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别妄想泡我
568次浏览
2020年08月30日 23: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5浙江高考分数线-保密协议


第一单元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
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
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
穿戴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国旗下共同生活, 在
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所充满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地读
书、课下尽情 地玩耍。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中学段的起始段,要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 适应
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 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
的能力。这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一 篇课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步入阅读课堂,指
导他们阅读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由文本迁移到现实生活,能根据提示选择自己学校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说
话训练。
【过程与方法】
1.用生词卡、图片等多种媒介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2.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等方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在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 我国各
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整体把握,能找出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教学难点:
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资料袋”的提示,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
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1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

一、根据提示语,说说自己的学校
●上学路上:
早晨,从……上,从……里,从… …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
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进入学校:
来到学校,大家……
●在学校里:
上课了,同学们在教室里……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
放学了,同学们在教学楼前……
●点题抒情: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的小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小学的美。
2.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引出本课的生字 新词,重在读准字词的音节,在讲
读课文时应侧重对字词形、义的理解。
部分字词学习提示:
绒:读róng。
坪坝——方言词,一般指平坦的场地。场地与土有关,故为土字旁。 粗——形声字,米形且声。本义是指米粗糙,故“粗”以“米”表形。引申
为精细和毛糙,再引申为 粗大。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这所学校的美。(可 以同桌互读,可以分小组朗
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即可。)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再读课文,指名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它与我们
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 同。(让学生初步感受这是一所地处边陲的小学,校园景色
优美,不同民族的学生团结友爱,学习认真, 生活快乐。)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
2.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装、读”这两个字的写法。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带生字的词语。
2.熟读课文。

2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的路上——进入学校——在学校里——点题抒情


第二课时

1.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品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 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我国各民族儿
童之间的团结友爱和在学校生活的幸福快乐。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通过上一 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这节课
我们继续朗读感悟,又将会有新的发现。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用“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2)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①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②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
来了许多小学生。
(通过比较,体会描写不仅要具体,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山坡”“坪
坝”“开着绒球花 和太阳花的小路”都是极具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
(3)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①……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②……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小学生,有傣族的 小学生,有景颇族的
小学生,还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
③……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
和德昂族的。 (①句过于概括,②句表述赘余,③句运用“的”字结构显得既具体又简洁。
通过对该句的理解,让 学生进一步加深“的”字结构在运用上的特点。)
(4)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
丽多彩。
思考:有哪些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中各民族的服装,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知识,体会“绚丽多彩”的
3


意思。)
2.学习第2、3自然段。
(1)请轻声朗读第2、3自 然段,想象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是怎样上课
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不同”和“同”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 一间教室里学习。(同一词语用肯定和否
...
定的形式出现,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3)学生读课文,交流文中作者不直接写大家读书的声音好听,而是写各种
小动物的表现的原因。( 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及其情趣。)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景想象补充。例如,大家专心听 讲,窗
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
得高高的 ;读书时的声音响亮一致、抑扬顿挫……(学生思考讨论。)
(4)下课了,同学们在做什么?操场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描述,朗
读有关的句子。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这所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热闹、欢快) < br>(2)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了解了那里的同学上学路上、上课学习、下课活
动的情景。多么美丽 的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
别的话。
(3)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深情朗读,点题抒情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所小学有哪些深刻的印象?
校园美丽——小学生鲜艳的服饰,校园 里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的枝干、
摇晃的凤尾竹的影子……
民族团结——同学们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起做
游戏,和睦相处……
生活欢乐——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和看
热闹……
2.你能说出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吗?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四、拓展延伸,完成练笔
师顺势导入练笔:同学们,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快乐 地读书、
游戏,你们在学校里做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笔,从下面的场景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吧。
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
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









4


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完成同步指导。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校园美丽

民族团结

我们可爱的小学
生活欢乐


教学反思:

































5



2 花的学校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诗 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
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描写了在雷云、阵雨、东风的环境中,竹林、草地上 冒
出了花,花儿们读书、放假、回家等情景,表现了花和儿童的活泼可爱以及对家、
对妈妈的爱 。
学情分析:
作者依照儿童的思维,以灵动的语言和瑰丽的联想,描绘出儿童种种动人的< br>情态和奇思妙想,贴近学生的生活。好奇、富于幻想是孩子的天性,而这篇课文
联想丰富且灵动。 孩子喜欢联想的特点和作者善于联想的艺术手段就这样巧妙地
结合在一起,学生不光读起文章来朗朗上口 ,而且能快速进入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3.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仿写拟人句。
【过程与方法】
1.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通 过“资料袋”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借助提示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花富 有的灵
性,感悟童真和浓浓的母爱。
教学重点:
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照样子写一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泰戈尔的资料及《新月集》的创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资料袋”了解泰戈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边
读边想象画面。

6


教学重点: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 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
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请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泰戈尔,师总结。
2.出示课后“资料袋”的内容。
3.出示《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 ,现在你们了解“资料袋”的作用了吗?根据“资料袋”,我们
可以对作者有一个大致地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完后自由读课文。
2.读准字音。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杨——扬 听——所
C.由词语记忆的字:衣裳——裳(强调在词语中读轻声) 处罚——罚
D.多音字“假”,在本课中读“jià”,教师板书另一种读音及组词:jiǎ(真
假 假如)
3.出示字词,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 放假
互相 所 衣裳 能够 猜出 扬起 双臂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并说说课文是谁向谁在诉说。(孩子向妈
妈诉说。)
3.小组讨论:孩子向妈妈诉说着花儿的哪些情景?
(1、2: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3、4:想象花朵们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5~7:想象花孩子们在雨天放假了,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8、9: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地赶回家,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句子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2.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4.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五、学写生字,强调姿势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舞”字的书写。
“舞”中间四竖要写得短小、靠拢,第三横要写长,第十三画是撇折。
3.学生临摹,强调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
六、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1.熟练朗读课文。
7


2.课外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

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1.品味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仿写。

教学重点: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悟拟人手法运用的效果,并能仿写。

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课生字。
2.做“开火车”的游戏来口头组词。
3.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分小组朗读课文。
2.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1)老师范读第1、2自然段。
(2)交流汇报优美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美在哪里。
(3)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①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A.理解体会:哪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
B.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这两 个短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将东风
赋予人的特征,体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A.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B.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C.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
什么?
D.“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吗?
8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跳舞、狂 欢,体会大片花儿的灿烂,
从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3、4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4.指导学习第5~7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合作探究。
①你是怎样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话的?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出示花儿的情景,请学生仿照着写一写。
清风一吹,他们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
蝴蝶一来,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___
太阳一照,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br>夜晚降临,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互相碰触”说明了什么?“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互相碰触一下,想象雷云在 天空中轰隆隆作响的场景。感悟拟人手
法的运用让文字变成生动画面的巧妙。
③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④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是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3)教师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
5.学习第8、9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
(2)思考: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
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 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
了什么?
(3)学生自由感悟、想象,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想到了什么。
(4)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继续阅读《新月集》,在课间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其中的文章。
四、课堂小结,自由书写
师: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 让我们
也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植物,相信大家会写得很有趣。
9



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完成同步指导。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跑出来 跳舞、狂欢

关了门做功课
花孩子

冲了出来
对妈妈扬起双臂

美丽、活泼、

可爱、调皮



教学反思:
































10



3
*
不懂就要问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 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
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 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赞扬了孙中
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
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 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
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和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难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关于孙中山的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孙中山的生平经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切入课文
1.同学们,在学习上你们有哪些好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 br>2.我国有许多科学家、伟人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出
示孙中山的照片, 交流资料)。 孙中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从小养成“不
懂就问”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现在让我 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指出“*”,问学生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标识吗?带有这
个标识的课文叫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呢? < br>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即可。
除了课文后双横线内的 字,如果文中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
没有关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擂台赛读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11


(课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所背的书的意思的故
事。 )
三、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1.指名读课文。
交流: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学生汇报的 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照例、壮着胆子”等词语体
会孙中山是如何学习的。
(1)通 过同学们的反应:“高声念书、吓呆了、鸦雀无声”来体会同学们的震
惊、害怕,以及当时的紧张气氛。
(2)通过先生态度的变化:“拿着戒尺,厉声问、收起戒尺、讲得很详细”来
体会先生被孙中 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所打动。
在学生提问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 题不重要。培
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四、朗读欣赏,升华情感
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很新鲜,找出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觉得新
鲜。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说说因为你的好问或不好问,得到了哪些益处或遭到了哪些损失。
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指导。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勤学好问 读书求理

教学反思:



















12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的暑假生活”。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
经历的新鲜事和同学们分享,不仅能加强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能锻炼学生口语
交际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这次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学生亲身
经历的,因此学生都有话可说。教师要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互相交流时按照一定
的顺序讲清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暑假生活和同学交流。
2.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
3.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让自己的讲述更生动。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暑假生活稍做整理。
2.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图片,互相交流。
3.教给学生一定的讲述故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清楚表达。
教学重点:
和同学交流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
教学难点:
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了解学生的暑假生活情况,准备本课挂图。
学生:回忆自己的暑假生活,可先试着给家人讲一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度过了暑假,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经历了哪些新鲜事?讲给
大家听一听,好吗?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
二、围绕关键词,导入交流
1.齐读课题。“我的暑假生活”中关键词是什么?(暑假、生活)
2.思考: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关于哪些事情的?(学生讨论、交流。)
三、观察书中图片,师生交流
1.师:看看插图,图上画了什么?(跟爷爷奶奶学做农活、去游乐园。)
2.这两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四、拿出图片,学生交流
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图片,自由练说,自己说给自己听。
2.出示评价标准。
13


满分十颗星。其中:能讲清楚经历☆☆☆☆;能把大家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
点讲述☆☆☆☆;表达流利、举止大方☆☆。
3.小组同学互相说,根据规则评选,推荐同学上台交流。
4.全班同学互相评价,对被推荐同学的发言加以补充。
五、全班交流
1.各组推选代表到班上交流。
2.评一评。
3.选出今天的“明星”。
六、交际范例
李晓晨:我的暑假是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在那里我经历了不少新鲜事,其中我觉得最新鲜的是我和乡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田间玩耍,自己抓蝈蝈,逮蚂
蚱,还在小溪里捞鱼 虾呢。
张瑞轩:我的暑假生活说来可真有意思。我在假期按计划独自读完了四大古
典文学名著 之一——《西游记》的彩绘本。我把我看完的故事讲给奶奶听,奶奶
听了直夸我,说我讲得好。这下我更 有信心了,我还要在寒假读《三国演义》,
然后再讲给奶奶听。
陈思思:你们见过真的大海吗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大连看海。第一眼看见
大海,我不禁叫了起来:“哇!海可真大啊!”那一眼望不 到边的海,就好像和天
连在一起,真新鲜。
七、课堂小结
办一次暑假生活图片展。
布置作业:
和同学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重点讲述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

教学反思:















14



习作:猜猜他是谁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这 次的习作围绕“猜猜他是谁”的游戏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
一写他。不可以写出名字,但别 人读了你写的内容后,要能猜出你写的是谁。这
其实是在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 现人物特点,体现个性。
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写作格式。
学情分析:
学生会写关于 人的作文,但是只能笼统地笔力均等,所以大多写出的写人作
文没有特性。而且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作文 ,所以需要老师仔细地讲解引导,特
别是对“开头空两格”等格式的要求,必须让每位学生熟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相互交流。
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 过游戏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对象的外貌、性格
和兴趣爱好。通过习作展示促进 学生的互相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相互交流。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同学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选择一个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选择一个同学写,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体现个性。

教学重点:选择一个同学写,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体现
个性。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老师请大家来玩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2.教师提供学生熟悉的两个人的信息,请学生猜出他们的名字。
3.这个游戏好玩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顺势导入。
15


二、小组游戏
1.出示游戏内容及规则。
(1)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
(2)不可以写出他的名字。
2.小组内进行游戏。
3.教师总结。
三、审读要求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
(1)他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一两点写下来。
(2)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来你写的是谁。
(3)写的时候,注意开头要空两格。
2.学生审清要求,指名汇报。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评议指导。
四、佳作引航
猜猜他是谁
我有一个 朋友。他身材匀称,不胖不瘦。他的头发乌黑发亮,眼睛像两个黑
色的葡萄,高挺的鼻子下面有一张灵巧 的小嘴。
他是个热情大方的人。有一次,我忘记带图画本了,正发愁呢!恰好他有两
个图画本 。他说:“别着急了,我有两个图画本,借你一个吧!”“真的?”我高
兴得一蹦三尺高。
他 最喜欢下围棋了。不管是谁来向他挑战,我的朋友都会把他打得落花流水。
有一次,我向他挑战,本来我 胜券在握了,可惜有一步关键的棋我没有看见。最
后,我输了,气得直跺脚,他还笑着安慰我呢!
这就是我的朋友,你猜猜他是谁?
点评:小作者在这篇习作中,抓住了自己所要描述的人物特 点:不胖不瘦、
头发黑、眼睛像黑葡萄、鼻子高挺、小嘴灵巧。还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他热情大
方,喜欢下围棋。相信大家读了习作一定能猜出他是谁。
五、动笔起草
1.学生根据游戏情况,完善自己的构思。
2.学生动笔列提纲,完成习作。
3.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有代表性的习作。

习作:猜猜他是谁
要突出人物特点 不能写出他的名字


第二课时

1.讲评习作。
2.办一期习作专栏。

16


教学重点:讲评习作。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赏析优秀的习作,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谈话激趣,重温习作要求
1.谈话: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说: “人之于文学
也,犹玉之于琢磨也。”很多留下来的经典文章我们今天再看,真是“字字看来
皆 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看来,习作的修改是十分重要的。这节课,我们来
评改我们完成的习作。
2.出示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二、赏析优秀习作,示范修改
1.范文展示。教师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
2.请有代表性的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 的习作。要求读正确,声音响亮,其
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师生共同评议修改。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示范修改的要点:
(1)材料是否合乎要求,即是否写出了同学特别的地方。
(2)内容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了。
(3)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顺畅。
(4)同学们有没有猜出习作中人物的名字。
三、评改典型问题习作,对照自评
1.教师出示典型问题习作。
2.师生共同评价,交流修改。
3.学生读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教师小结。这就是修改作文,读一读,想一想,就会 发现作文中的错字、
病句、用错的标点等,然后改正过来就可以了。
四、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1.四个人为一个小组,互相交换习作,朗读交流,互评互议,分别指出作
文中的优点与不足, 提出自己的意见。
2.评选出本组内优秀的习作。
3.全班交流优秀习作,共同评价。
五、誊写展览
让学生将修改后的习作再认真誊写一遍,然后在“学习园地”张贴展览,同时也鼓励学生向当地报纸及杂志投稿。
布置作业:
把修改后的作文抄写到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习作:猜猜他是谁
材料要合乎要求 用词造句要妥帖、流畅

教学反思:



17



语文园地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指导学生能和同学交流课
文里有新鲜感的语句,有意识地积累自己感兴趣、觉得优美的语句。 “词句段运
用”中包括交流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通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在班 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字。“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所
见》。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自己感到新鲜的语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意
识。成语学习在二年级已有接触,因此这八个成语的特点,学生也易于发现。在
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 ,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但在组名的选取上需要教师的
指导。古诗《所见》是一首描写儿童的诗,学生 应该能产生共鸣,背诵起来问题
不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互相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能和同学交流成语的特点。
3.指导学生练读句子,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
5.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所见》。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及朗读的能力。
3.让学生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交流成语的特点,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课前组建好兴趣小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学会摘抄积累词句。
2.积累成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练读句子,交流自己体会句子意思的方式。
18



教学重点:学会交流。
教学难点:体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一、交流平台
1.多媒体出示下列语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
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2.请两位学生朗读。
3.拿出积累本,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摘抄。
4.全班交流。
5.评选本周“最佳积累本”。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成语,交流发现。
1.出示下列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2.小组内互相猜猜成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成语的意思。
4.结合课件了解成语意思。
5.小组内议一议这些成语的特点。
6.全班交流。(这些成语中都有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这些成语中都含有
近义词。)
7.把这些成语摘抄到积累本上。
(二)练习朗读,交流朗读方式。
1.同桌互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教师提示学生,从这个句子中你明白了 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
读?(兴奋)我们还可以怎样读。
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提示。
3.学生自己练习读第二、三句。
4.展示读句子。
读第二个句子时要强调“一点儿”,突出孙中山的“不懂”。
读第三个句子时要强调“不懂就要问”,突出孙中山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
精神。
5.教师小结。
要想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可以改变自己的语气语< br>调,甚至可以用上肢体语言等方式。


19




语文园地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
2.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
教学难点:背诵古诗《所见》。

一、词句段运用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其取名。
1.学生根据课前建好的兴趣小组略调位子,坐在一起。
2.教师出示取名方法。
(1)要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2)可以在名字中加入有个性的词语。
(3)人看了名字就能记住。
3.小组同学合作为组取名。
4.全班交流组名,教师点评。
5.小组合作设计组牌,利用课外时间制作完成。
二、日积月累
1.导入古诗。
同学们,昨天你们有没有积累新的知识呢?愿意交流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
吧。今天,我们一起 来积累一首古诗。
2.看图了解诗意。
(1)(出示插图)谁能把看到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图意)
(2)师总结:夏季 的一天,一个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唱着动听的歌,忽然
听到蝉的叫声,便停止歌唱跳下牛背,准备捕捉 蝉。看见这一幕,诗人诗兴大发,
于是便将此情景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们知道这位 诗人是谁
吗?(袁枚)
3.了解作者。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 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4.初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教师对于其中学生读不准的字加以指导。
20


(2)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意思。(樾:“树荫”的意思。“林樾”
是指茂密的树林。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3)再次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
美动听、响亮)
(4)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
能用哪些词语来形 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①美美地读一读。
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5)作者袁枚正欣赏着牧童悦耳的歌声,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①牧童想干什么?(观察图中牧童的表情。)
②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蝉?(引导学生找到“鸣”字。)
③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开朗、
可爱……)
(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7)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5.尝试背诵。
布置作业:
抄写成语,背诵“日积月累”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牧童 黄牛


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所见

林樾 鸣蝉


教学反思:


















21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教学时间:
教学分析:
本课中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 了一幅
动人的寒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赠刘景文》
写的是秋 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突出了秋天景物的特点。其中描
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概,间接表达 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夜书所见》先是
写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 篱笆下的灯火,料想
有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时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三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 学生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三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学
习本篇课文时正好是深秋时节,而这三 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古绝唱。
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注释、结合图意 和秋天的特点来
理解诗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积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从而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
以读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教学难点: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从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这三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乡之
情的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3.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2



重点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整体读——感知美
1.激情导入。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 br>乍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面对相同的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你
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呢?(指名说)
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中,去看看他眼中
的秋天是怎样的。
3.师配乐读。
4.揭题解题。
板书:山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指名说)
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 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
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 朗
朗上口为止。
二、理解读——领略美
1.“扶”学第一句。
(1)先 运用不同的手段突破“远上”“寒山”“斜”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
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 法。寒山:用“借助注释”法。斜:用“简笔画
演示”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的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2.“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 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____的地方。
用补充句子的方式来 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在学习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做上记录,请教老师
和同学。
4.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师纠正补充)
三、反复读——品味美
1.想象意境。
(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秋”字。
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说说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
23


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朗读古诗。
2.体会情感。
(1) 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
关,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 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不得志的时候,
笔下的景物就显得萧瑟灰暗了。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 就能更深地体会诗人
的情感,更好地读懂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
(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吗?用心读读。
(4)想象诗歌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同桌之间尝试背诵、默写古诗。
四、指导写——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 “径”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
得左窄右宽;“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上部略扁,盖住“相”。
4.学生练习书写。
5.小组内展示书写情况,欣赏评价。
板书设计: 山 行


寒 径 斜 霜


第二课时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
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
情。
难点
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一、默写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现在让我们拿出听写本,默写这首诗。
24


2.学生默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3.《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对,秋季,接下来,我们一起
走进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去寻找秋天的另一番景象。
4.出示诗人、题目,明确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学习生字:赠、刘。
5.介绍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自学古诗。借助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
看诗中描绘了哪些 景物。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插图,让学生由图理解“尽、擎雨盖”的意思。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那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景物呢?
指导朗读:你们能通过朗 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现出来吗?(个别读——女生
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
(2)菊残。
看图,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全班交流)
出示“橙黄橘绿”的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 说他看到
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__________
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些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
须记,正是橙黄橘 绿时。”你们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
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 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们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
着对秋天的赞美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们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们有哪些好的背诵方
法?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赠、刘、盖、菊、残、君、橙。
2.学生认读。
25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重点指导“菊”与“残”的写法。
5.老师范写。(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尽

菊残

爱秋天
橙黄橘绿



第三课时

1.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
1.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出示文中插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 ,根据
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都很精彩!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 精彩!来,我
们一起走进古诗《夜书所见》。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进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共同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 呢?默读
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画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了什么?(板书:动
客情)
26


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教师解释诗意后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两句
诗。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读、写、品“挑”,
指导写“送” )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抄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 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
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 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生活。
7.“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文字中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 情,我们读的时
候就要把浓浓的“想家”“乡愁”之情读出来。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
感觉呢?(自由读)
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
2.齐背诗文。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4.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两首诗,想一想,这三 首诗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
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作业布置: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从《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将其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梧叶 寒声

孤独
秋风 动客情


思乡
挑促织 一灯明


教学反思:

















27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张秋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主要写了一个孩子在 一场秋风秋雨后
背书包上学时见到的水泥道上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课
文文字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另一番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课已 学过三首有关秋天的古诗,对于秋天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而这篇课文对平常水泥道上的落叶之景进行了 描写,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境
体验和发现,原来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平常小路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本课文字
浅显易懂,充满诗情画意,学生会喜欢朗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理解“明朗、凌乱”的意思,并能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朗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4.拥有发现的眼睛,能用优美的文字写一写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
色。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钻研文本,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体验,重视自学、合作交
流等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秋天的情趣,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优美的文字写一写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会认6个生字。
2.理解、交流“明朗、凌乱”的意思。
3.品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28


重点
1.会认6个生字。
2.品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难点
理解、交流“明朗、凌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一、展示落叶,感受课题
1.学生说说课前收集到的落叶形状。
2.重点展示梧桐树的叶子,说说梧桐树叶的形状。
3.大家说得真好,比一比,看看梧桐叶子像不像我们的手掌。这些手掌铺
在一条水泥路上,这 就是……
4.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5.学生齐读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有没 有觉得这条水泥道如在眼前呢。请同学们也
来读一读课文,读不顺的地方画上记号,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不容易读通顺的地方相互帮助,多读几
遍。
4.检查要求会认的生字,注意“凌、增、棕”是后鼻音。
5.学生画出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
水洼 印着 凌乱 增添 棕红色 雨靴
三、品读课文,感受秋天
1.品读第1~4自然段。
(1)师范读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师:你们知道“明朗”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想一想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是什
么,还可以根据句子 的意境来想词语的意思。
(2)学生朗读时出示句子: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
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师: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个词语?
2.品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并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①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 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
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师: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板书:


彩色

印着落叶图案

的地毯

闪闪发光
29


师:读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②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
水泥道上。
师:想一想,说一说“熨帖”是什么意思?落叶怎样地铺在水泥道上?为什
么会这样熨帖地粘着呢?
③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师:“凌乱”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由前后句寻找相对的词来理解词语的意
思。
④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师:这句话里面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
(3)指导朗读。
师:多美的水泥道呀,你会怎样朗读呢?先自己读一读,有什么好的经验可
以告诉大家。
3.品读第9~11自然段。
(1)听老师读,想一想,小作者经过水泥道时走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2)学生相互交流。(从“很慢很慢”可以看出小作者经过水泥道时走得非常
慢。)
(3)师:小作者为什么会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很美呢?(引导学生明白:
仔细观察会发现意想不 到的美。)
四、阅读链接,摘抄句子
1.出示课后的“阅读链接”。
2.学生自读。
3.教师简介汪曾祺及《自报家门》这篇文章。
4.学生交流读后感。
5.让学生摘抄本课喜欢的句子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彩色

印着落叶图案

的地毯

闪闪发光


第二课时

1.会写13个生字,正确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3.习得方法,练笔拓展。

重点
1.会写13个生字。
30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难点
尝试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一、出示画面,积累语句
师: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我看到了平时从未发现的美丽景色。大
家快来看啊!
画面一(出现潮湿的地面):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二(出现梧桐树掉叶子的画面):你又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
或句子?
画面三(出现一条铺满梧桐树叶的小路):你会怎样描述这条路?
画面四(出现一双穿着雨靴的脚在落叶路上的画面):这双小脚会怎样走在这
条路上?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师:同学们,小作者仔细观察秋天的水泥路就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 毯。他
还想象自己的雨靴就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
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理清脉络
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又读了一遍。你们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若学生找不到,教师可直接指导。)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 叶图案的、闪闪发光
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句尾用上省略号,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3.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
4.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
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 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量词的运用,让句子优美、清新。)
四、学习字词,认真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读一读。
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迟
2.为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口头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书写,如“铺 ”字右边的点;“印”的第一
笔是短撇;“规”左边的点不能写成捺。
5.学生书写生字。
31


五、丰富文本,完成练笔
1.出示学校周围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上学或放学路上自己看到了什么?
2.小组内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发现。
3.师:同学们,你能像作者一样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写下来吗?
4.学生练笔。
5.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同步指导与写字本
板书设计: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反思:
























32





6 秋天的雨
教学时间:
教学分析:
这 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
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 收景象,还有深秋时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
景。课文把秋雨作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 来,从整体上勾画出一
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以感 性思维为主,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
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也是 个丰收的季节。这篇课文用生动
的语言写出了秋天的特点,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不仅能感受课文的 语言美,
而且能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作者是 从哪三个方面写秋天的雨
的,并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朗读品味课文,感受文字之美。通过想象,写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
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会认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3.感受秋天的美好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仿照课文的内容写句子。
33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难点
仿写句子。

一、欣赏秋色,激情导入
教师引述: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幅图画,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看看 这是什
么季节的景色,好吗?(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
或课件, 请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色。)
师:同学们都喜欢秋天,那么是谁把美好的秋天带到了我们的眼前?有 一位
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
如一位神奇 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那就快去《秋天的雨》中一探究
竟吧!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说说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每个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
4.同桌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不容易读通顺的地方相互帮助,多读几
遍。
5.检查识字情况。
师:我想考考同学们,看看这几个加点字你们是怎么读的。(“开火车”读)
板书:
钥匙 缤纷 一枚 争着 勾住
......
喇叭 厚厚 一曲 丰收
.....
6.学生交流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秋雨的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1)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
(2)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3)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4)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被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并回答。
(3)品读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特别有趣? (4)联系生活,丰富想象: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仿写句子:它把
__________给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背诵第2自然段。
板书设计: 6.秋天的雨
34


钥匙
..
喇叭
..
缤纷 一枚 争着 勾住
....
厚厚 一曲 丰收
...

钥匙——打开大门
秋天的雨



颜料——五彩缤纷


第二课时

1.会写13个生字及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3.品味文中的语言,积累、运用语言。

重点
会写13个生字及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
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 的颜料,
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
天的雨 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自读。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想象。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
(1)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交 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
还藏着哪些香味?
(3)出 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
友的脚是怎么被香味勾住的呢? < br>(4)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
中,最想做的事是什 么?
(5)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
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1)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 心人的呢!谁
来读读第4自然段?
35


(2)指名读,生评、师评。
(3)小组内合作交流: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会对一些好朋友说
些什么?
(4)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
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 他动植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
(5)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小 喜鹊________,
小松鼠______,小青蛙______。松柏________,杨柳树叶 ____________,大家都
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他动植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然后 讨论交流:
我们想要补充的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3.合作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
首欢乐的歌?
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 身边,学了这篇课
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指导
学生在课余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做好铺垫。)
四、总结课文,理清脉络
师: 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整体学习了一遍。你们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
写秋天的雨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 ,课件展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总结:开头说秋雨带来了秋天,是总起;结尾说秋 雨带来了丰收和欢乐,是
总结;中间三个自然段分别从颜色、气味和提示冬天的到来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
美好。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盒、颜、料、票、飘、争、仙、淡、闻、梨、
勾、曲、丰。
2.让学生观察生字,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教师范写“勾”,强调里边是“厶”,不要写成“丶”。
4.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5.听写。
6.小组内互改并纠正。
布置作业:
1.和同桌互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迁徙的季节》。
2.播放春夏秋冬下雨时的情景,写一写你所看到的雨景。





36




板书设计: 6.秋天的雨

气味(好闻)

丰收的歌

秋天的雨



喇叭(金色)

欢乐的歌

教学反思:




































37




7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时间:
教学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
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
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 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学情分析:通过对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 br>友人的怀念,孩子在秋天感受到的美,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
首现代诗打下了基 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练,跳跃性强,但是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不过学生对秋天声音的直观感受不强,还 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
会秋的美好。
3.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并和同学交流自己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过程与方法】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会认9个生字。
2.从秋天的声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并和同学交流自己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磁带及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的录音带,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展开想象
1.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请大家闭上眼睛,听音乐,
边听边想象画面。
2.小组内交流感受: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也听 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并写下了一首诗,你们
想听听吗?(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出示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
多读几遍。
3.做游戏,检查生字的朗读情况。
38


4.小组内互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5.感知内容:课文中写了秋 天的哪些声音?(师相机板书:黄叶声、蟋蟀声、
大雁声、秋风声。)
三、自主学习,交流感悟
1.小组合作学习第1~4节,完成自主学习卡。
出示自主学习卡:
阅读思考:诗歌中写了秋天的哪些声音?你想象
内容
出什么样的画面?
声音 画面
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2.交流汇报。
(1)语言训练:仿照第一句的形式将诗歌内容换个表达形式。
①秋的声音,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②秋的声音,是___________的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③秋的声音,是___________的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④秋的声音,是___________的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你想象出了什么样的画面?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
(3)指导朗读:把喜欢的小节自由多读几遍。
(4)分小组交流,你还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 音?可选择一种仿照课文第1~4
节的形式说一说。
3.自主学习第5、6节。
(1)自由读这两节,想一想这次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无声的)
(2)通过对这两节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自由谈理解体会。(师重点点拨:运用 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秋天里
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而与前面不同的是,这里是不能听到的声音。)
(4)生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互相评价。
(5)学了这两节诗,你的感受与学习前面4 节时有什么不同?(前面感觉秋天
的声音丰富,悦耳动听,而此时觉得秋天又是静谧的,让人感到温馨。 )
4.指名说说学了整首诗后你对秋天的感受。
5.带着这种感受自由朗读诗歌。
四、诵读回味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
可以小组成员一起合作诵读,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指导



39







蟋蟀
板书设计:7 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叮咛

秋风 歌吟
黄叶 唰唰

教学反思:

































40




习作:写日记
教学时间:
教学分析:
这篇习作是引导学生开始写日记 ,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明白日记内容及日记
格式,并能坚持写日记。
学情分析:
学 生第一次接触日记,对于日记的内容、格式都不是很清楚,教师要多给予
指导。还可以就写日记建立一些 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例文,结合作文提示,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天的见闻真实、明白、
通顺地记录下来。
2.掌握日记的一般格式。
【过程与方法】
在练说的基础上仿照例文写一篇日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
惯。
教学重点:
能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一天的所见所闻。
教学难点:
对日记内容要有所选择。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教师:例文的录音,教师日记本(手札)。
学生:一个日记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掌握日记的一般格式,学写第一篇日记。

重点
掌握日记的一般格式。
难点
能对一天中的所见所闻进行选择,写成一篇日记。

一、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本厚厚的日记本)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这是老师的日记本)
2.师读几 篇有趣的日记给同学们听,问:有趣吗?这些都是发生在过去的
事情了,当时老师把它们一件一件地记在 本子上,所以,不管过去多久,这些有
41


趣的往事都已被老师永远地记录 了下来。把每天发生的事写下来,就是写日记。
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记吧!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思考: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呀?
(1)格式不一样:日记的第一行要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
后再写正文。
(2)日记一定是写当天发生的事情。
2.学生再读例文,体会其中的趣味。
(1)请同学再读读这一则日记,把你觉得特别有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里交流。
(3)指名说说。
(4)师:我们一天当中做过的事情很多, 但是不能全部写下来,要从中选择。
这则日记中的小朋友写了自己掉牙齿这件事,很有纪念意义。等他以 后长大了,
看到妈妈收的这颗牙齿,再翻看这天的日记,所有的往事就会浮现在脑海中。同
学们 ,你们知道写日记的好处吗?
(5)学生讨论交流。
(6)教师总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再好的脑袋也记不了那么多的事情,但
是有一本日记,你就会像老师一样永远保留童年的回忆。
三、练写日记
1.学生回忆一天中的所见所闻。
(播放一段轻音乐)请同学们闭上 眼睛,想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
做了什么。其中有你觉得特别有趣或者很有意思、值得写下来 的事情吗?
2.请同学们说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听,或者告诉给你最好的朋友。
3.全班交流。
(1)愿意说给大家听的同学请到讲台上来讲。
(2)师生评议。
4.学生练写。
小朋友说得很精彩,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了。
5.学生练写草稿。
6.同桌互评,互相帮助纠正补充。
7.小组内交流,学生互荐作品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8.学生修改,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写日记
写日记的好处
日记里的内容
日记的格式


第二课时

复习写日记的格式,点评习作。

42


重点
复习写日记的格式。
难点
能对其他同学的习作进行点评。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次的日记讲评课。你们还记得写日记的格式吗?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2.学生齐读习作要求。
二、佳作欣赏
1.出示佳作,全班交流。
10月27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和爸爸决定要给妈妈一个惊喜。
上午,我和爸爸一起去蛋糕店为妈妈订 做了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妈妈最喜
欢吃饺子,我们又去菜市场买了饺子皮、肉和白菜。回到家,我和爸 爸一边包饺
子,一边商量着怎样为妈妈过生日。到了下午,我和爸爸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真
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不巧的是,今天该妈妈值夜班。晚上9点刚过,
我从阳台上看见妈妈回来了, 就和爸爸赶紧把家里所有的灯都关了,并点上了蜡
烛。不一会儿,从楼梯口传来了妈妈的声音:“我们家 怎么停电了呢?”妈妈走
进家门,“我已经拨打了供电局的抢修热线电话,供电局的修理工马上就到…… ”
“啊?”我和爸爸一听,面面相觑,都大笑了起来。
点评:这篇日记格式正确,写了自己 和爸爸为妈妈准备生日惊喜的经过,语
言生动,富有乐趣,叙述有条理,结尾妙趣横生,让人忍不住发笑 ,但却在笑声
中感受到家人之间浓浓的爱。
2.在这一次的习作中老师最欣赏的是×××小作 家写的一篇日记。请同学
们大声朗读他的习作,想一想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它符合了这次写作的哪
些要求?
3.学生说读后的感受。
4.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这篇佳作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
为写得真实。
三、精彩放送
其实,咱们在座的同学的作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句子比比皆是。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学生写得好的句子,学生逐一朗读,并说说写得好的
原因)
四、出谋划策
1.课件出示病文。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这篇文章有什么毛病。
3.学生说说文章的毛病。
4.学生按修改要求自行修改习作。
5.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交流修改意见。
6.全班交流修改。教师随机评点。
7.小结并出示修改方法。
五、修改完善
43


俗话说:“好的习作是改出来的。”如果你们能够运用刚才的方法再次 认真修
改自己的习作,那么你们的习作一定会更加生动、精彩。
六、分享成功
1. 在小组里读读习作中自己最满意的片段,说说自己在文中运用了哪些好
词佳句,再由小组推荐出最优秀的 片段供全班欣赏。
2.小结通过这节习作讲评课,你学会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作业布置:
写一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习作:写日记
×月×日 星期几 天气情况
正文


教学反思:





























44




语文园地
教学时间:
教学分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以“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这样做……”
展开讨论交流 ,解决问题。“词句段运用”包括:交流形容四季的词语和强化巩
固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的方法。“ 书写提示”对学生使用钢笔、写好钢笔字
做了指导和强化。“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描写秋天的词语,培 养学生积累词语
的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有乐于交流的习 惯。因此,“交流平台”的内
容可放手由学生自己交流,教师稍作总结。“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的内容 拓展
性及总结性较强,还需老师进一步点拨,特别是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书写提
示”中学生 第一次使用钢笔,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
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能和同学交流。
2.会用不同的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并能和同学交流。
3.练习使用硬笔书写。
4.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有所发现。在不断练习中养成良好的硬笔书写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交流的习惯,能正确使用硬笔书写,养成积累词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交流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
教学难点:
探究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钢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能和同学们交流。
2.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

重点
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
45


难点
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日积月累
师:同学们,还记得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吗?这些课文都是描写哪个季节
的?(秋天) 师:秋天是一个美丽、丰收的季节,诗人笔下的秋诗让人神往,铺满梧桐叶
的水泥道别具神韵,一场 秋雨一场寒的秋雨更是一首歌。那么,我们接下来学习
的描写秋天的词语也会让你眼前顿时出现如画的秋 景。
1.出示9个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2.先让 学生自己练习读一读这些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然后谈谈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
3.同桌互相听读,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全班齐读,交流发现。
师小结:这9 个词语都是描写秋天的。第一排的3个词语与秋天的天气有关;
第二排的3个词语与秋天的景色有关;第 三排的3个词语与秋天的果实有关。
5.拓展:谁能选几个词语来写一写秋天?
6.背诵词语。
二、交流平台
师:同学们,学习是一个不断总结积累的过程。理解 词语的意思,我们学过
了不少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来回忆交流一下这些方法。
1.同学自由发言。
2.小组合作交流,将方法写在书上。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


拆分法

……
三、词句段运用
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说出词语的意思。
1.多媒体出示下列句子。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
..
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
2.结合“交流平台”,同桌互相交流用什么方法来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说出词语的意思及自己采用的方法。
46
查字典


4.教师相机点评。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查字典


理解词语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找近义 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的意思
拆分法


……
联系上下文


第二课时

1.会用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2.学习使用钢笔,规范书写,注意姿势。

重点
会用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难点
使用钢笔写好汉字,注意书写规范和书写姿势。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
2.出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 。
二、词句段运用
交流形容不同的季节的词语。
1.播放春季的图片,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说一说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春天。
示例:暖和 春光明媚 草长莺飞 柳绿花红
2.依次播放夏秋冬的画面,分别引导学生说词语。
3.学生写一写自己积累的四季词语。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师:看,词语也有季节呀。不同的词语对应不同的季节,我们一读这些词语,
眼前仿佛就出现了这个季节 的景色,词语真神奇。让我们把更多的词语摘抄到我
们的积累本上吧。
三、书写提示
师:同学们,我们写字时用什么笔呀?(铅笔)对,那你们想用钢笔写字吗?
47


从今天起,我们告别铅笔,改用钢笔。钢笔,又称硬笔。用钢笔写的字呀,洋溢
着汉字的 铮铮铁骨。让汉字显得更有力道。
1.出示各种钢笔,告诉他们这些都是钢笔。
2.小组交换看钢笔。
3.观察插图,教给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4.教师提示正确的写字姿势。
5.指导写字: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横平竖直,字就写得平
稳端正。
6.学生模仿练字。
7.作品欣赏。
8.小结。
布置作业:
用规范的钢笔字摘抄“日积月累”中的9个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春:暖和 春光明媚 草长莺飞 柳绿花红
夏:炎热 流火七月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秋:凉爽 层林尽染 金桂飘香 大雁南飞
冬:寒冷 冰天雪地 大雪纷飞 千里冰封

教学反思:
























48





第三单元
8 去年的树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本文是日本男作家新美南吉写的一篇童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鸟儿
和一棵树是好朋友, 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冬天来临,鸟儿南飞之时答应树的请
求——明年春天再来唱歌给它听。可当鸟儿飞 回来时,树却不见了。为了兑现自
己的诺言,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于是,鸟
儿在灯火前唱起了去年的歌。这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
中蕴含 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学情分析:
小鸟和大 树都是同学们在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事物,而且在课文中被赋予了
很多情感,这已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这篇拟人体童话,要引导学生通过
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还 要展开想象,试
着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入情入境地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鸟儿心情的变化。
3.能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
4.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能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会认6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2.分角色朗读 课文,能读出鸟儿心情的变化。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童话的
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9



重点
会认6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鸟儿心情的变化。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 去年的
树》。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他创作的很多儿童作品都深受
小朋友的 喜爱。
2.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标记下来,并思考 :课文
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交流。
2.指导生字的练读。师重点指出“切”是多音字 ,在文中读qiē。出示生
字卡片,检查朗读情况。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生说说自己读完课文后的理解,老师指导概括:
鸟儿和大树是( ),鸟儿天天给树( )。冬天来临,鸟儿去南方
之前答应大树 ( )。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来后却发现( ) ,于是鸟
儿( ),最后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
5.说说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品读课文,研读对话
1.老师发现,课文 中有很多语句能体现出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
些句子找出来吗?找到后再读一读,去感受他们之 间那种深厚的情感。
2.指名读一读,再交流感受。
(1)“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一句。
真是一对好朋友,朝夕相处,多么令人羡慕啊!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自由朗读)
他们朝夕相处,然而好景不长。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
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去。
(2)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对话。
分角色读对话,从对话中,你能感受到鸟儿和树分别时 的心情吗?(伤心、
无奈、难舍难分。)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时间慢慢地过去,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
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却不见了 !为了找到自己日思夜想的
好朋友,鸟儿是怎么做的?小组朗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讨论交流。 < br>3.鸟儿在寻找树的过程中,有许多次急切询问的话语,请你找一找。用笔
画一画,再用心读一读 。
4.出示鸟儿问的三句话卡片。
50


(1)“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任选一句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想象体会鸟儿寻找过程中的心情后
再读。
(4)分角色朗读鸟儿与树根、大门、小姑娘的对话。
(鸟儿寻找树时的三次对话,语气要一 次比一次显得焦急。而树根、大门、
小姑娘的话因为身份不同,朗读时应有所区别,树根的话,要用略显 同情、伤感
的语气读,门先生的话,语气比较平淡,小姑娘的回答,要用略显稚嫩的语气读。)
现在,咱们都是正焦急地寻找朋友的鸟儿了,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
(5)学生做鸟儿,自找合作伙伴练读。
5.教师采访“鸟儿”。(可怜的鸟儿,找不到朋友 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
心里呼唤树是吗?怎么呼唤的?)
6.总结:鸟儿在寻找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
朋友)。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树根——山谷
鸟儿——寻找树

门先生——火柴


小女孩——灯火


第二课时

1.会写13个生字。
2.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童话所揭示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道理。

重点
1.会写13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童话所揭示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道理。
难点
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能说出鸟儿在想些什么。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回顾课文内容,体会鸟儿与树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鸟儿寻 找树
时的焦急、伤心之情。
二、体会真情,想象说话
1.鸟儿历经千辛万苦寻找好朋友树,虽然好朋友树已经不在了,但他化为
51


的灯火还在。 于是,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最后三个
自然段。
2.指名说说读了这三个自然段后的疑问和体会。
(1)学生质疑: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又盯着灯
火看了一会儿”?为什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从鸟儿的这些动作里, 你体会到此
时她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2)小组朗读,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说鸟儿想了些什么。
(4)教师总结:这两个“看”字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 恋啊!第一个“看”
是在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之时,虽然只是用好朋友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
了。第二个“看”, 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
见了吗?这两个“看”字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 的深情和留恋,多么信守诺言、珍
惜友情的鸟儿啊!
3.想象说话。
现在,假如你 就是那只鸟儿,你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
树,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 说些什么?你要走了,于是你又盯着
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些什么? 指名说一说。
小结 :当鸟儿在煤油灯旁,深情地为好朋友唱起去年的歌儿时,我们也在心
里为鸟儿的美好心灵唱起了赞歌。 是啊,真挚的友情是可贵的,信守诺言是美好
的,送大家一句话:诚信是生命之树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朵。 愿每位同学都能将这
朵花开在自己的心上!
三、想象写话,深化主题
师: 故事学 到这里,似乎已经结束了。但老师总在心里想,鸟儿是这样的
信守诺言,那么树呢?树是不是也这样?当 伐木人来砍他的时候,他会对伐木人
说些什么呢?请想象一下这个情景,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强调姿势
1.师: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很多,为了让大家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并规 范书写,
我们再一起来背一背《写字歌》。
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自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3.指导学生用钢笔写这些字。
4.展示交流学生书写的作品,并做出评价。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今天的课到 此结束了,也许同学们的心里还有很多话要说,请同学们回家后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再说说你想说的 话。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指导。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鸟儿——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教学反思:


52





*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这是一 篇略读课文,课文写了一粒种子成为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
子、木地板的生命历程。“那一定会 很好”贯穿全文,是这粒种子自始至终贡献
自己的感受。这篇童话与前一篇课文都是写树,但主旋律不同 。如果说前一篇课
文带有淡淡的忧伤,那么这一篇课文自始至终洋溢着喜悦和对奉献的赞扬。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学习了《去年的树》,对童话有很浓厚的兴趣。而这篇童话与前一篇童话都与树有关,虽然基调不同,但学生运用前一课的学习方法,应该很快就
能感受到这篇课文中 的童话形象,领悟到童话寓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生命历程。
3.能发现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1.以默读为主,通晓课文内容,感悟童话中的形象。
2.圈点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种子蓬勃向上、勇于前行、甘于奉献、追寻梦想的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生命历程,感悟童话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能发现本文与《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去年的树》吗?那只遵守承诺的鸟儿历尽艰难 找到了
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真是“一诺千金”。我记得同学们当时说到是人类
对自然的 破坏,对树的砍伐,才让鸟儿找不到它的朋友了。但今天,我们接着学
习的这篇童话将会颠覆大家的思维 和看法,一起来学习吧。(板书课题《那一定
会很好》,齐读)
二、默读课文,认识生字
1.默读课文,圈出下列生字。
缩 努 茎 推 吱 拆 旧
2.同桌互认生字。
53


3.全班交流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把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教师纠 正
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3.交流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
(1)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3)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4)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4.说一说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四、品读“那一定会很好”,交流体会
师:刚才我们找出了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
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1.品读第1个句子。教师朗读,学生想象种子此时的状态。结合学生的回
答,指导学生读出种 子的难受和对向上生长的渴望。
2.品读剩余的几个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分别是谁说的?种子发生 了什
么变化?种子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1)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这句 话是树说的。种子钻出地
面,努力地生长成了一棵大树。此时的树渴望像人和动物那样在山路上走来走< br>去。)
(2)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是手推车说
的。由种子长成的大树被农夫做成了一辆手推车。此时手推车变老了,它希望能
休息一会儿。)
(3)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是椅子说的。手推车被拆了,拆
下来的旧木料被做成了 把椅子。椅子希望自己能躺下。)
3.师:同学们,一粒种子变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你从中明白
了什么?
4.学生讨论交流。
5.教师小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能做什么就 做
什么。有梦想,有行动,这不就是我们该有的生活状态吗?
五、回忆比较,求同存异
师:想一想,这篇童话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相同点:两篇课文都是关于树的童 话故事,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都蕴含了
一定的人生道理,给人以启示。不同点:所蕴含的道理不同,《 去年的树》告诉
我们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本文告诉我们要乐于奉献。



54





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这个童话讲给家人听一听,再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教学反思:


































55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主要写两只蟋蟀在玩捉迷藏时,其中一只不
幸被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 “旅行”了一次,最后在另一只蟋蟀的帮助下,
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 个胃。更让学生明白好
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引导学生遇事要冷静、机智、勇敢。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三班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借助拼音
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课文中表现的牛有四个胃,牛吃食物时有反刍的现象
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 到,学生感到新奇,但是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不一定能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 通过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一些关于
牛胃的结构和特点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全文,找出能体现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句子。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分角色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
帮助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活动,从而使分角色朗读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 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
生要真心帮助朋友,遇事要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浓浓的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件。
学生:了解牛胃知识,准备画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56



重点
会认11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去过外地吗?你们去那里干什么?(指 名学生说)在学生说
到兴起时,老师及时总结:人们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多指路程较远的)就叫旅行。
2.学习“旅”字。 “旅”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老师板书“旅行” 时要求
学生一起书空,并引导:“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如果学生没有好的办
法,老师 可以提供一个形象的谜语“西方人横卧,下穿半截衣”来帮助学生记忆。
3.质疑课题:今天我们要来 一次特殊的旅行,板书“在牛肚子里”,把课题
补充完整。读一读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呢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自读结束后,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读文,指导读正确、读通顺。(在这篇课 文中,“贮藏、悲哀、一骨
碌”中的“贮、哀、碌”虽然不是要求会认的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 指
导其读音。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
草一起被大黄 牛吞到嘴里了。”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
必要时老师可以范读。)
4 .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老师通过出示词卡,
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 领读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自学情况。)
在读词卡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老师及时提醒 。出示多音字“答”
“应”“骨”和“几”的读音及组词,引导学生掌握。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
B.你能用两三句话说清课文讲的主要意思吗?
C.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 ),青头
(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 )。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字卡,先进行抽读,再练习组词造句。
2.学生小组内说说生字的间架结构,交流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易错的地方用彩笔标出来。
4.学生练写。 (学生的书写工具已经由铅笔变 为钢笔,写字教学要注意提
示使用钢笔写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点评学生写的字。
四、作业设计
1.练习写生字,巩固记忆。
57


2.朗读课文,为下一节课的细读感悟奠定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 咱 怜 救 命 拼 扫
胃 管 刚 流 泪 算


第二课时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3.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要真心帮助别人。
4.了解牛吃食物时的反刍现象。

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青头 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懂得当遇到
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巨大的。
难点
了解牛吃食物时的反刍现象。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
二、细读感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头的这次旅行,都到过哪些地方呢? 结合学生
的回答,老师板书: 红头:牛嘴里 牛肚子里 牛嘴里(清晰地展示出红头的旅
行路线。)
2.这是一次危险的旅行,红头的转危为安离不开 青头的帮助。沿着红头的
旅行路线,边读边画出描写青头的句子。想一想,青头是怎样帮助和鼓励红头的
呢? 老师随机板书:青头:鼓励 帮助
3.交流指导,品读感悟。
在牛嘴里 < br>创设情境:“青头和红头正在兴致勃勃地玩捉迷藏呢,红头悄悄地躲在一个
草堆里。这时意外发生 了,一头大黄牛低下头吃草,可怜的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
牛吃到嘴里去了。瘦小的红头只能看到大黄牛那 白白的牙齿,你能想象红头此时
的心情吗?”学生可能会说到“害怕、慌张”,老师顺势而导,让学生带 着自己
的体会去读红头的话。在一问一答中,通过想象朗读,学生体验到了当时的危险
场面。 接着老师继续问:“这时青头是怎么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指名读相关
的段落,引导学生明白青头是在 告诉红头保全自己的方法。理解透彻青头话语的
用意后可以这样问学生:“再读这一部分,说说你在这些 描写青头的句子中能体
58


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引导学 生抓住“大吃一惊、一下子、不
顾、一骨碌、大声喊”这些词语体会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朋 友。在
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青头在朋友遇
到危险时 那种着急、关心朋友的心情。
在牛肚子里
过渡语:当红头听说大黄牛会把它和草一起吞到肚 子里时,红头是怎么想的
呢?(指名说出红头大哭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掉了。)此后再次创设情境:“红 头
已经进了牛的肚子里,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你能想象此时红头的感受
吗?”学生可 能说出它害怕,近乎绝望了。老师问:“如果你就是红头,在听到
青头的话后,你会怎样回答?”待学生 回答后再次追问:“做为朋友的青头此时
又在做什么呢?”读相关的段落,谈体会。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中使学生悟出青
头是在用话语鼓励红头,给它以信心。青头的知识丰富,明白牛吃食的特点,在
危急的情况下,能用上这知识帮助自己的朋友。理解透彻后再次进行朗读训练,
此时可以采用分角色读, 体会青头对朋友的真心鼓励。 读后提问:“假如你就是
在牛肚子里的红头,听了青头的话,你会怎么想 ?怎么做?”学生想象青头的话
产生的作用和结果,初步感受遇到困难时,朋友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回到牛嘴里
红头终于又见到了光明,可是它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想一想这时如果没有
人帮助它,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学生可能会说:“红头会被牛吃掉。”此时老师话
锋一转:“多亏红头 有个好朋友,青头是怎么做的?”指名说一说青头的做法。
想象对话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死里逃生,这时它会对青头说些什么呢? 同桌一人
当青头,一人当红头,想象它们当时的对话。充分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分角色朗读
再次体会红头和青头的心情。
三、总结升华
读了青头和红头 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充
分说明“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句 子吗?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红头和青头是好朋友,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读 了它们的
故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呢?”让学生懂得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
该帮助 他,我们的帮助对他来说很重要,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延伸扩展
这篇童话故事, 还包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那就是牛吃食的特殊之处。指名
学生读文中相关的语句,了解牛的反刍现象。
布置作业:
1.画一画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红头:牛嘴里 牛肚子里 牛嘴里
青头: 鼓励 帮助
教学反思:


59






11
*
一块奶酪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蚂蚁队长集 合好队伍搬运粮食,并下达了不准偷嘴的命令。小蚂蚁们面对奶
酪的诱惑,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当蚂蚁队 长不小心拽下奶酪的一角时,他就如何
处理奶酪碎屑犯了难。吃掉犯错,丢掉可惜。但最终他想到了一个 两全其美的办
法,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吃掉了碎屑。走进文本,你会发现一群自律的小蚂
蚁 和一个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后,在识 字量、自学能力和讨论思考方面已经
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故事情节贴近学生生 活,自然容
易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演,感受人物形象。通过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及理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教学重点:
1.会认9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对人物形象有自己的见解,并就自己的见解说明理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蚂蚁头饰。
学生:事先进行好角色分配。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出示谜语。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
(打一动物) < br>2.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出了谜底是蚂蚁。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
名字叫《一块奶酪》(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轻声读读 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注音,难读的
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 自读情况,随机纠正学生读错的字、词及破句等。强调多音字“处”
和“稍”、生字“诱、禁、跺”的读 音。
60


3.理清脉络,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再读课文,指导学生看图 ,让学生指
认出谁是蚂蚁队长。
4.填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课文讲了( )带领( )搬运奶酪时,拽掉了一点儿奶酪渣。
( )觉得丢掉,( );趁机吃掉,又要( )。左右为难。最
终,( )想了一个好办法:( )。
三、合作探究,评价蚂蚁队长
1.默读课文,说一说,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探究内容。
(1)体会蚂蚁队长的一视同仁。
师:蚂蚁队长在搬运粮食前下了什么命令?
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师:蚂蚁队长这样要求蚂蚁们,那他自己呢?(蚂蚁队长犯了错,照样要受
处罚。)
(2)体会小蚂蚁们自觉遵守纪律的品质。
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 要淌口水。小蚂蚁们嘴叼
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
师:同学们,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能像小蚂蚁一样吗?这真是了不起的
蚂蚁战士呀!
(3)体会蚂蚁队长的左右为难。
①说说“七上八下”这个词语的意思。
②找一找描写蚂蚁队长心理活动的句子。
A.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
B.味道真香! 师:同学们,蚂蚁队长是有机会吃掉那一丁点儿的奶酪渣的,但为什么他没
有吃掉呢?(因为蚂蚁队 长也是个遵守纪律的人。)
(4)体会蚂蚁们干活的劲头。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
师:由“更”字,你明白了什么?如果蚂蚁队长吃掉了 那点儿奶酪残渣,蚂
蚁们还会有这么大的干劲吗?从这里,你明白了什么?(要求别人不做某件事,自己也不能做某件事,要以身作则。)
四、说说演演,再现精彩故事
1.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做蚂蚁队长,与同学们一起表演故事。
2.学生挑选学生表演故事。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指导。
板书设计:
一块奶酪

教学反思:
61






习作:我来编童话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给出一些词语,引导学生通过 看词语在脑海里浮想画面,再根据画面编一个
童话故事。虽然是自编故事,但是也不能太天马行空,要按 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有
条理地写下来。此次习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
儿童是最具有想象天赋的,引导孩子在广阔的天空中张开想象的翅膀,他们
就会写出一个个精彩 的童话故事。但是也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导,如在角色挑选、
故事发展的顺序、故事的完整性等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所给的词语,完整地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引导学生学会写之前简单构思、写之后进行自我修改。
【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编写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接受自我教育。
教学重点:
根据所给的词语,完整地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编写童话故事,培养创造性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绘画纸,习作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读词语,编写童话,引导学生在写之前先进行构思、写之后进行自我修
改。
2.指导学生编写童话的方法。

重点
发挥想象,编写精彩的童话故事,写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难点
写完后能进行自我修改。
62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同学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家都喜欢看书, 个个是
小书虫,小书虫们都在看哪些书呢?
2.大家有的看科普类的书籍,有的看名著,还有 一部分同学最近都在读童
话故事。那你们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呢?
3.确实,童话故事不仅有 趣,吸引人,而且还告诉我们道理,让我们增长
知识。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编写童话,用你们的 宝石去照亮别人的路呢。
4.今天我们就来编写童话故事。(板书课题:我来编童话)
二、结合例文,领悟方法
1.编写童话必须知道童话的特点。前几天我们学了童话故事《去年 的树》
和《在牛肚子里旅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谁?故事
主要讲了 什么?我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那童话故事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指名说)
3. 小结: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没有生命的橡皮铅
笔,它们都能说,能笑,能思考问 题,也就是把它们当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思
想。童话内容想象丰富,生动有趣,和生活关系密切。
三、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1.课件出示词语。
国王 黄昏 厨房
啄木鸟 冬天 森林超市
玫瑰花 星期天 小河边
2.学生齐读词语。
3.小组交流,看到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4.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相信大家一定写得也很精彩。现在老师提示大家
明确以下几点:
(1)先确定故事里的角色。特别是主要角色。
(2)要写清楚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
(3)他们在那里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5.指导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想象在绘画纸上画一画,写一写。
6.出示:我编的故事发生在( ),主人公有( ),主要写了( )的
事。
引导学生用以上句式从整体上说一说所要编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7.指导写法。
理清故事的顺序后,那怎样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呢?
教师提示:不能平铺直叙,可以适当在习 作中加一些修饰词使句子形象、具
体,也可以多对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心理等进行描写,或运用简练的 语言点出
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等。
8.一个好的故事必须让故事中的人物具有象征意义,或告诉读者一些知识。
四、取好题目,写下故事
1.光会说还不行,我们还要能把故事写下来。
2.那么在写下故事之前,我们首先要给故事取一个题目。
63


A.以故事的主人公命题。B.以事件命题。C.以场景命题。D.以结局命题。
E.以道理命题……
3.学生独立作文。
五、自主修改,交流故事
1.教师出示习作的修改标准。
(1)故事是否写得清楚。
(2)故事是否写得生动有趣。(是否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进行描写。)
(3)故事是否包含着道理。
2.学生写完以后小声地读一读习作,看看句子是否通顺,然后 对照修改标
准自主修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故事。
板书设计:
习作:我来编童话


拟人、夸张
想象丰富


童话
生动有趣
和生活关系密切



第二课时

1.根据习作要求及评改要点,对给出的例文和同学的习作进行点评,发表
见解。
2.拓宽思维,完善习作内容,进一步体会如何把童话故事写生动、写具体。
重点
在习作讲评的过程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难点
拓宽思维,完善习作内容,进一步体会如何把童话故事写生动、写具体。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完成了习作,并对习作做了自主修改。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你们的习作中还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你们的故事是怎样的精彩。
板书:我来编童话(习作讲评课)
二、复习回顾——明确习作的具体要求
1.看词语选角色编一个童话故事。
2.发挥想象力,想象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3.写完后读一读是否通顺。
(指名学生读)
64


三、补充习作评改的注意要点
(1)有无错别字。
(2)童话故事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
(3)想象是否合理有趣,故事是否具体生动。
(4)读后是否能给人以启发。
四、佳作欣赏
1.出示一篇优秀习作,小组内交流。
白桦树和啄木鸟
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又高又壮的白桦树和一只善良的啄木鸟。
一天黄昏,啄木鸟来 到白桦树下,发现白桦树身上有一只虫子,就飞过去,
捉到嘴里。白桦树生气地说:“去去去!一边去! 不要破坏我的皮肤,这样很疼
的!”“小虫子已经爬到您的皮肤上了,我想帮您把虫子消灭掉。是不是我 弄痛您
了?下次我一定会注意的。”啄木鸟急忙说。
第二天,啄木鸟又来了。这一次 ,他小心翼翼地去捉树上的虫子。白桦
树恼怒了,说:“我看透你了,你就是想破坏我的皮肤!”啄木鸟 只好失望地飞走
了。从此,他再也不来了。
过了几天,白桦树身上的虫子越来越多,全身无力 。一旁的玫瑰花见了,担
心地问:“白桦树,你怎么了?为什么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我也不知道啊 !”
白桦树说话的声音十分小。玫瑰花发现白桦树身上有许多虫子,就拜托采花蜜的
蜜蜂去找啄 木鸟。
啄木鸟飞来了,热情地帮助白桦树把身上的虫子捉完了。
玫瑰花了 解了事情的经过,对白桦树说:“没有啄木鸟,你就会枯死,
所以你应该感谢啄木鸟。”白桦树羞红了脸 ,低下头,连忙向啄木鸟道歉。从此,
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点评:这篇童话是以白桦树、啄 木鸟、玫瑰花为主要角色,以啄木鸟帮白桦
树捉虫为线索展开联想编写的,语句通顺,故事生动。这个故 事还渗透了一定的
教育意义,白桦树知错能改、啄木鸟宽容大度、玫瑰花热心助人,构建了一个真
善美的心灵殿堂。
2.欣赏精彩片段。
从小组内推荐的优秀习作中选出三篇展示,教师一 边讲评一边指导,看看修
改的是否合理。对于习作中的精彩词句段,请学生一同点评。
五、指点迷津
1.出示例文,看看修改的是否合理。
2.指名朗读例文,请同学们 思考:这篇文章除了具备以上这些优点之外,
还有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习?还有哪些不足?(指名说)
3.出示例段,引导学生学会把习作写具体、写生动。
六、大显身手
1.读一读自 己的初稿,完善其内容,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将习作内容写具体,并恰当地运用拟人、夸 张等修辞手法。修改问题突出的片段,
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2.学生修改习作,教师巡视。
3.学生在实物投影下,汇报交流。
七、誊抄展评
师:一篇好文章总是让人回味无穷,新颖的题目、优美的遣词造句、风格独
65

< p>
特的结构特点,总是给我们美的享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大家都学到了不
少习作赏析 和修改的方法。我们写的童话会更精彩。下课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写的
童话故事誊抄下来,我们班将举办一 期“精彩童话故事展”的板报,欢迎大家踊
跃参加哟!
作业布置:
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习作:我来编童话
习作讲评课

教学反思:

































66








语文园地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 br>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
月累”四个板块组成 。“交流平台”主要引导学生交流本单元学习童话后的收获,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对课文的综合理 解能力。“识字加油站”通过“读一
读,比一比,认一认”引导学生认识音近形近字。“词句段运用”引 导学生发现
带有“口”的字有什么特点并和同学交流;学习三种修改符号,并试着使用这些
修改 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三句与“理”有关的谚语。
学情分析:
三年 级的学生已能总结一些发现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学生
的积极性,给予充分的肯定。修改 符号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教学中要给学生讲
清楚,讲详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总结本单元学习童话后的收获,并能和同学交流。
2.会认7个生字,能发现带有“口”的汉字的特点。
3.学习三种修改符号,并能使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4.积累三句与“理”有关的谚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总结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2.通过比较识字。
3.通过运用三种修改符号来掌握它们的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三句谚语说明的道理,明确”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学习“改正、增补、删除”三种修改符号的使用。
教学难点:
领悟谚语所说明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奖励红旗,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交流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67


2.读一读,比一比,识字。
3.读一读带有“口”的字,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重点
运用多种方式识字,交流发现汉字的规律。
难点
交流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一、交流平台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单元学过的四篇童话吗?
1.教师播放童话中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课文内容。
2.教师播放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说出人物特点。
如:鸟儿 信守承诺、珍惜友情
种子 乐于奉献
青头 聪明、机智、帮助朋友
蚂蚁队长 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师: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品质。老师觉得你们学了这四篇童话,也肯定会大有收获。现在有请我们班的小主持人来主持接下来的“交流收获会”。
老师为今天发言的 同学准备了小红旗,得到小红旗最多的人的名字将会登上我们
的班级光荣榜。请大家畅所欲言。
3.由学生主持接下来的交流。
4.教师小结。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
申 介 绍 宗 乙 召 孝
师:请同学们猜猜这些字的读音。(教师根据学生认生字的情况随时指正。)
2.出示这些字加偏旁后的字。
伸 界 棕 忆 招 教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 :有些字除去偏旁后,读音仍然一样,所以有些字认半边是有
根据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可以认半边。
5.同桌互读字词。
6.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口头组词造句,巩固识字。
三、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发现带有“口”的字的特点。
1.课件出示“口”字的演变过程。
2.和同桌互相认一认课本中带有“口”的字。
3.小组内说一说从这些字中发现了什么。
4.全班交流。
咬叼嚼咽啃吞含 都表示“吃”的方式。
叫喊嚷吼吵啼唤 都表示发出声音的方式。
68


啪哗吱嗡嘟呜嘀 表示各种声响。

语文园地
申 介 绍 宗 乙 召 孝

第二课时

1.学习三种修改符号,并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2.积累三句谚语,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重点
学习三种修改符号,并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难点
积累三句谚语,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一、日积月累
1.出示三句谚语。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2.自己练习读一读,读通顺,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3.全班交流这三句话的意思及蕴含的 道理。(可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先说一说
这三句话的意思。)
4.教师总结。
出示以前用的油灯。教师可稍做讲解。
第一句话的意思:原来点的灯用油,需要拨一下,然后 光才会明亮一些。如
果有些事情,你不去辨别是非,你是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第二句话的 意思:为人处事,理字当先。讲理认理之人到哪儿都会被认可,
无理之人到哪儿都行不通。
第 三句话的意思:一时的胜负得失可能靠平常谁更强势,但长期的胜负还是
看谁顺应潮流谁更在理。
5.同桌之间合作读一读,互相练习背诵。
二、词句段运用
学习、使用三种修改符号。
1.导入。
请学生将课外收集到的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向大家汇报。
2.投影出示书中的三种修改符号。
(1)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2)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3.指导点拨。
69


(1)指导学生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一句中“以”字写 错了,要用改正符号修改。第二句中少了一个动词,
要用增补符号修改。第三句中“西瓜”不属于蔬菜, 要用删除符号修改。)
(2)出示句子,请学生说出需要用到的修改符号。
①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极跳开。
②它钻出地面,在阳光下。
③我们班共有五十三个人左右。
4.修改自己的习作。
(1)拿出自己最近写的作文,自己修改。
(2)同桌相互交换作文修改。
(3)同桌两人一起讨论怎样改会更好。
5.小结。
说说自己学会的这三种修改符号。
作业布置:背诵日积月累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教学反思:























70








快乐读书吧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快乐读书吧》以“在那奇妙的王国里”为主要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读一些
童话故事书,如《安 徙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等。在童话的王国里,大
树与小鸟是一对好朋友,雪孩子跟小白兔快 乐地玩耍,王子与公主最后过上了幸
福的生活……这些有趣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能激发学 生发挥想
象,领略童话的魅力,把自己当作童话中的主人公,和他们一起欢笑悲伤。相信
经过这 个《快乐读书吧》,同学们会大快朵颐地阅读系列童话书籍。
学情分析:
经过一单元的学 习,学生对童话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再通过这
个《快乐读书吧》,在老师的引领下由读一篇篇 的童话到一本本完整的书,学生
定会情不自禁地去读这本书甚至是老师推荐的更多的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童话阅读的书目。
2.掌握读懂童话人物、领悟童话道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借助《卖火柴的小女孩》《格林童话》的导读,带领学生漫游童话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期待,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培养良
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掌握读懂童话人物、领悟童话道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两本书。
学生:带上自己的童话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1.出示三句谚语。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三句谚语吗?其中的“理”你们知道从哪里来吗?
师:要从书中来。
71


2.出示要多读书,读好书的名人名言,指生领读,齐读。我们从中可 看出
读有益的书不仅有助于我们的学习,而且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多彩。
二、走近,了解安徒生及《安徒生童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今天老师 要向你们介绍一位童话
大师,并带来了他的部分作品插图。
1.课件展示。
同学们 请看:①出示《丑小鸭》插图,看到它,你想到了哪个童话故事?②
出示《皇帝的新装》插图,看到它, 你想到了哪个故事?③出示《海的女儿》插
图,看到它,你又想到了哪个故事?你们知道这几个童话故事 是谁写的吗? (安
徒生)
2.安徒生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出示安徒生的图片。简介安徒生及《安徒生
童话》。
3.同学们对安徒生有了了解,一定很喜欢这位大作家,今天我们一起走近
他,走进他所描写的奇妙的王 国。(板书课题:在那奇妙的王国里)
三、赏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1.安徒生的童话里较 为经典的故事莫过于《卖火柴的小女孩》了(课件展示)。
老师向同学们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 讲到最精彩处,停下来,让孩子们
到书中边阅读边寻找故事的结局。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交流读书收获。
四、推荐《格林童话》
1.出示《格林童话》封面。
师:天真可爱的小红帽,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灰姑娘,渔夫 和他的妻子,
还有青蛙王子等等都是《格林童话》里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物。《格林童话》一
直 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格林童话的世界,一起去感
受它的美妙神奇吧。(板书 :走进《格林童话》)
2.走近作者。
那这么好看的《格林童话》是谁带给我们的呢?(格林兄弟)
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格林兄弟 ,他们是德国人。德国民间流传的童话可多
了,有心的兄弟俩把这些童话搜集整理成一本童话集,共收有 200多个童话故事。
后来就用他们兄弟俩的名字给这本童话集命名了,叫做《格林童话》。
3.走进《格林童话》故事。
师:刚才同学们看图片就能说这么多格林童话故事的名字,那你 们一定也非
常了解里边的故事内容。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你们可要听仔细,看仔细了。
(1)七个小矮人帮助了灰姑娘。(×)
(2)《格林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可怜的孩子。(×)
(3)《聪明的小裁缝》中,小裁缝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熊,娶到了美丽的公
主。(√)
(4)《青蛙王子》中,青蛙王子娶了国王的二女儿。(×)
(5)玫瑰公主沉睡了50年才被一位勇敢的王子救醒。(×)
(6)《丑小鸭》是《格林童话》中的一篇。(×)
4.走进《灰姑娘》。
看来, 难不倒我们班这群爱读书的孩子,不过,光爱读书还不够,还要会读
书,那现在老师就从中选一个大家很 熟悉的故事《灰姑娘》,我们一起来分享一
下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好吗?
72


师:像这样的故事在《格林童话》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学
会细细品味, 这样你就真正成为会读书的孩子了。
五、总结阅读方法
师:童话世界无奇不有,阅读时,只 有发挥想象深入到童话中,把自己当成
童话中的主人公,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才能真正领略童话 的魅力。阅读
后,我们可以在摘抄本上写下自己读童话后的感想,或者和班上的同学演一演童
话 故事。
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丑小鸭》《稻草人》这两本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

《卖火柴的小女孩》
在那奇妙的王国里

走 进《格林童话》


走进《灰姑娘》
教学反思:




























73








第四单元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一百多岁的老屋,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于是,它认为自己 到了该倒下去的时候。然而,因为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请
求,它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倒下,只为了满足 它们的需求。这是多么温情而美好的
故事啊。这篇课文中弥漫着的精神气质,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读 故事的人。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学生爱读。但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预测 故事的
发展,学生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这种未知的经历与以往课文的学习不同,而每
一个孩子 都渴望在未知的世界里探寻,所以,他们的兴趣也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一边阅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3.学习预测的一些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预测的兴趣。
2.根据文中的旁批及文后的表格,引导学生说出旁批中预测的由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预测是要有依据的。
2.感受老屋乐于帮助别人的品质,明白给予他人的关爱和庇护又让它重新
对生活有了希望。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一边阅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难点:
学习预测的一些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74


1.随文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2.根据图片及出示的文字讲故事。

教学重点:随文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预测的方法。

一、图片导入,预测题目
1.(课件展示不同老屋的图片)同学们,有这样一些老屋,它们已 经有一百
多岁了。你看,它们的窗户破了,门板也破了,房墙要倒了,还用木头撑着。你
们认为 这些老屋会倒下去吗?
2.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老屋)
3.师:今天,我们来读一个非 常温暖的故事,用你们刚才的回答,在老屋
前加上一个词,看,老师补上了。(板书:倒不了的)
4.师:老师希望老屋永远也倒不了。(板书:总也)
5.齐读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吗?
6.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来当一回小侦探,所有的同学都不要打开书本,跟随老师,
一起来看看老屋是不是被施了 魔法,才倒不了的。
二、观看图片,预测内容
1.(出示老屋的插图)师:我是老屋,我已 经一百多岁了,已经很久没有人
住了。我站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我要倒下去了。思考:老屋会倒吗?(指 名说)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从题目中我们其实可以预测,老屋是倒不了的。因为
题目就是《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2.(出示暴风雨和小猫的图片)师:就在这时,暴风雨来临了,一只小猫出< br>现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猫会怎么办呢?老屋会答应吗?
3.引导学生预测。
4.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第3~5自然段,指名学生读。
6.指认生字“暴、凑、喵”。
7.指名学生回答:这和刚才我们想到的故事是一样的吗?
三、出示文本,预测内容
1.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 前响起,
“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自己的小鸡,却找不到
一个安 心孵蛋的地方。”
2.指名读,指认“孵”字。
师:同学们,说这话的是谁?你们认为老屋听了这话会怎么样?
3.学生交流。
4 .继续出示文字: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
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 叽叽,谢谢!”
师:同学们,你们的预测对了吗?“九只小鸡出来了”告诉我们,慈爱的老
屋 答应了老母鸡的请求。
75


四、自读课文,认字写字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合格的小侦探,现在让我们翻开书,去书中看看这个
故事吧。
1.自读课文,圈出本课中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并为会写的字组词。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读。
3.学生小组合作识字。
4.书写指导。
暴:下部不要写成“水”。
壁:下部是“土”,不要写成了“工”。
晒:右边是“西”,不要写成“酉”。
5.学生练习书写,展示交流。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第二课时

1.熟读故事内容,想象故事还能怎样发展。
2.结合课后表格说说旁批中的其他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交流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懂得预测是要有依据的。

一、复习导入,谈收获
1.同桌互相听写以下词语。
破洞 准备 暴雨 墙壁 好饿
蜘蛛 漂亮 撞到 吃饱 晒太阳
2.指名说说自己上节课的收获。
二、读读猜猜,有交流
师:老屋帮助小猫躲过了暴风雨,帮助老母鸡孵出了九只小鸡,它还会帮助
谁呢?
1.自读课文第11~17自然段,想想老屋帮助了谁?
2.学生回答。
3.分角色朗读这些自然段。
4.出示: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蜘蛛啊 。好吧,我就
再站一会儿。”体会老屋此时的心理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屋像什么?(指导学生形容老屋的形象)
76


三、说说议议,编故事
师:“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 讲故事。”老师觉得老
屋不是一直站在那里听故事,它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同学们,你们< br>认为老屋还会遇到谁呢?
1.学生思考后在第17自然段的后面写一写。
2.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四、课堂总结,习方法
师:同学们,请翻开课本看课后 习题,这里有一张表格。在表格的上面有一
行字:预测不是随意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请大家一起读一 读,明白就像侦探
破案都是依据线索来推理一样,我们的预测也要有依据。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这
张表格。
1.这张表格的内容有哪些?
(预测的依据、预测的内容。预测的依据来源于故事里的内容、生活经验和
生活常识。)
2.认识旁批。
师:写在正文旁边的文字,称之为“旁批”。
3.小组合作,说说旁批中的其他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
4.全班交流。
(1)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
师:句中的这句话是指哪句话?
(2)我猜到了老屋会怎么回答。
师:同学们,你猜到老屋是怎么回答了吗?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呢?
(3)估计老屋不会倒了。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老屋不会倒了”。
5.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原来读故事还可以这样有趣呀。这节课,你们一定收获不少,< br>现在请你们讲一讲自己的收获吧。(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看一篇故事,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猜一猜。
板书设计: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反思:







77








13
*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多么神奇有趣的故事呀。近视的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 ,这根胡子因为
吸收了果酱的营养,所以越长越长,被放风筝的男孩剪了一段拿来充当放风筝的
线。胡萝卜先生在路上走着,他的胡子在风里飘动着,又有谁会发现呢?他们又
会借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 干什么?神奇的故事,精彩不会结束。当学生边读边想
时,他们的思维不就会飞到九霄云外吗?
学情分析:
爱读有趣的故事,爱幻想,是所有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循规蹈矩,他们的思维是跳跃的,天马行空地穿行在文本中。学生当然愿意去预测故事的发
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能说出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再听老师讲完故事,看看和自己的预测有哪
些相同和不同。
4.读读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会写了些什么。
【过程与方法】
发挥想象 ,合理预测围绕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再听老师
把故事讲完,看看和自己的预测有哪些 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合理大胆预测故事的发展。
2.以故事的形式引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生字。
2.能说出故事还会怎样发展。
教学难点:
读读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一个胡萝卜。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胡萝卜)萝卜的“卜”放在 “萝”的
后面要读轻声,来跟老师一起读一遍。
78


今天老师给 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胡萝卜的故事,这个好听的故事藏在一本书
里,想不想来看看?
二、初读故事,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识字。
(1)边读边在文中圈出生字“萝、卜、愁、沾、晾”。
(2)同桌识字。
(3)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
2.再读课文,理清故事内容及人物。
(1)和同桌分自然段读课文。
(2)分小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故事中出现的人物。
(4)教师相机板书。
胡萝卜先生 小男孩 鸟太太
(5)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三、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1.板块一
(1)出示文中插图。
师讲故事: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就吃着果酱面包上 街去
了。因为他近视,所以没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
那根胡子 蘸到了甜甜的果酱。对于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
(2)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聪 明的你们大胆猜猜。(小组内交流指名说)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中的故事吧。( 学生自由读第3、4
自然段)
2.板块二
(1)师讲故事: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 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
的风筝才飞过屋顶。
(2)师:同学们,你们大概已经知道了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能派上什么用场了
吧?
(3)学生交流。
(4)教师出示故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 了,
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够牢固,就剪了一
段用来放风 筝。
3.板块三
(1)出示文中插图。
师:想一想胡萝卜先生又经过了哪里?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句式,引导学生说故事发展。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晾衣服的鸟太 太看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猜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列提纲。
师: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后来到底怎样了呢?请同学们简单地写在省略号的
下面。
(5)全班交流。
(6)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可以帮助谁,用来做什么呢?拿起你们的笔来画一
79


画,写一写。
四、补充故事,评评议议
师:刚才同学们都想出了不同的故事情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一梅
阿姨写的后续故事。
1.出示图片和文字。
于是,鸟太太剪了长长的一段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这下好了 ,我
总算找到一根够长的绳子了。”鸟太太高兴地说。
胡萝卜先生就这样一直走,他的胡子也 一直长。当胡萝卜先生走进一家眼镜
店的时候,他的胡子也就不再发疯一样长了。由于一路上胡子派上了 许多用处,
已经不是那么长了,就挂在他的肩膀上。胡萝卜先生开始掏钱为他的近视眼买眼
镜。
眼镜店的白菜小姐是个非常机灵的女孩,她一边给胡萝卜先生戴上眼镜,一
边说:“如果你怕不 小心把眼镜摔了,那么就用一根绳子系住眼镜,然后挂在脖
子上。”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那根胡 子系住了眼镜。
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
镜。 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是的,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确实是太棒了,大家都这么说。
2.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预测与故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拓展读读,猜猜内容
1.出示课后的那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指导学生
将猜测的内容写在对应的题目 下面。
2.和同桌共看一本书,边看边猜。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指导。
板书设计: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教学反思:












80








14
*
不会叫的狗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以新奇的想象,讲述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叫的经历。文章以对话的
形式刻画了狗在学叫过程中的一段历程。故事情节简单,主要引导学生想象结局,
并能说明自己的理由 。继续听老师讲完故事的结局,对比自己的预测异同。
学情分析:
经过两课预测的学习,学 生的思维已经活跃起来,也掌握了一些预测的方法。
而这篇课文虽然长,但是情节简单,学生容易被吸引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5个多音字。
2.合理预测故事的结局。
3.比较故事的结局和自己预测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速读了解课文内容,想象交流故事结局,对比异同体会预测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预测和故事结局异同的阅读欣喜。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 感,培
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5个多音字。
2.合理预测故事的结局。
教学难点:
能为自己给出的故事结局说明理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和《不会叫的狗》这本书。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形象)同学 们,你们
认识屏幕上的这些形象吗?谁能简要地给大家讲一讲有关他们的故事?童话世
界不仅有 我们记忆中的神奇、有趣,它更是一片深刻而充满智慧的净土。这节课
我们就共同走进意大利作家罗大里 的一篇童话——《不会叫的狗》去体味一番。
二、初读课文,读中积累
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将生
字读准确。
教师强调指读四个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及另一种读音。
81


吗:má(干吗) ma(好吗)
担:dān(担保) dàn(胆子)
压:yà(压根) yā(压力)
中:zhòng(百发百中) zhōng(中间)
弹:dàn(子弹) tán(弹力)
2.快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形式及内容。
(1)理清课文的结构。
共分为四部分,一部分主体,三部分结局。
(2)理清课文中出现的人物。
主体部分出现的有:
小狗、小公鸡、狐狸、杜鹃、猎人
第一种结局:小母牛
第二种结局:农民
第三种结局:一种奇怪的声音
(3)交流说说主体部分的故事内容。
一只不会叫的小狗不知道怎样学会叫,一只同情它的小 公鸡教它叫,结果它
被一只狐狸嘲笑。小狗又跟着怜悯它的杜鹃学叫,结果差点被猎人射杀。可小狗一点儿也不明白,猎人怎么会对狗开枪。然后,它就一直跑呀,跑……
三、整体感知,感悟形象
1.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复述童话内容。
2.课文中的小公鸡、狐狸、杜鹃是如何看待这只 不会叫的小狗的?分角色
将它们相应的态度读出来。
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小狗
狐狸——嘲笑、看不起小狗
杜鹃——怜悯、关心小狗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不幸、可怜——它不会叫,虽然成功 地学会了两种叫声,却依然不能像其他
同伴一样有正常的生活。
勤奋刻苦——它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不怕辛苦。
有尊严、有追求、不甘人后——当发现自己不 会叫之后,积极努力地追求自
己的理想,虽遇到困难却从未放弃。
四、引导预测,探讨结局
1.根据文中的提示,预测一下故事的三种结局。
2.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预测的结果讲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预测的结果及这样预测的理由。
4.老师讲故事的结局,学生对比和自己的预测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结局:
“不错,但我没有把握,这是不是正确的叫法。你是一头母牛。”
“我当然是头母牛。”
“我不是,我是一只狗。”
“你当然是只狗。这又怎么样?这并不妨碍你学习我的语言。”
“好主意!好主意!”狗大声说道。
“什么主意?”
“此时此刻我想起来的那种主意。我将学会所有动物的叫法,我将让一个马
82

< p>
戏团聘请我。我将获得极大的成功,我将变得很有钱,娶国王的女儿为妻。当然
是狗中之王 的女儿。”
“你真不简单,想的真妙。那你就开始学吧。你听好了:哞……哞……哞……”
“哞……”狗学着。
第二种结局:
“你往哪儿跑啊?”
“我自己也不知道。”
“那就到我家来吧,我正需要一只狗替我看守鸡舍。”
“我愿意去,但我得告诉您:我不会叫。”
“那更好。会叫的狗会把贼吓跑的。而你却不让他 们听见,它们一靠近,你
就叼住他们,这样,他们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行。”狗说道。
就这样,不会叫的狗找到了一个工作,它戴着锁链,每天都能喝上一大碗浓
汤。
第三种结局:
“可能是长颈鹿吧?不,也许是鳄鱼。鳄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我得小心谨
慎地靠近它。”
小狗在树丛中向传来汪汪叫声的方向匍匐前进,不知为什么,它的心跳得十
分厉害。
“汪汪……”
“哦,也是一条狗。”
你们知道吗?就是刚才听见咕咕叫声后开枪打鸟的那个猎人的狗。
“你好,狗。”
“你好,狗。”
“你能否告诉我,你发出的是什么声音?”
“发出的什么声音?我不是发什么声音,我是在吠,供你参考。”
“你这是狗叫?你会狗叫?”
“当然喽。你总不能要求我像大象那样叫,或者像狮子那样怒吼吧。”
“那你能教我吗?”
“你不会叫?”
“不会。”
“你好好听着,好好看着,得这样叫:汪,汪……”
“汪,汪……”我们的小狗很快就学会了。它又激动又高兴得想道:“我终
于找到我应找的老师 。”
5.说说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异同。
五、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发挥你的想象力,为小狗设计第四种结局,并说一说你的设计理由。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真奇怪的童话故事,竟然有三种不同的结局。同学们,书中的世界真是
无奇不有啊,别在等 待,快去书中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吧。选一本你熟悉的故事
书,读给你的同桌听,读到你想停的地方,就 让你的同桌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
么。那样的阅读一定会很有趣的,一起去试试吧!


83








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指导。
板书设计:
14 不会叫的狗
小公鸡——关心小狗
狐狸——嘲笑、看不起小狗
杜鹃——怜悯、关心小狗
小狗——勤奋刻苦,有追求

教学反思:




























84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 容是引导学生了解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每个人都有名
字,每个人的名字里都有各自的含义。通过交流了解 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我
们可以感受到长辈对我们的关爱和期待,通过交流了解他人的名字的含义或来
历,我们不仅可以获知一些新鲜事,而且可以促进与同学们的合作。
学情分析:
自 己的名字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名字中所蕴含的意义,学生
不一定能了解。所以,这个口语 交际能较快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愿意和同学
交流。但对于和别人交流时要注意的礼仪,需要教师的指 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用普通话进行文明交流,能讲清楚了解到的信息,并能简要转述。
2.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和寓意。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向父母长辈咨询自己名字的来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
能力。
2.指导学生正确交流,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清楚了解到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合作的能力。
3.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姓名的来历和寓意,讲清楚了解到的信息。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 受到名字中蕴含着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盼,激发学生的
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地进行情感交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向家人咨询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搜集一些知名人物的名字及其含
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活动主题
1.师自我介绍。
2.请几个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名字都是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
85


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名字文化城,去了解姓的由来吧!
板书课题:名字里的故事
二、观姓氏文化,了解姓名
1.课件出示姓氏文化,让学生感知姓氏文化的悠久历史。
2.教师小结。
3.先后出示:李白、诸葛亮、司马光、哈利·波特、达·芬奇。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名字。你们知道他们分
别姓什么吗?
4.师生交流。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这就是单姓和复姓的区别了,诸葛和司马是复姓。< br>再看看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名字有什么区别。
三、寓意交流
1.师:同学们,我们都有 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有一段来历。大家想知道大
诗人李白这个名字的来历吗?请看大屏幕。
2 .师配乐讲故事:传说李白出生后,父母对他尤为看重,想给他起个好名
字,可是到了七岁,名字还没起 出来。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子说:“我想
作一首《春日绝句》,但是,只想好了前两句‘春风送暖 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
来’。”李白的母亲一听,想了一会儿,续上一句:“火烧杏林红霞落”。母亲的 话
音刚落,李白就指着满树的李花续上最后一句“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一听,
拍手叫好,这 句诗的第一个字正是自己的姓,最后一个“白”字道出了李花的圣
洁高雅,于是便给儿子取名“李白”。
四、采访交流
1.师:李白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那么同学们,你们的名字里是不是也有故事呢?下面老师就给几个同学上台来充当小记者,你对谁的名字感兴趣,你就
去采访谁。谁愿意来 试试?
2.师:刚才这几位小记者表现得怎么样?接受采访的同学名字里的故事有
趣吗?我想 ,咱们班有这么多同学,肯定还有不少有趣的名字的故事,同学们想
知道吗?
3.师: 好! 下面我们先想一想,然后就分组来召开一个主题为“名字里的
故事”的现场小记者会,每个人都有当小记 者和说出名字里的故事的机会。
同学们请注意以下两点啦:
(1)小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要 礼貌性地回应。要抓住讲话的主要内容。如果
有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要向讲的同学提出来,进一步了 解。
(2)被采访的同学要讲清楚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来历。
4.全班交流汇报。
师:好,时间到,请小记者们各就位!(简评学生的表现)那么谁是最优秀的
小记者呢?观众看了才知道 。
5.生汇报。
教师小结:(出示课件)是啊,一个名字的诞生,寄托着家人的希望,记载 着
一段温馨的故事。它凝聚着父母长辈对我们的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听了同学们
名字里的故事 ,老师也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对你们那份真挚的、无私的爱。
五、听家长的心声
1.师:课前,我访问了几位小朋友的家长,现在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给孩
子起名的故事吧!
86


2.播放课件视频。
3.教师小结。
六、交际范例
李晓晨:“李”是我的姓,“晨”是取我妈妈的姓“陈”的谐音,“妍”是美< br>丽的意思。爸爸妈妈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像早晨的鲜花一样美丽。
何昊宇:我有一个好朋友 叫汪林蔓,“林”是指树林,“蔓”是指蔓草。“林
蔓”的含义是像林中的树木一样茁壮成长,像林中的 蔓草一样有极强的生命力。
胡雨生:爸爸姓胡,因为我是下雨天出生的,所以爸爸妈妈给我取名叫胡雨
生。
七、课堂总结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名字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许多关于名字< br>的文化与来历,领会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厚爱,老师也深信你们的明天会
如同你们的名字一 样美好。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把今天了解到的名字里的有趣的故事,回家后讲给家长听一听吧。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姓 单姓 复姓
名 希望、期待、爱

教学反思:























87









习作:续写故事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仔细看教材中提供的三幅图片,看懂图意,续写故事。写完之后小声读一遍
习作,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再和同学交流习作,然后能说说自己更喜欢
谁写的故事。此次习作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图意的能力,而且能锻炼他们
围绕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三幅图都配有文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轻易突破。此时的学生
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所以也能想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是在想象的合理性方面,
需要教师稍加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画及文字,准确把握图意。
2.围绕重点,抓住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3.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把握故事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感受同学之间的互相关爱。
教学重点:
观察图画及文字,续写故事。
教学难点:
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投影片四张,空白画框两个,白纸若干。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及图上配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2.指导学生完成习作后与同学互相评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及图上配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88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完成习作后与同学互相评改。

一、习作前准备指导
指导学生课前自学,观察各幅图画和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自己的想法
讲给家长听。
二、习作中成文指导
1.仔细看第1幅图,弄清图意。
(1)出示第1幅图的投影片。
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说准地点、人物、事情 ,抓住人物的
语气、神态,想象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给小朋友取名。)
(2)出示第2幅图的投影片。
同桌练说。(提示:抓住小男孩的神态和心理,体会他此时的心情)
(3)出示第3幅图的投影片。
想一想,这两个孩子的名字。男孩说的李小明是谁?
2.引导想象,续写故事,续画图画。
(1)启发过渡:现在,哪位同学能把三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四人为一个小组进 行讨论,把故事写完整,请生执笔补余下的那幅画。(出
示空画框)(可用简笔画)
(3)小组讨论,画画,师巡视指导。
(4)讨论后请不同的两个小组起来交流,解说画面的内容。
3.练说故事,明确重点。
(1)说说这四幅图要告诉我们怎样的思想。(关爱同学)
(2)重点该讲清哪些方面的内容?(或:你认为哪些内容要特别地讲清楚?)
(3)四人小 组一生一图,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展开想象,适当穿
插“内心活动”的描写,试把故事说通顺 ,说具体。
(提示:小组组员在听的时候要专心、安静,听完一幅图的内容之后可适当
补充, 提提意见;图与图之间要用有联系的词句过渡,要注意图与图的“衔接”。
应该把这件事当作真的发生过 的,而且你亲眼看见了,甚至可以直接用“我……”
的说法来组织语言,当作亲身经历的一样。)
(4)教师巡视参与,提出:先讲完的小组可以先动笔写草稿。
4.学生练习起草,师巡视指导。
三、习作后评改
1.学生写完后小声读一遍,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
2.小组互读草稿,互相修改。
3.誊写,四人小组(组与组之间交换)批改,写评语,上交。
4.教师批改后讲评,生再改,并最终誊写在定稿本上。

习作:续写故事

仔细看图,弄清图意

合理想象,续写故事


练说故事,明确重点
89




第二课时

1.评讲习作,使学生明白优秀的作品应与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
流阅读感受。
2.要学会倾听,对别人的习作充满兴趣,揣摩自己喜欢的部分,提出合理
的修改意见。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修改习作。
教学难点:要学会倾听,能对别人的习作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

一、激情引入
上节课,我们续写了故事。这节课,我们来读读这些故事。
二、榜上有名
同学们, 老师认真地读了你们的习作,感到十分惊喜,你们的习作都给我留
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榜上有名 的这些同学。
(课件出示:“榜上有名”四个字及优秀作者的名字和作文题目。)请同学们
大 声念出这些小作者的名字和作文题目,然后用热烈的掌声祝贺这些同学。有的
同学落榜了,不要紧,下次 你的名字可能就排在第一位。(指导学生看题目猜猜
习作内容。)
三、结局欣赏
1.投影展示部分结局,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结局。
2.就结局指名说说前面的内容。
四、小组评析
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派发学生习作,并提出小组活动任务。
1.其中有一篇老师评为了优秀习作,请你组说出该文的三个优点。
2.其中有一篇老师评为了不合格习作,请你组说出该文的三个不足之处。
3.请你组给另一篇老师没有评的习作作出恰当的评价。
五、汇报成果
各组均要发言,汇报刚才小组活动的成果。
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归纳。
六、佳作赏析
过生日
语言交流课上,老师让我们以“过生日”为主题进行讨论。我 们小组的成员
围在一起,高兴地说起了各自过生日时的情景。我说:“我上个星期过九岁生日,
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方超说:“我也刚刚过了九岁生日,生日那
天是我们全家人一起过 的。”……只有李晓明站在旁边一言不发,后来默默地回
到自己的座位上,好像有什么心事。
课间休息时,方超对我说:“看到晓明语言交流课上的样子,我猛地想起班
里的个人信息手册上写着晓明 就快过生日了,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
90


们一起为他庆祝,可以吗?”我听后,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提议。
星期六是李晓 明的生日,我和方超一买好蛋糕就直奔晓明家。来到晓明家门
口,方超敲门,我忙把蛋糕藏在身后。当李 晓明打开门看到我们时,虽然惊讶,
但还是连忙把我们迎进屋里。
进了门,我说道:“晓明, 今天你过生日,祝你生日快乐!”说完,我把蛋糕
从身后拿出来,送到他面前。他先是一愣,然后眼睛就 慢慢地湿润了。方超接着
说:“小寿星,生日快乐,你今天又长大了一岁哦!”
听完我们的话 ,晓明噙着泪水,说:“谢谢,谢谢你们!虽然爸爸妈妈不能
陪我过生日,但因为有你们,我并不觉得孤 单,有你们真好。”
点评:小作者能说清图意,将故事续写完整。通过读故事,我们能感受到同
学之间的关爱。条理清楚,语言生动。
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故事续写。
板书设计:
习作:续写故事
评讲习作 榜上有名

教学反思:


























91








语文园地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共有四个板块。“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 流“预测”的作
用。“识字加油站”通过复习查字典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识字。“词句段运用”中
共有三部分内容:读准多音字的字音、发现成语的特点、了解提示语在不同位置
时引号的用法。“日积 月累”引导学生积累有关“团结”的谚语。
学情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对于学生来 说难度不大,通过训练,能充分锻炼学
生听、说、读、积累的能力。学生通过交流能梳理自己的收获,说 出自己的发现,
并能从谚语中体会到团结的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交流“预测”的作用。
2.复习查字典的相关知识,认识7个生字。
3.读准多音字的读音,读成语,发现成语的特点,照样子写句子,注意引
号的用法。
4.熟练背诵4句有关“团结”的谚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提升自己“预测”的能力。自主探究,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谚语的魅力,明白团结协作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把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1.体会提示语处于不同的位置时引号的用法。
2.感悟谚语的魅力,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字典。
学生:收集一些含有数字的成语和与“团结”有关的谚语,写写自己关于“预
测”的收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交流“预测”的作用。
2.通过查字典认识7个生字。
92


3.背诵积累4句有关“团结”的谚语。

教学重点:
1.通过查字典认识7个生字。
2.背诵积累4句有关“团结”的谚语。
教学难点:交流“预测”的作用。

一、交流平台
1.课件展示人物,请学生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老屋的插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胡萝卜的插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小狗的插图——《不会叫的狗》
2.学生自由交流学习这些课文的体会。
3.围绕“预测”这一主题进行交流。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预测
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让我们读书更仔细。
有选择性地看自己喜欢的书。
判断资料是否有用。
享受猜测的乐趣。
证明自己是否有当童话作家的潜质。
……
二、识字加油站
1.投影展示下列词语。
字典 基础 阁楼
....
佳节 盲人 唐朝
...
2.指名学生读词语。
3 .师:遇到不会认的字,我们要用什么办法?可以认半边,但是可能不准
确。最好的办法是查字典,用哪 种查字法呢?
4.复习部首查字法。
5.学生查字典,找到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注在书上。
6.全班齐读加点的字。
7.教师检查。
三、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 句子: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
的字和不认识的字可问老师或同学。
2.学生自由练读。
3.同桌之间读谚语,说说谚语的意思。
4.指名读,集体正音。
5.你最喜欢哪一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学习这4句谚语)
(1)人心齐,泰山移。
93


①指名读。
②出示“移 ”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大家移一移坐的椅子,很容易吧!如果是
一块大石头,你能很轻松地移一移吗?如 果是一座大山呢?凭借你自己的力量,
你能很轻松地移一移吗?
③讲《愚公移山》的故事,说说听后你有什么感受。
④教师总结:这句话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 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
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①指名说意思。
②教师总结: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①认识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 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
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 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②老师讲谚语的来历。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过一个诸葛亮。其实,
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 毫联系的,“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
古代是“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 智慧合起来能顶过一个诸葛亮。
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①理解“篱笆”的意思。
(篱笆就是用竹子、芦苇、树枝等编成的遮挡的东西,一般环绕在房屋、场
地等的周围。)
②理解句子的意思。
一个篱笆墙,需要有几根木桩帮它夯实或支撑,篱笆才能立得结实牢固, 一
个坚强勇敢的好汉,需要有人帮助他才能把事情办成办好。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一
个人的力量再 大也毕竟有限,必须有人帮助他才能取得成功。
6.指名说说你从这4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7.指名读、分排读、齐读,然后尝试背诵。
8.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与“团结”有关的谚语,教师汇总。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9.学生自由读这些谚语,并将谚语摘抄到积累本上。

语文园地
预测
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让我们读书更仔细。
有选择性地看自己喜欢的书。
判断资料是否有用。
享受猜测的乐趣。
94


证明自己是否有当童话作家的潜质。
……




第二课时

1.读词语,根据加点字的意思读准字音。
2.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
3.照样子写句子,注意引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1.读词语,根据加点字的意思读准字音。
2.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照样子写句子,注意引号的用法。

词句段运用
(一)根据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读准字音。
1.出示词语。
假期 假扮 假装 假日
....
几乎 几百 茶几 窗明几净
....
中毒 中奖 中间 猜中
....
处罚 处分 到处 处理
....
2.和同桌互相读一读,互相评价。
3.指名学生读,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根据词语中字的意思。)
4.学生为加点字注音。
5.教师小结:这些加点的字都是多音字。我们在读多音字时,要根据词语
中字的意思来确定字 的读音。如“猜中”的意思是猜对了,当“中”表示正对上,
恰好合上时,读四声,所以“中”在这里要 读第四声。
6.全班齐读。
(二)发现成语的特点。
1.出示成语。
百发百中 四面八方 七上八下
百战百胜 四通八达 七嘴八舌
百依百顺 四平八稳 七手八脚
2.指名学生读成语。
3.交流成语的特点。(这些成语里都含有数字。)
4.领读。说说你知道的成语的意思,教师适时给予讲解。
5.交流课前收集的其他类似的成语。
95


(三)读句子,照样子写一写,注意引号的用法。
1.自由读三个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
(1)把某人说的话用引号括起来,表明说话的内容。
(2)当说 话的内容放在提示语的后面时,引号前面要加冒号;说话的内容放
在提示语的前面时,引号后面不用标点 符号;提示语的前后都有说话的内容时,
提示语前面的引号后不用标点,提示语后面用逗号。
4.仿写句子。
5.展示交流仿写的句子,指出句子中用得不规范的标点。
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指导。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假期 假扮 假装 假日
....
几乎 几百 茶几 窗明几净
....
中毒 中奖 中间 猜中
....
处罚 处分 到处 处理
....

教学反思:























96








第五单元
15 搭船的鸟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观察、认识翠鸟的 过程,字里行间
充满了一颗童心对大自然的爱。课文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
的意思,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大自然中的和谐。在
大自然中,我们要有一双 会观察的眼睛和一颗爱大自然的心。文中的“我”正是
这样的孩子。当“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时, “我”在途中用善于观察的眼
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学情分析:
本课虽然内容短小,但文中的许多事物离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较远,需要教
师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手段呈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地观察。
3.读语段,品味词语来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圈画重点,培养学生想象情景的能力。
2.发现作者细致观察的奇妙,逐渐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地观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认识翠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97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感知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师:一天,一只翠鸟 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是
怎样想的呢?让我们一起到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看 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去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同学们自由读课 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
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 流利。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教师指示“啦”是多音字。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4.检查朗读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
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
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 的语句,说一说。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2.学生认字,给生字注音。
3.学生给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5.学生说一说怎样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 br>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
的构字特点(结构、 偏旁等)方面予以指导。
6.学生书写。
7.展示交流。

搭船的鸟

98






























第二课时

1.读课文,体会作者细心地观察和描写。
2.阅读语段,通过品味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想象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细心观察。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复习巩固。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船的鸟》。
二、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中都有 哪些人?他们要干什么去?途中遇到了谁?(文中讲了“我”
和母亲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里,途中遇到了 一只搭船捕鱼吃的翠鸟。)
2.齐读第1自然段。教师相机出示“小船”的图片。
三、品读第2自然段,体会观察
1.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样的,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 什么?教师随
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出示第2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
4.交流读后的体会。
师:在你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这只翠鸟有哪些特点?请用笔在文中画出来。
6.教师板书这只翠鸟的特点。
羽毛——翠绿
翅膀——带着一些蓝色
嘴巴——长、红色
7.交流讨论,作者抓住了翠鸟的什么特点来进行观察和描写。
8.教师总结。
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了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展开想象和与同类事物作比对
翠鸟进行了描写。
四、品读第3自然段
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
3自然段中的问句。
师:那么这只翠鸟到底要干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小组内交流。)
99


五、品读第4、5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翠鸟捕鱼时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的情
景。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发现了什么?(作者观察得十分仔细。)
3.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指名学生回答这只翠鸟搭船是要干什么。(捕鱼
吃)
六、升华主题,出示图片《搭船的鸟》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幅 图片怎么样?你喜欢这
样的情景吗?你们能像作者那样仔细观察,然后写一种小动物吗?(学生交流。)
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指导。
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 br>
羽毛——翠绿

美丽

翅膀——带着一些蓝色
< br>
嘴巴——长、红色

翠鸟

一下子
本领高


没一会儿



教学反思:






















100

在双休日里-会计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有关人与自然的作文-2016年春节是几月几号


江大文理学院-结婚祝语


山东建筑大学教务处-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六年级第八单元作文-毕业论文格式自动生成


青春需要雕琢-小学毕业试卷


助力器-海南大学研究生


日光岩-通讯稿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