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苏教版科学3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考勤机制度-和中留学
苏教版科学3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1.理解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并且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
2.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
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
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验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2.通过实验感受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并能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ppt、凳子、烧杯、纸巾、水槽9个、橡皮泥一团、注射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PPT出示“抢凳子”游戏环节及相关规则)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有哪位同学想上台参
与呢?
(抽调5名同学,摆上四个板凳,进行一轮游戏。游戏时注意安全)
根据时间来确定游戏的次数。
老师: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做“占据空间”,
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一杯水
装满了杯子,占据了空间……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占据空间的现象)
总结: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
《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呢? <
br>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确实存在,那么他能不能像水、粉笔、石头等物体那样
占据空间呢?(由于空气
是无色无味的物质,判断它能否占据空间,我们最好
通过实验来观察。)
(二)实验探究一:
1.出示透明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
2.教师演示实验,老师做大家要仔细看哦!边演示边讲述操作要求:
(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
(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
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
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
(3)用桌上的毛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老师先不公布实验结果,学生猜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
3.分组实验。
4.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个小
组想补充?同时老师公布刚才
试验结果让大家共同见证。
5.不成功的小组反思: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
6.小结:——因为空气占据了烧杯的空间,水流不进去,所以餐巾纸不会
湿。
空气和固体一样也能占据空间。
(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三)实验探究二:吹气球。
(根据课前准备的气球,老师请多位同学上台演示吹气球)
老师提问:气球里是什么?为什么气球会变大呢?
生1回答:空气;
生2回答:因为空气进入了气球里。
老师总结:这进一步说明了空气能占据空间。
(四)实验探究三:推动注射器,观察空气的特性。
(出示注射器)
老师: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下
面我们就用这个注射器来研究
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教师示范:我们可以用注射器抽取空气。然后用橡皮堵住管口,分别用不
同大小的力压活塞,看能不能让针筒里的空气占据的空间发生变化。假如松开
压住的活塞,又能看到什
么现象?
4.学生分组实验,亲自体验。
5.汇报交流:空气占据空间有什么特点?
(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
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你还有没有其他发现?
(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总结:向下压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了,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且空气
具有弹性。
三、总结拓展
1.空气能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
气筒,沐浴液、篮球,气枪、气球、轮胎等
调查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到了空气被压缩的性质。
2.上课前,邻居的王奶奶碰到了一
个难题,她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她解决
一下,今天我把她的难题带的课堂上来了。(出示课件:王大妈买
了一大瓶酱
油,想用漏斗将它倒入小瓶子里,漏斗的颈口是紧紧塞住瓶口的,这时她遇到
一个难
题:酱油倒不进去。)为什么流不进去呢?你能想办法解决吗?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互相说一说吧!
五、板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
空气具有弹性
2.空气有质量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有质量的,但是质量很轻。
2.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设计简单实验,并能够通过实验获取证据,对现象进
行解释。
3.使学生形成尊重客观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
学习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会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学准备
课件、气球、铁架台、细长棍、充气筒、电子天平、篮球、小夹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对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空气,我们发现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那么
我们知道水占据空间,它有质量,空气有质量吗?
预设答案:没有、有……
师:假如空气是有质量的?我们能通过怎样的方法来验证呢?讨论一下,
想一想。
预设答案1:通过秤可以量放气前后的皮球的质量……
预设答案2:可以通过天平进行测量……
(板书:空气有质量吗)
二、根据PPT,进行课程教学
(一)用天平验证空气是有质量的。
1.吹气球比赛。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看谁吹
的大。
(给出学生吹气球的时间,比一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游戏时注意
安全。)
师:同学们,我们发现当气球被吹起来后,里面充满了空气。那么怎么样
才能验证空气是有质量的呢?
2.设计实验:用简易天平证明空气存在质量。
(1)展示铁架台和细长棍。
(3)用充气筒给气球充气,注意充的气的量要尽可能一样,把气球系好,
不让气球跑气。 <
br>(4)把气球用小绳系在细长棍的两边,然后把细长棍放在铁架台上,找准
平衡位置,做一个标记
。
(5)取下其中一个气球,将其中的气放掉。
(6)重新挂回细长棍上,把细长棍放回铁架台上,支点是刚才标记的位
置。
实验结束。
师:同学们有那些发现?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了哪些问题?实验过程中有哪
些注意事项?
(给出学生思考时间,分小组讨论,然后找代表解答问题,最后集体讲
解。)
总结:
因为两边的气球中都有空气,天平平衡后,放掉一边的空气,则天
平向没有放气的气球偏去,说明空气存
在质量。
师:同学们还有哪些方法证明空气存在质量呢?请你们想一想,说一说。
(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自主寻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含有质量的,那么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呢?怎么测量呢?
(展示充满气的皮球)
1.需要一个测量工具——电子天平。
(展示电子天平)
2.先测出这个充满气的皮球的质量。
(测量充气皮球的质量,然后在黑板上记录下数值。)
3.然后把皮球放了气,再放到天平上测量质量。
(测出放气皮球的质量,然后在黑板上记录下数值。)
4.比较黑板上记录的两个数值,然后说一说这两个数值代表的意义和差值
代表的意义。 总结:充气皮球的质量等于皮球的质量加上空气的质量;放气皮球的质量
就等于皮球本身的质量;差
值就等于空气的质量。
(板书:测量空气质量)
三、总结拓展
1.空气是有质量
的,但是由于空气是气体,流动性比较大,再加上质量比
较轻,所以容易被忽略。
2.你能比较出一升空气和曲别针之间的质量关系吗?请你简单的说一说你
的方法。
3.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的数字是“0”。
(3)将要称量的物体(小夹子等)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去显示数字即可。
总结: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用于测量物体质量。注意单位。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空气的质量是可以被测
量的。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
用相关的知识来服务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1.通过不同的方式验证空气是有质量的,与同学交流方法。
2.做对应的一课一练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空气有质量吗?
设计实验
测量空气质量
天平的使用
3.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知道热空气上升是因为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感官进行实验、操作、推理认识自然事物的
能力。
3、情感目标: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
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难点:通过实验认识热空气为什么上升。
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火柴、纸杯、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有关孔明灯视
频、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充满空气的气球如果对着你的脸放掉气球中的空气,你有什么感
觉?说明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谈话:这是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学习过空气的性质,知道空气要占
据空
间,空气是会流动的。复习空气的性质。
4、做游戏。对着左手掌心轻轻地哈一口气,再对着右手掌离远点使劲吹一
口气。
5、提问:两只手感觉有什么不同吗?(揭示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通过回
顾上节课的知识和小游戏揭示了本节课的主题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进一
步感受到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也蕴含
着科学知识。
(二)提出问题,做出猜测
提
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节课到底要学习热空
气和冷空气的什么知识呢? 引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具有流动性,你能根据空气的这个
性质提出一个和热空气、冷
空气有关的问题吗?
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测。对于学生的猜想我并不急于下结论,让他们
说说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测的能
力。
(三)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作出猜测之后,再让学生从实验中小心求证。这个环节我分了三
步完成第
一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借助生活经验研究冷空气的流动;第二步,探究热
空气为什
么会上升。
实验1:感觉热空气
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
方,感觉什么
地方最热?(安全教育)
1.学生猜测。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
6.学生回答。
7.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二:借助纸蛇的转动了解热空气上升,验证热空气上升。
1、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3、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
实验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实验3: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
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
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
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
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1.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小结
: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
往上升了。
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板书:冷空气)
2、提问: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3、启发回忆: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气飘向哪里?打开冰箱时,“白气”
向哪个方向流动?
4、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板书:下降↓)
生活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例子。
(四)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你会把制冷空调和暖气片按在哪里?为什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外拓展
1.你知道“孔明灯”、“热气球”利用了什么原理制成的吗?
2.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六)课后作业
回家做一个孔明灯或者热气球。
板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沉
同体积的热空气轻,冷空气重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4.土壤的成分
教学目标: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教学准备:挖土壤的铲子1把、报纸若
干(垫在桌上让学生放土壤)、抹
布1块、清水,放大镜1个、2-3根玻璃棒或木棒。以上材料每小组
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你们
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
壤吗?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确定本课
的研究内容。
3.讨论:我们出去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
4.按小组分发工具。
设计意
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土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
周围的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学生又未必
作过细致透彻的观察研究,借此活动激
发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
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活动。学生挖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看到了什
么,并记录。
2.小组交流: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注意观察土壤中“居民”的生活,
它们都在干什么?)
3.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集田野里、花
圃或水塘边等生活场所的土壤,因为这
些“有结构的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要达成的目标。同时,通
过对这些材
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
妙。
三、感性认识,提出设想,深入研究。
活动:研究土壤的成分
1.让学生回忆以往
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
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
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
地运用这种方法。
2.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大家都对土壤
有了更多的认识,但那只
是凭肉眼或是放大镜进行的初步观察。要想知道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我们还<
br>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现在就请四人一组,做一做下面这个实验,看它是否对
你了解土壤有所帮助
。
实验步骤:
(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2)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在等待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
用手使劲握一握,再摊开纸
巾,纸巾上面留下了什么?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3)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
注意事项:
(1)土块要轻放。
(2)搅拌要彻底。
(3)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
(4)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步骤看到的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
3.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这份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四.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结果。
谈话: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土壤成份:由空气、水、沙、黏土、动植物残留物等构成。
5.土壤的类型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科学知识[来源: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比较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等主要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
、白纸(3张)、烧杯、
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
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土样、纸巾、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通过上一课的观察,你认为我们周围的土壤有哪些特点?
2、学生回答
3、过渡: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的颗粒大,有的
颗粒小?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
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
(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观察土壤
1、谈话:课前,我们都已经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样本,现在请大家拿出<
br>来。同桌两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样本,一个人观察,
另一个人记录,要求
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的特征,并把我们看到的情况用图
画、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活动。
3、汇报交流,互相评价(哪组的发现或记录价值、特色)。
活动二:研究土壤的种类
1、观察颗粒大小
(1)谈话: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
来了三份土壤的样本,请你们仔细观察,
首先看看它们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领取土壤样本,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3)汇报自己的发现。
(4)学生阅读资料。
(5)师生小结:通过这一环节观察、阅读活动,对土壤有什么更多的了
解。
2、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1)提问:沙土、黏土和壤土的颗粒大小不同,在遇
到下雨这样的情况
时,它们的渗水性会不会一样呢?你是怎么认为的?
(2)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3)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量的控制:土
壤的多少、
倒入的水量、倒水的速度要保持不变;不同的条件:三份不同种类的土壤;以
及最后
怎样获取水量的不同:
方法1:倒入量杯;
方法2:直接用尺子测量高度。
(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
3、用多种感官了解沙和黏土的不同
(1)每组一份沙和黏土的样本,请学生参照课本第7页提供的方法来比
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2)讨论:每一种土壤看上去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感觉像什
么?哪一种更硬或更光滑?加点
水握一握,哪种可以握成团?
(3)激趣:再试着把它们分别放在胶卷盒里摇动,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
音
是否相同。或者是闻一闻它们的气味是否相同。
分组活动,交流。
(三)课后拓展指导
1、谈话:同学们都已经对土壤有了非常丰富的了解。
2、提问:你知不知道我们南京地区的土壤是什么类型的?有什么特点
呢?适合种植哪些植物?
3、学生思考、回答。
4、指出: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
得出
的。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
5、学生思考、回答。
6、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查阅、请教专家等。
板书设计
土壤种类:沙土、黏土、壤土(颗粒大小不同、渗水性不同……)
6.肥沃的土壤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2.动手实验,研究蚯蚓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教学准备:
准备:塑料袋、土壤、果皮、韭菜叶、香蕉皮、透明的塑料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一组图(在左边土壤中生长的小苗和在右边土壤中的生长的小苗有什么
不同?)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一个长得好,绿油油的;一个长得很细黄。)
你觉得跟什么有关?观察两幅图中的土壤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颜色、湿度等方面进行交流)。
提问:为什么土壤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别呢?你们认为这可能和什么因素有
关?
学生思考、回答。
归纳:跟土壤是否肥沃有关。(出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初步了解腐烂的植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提问:还记得上节课在校园里
观察土壤时看到的情况吗?被落叶覆盖着的
土壤有什么特点?没有被落叶覆盖的土壤又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汇报: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作出假设,推测原因。
出示一组落叶在土壤表面腐烂、分解的图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有什么不
同。
指出:落叶落到
土壤表面后,会逐渐腐烂。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我们称为
腐殖质,它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
,土壤就越肥沃。
激趣:想不想亲自观察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究竟会怎么变化?这可不
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得到结果的,要持续几个星期才行,能坚持下来吗?
教师结合课本插图,讲解做肥料袋的方法。注意提醒学生:
选择容易腐烂的植物,如:香蕉皮、韭菜叶
等,要记住往塑料袋中放了哪
些物品,以便今后查寻、对照。可在袋中放入一两条蚯蚓。
每
隔几天要进行一次观察、记录: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蚯蚓和香蕉皮、菜叶
有什么变化,还要观察土壤的颜色
、松软程度等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制作肥料袋,填写实验报告。
2、了解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出示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的阅读资料。
你认为蚯蚓能担当起这个称号吗?理由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在两个塑料盒中
分别放上土壤,放一些菜叶,一个盒子里放几条蚯蚓,一
个盒子里不放蚯蚓,观察过了几天后,两个盒中
的土壤有没有变化?(并填写
对比实验记录)
3、了解肥沃的表层土的形成过程。
三、拓展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书上拓展题
板书设计:
肥沃的土壤
腐殖质 土壤动物
7.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
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2.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3.
意识到自己可以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准备:泥土、草皮、水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
1.师: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
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
壤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2.学生先交流, 再全班交流。
3.小结
: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是动物生存
栖息之地。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
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土壤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所遭受
的人为破坏,以便在课堂上展开充分地交流,所以在课前给学生几周时间作些
准备工作,让他们围绕“土
壤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们对土壤做了什么”这
两个主题展开调查了解和实验。
二、交流讨论,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
1.提问:土壤为我们做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又对土壤做了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
中都有一些破坏土壤
的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
呢?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下
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所查资料和所做实验大胆去想象,进一步研究土壤
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为人
类提供了什么,为生命提供了什么,了解人类的
行为对土壤造成什么危害,并由此使学生感受到土壤的伟
大,产生对土壤的感
激之情。
三、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谈话: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
2.学生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你想对土壤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对同学们说些什<
br>么?请将你想说的、想做的,用文字或者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出一份保护
土壤的小报,在校园
内举办一个小报展,呼吁全体同学都加入到保护土壤,保
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设计意图:让学
生将“保护土壤”从一句口号转变为自己真实的行为,从
关心身边的植物、身边的土地开始,从管好自己
手中的垃圾开始,共同加入到
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使学生牢固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
活
动。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8.认识固体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2、能够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3、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4、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固体,什么样的物体是液体。
2、知道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2、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组合作研究固体的性质。
难点:多角度认识、描述固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牙膏、水槽、玻璃棒、面粉、汤匙
学生分组研究材料:石头、玻璃、螺帽、橡皮、烧杯、沙子、水、小刀、
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两只鸡蛋(一生一熟)
瞧,老师给大家
带来了什么?现在,我把它们打碎,去掉蛋壳,分别放在
两个玻璃杯中,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发现
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2、小结: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去掉蛋壳的生鸡蛋是液体,煮熟
的鸡蛋是固
体。关于固体和液体你们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3、揭题
好的,真不错。同学们头脑中有这么多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认
识固体。(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老师课前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的材料,你们瞧!
1、课件出
示桌上的物品(螺帽、纯净水、石块、文具盒、牙膏、玻璃杯、
橡皮、饮料、榔头等)。
咦,不知是谁不小心给弄乱了,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小组合作进行分类。
课件演示验证。
提出问题: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呢?
想不想看看牙膏是怎样做的?
教师演示:碗里放入面粉,加水搅拌,成糊状。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像不像牙膏?它里面有些什么?(水、面粉)
问:水和面粉分别是固体还是液体?
(牙膏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
问:还有哪些物体是属于这类呢?
2、师:刚才听同学说液体是会流动的,固体不会流动,可
我看见了一个奇
怪的东西(课件演示沙漏):这里面沙子也在流动,难道“沙子也是液体!”
你
觉得呢?
(学生动手验证并汇报)
3、探究固体的性质
(1)师: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固体,它们有些什么样的性质,你们想
知道吗?
(2)教师谈话:你想研究固体的哪些性质呢?(出示记录卡)想想可以用
什么方法来研究固体的这些性
质?比一比谁用的方法多?(交流汇报)
(3)学生活动开始。
讨论研究方案,研究时所需的材料。
学生小组探究,填写活动记录表。
(师巡视指导,给需要帮助的小组提供建议或工具。)
(4)汇报交流探究结果。
各实验小组张贴实验记录,并汇报。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同学们了解了有关固体的许多知识,你能说一说吗?你还有什么疑
问吗?
其实固体还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究,让我们课外继续研究吧!
9.认识液体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液体在颜色、形状、透明、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
的性质。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性质。
3、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液体在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透明度、轻重、黏稠度、表
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差异。
难点:认识液体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一杯油、一杯水、一杯蜂蜜、一杯牛奶、一张记录表、学生用天平、量
杯、蜡纸、滴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用手抓不到,用刀劈不开,做饭洗衣服,我们离不
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水)
谈话:水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表达)
师:像水这样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物体属于液体。想一想,在我们
身边你还知道哪些液体?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的各种液体。
3、总结:我们身边的液体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液体。(板书:认
识液体)
二、探究新知
(一)、辨别液体并比较不同液体,填写记录表。
1、展开观察活动,辨别四种液体。
(1)、出示常见的四种没贴名称标签的四种液体:油、水、蜂蜜、牛奶。
(2)、提问: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去辨别这四种液体?
(3)、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找出辨别四种液体的方法。(用眼看、用嘴
尝、用鼻子闻。)
(4)、学生辨别这四种液体并贴上相应的名称标签。
(5)、汇报辨别结果。
2、多方法、多层次观察,填写记录表。
师谈话:这四种液体有什么不同?
(1)、出示表格,学生把观察过程中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中。
(2)、全班交流各组的观察结果,师用幻灯分别出示。
(3)、学生观察记录,比较不同。
(4)、总结:不同的液体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方面各不相同。
(二)比一比“谁轻谁重”
1、出示一杯水和一杯蜂蜜,让学生猜想谁轻谁重?
2、提问:我们怎样科学的比一比这两种液体谁轻谁重?
3、学生思考:使用天平比一比谁轻谁重。
4、课件出示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学生一分钟时间看,师提问。
5、提问:怎样公平的比一比这两种液体谁轻谁重?
6、学生回答:同样多才能比轻重。
7、学生开始实验。
8、学生汇报。
9、总结:同样多的液体轻重不同。
(三)比一比不同液体的流动快慢(黏稠度)。
1、师提问:液体能流动,那么不同液体的流
动速度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应
该怎样公平的比一比它们的流动速度呢?
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3、学生汇报(同时倒,液体倒得同样多等)
4、学生按照规则比赛。
5、学生汇报:将四种液体按流淌速度的快慢排序后与大家交流。
6、总结:不同的流动速度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液体粘稠度不同。
(四)
看一看不同的液体有没有表面张力
1、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知道了水有表面张力,现在想
一想当
时我们是怎样验证水有表面张力的?
2、学生回答(硬币上滴水实验)
3、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往蜡纸上滴四种不同的液体,左右摇晃蜡纸。)
4、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5、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6、总结:不同的液体都有表面张力。
三、总结
1、提问: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想一想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认识液体?(学生
回答:感官、仪器)
2、总结:要想全面的认识事物,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方法。
四、课后拓展
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寻找认识液体的方法 。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化。
2.知道将不同的固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混合或分离固体的例子。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量混合前后固体的质量和体积。
2.能用科学的方式记录测量出的固体的质量和所占空间,并用科学语言描
述测量结果。
3.能通过观察、比较,对测量中固体混合前后占据空间变化的现象进行分
析,做出解释。
情感与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测量并探究固体混合前后质量和所占空间的变
化。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举例说明分离不同固体混合物的方
法。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活动,认识到固体混合前后质
量不变、占据的空间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并使用不同方法分离不同固
体混合物的活动,认识到我们可以根
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固体混合物分离开。
教学准备:
工具:天平、量筒(干燥)、称量杯、混合桶、塑料勺、纸漏斗、筛网
材料:黄豆50克、绿豆50克、玉米粉50克
其它:记录单、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固体和液体的基本
性质,下面谁来
说一说液体和固体的基本性质分别是什么?(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
量。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的时候需要吧多种固体混合在
一起,有的时候需要
把混合在一起的多种固体分离开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论这个话题。
二、固体的混合
出示课本插图: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
学生仔细观察,分别说一说,这3种混合固体是由哪些固体混合在一起
的?
八宝米是
白米、豆子、红枣、百合、玉米粒、绿豆、红豆等等混合在一起的。
中药材是各种中药混合在一起的。混
凝土是沙子、水泥、石子等等混合在一起
的。除了这些,生活中还有哪些固体的混合现象?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的固体混合物,并说一说这些混合物是由哪
些固体混合在一起的?
窗户就是铝合金和玻璃的混合;房子是混凝土、钢筋等固体的混合物;泥
土是土壤、沙子、小石
子、各种昆虫、腐殖质的混合物。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
教师引导:生活中有
很多东西都是由多种固体混合在一起的。那么这些固
体在混合前后,它们的质量和占据的空间会发生变化
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操
作来研究这个问题。
探究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
出示实验的材料:实验室天平、黄豆、玉米粉、绿豆、盆子等等。讲解实
验的方法及步骤:先分别称
出黄豆、玉米粉和绿豆的质量,然后将三种固体混
合起来称一称,看看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交
流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探究固体混合前后占据空间的大小
出示课本上的实验操作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方法。
教师强调实验注意点:做这个实
验时,要注意黄豆、玉米粉和绿豆所取的
数量不能太多;在三种固体混合在一起放入量筒之后,要摇一摇
晃一晃;注意
做好实验记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实
验结果,小结:把黄豆、玉米粉和绿豆三种固体混合在一起之
后,占据的空间明显变小。
引导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学生根据实验过程进行解释。
教师小结:固体混合前后,一般来
讲质量不会发生变化,但是体积会变
小。体积会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一般来讲,固体颗粒有大小之分
,混合之
后,小颗粒田占据了大颗粒之间空白的位置,从而造成固体混合之后体积变
小。
三、固体的分离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仅会把多种固体混合在一起,有的时候我们还要把混合在一起的多种固体分离开来。
出示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两幅图上是把什么固体和什么固体分
离开来。
图一:建筑垃圾是混合固体,分离时需要把建筑垃圾中的铁分离出来
图二:是把大米和稻壳分离出来
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固体分离的现象。
沙里淘金、垃圾分类回收、晒稻子、收豆子、洗菜等等。
混合在一起的固体,我们该怎样把他们分离开来呢?下面请大家先来看一
看书中的三种情况。
出示课本上的插图:黄豆、绿豆、玉米粉的混合物,木屑、铁屑的混合
物,以及
红糖和沙子的混合物。
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如何把这三种固体混合物分离出来。学生分小组活
动,讨论交流分离三种混合物的方法。学生分小组交流问题,并填写好表格。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
组交流的方法,其他同学评价方法好不好。教师相
机把学生认为好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分离的固体是什么?采用
什么方法?效果怎样?
教师小结:同学们,每一种固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
们在分离固体的时
候,一定要多动脑筋想一想,采用什么办法是最合理、最有
效的。
11.把盐放到水里
教学目的:
1.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2.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或糖,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出与溶解度
有关的结论。
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水中的不溶解物质;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
的溶解物质。
教学重点:
通过水溶解盐或糖的对比实验,探究影响盐和糖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
因素。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得出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分
离水中的溶解物质和不溶解物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沙子、水、烧杯、盐、糖、玻璃
棒、镊子、滤纸、黑色硬
纸、小石子、棉球、脱脂棉、矿泉水瓶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爸爸妈妈炒菜吗?在炒菜
的时候,我们都要在菜里面加
一点盐,最后盐到哪里去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溶解这个话题。
二、认识水的溶解
什么是溶解呢?下面先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
出示实验材料:两个烧杯存放同样多的水、沙子、食盐、一根玻璃棒。
实验方法及步骤:
把沙子、盐分别放入两杯冷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看看有什么现象发
生。
学生动手实验,边实验边观察现象。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和实验结
论。
教师小
结:是的,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沙子放在水中还是沙子,没有发
生变化,而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就不
见了。那是因为盐溶解在水中了,而沙
子不会溶解。生活中,还有什么像盐一样会溶解在水中的?(糖、
味精等
等。)
三、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师引导:有的时候,我们发
现盐在水中溶解的非常快,可有的时候我们
却发现盐溶解的非常慢。那么,盐在水中溶解的快和慢,跟什
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预测:
与温度在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温度越低,溶解越慢。
与搅拌有关,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的就快一些,不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的
就慢一些。
与盐的颗粒大小有关,颗粒大的盐溶解的慢,颗粒小的盐溶解的快。
与水的多少有关,同样多的盐,水越多,溶解的越快,水越少,溶解的越
慢。
那么大家的预测究竟对不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大家的想法。
教师指导学生以“食盐溶
解速度的快慢与温度有关”这一假设为例,进行
对比实验。出示实验材料:两杯体积相同的冷水和热水、
玻璃棒、盐。
讲解实验方法:
准备两杯体积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同时往两杯
水中放同样多的盐。同时用
玻璃棒,用同样的速度搅拌。认真观察,比较哪个杯子里的盐溶解的快,哪个
杯子里的盐溶解的慢。
讨论:为什么要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可不可以一个杯子里
的
水多一点,一个杯子里的水少一点,或者一个杯子里的盐多一些,一个杯子里
的盐少一些。
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只有控制好这些量的相同,才能比较出盐溶解的快
慢与温度的关系。 <
br>学生分小组进行对比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提醒按照步骤
进行实验,并注意观察实
验的现象,填写好实验记录单,另外实验中还要注意
安全。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的结论,展示
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单。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
有直接的关系,水的温
度越高,溶解的越快,水的温度越低,溶解的越慢。
引导学生按照这个实验的方法及步骤再做一做其它实验,探究盐的溶解还
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完善好自己的实验报告单。
四、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探究了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那么
100毫升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克盐呢?下
面我们来继续做实验。
引导学生预测:100毫升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克盐?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并把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
出示课本上的实验操作图及实
验步骤方法和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
读一读,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实验中的注意点:在实验中我们要怎样加盐?每次放多少盐?什
么时候才能停止放盐?到最后
怎样计算结果?
教师引导并特别强调:
每次加盐,都要加相同质量的盐,便
于计算。每次加盐,要搅拌到盐完全
溶解后,再次加盐。当盐溶解得很慢的时候,要一点一点的加,建议
一次只加
一克盐,当年无法溶解的时候,就要停止加盐。
计算结果的时候,注意当盐无法再溶解的时候所加的那一勺盐不能计算在
内。
学生根
据实验要求,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实验情况,并相机指导、
纠正学生实验中的不当操作。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及实验的结果。
教师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的时候,就是要告诉
同学们,因为有各种各样因
素的不同,因此实验结果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一点差异是正常的。
教师继续引导:100克的水中,能溶解36克左右的食盐,那么100克水
中,能溶解多少糖呢?下
面我们同样也来做一做实验。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看一看100克水能溶解多少克糖。教师巡视,了解
学
生实验情况,并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小结:一般情况下,白糖
的溶解度
大约为208克,也就是说,100毫升水在常温下,能溶解约208克白糖,这个
数
字远远超过了盐的溶解度。
教师引导:老师刚刚看了你们做实验之后的杯子,发现有的小组杯子底部,还有很多的盐和糖没有溶解。这些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和糖,我们可以
用哪些方法让他们继续
溶解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相应的办法。
预设:给水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再加
水等等方法。老师组织学生用来验
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实验之后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采用哪种方法
进行验
证的,实验的结果怎样。
教师小结:是的,要想让杯子里的盐和糖继续溶解,我们可以采用加热、
搅拌或者加水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盐的溶解,知道100克的水在常温下可以溶解大概36克左右的盐,而100克的水可以溶解大概208克左右的糖,这说明糖的溶
解度要比水的溶解度高得多。同时我们还通过实验知道了,影响盐在水中溶解
快慢的因素主要有温度高低
、水的多少、是否搅拌等等。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12.河流与湖泊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和分布。
2、记住我国主要外流河湖、内流河湖及分布。
3、学会运用资料,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教学用具 中国水系图及课本相关地图、图片
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水系图”,提出问题:看到这幅地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br>直接进入主题,增强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分布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我国河
流、湖泊众多这一特
点一目了然。
二、学习新课
板书:一、众多的河湖
1、引导学生读图,我国的主
要河流和湖泊图,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
河,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⑴这几条河最终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
⑵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
⑶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⑷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
⑸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运用地图观察实例,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
2、在此基础上,运用同样的
教学方法,结合书中图像,引导学生通过观
察,学习内、外流湖的概念,了解内、外流区的分布及面积的
差异等知识。
3、外流湖的水文特征:引导学生读图2.29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
变化
曲线图,思考并分析:
⑴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⑵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
⑶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
4、为什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有明显差异?引导学生完成活动题加以了
解。
5、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图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以上提出的问题,一般都应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分析交流,小组代表发
言,教师精讲点拨。
6、引导学生学习课本37页的材料,了解河流和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
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
三、课堂小结
学生根据板书提纲进行总结,教师强调重点。
四、巩固练习
13.地下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泉水和井水展开观察与讨论,初步认识到地下有水。
2.通过猜测、讨论和阅读等学习活动,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
成原因。
3.能多人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结合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说明地下
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
知道降雨是地下水主要来源。
4.借助阅读和研讨,体验到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储量、储存区域。
教学难点:
能够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通过实验认识到地下水形成的原
因、储量和储存区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简易水井模型的材料,如:塑料瓶、罐子、碎石、沙
子、水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河流、湖泊等淡水水体,谁能说一说
,淡水水体是怎
样形成的?他们的形成与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
探骊指生说一说生活在淡水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体会淡水水体
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描述井水、泉水的特点
教师出示泉水和井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吗?(泉水、井水)
泉水和井水与我们前一课学习的湖泊、水库、河流里的水相比,有什么不
同的特点?
井水比较清澈,冬暖夏凉,大雨之后,井里的水位会上升,并且井水也会
变得浑浊;泉水比较清澈、甘
甜,也是冬暖夏凉,不过大雨之后,不会变得浑
浊。那么这些泉水、井水可能是从哪儿来的?
引导学生对井水和泉水的来源作出自己的猜测。
活动二:制作简易水井模型,认识井水来源
出示课本上的制作简易水井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
次模拟实验的材料、方
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讨论,在本次实验中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呢?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一一出示这些材料:塑料瓶、大的罐子、石子、沙
子、水、人造草等等。
本次实验分为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全班交流,教师特别提醒
学生注意:在模拟实验
时,水要均匀的倒在塑料圆筒的周围。在实验过程中,
要仔细观察水向下渗透的过程,再观察圆桶中水的
变化,并且还可以用小勺子
轻轻的搅动井里的水。
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模拟实
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使
用剪刀的安全。
全班交流讨论,各小组汇报本小
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说一
说井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实验现象:水会依次透过
人造草、沙子和小碎石,缓缓渗透、积聚到杯
底,直至充满小碎石之间的空隙。圆桶中的水位,也随之慢
慢升高,最后与外
面的水位保持相平。
实验结论: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渗透进土壤,积聚起来的。
活动三:认识地下水的成因,保护地下水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到水井中的
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
渗进土壤,积聚起来的,下面我们通过示意图,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成因。
出示课本上的地下水的形成示意图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图
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
一步了解地下水的成因。
教师指导:请大家看这幅图,这幅图是地下水的成因示意图。如果我们给土壤分层,就可以分成2层,分别为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理解可渗透层和
不可渗透层的含义,可
渗透层一般由质地疏松的土壤和岩石碎屑构成,透过缝
隙,它们能吸附水分,储存水;而不可渗透成,则
是水很难渗入、溢出的岩
层。
了解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的作用,渗透层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水分
、储存水
分,土壤和岩石碎屑可以起一个过滤的作用,过滤掉水中的杂质。不可渗透层
是防止水
渗入、溢出岩层。
引导学生把大自然地下水形成示意图和刚刚制作的简易水井模型图进行对
照
,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形成。
教师小结: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
松多
孔,一部分雨水或者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就构成
了地下水的主
要来源。
活动四、保护地下水
教师引导: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
于过度开采,
地下水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大家有哪些好的方法来保护
地下
水资源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地下水的下渗速度很慢,地表水达到地下深处,所需<
br>时间平均在100年以上,所以,地下水的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
几代人不断的努力
和坚持。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地下水的类型、特点、来源、形成
原因
等知识,懂得了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14.海洋
教学目标:
1.观察地球平面图或者地球仪,初步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
2.乐于探究海水与淡水
的不同,通过海水蒸发、海水淡化实验,推理出海
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杂质。
3.通过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
4.通过阅读和交流,知道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重要资源,初步认识到海洋是
人类的资源宝库。
教学重点:
认识海洋,通过实验推理出海水含有很多的杂质,初步学会海水淡化的简
易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进行海水蒸发、海水淡化实验,
发现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杂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海水蒸发和海水淡化实验材料,活动手册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地球在整个太阳系中,是一颗非常特殊的星球,他被称
为“蓝色
的水球”,大家知道为什么称它为水球吗?(因为地球上含有大量的水。)其
实在地球
上的水资源中,绝大多数是海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第14课—
—海洋,了解海洋和海水的有关知
识。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交流对海洋和海水的认识
出示世界海洋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弄明白,这份示意图中蓝色
的部分就是海洋。
教师引导:你们对海洋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海洋的认识。
海面很宽广
,很辽阔,海面上有巨大的波浪;海边,有一种很腥味;海洋
里有很多动植物;海水是咸的;海洋占据了
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其总面积约
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为3795
米。
上一课我们提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既然海水这么多,人
类为何不直接饮
用海水?
全班交流,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人们不能直接饮用海水的原因:
海水是咸的
,水中有很多细菌,海水没有经过消毒……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对,海水是不可以直接饮用的,因为
海水中含有大
量的盐,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微生物,细菌,有机物等等,这些成分大多数对
人体
是有害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海水中究竟含有哪些东西。
活动二:做海水蒸发实验,比较海水与淡水蒸发后的残留物
出示课本上的实验操作图以及相关
的说明文字,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
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教师强调
:本次实验是一次对比实验,因此,在实验中所取的
淡水和海水的量要一样多,一般为一毫升。在实验过
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汤勺中的水烧干之后留下的东西。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安
全使用滴管和酒精灯。
各小组交流本小组的实验情况,阐述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淡
水蒸发后,勺子中什么都没留下,而海水蒸
发后,勺子中会有残留物?勺子中留下来的东西是什么呢?
小结:勺子中留下来的残留物,就是海水中的杂质,而在这些杂质中,盐
的含量又是最高的。据
统计,海水中盐的浓度是人体内的4倍,约为4%,而人
体肾脏排泄盐的浓度最高不能高于2%。专家指
出,如果喝下200毫升的海水,
要排掉所含有的盐分,需要排出350毫升体内的水,这样不仅没有起
到解渴的
作用,还会失去体内更多的水。这就是海水又苦又咸的根本原因。
活动三: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进行海水淡化实验
引导: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该怎样去做呢?又如何进行海水淡化呢?
出示课本上的淡化海水
装置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制作海水淡化
装置需要哪些材料?怎样进行海水淡化?
全班交流活动所需材料:一个深色的盆子,一块小石头,盐水,保鲜膜,
碗等等。
交
流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点,教师强调:本次实验的关键是加热,所以
要选用深色的盆子,放在太阳底下
暴晒,并且本次实验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
同学们需耐心等待,注意观察水在保鲜膜内部凝结的过程。
学生按步骤制作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教师巡视,相机加以指导。
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完成的海水淡化简易装置,并且把它放到太阳底下暴
晒。
特别说明
:因为这个过程有点长,因此只要求学生把制作好的海水淡化装
置放在太阳下暴晒,然后继续回到教室上
课,把下面的内容讲完,再回头去看
一看,海水淡化的情况。
活动四:认识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自古以来,人类的生存一直离不开海洋,人们把海洋称之
为“人类的资源
宝库”,这是为什么呢?
出示课本上的海洋剖面图以及相关的说明文字,引导
学生看一看,再读一
读旁边的说明文字,并根据这段文字说一说,海洋为什么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在海洋中有哪些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哪些生活在浅海?哪些生活在海岸
边?又有哪些生活在深海
?
教师补充介绍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方面的内
容
,引导学生对海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加深刻体会到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
库。
教师小结:
同学们,海洋储存着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含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和核动力资源,因此,
海洋确实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海洋的有关知识,
学会了淡化海水的基本方
法,课后请大家搜集海洋动植物信息,从海岸边、海洋里各选出一种,了解它<
br>的生存本领,然后完成活动手册上的第2题。
15.珍惜水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大自然中万物生存的基础。
(2)、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3)、知道如何节约用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懂得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的良
好品德。
教
学重、难点: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
富和有限,并知道如何节约用水。
教学过程:
一、 展示谜语,引入新课。
有种东西是个宝,没有颜色没味道。
世界万物都需要,江河湖海去寻找。
对,是世界万物都离不开的水。今天我们
将要探讨的主题就是“珍惜生命
之源——水”(屏幕显示课题:珍惜水资源)
二、探索新知
(一)、谈水的用处。
1、从早上起床到现在,你都在哪些地方用到了水?
2、如果有一天当你打开水龙头,却流不出一滴水,那会怎么样呢?
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
物,润泽天下。如果没有了水,那就没有了我们
人类。这美丽的蓝色星球也将变得死气沉沉。
(二)、观察图片,了解水资源有限。
1、同学们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吗?
这是近期掀起的一项名为“冰桶挑
战”的慈善公益活动,吸引了各界名人
和大量网民的热情参与。这项活动风靡全球,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发
出了反对的
声音。
2、(图片二)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他们想表达什么?
是的
,这是我们河南久旱地区鲁山县的民众抗议正在中国火热进行的冰桶
挑战项目。干旱已经造成中西部许多
民众吃水困难,在他们看来,这浇下去的
一桶桶冰水,更像是生命之源。
3、(图片三)著名演员王志文明确表示不参与此活动,他说:“……”
4、为什么会有这么
多反对的声音呢?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展示课件水资源告急)
5、我们敬爱的温家宝视察旱情时,表情凝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的旱
情。(视频播放)
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话说?
总结: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
水污染严
重。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在世界
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20世纪
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
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
缺水城市达110个。
三、认识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1、水都到呢去了?(视频欣赏)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除了大量的水被浪费,滥砍滥
伐、工业污染、环境破坏等等一系列的原因
也造成可饮用的水越来越少。
四、节水措施交流
1、面对这种紧迫的现象,我们该怎么办?
2、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五、总结
同学们的课外活动做的很充分,展示很精彩。大家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共
同的心声。
第五单元 人的呼吸和消化
16.人的呼吸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初步了解呼吸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
(2)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将氧气吸收,同时将二氧
化碳排出体外。 <
br>(3)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经常
锻炼身体可以增加肺活
量。
2、过程与方法:
(1)在体验活动中感受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变化。
(2)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体验活动以及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证意识。
(2)认识到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学难点:通
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变化,并试着
解释“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加快了。”
材料准备:
1、演示实验:水槽1个、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2片,吸管,火柴。
2、小组活动:保鲜袋每人1个。
3、其他材料:课件,记录单,呼吸变化统计图。
教学过程:
1、游戏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个游戏,
游戏的名称是“你能憋多久”。规则如下:自然站立,闭上嘴巴,鼻子停止呼
吸,看看自己憋气多少时
间,觉得难受就坐下并自由呼吸。
教师计时,学生体验。说说感受:刚才的活动有什么感觉?(很难受
,不
舒服)为什么会觉得难受?(因为没有氧气)哪里没有氧气?教室里吗?(不
是,是身体内
)身体内为什么会缺少氧气呢?(刚才我们没有呼吸)
揭示课题:恩,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人体的呼吸》(板书:人体的呼吸)
关于呼吸的知识,我们班的同学肯定知道不少,谁来简单的说说?
2.认识呼吸器官:
(1)深呼吸,说说空气是从哪里进入人体,猜测一下它会经过哪些地方,
又是从哪里出去呢?
(2)学生体验后交流。
(3)引导:在呼吸的时候,其实有许多人体器官参与了这个过程,
这些器
官我们可以统称为……(呼吸器官)(板书:呼吸器官)
(4)观看课件“呼吸演示图
”,认识主要呼吸器官,并让几个学生描述一
下空气在人体流动的路线。
3、体验空气变化:
(1)过渡:这些空气一进一出,是来我们人体“旅行”吧!那你们觉得,
这些空气经过人体的
旅行之后,会不会改变呢?
(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同一袋空气。(课件提示:先装
一袋空气,然后
用袋口封住嘴巴和鼻子,反复呼吸,觉得难受就停下,同时把袋里的空气拧紧
不
要让它跑了。)
(3)交流感受。
(4)提问:在这个实验中,袋子里空气的总量有没有减
少?(没有,还是
一袋空气)那为什么到后来我们不能继续这样呼吸?(说明空气的成分发生了
改变)
(5)小结:是啊,如果空气没有变化,我们应该可以一直这样呼吸下去。
而现在,我
们不能在一袋空气中长时间的呼吸,说明经过呼吸的空气确实发生
了变化。
4、检验空气变化:
(1)猜测一下空气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氧气减少或者二氧化碳增
加)
(2)实验:火柴检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教师说明:火柴燃烧是需要氧气的,当氧气不足
或没有时,火柴就熄灭
了。我们要检验呼吸后的空气氧气是不是减少,就可以用这个方法。
②
请一个学生拿着自己反复呼吸过的那袋空气上台,问:能不能直接把火
柴放进去?(不能,会把袋子点着
或熔化,里面的空气还会跑出来。)
③怎么办呢,教师今天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排水集气法。(课件
演示说
明)边看边随机询问:为什么要瓶口朝下?瓶子里的水被谁挤出来了?
④收集两瓶反复呼吸过的空气,贴上标签,放一边。
⑤我们还应该收集一般的空气,这样才能对空气的变化进行比较。也收集
两瓶。
⑥火柴检验,学生观察。
(3)交流自己的发现。(一般的空气里氧气较多,反复呼吸的空气里氧气
大量减少。) (4)延伸:科学家们专门对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进行了研究
比较,得出了这样一个结
论。(课件: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比较)
(5)概括: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把
氧气吸收,将其他气体
排出体外的过程。(板书:气体交换)
5、人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1)看来,呼吸对我们人体是非常重要的,
你知道在平静时自己一分钟大
约呼吸多少次吗?如果作剧烈运动后,呼吸的次数会不会变化呢?想不想测
量一
下?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能刻意控制呼吸,及时记录在记录单上。)
(2)先后测量平静时和运动后的呼吸次数,记录。
(3)组织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呼吸变化统计图。
(4)讨论:为什么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就
会增加呢?(人体运动的过程中,
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
量也比
平时多。)
(5)倡议: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有关肺活量的知识作机动内容,看时间情况决定要不要展开。)
6、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学习,知道了什么?
(2)运动后呼吸会发生变化,心跳呢,下节课来研究。
17.运动和呼吸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呼吸是人体最主要的生命活动之一;
2.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过程;
3.认识什么是肺活量,了解人的肺活量各不相同,加强有氧运动能提高人
的肺活量。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测量不同状态下1分钟呼吸的次数;
2.能设计、制作简易的肺活量测量仪,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正确方法,并能
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3.会通过对不同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运动与肺活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尊重事实、以证据求结论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不同状
态下呼吸的体验和肺活量的测量,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
更多的了解,增强保护自己身体器官的强烈意识
。
3.知道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强呼吸能力,提高肺活量,增进身体健康。
4.能用所学到的有关运动与呼吸的知识指导自己平时科学地开展锻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什么是“肺活量”,学会自制简易肺活量测量仪,并能较为准确地
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2.通过对不同数据的比对、分析,发现运动与肺活量之间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份肺活量记录表和不同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记录表
2.每组学生准备:5L空油瓶一个,水槽,水,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
吸管,记号笔等
3.教师准备:(1)课件;(2)气球、肺活量电子检测仪等
五、教学过程:
引
入,体验“呼吸”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我们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
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生命活动之
一。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运动与呼吸》(揭
题)
师生一起做深呼吸运动,学生交流在此过程
中体验到的身体发生的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同学们有重点地再进行体验。
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在呼吸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身体的很多器官都发生了
变化。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人体哪些器
官参与了呼吸的过程呢?
体验呼吸器官之间的协调作用,了解呼吸的过程
1. 在学生交流
的基础上,出示多媒体,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
请每位同学对照呼吸器官图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
,并想像空气是怎么通过这些
呼吸器官进出人体内的。
2.学生尝试描述空气在人体内的进出路径。配合课件,予以强化。
3.电脑出示模拟呼吸器,演示人体是怎样利用这些呼吸器官进行呼吸的。
(三)自制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肺活量
1.师:吸气时我们的肺变大了,那一次我们的肺内一次最多能装多少空气
呢?
2.吹气球游戏。认识什么是“肺活量”。比较吹气球比赛的几位同学肺活
量的大小。
3.小组讨论,如何做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量仪,从而比较准确地测量我们
的肺活量大小。
4.师生讨论、确定简易肺活量测量仪制作方案
5.小组尝试制作,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利用
简易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自己的
肺活量,并做好记录。
6.给出区间表(表1全班在区间中的人
数统计,表2男女肺活量的对
比)。用举手的方法,汇总、统计全班数据
7.比较汇总的数据,有什么发现?
8.出示肺活量电子检测仪,教师演示的基础上,请班内
肺活量比较大的几
位同学和相对肺活量比较小的同学上台测试,教师做好记录。
(四)、探究运动与肺活量的关系
1.讨论,什么原因可能导致我们肺活量有大小呢?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访肺活量大的同学,让他们自己说说什么原
因。
3.出示一组资料:运动员与平常人的肺活量数据统计,有什么发现?
4.你觉得肺活量大好还是小好?为什么?
5.平时剧烈运动后呼吸有什么变化?测量平静状
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和剧
烈运动后一分钟呼吸次数。比较自己的记录的数据,有什么发现?
6
.采集班中肺活量大的几位同学的几个数据:肺活量,平静状态下一分钟
呼吸次数,剧烈运动后一分钟呼
吸次数。与这几位同学的数据比较,你又有什
么发现?
7.教师小结:肺活量大,说明你的肺
功能健康,参加一些剧烈运动或者爬
山、爬楼梯等运动后,就不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经常运动,
特别是参
加长跑、游泳等运动就能不断锻炼我们的呼吸器官,增加我们的肺活量。
(五)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对“运动与呼吸”这一主题进行进一步的质疑,
为下一节课的
学习做好准备。
2.布置学生课后可以利用简易肺活量检测仪测量父母亲的肺活
量。并制订
一份家庭锻炼计划,坚持锻炼,几个月后测测自己与父母亲的肺活量是不是越
来越大
,身体状况越来越好。
18.食物的旅行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图示、指认、模
拟等“解暗箱”的方法,知道并能描述人体主要
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
2.模拟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运动,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3.通过讨论“什么
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问题,引导学生
有意识的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
动。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明白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体消化器官示意图、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运动实验所需的
材料等等。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早上,大家吃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自己吃的早餐。
师:大家知道,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去哪儿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
究食物的旅行。
二、食物的旅行图
教师引导: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会经过体内的哪些器官呢?学生根据已有<
br>的经验和知识,说一说自己对消化器官的认识。
小结:所有的这些器官,我们统称为消化器官。
教师:大家想不想画出食物在我们身体里的旅行图呢?
出示活动手册上的题目
,要求学生画出人体内的各种消化器官,并用文字
标注消化器官的名称,用箭头表示食物前进的路线。
学生动手画食物的旅行图,画完之后分小组交流,各小组选出画的合理的
食物旅行图,在全班进
行展示。
过渡:大家的食物旅行图都画好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大家画的对不
对?
三、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读一
读旁边的相关文字。了解人
体的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师生一起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作用。
教师强调肝脏在消化过程中通过分泌胆汁来发挥作用,因此肝脏也是消化
器官之一。
认一认消化系统工作流程,出示印有消化器官的围裙,引导学生指认食物
的旅行路线,进一步明确消化系
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以及消化器官的工作
流程。
教师小结:食物的旅行路径是口腔、咽部、食道、胃、肝脏、小肠、大
肠、肛门。
教师:学到现在,相信大家对消化系统和消化器官有一定的了解。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在下图中填写消化器官的名称。
学生完成练习并交流评价,巩固对消化器官的学习。
四、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教师引导:同学们,食物进入消化道里,是通过什么方式前进的呢?人在
倒立的时候,吃进去的东西,
还会在消化道内行进吗?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模拟
实验来研讨这个问题。
制作食物消化到模型
出示课本制作食物消化到模型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相关的
文字说明,了解消化道
模型制作需要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教师强调:消化道模型各个部分的衔接要紧密,
不要漏气。还
要注意各个器官的顺序和位置是按照人体消化道系统进行组装的,不要把顺序
弄错
乱。
学生分小组制作消化道模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并加以指
导。
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好的消化道模型。
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制作好的消化道模型,来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教师先进行示范模拟
演示实验,边演示,边强调动作要领,告诉学生用手
捏软管、挤食物这些动作,就是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
的运动,这种运动,我们
称之为蠕动。
学生分小组模拟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情况,并认真观
察食物的运动情
况,懂得人能够在倒立的情况下吃东西,就是因为肠胃通过逐段蠕动,推进食
物
不断的行进。
五、了解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教师引导:同学们,消化器官是我们身体内重要
的器官之一,我们要好好
的保护消化器官。下列这些情形,是在保护消化器官吗?请大家看一看,并说<
br>一说自己的想法。
出示课本上的几幅插图: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挑食、暴饮暴食。
学生针对这几种情况说一说,这些情形是在保护消化器官吗?并说一说自
己的理由。
除了书上提到的这些行为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伤害之外,还有哪些行
为也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伤
害?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伤害消化系统的行为,什
么样的行为是保
护消化系统的行为,从而明白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
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出示健康儿
歌,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认识到,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
惯,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的旅行》,认识到了我们的消化器官,以
及食物在我们身体里的旅行情况,同时还知道了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消化器官
的行为,明白了养成良好
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下一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我们人
体的消化器官,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第19课——《
食物与营养》。
19.食物与营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食物所含能量不同,能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
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学习对照实验
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营养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培养关注健
康、关爱生命的情感,形成健康饮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食物中的营养及其作用。
(2)测定不同食物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
难点:各种食物所产生的热量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道菜——蕃茄炒蛋。制作这样一份蕃茄炒蛋需要
哪些用料?(……)
二、给常吃的食物分类
这些物质都是人体所需的。蕃茄富含维生素,鸡蛋富含蛋白质,食用油
由
脂肪组成,食盐是无机盐的一种,还有糖类和水。这些物质加上膳食纤维就是
食物中主要的七
大类营养素。你能来说一下吗?
其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能为人提供能量。这些物质在人体内通过什么
方式提
供能量(氧化,呼吸作用)。而水、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不能为
人体提供能量。
通过课件一一呈现,加深学生的视觉印象。
三、探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那么
今天在课堂上,老师带来了三种物质——(展示,花生仁、牛肉干、
大米),请你告诉我,它们分别富含
哪一种营养素(……)。在人体内这些物
质能通过呼吸作用——缓慢的氧化反应来释放能量,那今天在课
堂上我们能不
能把食物中的能量快速释放出来?(……)
用酒精灯把食物引燃,那么老师在做
这个实验的时候,发现用实验室的燃
烧匙根本不能将食物引燃,所以老师把这个燃烧匙做了改进,(展示
燃烧
匙),这个特制的燃烧匙有什么优点?(网状结构,食物与空气能充分接触)
我以花生仁为
例,一会以后会怎样?(花生仁会自行燃烧)这样食物中的能量
就被释放出来了,这个能量能测量吗?(
……)这个能量能用来干什么?能不
能转化一下变成一个可观测的量。(……)温度变化的多就说明释放
的能量
多。提示: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使用。(通过视频的演示,让学生了解过
程,便于实验
的开展)
小结:说明我们的实验中有能量损失。
四、介绍七大类素养素
食物中的营养素除了能提供能量外,还能为我们提供生长发育和修复受
损
组织等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各种营养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图片出现的食物
富含哪一类营养
素(糖类),功能是什么(为人体提供能量)。
维持人的生理活动离不开无机盐,比如缺钙会影响骨的
形成,缺铁会造成
贫血等。维生素介绍、食物纤介绍。
通过课件的图文,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五、平衡膳食
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素,所
需的量也不同,营养不足和过剩都会影响身体健
康。健康的饮食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中
国居民每人每天的平衡膳食宝塔图。一共有几层?(……)最底层是什么物质
(……)体力劳动可(多吃)上一层是什么(……)第三层是什么(……)青
少年正在
长身体,可适当多补充。上一层富含什么(……)最顶层主要是(脂
肪类)
这是小明一周内的
食谱图,大家觉得小明的饮食合理吗?缺什么?请你帮
他指出来(蔬菜瓜果、水)我们要合理饮食,不能
过度养身。
六、课堂总结:
现在已接近午饭时间,肚子有一点饿了,假设我们每一位同学手
上都有一
盘热乎乎的正新鸡排,请每一位同学都把这盘鸡排举起手来,一会不想吃的可
以放下。
消耗这些能量需要慢跑1小时,消耗这些能量需要上台阶2小时,不
易消化,比较油腻,容易引起胃病,
经常吃油炸食品容易致癌。
一、作文范文
12017·
.(广东中考模拟)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为题,请先补充题目,使题目完整,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岁月匆匆,十二三
岁的我们已经走进花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
成熟,
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拼搏,少了一份幻想;多了一份感恩,少了一份淡漠;多了一份关爱,少了一份自
私;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今天,我多了一份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叙述清楚,中心明确,感情真挚,字迹工整。
④500字以上。
【答案】例文:
今天,我多了一份怀念
今天,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却发现,成长已慢慢接近……
――
题记
“
童关
”
,于是,在我步入十五岁的今天,童年向我告别,记忆中,关于那些光着屁股天
不怕地不老人们常说,十五岁过
怕、一撒娇就坐在地上哭爹喊娘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将会被深埋
在记忆的最深处吧?!可我却常常怀念着那
时的我。
进入初三,开始了初中最后的征战。每天
都浸在题海中,我们常常呛一肚子苦水,可是没有人想要放弃,在我们的眼
神里,只有坚定,却仿佛多了
一丝冷漠。
我依旧把各式各样的漫画书往家里搬,因为那是我和XX共同的喜好,可如今,没有人和我
谈柯南、犬夜叉还有阿衰
了;我依旧带着耳机听周董用那些另类的语言编织成的旋律,那是XX最爱的音
乐,只是现在,没有人和我皱着眉头
去研究他的歌词了;我依旧每天吮吸着蜜桃味的棒棒糖,因为吗是X
X给我的第一个糖果的味道,可如今,没有人陪
我一起分享蜜桃糖的甘甜了;我依旧喜欢在QQ上拼杀俄
罗斯方块,因为他,我和XX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现
……
在,只剩我一个人孤军奋战了
;我依旧
我的世界,时间仿佛停滞不前,我还是习惯地做着从前他们习惯做的事,我想不是我幼稚,而是
想把一切关于他们的
“
回忆录事留在我的
奔东西,只是不管怎样,我们的脚步依然会铿
锵坚定。
今天,我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那些同窗三年的挚友们,在十年、二十年后,你们是否还会记
得我们在一起走过的这
条青春之路呢?
”
的扉页上。我知道,在数天后,我们将打响
最后一仗,那之后,也许我们还会并肩作战,也许会各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记着这段充满欢声笑语的日
子,怀念那些散落天涯的花儿们,就像怀念我的童年一样。
【解析】
【详解】本题半命题作文,可填的内容很多,“责任、担当、坚强、执着、理想、憧憬、成功、责任,忧愁、烦恼”都
是可填
的选项。“今天”并非实指某一天,应该是虚指“眼前”这个时间段。填写文题,文题起码要通顺
。本题以记叙文为
首选文体,选用具体的事例,通过叙事写自己多了一份什么。叙事,要求完整,清楚,
但不能平铺直叙,应该用夹叙
夹议的方式,写自己内心的感受,自己对“多了一份”有怎样的行为,怎样
的感想,怎么的打算。比如“我多了一份
责任”,可写自己的学习,学习成绩总是不理解,父母替自己天
天担忧,影响了工作和生活,那么,“我”就有一份
责任,消除父母的担忧,让父母快乐地生活。比如“
我多了一份快乐”,在父母影响上,我爱上了音乐,在繁忙的学
习生活中,音乐让我多了一分快乐。再从
提示语中“我们便由少不更事懵懂少年走进了花一般的青春年华”来思考,
结合文题,还有另一思路,运
用对比的写法,写自己的成长变化,以前自己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是什么改变了
自己,是随年龄
的增长自然变化的,而是某件事触动了自己,或某段生活经历影响了自己,把它写清楚写具体,写出
自己
对这一变化的感慨感悟。
2
.(
2018·
江西中考模拟)广场舞是城市文
化的组成部分,广场舞的兴起是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是人们重视锻
炼、注重养生的体现。但广场
舞音乐扰民,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此也频频引发矛盾与冲突。近日,某小区居
民集资购买高音音
箱,奏响分贝极高的噪音,强力干扰广场舞的旋律,令舞者们苦恼并气愤。请你以广场舞舞者或者
附近居
民的身份,给小区治安管理部门写一封短信,陈说自己对广场舞纠纷的看法,并为维护自身权益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表达简明、得体,符合书信格式,字数在150~200字。
【答案】小区治安管理部门:
近段时间,我们因跳广场舞和附近居民发生了多次矛盾
冲突,对此,我们深感愧疚。我们跳广场舞的本意在于锻
炼身体,愉悦身心,没想到会影响小区居民的正
常生活,今后我们会注意选择适当的时间开展活动,也请你们多多监
督指导。同时,我们建议能在小区内
开辟一处合适的舞蹈、锻炼场所,这样既能满足我们锻炼身体的需要,又不干扰
附近居民的生活,还能提
升小区的文化品位,建设和谐小区。
希望!领导多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考虑我们的建议。
某舞者
×年×月×日
【解析】
①称呼:开头单独成行,顶格书写,后用冒号。称呼用语,要视对方身份及关系恰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书信
格式。
愿
当而定。②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起,转行时顶格。一般
先写问候语,再写主要内容。③结尾:一般写表示祝
或敬意的话,这类用语应视对立身份而定。④署名:
在正文结尾后的偏右处,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在名字的下一行右
下方写上年、月、日。其次要注意书信
内容。要针对广场舞音乐扰民的现象,陈说自己对广场舞纠纷的看法,并为维
护自身权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
32017·
.(江苏中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阳光给人光
明,照亮前行的路;阳光给人温暖,呵护受伤的心灵;阳光给人力量,给人前进的动力。阳光的味道是温
馨的,阳光的味道是醇厚的,人生路上总有那么一缕照射心间的阳光,让人难以忘怀。
,,
写一篇文章。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以“我闻到了阳光的味道”为题
②不少于
600
个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范、美观。
【答案】我闻到了阳光的味道
什么才是把我闻到了阳光的味道心碾成粉末般的痛?是被朋友排
斥吗?还是被亲人抛弃?都不是。是当你的朋友或亲
人用卑鄙的手段将你打败,甚至攻破你最后一道防线
,使你崩溃。然后,还要隔三岔五的来讥讽你。字字句句侵蚀你
的血肉,撩动你的神经,冰冻你的血液。
不仅如此,同来的还有一直就欺负你的人。
我斗胆试问一句:你若遇到这样的事,你又如何?如果一颗
洋溢着爱的心瞬间就被抽空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
样一颗破碎的心,又怎能拼回昔日美好的记忆?
当奢侈已成缺陷,何尝不归咎于一个“痛”字。
痛定思痛不过是一种安慰,一种借口。侧面来看,不过
是杞人忧天,这又算得了什么?我敢说,有多少人作到了。又
有多少人,受得了诱惑的动摇。
世上的人数不胜数,细数也不过是沧海一粒。我奉劝你,千万不要动摇。无论作什么事,都要对得起自己,要承受
得
起一个“痛”字。
痛,会痛,起初也只能怪你自己。为何要过多付出或享受,既让自己痛,
又害他人痛。也许这可以当成是一种锻炼,
能换来一场刻骨铭心的教训才值。
如果放下了痛,
每天可以很洒脱,不受束缚,不拘小节。时常都是有说有笑。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放的下?多
数人
只是碍于面子或出于敷衍才决定草草了事。然而,在多少个夜晚又有多少人在深叹悲哀啊!一阵阵心酸早已攻破<
br>白日强撑的笑脸,满脸的委屈和苦楚都写在拉脸上,跌荡在行行热泪中,打湿了枕巾,打湿了被褥,打湿了
伤痕累累
的心。痛和不痛看似消存在一念之间,看来,在做出决定之前,不知埋藏了多少忧伤、泪水,让
自己再痛一次,在回
忆中挣扎,踌躇。痛定思痛之后,方可恍然大悟,但这绝对富有局限性。
亲情会痛,友情会痛,爱情也会痛。痛过了也许会失去一些,甚至忘掉一些,这样又何尝不好呢?人就应该经历痛
,
痛了才能学到教训,让人越搓越勇,才能成为生活强人。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作者、诗人能
活给我们世人创造出这么多可供阅读的作品来,他们无非经历了这种风风雨雨,发
自内心的肺腑之音,所
企盼的就是找到共鸣之人。或者是细心观察、领悟、感受所得来的成果。我想:这些人成功的
原因一定是
没有缺少过痛的磨练。
不禁抬起头望见一轮明月,银色的月光洒满整个大地,仿佛弹指间都能雀跃出光
芒来。它为了世界奉献自己,这是何
等的高尚啊?他笑着看了每一个人静静的睡去。等到时机成熟,它仅
是轻轻的笑一笑,在闭上眼,接着便消失了,没
有一丝抱怨。
生活本是起起落落,又何必过于
执着的放不下呢?只要你下定决心就没有放不下的。等到你转过身来,才发现今日的
月色格外迷人,过去
的种种只能在脑海中被定格——因为我闻到了阳光的味道。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上只要把握“阳光”一词的比喻义,题目提示语中表述的非常明确。
选材的
范围较为广泛,可以写亲情的阳光、友情的阳光、师恩的温暖、社会的关爱、陌生人的支持……内
容上一定要有自己
的经历,强化细节刻画。调动多种描写手法,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点睛:写记叙性的作文,首先要考虑文章的立意,立意不高或没有新意,是很难拿到好的分数的;有了立意后,要
选
择能表现立意的材料;然后思考如何结构文章,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要写出“波澜”。当
然语言表达要
流畅,衔接要连贯。写记叙文适当加入两句议论抒情性语句,让其在文章中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能让读者更清
楚明了你的写作目的。
4
.(
2019·
内蒙古中考模拟)从以下两个作文题目中选择一个作文 <
br>(一)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还是随
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恒久平静的善良;无论如何,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
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请以“这次,我选择
______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如可以选填“奉献”“奋斗”“坚强”等,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不少于700字。③不
得抄袭和套作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二)同学们,我们可能每天都会经历各种诱惑,比如手机、电视、游
戏小说、舒适的波窝、同伴的邀约;我们可能
每天都需要战胜懒情、懈息、放纵、浮躁、暴躁的自己。成
功属于自制的人,自由只给自律的人。
请以“自制”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答案】这次,我选择坚持
人生便如一块香料,是只有在坚持的信念为柴,坚守
的行动为火炙烤中才能散发出最浓郁的芬芳。
一个人做好一天的事很容易,但要用一辈子去做好一件事却
是不容易的。记得几年前那个曾经感动了神州大地的王顺
友。马班邮路上一个人一匹马,用一
生的脚步踏出一条架在山区里的绿色通道。无可否认,他很平凡。但我们更应肯
定,他确实伟大。在这个
平凡的岗位上,他一走就是几十年。就算是一捧粗沙,也早就被磨成润珠了。倘若少了这份
坚持,我们又去哪里寻找这份感动,寻觅这种精神?
坚持让平凡变成伟大。但是浅
尝辄止也同样让一位天才黯然神伤。
他是一个神话,一个物理世界的传奇人物;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广
义相对论;他开启了科学历程的新纪元。但有一
次他失败了。在想黑洞研究的过程中,他中途放弃了。因
为这个问题的结论与他预想的相反。可是就在几年之后,他
的这一结论却成为另一位物理学家获得成功的
一个重要依据。他懊悔地说:“我本来是可其成功的,但是我放弃
了!”
上帝是公
平的,他给了每个人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抓住了坚持这把钥匙,成功的曙光就会
毫不吝啬的照向你。但一旦放弃了他,就算是近在咫尺的胜利女神也会悄然离开。
《浮士
德》一步几十年血汗著成的巨著,包含了一位作家一生的努力。相比于今天的快餐文化,那里面写满了坚持。
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社会里,人们往往只注意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通往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坚持。为什么古
今中外无可计数的作品随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为什么几十年著述而成的《本才纲目
》流传至今?又为什么天才的
爱因斯坦会懊悔不已?又为什么一个平凡的邮差永驻人们心间?是坚持!坚
持着以理念已被封为创业者的必备素质之
一。有了坚持,才能劈荆斩棘,才能一千次的跌倒有一千零一次
的站起。好多人抱怨,自己坚持了,自己努力了,为
什么还不成功?那是因为坚持还没有累积到足以成功
的高度。
有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坚持,就注定失败。对于成功,坚持的塑造必不可少!
今天,我终于管住了自己
满足,不在于增加拥有,而在于减少,只要管住自己,减少不必要的
,人的心灵负担便轻松得多,也幸福得多。管住
自己,在于修剪,剪除多余的枝条,才能使精神之树愈发
茁壮成长。苏格拉底的思辨,是照耀夜空的繁星,给予每个
求索者希望;柏拉图的永恒,是我们终其一身
都难以企及的天上人间;圣西门的空想主义,更是理想中的现实与现实
中的理想的对立统一。
这些伟大的哲学家,克服生活中的种种,管住自己,方能潜心钻研哲学,是精神立于顶峰。管住自己,更可以让事
业
发展,人生辉煌。因为剪除了多余的,就能明晓进退,而不是一味向前。李泽楷成功的秘诀,只是源于
父亲的一句话
“和别人合作,假如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拿六分就可以了”。无独有偶,百度总裁
李彦宏也曾解释为什么不
扩张。他说:“我的大学导师曾告诫我们:‘人生有涯,而物欲无涯,真正的理
想在于有所追求,更在于有所节
制。’”正是因为善于管住自己,剪除多余的,他们的企业才能如此成功
。古语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虽然
爱财,但并不为财不择手段,而是适当取之,有道取之。相信
也是他们如君子般的经商风范,使合作者蜂拥而至。真
01
,为了山区孩子的教育常年奔走,无
正的伟人,他们都能管住自己的,舍弃个人利益,以求大节。居里夫人提取
金钱的,居里夫人管
住自己,毅然将镭献给科学组织;朱自清饥寒交迫时,管住自己,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
粮,高尚民
族气节鼓舞多少人民;汪金权也渴望更富足的生活,但他管住自己的
怨无悔……为什么他们面对各种毫不
动摇?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强韧的意志力,能管住自己,不能操控他们做出任何违
背良心的事。这便是伟人
伟大之处。“山峰的顶点,在迈一步就是悬崖。”
。
*
克镭,许多企业许以重金购买
,面对
过分放纵,终会使我们深受其害。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触目惊心,这源于人类对石油的需求太强,
而为了人类的,我
们已经牺牲了冰川,雨林,湿地,牺牲了太多太多生命。舟曲泥石流,举国哀痛,但问
题根源呢?是为了发展城市,
舟曲破坏了周围几乎全部的森林湿地,这才致使山体在大雨面前不堪一击,
泥石流泛滥。我们生活需要改善,时代需
要进步,这都无可厚非。可如果以牺牲自然为代价,那人心的便
是一个灾难。我们要学会管住自己,管住,让生命更
美好,社会更和谐,自然更美丽。定不能让,成为人
类的坟墓。
【解析】
【详解】
题目一是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精心补题
,补题的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补充的内容,决定了选材,横线上可以填
“奉献”“奋斗”“坚强”“向
你致敬”等等。题目补充好后,确定材料,并确立作文的整体构架。注意细节的安
排,这类作文最好以朴
实的文字加以表现,从小事中反映大情感,大道理,写出事件的回环曲折,情感色彩饱满,让
触动自己的
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如题目“这次,我选择向你致敬”,有如下几点限制:一是致敬的对象必须是现实
中人,而不能选择历史人物;二是对象是国家的普通公民,而非显要人物;三是这个对象的贡献与价值为人所忽视
,
甚至遭受过不公的待遇。显然,命题从源头上切断了一些考生动辄拿古人、伟人说事的倾向,事先准备
的写作素材很
难套用。只有平时将目光聚焦于底层大众、心怀怜悯、胸存大爱的考生,方能做到心中有数
,游刃有余。在学生平时
的作文中,他们更多地关注伟人、政要、富商、明星以及各类娱乐八卦之事,追
逐社会的炒作风向,而忽视了芸芸众
生。事实上,正如大自然的启示在旷野,人性的闪光也往往在底层。
这个社会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自己高尚的人格
守护着社会的良知。他们或许身份卑微,或许职业艰辛,
或者生活潦倒,但他们身上的人性之光依然如同日月星辰,
在现实的苍穹中发光,照亮了一个国家的前路
,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考生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在立意上显然能
优于同俦。当然,作为记叙类写入
文章,写作时还可以在描写的形象与情节的曲折上取胜。
题目二的话题作文。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
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
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
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自制”
指自行制订、自己制造
、克制自己。如拟题为“今天,我管住了自己”,“我管住了自己”表明“我”懂得了自制和
自律,可以
是拒绝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可以是战胜自己的缺点。“终于”说明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从面对各种诱惑时
的摇摆不定到最后的坚定拒绝,最终成为一个自制自律的人。并且注意题目中的时间限定词“今天”。写作时可联
系
自己的生活经历,选取一件能体现自我成长、自我蜕变的典型事件。
【点睛】<
br>此作文又是个“二选一”题目。对于作文“二选一”的新变化,一点都不意外,不新鲜。对于学生来说增加
了选择空
间,也挺好的。写作指导:二选一个写,怎么选?不外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体裁一致,都为记
叙文,但主题不一,
如一篇写人,一篇写物;另一种可能是体裁不一,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对于这
两种可能,对学生来说都算是福
利,难度不大。若是在记叙文或议论文中挑,我们比较建议学生写记叙
文。初中生毕竟还是最熟悉记叙文体,相信
95%
以上的学生都会选记叙文。
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52019·
.(江苏中
考模拟)作文。
请以“知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答案】知己
每天我们都会和许多
的人擦肩而过,我们对他们或许一无所知,但是其中的他或她可能会和你成为我们的朋友或者知
己。 <
br>知己者,相交甚深,但他们却无缘成为眷属,更甚者可能未曾谋面。他们只是偶尔在电话里交谈,他们可以
无所不
谈,无所不论,说些不相干的事,谈些不相干的人。天南地北,地北天南。彼此惺惺相惜。为对方
倾注的关爱超出了
一般朋友的界限和理念,可他们又不曾有过将之升华为爱情的念头。虽然,他们也会为
之心动。会有想见的喜悦,会
有依依不舍的眷恋;但彼此总有一种约束,只能发乎情,只能止于礼。彼此
都可以默默的关爱,默默的理解,默默的
在心里为对方祝福。
知己,彼此欣赏,但却不会靠的
太近,喜欢的是那种轻松,那份自然。心中不会有任何附带强加于对方。彼此没有任
何约定,却心有灵犀
。没有任何承诺,却彼此牵挂。这种情感,这种超乎于寻常的友情,不能简单的归类到爱情,这
只能是介
于友情与爱情之间,或凌驾于友情与爱情之上。
知己,不会放任自己散出的爱情光芒,不会放任自己燃
出的爱情火焰。静静的想她,在自己快乐的想唱歌欢跳时,会
在第一时间告诉她,因为希望她能和自己一
起分享快乐和无忧,一同拥抱幸福。自己忧愁烦恼的时候,也同样会想起
她,依然希望她能陪在自己身边
,尽管不需要她的任何语言任何安慰,只要她在身边,就会心静如水,熬过所有锥心
疼痛。
这就是知己。人生不可或缺但又不可强求的知己。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只有两个字——知己。“知己”顾名思义是了解、理解、赏识自己的人,如“知己知
彼,百
战不殆”;更常指懂你自己的挚友或密友,它是一生难求的朋友,友情的最高境界。正所谓“士为
知己者死”。作为
知己,必须要有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爱慕的感情,必须要有相互交流和沟通,才
能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
相互关爱的境界,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可能称之为知己。自己把什么当
做“知己”,这个“知己”可以是人,如
知心朋友——同学、老师、朋友。也可以是物,书籍、音乐、舞
蹈、青竹、梅花等等。写出将“他”为知己的原因,
突出所写人物事物的品质。如以书为知己,在书中,
我能找到与作者引发共鸣的句子,好像作者明白我的内心想法,
我们好似一对从未谋面的知己。在书中,
我也能找到快乐,那些幽默、通俗易懂的字句,也时常让我抿嘴一笑。读
书,就像是在与一位良师益友沟
通交流。书会告诉我做人的道理,也会教导我应该如何处事、如何面对人生中必须经
历的大风大浪。书是
我一生中的知己,读书真好。
【点睛】
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
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
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
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
的材料。确定中心
,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我相信自
62019·
.(浙江中考模拟)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
br>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由自在我相
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在日落的海边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
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我相信》或《我不相信》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
作;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
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参考例文】
我相信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相信还存在吗?我究竟该相信什么?
社会的阴险渐渐渗入我的心灵,
悄悄吞着我的信仰。当社会上的人们一次次欺骗他人、自己,心中的信仰不断消失。
道德的沉沦,使我们
的心中充斥着痛。2012变为精神的
末日。那么,我究竟该相信什么?
2012也许并不是
物理意义上的末日,但道德的丧失很有可能使
总感觉我被无数的绝望包围,它们一次次的来袭,使我迷茫
困惑甚至麻木。当我变得快要承受不住时,却又给了我一
丝希望。那种感觉,就好像有钱人往乞丐碗里扔
了一毛钱。凭借着这微弱的希望,我苟延残喘。相信吗?不相信吗?
我相信!那希望即使渺茫,也让我有
了追求与等待,让我尝到甜,让我于此之中感悟人生。所以我相信生活美好!
我是寂寞的,即使再亲密
的朋友,我也发现,我们之间有着隔膜。我的身边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可是我的心依旧是
孤单的,只是
不愿承认。不断结识新朋友,忘记旧朋友,这似乎成了一种主旋律,来填补心中的孤寂。可是,我相
信!
我相信友情,虽然它在不断地得到与失去,我却在它之中仍旧看到一丝曙光。那一刻我的心每一处充满阳光。所<
br>以我相信友情。
至今,我仍思考不出生命的意义。但我不怀疑。我们存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从
大范围上来讲,我相信有一个伟大的
使命等待人类去完成。人类进化至今,绝对是有目的的,不然就与其
他生物一样言,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从个人来
讲,我们目的就是守护。守护我们爱的人,喜欢的人,关
心的人,守护他们一辈子,即使一辈子的守护,只换来一声
“谢谢”,亦足够了。但我知道,这仍旧不是
生命的意义。不过,我相信生命总有意义,也会有那么一天,它的意义
终会被人发现。
你的精
神生活丰富吗?现在人们过多的流于肉体的生活,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使得灵魂空虚。你想过吗?你到底需要什么?物质过多,终使人厌倦,精神却会长盛不衰。梵高作画时,他的生活费及其不足,可以说是到了
相当贫
困的地步。可是他的作品在后世却拍卖出天价。可以说是他的一生所花的钱都不如他的一幅画的钱
多。一位是梵高,
一位是拍卖梵高作品富得流油的拍卖商,你愿意成为谁?
这一次,我不相信你的答案。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以 《我相信》或《我不相信》为题目 为题。“我相信”和“我
不相信”,题目意思相反,但是
立意和主旨大致相同,一般是坚持做某件事情、一种做法、坚守一种信念
、端正一种态度等,不动摇、不怕失败、不
受别人的干扰等,坚持下去终于会成功。这一命题从贴近学生
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引发对现实社会和生活的理性思
考。可以写让你体会到真情的事(可以是发生在自
己身上的事,可以是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事),也可以抒发你对真
情的认识和体会。首段开门见山,直接
点明事件、缘由、心理变化等,为全文奠定感情的基调。主体部分则写人记
事,围绕“为什么相信(不相
信)”、“原因是什么”、“带来的变化或结果是什么”记叙事件,最后一段议论或抒
情点题,首尾圆
合。本文应主要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用来叙事与刻画人物形象,抒情
用来
表达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