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完整教案全册教案
美国留学生活费-红领巾广播站
三级音乐教学总目标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
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审美体验价值、
创造性发展价
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音乐课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
兴
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
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完善评价机制。音乐课程目标的
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
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
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
情感
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一、学段目标 (3—6年级)
学生的生活范围
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
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
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
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
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分学段的内容标准
(一)感受与鉴赏
[内容] 音乐表现要素
[标准]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
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
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
出反应。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并能听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
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
作出相应的反应。
[内容] 音乐情绪与情感
[标准]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内容] 音乐风格与流派
1
[标准]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
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
舞蹈、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内容] 音乐体裁与形式
[标准]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
等各种体裁
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作
出反应。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
学年2—4首。
(二)表现
[内容] 演唱
[标准]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
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
的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的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内容] 演奏
[标准]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
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
行简单的评论。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内容] 综合性艺术表演
[标准]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内容] 识读乐谱
[标准]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2
(三)创造
[内容] 探索音响与音乐
[标准]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内容] 即兴创作
[标准]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能够以各种音源以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
并参与表演。
[内容] 创作实践
[标准] ▲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
▲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内容] 音乐与社会生活
[标准]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内容] 音乐与姊妹艺术
[标准]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内容]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标准] ▲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3
20xx—20xx学年第 一 学期 三 年级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日期
9.1-9.5
9.8-9.12
9.15-9.19
9.22-9.26
9.29-9.30
10.8-10.11
10.13-10.17
10.20-10.24
10.27-10.31
11.3-11.7
11.10-11.14
11.17-11.21
11.24-11.28
12.1—12.5
12.8-12.12
12.15-12.19
12.22-12.26
12.29-1.2
1.5-1.9
教 学 内 容
唱《七个小兄弟》听《G大调小步舞曲》
唱《音乐是好朋友》音乐游戏
唱《木瓜恰恰恰》、听《希腊舞曲》动
唱《阿西里西》、听《微笑波尔卡》
唱《顽皮的小杜鹃》、听《大鸟笼》
国庆节放假
唱《白鸽》《
叫我唱歌我唱歌
》听《对鸟》
唱《树叶儿飘飘》、听《打枣》
唱《溜溜山歌》听《八月桂花遍地开》
唱《游子吟》、听《读唐诗》歌表演
唱《小儿垂钓》听《小儿垂钓》露一手
唱《牧童之歌》、欣赏《牧童短笛》
唱《牧羊女》、听《听一阵阵歌声》
唱《爷爷为我打月饼》、听《映山红》
唱《儿童团放哨歌》、听《司马光砸缸》
小小音乐剧《司马光砸缸》
唱《快乐的孩子爱唱歌》听《放轻松》
唱《跳到我这里来》听《哦,十分钟》
集体舞《跳到我这里来》音乐游戏
音乐小书夹、旋转舞台
备注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放假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1.12-1.16
2课时
4
第一单元 我的朋友
教学内容:
唱:《七个小兄弟》《Do Re Mi》《音乐是好朋友》
听:《Do Re Mi》《G大调小步舞曲》
认:唱名与手势 反复记号
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
奏:竖笛发音练习
动:小音符找朋友
评: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聆听和表演,让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了解和熟悉“音乐友”。
2
、在“听、唱、动、奏、”活动中体验以音乐学习为内容的音乐作品带来的
乐趣,学生积极尝试和探索音
乐奥秘的愿望。
3、在音乐活动中认识唱名”及相应的柯尔文手势和长民唱名;在音乐游戏中,
能听辨“do
mi sol”的相对音高。认识四分音符节奏及八分音符,知道其名称,
掌握其时值,并能迁移到实践
情景中。
4、学习八孔竖笛的演奏姿势。学会正确的发音,用吐音吹奏。
教学重点: 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勇于参与音乐集体活动,能与同学们合作,创造性地
表演。学生对歌曲能进行
综合性、创造性的表演。
教学难点:
认识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知道其名称,掌握其时值,
并能迁移到实践情景。
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歌曲的情感。
教材分析:
《DO RE
MI》(领唱与合唱)美国影片《音乐之声》的插曲。歌曲将原本单调
的音阶唱名与一定的生活内容相联
系,不仅使歌曲充满了情趣,也极好地帮助了
音阶唱名的学习。
《G大调小步舞曲》(钢琴独奏)由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创作,四三拍,速度
为小快板。
《七个小兄弟》是一首生动活泼的音阶唱名练习歌曲,它将七个唱名巧妙地
5
编入旋律,充满了童趣。
《音乐是好朋友》是一首欢快活泼、略带
抒情性的儿童歌曲。词曲结合紧密,
旋律平稳流畅,表现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竖笛练习(一
)三年级开始将系统学习演奏竖笛。作为学习课堂乐器的起始
单元,主要任务是“认识乐器”“学习正确
的演奏姿势”和“学习基本的演奏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观察,听清老师的要求,演奏可
以从无声练习开始,
然后手指和气息协调,调整好口风,吹奏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教学时间:
四课时
学情分析:
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Do Re
Mi》 《七个小兄弟》 小音符找朋友 反复记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体验、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会演唱歌曲《七个小兄弟》。
2、聆听和表演《Do Re Mi》,走进音乐的世界,在“听一听、唱一唱、演一
演”中丰
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教师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小组创编活动,在活动的过程
中拉近与音乐的距
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
4、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反复记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动一动
学生随着(Do-Re-Mi
)的伴奏音乐,与教师一起律动,进教室。
2、猜一猜(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大家介绍七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听赏歌曲
(Do-Re-Mi
),第二段合唱部分,由学生扮演的七个简谱音符卡通娃娃,同学们
一边听赏,一边表演。
二、欣赏教学《Do Re Mi》
1、议一议(复听歌曲,深入感受)
师:有谁
知道刚才欣赏的歌曲叫什么?是那一部电影的插曲?介绍美国电影
《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观看电影片
段,谁片段复听歌曲,请同学们议一议歌
曲的情绪以及演唱形式的变化。
三、律动教学
1、演一演(参与表演、加深体会)
用表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演唱形式(领唱与合唱)和歌曲中所表达音乐形象
的体验。
①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一位同学扮演老师(或老师担任),表演歌曲的领唱部
分,其余同学分成七个小组
,戴上头饰分别扮演do、re、mi、fa、la、si七个小
音符,表演歌曲的合唱部分。
7
②相互评价
全班同学在唱唱、跳跳的同时展开相互评价,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欣赏和表演
水平。
四、新歌教学《七个小兄弟》
1、小音符的本领
师:这七个音符就像是童话世界里
七个神秘的小矮人,它们的本领可大了,
能变化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曲调。现在请你们跟着琴哼哼、唱唱
,请你们谈谈小
音符为什么能变化出这么多曲调?(小音符有高有低、有长有短、可以组合)
2、引入歌曲《七个小兄弟》的学习
①播放歌曲《七个小兄弟》的录音,请同学们听辨歌曲旋
律在节奏变化后所
产生的不同情绪,感悟音的高低、长短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让学生反复听赏、感受、体验中,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此歌)
②听别歌曲中(1—4小节)与(21---
24小节)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
与不同。
③分男生、女生进行演唱。
④介绍反复记号。
3、表演与创作
4、歌曲拓展编创活动
师:童话故事里的七个小矮人,有一个非常可爱又漂亮的朋友,是谁呀?(白
雪公主)
师:我们也把她请来跳舞、唱歌吧!(讨论决定由班上一位女生扮演“白雪公
主”,男生扮演“七个小
矮人)
5、歌表演?
结合歌曲分组讨论创编动作和汇报表演。(进行互相评价,鼓励不同的表演方
式。)
五、小结
教学反思:
8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G大调小步舞曲》《Do Re Mi》唱名与手势 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
教学目标:
1、学唱《Do Re Mi》,学生能唱出准确的节奏,大多数学
生能唱准音高,在
师生合作演唱时,学生能坚持唱完自己的声部即可。
2、欣赏《G大调小步
舞曲》,学生能听着音乐走路,步子小而轻盈,一部分同
学能自己感受到强拍,并在走路时稍微做出加强
,一小部分学生能边跳边哼唱前
四小节旋律。
3、学生能跟着老师做手势,大多数学生能感受到音有长短之分,并能较好的
拍读节奏。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歌唱教学 《Do Re Mi》
1、听一听,唱一唱,
第二遍演唱时模仿老师做手势。
2、学练习曲。先听老师用钢琴弹奏旋律,学生感受旋律逐渐上行的旋律,再
一起唱一唱。
3、听老师唱另一个声部,用钢琴弹另一个声部的旋律。
4、师生两个声部合作。
二、欣赏教学《G大调小步舞曲》
1、请学生聆听完整的音乐。
2、让学生跟着音乐走走路。
3、两两合作来跳舞。
4、简介:小步舞曲是西欧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蹈,最早由法国进入宫廷,因
舞步较小而得名。
5、为乐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三、 复习歌曲 《七个小兄弟》
1、学生齐唱歌曲。
2、将“有长也有短,有高也有低”的节奏和歌词写在黑板上,边拍边读
,学
生感受时值有长有短。
3、介绍“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用切蛋糕的方法做比喻。
9
4、练习,拍一拍,读一读。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0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音乐是好朋友》奏:竖笛发音练习
教学目标
1
、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学唱歌曲《音乐是好朋友》,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同时让
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谊。
2、引起学生兴趣,全体学生了解竖笛的结构,大多数学生会模仿老师用“吐
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训练
2、复习歌曲《七个小兄弟》、《Do Re Mi》
二、竖笛教学
1、听老师吹奏美妙音乐,引起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
2、简单介绍八孔竖笛结构,左右手的分工。做一做手指操。
3、模仿老师用“吐奏”的方法吹。
三、新歌教学 《音乐是好朋友》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已体验到了音乐给大家带来了欢乐,让我们和音乐交
朋友吧!请大家听《音乐是好朋友》初
听歌曲
2、请大家用拍手、或摇晃身体来体会音乐的节奏。
3、先用球感受强弱,再用走路的形式感受音乐节拍
4、用哼鸣熟悉旋律
5、找一找歌曲中5、3、1、共出现几次。
6、视唱歌谱(先用柯尔文手势视唱)
7、学唱歌曲。要求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四、音乐游戏:
全班同学分成两大
组,先后离开坐位围成两大圈,边唱边跟着领头的小朋友
做动作,歌声形成卡农式,最后各大圈又回到自
己的坐位结束。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1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歌曲和乐曲。用亲切
、柔和的声音演唱。通过复习让学生感受
音乐的美感,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谊。
2、学生会模仿老师用“吐奏”。以小组为单位吹奏Sol La
Ti三个音,评价
并讨论如何能吹得更好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训练
2、复习歌曲 《七个小兄弟》、《Do Re Mi》《音乐是好朋友》
要求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试着用轮唱的形式唱《音乐是好朋友》
二、识认五线谱
1、今天我们正式的来认识一下五线谱,它们长长短短,高高低低,手牵着手
为我们送来了一首首好听的歌曲,本领可真大,如果你和他们交上朋友了,一定
会更快乐。
2、它们有两种名字,就像我们的大名和小名一样,一组叫唱名,一组叫音名。
分别是:do
re mi fa sol la ti C D E F G A B
3、利用第一页歌曲《DO RE MI》的曲谱熟悉一下唱名。
三、竖笛练习
1、听老师吹奏美妙音乐,引起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
2、简单介绍八孔竖笛结构,左右手的分工。
3、做一做手指操,分小组学习互相帮助,主动探究如何能吹出好听的声音
4、模仿老师用“吐奏”的方法吹。
四、音乐游戏:
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接龙吹奏出sol la ti三个音,看看谁吹出的声音
最好听。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2
第二单元《快乐恰恰恰》
教学内容
1、听:《微笑波尔卡》《希腊舞曲》
2、唱:《木瓜恰恰恰》《阿西里西》
3:动:希腊舞曲
4、认:唱名及手势
二分音符
5、奏:竖笛练习(二)
6、评: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
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密切联系,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体验音乐
之“动”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
增进拓宽对音乐一相关文化的兴趣。
2、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热烈奔放和欢乐两种不同情绪的体验,并且
用不同的方
式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3、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阿西里西》让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感受快乐、热
情的情绪。 <
br>4、能够认识高音d、r、m三个音,并会做手势。认识二分音符,多数学生能
拍击节奏,少数学
生能试着创编简单的旋律。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以及在群体中
的协调意识
教学难点
一些音域低的学生能唱准高音d、r、m
教材分析:
《微笑波
尔卡》又名《少女波尔卡》,C大调,二四拍,速度稍快。旋律的波
动与跳荡使乐曲具有让人起舞的动律
感。
《希腊舞曲》是一首速度逐渐加快的民间舞曲,一开始呈慢速,稳定而富有
力度的伴舞迎
接着由弦乐和铜管乐分别演奏的主题旋律。之后在同音反复中速度
不断加快,弦乐和铜管乐的穿插演奏让
听者的情绪高涨起来,知道最后在非常快
的速度并伴随着热情的拍手声中结束整首乐曲。
13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歌曲欢快、热情,旋
律简介,多以
同音进行与模进为主,节奏规整,极具舞曲风格。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
人
的喜悦心情,“恰恰恰”的加入, 使得歌曲更富有异国情趣。
《阿西里西》是一首流行于贵州威宁地
区的彝族儿童游戏歌曲,在彝语中,“阿
西里西”有“大家一起来”的意思,“哪哟”“嗡啊”“啊呀”
是衬词。歌曲为五声
宫调式歌曲,二四拍,快板速度,表现了彝族少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在旋律进行上,级进与跳进的音程交替使用,形成一种活泼流畅的旋律。
《竖笛练习曲》二,
此练习曲虽用C大调记谱,但实际上是G大调,全曲只
用到三个音,旋律进行以级进和同音重复为主,简
单易学,适合学生掌握发音及
手指动作的基本要领,通过自由选择结束音,还可以让学生对乐曲的终止感
有进
一步的认识。
教学时间:四课时
学情分析:
1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微笑波尔卡》唱:《木瓜恰恰恰》认:二分音符
教学目标
1、通
过聆听《微笑波尔卡》,能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了解波尔卡的
节拍特点和情绪,随着音乐跳一跳
,感受音乐风格。
2、学生能用热情地情绪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恰恰恰”处创编动作。了解印尼的相关文化。
3、二分音符能认识,多数学生能拍,全体练习写二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2、复习歌曲
二、欣赏教学《微笑波尔卡》
1、师播放《微笑波尔卡》手风琴曲
师:刚才我们听
了手风琴版的《微笑波尔卡》,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管弦乐
版的《微笑波尔卡》(请学生讨论一下两种
版本的波尔卡的不同风格)
2、师介绍波尔卡的有关知识
师: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
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
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的沿着舞
厅周围逆时针方
向旋转行进。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的对舞。(师教学生简单的波尔卡
舞步)
3、再次欣赏
让学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生讨论。师总结:乐曲第一主题轻
快、跳
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
4、师生共同讨论,说说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波尔卡乐曲
,师播放《闲聊波
尔卡》片段,让学生加深印象。
三、新歌教学《木瓜恰恰恰》
1
、叫卖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
甚至没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
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
15
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冰糖葫芦》等。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是课本第24
页的《木瓜恰恰恰》
。
2、学习歌谱:
1)学生听老师范唱歌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
每个
乐句都有什么特点?
2)认识二分音符x-
,学生自己弹琴试唱乐谱,找出乐谱中的难点(第9、
10乐句),让我们一起读读它的节奏吧!
3)视唱歌谱
4)师生接唱
3、学习歌词
1)读歌词(恰恰恰是衬词,不读)
2)用第一乐句带歌词教方法。
3)学生自己学唱,在自己不会唱的地方做上记号。
4)学生跟随老师唱,及时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5)让学生自己演唱一遍,在“恰恰恰”处创编动作。
4、了解印尼的相关文化。
感受印度人们围在水果滩边,叫卖、选购、品尝的热闹场面。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6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希腊舞曲》唱:《阿西里西》动:《希腊舞曲》
教学目标:
1、
仔细聆听《希腊舞曲》,感受速度的变化对情绪的影响,并通过声势活动
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
br>2、学唱“阿西里西”歌曲,了解彝族儿童的生活习俗及快乐心情,设计富有
节奏感的动作表演,
以增添表达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2、复习歌曲
二、学唱歌曲《阿西里西》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后,提问:歌曲中大家在干什么?
2、教师第二次范唱,学生拍手哼唱;
3、听录音拍节奏哼唱;
4、按音乐节奏朗读歌词;
5、初步学唱歌词;
1)集体跟琴轻轻演唱
2)分组演唱。
三、欣赏教学《希腊舞曲》
1、让学生完整聆听音乐。
2、请学生设计简单的二拍子的动作,比如拍手,拍腿。
3、请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随着动作的不断加快,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音
乐的速度的变化。
4、请学生听辨弦乐与铜管乐的各自音色,再去听辨乐曲中的音色,对弦乐于
铜管乐做出反应。
四、律动教学《希腊舞曲》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教科书中提到的3种声势节奏运用
于“慢速”
“稍快”“快速”3个基本大段落中,随着音乐做一做。
17
2、将男生、女生分组,男生代表管乐,女生代表弦乐,注意聆听音乐,在变
化时男女生做出及时的反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慢速的地方用较密集的节奏,在快
速的地方选用
相对宽广的节奏,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效果。
4、在单一声势的基础上,再进入双声部声势的表现。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8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认:唱名高音d、r、m奏:竖笛练习(二)评: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之“动”带来的乐趣。通过聆听和演唱不
同国家和民族的舞蹈性音乐
作品,体会音乐文化的非常性和多样性。
2、尝试用轻快得演唱表现歌曲《木瓜恰恰恰》与《阿西里西
》的动感特点,
设计富有节奏感的动作表演,以增添表达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2、复习歌曲《木瓜恰恰恰》与《阿西里西》,设计富有节奏感的动作表演,
激发快乐的情绪。
二、音乐知识唱名高音d、r、m
1、听辨音高。
2、唱一唱歌曲中的旋律。
3、唱一唱,听一听,分辨小字二组的音域小字一组的不同。
4、做学柯尔文手势。
5、即兴创编旋律。
三、竖笛教学
1、请学生将竖笛笛头举至下巴处,做无声的手指练习,也可以边唱竖笛谱,
边熟悉指法。
2、提示学生运指、活动指根的方法。
3、提示学生在每个音上吐奏,使发音清晰、悦耳。
4、在同音反复中体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5、练习。
1)集体跟琴轻轻演奏
2)分组演奏。
教学反思:
19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欣赏曲、歌曲 成长的足迹
竖笛练习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音乐作品,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好每首歌曲,通过复
习聆听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舞蹈性音乐作品,加深体会音乐文化的非常性和多样性。
2、竖笛练习成立学习小组,每组请出小组长负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2、复习歌曲《木瓜恰恰恰》和《阿西里西》,设计富有节奏感的动作表演,
激发快乐的情绪。
二、音乐知识唱名高音D R M
1、听辨音高。唱一唱歌曲中的旋律。
2、唱一唱,听一听,分辨小字二组的音域小字一组的不同。
3、做学柯尔文手势,即兴创编旋律。
三、竖笛教学
1、检查学生的演奏姿势:将
竖笛笛头举至下巴处,右手扶笛尾,笛身和身体
保持30度左右的夹角,肩放松,头略向前,身体自然舒
展。
2、做无声的手指练习,也可以边唱竖笛谱,边熟悉指法。
3、提示学生在每个音上吐奏,使发音清晰、悦耳。
4、在同音反复中体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四、成长的足迹
1、请每个学生为红方
框中的旋律设计简单的动作。音乐循环播放,每放一遍
都请一位学生带领大家做动作,培养学生自信、大
胆的表现力。
2、可以把四句旋律的顺序打乱,教师完整弹奏两遍,请学生听出它们的排练
顺
序,并唱一唱。这样的欣赏更有目标性,有助于学生养成安静聆听的好习惯。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20
第三单元 百灵鸟的歌
教学内容:
听:《对鸟》《大鸟笼》
唱:《顽皮的小杜鹃》《白鸽》《叫我唱歌我唱歌》
动:歌表演《白鸽》
奏:竖笛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唱、表演等活动感受与表现“百灵
鸟”“小杜鹃”可爱的音乐
形象,从而增进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听赏《对鸟
》和演唱《叫我唱歌我唱歌》,感受浙江与江苏地区民歌
的方言特点和演唱形式。
3、聆听《
大鸟笼》,感受乐器音色及旋律走向的特点;能在演唱歌曲《顽皮
的小杜鹃》和《白鸽》时用声音和动作
模仿表现鸟儿的形象;尝试用卡农的形式
演唱歌曲《白鸽》,并创造性地进行歌表演,丰富对歌曲的表现
。
4、认识sol,la,ti,的唱名和相应的柯尔文手势,能边做手势边正确模唱相
应的
音高。
5、巩固已学过的音的唱名和柯尔文手势,能从歌曲《白鸽》中找到这些音,
按高低顺
序排列出来,并边做手势边唱出歌中相应部分的曲谱。知道一个人唱叫
“独唱”,通过欣赏歌曲《对鸟》
,感知民歌独唱的声音特点;知道“一领众和”
是民间号子与劳动歌曲中常用的演唱形式,能与同伴合作
演唱。
6、巩固已学过的三音指法及吐音吹奏。比较熟练地掌握高音八孔竖笛吹奏
sol、l
a、ti3个音的指法,练习吹奏由这三个音组成的乐曲《小快板》。
教材分析:
1、《顽
皮的小杜鹃》是一首奥地利民歌,情绪活泼,略带俏皮,四四拍,F大
调。歌曲中加入的“咕咕”叫声使
整首歌曲充满了童趣,教唱时注意提醒学生唱
准弱起小节。
2、歌曲《白鸽》是一首捷克民歌
,C大调,四二拍,一段体曲式结构,由3
个乐句组成。旋律的走向和力度的变化紧密结合,表达了“我
”对白鸽的喜爱之
情。歌曲的旋律进行多采用级进上、下行的方式,流畅、清晰,节奏规整,但同
21
音反复等地方,音准把握有一定难度。是一首二声部轮唱
歌曲,在教学中老师应
当引导学生感受两个声部表现出的和声美,指导学生运用自然真挚、有控制的歌<
br>声表现歌曲。
3、《叫我唱歌我唱歌》属于五声徵调式,音域仅一个八度,上下句结构,上句强调下属音DO,下句强调主音SOL。两个乐句的节奏及结构大致相同,每句五
小节,前两小节
与后两小节是重复也是呼应,都是前有歌词后含衬词、衬词占了
全歌的一大半,不仅增加了歌曲的地方色
彩,还便于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
式,彰显“劳动号子”的独特演唱效果。
4、《对鸟》
是浙江传统民歌,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旋
律优美、高亢、朴实。采用浙南传统的牧
童对山歌的形式,问、答各唱一段,反
复更替,歌词在保持基本体式的基础上常自由变化。
5
、《大鸟笼》是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十首标题小曲。它在管弦乐轻盈
和弦的背景下,长笛奏出轻快
、活泼、快速的进行的旋律。动物园的大鸟笼中,
身披彩色羽毛的小鸟正竞相展示它们那绚丽斑斓的羽毛
和美妙的歌声。长笛那轻
快的吹奏与钢琴的灵巧颤音,似乎在描绘一场鸟的音乐会。
教学重难点:
1、轮唱时两个声部的音准和均衡。唱准弱起小节。
2、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作品中的音乐形象。
3、掌握“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以及“劳动号子”那独特的演唱效果。
课时安排:四课时
学情分析:
2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白鸽》 《大鸟笼》 歌表演《白鸽》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白鸽》之后进行轮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倾听的能力。
2、通过欣赏
《大鸟笼》,感受“百灵鸟”可爱的音乐形象,并了解更多和鸟
有关的歌(乐)曲。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2、热身:听音乐走路、做动作等。
3、发声练习
二、歌曲学习
1、导入:小朋友们,每天早晨你们听到什么声音就起床了?
捷克有个小朋友,每天早晨都有
一只白鸽停在他的窗台上咕咕咕咕地叫着,呼
唤他快快起床。你们听——
2、老师范唱(唱时最后“快起床”省去)
3、再听一遍范唱,请学生找找相似的乐句。分析二三乐句哪里不同?练唱结
尾音。
4、师生接口唱二三乐句,帮助学生唱准结尾音。
5、老师唱第一句,学生接唱二三句,老师做手势帮助学生唱准结尾音。
6、老师完整演唱歌曲,请学生听辨结尾句加了什么?(快起床)
7、学生完整唱
8、轮唱:
找一个音准好的学生和老师进行二声部卡农让学生感受一下,再进行师生轮
唱,生生轮唱,老师指挥。
三、歌表演
1、引导学生分小组自己创编动作
2、边唱边表演
四、欣赏:《大鸟笼》
1、先听一遍。
师:今天请同学们欣赏一首管弦乐曲 ,请同学们听后说说对这首乐曲的感受。
23
师:向学生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2、再听一遍。
(请同学们把音乐种鸟的形象与生活中鸟的形象结合起来加以感受,比如将鸟
飞翔、嬉戏、捕食
时的动作模仿出来,随着音乐进行律动。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24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顽皮的小杜鹃》
歌表演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顽皮的小杜鹃
》,通
过模唱唱准弱起小节。
2、能随《顽皮的小杜鹃》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2、热身:听音乐走路、做动作等。
3、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刚才我们听音乐进教室时听到的乐曲是《杜鹃圆舞曲》,曲中小杜鹃可爱、灵巧的音乐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这位好朋友再次来到我们的
身边,它在那儿呢?
请你们听着歌声找一找吧!
三、学习歌曲
1、范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
(播放歌曲伴奏时,教师在“咕咕”处跟着唱。)
师:听见小杜鹃的歌曲了吗?听到几次?让我们跟着音乐学唱小
杜鹃的歌。
(再听一遍歌曲,让学生在“咕咕”处跟着唱。)
师:这只小杜鹃很顽皮,下面让我们跟着音
乐扮演一下顽皮的小杜鹃,把自己
藏起来,到小鸟唱“咕咕”的地方,再把小脑袋探出来。
(教师完整演唱全曲,学生在“咕咕”处演唱并加入表演。)
2、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听得和老师唱的都是奥地利民歌,歌名叫《顽皮的小杜鹃》。下面
然我们来学唱。
(1)出示歌谱,听录音。
(2)简单分析歌谱,提问:“咕咕”出现了几次,在演唱上有什么要求?有哪
25
些相同的乐句?
(3)跟着琴声用“lu”哼唱,提醒学生接好前奏。
(4)配唱歌词。
(5)采用多种演唱方法,熟悉歌曲。
3、歌表演。
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创编活动。
(1)在“咕咕”出现的地方可以做动作,或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2)在分组表演时,应相互学习、相互评价。
(3)评选出表演最好的小组,其他小组学习他们的动作,再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26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叫我唱歌我唱歌》 唱名:sol, la ,ti
竖笛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叫我唱歌我唱歌》这首南京六合地区的民歌,掌握“一领众
和”
的演唱形式以及“劳动号子”那独特的演唱效果。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2、热身:听音乐走路、做动作等。
3、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
1、导入:请学生围绕田间劳动,如:插秧、抛秧、收割等谈谈,激发学生学
习的热情。 2、范唱歌曲《叫我唱歌我唱歌》,播放歌曲时,师生随着背景音乐设计动作进
行律动,以激发学生
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三、学唱歌曲。
1、出示歌谱,听录音。
2、跟着琴声用“lu”哼唱。视唱歌谱。
3、配唱歌词。采用多种演唱方法,熟悉歌曲。
4、歌表演。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创编活动。
四、认识sol,la,ti,
1、看柯尔文手势唱。看音阶图,认识这三个音。
2、手指谱,认识并指唱。
五、竖笛练习
1、复习三个音的吹奏方法,唱谱,边唱谱边动手指
2、用“吐”音来哼唱并动手指,师生接龙吹奏
3、学生自己练习完整吹奏,齐奏
六、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27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对鸟》 成长的足迹(一)(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更加喜爱我国的民间音乐。复习音阶和对应的柯尔文手
势,请学生模唱,巩固C调
唱名及音高。
2、欣赏浙江民歌《对鸟》,感受牧童用鸟名对山歌的活泼可爱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2、热身:听音乐走路、做动作等。
3、发声练习
二、欣赏:《对鸟》
1、先听一遍。
师:今天请同学们欣赏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听后请告诉我歌中唱的是什么。
2、再听一遍。
师:下面我们再仔细听这首歌曲,想一想,它有哪些特点?听后分组讨论。
(讨论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从歌曲的节奏——散板式的山歌、旋律——舒展优
美、形式——对山歌
等几方面来感受歌曲中描绘的小鸟的音乐形象。)
3、然后再听一遍
师:为了加深对这首歌
曲的感受,我们边听边用浙江乐清地区的方言学唱几句,
品赏这首民歌的独特韵味。
三、认识独唱
一个人演唱称独唱。像刚才的《对鸟》就是独唱。
请一个小朋友来唱,大家一起唱,感受一下什么是独唱什么是齐唱。
四、成长的足迹
1、老师分别播放三首歌曲,学生听一听,唱一唱,连一连。
2、将歌曲中出现的音,从“do”开始由低到高唱出来。
五、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28
第四单元
采山谣
教学内容:
唱:《树叶儿飘飘》《溜溜山歌》
听:《八月桂花遍地开》《打枣》
动:我的创编 溜溜山歌 综合表演 夸秋天
竖笛练习(四)
认:全音符 齐唱 十六分音符
评:成长的足迹(一)(二)
教学目标:
1、在“视、听、唱、动”的活动中体验秋天欢庆丰收的喜悦。
2、感
受不同地区民间音乐的表现特点。通过演唱《树叶儿飘飘》和《溜溜山
歌》,体验柔情与粗犷的不同风格
;通过聆听《打枣》《八月桂花遍地开》体会南
柔北壮的地区风格以及表现不同题材的差异;在综合性表
演“夸秋天”中能以唱、
念、奏的方式激扬“夸”的精神。
3、在《溜溜山歌》的填词创编活
动中,巩固对“一领众和”演唱方式的认识,
能在演唱《溜溜山歌》时有意识地运用这种形式表演。
4、在歌词创作和综合性表演活动中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5、认识全音符和十六分
音符;能听辨所学不同时值音符组成的节奏,将声音
与节奏谱对应起来;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时演
唱相同的曲调称“齐唱”,通
过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感知齐唱的声音特点。
6、学习高音八孔竖笛的连音吹奏方法,能较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吹奏sol la
ti
三音组成的短小乐曲《小宝宝要睡觉》。
教材分析:
1、《树叶儿飘飘》曲调优美
,以切分节奏、旋律模进描绘树叶飘飘的动态。
歌词拟人化的手法寄情于燕子、蚂蚁和小鱼,洋溢着人与
自然的友情与关爱。插
入的“噢! 噢”在高音区的属音上,将歌曲中的景与情巧妙地融合,好似孩子们
的领悟,引出巧妙的比喻,赞美树叶有情。后5小节的旋律是从前面4小节变化
出来的,最后3
小节一唱三叹地表现树爷爷将爱与温暖奉献于人类的深厚感情。
2、歌曲《溜溜山歌》是一首
安徽民歌,因歌词多次出现衬词“溜溜”而得名。
宫调式,一段体,四二拍音域为一个八度。歌曲短小精
悍,生动活泼,加入念白
与衬词,唱中有说,有领有合,情绪活泼、风趣,使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歌声中获
29
得感悟。歌曲中的下滑音使曲调形成优美、婉转、流畅的线条,增强了音乐的色
彩与韵味。
3、《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曾在江西区流传的革命民歌,用《八段锦》填
新词,据
考证最早出现于安徽金寨。作品曲调优美、节奏明快,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人民群众团结一心的炽热感情和
欢庆的气氛。第一二乐句构成上下句关系,第
三乐句采用铿锵热烈的锣鼓节奏和两个重复的七字短句。第
四乐句再现了第二乐
句。女声齐唱的演唱形式赋予了歌曲清新、明快的情绪、情感,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和对革命前途的无比乐观。
4、《打枣》原是一首民歌,歌词反应了北方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绪。
河北吹歌是指流行与河北省各
地的吹打乐。它以吹管乐器为主,吹奏的曲目大多
是民歌或戏曲唱腔,故名吹歌。吹歌的主要乐器为唢呐
,伴奏乐器多为笙、笛、
锣、鼓、镲等打击乐器。河北吹歌《打枣》热情豪放,运用乐器演奏模拟人声,
生动活泼、对比鲜明。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用抒情、美好的声音表现喜爱秋天的心情歌曲节奏准确性。
体会南柔北壮的地区风格以及表现不同题材的差异。
引导学生演唱时要注意唱出劳动的气氛和诙谐的风格。
歌中的装饰音(滑音),指导学生用自然下滑的方法来进行练习。
教学时间:四课时
3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树叶儿飘飘》
认 全音符 评 成长的足迹(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柔情的风格,以及树叶儿飘飘的动态。
2、认识全音符,能较准确地掌
握其时值,知道它与已学的其他音符之间的时
值关系。能听辨所学不同时值音符组成的节奏,将声音与节
奏谱对应起来。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2、热身:听音乐走路、做动作等。
3、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歌学习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思
考后回答)
出示画面:树叶飘动的情景。
师:树叶儿飘呀飘,你们说谁会看见它?(生答:小鸟、蚂蚁、小鱼等。)
三、学习新歌:
1、范唱《树叶儿飘飘》
2、揭示课题:《树叶儿飘飘》
3、出示歌词:教师再次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用“心”来演唱。
4、练习:
切分音“5 3 ”、“3 2 ”。
跳
音“3—5”、“1—5”、“2—5”“5—5”。
5、听教师把旋律弹两遍,然后请学生跟着琴声用lu模唱。
6、朗诵歌词(可分角色进行)。
7、演唱歌曲。
8、分小组进行表演。
四、认识全音符
1、观察这个音符的形状特点。
2、向学生介绍音符的名称、时值。
31
3、出示
儿歌:全音符,空符头,没有符干连着头,没有符尾连着干,只有
一个空符头,记住它要唱四拍。全体读
一读。
4、在歌曲《树叶儿飘飘》中找一找全音符,并唱一唱旋律,要求唱满四拍,
平稳悠长。
五、成长的足迹
听老师拍一拍,判断老师拍击的顺序:
1、分别拍一拍。
2、老师拍任意一条,学生说出是哪一条。
3、老师打乱顺序拍,学生说出拍击顺序。
逐条拍击,感受四四拍的强、弱、次强、弱的韵律感。
六、小结下课
小结上课内容,师生告别,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3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八月桂花遍地开》《打枣》 认
齐唱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打枣》《八月桂花遍地开》体会南柔北壮的地区风格以及表现不同题材
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2、热身:听音乐走路、做动作等。
二、欣赏《八月桂花遍地开》,认识齐唱
1、
(可事先请一位会拉二胡的同学演奏一段乐曲,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如没有这样的学
生,也可以放一段二胡独奏曲。)
师:你们知道他(她)演奏的是什么乐器吗?
简单介绍二胡的构造、性能,并模仿二胡的演奏姿势。
2、欣赏二胡独奏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师: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什么情绪?
再次播放乐曲,请同学们听着音乐,哼唱旋律,还可以模仿二胡的演奏姿势。
第三次播放乐曲,教师带着学生走秧歌步(用动作来表现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3、欣赏齐唱《八月桂花遍地开》,引导学生感知齐唱的声音特点。
4、请学生说一说这样的
演唱形式叫什么?然后告诉学生齐唱的概念: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人同时演唱相同的曲调称“齐唱” 5、组织学生用学过的歌曲,进行独唱、齐唱和轮唱的方式演唱,在体验中比
较、巩固对齐唱的认识
。
三、欣赏《打枣》
1、先听一遍。(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一遍。
让学生了解唢呐的音色特点,想象用唢呐模仿人物的对话情景。结合音乐启
发学生用嗓音来模仿
这些乐器的音色,增强学生地听辨、模仿能力。
四、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3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溜溜山歌》 动
我的创编 认 十六分音符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溜溜山歌》,初步了解中国民歌的表现形式,产生对民族音乐
的兴趣。
2、在《溜溜山歌》的填词创编活动中,巩固对“一领众和”演唱方式的认识,
能在演唱《溜溜山歌》
时有意识地运用这种形式表演。
3、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歌词,尝试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2、热身:听音乐走路、做动作等。
二、学习新歌
1、导入
2、范唱歌曲《溜溜山歌》。
3、揭示课题:《溜溜山歌》
4、出示曲谱,听教师把曲谱弹两边,学生再用“lu”来唱。
5、出示歌词:朗诵歌词,教
师再次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引导学生
演唱时要注意唱出劳动的气氛和诙谐的风格。歌中的装饰
音(滑音),指导学生用
自然下滑的方法来进行练习。道白处单独练习,速度不宜过快,吐字咬字要清楚
。
6、分小组讨论创编动作,再分组进行表演。
7、创编歌词练习。
三、认:十六分音符
1、出示十六分音符,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十六分音符。
2、在歌曲《溜溜山歌》中找一找十六分音符。拍一排连续的十六分节奏以
及前十六分节奏
和后十六分节奏,感受轻快、跳跃的节奏特点。
3、游戏:大钟和小钟。分别有全音符、二分音符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十六分音符五种钟,在老师的恒拍中模拟各种钟表的声音。先单独模拟,再合奏
。
四、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34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动 综合性表演:夸秋天 奏 竖笛练习(四)评 成长的足迹(二)
教学目标:
1、在综合性表演活动中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2、学习高音八孔竖笛的连音吹奏方法,能较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吹奏sol la
ti
三音组成的短小乐曲《小宝宝要睡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2、热身:听音乐走路、做动作等。
二、综合表演:夸秋天
1、学唱旋律声部歌词
2、学习二声部的念白:先拍节奏再加入词念一念,尝试创编两个小节的歌词。
3、一二两个声部合作表演。
4、学习第三个声部:先读拍节奏,再试着加入打击乐器 5、三个声部合作表演:引导学生相互倾听、相互配合、营造出秋天热闹、丰
收的景象,用音乐的表
现形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三、竖笛练习
1、视唱曲谱,划分乐句,找去完全相同的乐句,还有相似的乐句。
2、问:这个曲子用了哪几个音?分别唱一唱,练习一下指法。
3、提醒学生吹奏方法以连音奏法为主。
4、老师示范演奏,讲解连音吹奏技巧。
5、唱谱,边唱边动手指。
6、接龙吹奏:师生接龙、小组接龙、男女生接龙
7、完整吹奏
8、启发学生:要营造小宝宝睡觉的情境,要求吹奏时气息要平稳、流畅,音<
br>与音之间要圆润、连贯。
四、小结下课
小结上课内容,师生告别,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35
第五单元 诗韵悠悠
教学内容:
唱:《游子吟》《小儿垂钓》
听:《读唐诗》《小儿垂钓》
认:四儿拍 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
奏:竖笛练习(五)
动:歌表演《游子吟》、创编——“画”唐诗、诵读《长歌行》
评: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以“古诗”为载体,诵诗、吟诗、唱诗、“画”诗,领略诗歌的音乐韵味,同时以音乐赋予诗歌别样的风采。
1、在营造浓郁诗情画意的同时,注重将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的培养融汇
其中,在吟、诵、唱、演的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控制与表现能力。
2、听
辨演唱形式、画音调线条等活动都关注到听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声音
的感受力,营造一个“诗韵”与“
乐声”交融的学习氛围。
3、学习八孔竖笛乐曲《啄木鸟》。
教学重点难点:
认
识四二拍拍号,知道其涵义及强弱规律;认识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
知道其时值,能在曲谱中将其辨
认出来。
学习用卡农的形式进行诵读活动。
教材分析: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
郊的著名诗作。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表
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立意深远,通俗
易懂。著名作曲家谷建芬
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古人的文采和蕴含其中的道理,用心用情编织了
这一曲依依不舍、饱含深情的“母子之歌”。
《小儿垂钓》这首唐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
郁的生活气息。
歌曲为三拍子,宫调式,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节奏相同且较为规
整,旋律突出三拍子
韵律,曲调轻盈灵动,表现了垂钓小儿的天真和童趣。
36
《读唐诗》(童声合唱)由谷建芬作曲,曾获中国音乐“金钟奖”。
这首歌词曲俱优,堪称
精品。歌词一共八行,分为两段,第一段写“美”,
第二段写情。歌词意象优美,语言清新,内涵深远。
四拍子的旋律行进朴实优美,
自然流畅,段落过度如行云流水,极具自然淳朴之风。
《小儿垂
钓》(童声合唱)是根据单声部歌曲发展而成的。作曲家廖乃雄先生
巧借卡农演唱形式,对第一声部进行
增补与陪衬,将两个不同旋律声部以插空的
手法互相补白,融合成一首连绵起伏、情韵悠扬的二声部合唱
歌曲。
歌曲表现形式丰富,节奏诵读、齐唱、合唱,声部叠加,由浅入深,将古诗
词所特有的
吟诵感与歌唱结合,耐人寻味。两个声部的交替出现,更加突出三拍
子节奏韵律,把小儿垂钓时的神情动
态表现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教学时间:四课时
学情分析:
3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游子吟》 歌表演《游子吟》
四二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歌声中感悟——普天下的游子对母亲共有的深爱感激之情。
2、歌表演是歌曲演唱延伸的创编活动。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表达感情之后,
以“游子吟”为
主题,激发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综合诵、演、唱艺术表现形式
进行歌表演。
3、理解和表现四二拍的强弱韵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古诗导入
老师吟诵《游子吟》。介绍诗歌中蕴含的母子深情,帮助学生理解这里的“游<
br>子”不仅指作者孟郊本人,更指所有流落他乡的人们。
2、和老师一起诵读。
启发并
引导学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吟诵古诗,细细品味诗中“密密缝”、“迟
迟归”、“寸草心”、“三春晖”
所表达的含义。
二、新歌教学《游子吟》
1、视频欣赏《游子吟》
带领学生跟着
歌曲节拍,做“穿针”和“引线”的动作,在律动中感受二拍
子韵律,体验母亲的关爱之情。
2、画出歌曲旋律线条,体验它与歌曲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
3、手画旋律线,用哼鸣“m”为老师伴唱。
4、找出难点乐句,重点解决。
4、提示波音记号的演唱方法和表达。
5、连唱歌曲。
提示:第一、二乐句要唱得
亲切、温柔和深情,以表达深厚、无私的慈母之
爱;第三、第四乐句旋律跨度比较大,演唱时要赋予激情
,尤其要体会“报”字
所蕴含的深情,表达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心愿。
6、处理歌曲的强弱变化,凸显歌曲深情。
38
三、歌表演
1、分工合作
承担三个角色中的一个,分成三组合作设计、表演。 <
br>台前由一位学生扮演游子,吟诵《游子吟》;台侧一位女生扮演老母亲,正在
烛光下缝补衣衫;其
余学生轻声伴唱背景音乐《游子吟》。
2、相互评价
四、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39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唐诗》 “画”唐诗 竖笛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读唐诗》能够注意到歌曲演唱形式的变化,感受到多声部营造
意境的立体感。
2、用笔把古诗的抑扬顿挫画出来,通过有创意的方式来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子吟》深情地演唱。
说一说:平时感受到妈妈给予自己怎样的爱,自己是怎样去回报妈妈的。
二、欣赏教学《读唐诗》
1、初听歌曲,感受合唱歌曲中声部的层次感。
2、出示歌曲歌词,跟随音乐读一读。
3、在轻声哼唱中感受歌曲承上启下的段落感及清新自然的演唱风格。
4、尝试加入念白部分,体验合唱形式。
三、 “画”唐诗
1、诵读《登鹳雀楼》,理解词句所蕴含的意境美。
2、尝试把自己诵读音调的起伏用手势表现出来。
3、试着把音调的抑扬顿挫用笔画出来。
4、对照画出来的线条欣赏谷建芬作曲的《登鹳雀楼》。
四、竖笛
1、学习高音do的指法。
2、唱谱,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
3、指法练习,用较慢的速度吹奏。
4、掌握断音的吹奏技巧,声断气连,舌头的动作要轻巧敏捷,发出的音要短
促而富有弹性。
5、对比演奏,感受断音和非断音在乐曲表现中的不同效果。
6、练习吹奏《啄木鸟》。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40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自然轻盈的声音演唱《小儿垂钓》,了解诗中的人物、故事的发生、
表达的感情等。
2、以《小儿垂钓》为素材的卡农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训练
2、复习歌曲《游子吟》
二、欣赏童声合唱《小儿垂钓》
1、欣赏歌曲,对比各种出现的三种形式——诵读、齐唱和二部合唱。
2、练习按节奏有表现地诵读歌词,突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再听歌曲:学生以轻声诵读
加入合唱部分。在演唱和诵读中都要注意突出
强拍,诵读的声音要轻,以营造古诗的意境美。
三、新歌教学 《小儿垂钓》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来复述故事,谈一谈音乐的情绪表现。
2、用模唱的方法来感受旋律,突出三拍子的韵律特点。
3、关注第三乐句中的强拍休止。
思考:这个休止符的运用是为了表现小主人什么样的音乐形象?
4、学会运用轻巧的吐字来表现轻松愉快的氛围,揣摩故事中主人公的心境。
5、角色体验:
同桌互为二人小组,一位学生扮演“稚子”,一位扮演“路人”,
和着歌曲伴奏进行接唱。
四、成长的足迹:
1、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卡农诵读。
2、尝试进行二部卡农演唱,掌握两个声部进入的方式,感受和谐的合作氛围。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41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诵读《长歌行》 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 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长歌行》,初步感悟音调与节奏的变化对形象表现的作用。
2、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能在曲谱中将各种休止符识别出来,并知道各自休止
的时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儿垂钓》
用自然、轻盈的声音表现歌曲。
二、诵读《长歌行》
1、介绍汉代乐府诗歌《长歌行》,从“园中葵”到“水流到海不复还”
,引喻
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规劝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少,发愤图强,不要等到老了
再后悔。
2、出示原诗的最后四句,跟随节奏读一读。
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两个乐句的节奏发现两者
的异同——结构相似、音符时
值不同。体验休止符的运用带来的情绪变化。
4、在学生读准节奏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诵读。
三、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
1、认识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自己记忆它们。
2、用相应时值的音符来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时值。
3、在学习过的歌曲中找出休止,感受它们在旋律中的作用。
四、成长的足迹《静夜思》
1、理解《静夜思》的诗意。学生自愿诵读,小组内交流。
2、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诵读,比较与自由朗读之间的不同,体会古诗诵读的韵
律感。
3、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古诗,组内再次交流,讨论怎样读才好听。
4、配乐诵读,全班展示。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42
第六单元 牧笛声声
教学内容:
唱:《牧童之歌》《牧羊女》
听:《听一阵阵歌声》《牧童短笛》
认:力度记号
奏:竖笛练习(六)
动:综合表演《牧童之歌》
评: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能主动参与
到各项活动中来,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感受牧歌的基本特点,
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其特色与美。
2、对比聆听《牧童短笛》的主题,感受音乐形象与情绪变化,加深对主题旋
律的印象,并尝试
为作品划分段落。通过聆听《听一阵阵歌声》,感受德国牧场音
乐的风采,体验看平的形式特点。 3、牧童的歌,咏唱着孩子眼里的美丽自然和劳动创造的情景。世界各地都有
动人的牧歌,让学生有
比较地感受音乐中表现的山野、草原、牧童放歌的悠悠风
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劳动的
人文情怀。
4、在多姿多彩的“牧笛声声”中继续学习和巩固节拍、力度等音乐知识,提
高音
乐综合表现能力。尝试用卡农的形式表现简单的旋律。熟悉已学的音名与相
应的柯尔文手势,能在歌曲中
找出,并按高低顺序排列。
5、学习高音八孔竖笛高音RE的吹奏指法,能演奏由sol
la ti do re五个
音组成的乐曲《布谷》。
教学重点:
认识四二拍拍
号,知道其涵义及强弱规律;认识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
知道其时值,能在曲谱中将其辨认出来。
教学难点:
学习用卡农的形式进行诵读活动。
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是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34年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曲名取意于
43
我国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此曲短小精致、形象鲜明,
具有
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洋为中用”、探索中国风格的范例。
《听
一阵阵歌声》是一首优美的德国民歌,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草
原乡土气息。D大调,四三拍,全
曲只有三个乐句。歌曲弱起进入,仿佛将听者带
入清新芬芳的草原,简单而富有动感的三部轮唱,描绘出
牧童一阵阵的歌声、短
笛声在草原上此起彼伏的回荡,充满了童趣,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哈萨克族民歌,展现了牧童在辽阔美丽
的草原放牧时的音乐形象及喜悦
心情。生动地描绘出小牧童骑马扬鞭放牧的音乐
形象;第四乐句又回到了平稳的节奏,概括了全曲,表达
出牧童放牧时的愉悦之
情。
《牧羊女》是一首明快的三拍子捷克民歌。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
畅的旋律
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牧羊女的愉快心情。音乐语言简炼,乐曲结构清楚。全曲
仅由四
个乐句构成。第一、二、四乐句很相似,第三乐句以欢快跳跃的节奏与其
它乐句形成对比,描绘出羊叫声
、歌声、流水声,使全曲更生动活泼,感人而又
简练。需要注意每个乐句句尾的不同之处。
教学时间:三课时
学情分析:
4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牧童之歌》
动:综合表演《牧童之歌》
评: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借自己的歌声表达哈萨克小牧童在草原放牧时的愉悦心情。
2、律动中关注音乐
音区的变化,启发学生发现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关系,熟悉
歌曲旋律。学习、体验音乐节奏与情感的关系。
3、启发学生运用力度记号,自主地处理歌曲、表现出声音的强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多首牧歌的音乐欣赏,感受它们不同的音乐风格。
介绍:牧歌式声乐体裁种类之一。中国与外国均有牧歌,多流行于民间。
二、新歌教学《牧童之歌》
1、律动与欣赏《牧童之歌》
带领学生在音乐的指引下律动,关注老师动作与音区变化之间的联系。
低音区——河滩
中音区——平原 高音区——山坡
2、画出歌曲旋律线条,划分乐句。
3、手画旋律线,用哼鸣“lu”为歌曲伴唱。
4、找出附点乐句,重点解决。
4、连唱歌曲,用轻巧的吐字表达牧童放牧时的快乐心情。
5、完整背唱歌曲。
三、综合表演
1、情境演唱
小牧童来到了山坡,他向山下眺望,发现草原非常辽阔
,心情特别舒畅。思
考这时他的歌声会是怎样?哪一种速度更合适?
2、相互评价
45
3、加入打舌声响的伴奏,模仿马蹄奔跑的声音。
4、加入简单的二声部,尝试合唱处理。
5、综合:渐强的马蹄声——念歌词、打舌——原速
度演唱、律动、打舌、打
击乐——放慢速度演唱、二部和声加入——原速度演唱、律动、打舌、打击乐—
—渐弱的马蹄声。
四、小结
教学反思:
46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听一阵阵歌声》唱:《牧羊女》认:力度记号评: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通过德国名歌《听一阵阵歌声》的欣赏,感受三拍子音乐的动感,领略富有动感的二部轮唱音乐效果。
2、用舒展快乐的歌声表达牧羊姑娘的愉快心情。
3、认识四种力度标记,并尝试设计用它们处理歌曲,感知力度是在对比中形
成的。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听一阵阵歌声》
初听:歌曲是什么节拍?留意到这里有几个声音在歌唱?它们之间有什么样
的关系?
做一做简单的卡农练习,体验卡农音乐形式的动感。
二、歌唱教学《牧羊女》
1、初听歌曲,描绘一下这位牧羊姑娘的心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2、出示歌曲歌词,跟随音乐读一读。
歌曲有几个乐句?
3、用“lv”跟音乐模唱旋律。
有相似的乐句吗?它们出现在哪里?不同在哪里?试着唱一唱。
设计这三个乐句的律动,老师规定相同部分的动作,学生设计结尾部分的
变化动作。
4、学唱第三乐句旋律。自由设计这个乐句的表演动作。
5、完整练习演唱歌曲。
三、 力度记号
1、游戏:找娃娃。老师运用力度不同的鼓点声引导学生找到藏在教室里的娃
娃。
2、认识表示音量大小的四种力度标记。
3、听老师演唱《牧羊女》,把相应的力度标记填入合适的位置。
4、指导学生按照标记练习演唱歌曲。
47
四、成长的足迹
1、在歌曲《牧羊女》的旋律中找出已学会的音名并复习相应的柯达伊手势。
2、加上手势唱一唱整首歌曲的旋律。
3、指法练习,用较慢的速度吹奏。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48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牧童短笛》奏:竖笛练习
教学目标:
1、在音
乐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并尝
试为作品划分段落。
2、学习高音八孔竖笛高音区re的指法,能演奏乐曲《布谷》。
教学过程:
一、欣赏 《牧童短笛》
1、初听:说一说乐曲的情绪及表现。
2、介绍乐曲及其
作者——贺绿汀。(让学生了解此曲在1934年亚历山大齐尔
品举办的“征办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活动
中获第一名。)
3、复听:依据情绪表现划分乐曲段落,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或图形来表示乐
曲的结构。(了解再现三段式的曲式特点)
4、对比欣赏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有了哪些变化?
5、用指尖敲击桌沿的方式为第二乐段伴奏,体会情绪的变化。
6、再次完整听赏。
二、竖笛
1、复习连音和断音的吹奏吐音。
2、复习高音do的指法与吹奏。
3、教会学生高音re的指法(在高音do的指法上放开左手大拇指)并指导学
生练习。
4、学习《布谷》。
听老师示范吹奏。
找出新学习的高音re,和老师做接龙游戏。
交换接龙位置。
学生尝试练习完整吹奏。
加入演唱、轮奏、打击乐器等演奏形式做综合表演。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49
第七单元 爷爷故事多
教学内容:
唱:《爷爷为我打月饼》
《儿童团放哨歌》
听:《映山红》 《司马光砸缸》
动:小小音乐剧
奏:竖笛练习(七)
认:反复记号
评:成长的足迹(一)(二)
教学目标:
1、感受革命历史歌曲的时代特点及鼓舞作用。在以诵读、歌唱、打击乐器演奏、舞蹈等方式进行的综合表演活动中选择自己合适的角色,参与其中,与同伴
愉快合作,体会故事
与表演所带来的快乐。
2、通过欣赏与演唱,感受歌曲抒情与叙事的不同特点与艺术效果。听赏《映<
br>山红》感受先辈们深切的革命情怀。学习用连贯的声音、述说的语气演唱《爷爷
为我打月饼》,感
受革命先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关怀之情。
3、演唱以进行曲风格呈现的《儿童团放哨歌》,感悟战争年
代儿童歌曲的精
神面貌和英雄气概,体会休止符在进行曲中的作用。
4、在听赏基础上开展小
小音乐剧《司马光砸缸》创演活动,通过唱、念、奏、
舞的实践提高综合表现能力,通过编创打击乐器演
奏和音乐剧表演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创造能力。
5、认识反复跳越记号,能在歌谱中识别,并
按其顺序正确地演唱歌曲;巩固
对休止符的认知,能在曲谱中准确识别,并在表现音乐形象中自然地运用
。
6、巩固已学过非连音奏法,熟练掌握高音八孔竖笛sol-
re’5个音的指法,学
习吹奏的歌民歌《小蜜蜂》。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和乐曲
2、正确休止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感受其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中所起的作
用。
50
教材分析:
《爷爷为我打月饼》是电影
《啊!摇篮》中的一首插曲。歌词为叙事童谣体,
以叙唱“我”与“爷爷”共同“打月饼”的故事,抒发
老少两代间浓浓的革命情
谊。
歌曲《儿童团放哨歌》是著名女作曲家瞿希贤所作《红军根据地
大合唱》中的
第三乐章,创作于1956年。这首歌节奏鲜明、格调明朗,表现了儿童团员的英勇
形象,非常生动。
歌曲《映山红》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由陆柱国作词、傅庚辰作曲。歌曲节奏舒展,旋律优美,装饰音的运用使歌曲更加委婉动听,让人感受到民歌
的风味,表达了对党
的坚定信念和革命必胜的决心。
《司马光砸缸》是从近年来我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一
首好
歌,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20xx年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金奖。该歌
曲的
歌词由小学课文《司马光砸缸》改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寓理于事、叙
事出理。
教学时间:四课时
学情分析:
5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爷爷为我打月饼》 欣赏《映山红》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感悟时代特点及音乐的鼓舞作用。通
过律动,提高音乐表现
力和创造力。
2、通过欣赏《映山红》,感受民歌风味,让孩子更加热爱祖国和共产党。
教学过程:
一、欣赏《映山红》
1、导入: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名叫《闪闪的红星
》的影片?请你为大家说一
说故事的大概情节。
2、初听歌曲《映山红》
3、老师朗读歌词,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4、再听《映山红》的琵琶独奏曲
5、对比女声独唱和琵琶独奏的不同效果和感受。
6、简单介绍歌曲:这首歌曲节奏舒展,旋
律优美,情绪轻松,装饰音的运用
使歌曲更加委婉动听,让人感受到民歌的风味。
二、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1、导入:爷爷是个老红军,南征北战为革命”革命电影可
多了,你知道还有
一部叫《啊,摇篮》。请知道剧情的同学介绍影片的大概内容。
2、听录音范唱
3、跟琴声哼唱歌曲旋律。认识反复跳越记号。
4、请同学讲讲革命故事,启发情绪,更好的唱好歌曲。
5、轻声跟琴声唱一唱,老师指出不足之处。
6、全班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律动
1、跟着音乐做动作。
2、请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动作,教给其他同学。
四、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5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儿童团放哨歌》 歌表演 队列行进
教学目标: <
br>1、学唱《儿童团放哨歌》,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了解
休止符在音乐中的作
用及革命歌曲(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2、通过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了解儿童团与少先队的关系。
3、在我的创造、歌表演中,节奏感得到强化,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
一、听赏两首进行曲
1、听着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学生做简单的动作。
2、师:你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在边唱边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二、新歌教学
1、导入:听歌曲《儿童团放哨歌》,感受歌曲的风格、情绪、时代。
2、对比两首歌曲,找出共同点
3、相关知识介绍:少先队和儿童团的关系,使学生了解革命战争时期音乐文
化所发挥的作用。
4、启发学生说表现革命战争年代少年儿童生活与经历的电影、故事、歌曲等。
5、跟琴声哼唱歌曲旋律
6、学着运用硬起声的演唱方法,突出二四拍的强弱。
7、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休止。
8、歌表演,分组创编动作,也可进行队列操练。
三、听音乐,队列行进
1、小组合作:音乐中模仿儿童团员
2、走出不同的队形并展示
四、拓展练习:
1、简介:大、小军鼓常用的节奏及敲击方法
2、练习:全班分成四组,每组练习敲击
五、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5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小音乐剧《司马光砸缸》
教学目标:
1、参与小
小音乐剧的演唱、演奏和表演,在熟悉相对应的各部分音乐基础上,
开展模仿、创编等活动。
2、通过音乐剧的唱、奏、演,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和《儿童团放哨歌》
1、小组演唱歌曲,提醒学生声音整齐轻快。
2、邀请学生独唱,其他孩子声势伴奏。
二、创编情景剧:司马光砸缸
1、导入:儿童团员们个个机智勇敢,人小志气大,今天老师还
要为你们介绍
一位聪明机灵的小伙伴,让我们一起来邀请他。
2、初听乐曲,请学生记忆音乐中最深刻的部分。
3、你听出他是谁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他?
4、你能模仿刚才音乐中的部分内容吗?
5、音乐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6、唱一唱:
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帮助学生学唱这个节奏
7、奏一奏:
节奏诵读和打击乐器伴奏
8、演一演:
小组合作,设计动作和练习
9、展示各组练习成果。
三、竖笛练习
复习竖笛曲6
哼唱竖笛曲7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54
第八单元 快乐十分钟
教学内容:
听:《哦,十分钟》 《放轻松》
唱:《跳到我这里来》 《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动:集体舞:跳到我这里来《西伦达》
音乐游戏:节奏九宫格
评:成长的足迹(一)成长的足迹(二)
教学目标:
1、
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演唱、听赏、集体舞等活动中感受音乐对于丰
富校园文化的作用,享受音乐带
来的快乐。
2、欣赏《哦,十分钟》和《放轻松》,通过模唱、声势律动等活动感受歌曲
的情绪和韵律。
3、用轻松、快乐的声音演唱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和《跳到我这里来》,
并尝试用打击乐
器伴奏丰富歌曲的表现。
4、在集体舞《跳到我这里来》与同伴的愉快合作中,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交流
,
并分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5、结合本单元音乐作品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音乐知识,能熟练地
认识全音符、
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构成的
节
奏(旋律);在音乐游戏“节奏九宫格”中能较准确地把握本学期所学音符与休
止符的时值。
教学重难点:
1、用轻松、快乐的声音演唱歌曲,模唱歌曲的主题旋律,和着音乐做出相应<
br>的声势动作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正确地演唱歌曲
2、在音乐游戏“节奏九宫格”中能较准确地把
握本学期所学音符与休止符的
时值重点: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及韵律
3、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歌词的创编,投入到集体舞活动中去。
教材分析:
《跳到我这里来》是一首美国舞曲。歌词简洁,多用重复,表达邀
请舞伴的热
忱及与朋友共舞的欢乐。让学生通过音乐与舞蹈活动,感受
音乐与姐妹艺术的密
切联系,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他们对音
乐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
55
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养成与他人合 作的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意识。
《牧羊女》是
一首捷克歌曲,34拍,以欢快明朗、充满热爱美好生活的激情,
并以舒展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大自
然的美景和牧羊女的愉快心情。第一、二、
四乐句很相似,第三乐句以欢快跳跃的节奏与其他乐句形成对
比,描绘出羊儿叫
声、歌声、流水声,使全曲更生动活泼,感人而又简练。
《快乐的孩子爱歌唱》这首歌把快乐与歌唱紧密联系到一起,阐述
了:快乐
的孩子爱歌唱,爱歌唱的孩子会快乐。歌词采用比喻形式的
排比句,以鸟儿爱飞
翔、蜜蜂爱花房、流萤爱火光比喻快乐的孩子爱 歌唱。歌曲节奏很有特点,活泼,有动感。这首歌曲的歌词密度较大,每个小节最后两拍都是“×××”,
这
也为打击乐器的编配及演奏提供了线索。
教学时间:四课时
学情分析:
5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快乐恰恰恰》 《跳到我这里来》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快乐恰恰恰》,体会乐曲的愉快情绪,并能和着音乐跳一跳。
2、能用欢快活
泼的情绪正确地演唱歌曲《跳到我这里来》,并积极投入到歌
词的创编活动中去。
3、参与集体舞的表演,培养肢体协调性,增强相互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欢快音乐声《幸福拍手歌》中走进教室。
2、师:同学们还记得刚才那首歌曲吗?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吧。
生和着音乐,边唱边跳。(律动)
二、导入
1、师:“同学们,当你开心时,你可
以歌唱,可以拍手,可以大笑,那么接
下来让我们看看,这群小朋友她们是怎么来展现自己的快乐的”(
观看集体舞《找
朋友》片段)
2、刚才视频里的小朋友她们都是通过自己的舞蹈来表现自己的
快乐的,你能
看出集体舞的特点吗?(大家要相互交流,相互配合,每个人都很快乐)
3、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学习一首舞蹈性很强的歌曲《跳到我这里来》。
4、老师表演时想请同学们为我拍手伴奏,行吗?节奏是这样的
X X ︱ X
X X X
5、请学生拍手念一念。
6、看动画片舞蹈片段。
7、影片中的小精灵快乐吗?你从哪看出来的?它和我们学唱的歌曲有什么关
系?
三、学习歌曲
1、听录音。(生拍手,感受歌曲情绪)
2、有节奏的念歌词。
3、轻声哼唱歌曲。
4、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
5、师生接唱。
6、用什么样的速度最能表现我们的快乐?(稍快)
7、生完整的演唱。
57
四、集体舞
师:刚才同学们跳的那么开心,老师也想跳一曲了。
1、放音乐(两遍),第一遍单人舞,第二遍双人舞。
老师范跳《跳到我这里来》。
2、老师组织学生共同学习集体舞动作。
①集体动作(单人)
左脚向侧踏一步,右脚跟,同时拍手;右脚向侧踏一步,左脚跟,同时拍手;
反复循环。
②双人动作:
动作一:两人钩左臂,右手叉腰,跑跳步旋转。
动作二:两人左手相牵举过头顶,右手叉腰,做跑跳步旋转。
动作三:两人双手相牵,做跑跳步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③播放音乐,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行表演。
师:好了,让我们用自己选择的方式演唱一遍。
学生用中速有表情地演唱,并请几位同学进行舞蹈表演。
五、小结下课
师:今天这
节课,我们用歌声和舞蹈体验了快乐,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快
乐地离开教室。(在音乐声中学生边唱边
跳,离开教室)!
课后反思:
58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哦,十分钟》 《放轻松》
教学目标:
1、欣赏《哦,十分钟》和《放轻松》,感受歌曲的情绪及韵律。
2、模唱歌曲的主题旋律,和着音乐做出相应的声势动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导入
1、师生在《哦,十分钟》的音乐伴奏中问好。
2、师:同学们,当你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
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十分钟)
在这“十分钟”的时间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都会做些什么呢?
师:刚才大家都用语言表达了这十分钟里快乐的心情,现在老师要用音乐来抒发
一下对这“十分
钟”的感情,请大家轻声拍手为我伴奏?(教师范唱《哦,十分
钟》,初步整体感受歌曲)
3、师:这首歌曲能表现出你们课间高兴的心情吗?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歌曲
三、欣赏《哦,十分钟》
1、师:听一听,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播放音乐)
2、师:再感受一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啊?
3、出示歌曲第一部分乐谱,师弹琴,学生用la轻声模唱
4、师生接龙唱旋律
5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la来演唱这一部分,休止符的地方我们可以用拍手
来表示。(师弹奏钢琴)
6、出示第二部分旋律
6—|4 6 |5 5|5—|4—|2 4|3 3|3—|
哦 十分钟, 哦 十分钟
7、师生接唱,师指导“哦”的口型,一字多音要唱的连贯、圆润
8、师范唱,学生模唱。
59
9、 师带生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10、师生共同完整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11、师:同学们,让我们唱着这首歌,再现一
下课件十分钟的情景好吗?找
好你的小伙伴哦(播放音乐,生边唱边表演,进行律动)
四、欣赏《放轻松》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2、师:在课间,同学们的心情自然轻松起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名
叫《放轻松》。
3、出示歌谱,再听歌曲,学生跟音乐哼唱旋律
4、出示节奏谱,师带生练习
5、跟着音乐做做声势动作,感受节奏
6、师生完整演唱歌曲
7、观看歌曲视频,感受轻松的情绪
五、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60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成长的足迹二
教学目标:用轻松、快乐的声音演唱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并尝试用打击乐
器伴奏丰富歌曲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带小
朋友到美丽的大花园里看一看,走一走,因为花园里有许多小动物在开音乐
会呢。你们听音乐
会开始了。花园里传来了欢快的音乐。放《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音乐。你们知道都有谁吗?(边说边出示
XXX、XX、X、X-的节奏背面
有小鸭子、小鸡、小狗图片。师按小鸡、小鸭、小鸭、小狗的顺序排列起来
生:纷纷说出小动物的名字。
2、让生按老师排列的动物的顺序读节奏XXX XX
XX X
生强师弱或生弱师强的节奏游戏
知道吗?快乐的音乐会不一会的功夫又引来了好几个朋友,你们听听都有
谁?
三、歌曲学唱
1、听范唱
生:鸟儿、蜜蜂、流萤、孩子(师出示鸟儿、蜜蜂、流萤、孩子图片并带有
快乐的鸟儿、勤劳的蜜蜂、小小的流萤、快乐的孩子歌词)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老师也想来演唱,请大家用小耳朵认真地听快乐的
鸟儿、勤劳的蜜蜂、小小的流萤、快乐的孩子它们都在干什么吗?
2、再次听音乐
师:活泼的鸟儿爱什么?生:爱飞翔
师:勤劳的蜜蜂爱什么?生:爱花房
师:小小的流萤爱什么?生:爱火光
师:快乐的孩子爱什么?生:爱唱歌
61
3、师出示歌词及题目图片按旋律线走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4、老师读上一句,学生接下一句(配上节奏乐)。
5、齐读歌词
6、分组朗读
7、教师再次弹唱歌曲,学生跟唱。
师:现在再来听老师唱一遍,请会唱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轻轻遍。
8、教师弹奏歌曲,学生学唱歌曲。
开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逐步减弱音量直至退出。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用很好听的声音唱。
9、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四、成长的足迹二
和着《放轻松》的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随音乐表演。
五、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62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竖笛练习八 成长足迹一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音乐知识,能熟练地认识全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构成的节奏(旋律)。
2、竖笛练习8,能较流畅地用竖笛吹奏《五月星》,齐奏时能与其他同学一起
整齐地吐奏与换气。
一、复习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1、提供创编的对象,进行单句歌词的创编。
学生根据图片回答老师提问:
例如有漂亮的什么?漂亮的孔雀爱干什么?
有活泼的什么?活泼的小猴爱干什么?等等。
2、教师示范演唱创编内容
师;既然
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听我们唱歌,我们就把它们放到歌词里,好不
好?先听老师把什么动物放到歌曲里了
。
师可范唱,找生创编
3、成长足迹一
二、音乐九宫格
老师出示一个九宫格,让学生用X
X,X,X—,0等基本节奏填入九宫格,然后
横排、竖排、斜排进行组合节奏,并用手拍出来。
三、竖笛练习
1、复习竖笛7
2、师范奏《五月星》
3、学生哼唱竖笛8旋律
4、手指操,边唱边动手指
5、小组互相检查手指操
6、慢速吹奏乐曲
四、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