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
合肥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甘孜人事网
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
单元
主讲人
三年级
第一单元
科目
课题
参与人
科学
我们都是科学家
教学进度安排
本单元共两课,分别是:1、科学是„„
2、做一
名小科学家,新授课3个课时,复习一个课时,测评一
个课时,共5个课时,开学1-
3周完成本单元。
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
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3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
么。
4
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
片、铅笔)保持平衡。
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
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1.
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 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知识点系列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1、当听到“科学” 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
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
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
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
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
找问题的答案。
4、(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
(得出结论)。
6、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 (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
单(李时珍)、(袁隆平)、(牛顿)……
元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
忆能力)。(电影)
训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练8、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9、重心越
题
(低)物体越(稳)。
第二片区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
单元
主讲人
三年级
第二单元
科目
课题
参与人
科学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教学进度安排
本单元共4课,分别是: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
校园里的植物,3、校园里的小动物,
4、动物·植物·人。
新授课6个课时,复习1个课时,测评1个课时,共8
个课时,开学3-
5周完成本单元。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
分
类。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2、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4、知道常见动物的名称,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
的纷繁复杂。
5、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
特征。
6、认识几个
大类动物的特征,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哺乳类,并能根据这些特征,对常见的动物进
行归类。
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
7、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存空间。
知识点系列
重难点分析
1、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
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2、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
的情境中。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
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
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
多种方法,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
据;尊重事实,
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
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
字
、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教法学法分析
单
元
训
练
题
1、校园里(小花)、(小草)、(
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
(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
2、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有生命
的物体)叫做(生物),
(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3、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
会死亡)(要呼吸)、
(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等。
4、(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
5、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
(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
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依靠阳光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
7、观察一种植物,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来描述。
8、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
9、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
、(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
有(三对足)。
10、蜗牛的身体分为(壳)、
(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
足)可以运动。
11、金鱼的身体分
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生活在(水中),靠
(鳃)呼吸,靠(鳍)运动。
12
、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
(要吃东西)、(对刺
激有反应)等。
13、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有:(1)萝卜不能改变自身位置,兔子可以运动
(2)萝卜依靠阳光独立生活,兔子所需营养由外部供给。
罗平县钟山乡第二片区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
单元
主讲人
三年级
第三单元
科目
课题
参与人
科学
生命之源----水
教学进度安排
本单元共4课,分别是:1、生命离不开水 2、观
察水,3、神奇的水,4、地球上的水。
新授课6个课时,
复习1个课时,测评1个课时,共8个课时,开学5-9
周完成本单元。
1、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
3、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4、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5、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了
解水的其他本领。
6、了解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知道海水是咸的不能直接饮用,
淡水只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及土壤中,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8、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9、 知道水污染的现象、危害及主要原因。
知识点系列
重难点分析
1、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2、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3、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
4、了解水污染的现象及危害。
教法学法分析
1、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
事物提出问题。
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根据需要,从更多
的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5、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
述水的其他性质。
7、能够在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水)。
3、人
体(65%)是水,一个鸡蛋中含有(76%)的水,一条鱼(85%)是水,蔬菜中
(90%)是水。
4、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多亏了(水)。
5、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6、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7、挖小草做实验时尽量不要(伤到小草的根)。
8、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9、认识物体,可以用(眼看)、(鼻闻)、(舌尝)、(手摸)等方法。
10、像水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11、水沿着(有孔隙
)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孔隙(越小),水爬得(越高)。
12、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
张力)。
13、水有(压力)。水(越深)压力(越大)。
14、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15、物体放入水中,如果所受
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物体就可以(浮)起来;
如果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物体就会(沉)下
去。
16、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
能(溶
解)许多物质。
单
17、水可以溶解的物质有:(白糖)、(食盐)、(奶粉)、(洗衣粉)等。
18、水不能溶解的物质有:(面粉)、(沙土)、(塑料)、(石头)、等。
元
19、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切碎)、(加热)。
20、地球上的水主
要分布在(江河)、(湖泊)、(海洋)、(冰川)和(地下)等许多地
训
方。
21、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
练
22、淡
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浅
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
直接使用。
题
23、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淡水)只相当于(一汤
匙)水,(容易开发利
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水)。
24、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25、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26、我们周围的一些活动会污染到水资源,如:(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
27、(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
28、要获得更多干净的淡水,人们想
的办法有: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咸水)
变(淡水)。
29、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
有:(水龙头关不紧)、(马桶漏水)、(用流水洗漱)、(冲厕所)
等。
30、节约用水的
方法:(用完水关紧水龙头);(刷牙、洗碗不用流水);(洗衣、洗澡后
的水用来冲厕所、洗车)等。
31、第47界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呼唤地球的儿女珍
惜(
每一滴水)。
罗平县钟山乡第二片区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
单元
主讲人
三年级
第四单元
科目
课题
参与人
科学
它们是什么做的
教学进度安排
本单元共5课,分别是:1、常见材料,
2、纸,3、
纺织材料,4、金属,5、塑料。新授课7个课时,复习
1个课时,测评1个课时
,共9个课时,开学9-13周完
成本单元。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3、了解纸的发明史,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
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4、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
造纤维。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
途。
5、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
6、会观察比较与描述金属的性质与用途。
认识金属的
性质与用途,如不会生锈、腐烂,容易清洗,不容易被
打碎等。
7、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1、会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2、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
用途联系起来。
3、使学生认识各种纸因其性质不同而用途不同
4、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5、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6、金属的不同性质及其使用途径。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能够运用感官和工
具,
对纸、纺织品、金属、塑料等进行深入地研究。能够运
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
果,并进行交流。
知识点系列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单
元
训
练
题
1、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
2、直接来自大自然的为(天然材料
);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性质特点发生
了改变的,为(人造材料)。
3、天然材料有:(木材)、(石料)、(棉花)、(蚕丝)、(羊毛)等。
4、人造材料有:(纸)、(铁)、(玻璃)、(塑料)、(尼龙)等。
5、造纸术由(蔡伦)发明,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6、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7、同一张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不一样。
8、不同用途的纸,其(吸水性)和(透明度)不同。
9、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节约用纸)。
10、纸的生产过程:剥去树皮——切成小片
——煮烂成浆——搅拌纸浆——
漂白纸浆——沥干水分——压成纸张
11、常见的纺织材料有:(棉)、(麻)、(丝)、(毛)和(人造纤维)等。
12、看(纺织品成分标志)可以认识纺织材料的不同种类。
13、(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14、棉布与
尼龙的不同:棉布属于(天然纤维):(1)比较结实(2)吸水性
强(3)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燃烧
后灰烬分散,颜色发白。尼龙属于(人
工合成纤维):(1)很结实(2)吸水性弱(3)燃烧时散发刺
鼻气味,燃烧
后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15、我们采用(砂纸磨)、(加热)、(敲打)等方
法,发现了金属的性质有(表
面有光泽)、(易传热)、(易变形)等。
16、一般用(铁)做炒锅,因为(便宜)、(坚硬)、(铁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
素)。
17、用(铝)做易拉罐,因为(便宜)、(轻)、(易加工)。
18、首饰用(金银)做,因为(昂贵)、(光泽度好)、(不易氧化)。
19、塑料的优点:(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等。
20、塑料的最大缺点:不易(分解),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
对环境极为有害。
21、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不好的影响有:(占用土地)、(威胁海洋生物)、
(影响市容
)。
22、科学家已研制出比较容易分解的塑料,如用(木薯)、(玉米)等原料生
产出的
(可降解饭盒)。
23、(白色污染)是人们大量使用(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
24、减
少白色污染的方法:(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2)回收利用
废旧塑料(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
料(4)购物尽量用布袋或纸袋。
罗平县钟山乡第二片区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
单元
主讲人
三年级
第五单元
科目
课题
参与人
科学
提出问题
教学进度安排
本单元共2课,分别是:1、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2、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新授课4个课
时,复习1个
课时,测评1个课时,共6个课时,开学14-17周完成
本单元。
1、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
2、能区分什么是可以通过观察、调查
、实验找到答案
的问题,什么不是可以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
的问题。
3、
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
题转变成4、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自己能
够探究的问题”。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
题,解答问题,
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3、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4、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
物提出问题。
1、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制作情境,提出问题。
3、能对某些结论提出疑问。
4、能区分什么是可以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
的问题,什么不是可以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
的问题。
5、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
题转变成可能。
6、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自己能够探究的
问题”。
知识点系列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1、(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
动)的起点。
2、
问题从哪里来:(1)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2)对流
行说法提出怀疑(3)科学小制作时提出
问题。
3、(亚里士多德)认为:同样材料的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的重
量决定。
4、(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5、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2)自
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6、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1)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
、
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3)
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
问题。(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
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单
元
训
练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