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余年寄山水
952次浏览
2020年08月31日 01: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十九报告宣讲稿-菏泽会计信息网



导学内容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3课时 备课时间 9.9 授课时间 9.11




1.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 尽情
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重 点
重、难点
难 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
描绘的情景。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
描绘的情景。
导学用具 学 具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1 25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让我们荡起双
桨》作者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 在公园
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
存最完整的古 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
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导学生读课文。
2.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
四周…………我们………
3.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四、 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 提问 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
②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
领巾指的是什么?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
行、义。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⑤比较
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

五、作业:
1、描红:
2、熟读课文第一小段和第二小段

利用谈话的导入手

法,揭示本课课题,介绍北

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领学生走进阅
完成以下问题:
读的殿堂。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

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②范读课

文。 ③ 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 学

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1、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

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从课文中找出:<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阳光、小鱼)

(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拟人)

通过学生小姐,巩固

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语言
学生自己讲
表达能力。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2 25




一、复习:
指名背诵第一、二段: 背诵第一、二段 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 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思考:
3.小结这一段。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

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
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
作用?

三、指名读课文。 单独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齐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 、环绕(欣赏美景)
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
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
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
六:作业: 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1口头扩词:
荡( )( )( )推( )( )( )
课( )( )( )墙( )( )( )
2区别助词:
谁( )狼( )
推( )浪( )
消( )悄( )
西( )洒( )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愉快的( )
凉爽的( )尽情的( )
第二课时


温过而知新



思考问题,理解写作方


3 25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迎、洒、望、听 (歌唱)热爱 党
问 谁安排 (感情) 祖国




这是三年级的第一课,讲完感觉筋疲力尽。因为一 、二年级的知识是以生字
为主。并且一、二年级的语文课也较多,所以每课只生字一项就要用掉两个课时。可到中年级就不能再这样讲课,请教过的老师都说,一篇课文最多只能
讲三个课时。可我一时 总不能转过弯来,总为每一个生字都要面面俱到。所
以这节课的感觉就是:嘴巴象机关枪一样嗒嗒嗒打了 一节课。就这样,学生
的掌握情况还是个未知数呢!















导学内容 2、 学会查无字词典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9.13 授课时间 9.14

4 25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
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重 点
重、难点
难 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
到更多的知识。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
到更多的知识。
导学用具

学 具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5 25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
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抓住重点词语导入新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课,设置悬念,激发读书兴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怎样查无


趣。
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


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


指名试读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学生试读课文。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自己学习生字词
锻炼独立自主的学习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
1.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2.
能力
长 聪明 不断
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6 25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
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细读2--5自然段:
①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
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
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教师范读2-5段,
3.细读6-8自然段。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怎
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温过而知新








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通过读课文,集体讨论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
让学生理解无字词典的
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
的。
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讨论:

1、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

吗?

2、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看图1> 3、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


4、无字词典指什么?

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1、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2、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3、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提出问题,当堂解决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讨论


7 25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晒焉
涌,撞,崩------- 惊涛拍岸





通过读课文,集体讨论让学生理 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
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一教学方法还是很适合我的学生的,整 节课都是
很融洽的。


8 25




导学内容 3、古诗两首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9.17
授课时间
9.18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重 点
重、难点
难 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
感情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
感情
导学用具

学 具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9 25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然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



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⒉介绍作者。这首诗诗晚唐


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


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
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呢?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


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读课文。
⒈认读生字径飘

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枫林美景。






四、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为什么称为寒山?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



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理解白云生处。

学生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红叶比什么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再把三、四句连起

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来说说它的意思。

六、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七、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10 25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
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⑵指名读题。⑶解题。⑷介
绍作者。
2、检查自学情况。 自学课文。
⑴认读生字。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指名读课文。⑶质疑。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3、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思考: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
的画面。 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愁
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指名读三、四句。 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情感。这首诗描写哪些
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5、指导朗 读,练习背诵。读的时候注意停
顿和重音。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练习
背诵。
6、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
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依照前一首的学习方法
学习本首诗


11 25







3、古诗两首
山行 枫桥夜泊




“预习”是老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好帮手。
在讲解本课第一首古诗时就充分证明 了这一点。昨天下午给学生布置了
预习本课的作业,结合诗句、借助工具书理解“石径”、“左”、“于 ”等
字的意思。理解了这几个重点字的含义是学生对整首诗的把握更加深刻、到
位。表现欲强是 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他们知道的东西会迫不及待的
表现于人前。老师对于他们表现展示的鼓励也 会激发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其中
来。从而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12 25




导学内容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9.21
授课时间
9.22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
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
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重 点
重、难点
难 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理解科文所蕴含的道理。
导学用具

学 具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13 25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
美?
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1、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

领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


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
学生描红练习
怎样摆好看。
五、作业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
的树叶。


导入自然,通过质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知道,虽然每一
片树叶都不一样,但是都在
为大树做着同样的工作。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14 25





一、复习提问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
1、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告诉大家你在那


能力,同时回顾旧的知识
里收集到的,当时的情景如何,是否找到两


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学生创意表达

2、作者也去采树叶,为什么不忍心摘一片


叶子呢?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他看到什么样的

树和树叶?为什么他没有摘树叶?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树美,树叶


美。

(4)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5)再读课

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

想到了什么?



学生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 ,做一个 的


吧!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



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再一次锻炼学生的语
四、拓展练习:

言表达能力,同时回顾旧的
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会想

些什么?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小组讨论后自由表达,发表自己的独特见
知识


第二课时


15 25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树美
树叶美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没想到讲课时当我读完课文后,学生一下听愣了,他们便 不由
自主地鼓起了掌,真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时我才体会到,
很多调查问卷问及学生喜 欢什么样的老师时,大多数的回答都是:
知识丰富、渊博。当然我觉说不上知识渊博,但至少可以通过努 力
成为一个功底扎实的老师。
课堂激励我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9.25
授课时间
9.26

16 25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
感情。

重 点
重、难点
难 点
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地思想感情。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导学用具

学 具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17 25




第一课时

通过介绍北大荒来激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


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


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


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重点通过读课文来体< br>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
会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和
二、自读课文,了 解大意
段的序号。

人们高兴的心情。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1、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
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词语、句子。


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
自由读。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
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
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

是三拼音)指名读,齐读。
顿。

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哪一句话来概括?
2、读课文。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
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共同评议。

荒的景色优美的?




四、理清课文脉络: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巩固字词,加强双基的
六、作业
落实。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 ) 火( ) 此( ) 冷( )
文( )
洗( ) 灰( ) 紫( ) 岭( )
纹( )
3、朗读课文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18 25




第二课时

温过而知新
一、复习: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话写什么?
指名读第二句。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
理解重点词语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
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

如洗) 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
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五彩斑

陆云是什么样儿?
斓什么意思?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



画面。(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


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

指名朗读和背诵。

段主要写什么?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

填空:
河的美丽。

小河( ),如同( ),静静地躺在( )。


一全小鱼( )游过去,()水面上顿时


漾起了( ).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


明的蓝绸子?

3、学习第四自然段。
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

默读第四自然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
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读这句话时,要把 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
回答。(原野热闹非凡)热闹非凡是什么
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情读出来。
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大 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哪些词语最能
沉甸甸
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

产丰厚。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
1.抄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4.背诵全文。


19 25







5、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净 流云
小河 清 小鱼
原野 闹 大豆 高梁 榛树叶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 的映照下,……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在讲解这
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我突然想到:何不利用这个 好机会培养一下学生的口语表

达能力呢?于是便发问:“如果让你来写这美丽的流云像什么, 你会怎么

写?”“像彩虹”、“像花园里五彩缤纷的花”、“像一条彩带”……学生丰富
的想象力让我惊喜,从而让我肯定这一“加餐”的重要性。并决定在今后的

课堂上应多抓住这样让学生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好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思
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能力。


20 25




导学内容 6、西湖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9.29
授课时间
9.30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
情。
重 点
重、难点
难 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
的美丽。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
的美丽。
导学用具

学 具 挂图、录音机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21 25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
背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

我们一起背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

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

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


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⑴出示词语: 杭州 天堂 远眺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掩映 一般 犹如 典雅 轻柔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
秀美 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
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


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整体感知。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
3、感知全文
哪些美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5、

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1、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
学生质疑提问。
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2、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通过旧的知识引出新
的学习内容,这样既能巩 固
旧知,又能调动积累,激发
兴趣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



















巩固双基

导 路 学 路 设计意图

22 25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巩固旧知
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
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提出了一
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
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
的美称?
⒉ 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⑵
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 ⑶月下的西
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2、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硕
大是什么意思? 思考: 通过重点问题体会 西
3、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1、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湖的美丽
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到了什么?
㈢ 学习第3自然段 2、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出了山美?
人间仙境?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
指导朗读。 鸥飞掠的景色。
㈣ 学习第4自然段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
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
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
觉?
学生朗读练习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摘抄好词佳句。


23 25







6、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本课的难点还是很多的:词语优美的长句子很
多、打 比方的长句子很多、让学生了解写作手法中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我

认为一直没有引导成功地 有感情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就像是一幅水墨山水

画,被作者写得如痴如醉、意境很美。读起来 也让人仿佛置身于美景之中。

但是课文讲完之后学生读起来还是平平淡淡。都说“理解”是有 感情朗读

的基础,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美感,从而更有效地进行
朗读训练? 值得思考。


24 25




导学内容 7、拉萨的天空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10.11
授课时间
10.12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 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
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语 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
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 去感受美。

重 点
重、难点
难 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
导学用具

学 具 词卡

25 25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政协委员工作总结


醉红颜-学年总结范文


南京市人事考试-销售计划书


留学生论文-都匀市人力资源网


舌吻技巧-高考报名号查询系统


考研英语考试时间-八年级英语工作总结


清水岩-后备干部考察报告


认购书-在快乐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