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玛丽莲梦兔
978次浏览
2020年08月31日 00: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假性近视怎么办-高考志愿填报网站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
析)
(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
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
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 ,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
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 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
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
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 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
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 的赞歌。
(3)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
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
这首诗是 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
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 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
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 萧瑟冷落,但也有硕
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


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勉励 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4)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鉴赏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
江,传达漂泊不定、凄 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
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 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
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
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 、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
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 ,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
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 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
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 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
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5)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
梁山
(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赏析
这首诗 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 ,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
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 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


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 放不羁的精神
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6)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
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
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 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
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
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 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
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
(7)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
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 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
容洞庭湖中的君 山。
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 br>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
出一幅美丽的洞庭 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
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8)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朝:早晨。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从 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
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 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
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 ,但是读了他
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9)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
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始觉:才知道。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 ,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
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 女的美丽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诗的前两句的描写 ,让人感觉到这
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
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 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
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 想的优美意境。
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
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 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
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 想的优美意境。
(10)司马光砸缸
宋史·司马光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
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注释
1. 生:长,长到。


2.
3.
4.
5.
6.
7.
8.
译文
凛然:稳重的样子。
成人: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
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至:至于,到达,甚至。
登瓮:站在大缸上。瓮:大缸。
去:离开。
迸:流出来。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瓮(非缸,瓮属于陶器,口小,缸是
瓷器,口大且年代更晚)上面,失足跌落瓮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
司马光拿石头 砸开了瓮,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 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
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
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
光深受其父影响, 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
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 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
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 十分浓厚
的兴趣。

一亩等于多少平方米-江西省国税局


回家的诱惑剧情-小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udp是什么意思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写工作总结


新疆警察学院-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


南京师范大学阳光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网


中组部部长-漫画老师作文五年级


幽默短信-教师节祝福语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