法:先平移各个对应点再 将对应点连线,
由此来画出物体平移后的图形。
但纵观课堂,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处理不够妥当:
1、没有很好地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 活动中教师是
引导者、组织者,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中,这样才
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 的收获。在找对应点和对应边时,多
是老师或个别学生示范,大多数学生在下面听,导致了有部
分学生知识掌握不够到位。如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思考的
过程,再亲自来数一数、说一说、画一画,那 么学生的参与
热情会更高,重难点也就掌握得更好了。




第三课时 剪一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剪一剪。
[环节小思]开门见山直入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做些什
么。
二、 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



(有折 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
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 br>[环节小思]唤起学生对对称图形回忆,有意识地对“画”的
注意,为下面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
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
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 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
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 体汇报。
a)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b)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
人。
c)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
个小人。
d)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 学生活
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
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 学生订正。



[环节小思]这是一个 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
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 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
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环节小思]以上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充分
体现新课精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 人,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
间观念。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
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剪一 剪》是学生在学习了对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
堂数学活动课。既然是数学课就要和一般的剪纸课有区别 ,



即要有它的数学味,这也是我上这节课所力求达到的。整堂
课上下 来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一、 让学生在不断猜想和验证的过程中学会剪连续
的小人。
本节课我安排了多次猜想,在课的一开 始我就出示我剪
好的一个对称的小人给学生来欣赏,让学生猜一猜我是怎么
剪出来的。然后根据 自己的猜想,来动手实践一下,来验证
猜想是否正确。之后让学生猜想如何剪出连续的两个小人,
四个小人,然后根据猜想一一验证。当出现剪出的小人和老
师展示的不同,再共同猜测他是怎么在剪的 ,分析错误的原
因,在失败中找到真理。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
数学实践过程,也培 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学
生的主体性,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二、在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想象力。
在教中,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让学生 进行想象。首先
是出示作品让学生想象,是怎么剪。即想象正确的剪的方法。
其次,在出现剪出 的作品有点小问题时,如:剪出来的脑袋
不够圆,是心形;如剪出的小人手没有连起来;剪出的小人



有半边的。让学生想象,分析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培养他
们的空间想象 力。最后在安排的练习题中的连一连,不剪根
据图中的折法,和剪掉的部分,想象剪出的最后的形状是怎
么样。还有第二题和第四题让学生不剪自己想象出怎么剪,
说说剪的方法,都是在培养学生的形 象思维很空间想象力。
三、 在边操作边思考中学习,总结方法、发现规律。
在每一次 学生动手操作之前都是要学生先动脑筋想想方
法是怎么样的,想好了,再动手实践,而不是盲目的拿起就
剪。当出现错误时也是让学生先放下尖刀,仔细分析为什么
会出现这些错误,可以怎么样避免。 最后,通过在不断的操
作中得出规律:纸的折法,小人画的方向,纸对折的次数和
最后剪出的小 人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等等。
此外我这堂课是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培养
了学生的合 作探究的精神。整堂不是简单的手工课,是有浓
浓数学味的数学活动课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掌握用 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
9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形成过程,体验迁
移、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
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 学生探究知识的
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下面我们进行脑筋急转弯,请 看大屏幕,看谁能快速
地说出答案和计算方法。(课件出示题目)
36÷6 30÷5 18÷3 20÷4 12÷2
24÷6
15÷3 12÷3 (部分题要求学生说出算式的
各部分名称) < br>【环节小思:通过这道题了解学生对用2——6的乘法口
诀掌握情况,唤起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 方法。为探究新知
作好铺垫。】
2.下面请听老师处两道听算题目,考考你们,用你们的
小手指告诉老师答案。
(1)25÷5



(2)被除数和除数都是6,商是几? (抽一学生列
式)
刚才我们在计算题目时都做得非常快,老师想知道你们
都用了什么 方法?(生答)那么看来,要快速地计算除法,
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是非常必要的。现在老师就以开火车 的
形式检查一下你们的乘法口诀。火车火车开起来,那列火车
愿意开起来呢?
第一列火车,请你们说出7的乘法口诀。
第二列火车,请你们说出9的乘法口诀。
第三列火车,请你们说出8的乘法口诀。
【环节小思:通过复习7——9的乘法口诀,使学生 能熟
练的掌握乘法口诀,在学习新课时能用乘法口诀求商。】
3.谈话导入:通过刚才的检查 ,老师发现你们的乘法口
诀掌握的非常好,老师相信在这节课上,你们会发挥得更好,
有没有信 心?(生答)下面老师先问你们一个问题。
二、情景导入:
1、师:每年的六月有一个节日,是每个孩子都喜欢过的
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为了准备这个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思礼小
学的二 年级同学可都忙坏了。瞧,他们在干什么呢?(课件
出示P48情境图)
三、探究体验:
1.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
师:请同学们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
友分别在干什么呢?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
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些小朋友在忙着为举行“六
一”庆祝会而布置教室时,还发现了一 些数学信息,请看大
屏幕,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课件依次出现
信息,学生读)
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
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
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
【环节小思:首先课件出示“欢乐的节日”情 境图,将
数学教学置于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
生有序地观察,从而发现数 学信息,并能用完整的语言叙述
图意。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听说能力的同时,还
培养 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有效数学信息的能力。】
2、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多
少面?
56÷8=7(面) (七)八五十六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图中,老师还提出了另外一个问
题:如果要挂成7行呢 ?你能解决吗?课件出示(生读):
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多少面?
生:要求平均每行挂多少面,可以用除法来计算,56÷
7=8(面)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乘法口诀可以计算2个除法算式。
生:被除数是一样的。



……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根据第二组、第三组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
解决。学生开始分组或独自进行探究活动 。
(小组内交流学习,抽学生全班汇报)
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
小组得到多少颗五角星?
49÷7=7(颗) 七七四十九
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多
少行?
27÷9=3(行) 三九二十七
【环节小思: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
求商的方法,因此在学习 新知时,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
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
基本思路, 培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技能。学生汇报
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尽量给予正面的评价, 引导学生有条理
的表述,以形成良好的数学表达习惯。】
4.归纳总结,引出课题
刚才我们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
时候,我们都列出了除法算式,他们的除数分别
是 。在求商时,都用的的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
课研究的主要内容,用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
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你们
掌握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一关,我会算。



48÷6 32÷8 72÷8 49÷7 63÷9
54÷9
(指名汇报答案及计算方法,全班订正)
2.师:大家只要熟记乘法口诀就可以解决许多的实际问
题了。
师:“智慧乐园的许多小动物,也等着我们用今天学
到的新本领去帮助他们呢?”
(1)小猴摘桃子。(先独立完成P50第1题,抽学生全班
汇报)
(2)小白兔过河。(完成P50第2题)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你喜欢哪只小白兔,就帮助
哪只。想帮助几只就帮助几只。” 【环节小思: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会使
学生厌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 形式多样、富
有童趣、不同层次的练习,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提
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感 受学习的快乐。】
(3)看大屏幕解决问题。
(4)、实践性作业:智力大挑战
( )÷( )=7
( )÷( )=8
( )÷( )=9
㈣总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得开心吗?都有什么收获呢?(生< br>答)这节课我们讨论学习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
法,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学 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
问题。



【环节小思:让学生自由畅谈在本节 课中的表现和收获,
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使其个性得到极大的张扬,充分体
验成功的喜悦。 】
四、板书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七)八五十六
56÷7=8(面) (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
1、注重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活”起来。根据低
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 点:好奇心强,易冲动,因此在学
习新课前先进行开火车的口算练习,调动起学生学习的
热情, 激起学习的欲望。
2、创设情境,注意培养学生提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
题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的学习过程。在学习新知识时,
充分让学生亲身去经历,通过观察、独立分析,找出情
境中的隐 含条件,从而尝试把问题解决。从而培养、发
展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习题 的设计体现出层次性、思考性、目的性。由
于这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能用7—9的乘法口诀进



行计算,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到达要求。因此在学
习完例题后,通过尝试运用---- 找房子----口算竞赛这一
系列的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高
涨,既学得 轻松,又充满自信。
不足之处
练习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拓展练习没有时间完成,个
别练习指导不到位。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54~56页例2、3,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 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
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 方法来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动 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
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
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
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课前灵感:
课前谈话环节,让 孩子们做拍手游戏,师先拍3下,然
后让学生拍手的次数是老师的2倍,拍完后让学生说说是怎
么想的。而且强调要有节奏的拍,这里学生对于把老师拍手
的次数看做一份,然后自己拍手时要拍这样的 几份这一点有
所感悟。通过师生、生生间的拍手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对旧知进行了一定的 回顾。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
板书:5×3=15
(2)喜欢跑步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2
倍,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板书:6×2=12
2、组织学生说一说“倍”的含义。“梨的个数是苹果的
3倍 ”就是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
3、小结:从上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甲数是乙数
的××倍,那就是说甲数有××个乙数那么多。反过来说,
甲数有多少个乙数,就是乙数的多少 倍。今天我们要继续学
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环节小思】: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为学 习求“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1)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小棒摆的飞机。数一数用了几
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



(2)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
师根数的几倍?
(4)如果学生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
少倍。
(5)总结,引导列式。
要求这些小棒的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5里面
有 几个5,15里面有3个5,就是说15是5的3倍。说明“倍”
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 面什么也不用写。
(6)引导学生完成第54页的做一做。
2、教学例3.
(1)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
舞的几倍”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
(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并组织学生进行集
体订正。
(4)引导学生完成第55页做一做。
【环节小思】: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 教
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



交还给学生。
在学习例2 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56页1、2、3题。组织学生进行集
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
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 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
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br>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
方法,运用知识的转化解决问题,使学 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
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和合作交流 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如在例题教学“15是5
的几倍”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
的形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直接回 答。小组讨论
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


< br>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
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更具优势。合作学习
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但在这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在教学例2摆小
棒的操作过程中,只强调了8根、 12根是4的2倍、3倍,
应注重让学生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求
一个数里 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来解决,而没有理解教材编
排的意图,应该在这里强调老师摆一把小伞是1个4, 学生
摆两把小伞是2个4,8里面有2个4,也就是8是4的2倍,
揭示倍的含义。在这里教师 应渗透对应和函数的思想,要注
重学生构建“倍”的概念的过程。学生通过操作过程后,能
用语 言把活动表述出来,训练学生数学思维
解决问题(两步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P59~61页,例4,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
思考的方法,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投影出示主题图。
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很多小朋友来到公园玩。让我们一
起去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呢。
【环节小思】: 通过“公园游玩”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使数学的问题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依次出示两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观 察第一幅图。得到他们在划船。每条船上有4
人,一共有6条船。还有5条船空着。岸边有2

< p>

个人。
(2) 观察第二幅图。得出碰碰车每辆可以坐3个人。
问题是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2、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解答。
(2)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 小结算法,板书算法。
从刚才大家的 讨论中我们知道要解决图上的问题必须
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板书:6×4=24
然后用24÷3=8(板书)
(4) 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你们能将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自己试一试。
(5)讲解综合算式的递等格式。讲清书写过程与完整
的格式。
【环节小思】:1、 明确问题和条件为正确地解答问题做好准
备。2、通过交流解答,掌握该类题目的结构特征。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60页率1、2、题。
(1)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纠正错误。
2、引导学生完成第3、4、5题。
【环节小思】: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要引导学生说出其中
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教学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让每一位学生真正
理解题意。 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请每一位学生先观察两
幅图,然后在组里说图意。(1)说第一幅图中有几条船 ,每
条船上有几个人。(2)第二幅图中知道什么信息,要解决什
么问题。在小组说题意的基础 上派代表在班上交流。通过以
上活动,不但使每一位学生对题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
培养了 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题意的能力。第二,采取自主探
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各自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 的思路,
并尝试进行解答。第三,注重解题思路的交流、学习。当每
位学生尝试解答后,应组织 学生在班上交流不同的解答方法。
如果班上没有列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可引导:“能将6×
4 =24,24÷3=8合并成一个算式吗?”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层
面上用整体的较为简洁的综合算式来 解决上述问题。当然在



这里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列出综合算式来解。第 四,
通过该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
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 理的结果。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科书第67~84页的
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事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
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 小比较、近似数以及
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数的概念是 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
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 范围
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
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 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单元教学要求:
1、 让 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
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



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
万以内数的大小。能 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
上数字的意义。
2、 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 认识近似
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
减法。
3、 让学生 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 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
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难点有三:(1 )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
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
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
末尾有“0”的数。
单元课时安排:约8教时
第一课时 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
感。
2、 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
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 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
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每小组1000根)、计数器、靶
位图4张、玩具标枪4把。
教学过程:
一、猜数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我们的老朋友,看
看它是谁?(出示一小盒小棒)
生:是小棒。
师:我轻轻抓起一小把(大约10根左右),猜猜它大约
有多少根?怎样才能知道准确根数?



生:可以数一数。
师:数出10根捆成一捆,揭示:10个一是十。
师:这次老师多抓一些(大约二、三十根),猜猜它大
约有多少根?(学生猜测)
【 环节小思】:本段导入环节,利用学生熟悉的学具,
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再数一数,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 估数能
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为新课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二、分组数数,探究新知
1、估计一大盒小棒的根数。(每个小组准备1000根散
开的小棒)
师: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大约有多少根小
棒?
生1:500根!
生2:800根!
生3:1000根!
……



师:同学们猜了那么多,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猜的对不对
呢?(数一数)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数量相同的 小棒,现
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数出这些小棒,在数之前请同学们听清
老师的三个要求:
(1)数的速度要快;(2)数的数量要准;(3)数的结
果要让人很快就能看明白。
师:我们怎样数才能做到这三点要求呢?(学生自由发
言)
现在就请小组的组长和同学们商量一下你们小组打算怎
样去数。商量好了的小组就开始吧。
2、学生数小棒,教师巡回指导。数完之后,教师指名汇
报结果。
师:我发现有几个 小组数的比较快,现在大家想知道他
们的数法吗?(想)一个组的同学在汇报时,比一比谁听的
最仔细,然后对比自己组的方法,评一评他的方法怎么样。
(下面学生汇报时,师课件动画演示相应过程 )



生1:我们一根一根的数,是数20根捆一捆,总共捆了
50捆,是1000根。
生 2:我们组的方法和他们组的不同,是数50根捆成一
捆,一共捆了20捆。这样数起来可以50、10 0、150……1000
这样快一些而且容易看明白。
生3:我们组是每数10根扎一小捆, 每10小捆再扎成
一大捆,共扎了10大捆,也就是10个100根是1000根。
……
师:在刚才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的哪种方法最好?说
说你的理由。
生1:我认为50根扎一捆的方法好,因为扎的捆数少,
又快又省皮筋。
生2:我最 赞同每10根扎一小捆,每10小捆再扎成一
大捆的发法,虽然麻烦一些,但不容易漏掉,而且还能一看
就明白结果。
生3:我也同意这种数法。
师:(利用一个小组小棒)拿一大捆抽出一小捆。



师:请问这里一共有多少根?(10根)(放进去)这一
大捆里有多少根?(100根)
通过他们的10小捆变成一大捆你发现了什么?生:10
个十是一百。(教师板书)
生:一百里面有10个十。
师:(拿起一大捆100根)现在我手上这一大捆是多少?
(一个百)接着数下去!(二个百,三个百,四个百 ……)
十个百是多少?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0个一百是一千。
生: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教师板书)
3、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吗?认识计数单位“千”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1 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师板书课题。)刚才估计小棒的时候,谁最准确?
【环节小思】:运 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1000
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
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学生 一起分析启发引导



学生理解有关概念。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
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学生们数的方式很
多,有的是10根一小捆、100根 1大捆数的、20一捆数的、
有的是50一捆数的、……,面对学生这么多数法,我注意引
导学 生来比较哪种方法最好,并说说好在哪里,这样会很自
然、形象地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 率关系。
三、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一)帮大公鸡接苹果游戏(课件出示动画情景)
师:大公鸡已经接住了九百八十六个苹果,它再每接住
一个,大家就继续往下数一个。
生:(齐数)九百八十七 九百八十八 九百八十九(出
现少数同学数一千)
师 :出示计数器,在上面拨珠表示九百八十九,再拨一
颗珠表示一个怎么拨?大家小组内互相说说。然后看 谁能完
整的说出拨法。
(讨论好后汇报,师同时用计数器演示)
生1:在十位上拨一颗,个位上的9颗全退回。



生2:应该先在个 位上拨一颗,9颗变成了10颗,个位
满十再向十位进1,个位上的珠就全退回去了,十位上8颗
变成了9颗,就是九百九十。
师:同学们认为他说的怎么样?
生:很清楚,很好。
师:(表示肯定)那么大家再来从九百八十七开始数一
遍。
……
(二)打靶比赛。(渗透数的组成)
宣布比赛规则:每个选手有三次 打靶机会,第一次打中
的是百位上的数字,第二次打中的是十位上的数字,第三次
打中的是个位上的数字,把三次的数 字组合在一起就是每人
的总成绩填入记录成绩单中,特别规定:如果谁一次射中靶
心,谁就得1 000分。大家是裁判每次记录成绩时都要说一
说怎么想的?
【环节小思】:



由于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很有限的,在学生
感觉疲惫之时 这两处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在视觉和
触觉上给他们以强烈的冲击,首先就紧紧吸引了学生,然后
在帮大公鸡接苹果游戏中学生出现989往后数错的现象,这
也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借助 计数器,引导学生用数100
以内数类似的方法,突破这一数拐弯处的难点;第二个活动,
在学 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已掌握了100
以内数的组成)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100 0以内数的组
成,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一)、颁奖,猜价格。(课件出示各种奖品和相关数
量的提示)
1、辛苦奖--- 铅笔,提示:有3个百,4个十和2个一枝
组成(?支)。
2、三等奖--- 一辆电动小汽车,估计多少元?提示与报警
电话号码有关(110元)
3、二等奖--- 洋娃娃,提示价格是个三位数:百位和个位
上的数都是2,十位上是3。(?元)



4、一等奖--- 一辆漂亮的自行车价格在600—700之间,
可提示高了、低了。(599元)
5、特等奖 ---一部新型的电子词典,第一次提示语:它的
价格是个三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相同(学生猜) 第二
次提示它最接近1000。(?元)
(二)、趣味开放题。
( )、( )800( ) ( )请按规律在括号
里填数。
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填?你们是怎么数
的?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在这节课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 引导者和困惑者的角色,
所代表的是一些存在疑惑的学生。在课中教师提出怎样快速
地数到一百 、一千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以增加学生在解
决问题后所获得的成就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
2、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让学生自己动手按照老 师的要求(一根一根地数或十根
十根地数)去数小棒并在数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大脑中已潜
移默 化地形成数的表象,而对新学习的“千”更有立体感。而
在数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小组间合作每十根绑成 一小捆,又
每十捆绑成一大捆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小棒不够的
现象,而这时学生就会自 己去寻找帮助,通过这种寻求帮助
的手段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与人沟通,与人协助,大家共同分
享彼此的资源和成功的快乐。
二、不足之处:
1、动手合作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学生动手合作数小棒、捆小棒这个环节上浪费了太多
的时间。造成这一现象原因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考虑的不够
周全,认为学生可以做得如我想象那么完美,没有考虑到学
生的年龄尚小这一问题。
2、练习量过少
因为在动手环节上占用过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时
间不够用,而 造成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练习,这也是我要注
意的。












第二课时 千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页例2,练习十五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
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
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引导学生读一读 75 86 90 100 51
[环节小思] 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教师拨出126。
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
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
六。
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
学习。
① 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
② 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③ 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4、教师拨出580。

得益匪浅的意思-微笑服务心得


小学生新学期新打算-学校新年贺词


海南省考试局-四川会计电算化考试试题


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五证合一是哪五证


长春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禁毒漫画


甘肃省政法学院-安全生产宣传标语


贺州市人事考试中心-读后感100字左右


励志歌曲排行-推免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