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神奇的水》教案
保山市事业单位-剑桥大学奖学金
神奇的水
新城学校 赖小艳
教学内容:
《 神奇的水》
是苏教版《 科学》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3 课,
本课与《 观察水》 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
在《 观察水》 一课, 学
生已对水的颜色、 气味、 味道等性质有
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
老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两种神奇现象,
并了
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 表面张力现象。
2. 了解毛细现象、 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在观察、 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2.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 如语言、 文字、
图画) 描述水
的其他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能够细心观察,
尊重事实, 尊重别人的意见。
2. 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 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 水能够产生表面张力、 毛细现象的性质。
教学难点:
注意观察与操作的细致; 尊重实验过程数据的真实
性。
教学准备:
1.记录单两份、 实验用品硬币、 墨水、 滴管、烧杯、 培养
皿、 载玻片(玻璃板)、 粉笔、
回行针、 海绵一块。
教学过程:
一、认识“ 团结” 的水——
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1.实验演示, 揭示探究问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你看到的水是什么样的呀?
(1)猜一猜:回形针呢?(出示幻灯片回
形针)你猜猜它能浮
在水面上吗?(生回答不可以)
(2)动手放一放:把发给同学们的的别针分别放入水里试一试
(发现都沉在水底)
(3)教师演示:老师可以让这个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呢,请看,
教师边解说边做实验:弯折其中一枚会形
成成90°直角,把另一枚
完好的回形针放在上面轻轻的把回形针放入水中然后轻轻(强调轻
轻
)的移开弯折过的回形针,看,它浮在水面上了,用另一种回形针
也做一做。
(4)请几位学生们演示。
(5)哇,原本沉在水底的回形针竟然可以浮在水面上,多么神
奇啊!(板书课题:神奇的水)
2.说一说: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原本沉下去的回形针浮在水的表
面呢?其实呀,是“水的表面
张力”(板书)同学们想不想来研究研究
到底什么是“水的表面张力呢”?
3.动手实验:硬币装水
(1)教师出示一枚硬币,和一个瓶盖,请问这两个哪一个能装水呢?今天我就用硬币来装水,你们说能不能?
(2)演示用滴管给硬币滴水:胶头滴管的使用。
为了使硬币
能装水, 我们需要认识一种实验器具—— 滴管( 出示图)。 特别
注意:
使用完的胶头滴管一定要归位。
(3)如果我在硬币上滴水,你们猜滴多少滴,水不会溢出来?
大家猜测的都不同,那就让我们动手来做一做,不过首先我们得来学
习一下滴管的使用方法。(学生借
助铅笔先练习滴管取水和吸水)
(4)指名读实验注意事项,师强调:小组内的同学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学负责滴水,其他同学分别数数、记录及观察侧面水的形状。
(5)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6)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师引导学生总
结预测的结果与动手
操作的结果往往相差很大,表明实际验证的重要性。
①实验器具放回托盘里。
② 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 分析原因。
德育融入:因为水能积小滴成大滴( 积少成多), 所以我们在
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
③观察ppt图片: 现在的每一小滴水会连成什么形状? 为什么
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旁边的水滴眼看就要掉下来了,可是仍然
没有掉下来,说明什么? ( 会团结的水)
(7)
教师和学生亲情互动,让学生站得很边缘,眼看就要掉下
来了,但是老师紧紧的抓住孩子的手,不让它掉
下去,实际上这每一
滴水都像老师一样相互紧紧的抓住小伙伴。看来呀“小水滴们还真团
结”(
板书团结的水)
小结: 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 使其表面尽量缩小, 这
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这里可以问:你知道为什么刚才我们直接
放回形针回形针沉下去,借助经过弯
折后的回形针下水就可以浮起来
呢?答:直接放下去相当于有一个比较大的外力破坏了表面的张力。)
4. 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
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
说。时间充足的话给看《水黾在水上游的视频》
二、认识水会往高处“
爬” 的现象。
1. 问题:水的神奇之处还不止于“水的表面张力”,以前我们
知道烟往
上飘,水往低处流,你们见过水自己往上爬吗?想不想看
看?
(1) 展示:
剪开花的花茎, 一半插在红色水中, 一半插在
蓝色水中。
2. 交流。(
水会向下流动)
3. 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
(1) 实验四:
玻璃板、纱布、锡纸、粉笔。 观察玻璃与纱布、
粉笔与锡纸表面的不同,
把它们一端浸润到水中你发现了什么?
(
有小孔与无孔)(时间充分的话,让学生实验,每一种材料10秒
钟)
(2)
实验五—— 水的扩散 在平铺的纸巾上滴一滴墨水, 你
发现什么? ( 水能向四周扩散)
小结: 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 叫做
毛细现象。
(
3)理解应用:把“材料”改成具体的东西,例如,水可以沿着
有孔隙的纸巾往上爬或者向四周扩散的现
象叫做毛细现象。
①对比试验:看来,正是因为材料上有孔或缝隙,才产生了水往
上爬的现象
;老师现在想让大家来挑战一下,再拿出俩个载玻片,和
一枚回形针你们能否利用两片玻璃板使水往上爬
?(让孩子提出方案,
然后再发给孩子材料)
②引导孩子发现有回形针的一边缝隙大,另一边
缝隙小。(两片
玻璃板合并,中间有了缝隙,水就是沿着这条缝隙往上爬的)然后进
行试验。
结论:谁可以沿着缝隙往上爬,缝隙越小爬的越高。
4.
生活中“水的毛细现象”还有哪些作用?
三、 课堂小结
1.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 又认识了水的一些神奇特性。
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四、 知识拓展
1、课后作业
附板书设计:
神奇的水
会团结的水——水的表面张力
会爬的水——水的毛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