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哲理笑话-美国麻省大学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本单元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
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应用乘法解决问题三部分。教
学内容分三个
层次:第一层次是口算乘法。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标准》要求“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
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第二层次是笔算乘法(例1~例6)。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
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第三层次是解决问题(例
7~例9)
。集中编排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7中教学
用估算解决问题,学生
不仅要学习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还要学习根据具体的情境,判断什
么时候往大估,什么时候往小估,逐
步形成估算能力。将估算当作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
来教学,是整套修订后教材关于估算教学的一大特
色。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口算、笔算
与估算乘法,并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解决“归一”问题、用画线段
图的方式解决“归总”问题。
教学难点是笔算乘法与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口算乘法
教材第56~57页的内容。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重点:能正确地口算整十、
整百数乘一位数,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多位数乘一
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件、教具小棒。
口算:6×4= 8×9=
9×3= 7×8= 6×7= 9×9=
(教师板书)
指名同学和老师一起,老师来问,学生来答。
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首先来学习它的口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好玩吗?
出示问题: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1.课件出示例1: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1)教师指名读题。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算法:
①每人要20元,现在有3人,就是3个20相加,就是20+20+20=60。
②20×3,20就是2个十,20×3就是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2)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①结合小棒图,谁明白这种方法了?
解法1: 20+20+20=60 解法2: 2×3=6 20×3=60
②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它用到了我们以前学习的哪句口诀?
③二三得六的“二”表示什么?“六”表示什么?
④谁懂这种方法了?再来说一说60是怎样得到的。
⑤谁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看下面的算式,能发现规律吗?
(3)掌握规律:出示算式40×3 5×60 300×2
①口算这两道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算,说说你的想法。
③在计算这几道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口算,总结规律,教师归纳。
(计算整十
、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整十、整百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然后再
进行计算。)
2.课件出示例2: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教师利用课件或教具小棒演示,
师: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还可以怎样想?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师:把12分成了哪两个数?
生:把12分成了10和2。
师:结合图,请你思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小组合作,指名回答。
生:先求出3个10是多少,再求出3个2是多少,最后再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36。
师:虽然我们的方法不同,但都用到了以前学习的知识,看来可以用以前的知识帮我们
解决一些新问题。
教材第57页“做一做”。
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订正。
师: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学生回答。(开放性问题)
师:本节课我们
学习了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其中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以及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它们
的口算基础都是表内乘法口诀。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标准》要求“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
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
数”。教材安排了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
口算。先学习
口算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很
容易理解与接受;二是由于笔算乘法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和表内乘法,需要有口算乘法的
基础
,先学口算有利于掌握笔算;三是在学习笔算的过程中又可以巩固口算。这样的安排有
利于提高学生的计
算能力。
练习课(口算乘法)
教材第58~59页的内容。
1.复习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难点:了解口算的思路和方法。
课件。
1.说一说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指名回答)
2.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第1题。(快速抢答,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师:你觉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第2、3、5题。
学生读题后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4.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第4题。
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订正答案。
5.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6、7题。
生独立完成,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6.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8题。
师:雨燕飞行的距离是野兔的4倍,也就是求“一个
数的几倍是多少”,你会解答吗?
生独立完成,师指名板演。
7.出示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9题。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8.出示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0、1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
说。
1.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练习课,提高学生口算水平,使学生能灵活正确地进行计算。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
生经历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
头表达能力和推理的能
力,养成学生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材第60页的内容。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
化。
重点: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会进行乘法竖式的计算。
难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
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指名回答)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支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支数,该怎么办呢?
探究笔算乘法(不进位)。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师:12×3表示什么意思?
师: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
)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
写出来,然后分小组
讨论。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3)教师巡视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4)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介绍竖式:各部分名称及写法。
×
1
2
3
……乘数
……乘数
3
3
6
0
6
……2×3
……10×3
……积
×
1
3
2
3
6
教材60页“做一做”。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每道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学生通过口算的基础,能够理解两位数的
乘法的意义。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学生经历多位
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笔算乘法(进位)
教材第61页的内容。
1.初步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每一步乘法的计算意义。
课件。
板书下列计算,并指名学生回答。
33×3= 423×2= 212×3= 221×4=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笔算乘法,但是和黑板上的有点不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
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2情境图,学生观察。
(1)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3)说说自己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课件接着出示16×3。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6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2)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3)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4)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5)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书到黑板上。
16×3=48(本)
+
×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48本。
教材第61页“做一做”。
指名学生上台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及时订正错误。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从身边买书的问题入手,创设了问题情
景,提出了计算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索,探
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方法。问题
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
1
1
1
1
1
4
6
6
6
8
6
3
8 4
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当然,学生在进位时很容易
忘
记加上进位的数字,这还需要学生仔细检查,真正理解竖式计算的意义。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教材第62页的内容。
1.使学生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说明估算的思路,然后
再精确计算。
2.利用前面的知识迁移类推,自主解决计算连续进位的乘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连续进位)。
难点: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
列式计算。(一次进位计算的练习)
62×4 38×2 71×5
师:
在这些算式中,我们遇到的都只有一个进位,如果一个算式里有2个进位,同学们
知道怎样算吗?让我们
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学习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3的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什么问题?
(2)列式:24×9。
师:估一估,它们的积大约是多少?
方法一:24接近20,20×9=180(瓶)―→往小里估(板书)
方法二:9接近10,24×10=240(瓶)―→往大里估(板书)
得出:24×9的得数在180和240之间。
比20大比30小
或者:
24
20×9=1803
0×9=270
尝试用竖式计算24×9。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书写。
(3)汇报评价。跟以前学的计算有什么不一样?
(个位满几十进几,十位又满几十进几。)
师:你们算得对吗?(与估值进行比较,看是否在估值范围内。)
板书:连续进位。
×
师: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分组讨论)
①从个位对齐,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②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往前一位进几。
1.教材第62页“做一做”。
(1)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练习。(列竖式计算)
(2)评价并订正。
2.估一估,再列式计算。
36×7 313×5 499×3
3.教材第64页“练习十三”第6题。
4.教材第64页“练习十三”第7题。
5.教材第64页“练习十三”第8题。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和一次
进位是一样的,但计算比较复杂,学生容易出错。精
确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计算结果的范围,在精
确计算之后与估算结果对比,判断计算
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这有利于数感的培养。估算的方
法是多样的,应根据具体
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提倡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再通过对比,找到一次进位
与连续进位
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突破新知的学习。
练习课(笔算乘法)
2
2
3
4
9
6 2 1
教材第63~65页的内容。
1.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难点:笔算乘法中的进位问题。
课件。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需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2.教材第63页“练习十三”第1、3题。
快速抢答,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教材第63页“练习十三”第5题。
指名上台展示,找出计算中的错误,并改正。
4.教材第63页“练习十三”第2题及第64页第9题。
观察上面物品的价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看谁的计算最准确,提出表扬。
5.教材第65页“练习十三”第11、13题。巡视后集体订正。
1.教材第65页“练习十三”第14题。
先组织学生读题,并能口头说出题目的意思。
指名学生说说解题步骤,其他学生纠正或补充;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教材第65页“练习十三”第15题。
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针对学生做题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引导学生理清每一步相乘的顺序,都看有没有进位,
进的是几,把进上来的数记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
。算前一位的积时,要想想有没有漏加
后面进上来的数。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算一算,
然后带领全班同学集体订正。并指名学生
说计算过程(做题正确的学生),让做题出错的学生说出错在什
么地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纠正错误,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材第66~67页例4、例5。
1.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为0或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
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难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够准确计算。
课件。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说说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3.指名学生板演。
列竖式计算:53×7 29 ×4 328× 3
156×9 436×2
1.知识铺垫。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乘法的笔算。今天这个新知识的特点是“有
0”。
师:有3盘苹果,每个盘子有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谁来解答?
生:用加法计算:5+5+5=15。用乘法计算:5×3=15。
生:5×3=1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5×3=15,表示3个5相加的和是15。)
师:每盘有1个苹果,3盘共有多少个苹果?
生:1+1+1=3,1×3=3这个式子表示什么?(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2.学习新课。
(1)0乘以任何数都得0。
①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猴面前的盘子里为什么没有桃了?一个桃都没有用哪个数表示
?7个盘子里一共
还有多少个桃子?
列加法算式:0+0+0+0+0+0+0=0。
列乘法算式:0×7=0。
师:0乘以7为什么等于0呢?
分小组讨论后,指名学生回答。(因为7个0相加结果是0。)
②尝试计算:0×9 0×6
0×2 0×5(老师指其中一题:0×5。)
师:为什么0乘以5等于0呢?(0×5表示5个0相加,所以结果得0。)
(2)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例5。(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
生尝试列式,小组交流。
(板书604×8)
①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试做。(完成后交流)
运用估一估:604≈600 600×8=4800,实际结果比4800大。
列竖式计算:
×
4
②师:这题在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这题
在计算中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
都得0,以及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要求同学们讨
论一下,这题应该怎样计算?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计算,并说说
计算过程。(集体订正计算结果)
③小结:在进行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与被乘数中没
有0的是
一样的,乘的时候要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被乘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
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
十位上写0。
师:被乘数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地乘,所得的0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上<
br>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
1.教材第66页“做一做”和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
8
0
3
4
8
2
2.教材第68页“练习十四”第1题。
502×3中3和2相乘时不满10,提醒学生用0占位。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谁来说一说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计算?
(按照一位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不管被
乘数中间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地乘,所
得的0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位,一定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算前估一估,既为粗略的判断精确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同时体现了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因为乘数中间有0的算法同前面学习过的算理相同,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都
要与第二个
乘数相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相乘;个位不满十时,十位
上要用0占位。让学生进
行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概括能力。最后
的练习计算,进一步巩固了乘数中间有
0的乘法计算的方法。
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材第67页例6。
1.使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难点: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算理。
课件。
教师先把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
师: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乘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
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
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
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1.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例6的主题图。
师: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板书280×3。
师:这道题怎样列竖式?(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方法一:
方法二:
×
×
师: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小组交流)
小结: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
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
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
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再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计
算简便。
2.指导学生做教材第67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1.教材第68页“练习十四”第6题。
640×2 450×6 230×4
270×3 380×5 460×7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巡视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69页“练习十四”第8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
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3.教材第69页“练习十四”第7题。
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4.教材第69页“练习十四”第9、10、11、12题。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巡视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2
2
2
2
8
4
8
3
4
0
3
0
0
0
8
8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学生在学习口算时已经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学
习其笔算方法,便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因此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突出“新旧
知识的联系
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开始创设了帮学校算一算“买书”共付出多少
钱的问题,学生要解决这
个问题,必须学习怎样计算第一个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这样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建立口算
简便算法与笔算的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在独立思
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概括总结后得出笔算第一
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这
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
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教材第70页的内容。
1.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难点:明白估算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课件。
用幻灯片出示教材第70页例题主题图:
“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
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
去够吗?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
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
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
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
我们可以列成8×29≈240。
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5.想一想: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800元够吗?
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带的钱够不够?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乘数是三位数时,
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2.教材第70页“做一做”。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4.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第1题。
先独立完成,写出过程,指名说一说。
5.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第2、3、4题。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列算式估算。
6.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小题怎么估算,统一方法后再算。
7.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第6题。
三个问题中明确哪个问题是精算,哪个问题是估算,再让学生动手做。
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你有什么感受和体
会?
<
br>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
便的、粗略
的计算。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
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
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
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
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归一”问题
教材第71页的内容。
1.让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
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加强列综合算
式的指导。
2.学会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3.体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
重点: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归一”问题。
难点: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问题。
课件。
1.自主提问。
出示:“小丽带了6元钱,正好买了3支笔。”
(1)让学生说说这句话中包含的信息。
(2)学生根据题中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2.揭示课题。
出示:“买2支这样的笔需要多少钱?”
教师: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
1.阅读与理解。
(1)出示例8的完整问题,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
(2)汇报交流。
教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 ○ ○
18元
○ ○ ○ ○ ○ ○ ○ ○
?元
2.分析与解答。
(1)借助示意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分析:知道了买3个碗用了18元(总价),就可
以求出一个碗的价格(单价);知道了单价,
就能求出买8个碗需要多少钱。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方法一:18÷3=6(元) 6×8=48(元)
方法二: 18÷3×8
=6×8
=48(元)
(3)有没有其他的思考方法呢?
引导学生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要求
出“8个碗的总价”,需要知道一个碗多少
钱,而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一个碗的价格(单价),所以先要
求出单价。
3.回顾与反思。
(1)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8个碗48元,一个碗是6元,买3个碗是18元。
(2)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能知道,在买碗的三个量“总价、单价、数量”
中,哪个量是没有
变的?
学生:因为买的是同一种碗,单价是不变的。
教师:所以要先算出碗的单价,再根据要求进行总价的计算。
(3)汇报交流后,学生书写答案,完善解题步骤。
4.拓展与延伸。
(1)出示:“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这样的碗?”
(2)学生自主解答,教师指导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加括号。
分步计算法:18÷3=6(元) 30÷6=5(个)
列综合算式法:
30÷(18÷3)
=30÷6
=5(个)
答:30元可以买5个这样的碗。
1.教材第7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并通过对比质疑,归纳概括方法。
提问:比较(1)、(2)两小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题目中的前两个数
字信息是相同的,给出了读的天数和页数,根据这两个信息
可以求出每天读的页数,而且每天读的页数8
页是不变的。
不同点:第(1)小题求7天读的总页数,即求7个8页是多少;第(2)小题求读64
页需要
用几天时间,即求64页里面有几个8页。
2.教材第74页“练习十五”第8题。
单价不变,随着数量的增多,总价增多;或者总价增多,数量也随着增多。
3.教材第74页“练习十五”第9题。
看似是“归一”问题的一般形式,但提供的蜜蜂的箱
数之间具有倍数关系。蜜蜂的箱数
是原箱数的3倍,因此酿出的蜂蜜也是原蜂蜜的3倍,即3个48千克
,体现了解决问题的
多样化。
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交流。
先解决归一
问题时,先求出一份(即单一量)是多少,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
的数量。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对于发现数学信息并不困
难,但对于“归一”问题(先求出单位数量的量),通过画
示意图的方法会更加简单明了,应鼓励学生试
用此方法进行数学信息的分析。在二年级下册
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一般能够列出综
合算式,对于分步列式的,要给
予肯定,但要加强指导综合列式,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归一”
问题是用两步计算
解决的问题,通过解答复习的内容,将两步解决的一个问题化为两问的问题,逐个解决
,降
低了难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顺利过渡。
解决“归总”问题
教材第72页的内容。
1.让学生掌握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总
”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能迅速地找到
中间问题(即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利用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3.养成用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学会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课件。
1.自主提问。
出示: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1)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2.揭示课题。
出示: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师:这个问题跟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1.阅读和理解。
(1)出示例9的完整问题,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
①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②你能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③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并进行对比和交流。
画的线段总长度是一样的,表示买6元一个的碗
和9元一个的碗用的是同样多的钱。36
元里面有几个9元,就能买几个碗。
2.分析与解答。
(1)借助线段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分析:从第一条线段
图知道每个碗6元(单价),正好可以买6个(数量),可以求出妈妈
一共有多少钱(总价)。知道了总
价,就可以求出用这笔钱买9元一个的碗买几个。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方法一:6×6=36(元) 36÷9=4(个)
方法二: 6×6÷9
=36÷9
=4(个)
(3)说说自己有没有其他的思考方法?
从问题进行分析,要求出“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必须先求出“这些钱”是多少,而题目中没有直接给总价,所以同样要先求出妈妈有多
少钱。
3.回顾与反思。
(1)说说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4个9元的碗总价是36元,6个6元的碗总价也是36元,所以解答正确。
(2)回顾解答的过程。
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抓住了解题的关键——无论碗的个数和
单价怎么变,钱的
总数都是不变的,都必须先算出买碗的钱的总数,再根据要求进行后面的计算。
(3)汇报交流后,让学生书写答案,完善解题步骤。
1.教材第72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
提问:比较(1)、(2)两小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题目中的前两个数
字信息是相同的,给出了每天读的页数和天数,根据这两个
信息可以求出总页数,而且总页数是固定不变
的。
不同点:第三个信息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一下。
从解读思路上看,第二步分别是:总页数÷每天读的页数=天数;
总页数÷天数=每天读的页数。
2.教材第74页“练习十五”第12题。
(1)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2)让学生根据“每组6人,分成6组”自己增加条件,
编出一道需要用乘除两步解决
的问题。
问题一:每组4人,可以分几组?
问题二:每组2人,可以分几组?
问题三:分成9组,每组几人?
问题四:分成4组,每组几人?
问题五:分成2组,每组几人?
(3)对比、概括。
发现:每组的人数越少,分成的组数越多。(体会组数与每组人数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3.教材第74页“练习十五”第13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交流。
问题一:每条边用1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4根。3×8÷4=6(个)
问题二:每条边用2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8根。3×8÷8=3(个)
问题三:每条边用3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12根。3×8÷12=2(个)
问题四:每条边用4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16根。3×8÷16=1(个)……8(根)
问题五:每条边用5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20根。3×8÷20=1(个)……4(根)
(3)对比、概括。
发现:每个正方形用的小棒数越多,能摆出的正方形就越少。(体会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归总”问题是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通
过解答复习的内容,将两步解决的一个问题
化为两问的问题,逐个解决,降低了难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
铺垫,顺利过渡。读题时学生
将发现的信息记录下来,由于上节课刚刚学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记录,肯定
有学生会继续使
用这种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发现画示意图的方法不能体现总价相同的信息,从而优化出
画
线段图的方法,能更清楚地表达,然后再修改完善,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整理和复习
教材第75~76页的内容。
1.复习巩固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内容。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对本单元知识查漏补缺。
难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课件。
一、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1.整理知识: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展台前交流,台下同学进行补充。
3.教师总结归纳,出示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4.提问质疑:本单元你对哪部分知识还有疑问?
二、复习口算乘法
1.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 50×3 14×2 1000×5
6×30
200×4 500×3 140×2 800×6 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
2.计算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1题。
三、复习笔算乘法
1.教材第75页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一说得数是怎样算的。
3.教材第75页第2题。
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解答的方法。
第(1)小题可以口算得出结果:200×2=400(个)。
第(2)小题列竖式笔算:136×6=816(个)。
第(3)小题估算:65×7≈60
×7=420(米),少估还比400大,所以原式得数更比400大。
4.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4题。
让学生动脑思考,尝试计算,并把过程和得数写在书上。
5.教材第75页思考题。
观察前三个算式,找一找算式中第一个数和第三个数的变化规律。
同桌之间先说说,然后指名汇报,统一想法后填空。
1.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3题。
2.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5、6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题,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本单元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
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科学性计算尤其显得重要,主要表
现:一是重视对计算方法的
总结和概括,虽然教材没有给出完整的计算法则的文本,但要求
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讨论的基础上,记录讨
论结果,突出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引导学生在
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二是重视学
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许多计算内容让
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来学习,学生通过操作理解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
理后,三位数乘一位数
连续进位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都让学生借助前面
笔算乘法
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自主学习,既省时高效,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字编码
教材第77~78页的内容。
1.通过
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日
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
它们的实际价值。
2.结合现实、有趣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探索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
3.
通过知识和实践的综合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体会数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编码。
难点:探索合理的编码方法。
课件。
提问:知道“数字家族”都有哪些成员吗?
谈话:阿拉伯数字虽然只有10个,但是如果按照不同要求、不同顺序把它们编排起来,
就会组成各种
数字编码。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字编码。
一、初步感知
1.了解电话区号。
谈话:你们会打电话吗?怎样打外地电话呢?
提问:看一看这
个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你怎么知道的?(021代表上海的电话区号)听
一听。
追问:这个电话是从哪儿打来的?你又是如何知道的?(010代表北京的电话区号)
再问:这个电话又是从哪里打来的?(025代表南京的电话区号)
谈话:同
学们对这些知名城市的电话区号非常熟悉,在调查中你们还知道我国哪些城市
或地区的电话区号呢? <
br>小结:电话号码是一种数字编码,通过电话号码中的区号可以看出这个电话是从哪里打
来的,也就
是说,数字编码可以用来表达一定的信息。
2.了解特殊电话号码。
谈话:生活中用数字编
码表达信息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见的特殊电话号码,你还
记得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特殊电话号码?它
们又表达什么意思呢?
谈话:事实上,在我国这样的特殊电话号码有很多。像我们比较熟悉的有110
匪警电话、
120救护电话、119火警号码等等,还有一些可能对同学们而言暂时还没有用它的需要,
但
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有更多的需求以后可能要用到的。(多媒体展示)
提问:特殊的电话号码也是一种数字编码。想一想,这些数字编码使用起来你觉得怎么
样呢?
谈话:这些数字编码使用起来让人们觉得非常的方便。如果把报警电话110改成
“48789
653”,你觉得好吗?
小结:为了使用方便,在编制编码时应该注意“简洁”。
提问:这
里有两个银行的热线电话,交通银行的服务热线是“95559”,光大银行的服务
热线是“95595
”。这两个电话号码都是由两个“9”和三个“5”组成,为什么表达的信息却不一
样呢?
小结:一个数字编码只能表达一个固定的信息,也就是说数字编码表达的信息应该是唯
一的。
二、探索发现
1.确定研究方向。
提问: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数字编码,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数字编码呢?
谈话:看来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确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数字编码。(多媒体展
示)
提问:这些数字编码你们想了解吗?想具体了解哪些方面呢?
2.确立研究对象。
提问:你打算先研究哪一种数字编码?为什么?
3.激发研究兴趣。
提问:课前同
学们搜集了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身份证号码,谁愿意任意报出
其中的一个,老师马上能够猜到
这个身份证号码是你家里哪位长辈的,谁愿意来试试?
谈话:老师为什么能猜得这么准呢?其中肯定藏着什么奥秘,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4.小组讨论研究。
要求:把搜集到的身份证号码放在一起,在小组内仔细研究,看看这些身
份证号码是如
何编制的?它们又表达了哪些信息?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交流。
交流: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拓展相关问题,渗透数学思想。
6.介绍编制规律。
谈话:通过观察、讨论、研究,我们发现了身份证号码中一些数字所表达
的信息,但有
些数字所表达的信息还不太清楚。其实身份证号码的编制有其特定的规定。(介绍编制规律
)
7.解决研究困惑。
谈话:刚才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同学收集的身份证号
码都是18位的,但个别同学收集
的号码却是15位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解疑: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5位的身份证号码,你能看出他的出生日期吗?为什么?
说明:到
了21世纪,年份如果不完整的话很难判断出他的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是随
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完善的
。
8.实践运用规律。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个身份证号码,从这个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指名
回答)
9.揭示课题内容。
谈话:用18位数字组成的身份证号码,却能表达这么多的信息。看来数
字编码真的十
分神奇。(板书:数字编码)
三、运用编码
1.编运动员号。 问题:中心小学即将开展五年级学生田径运动会,届时将有350人参加比赛,请根据实
际情况为运
动员编号。
活动:选择其中四位运动员编号。
交流:你是怎样编的?这些编号中,有的是以谁开头的?
追问:为什么要以“0”开头呢?
小结:同一组编号中,所用数字的个数一般来说应该是相同的。
2.编房间号。
问
题:某宾馆有一幢12层的客房大楼,每层都有20个房间。你认为宾馆应该怎样为房
间编号,才能使旅
客拿到房间号就明白自己房间的位置。
提问:这道题要我们干吗?你觉得这个房间号里应该包含哪些信息?
尝试:学生在练习纸上为1楼第5个房间编号。
交流:明确最合理的编法。
提问:按照这种编法,9楼第5个房间如何编号?12楼的第5个房间如何编号?
这里的房间号都用到几个数字?
3.编学生证号。
提问:学生证号应该包含哪些信息比较合理?
讨论:
小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试着为自己编一个学生证号。
反馈:你觉得学生证号里应该包含哪些信息?你编的号码是怎样的?学生自由汇报。
交流:根据学生编的号码,交流和提炼出比较合理的信息,并按这种方法为自己编个学
生证号。
四、课后延伸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数字编码”,应该说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学习
、工作
密切相关。当然生活当中还有很多数字编码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课后我们可以去研究、调
查,然后再来交流我们的发现。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数字编码,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日常
生活中的一些
实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
码的简单方法,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编写学号。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活动内容比较感兴趣,积
极参
与活动过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认识、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探
究现实问题,学生
的实践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发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
仔细推敲,力求提出的问题恰当
、准确,此外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从学生的问题中提取有
价值的信息,指导活动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