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辉煌中国第四集-史玉柱语录
课 时 计 划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第 1课时
总第 1 节
课 题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
能 力
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
学
过程与
三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维
方 法
目
标
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的密切联系。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听算:
一、创设问题:
1、师:同学们,新
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
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
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怎样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呢?
二、自主探究(一) 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出示颜色图: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2、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表格
三、讨论解疑(一)
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
了,老师也知道
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四、展示提升(一)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
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
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9 6 15 8
师:你看懂什么?
五、自主探究(二)
讨论解疑(二)
(1)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展示提升(二) 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
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六、总结感悟。
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第 2课时 总第 2 节
课 题
数据收集整理(二)
课型 新授课
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
知识与
能 力
较为合理的判断。
教
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
学
过程与
三
生的学习兴趣。
方 法
维
目
标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与价值观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
重点
便。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
难点
材
讲授法
教法
分
析
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听算:
一、创设问题;
新的
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老师要请你
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帮助数学老师。
4、想一想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
5、提出问题:怎样进行数据收集整理?
多媒体课件,表格
二、自主探究: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
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
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3、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三、讨论解疑:
1、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
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
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
法呢?
2、选择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最
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
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
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
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
中可以统计
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第
3课时 总第 3 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听算: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
2、收集和整理数据。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
表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
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让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
练习一的第5、6、7小题。
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
课型
练习课
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探究法
探究法、讨论法.
表格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
,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
题。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
合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
师: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
么?
生
:自由汇报。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
有几份《电视报》。学生独
立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再在全班交流
自己的想法。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
问题?
四、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 1课时
总第 4 节
课 题
平均分的认识(一) 课型 新授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
知识与
能 力
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
学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听算:
(一)创设问题。
1、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
可能有哪几种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
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2、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
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
们叫它为“平均分”.
3、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
3个同学,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探究法
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表格
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
4、揭示课题:平均分
(二)自主探究(一)
(三)讨论解疑(一)
(四)展示提升(一)
学
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
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
1个.然后再提问:“分完了吗?”
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
“每盘放几个?”
“是不是每盘同样多?”
“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五) 巩固反馈
1.做课本中第8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的第(1)小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让学生理解好平均分的含义。
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要
分多少片枫叶?怎样分?让学生实际连一连,
表示分的过程.然后在书上填写。
六、总结。
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一)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 2课时
总第 5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听算:
一、创设问题。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2、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3、引出课题:平均分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教科书第9页的例题2。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9页的例题2的画面。
平均分的认识(二)
课型 新授课
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
样多。
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
能力。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
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探究法
讨论法.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2、出示自主提示: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
三、讨论解疑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2、讨论: 怎样分?
四、展示提升
1、学生汇报:可以1个1个地分。每盘子有3个。
2、也可以先每份放2个,再把多余的一个一个地放进去,把18平均分成6份,
每一份是3。
3、试用圆圈代替图中的小朋友画一画。
4、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5、练习:科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盒酸奶?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5.。
六、总结感悟:
在我
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平均分这种方法。想一想:
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
到这些知识的呢?例如:我们发新书的时候,
发作业本的时候。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二)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 3课时
总第 6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三
过程与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难点
教
材
教法
分
学法
析
教具
教学过程:
听算:
一、创设问题。
1.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2、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5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3、动手摆一摆。
4、想一想:把10个苹果每5个平均放在盘中。想一想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平均分(三)
均分”的方法。
课型 新授课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
义和”平
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
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
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获得积极健康
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尝试指导法。
小组研讨法。
学具盒。
揭示课题:平均分。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的画
面。
三、讨论解疑。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2、讨论:怎样分?
四、总结感悟:
1、按每份是多少和按分成多少份的两种方法,只要分成每份同样多都是平均
分。
运用平均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当堂检测。
1、练习:科教科书第10页的做一做。第一题:摆一摆,填一填。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 )份。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 )份。
让学生会摆,会填。能懂得把(
)份放在一起。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
均分的方法。
板书设计:
平均分(三)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分一分?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 4课时
总第 7 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三
过程与
维
目
方 法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难点
教
材 教法
分
学法
析
教具
教学过程:
听算:
一、复习:
1、什么是平均分?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练习:第3题
1、分一分,说一说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动手分一分,然后说说分的过程,
最后填空:一共有(
)个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每盘放( )个。
练习课
题。
课型 练习课
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
2、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
方法。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应用的意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法。
自主合作
课件、学具盒等.
2、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体订正。
3、说说是怎样圈的,圈的结果怎样。
问:除了圈一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想乘法
4、独立完成书本第7、8题。评讲。
5、小结。
三、堂上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12页第9题。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作业布置:
用小棒摆一摆两种分法。对比一下。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 5课时
总第 8节
课 题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课型 新授课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
知识与
能 力
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
学
过程与
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与价值观
重点 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听算:
一、创设问题。
1、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2、出示题目,
12个竹笋和4个篮子。让学生初步回忆起平均分的分法。
3、猜一猜: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4、想一想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5、揭示课题:像这样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
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
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
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探究法、讨论法.
图片,学具。
三、展示提升
1、展示探讨结果。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①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
是“÷”。
②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③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
对齐。
④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
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
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2、试练:出示:15÷3=5
五、总结感悟
把几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有几个,可
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算式中的运算符号
角除号。算式读作几除以几等于几。
2.完成教科书第23页的第2题。分一分,填一填。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分,每份( )根。
10÷( )=(
)
板书设计:
除法(一)
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除号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 6课时 总第 9节
课 题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课型 新授课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
知识与
能 力
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教
学
过程与
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与价值观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重点
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
难点
材
教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法
分
析
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
教具
课件、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听算:7×4= 4×5= 2×1= 24+12= 32+45=
45-36=
42+10= 25+30=
一、创设问题。
1、引入新课.
2、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3、猜一猜:请你说出你的同桌叫什么名字?
4、想一想:除法算式的各个部分叫什么名称?
5、出示题目: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1)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3)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
三、谈论解疑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2、讨论: 分的结果是怎样?
四、展示提升
1、讨论的结果。
(1)
每一份是4个竹笋
(2)、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
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小结: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
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
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
4个放一盘,
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
等
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
20个,每4个分一份,分
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五、总结感悟: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
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六、当堂检测。
1、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
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
写6;可以分成
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
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
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
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
面两道小题。
2、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3、完成教科书第5页练习三的第2题。
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每只分( )个。
板书设计:
除法(二)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读作:20除以4等于5。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 7课时
总第 10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查漏
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
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习惯。
教授法、探究法。
探究法。
课件、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听算:8×7= 6×6= 75-25=
32-21= 23+14= 6×8=
45+7= 56-30=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
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
子来?
2、学生举例子。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4、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
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
平均放
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
写在等号的
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
认识。
5、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第4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
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
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
br>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
法、除法的内在联系
自然渗透。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6、出示算式。
(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15÷3=5 (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
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9÷3=3
(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
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7、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
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
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也可
交换着玩。
8、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5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9、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7题。
用圆圈摆一摆,在填上得数。
14÷7= 8÷2=
18÷9= 24÷6=
10、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8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二、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课
12÷3=4(条)
12÷4=3(人)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8课时
总第 11节
课 题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
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能 力
教
学
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目
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探究法、讨论法.
课件、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听算:7×7= 4×4= 5×6= 8×8= 28-15=
17+12=
45-20= 25+24=
一、创设问题。
1、引入新课.
2、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计算。
3、猜一猜:没有图画的时候,你是怎样猜出商的?
4、想一想:你是怎样算出商的?
5、出示题目: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1。
2、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思考: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要分给小猴子吃,怎
样分?
4、怎样列算式呢?
5、请你尝试用刚刚用过的方法表示其它题的算式,你会发现他们有什么关系?
三、讨论解疑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讨论: 怎样分? 怎样列算式呢?
四、展示提升
1、展示探讨结果。
(1)、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
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动手分一分的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3×(
)得12?因为三四十二,也就是3与4相乘得12,所以12÷3=4
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
二,所以商是3。
4、小结: 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五、总结感悟
四、总结感悟
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
们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
六、当堂检测。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3.数学书第18页做一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
6÷2= 12÷4=
8÷2= 9÷3=
10÷5=
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12÷3=4
想:4和( )相乘得12。
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 9课时 总第 12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三
过程与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课型 新授课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
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
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应用意识。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
识和能力。
教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探究法、讨论法.
课件、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教学过程:
听算:5×7= 4×8= 9×8=
7×2= 6×7= 2×9= 8×3= 7×3=
一、创设问题。
1、引入新课.
2、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计算。
3、猜一猜:你能说一说图意吗?
4、想一想:你会发现什么?
5、出示题目: 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2。
2、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自己解决吗?
三、讨论解疑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讨论:
怎样列算式? 算式表示的意思?
四、展示提升
1、展示探讨结果。
每笼有4个包子,有6笼,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4×6=24
2、一共有24个包子,每4个装一笼,可以装几笼?
24÷4=6
想:四(六)二十四,商是6.
3、一共有24个包子,平均装在6个笼子里,每个笼子装几个?
24÷6=4 想:(四)六二十四,商是4
4、观察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的规律。
5、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五、总结感悟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六、当堂检测。
1.
二( )得八 二( )一十 ( )六十二
三( )得九 (
)三得六 三( )十二
3.读出下面各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每个除法算
式表示的意思。
9÷3=3 8÷4=2 12÷3=4 l2÷6=2
4、数学书第19页的做一做第第1题。
16÷4= 想:四( )十六,商是(
)。
30÷5= 想:五( )三十,商是( )。
30÷6= 想:( )六三十,商是( )
5、数学书第19页的做一做第第2题。
5×4=20 6×3=18
3×5=15
20÷4= 18÷6= 15÷3=
20÷5= 18÷3= 15÷5=
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4×6=24
24÷4=6 24÷6=4
四(六)二十四 (四)六二十四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 10课时
总第 13节
课 题
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知识与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
能 力
结构的系统化。
教
学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
三
过程与
维
方 法
构的系统化。
目
标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授法、探究法.
探究法.。讨论法.
课件.
教学过程:
听算:12÷2=
6÷2= 8÷4= 10÷5=
20÷4= 14÷2= 15÷5=
16÷4=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有( )棵黄瓜苗,(
)个花盆。平均每盆种几棵?
(3)、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4)、学生汇报计算方法。(2)、(3)、
3、数学书第20页第3题。连一连。
独立完成。全班评讲。
4、数学书第20页第4题。算一算。
6÷6=
2÷1=
5÷5= 3÷1=
4÷4=
6÷1=
你能写出几道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吗?你发现了什么?
5、数学书第21页第5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
的信息。 <
br>(2)、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
后,教师要引导
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
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3)、然后让学生独立做。请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6、数学书第21页第6题。
计算。自己独立完成。评讲。
7、数学书第21页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讲。
8、数学书第21页第8题。
9、数学书第22页第9题。填表格。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熟悉运用口诀求商。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讲。
10、数学书第22页第10题。
谁先到家。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讲。
11、数学书第22页第11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
报。
三、课堂总结。
计算除法时,要根据乘法口诀来求商。运用除法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
际问题。
板书设计:
练习课
3×6=18(人)
18÷3=6(人)
18÷6=3(组)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 11课时
总第14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三
过程与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用除法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1、使学生能根据题目(分
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
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2、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
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
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很好地为生活服务。
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说明选择除法的道
理。
让学生能有理由据地选择算法。
教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探究法、讨论法.
课件、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
1、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2.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3.操作练习。先
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
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4、猜一猜: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5、揭示课题:用数学。
教学过程(续):
二、自主探究(一)1、出示例3左边的例题。从题目里,
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
困惑的?你会用学具摆一摆吗?
2、思考:你是怎样列式的?
3、例题中各个数表示什么意思?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三、讨论解疑(一)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2、讨论:
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你是怎样摆的?你是什么方法计算的?
四、展示提升(一)
1、展示探讨结果。
2、知道了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
3、动手分一分:把15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根。
4、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
板书:15÷3=5
5、每盒5只,3盒就是15只。对了。
自主探究(二)
1、教师出示例题图,并口述题目: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
个纸盒?
2、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
3、思考:解答正确吗?
讨论解疑(二)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2、讨论:解答正确吗?
展示提升(二)
1、用图一圈的方法该怎样分?让学生说一说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圈的方法分
分看。让学生拿出15
根小棒,把它们按每5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
的右面。
教学过程(续):
2.学生分完以后,可以回答以下问题:每盒里有几只蚕宝宝?(5只)
圈了
几个圈?(3个。)也就是分了几份?(4份。) 看图说一说圈的结果。(15
根小
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3份。)15块里面有几个5?(因为分成3份,所
以15里面有3个5。)
3、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用除法计算。)
除法算式是什么?
(板书:15÷5=3)
4、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5里面有3个5。
5
、小结:把15个按照每5个一份夹分,分成了3份,也就是说15里面就有3
个5、这种问题也要用除
法计算。
6、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
同
。)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
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
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
五、总结感悟
由于两种分法不同,
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要理解好题意,能够根
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
同的除法算式。
六、当堂检测。
1.第24页练习五第1题。
(1)、12筒茶叶,每个盒子放6筒,要用几个盒子?
(2)、把12筒茶叶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筒?
2、数学书第24页练习五第2题。
学校买来14个扫把,
(1)、每个班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2)、平均分给7个班,每个班分几个?
3、数学书第24页练习五第3题。
教学过程(续):
(1)、8个福字,一个大门贴2个,一共可以贴几个大门?
(2)、8个福字,用去2个,还剩几个?
4、数学书第24页练习五第4题。
(1)、36里面有( )个6。
(2)、20个圆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
板书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
15÷3=5 (只) 15÷5=3(个)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1、
有18台电视机。
(1)、平均分给9所小学,每所小学分几台?
(2)、如果每所小学分2台,可以分给几所小学?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 12课时 总第15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列式计算。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授法、探究法。
探究法、讨论法。
课件、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续):
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在做的过程中,可
以要求学生
边做边小声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
对于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
(2)、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通过让学生填积或乘数中缺失的乘数,使
学生对乘法算式中三个数之间的
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体会乘除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
让学生填运算符号,用于巩固所学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同时
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学生看题思考并独立完成。
5、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通过求红花盖住的数,进一步巩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
之间的关
系。学生看题思考并独立完成。
三、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课
3×3=9(只) 2×9=18(个)
作业布置:堂上作业: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 13课时
总第 16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新授课练习
课
1、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整理和复习 课型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
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1、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
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
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
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
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密切联系。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探究法、讨论法。
课件、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小组比赛背乘口诀。
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
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
(1)除法的含义。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续):
5、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
(1)除法的意义。
A、老
师呈现课本26页第1题的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
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
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C、练习。(
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
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
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
除法之间的关系。)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A、老师出示小鸟、小鹿选汽球的图面。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
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
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
平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熟练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老师出示课本27页第2题。文字题。
14个三角形,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被除数是30,除数是5,商是几?
25里面有几个5?
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作业布置:堂上作业: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课型 新授课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第 1课时 总第 17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
力。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法、直观教学法。
自主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
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
1、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2.说一说这些图形是什么样的图形。
3、猜一猜:你发现了什么?
5、揭示课题: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
1、出示28页的例题。从图中里,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
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教学过程(续):
2、思考:你是怎样知道的?
三、讨论解疑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2、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
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四、展示提升
1、展示探讨结果。
2、交流想法。学生自由发言。
3、认识“轴对称图形”。
4、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
把这样的图形
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5、剪“轴对称图形”。
现在,同学
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
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
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对称的东西还有很
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
,这些东西也是对
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
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
折折看。
6、
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
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
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7、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8、认识对称轴。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
教学过程(续):
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
中间都有什么?
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
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
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9、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互相交流。
五、总结感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
br>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六、当堂检测。
(1)显身手。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
对称轴。
(2)猜图形、画图形。(猜对称)
①出示图形的一半,请学生猜这是什么物体。
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在格子图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完成后请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做到的?
(3)找对称轴。(玩对称)
师:看,这是
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你们说说,
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么,它们分别
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重点指导圆的折法。)
教学过程(续):
学生汇报交流,
课件演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板书设计:
认识轴对称图形
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画---剪
-----展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下面那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括号里画
❀ 天安门
飞机 杯子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第 2课时 总第18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平移
课型 新授课
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讨论法、尝试探究法。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
1、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2.说一说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3.举生活中的例子。
4、揭示课题: 平移。
二、自主探究
1、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思考:什么是平移现象?
3、你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吗?
教学过程(续):
三、讨论解疑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2、讨论: 什么是平移现象?你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吗?
四、展示提升(一)
1、展示探讨结果。
2、①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
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
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
看。老师在
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②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
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
吗?(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自主探究(二)
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
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
2、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
讨论解疑(二)
3、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4、讨论:
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
展示提升(二)
1、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5格(对)
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4格(错)
2、会说:房子向右移动图。向( )移动(
)格
3、学生自已动手开书完成其他。
五、总结感悟
小结平移的本质:
教学过程(续):
刚才你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的现象。
六、当堂检测。 <
br>1、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
一个沿曲线平移的
物体)
2、动手完成p43第1题。
板书设计:
平移
平移 缆车 门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1、正方形有
( )条对称轴,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
2、在0、1、2、3、4、5、6、7、8、9数字中是对称轴的是( ).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第 3课时
总第19节
课 题
旋转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与价值观
感知旋转现象。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讲授法、探究法。
探究法、讨论法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怎样转动?
2、想一想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猜一猜: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4、揭示课题:旋转。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现象? 感受旋转的方向。
2、思考:
(1)、旋转的方向?
教学过程(续):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三、讨论解疑。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2、讨论:什么叫做旋转?
四、展示提升。
1、展示讨论的结果。
2、、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3、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
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
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4、生活中的旋转。
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
5、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五、总结感悟。
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都是绕着一个中心点移动,这样的现象,都
是旋转现象。
六、堂上检测
1、动手做一做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2、完成43页第三题。
3、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4、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5、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教学过程(续):
板书设计:
旋转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连一连。
风车
平移 推窗
抽屉 旋转 风扇
车 钟面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第 4课时 总第20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
1、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2、与学生交流,初步感知剪纸。
3、猜一猜:这些剪纸中有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4、想一想:你们想学习剪纸吗?
5、揭示课题:剪一剪。
二、自主探究。
1、出示剪好的一排小纸人。
2、思考
实践活动:剪一剪
课型 新授课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油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
手实践能力。
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地认识。
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
力。
动手剪出油规律的图形。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观察法、分层次教学法。
自主探究法。
剪刀、纸、
教学过程(续):
(1)、你能看懂老师剪得是什么吗?
(2)、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吗?
(3)、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吗?
(4)、你们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吗?
三、讨论解疑。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2、猜一猜;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
3、怎样剪出2个小人呢?
四、展示提升
1、先把一张纸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这样就会剪出一个小人
了。
2、看来即使是简单的剪纸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可以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先画出半个图案,再剪,
就能形成以个完整的图案,还要注意不要在折纸开口
处剪。
3、对折两次就能剪出两个小人。
4、展示学生的作品。
5、剪4个人的作品。
6、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是平移的。
五、总结感悟。
1、对折两次,就在不开口处画半个小人,画小人的胳膊时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
缘,最后剪开。
2、这些小人不管是4人并列的,还是8人并列的,都是通过1个人平移所得。
六、当堂检测。
1、完成书本”练习七”第12题。
剪一圈的小人。
教学过程(续):
板书设计:
剪一剪
剪纸人:对折
画半个人
剪一剪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剪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第 5课时
总第 21节
课 题
单元综合练习 课型 练习课
知识与
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与价值观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黑板,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黑板的图形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
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直观演示法、活动教学法、动手操作法。
合作学习法、尝试探究法。
小黑板
教学过程(续):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
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题目的两个要求。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板书设计:
练习课
画法:
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
后的图形。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第 6课时
总第22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练习课
生活中的应用。
课型 练习课
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
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的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设力,培养良好的情感
价值观。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让学生在拼、组、画图形
中感受图形之间的组合美。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谈话法。谈谈话讲解,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适当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拨,突出重点。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法。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间、探索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的全过程。
课件,视频展示台。常规学具。
一、回顾现现,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
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两种现象,老
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
,哪些是旋转吗?(课
件出示“练习七”第7题。)
教学过程(续):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
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8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
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
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
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
经过的时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6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平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
只有第2幅图是所有图形平移而成的,
由所有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3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
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
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
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
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镜面对称的图形也是我们
学过的
轴对称图形。
出示半边的天坛、笑脸、青蛙、雪花等图案,让学生想办法自用镜面对称
,判
教学过程(续):
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4.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4题。
三、动手操作,提高练习。
1.做一做。(教材“练习七”第9题。)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游戏,两人一组,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积大。
2.拼一拼。(教材“练习七”第10题。)
教学过程(续):出示第121页的学具,让学生拿出学具拼一拼。说说拼出的是
什么图形。
3、剪一剪。第11题。
要求学生拿出正方形纸,按要求剪一剪。
展示学生的作品。
板书设计:
练习七
轴对称图形
平移现象 旋转现象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下面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请打勾。
下面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一。是旋转的画圆。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课型 教材分析
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
程,掌握用乘法口
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
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
心。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重点
教
材
分
析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创设情境法、师生互动法、尝试教学法、讨论法。
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课件、小黑板。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
br>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
内容,在《数学课程
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
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
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
教学过程(续):
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
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
能
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
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
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
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
中,应注重营造愉悦、
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
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
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
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
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
般方法。
数学思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
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
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
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续):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
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课时安排:4课时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第 1课时 总第23节
课 题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
掌握用7、8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能正确、熟练地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维
方 法
目
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分析、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求商方法讨论、归纳7、8的乘法口
重点
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进一步掌握处罚计算的方法,会熟练应用7、8乘法口诀求商。
教
难点
材
创设情景法、尝试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法
分
析
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尝试探究法。
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
1、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用7、8、
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猜一猜: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商的?
3、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的?
4、揭示课题: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自主探究。(一)
教学过程(续):
1、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知道了
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
朋友都在做什么?
2、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你是怎样想的?
三、讨论解疑(一)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2、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
四、展示提升。(一)
1、展示探讨结果。
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列式56÷7,可以想七(
)五十六。56÷8,就想( )八五十六,用刚
刚的乘法口诀,答案是7。
除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根据乘除法互逆运算,可以求出除法的商。
自主探究。(二)
1、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知道了什么?说一说图
上的小
朋友都在做什么?
2、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你是怎样想的?
讨论解疑(二)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2、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
展示提升。(二)
1、展示探讨结果。
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列式27÷9,可以想三( )二十七。除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教学过程(续):
根据乘除法互逆运算,可以求出除法的商。
五、总结感悟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同学们解决问题,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
诀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六、当堂检测
1、将下面口诀补充完整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四十八
二( )十六 ( )七二十八
八( )六十四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24÷6=
12÷4=
3、以开火车的方式,合作完成第1题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计算,看谁算的
又快。
18÷6= 1 2÷2= 14÷2=
15÷5=
1 0÷2= 24÷4=
8÷4= 9÷9=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7×8=56
56÷8=7
56÷7=8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第 2课时 总第24节
课 题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
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培养学生迁移、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地方法。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创设情景法、尝试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
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尝试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1、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你知道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
2、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你是怎样想的?
二、讨论解疑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2、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
三、展示提升。
教学过程(续):
1、展示探讨结果。
(1)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每行摆9个,怎么求一共可以摆几行呢?
(列式27÷9)
怎么计算呢?用哪句口诀呢?
(三九二十七)
(2)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摆了3行,怎么求每行摆几个呢?
(列式27÷3,根据口诀三九二十七可以计算出结果是9)
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列式27÷9,可以想三(
)二十七。除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根据乘除法互逆运算,可以求出除法的商。
五、总结感悟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同学们解决问题,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
诀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六、当堂检测
1、完成“做一做”1——3题。
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课本上。
填空
2、( )九二十七 八( )七十二 四( )三十六
五( )四十五 ( )九六十三 六( )五十四
3、抢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4÷8 21÷7 40÷5
28÷4
引导学生说出求商的思路。
4、完成“练习八”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八”第7题。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无论是获胜队还
是负队,队员都
教学过程(续):
是8个人。
(2)独立思考后求出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3)发散思维,利用图中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答案不唯一。
板书设计: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27÷9=3
27÷3=9
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48÷8=6(本)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第
3课时 总第25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练习课
商。
课型
练习课
进一步巩固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熟练进行除法的求
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练习法
自主练习法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7、8、9的口诀求商,你会算吗?试一试。
出示书本练习八第1题.学生口算,并说出乘法口诀。
2、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数学书练习八第2题。
(1)、用实物出示情境图。
(2)、引导学生自
己找信息。思考图中已知哪些信息以及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
教学过程(续): <
br>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如:要求需要几台?可以这样想:24里面有几个3?
用除法计算
。
24÷3=8(台)。
如果有6台电脑,怎样安排?我们可以这样想: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
几?用除法计算。
24÷6=4(人)
2、完成数学书练习八第3题。
算一算,比一比,把算式填在合适的( )里。
(1)、引导学生审题,明白题目要
求什么?从符号就知道是将各个算式按从大到小
的顺序排列的。
(2)、引导学生根据计算出的结果将算式进行排列。
强调是写原算式,不是写答案。
3、完成数学书练习八第4题。
谈话:小猴子正在进行在桃子比赛,哪只小猴能先摘到桃子呢
?你会用口诀把
这些桃子摘下来吗?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4、完成数学书练习八第5题。
出示表格。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5、完成数学书练习八第6、7题。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掌握的信息。
(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讨论并解决书上的问题。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完成数学书练习八第8题。
用比赛的形式完成,看谁对得多。
7、完成数学书练习八第9题。
出示题目,分析题目意思,填出不同的算式。学生填写,汇报交流。
教学过程(续):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能解决了哪些问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大部分的同学已经能熟练
应用口诀正确求出商,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内似的题目能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练习八
24÷3=8(台)
24÷6=4(人)
54÷6=9(盒) 48÷8=6(本)
24÷8=3(本)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一、填一填。
1、把27个苹果每3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2、7个6是( ) 。56里面有个( )7.
3、被除数是72,除数是9,商是( )。
4、有18个香蕉,丽丽与文文平分,每人分得( )根。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第 4课时
总第26节
课 题
能 力
教
过程与
学
三
方 法
维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知识与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练习
课
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
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通
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
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得能力。
培养
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
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结合。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创设情景法、尝试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
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尝试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
1、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2、与学生交流,初步感知数学数量关系。
3、猜一猜: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4、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一)
教学过程(续):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
同学们跟老师去商店购物。出示小熊、地球仪、皮球的价钱。
2、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哪些信息?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
价钱,从图中可
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商品的价钱、总的价钱)
三、讨论解疑(一)。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2、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四、展示提升(一)。
1、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如:一个小熊要6元。一个地球仪要8元,一个皮
球要9元。
2、要解决: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一个地球仪要8元,
有56元这两个信息。
3、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个问题,就是求56里面有(
)个8?用除
法计算。
4、算完了,还要检验算得对不对?一个地球仪8元,买了7个就是8
×7=56(元)
符合题意了,算对了。
自主探究(二)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
2、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3、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4、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讨论解疑(二)
(1
)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
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提升(二)
教学过程(续):
(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五、总结感悟
同学们,我们在
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
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六、当堂检测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3、完成“练习九”第6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
5×6=30(元)
36÷9=4(个)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1、6个零件可以装一个产品,42个零件可以组装多少个产品?
2、李明假期骑车出门,4天骑了36千米,他平均每天骑多少千米?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第 5课时
总第27 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练习课
巩固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课型 练习课
进一步理解”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
依关系。
培养学生勇
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
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
br>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数量
关系的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数量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关系的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情境教学法、竞赛法、
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二、新课。
1、走迷宫。数学书第5题。
从出口出发,写出每道算式的得数,看看自己能不能顺利地走出迷宫。
2、过桥。数学书第7题。
教学过程(续):
(1)、出示题目让自己独立完成。
(2)、让学生说说相应的乘法口诀。
3、完成数学书第8题。
比一比,看谁填的有对又快。
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
学生的口算能力。
老师巡视,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解决。
三、解决问题。
1、完成数学书第6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读”价目表”。
解决问题:我们有18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要求这个题目,需要哪些信息?(碰碰车一辆坐几人。)
表示什么?(18里面有几个3)怎样列式?
18÷3=6(辆)
(2)、根据这些条件,你还能其他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2、完成数学书第9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
(2)、要解决2个问题,(现在每个多少元?现在每个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3、小组合作完成思考题。
提示: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过程(续):
板书设计:
练习课
18÷3=6(辆)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逛商店
皮球 羽毛球 球拍
6元一个
2元一个 30元一副
1、买一个皮球的价格可以买几个羽毛球?
2、买一副球拍的价格可以买几个皮球?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第 6课时 总第28节
课
题
整理和复习 课型 练习课
知识与
些规律,加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
能 力
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
学
三
过程与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维
方 法
目
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
情感态度
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
与价值观
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熟悉本单
元的主要知识。
2、教师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总结归纳板书:
除法的计算:运用乘法口诀求商(7——9的乘法口诀)
表内除法(二)
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整理算式(1)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加
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境教学法、竞赛法、
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卡片纸等。
使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
教学过程(续): <
br>上第二单元学习的2——6的乘法口诀求商,我们学习了表内除法的所有算式,
现在让我们在卡片
上写出这些除法算式。
引导学生明白为了写的时候不遗漏,不重复,不混乱,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
br>和规律来写,可以参照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空白卡片
和深色水彩笔。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
写出81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一小组为单
位,按一定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
的思维习惯以及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2、交流反馈
(1)展示学生整理好的除法算式,然后组织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整理
的。
(2)出示教材中的表格,组织学生观察。
从乐乐整理的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根据你的发现把余下的算式填出来。
3、口算练习
组织学生根据写出的卡片进行下面的活动。
(1)一名学生随意拿出一道算式卡片,说出算式
,另外一名学生说得数。同桌
之间互问互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2)以小组为单位,一名
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得数(1——9内),另外几名学生
找出相应的所有算式卡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回答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3题。
(1)观察教材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3)讨论交流,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教学过程(续):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4题。
(明明把被除
数看颠倒了,得到的商是4,除数是6,我们是不是可以求出颠倒
后的被除数?是多少呢?)(是24,
用46得到的。)(颠倒前的数和颠倒后的数
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是相互颠倒的
。)(那么能求出原来
的被除数是多少了吗?)(是42)(知道了原来的被除数就能求出这道算式正确
的商,想一想,应该是几?)(除数是6,这时候的商应该是42÷6=7)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学会熟练运用被除数=除数商求
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集体总结。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除法的计算:运用乘法口诀求商(7——9的乘法口诀)
表内除法(二)
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课型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
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
式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
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
高计算能力。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
科学精神,训练学
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
序。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讲解法、讲述法、谈话法、尝试教学法、尝试指导法
练习法、自主探究法
尺子、课件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
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
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
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
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
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
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续):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
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
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
混合的
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
加减”“有
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
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
“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
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
展了他们数学
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
和应
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
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
计算含有乘
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
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
际问题。
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
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续):
教学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
,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
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共分7课时。
1、混合运算
4课时
2、解决问题 2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第 1课时
总第29 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混合运算
课型 新授课
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
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
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讲解法、讲述法
练习法、自主探究法
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
1、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100以内的两步连加、连减计算,你们还记得计算顺
序是怎样的吗?
2、猜一猜:看,
(1)、这是阅览室,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2)、
同学们做什么呢?
(3)、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4)、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 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教学过程(续):
3、想一想: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 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揭示课题: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情境图: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 53 人,中午走了 24
人,下午又来了 38
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1)、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2)、 同学们做什么呢?
(3)、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思考: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为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三、讨论解疑。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过程。
方法一:先算中午剩下多少人?53-24=29(人),再算下午有多少人?29+38=67(人)
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3、讨论:53-24+38是综合算式,你还记得以前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四、展示提升
1、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以便于检查
运算的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一次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
即脱式。
2、观察算式发现了什么?
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
步运算的结果,
还没有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
写”=”,在”=”后面写第二步的运
算结果。
板书: 53-24+38
=29+38
教学过程(续):
=67
4、出示:15÷3×5
=5×5
=25
五、总结感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依次计算。
六、当堂检测
1、口算
41+20= 26+35=
54-23= 48-39=
8×9= 63÷7=
9×4= 45÷5=
2、计算。
45+24+15
3×6÷2
= =
=
=
28÷4×6 81÷9÷3
=
=
= =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第 2课时
总第30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课型 新授课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
地进行计算。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
地进行计算。
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的
体验,感受学习的兴趣。
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谈话法、练习法
谈话法、练习法
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
1、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看,这是跷跷板乐园,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呀。一部分同学在玩跷跷板,一部
分同学在草坪上.
2、猜一猜:仔细观察,每个跷跷板上有多少人?有几个跷跷板?草坪上有多少人?
3、想一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4、揭示课题: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过程(续):
2、思考:
(1)、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三、讨论解疑。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过程。
方法一:分步计算,先算跷跷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4×5=12(人)
12+7=19(人)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
4×3+7、7+4×3或7+(4×3)
2、观察者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如果把乘法换成除法,应该
怎样办呢?
四、展示提升
1、展示讨论结果。
(1)、先算乘法,再算加法4×3在第一步的
脱式计算先算4×3=12,那么没有算
的数要先抄下来。
4×3+7
7+4×3
=12+7 =7+12
=19 =19
(2)、如果把乘法换成除法,应该怎样办呢?
出示:20-8÷2
81÷9+2
=20-4 =9+2
=16 =11
五、总结感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六、当堂检测
教学过程(续):
1、数学书第50页第4题。
5×6+13 45-4×7 19-48÷6
45÷9+14 8÷4×2 64-40÷8
2、完成数学书第50页第5题。
54÷9÷2 ○ 3
3×6÷2 ○ 13+56÷7
3×7-16 ○ 27
45-9×3 ○ 5×8-18
板书设计: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4×3+7 7+4×3
=12+7
=7+12
=19 =19
20-8÷2 81÷9+2
=20-4 =9+2
=16
=1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54+24÷8
5-8÷2 36+81÷9
3×9-16
45+8×4 5×8+18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第 3课时 总第31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型 新授课
根据实际情景,让学生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在探究与交流中体会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
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自学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
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括号的混合
运算的运算顺序。
讲解法、谈话法、尝试教学法、尝试指导法
练习法、自主探究法
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
1、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小明是一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15-6×2时,得到的结果是18.
2、猜一猜: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吗?
3、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怎么办?小括号有什么用?算式中有小括号该怎么算?
4、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15-6×2
教学过程(续):
2、你知道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
3、思考
有什么办法?怎么办?小括号有什么用?算式中有小括号该怎么算?
三、讨论解疑。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过程。
(1)、出示:(15-6)×2
7×(7-5 ) (77-42)÷7
(2)、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展示提升
1、展示讨论结果。
(15-6)×2 7×(7-5 )
(77-42)÷7
=9×2 =7×2
=35÷7
=18 =14
=5
五、总结感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计算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有小括号的,
我们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
六、当堂检测
1、数学书第49页第1题
76-(25+25) (12-5 ) ×3 48÷(8-2)
34-(28-13) 7×(7+2 ) (88-56)÷8
2、数学书第49页第2题。
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教学过程(续):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5-6)×2
7×(7-5 ) (77-42)÷7
=9×2
=7×2 =35÷7
=18
=14 =5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1) (37–28)×4 (2) 8×6–30
(3) 42–30÷6
= =
=
= =
=
(4) 19+6×5 (5) 35÷(28–21)
(6) 5×(28÷4)
= =
=
= =
=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第
4课时 总第32节
课 题
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知识与
通过复习,巩固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通过复习,巩固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进一步积累数学经验,感受知识间的联系。
与价值观
巩固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简单的混合运算,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
的问题。
1、在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中要先算( ),再算(
)。如果算式中只
有加法和减法,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的顺序是(
),如果算式中有括
号要先算( )。
2、算一算。
14-7+6
14-(7+6)
40-36÷4 (40-36)÷4
把两个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讲解法、谈话法、尝试教学法、尝试指导法
练习法、自主探究法
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续):
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二、分层次练习。
1、完成数学书练习十一第8题。
先让学生与同桌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在让学生独立计算。
比一比每组两道题的运算顺序和得数,发现了什么?
小结:上面两题没有括号,先算乘、除,
再算加、减。下面一行有小括号,要先
算括号里面的算式。
2、完成数学书练习十一第9题。
出示表格,根据提示写出被减数或减数及被除数或除数。
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求什么?讨论是否
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从而弄清楚这样列式
是错误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小括号在算式中
起到什么作用?
集体交流,说说列式的方法。
3、完成数学书练习十一第10题。
先指名回答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比较每组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完成数学书练习十一第11题。
三、提高练习。
1、完成数学书练习十一第12题。
看题,说说图上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提问:要求总数,先要求出什么?(右边的小熊一共多少元?)
列式4×8=32(元)
再把左边的和右边的相加。
25+32=57(元)
2、完成数学书练习十一第13题。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提示:这是连续两问的问题,先解决第几个问题,再解决第几个问题。
教学过程(续):
全班订正。
3、完成数学书练习十一第14题。
先把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列综合算式,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算式
中只有
加法和减法,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
),如果算式中有括
号要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
板书设计:
练习课
在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算式中只有加
法和减法
,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 ),如果算式中有括号
要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1)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还剩多少米?
(2)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去60元,还剩多少元?
(3)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60元,剩下的买了4根跳绳,每根跳绳多少
元?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第 5课时
总第33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使学生初步掌握两步文字题的结构特点,分析方法,知道先算
什么,后算什么。
正确列综合式解答。进一步加强对四则运算概念的理解以及运
算顺序及小括号的应用的训练。
让学生学会读文字题,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
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如何分析文字题题意,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
并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的、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有顺序地、有层次的进行思维。
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
尺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
1、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
题不是靠一步计算就能解决的,所以混
合运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有很广泛的。
2、猜一猜:遇到了什么问题?你知道了什么?还需要烤多少次?
3、想一想:你有办法帮面包师傅解决问题吗?
4、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续):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4:说说画面上讲了什么事?说出有什么数学信息?
2、思考
(1)、怎样求出剩下的还有烤多少次?
(2)、该怎样用多个步骤解决问题呢?
三、讨论解疑。
1、小组交流自主探究过程。
2讨论:
该怎样用多个步骤解决问题呢?为什么加上小括号?小括号在算式中起
了什么作用?
四、展示提升
1、展示讨论结果。
2、画面上讲烤面包的事,一共要烤90个面包
,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
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是把那一部分平均分?
(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和没有烤的部分,每次能烤9个。)
3、所以这道题,我们先要求的剩下的是多少。90-36=54(个)
4、然后再把剩下的,分成每份是9,就能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多少次。
54÷9=6(次)
5、让学生独立解答。
6、列综合式。
(90-36) ÷9
=54÷9
=6(次)
7、(90-36) ÷9读作”90减去36的差除以9”
8、因为想先算90-36,必须加上小括号。
9、验证。把所得的得数代到题目中去,每次
烤9个,6次是烤了54个,再加
上已经烤好的36个,是90个。和题目相符,我们的解答正确了。
教学过程(续):
五、总结感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综合式解决实
际问题,今天解决的问题都是需要多个步骤
才能解决的,解决这样的问题
一定要先想好先算什么,再解答什么,需要先解
答的,可以加上小括号,再进行计算。
六、当堂检测
1、完成数学书第54页做一做的习题。
我们第一组买了9个,每个面包3元,我们第二组买了6个,第一组比第二组
多花多少钱?
2、数学书第55页第1题。
小杰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用20元买票够吗?
4、数学书第55页第2题。
小明卖力4套明信片,每套8张,我把其中的5张送给了好朋友,还剩下多少
张?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90-36) ÷9
=54÷9
=6(次)
作业布置:
堂上作业:
(1)21加上24,再减去45得多少?
(2)8乘以3的积再除以6得多少?
(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
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
剩多少米?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第 5课时
总第33节
课 题
知识与
能 力
教
学
过程与
三
维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练习课
巩固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课型 练习课
在与他人的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
论与质疑。
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的、
有顺序地、有层次的进行思维。
能正确使用小括号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感受解决问题的方
法的多样性。
创设情景法、尝试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
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尝试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1、2乘5,再加上6,和是多少?
2、2乘5加上6的和,积是多少?
3、27减去18除以3的积,差是多少?
4、27减去18除以3的商,商是多少?
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二、分层练习。
教学过程(续):
1、完成数学书第55页第3题。
(1)、看图,说说图意。
(2)、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
所求问题。(已知一共种80棵树苗,一年级种了25棵,
二年级种了37棵,求剩下多少棵没有种?)
(3)、你能列式计算吗?
(4)、指名汇报,说说计算方法。
方法一:80-25-37
方法二:80-(25+37)
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2、完成数学书第55页第4题。
出示情境图,看图理解题目意思。
可让学生借助画图理解题目的意思。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或先求什么,再求
什么。
3、完成数学书第55页第5题。
出示计算题,说说每一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计算,集体交流。集体订正。
4、小结:刚才我们求的这两题都是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
行思考。
三、提高练习。
1、完成数学书第55页第6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合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完成数学书第55页第7题。
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购买5个以上,每个优惠1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问:要解决”李老师本来准备买4个皮球,你认为他应该怎样买?”
学生分小组讨论,说出解决的方案,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
汇报交流。
教学过程(续):
每4个需要要多少元?4×5=20(元)
如果没5个,每个就4元,列式是4×5=20(元)
提问:每4个合算还是买5个合算?那么你认为李老师应该怎样买?
3、
完成数学书第55页第8题。
汇报:二(1)班总分是42分,二(2)班是38分,上半场
二(1)班得分24分,下半场
两个班的得分一样多,求上半场二(2)班得了多少分?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用综合算式
解答两步文字题。解答时要注意:从问题入
手,弄清楚最后求什么,那一部分是直接的,那一部分应写在
后面,注意正确
使用小括号,并检验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正确。
板书设计:
练习课
1、2乘5,再加上6,和是多少?
2、2乘5加上6的和,积是多少?
3、27减去18除以3的积,差是多少?
4、27减去18除以3的商,商是多少?
作业布置:堂上作业:
(1)菜站运来60筐黄瓜,一个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给6个副
食店,平均每个副
食店分到多少筐?
(2)水泥厂一天生产了98袋水泥,上午运走50袋,下午运走23袋,还剩多少袋?
(3
)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6辆,还需要
多少天?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