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十九报告宣讲稿-菏泽会计信息网
导学内容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3课时 备课时间
9.9 授课时间 9.11
导
学
目
标
1.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
尽情
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重 点
重、难点
难 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
描绘的情景。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
描绘的情景。
导学用具 学
具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1 25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让我们荡起双
桨》作者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
在公园
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
存最完整的古
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
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导学生读课文。
2.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
四周…………我们………
3.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四、 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 提问
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
②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
领巾指的是什么?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
行、义。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⑤比较
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
五、作业:
1、描红:
2、熟读课文第一小段和第二小段
利用谈话的导入手
法,揭示本课课题,介绍北
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领学生走进阅
完成以下问题:
读的殿堂。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
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②范读课
文。 ③ 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
学
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1、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
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从课文中找出:<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阳光、小鱼)
(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拟人)
通过学生小姐,巩固
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语言
学生自己讲
表达能力。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2 25
一、复习:
指名背诵第一、二段: 背诵第一、二段 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 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思考:
3.小结这一段。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
法
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
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
作用?
三、指名读课文。
单独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齐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 、环绕(欣赏美景)
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
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
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
六:作业: 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1口头扩词:
荡( )( )( )推( )( )( )
课( )(
)( )墙( )( )( )
2区别助词:
谁( )狼(
)
推( )浪( )
消( )悄( )
西( )洒( )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愉快的( )
凉爽的( )尽情的( )
第二课时
温过而知新
思考问题,理解写作方
3 25
板
书
设
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迎、洒、望、听
(歌唱)热爱 党
问 谁安排 (感情)
祖国
教
学
反
思
这是三年级的第一课,讲完感觉筋疲力尽。因为一
、二年级的知识是以生字
为主。并且一、二年级的语文课也较多,所以每课只生字一项就要用掉两个课时。可到中年级就不能再这样讲课,请教过的老师都说,一篇课文最多只能
讲三个课时。可我一时
总不能转过弯来,总为每一个生字都要面面俱到。所
以这节课的感觉就是:嘴巴象机关枪一样嗒嗒嗒打了
一节课。就这样,学生
的掌握情况还是个未知数呢!
导学内容 2、 学会查无字词典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9.13 授课时间 9.14
4 25
导
学
目
标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
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重 点
重、难点
难 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
到更多的知识。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
到更多的知识。
导学用具
学 具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5
25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
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抓住重点词语导入新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课,设置悬念,激发读书兴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怎样查无
趣。
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
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
指名试读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学生试读课文。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自己学习生字词
锻炼独立自主的学习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
1.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2.
能力
长 聪明
不断
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6 25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
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细读2--5自然段:
①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
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
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教师范读2-5段,
3.细读6-8自然段。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怎
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温过而知新
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通过读课文,集体讨论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
让学生理解无字词典的
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
的。
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讨论:
1、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
吗?
2、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看图1> 3、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
4、无字词典指什么?
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1、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2、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3、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提出问题,当堂解决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讨论
7 25
板
书
设
计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晒焉
涌,撞,崩-------
惊涛拍岸
教
学
反
思
通过读课文,集体讨论让学生理
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
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一教学方法还是很适合我的学生的,整
节课都是
很融洽的。
8 25
导学内容 3、古诗两首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9.17
授课时间
9.18
导
学
目
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重 点
重、难点
难 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
感情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
感情
导学用具
学 具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9
25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然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
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⒉介绍作者。这首诗诗晚唐
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
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
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呢?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
?
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读课文。
⒈认读生字径飘
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枫林美景。
四、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为什么称为寒山?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
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理解白云生处。
学生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红叶比什么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再把三、四句连起
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来说说它的意思。
六、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七、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10 25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
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⑵指名读题。⑶解题。⑷介
绍作者。
2、检查自学情况。
自学课文。
⑴认读生字。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指名读课文。⑶质疑。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3、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思考: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
的画面。
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愁
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指名读三、四句。 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情感。这首诗描写哪些
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5、指导朗
读,练习背诵。读的时候注意停
顿和重音。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练习
背诵。
6、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
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依照前一首的学习方法
学习本首诗
11 25
板
书
设
计
3、古诗两首
山行 枫桥夜泊
教
学
反
思
“预习”是老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好帮手。
在讲解本课第一首古诗时就充分证明
了这一点。昨天下午给学生布置了
预习本课的作业,结合诗句、借助工具书理解“石径”、“左”、“于
”等
字的意思。理解了这几个重点字的含义是学生对整首诗的把握更加深刻、到
位。表现欲强是
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他们知道的东西会迫不及待的
表现于人前。老师对于他们表现展示的鼓励也
会激发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其中
来。从而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12
25
导学内容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9.21
授课时间
9.22
导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
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
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重 点
重、难点
难 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理解科文所蕴含的道理。
导学用具
学 具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13 25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
美?
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1、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
领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
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
学生描红练习
怎样摆好看。
五、作业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
的树叶。
导入自然,通过质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知道,虽然每一
片树叶都不一样,但是都在
为大树做着同样的工作。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14 25
一、复习提问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
1、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告诉大家你在那
能力,同时回顾旧的知识
里收集到的,当时的情景如何,是否找到两
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学生创意表达
2、作者也去采树叶,为什么不忍心摘一片
叶子呢?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他看到什么样的
树和树叶?为什么他没有摘树叶?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树美,树叶
美。
(4)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5)再读课
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
想到了什么?
学生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
,做一个 的
吧!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
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再一次锻炼学生的语
四、拓展练习:
言表达能力,同时回顾旧的
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会想
些什么?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小组讨论后自由表达,发表自己的独特见
知识
解
第二课时
15 25
板
书
设
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树美
树叶美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教
学
反
思
没想到讲课时当我读完课文后,学生一下听愣了,他们便
不由
自主地鼓起了掌,真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时我才体会到,
很多调查问卷问及学生喜
欢什么样的老师时,大多数的回答都是:
知识丰富、渊博。当然我觉说不上知识渊博,但至少可以通过努
力
成为一个功底扎实的老师。
课堂激励我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9.25
授课时间
9.26
16 25
导
学
目
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
感情。
重
点
重、难点
难 点
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地思想感情。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导学用具
学 具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17 25
第一课时
通过介绍北大荒来激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
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
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
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重点通过读课文来体<
br>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
会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和
二、自读课文,了
解大意
段的序号。
人们高兴的心情。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1、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
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词语、句子。
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
自由读。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
五彩斑斓的锦缎。
绛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
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
是三拼音)指名读,齐读。
顿。
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哪一句话来概括?
2、读课文。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
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共同评议。
荒的景色优美的?
四、理清课文脉络: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巩固字词,加强双基的
六、作业
落实。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 ) 火( ) 此( )
冷( )
文( )
洗( ) 灰( ) 紫( ) 岭(
)
纹( )
3、朗读课文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18 25
第二课时
温过而知新
一、复习: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话写什么?
指名读第二句。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
理解重点词语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
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
如洗) 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
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五彩斑
陆云是什么样儿?
斓什么意思?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
画面。(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
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
指名朗读和背诵。
段主要写什么?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
填空:
河的美丽。
小河( ),如同( ),静静地躺在( )。
一全小鱼(
)游过去,()水面上顿时
漾起了( ).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
明的蓝绸子?
3、学习第四自然段。
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
默读第四自然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
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读这句话时,要把
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
回答。(原野热闹非凡)热闹非凡是什么
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情读出来。
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大
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哪些词语最能
沉甸甸
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
产丰厚。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
1.抄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4.背诵全文。
19 25
板
书
设
计
5、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净 流云
小河 清 小鱼
原野 闹 大豆 高梁 榛树叶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
的映照下,……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在讲解这
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我突然想到:何不利用这个
好机会培养一下学生的口语表
教
达能力呢?于是便发问:“如果让你来写这美丽的流云像什么,
你会怎么
学
写?”“像彩虹”、“像花园里五彩缤纷的花”、“像一条彩带”……学生丰富反
的想象力让我惊喜,从而让我肯定这一“加餐”的重要性。并决定在今后的
思
课堂上应多抓住这样让学生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好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思
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能力。
20 25
导学内容
6、西湖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9.29
授课时间
9.30
导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
情。
重
点
重、难点
难 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
的美丽。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
的美丽。
导学用具
学 具 挂图、录音机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21 25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
背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
我们一起背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
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
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
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⑴出示词语: 杭州 天堂 远眺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掩映
一般 犹如 典雅 轻柔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
秀美
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
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
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整体感知。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
3、感知全文
哪些美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5、
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1、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
学生质疑提问。
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2、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通过旧的知识引出新
的学习内容,这样既能巩
固
旧知,又能调动积累,激发
兴趣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
巩固双基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22 25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巩固旧知
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
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提出了一
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
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
的美称?
⒉ 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⑵
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 ⑶月下的西
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2、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硕
大是什么意思? 思考: 通过重点问题体会
西
3、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1、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湖的美丽
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到了什么?
㈢ 学习第3自然段
2、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出了山美?
人间仙境?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
指导朗读。 鸥飞掠的景色。
㈣ 学习第4自然段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
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
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
觉?
学生朗读练习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摘抄好词佳句。
23 25
板
书
设
计
6、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本课的难点还是很多的:词语优美的长句子很
多、打
比方的长句子很多、让学生了解写作手法中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我
教
认为一直没有引导成功地
有感情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就像是一幅水墨山水
学
画,被作者写得如痴如醉、意境很美。读起来
也让人仿佛置身于美景之中。
反
但是课文讲完之后学生读起来还是平平淡淡。都说“理解”是有
感情朗读
思
的基础,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美感,从而更有效地进行
朗读训练?
值得思考。
24 25
导学内容 7、拉萨的天空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10.11
授课时间
10.12
导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
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
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语
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
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
去感受美。
重 点
重、难点
难 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
导学用具
学 具 词卡
25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