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江西工业职业学院-四川理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电子课文
学弈(yì)[1]
弈秋[2]
,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ãi)
弈秋之为听[5];
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
ï)[9]而射之。
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
[15]
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
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
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
],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
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1、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
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2、《匆匆》课文原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
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
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
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
里算着,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
的流里
,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
,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
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
了;我
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
子从饭碗
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
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
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
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
算又溜走了一日。我
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
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
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
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
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
么痕迹呢?我何
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桃花心木》课文原文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
,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
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
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
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
,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
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
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
苗的人偶尔会来家
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
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
从容容?
p>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
会枯
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
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
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
仿老
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
无法在这种
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
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
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
养
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
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
,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
生活,能比较
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
的
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
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4、《顶碗少年》课文原文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yíng)绕于心。因为,你也
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
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
表演。
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
方杂技,
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幽雅的乐
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lu
î)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
各样令人惊羡的动
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
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
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
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
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
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
顶碗的少年歉疚(jiù)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
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
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
到了少年头上,一切
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
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
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
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
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
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
急忙摆动
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
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
(cuî)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
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
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
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
走到少年面前,
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
摩着少年的肩胛(jiǎ
),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
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
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
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
次的演出,
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5、《手指》电子课文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
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
,构造简单,
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
由
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
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
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
站在一旁。给人搔(sāo)痒,
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
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yǎo)窕(tiǎo),
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
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
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
;秽(huì)
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
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
螺丝、解纽(niǔ)扣
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
左右都有屏障,
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
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逢做事,
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
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
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
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
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
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
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
指的用处则更渺(miǎo)小,
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tì)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
竹管弦上,
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
是这
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
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zâng)在其
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
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
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
美丑之分了。
6、《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
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z
hōu)。粥是用各种米,
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
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
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
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jiàn)掺(chān)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
二件大事是
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
空竹、口琴等。
孩
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
便有了过
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
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
黏(nián),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
、青菜、年糕
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
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
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
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
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
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
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
寺院举办庙会,
小贩(fàn)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
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
野景,可以骑毛驴(lǘ),还能买到那些
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
并不为争谁第一谁
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xián)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
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
是办喜事,红火
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
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
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
或《水浒(hǔ)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
起,任何人都可以
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
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
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
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
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1],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
又去照常
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
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
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
分外热闹。
[1]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指庙会结束。
7、《藏戏》电子课文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
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ji
āng)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sh
ì)。于是,年
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
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qiïng)结,认识了能歌善
舞的
七位姑娘,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
历史传说,
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
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
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
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藏戏的种子随之
洒遍了雪域高原。所
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观众们惊叹道:莫不是阿吉拉姆[1]下凡跳舞了吧!以后人们就将藏戏演出称为“阿
吉拉姆”。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
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w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liáo)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面具运用象
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
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
要原因之一。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
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bï)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
行。
观众团
团围坐,所有的剧情靠“雄谢巴”[2]的解说和艺人们的说唱来描述。艺
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
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
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藏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开场陈说藏戏历史以招徕(l
ái)观众,正戏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结尾则具有庆贺演出成功之意。
藏戏艺人的唱腔、动
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
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
流派、不同的戏班更是有各种风格
的表演形式。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大家随心
所欲,优哉(zāi)游哉,毫无倦意。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原文
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yuâ
)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
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pā)”的客
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p
ì)
、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在土中掺(
chān)石灰,用糯(nuî)米饭、鸡蛋清作黏(nián)合剂,以竹片、
木条作筋骨,夯(hā
ng)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至
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
,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大部分土楼
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
及炮火攻击
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
、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
屋均按八卦(guà)[1]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
,整齐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
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
不分贫富、贵*,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
高层各一间房。各层房屋的用途惊
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zhù)仓,三层以上作卧
室,两三百
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
传统
文化的深厚久远。
傣家竹楼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
望去,到处是一丛丛
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
说竹楼
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
有防护林带。每
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
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
作院子。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
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
撑。屋内横梁穿柱,
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miâ),将楼房隔为两层。
以前屋顶是用茅(máo)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
如果你到傣
家做客,走进竹篱,登上梯子,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
间宽大的堂屋,中间铺着一大块竹席,这
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
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
竹楼建筑结构
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
徐
来,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
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8根。选择中柱是件
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
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
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
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
这时候,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
“赞哈”
[2]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1]八卦: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相传是伏羲所造。
[2]赞哈:是傣语中民间歌手的意思。
9、《和田的维吾尔》课文原文
六年前
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那是个停电的晚
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
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忽
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
子嘶(sī)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h
áng)。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miǎo)
渺回荡„„虽然我听不懂他
在唱什么,但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
肃
然起敬了。
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象那黄灿灿
、
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náng)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
的日常食
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维吾尔牧人还喜欢吃沙土灰里烧出
的“库乃其”。他们先在沙土里挖
个坑,捡来一些干胡杨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
火灭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据说,吃
了这种“库乃其”,
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儿。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
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那大大小
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
的沙漠平
添了几分韵味。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更有精气神吧。
和田地
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
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
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
墙壁的挂毯上。巴扎[1]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
花“都帕”[2],那一团团
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3],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
一片片
随风摇曳(yâ)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维吾尔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密密
的眼帘,深邃(suì)的眼睛,妩(w
ǔ)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那里的小伙子,热情俊
朗,浪漫风趣。
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没有歌舞,维吾尔人的生
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
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
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
和田维吾尔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不限,有时给巴朗
子[4]起个名字、施个礼,
甚至耳朵要扎个眼,亲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聚餐的目的不
在于
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豁(huî)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1]巴扎:维吾尔语,集贸市场的意思。
[2]都帕:订婚时戴的帽子。
[3]艾得来斯:新疆出产的一种绸,以色彩鲜艳著称。
[4]巴朗子:男孩子。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电子课文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
年了。 <
br>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
,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
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
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
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
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
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
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
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
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
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
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
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
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
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
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
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
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
新闻还没看完,就就听
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
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
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
了瞅父亲。 <
br>“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
的侦探,穿黑制服
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
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
,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
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
胖的便衣侦探
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是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
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
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者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没有向他们讲
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
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
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
还没啃完,
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
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
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
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
的—他对于革命事业
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
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
,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
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
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
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
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
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
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
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
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
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
已执行
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
次,每次
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
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
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11、《灯光》电子课文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
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
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
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
啊!”
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
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
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
党军5
7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激烈的围歼(jiān)战就要开始
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
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
连,来到了郝(hǎo)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
晚就由他带领突
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
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
通沟的胸墙[1]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
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
着微弱的亮光看摆
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
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
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
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
了烟,又望了一
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
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
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
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半个小时以后
,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
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
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
找不到突破
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
(xū)魆的围墙。突然,
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
寻找突破口的部队
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jūn)一发的时划,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
了那本书,举
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已,
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
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
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
下学习,他自已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cuǐ)璨(càn)的华灯下,我又
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伤害,用土堆起来的齐胸高
的矮墙。
12、《为人民服务》课文原文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
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
们这
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
做司马迁(qi
ān)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
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
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
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
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
人民
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
(míng)先生提出来的;
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
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
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
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
一起来了。我们还
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
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
候,要看到成绩,要看
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
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
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
是死得
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
战士,一
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
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
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dào)会。这要成为一
个制度。
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
寄托
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3、《一夜的工作》电子课文
周总理在第
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
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
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
<
br>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
一盏台灯,如此而
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
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
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
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
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
“总理叫你去。”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
的办公室。总理招呼
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
一遍就算了,而且一
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
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
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总
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
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
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
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
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
里面去了。
在
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
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
苦,多么简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
作。他每个夜晚都是
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14、《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原文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
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
,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
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
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
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
也找
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
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
多火柴,手里还
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
个硬币。
可怜的小女孩!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
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
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
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
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
家
,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
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
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
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
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
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
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
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
<
br>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
暖烘烘的,多么
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
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
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
,那儿忽然变
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
子
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
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
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
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
冷的墙。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
去年
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
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
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
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这时候,火柴又灭了
。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
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
一道细长的红光。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
诉过
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
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起来
,“啊!请把我带走吧!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
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
烈的光,照得
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
来
,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
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
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
在旧年
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
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
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
东
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5、《凡卡》电子课文 <
br>九岁的凡卡?茹(rú)科夫,三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niâ)那儿做学徒。
圣诞节前
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
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
,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mā)平一张
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在写第一个字母以前
,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
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
满了楦(xuàn)头[1]。他叹了一
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亲爱
的爷爷康斯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
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yî
u)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映出蜡烛的模糊的影
子;他想象着他爷爷康
斯坦丁?玛卡里奇,好像爷爷就在眼前。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
br>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65岁,老是笑眯眯地眨着眼睛。白天,他总
是在大厨房里睡觉
。到晚上,他就穿上宽大的羊皮袄,敲着梆(bāng)子,在别
墅(shù)的周围走
来走去。老母狗卡希旦卡和公狗泥鳅(qiū)低着头跟在他后
头。泥鳅是一条非常听话非常讨人喜欢的
狗。它身子是黑的,像黄鼠狼那样长长
的,所以叫它泥鳅。
现在,爷爷一定站在大门口,眯缝
着眼睛看那乡村教堂的红亮的窗户。他一定在
跺着穿着高筒毡靴(xuē)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
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
肩膀„„
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没有月亮
的夜晚,可是整个
村子——白房顶啦,烟囱(cōng)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
br>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
清楚,仿佛为了过
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
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zǎi)子摇摇篮的时候,不
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
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
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
那条青鱼,拿鱼嘴
直戳(chuō)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
br>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zhōu),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
啦,茶啦,只
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
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
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
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
,我会永远为您祷告
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我会替您搓烟叶,”他继续写道,“我会为
您祷告上帝。要是我做错了事,您就
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好了。要是您怕我找不着活儿,我可以去求那位
管家的,看
在上帝面上,让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fēi)吉卡答应我帮他放羊。亲爱
的
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
我没有鞋,又怕冷。等我长
大了,我会照顾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讲到莫斯科,这是个大城市,房子全是老爷们的,有很多
马,没有羊,狗一点
儿也不凶。圣诞节,这里的小孩子并不举着星星灯走来走去,教堂里的唱诗台不准人随便上去唱诗。有一回,我在一家铺子的橱窗里看见跟钓竿钓丝一块儿卖的
钓钩,能钓各种各样
的鱼,很贵。有一种甚至钓得起一普特[2]重的大鲇(nián)
鱼呢。我还看见有些铺子卖各种枪,
有一种跟我们老板的枪一样,我想一杆枪要
卖一百个卢(lú)布吧。肉店里有山鹬(yù)啊,鹧(z
hâ)鸪(gū)啊,野兔
啊„„可是那些东西哪儿打来的,店里的伙计不肯说。”
“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
绿匣子里头。”
凡卡伤心的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
爷爷总是带着
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冻了的山林喳喳的响,爷爷冷得吭吭地
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要砍圣诞树
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
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许多小枞(cōng)树披着
浓霜,一动不动地站
在那儿,等着看哪一棵该死。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dǎi)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手打扮那棵树。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凡卡接
着写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
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的人都打我。我
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
难受的没法说。我老是哭。有一天,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
昏倒了,好容易
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
艾(ài)果尔,问候马车夫。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
亲爱的爷爷,来吧!”
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一
个戈(gē)比
买的。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乡下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
他很满意没人
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
上去了„„前一天晚上他问过肉店的伙
计,伙计告诉他,信应该丢在邮筒里,从
那儿用邮车分送到各地去。邮车上还套着三匹马,响着铃铛,坐
着醉醺(xūn)
醺的邮差。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
过了一个
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kàng),炕
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
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
尾巴„„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大多是木头做的。
普特:俄国重量单位,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
16、《鲁滨孙漂流记》课文原文
梗(gěng)概
从前,有一个人叫鲁滨孙
,是个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的
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wâ
i)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有一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wãi
)杆吹断
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
无名的
、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
怎样活下去呢?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海面上也平静下来。等到潮水退了,鲁滨孙看到那翻
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
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
边。在船舱里,鲁滨孙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
,陆续搬到岸上,还带回
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更有趣的是他在破
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首先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晒
雨淋。鲁滨孙走遍荒岛,在山坡上
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
一座简陋
(lîu)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他没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破船上
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
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
山
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来的东西里,
有一些麦子
,他把它们撒到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
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
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十八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孙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
他恐惧万
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
是在住
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他在这种不安
的心情下又生活
了两年。后来,鲁滨孙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
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
鲁滨孙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
可能出现的野人。他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后,终于看到三十
多个野人乘着
小木船上岸了。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
跑
。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孙住所的方向。鲁滨孙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
他开枪打死了追赶的两个野
人。鲁滨孙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他开始
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并渐渐学会了说话。他们愉快
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更多的葡萄
干。
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有一天清晨,鲁滨孙被“星期五”喊
醒,原来有一艘英国船只在附近停泊着。
他发现这艘船上发生了叛乱,水手们绑架了船长。鲁滨孙和“星
期五”救出了船
长,船长愉快地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鲁滨孙乘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后,终于
回到了英国。
精彩片段[1]
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
生活了,所以我要把它
的经过从头至尾,按着次序记下去。依我的计算,我来到这个可怕的岛上,是在<
br>9月30日。当时,那初入秋分[2]线的太阳,差不多正在我的头顶;所以依我的
观测,我是在
北纬(wěi)[3]9度22分。
大约在我上岸十一二天后,我忽然想到,既然缺乏书、笔和墨
水,我一定会
忘记计算日期,甚至连安息日[4]和工作日都会忘记。为了防止这样,我便用刀
子在一个大柱子上刻上这几个字:“我于1659年9月30日在此上岸。”把它做成
一个大十字架,立
在我第一次上岸的地方,在这个方柱的两边,我每天用刀子刻
一个斫(zhuï)痕,每七天刻一个大一
倍的斫痕,每一个月刻一个再大一倍的斫
痕。这样,我就有了一个日历,可以计算年月日了。
其次应该提到的是,在我历次从船上搬下来的许多东西中间,我还弄到了一
些价值不大而用处却不小的东
西,我却忘记把它们一一记下来。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那些笔、墨水、纸,船主、大副、炮手和木匠的几包
东西,三四个罗盘,一些
数学仪器,日晷(guǐ)[5]、望远镜、地图、航海书籍之类。这些东西,
我当时
也不管它们有用无用,都把它们收拾在一起。同时,我又找到了三本很好的《圣
经》,它
们是随着我的英国货物一起运来的;在我上船的时候,我曾把它们装在
我的行李里面。此外,还有几本葡
萄牙文书籍,其中有两三本祈祷书和几本别的
书籍,我都把它们小心地保存起来。同时还有一件不应该忘
记的事情,就是我们
船上还有一条狗和两只猫,关于它们的历史,我下面还要谈到。我把两只猫都带到岸上;至于那条狗,它是在我第一次搬东西上岸的第二天自动跳下船,泅(qi
ú)到岸上来找我
的,后来做了我多年的忠仆。我并不想它替我衔什么东西,也
不想它替我做个什么伴,我只想它同我说说
话,它却办不到。自从我找到笔、墨
水和纸以后,我用得非常节省。事实证明,如果有墨水,我就可以把
事情记得非
常清楚;如果墨水用完了,我就记不成了,因为我想不出任何方法制造墨水。
这使我想到,虽然我收集了这么多东西,我所缺少的东西还很多,墨水就是
其中的一种。其余像挖土或搬
土用的铲子、鹤嘴锄、铁锹以及针线等等,我都没
有。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我不久便习惯了。
这些工具的缺乏使一切工作都进行得非常吃力。所以我差不多费了一整年的
工夫,才把我的
小小的木栅栏围墙做完。那些木桩都很重,很不容易搬动,我费
了很长的时间,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
好。至于把它们搬回来,那就更费时间
了。因此有时我差不多要费两天的工夫把一根木桩
砍好,搬回来,第三天才把它
打进泥土里面去。作为打桩的工具,我起初找了一块很重的木头,后来才想
到用
一根起货用的铁棒。可是,用虽用了,打木桩的工作还是非常辛苦,非常麻烦。
其实
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况且,如果这件工作做
完了,我一时还看不出有什么别的
事情要做,无非是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
罢了——这是我每天都要做的。
我现在开始
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把我每天的经历一一用笔
记下来。我这样做,为的不是留给后来的
人看(因为我不相信以后会有人到这荒
岛上来),只不过写出来给自己每天看看,减轻一点儿心中的苦闷
罢了。我的理
智现在已经能够逐渐控制我的失望心情,因此我开始尽量安慰我自己,把当前的
好
处和坏处加以比较,使自己能够知足安命,并按照商业簿(bù)记上“借方”
和“贷方”的格式,把我
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
坏处
我陷在一个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我现在被剔出来,与世隔绝,困苦万状。
我与人类隔绝,仿佛一个隐士。
我没有衣服穿。
我没有抵御野人和野兽袭击的防御力和手段。
我没有人可以说话,也没有人来解除我的愁闷。
好处
但我还活着,没有像我同船的伙伴们一样,被水淹死。
但我也从
全体船员中被剔出来,独免一死;上帝既然用神力把我从死亡里救
出来,一定也会救我脱离这个境地。
但我并未因为没有粮食,饿死在这不毛之地。
但我是在一个热带气候里,即使有衣服,也穿不住。
但我所流落的岛上,没有我在非洲看到的那种野兽。假使我在那里覆了舟,
我又将怎样?
但上帝却不可思议地把船送到海岸附近,使我可以从里面取出许多有用的东
西,使我终身用之不尽。
总的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
在这样的处境中
,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
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
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
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
现在我对于自己的处境已稍稍有了好感,不再整天把眼睛望着海面,等待有
什么船来。
我已经把这种心思丢在一边,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
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英国作家笛福著,徐霞村译。
[1]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
[2]北纬:地球表面南北距离的
度数称为纬度。赤道为0℃,以北是北纬,以
南是南纬,南北各90℃。
[3]安息日:
据《圣经》记载,上帝在六日内创造天地万物,第七日完工休
息。犹太教尊这天为圣日,名叫安息日。
[4]日晷: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17、《汤姆?索亚历险记》电子课文
梗(gěng)概
汤姆
?索亚是美国圣彼得斯堡小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他父母早亡,随姨
妈生活,而姨妈却管不住他。他不
是那种听话本分的乖宝宝,他是镇上的孩子头
儿,带他们玩“打仗”,搞恶作剧,喜欢马戏,会拿大顶,
好幻想,想当兵或当
牛仔,他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最近,他又萌生了当海盗的念头。
汤姆有几个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
脏兮(xī)兮的流浪儿哈克
。哈克的父亲是个酒鬼,从不管他,他就成了个无依
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在镇民眼中,他是个无
赖,而孩子们都觉得他是个
有趣的伙伴。汤姆把当海盗的想法告诉了哈克。哈克说海盗都是些胆大的人,
他
们约定半夜到墓(mù)地去试试胆量。
汤姆假睡骗过姨妈,同哈克一同来到墓地。阴
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
杀: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
,相
互发誓决不开口。
胆量得到了检验,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
克来到密
西西比河边,找到一个小木筏(fá),划到下游的杰克逊(xùn)岛。这里荒无人
烟,成了三个“小海盗”的快乐大本营。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
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
、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
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他们无忧无
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
乐土、净土!
镇上的人们找了他们好几天,急坏了,怎么
也不见孩子们的踪影,渐渐地绝
望了。星期日,镇民们在教堂为他们三人开追悼会。当人们悲情难抑之际
,牧师
发现三个调皮鬼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堂,来到亲人的面前。
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
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作证,混在旁听席中
的乔埃大惊,落荒而逃。汤姆和哈克成了小镇的英雄。
汤姆的冒险心一刻也没有消失过,他知道传说中海盗都会把金银财宝埋藏在
干枯的老歪脖树
下,他和哈克要去寻宝。有一天,他们来到鬼屋翻寻时,真的遇
上了鬼——乔埃和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
准备把抢来的金币藏起来。两个强盗商
量着要把这金币一同藏到“二号十字架下面”,这些话被藏在楼上
的汤姆和哈克
听得一清二楚。
汤姆的同桌贝琪(qí)是镇上大法官撒切尔先生的女儿。
她央求父母约请同
学们到山上野营,孩子们乘轮渡来到镇外的山上。
大家来到有趣的魔克
托尔山洞。鱼贯而入的孩子们对这阴森神秘的山洞心生
好奇又有点儿紧张,就连好冒险的汤姆也是第一次
来。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
一样。孩子们在洞中玩着,闹着,陆续从不同方向汇集到了山洞出口。
但汤姆和贝琪却在洞中迷路了。一心想当探险家的汤姆带着贝琪在洞中东窜
西走,总也走不
出去。贝琪害怕了。男孩子的勇气和智慧让汤姆有了信心,他安
慰贝琪,耐心地寻找山洞的出口。
在洞中,汤姆意外遇到乔埃!那乔埃已是惊弓之鸟,听到汤姆的动静,撒腿
就跑。汤姆带着
贝琪终于找到了出口,与亲人们会合了。虚惊一场的两个孩子在
休息了五六天后,汤姆到大法官家看望贝
琪。撒切尔先生告诉他:为了防止再有
人迷路,魔克托尔山洞的出口被封死了。汤姆说洞中还有逃犯乔埃
呢!
镇上的人们再次拥向魔克托尔山洞,见到乔埃已在洞内倒毙(bì)多日了。
汤姆带哈克再次来到洞中寻宝,终于在一个刻有十字记号的大岩石下,挖出
了乔埃埋藏的
那些金币。
汤姆和哈克划着小船回镇上去了,他的历险该对镇上的人们产生怎样的震动
啊!
精彩片段[1]
到了礼拜二的黄昏,圣彼得斯堡镇仍然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两个走失的孩
子还没有找到。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的祈祷,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私下
里为这两个孩子作了祈
祷,诚心诚意地保佑(yîu)他们平平安安,但是依然没
有从洞里传来好消息。大多数搜索的人已经放
弃了搜寻孩子这件事,回到镇上继
续干他们平日的活儿去了,他们认为孩子明摆着是找不回来了。撒切尔
太太病得
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的声音,看见她每次抬起头
侧耳听
上整整一分钟,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的情景,那真是
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
悲痛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到了礼拜二晚上,镇上停止了一切活动,整个小镇被蒙上
了悲痛与凄惨的阴影。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簇拥着欣喜若狂、
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
这时,人们丁丁当当地
敲响了铁碗铜盆,滴滴答答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
汇成了一片。人们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
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车
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
他
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整个小镇灯火通
明,谁也没有再回去睡觉。这是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最辉煌
的一个夜晚。在找到孩子们后的半个小时,镇
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
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
子的话想
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波莉姨妈真是高兴到了极点,撒切尔太太也
是如此。然而,等派到山洞里的
信使把这个喜讯报告给她的丈夫时,快乐才会变得十全十美。汤姆躺在一
张沙发
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
吹嘘(x
ū)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如何在风筝线能达到
的情况下顺着那两条通道向前探
路,如何又去探索第三条通道,直到风筝线不够
用了为止。正当他转身往回走时,他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小
块亮光,好像是太阳光,
于是他放下风筝线朝它摸索着走了过去。他把肩和头从一个小洞中探了出来,竟
看见宽阔的密西西比河正波浪滚滚地从下面流过!如果碰巧是晚上,他决不会看
见那一小块太阳
光,也就找不到这条通道了!他又讲述了他怎样回去找贝琪,告
诉了她这个好消息,而她却让他别拿这些
无聊的谎话来烦她了,因为她很累,知
道自己快要死了,她也愿意死掉。他又讲了自己如何费尽口舌说服
了她,当贝琪
摸索着爬到洞口,看见那一小块太阳光时,怎样兴奋得不得了,她简直就要高兴
死
了。他还说自己怎样先爬出洞口,然后又帮助贝琪爬了出来,他们是如何坐在
那里高兴得大声哭了起来,
一些人怎样乘着小船打那儿经过,他俩又是怎样呼喊
着他们,告诉他们自己的遭遇。他也描述了起初这些
人如何不相信这荒唐离奇的
故事。因为他们说:“你们是在河的下游,离那个峡谷里的山洞有五英里远呢
。”
然后他们就将他俩扶上船,划到一户人家,给他们吃了晚饭,让他们歇息了两三
个小时,随
后便把他们送回了家。
汤姆和贝琪很快发现,在洞里所遭受的三天三夜的疲劳和饥饿,是不可能马
上恢复过来的。礼拜三和礼拜四整整两天他们一直卧床不起,好像越躺越难受,
浑身没有一点儿
力气。汤姆礼拜四稍微能下地活动一会儿,礼拜五就能到镇上逛
逛了,到了礼拜六差不多
完全恢复正常了。但贝琪直到礼拜天才能够到户外走走,
看上去好像刚得了一场大病似的。
汤姆听说哈克病了,礼拜五便去看他,谁知道被挡在了门外,礼拜六、礼拜
天一连两天也都没让他进去。
过了礼拜天,他可以每天进去了,但是那家的人告
诫他不能透露他的探险经过,也不要谈及任何令人兴奋
的话题。道格拉斯寡(gu
ǎ)妇守候在旁边,看汤姆是否遵守规定。回到家里,汤姆才听说卡迪夫山发
生
的事,还得知那个“衣衫褴(lán)褛(lǚ)的人”的尸体最后在渡船码头附近被
发现了
,很可能是在逃跑途中溺(nì)水而死的。
汤姆从洞里获救之后,大约过了两个礼拜,他又去看
望哈克。哈克现在已经
强壮多了,也不怕听令人激动的话题了。汤姆想,他正有一些话题是哈克感兴趣<
br>的。撒切尔法官的家离哈克住的地方不远,于是汤姆就顺道去看了看贝琪。法官
和他的几个朋友逗
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还用嘲弄的口吻问他是否还想
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汤姆说,他认为他不
会在意的。
法官说:“还有一些人和你一样想去山洞看看呢,汤姆,这一点我是毫无疑
问
的。但是我们已经采取了防范措(cuî)施,以后谁也不会再在那个山洞里迷
路了。”
“为什么?”
“因为两周前我就找人用锅炉钢板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然后又上了三道锁,
钥匙在我这里。”
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shà)白。
“怎么了,孩子!喂,快来人哪!快拿杯水来!”
有人拿过一杯水,一下子泼在了汤姆的脸上。
“啊,现在没事了。你怎么了,汤姆?”
“哎呀,法官,印江?乔埃还留在洞里呢!”
[1]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著,俞东明、陈海庆译。
18、《跨越百年的美丽》电子课文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的1898年1
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
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
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
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
性元
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在此之
前还没有一
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
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
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
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
个新的时代,而她
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关
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
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
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
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尽管这都
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
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
壳,别
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
怎样冲
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
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
着发现了镭。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
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
,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
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
棚子,玛丽终日
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
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
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经过三年又
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
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
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这点美丽的淡
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
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她坚定、
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
然发现的同
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
停地
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
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
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
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
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
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
定律,她变成
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
。这是她
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
10
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
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
,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
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
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
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
本里,
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
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19、《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飞离地球、遨(áo)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
以来的梦想。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
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
kūn)鹏(p
ãng)展翅”“九天揽(lǎn)月”的奇妙想象。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
br>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之
中,不断地尝试实
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47<
br>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
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
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
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
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
类升空探索的先驱。为了纪念
他,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
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
事业也呈现出
勃勃生机。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
—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
要搞人造卫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
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
,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
穹(qiïng)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
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
探索。
199
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
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
、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
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
br>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
将铺盖搬到了工
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
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
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
天便猝(cù)然长逝„„
成千上万人的不懈(x
iâ)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那天
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
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
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
一条蜿蜒的苍
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
成功返回祖国大地。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
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
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
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
的辛勤劳动,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
有这次载人航
天飞行的成功。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
经成为第三个独
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
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qiâ)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
成了美好的现实。
2005年10月12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
开始中国第
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
回舱于17日凌晨4时顺利着陆,
航天员安全返回。“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
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
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
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
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
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电子课文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
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
差不多都善于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
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
br>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xuán)涡(wō)总是朝逆时针
方向旋转的。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
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
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
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
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
会形成漩
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
果证明
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无独有偶。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匆匆地向自己
的
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
(pǔ)里的
玫瑰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
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
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
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
急忙把冒烟的紫罗
兰用水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
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
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
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
意义?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
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
碱的
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ruǐ)地衣[1]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
酸变
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
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
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
,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
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
,眼
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
连串的疑问
,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
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
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
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
的长短。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善
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
就。
在科学
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他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
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
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
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
家华罗庚(gēng)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
等来的。如果说,科学
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有准备的<
br>人,给那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具有锲(qiâ)而不舍精神的人。
地衣:一类能生活在
各种环境中的植物的总称,特别耐干旱,有些可以制成
染料、香料等。石蕊地衣是其中的一种。
21、《我最好的老师》课文原文
怀特森先生是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他是一
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
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记得第一天上课,他给我们讲授的是一种名叫
“猫猬兽”
的动物。她说这种动物一般在夜间行动,因为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而绝种了。
他
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我们全都认真作了笔记,然后是随
堂测验。
当
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
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
红**。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
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
,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
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
,“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
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
的,全部是错误的信息。
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理会我们
的心情。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
考和独立判断失误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他告诉我们,当时
他让我们传看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骨盖,并且,就在那堂课上他还提醒
国过我们: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
骨盖是从哪儿来的呢?
当时我们中间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其实我的破绽
还有很多。其中包括猫猬兽这个古怪的名字,你
们却都深信不疑。”为此他特别
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纪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同时,他希望
我们从
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
出来。
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怀特森先生总是想方设法
让我们来接受他
的挑战。有时,为了驳倒他的一个貌似正确的“论点”,我们常
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
去思考和论证。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
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
如何去接近真
理。
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
要的
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怀特森先
生的做法。有一次,我把怀特森
先生的方法介绍给一位朋友。他听后吓坏了,说:“他怎么能够这样来糊
弄你们
呢?”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诉他:“不,你的看法错了。”
(1)七步诗
三国 .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
安徽亳县)人,著名诗
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
br>郁郁而死。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
br>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
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
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
在七步之
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
曹植把
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
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
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
力反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
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
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
br>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
唐五代.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1)养花
老舍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
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
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
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
上没有
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
病欲死是件
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
天多
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在这种气
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
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
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
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
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
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
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
个乐趣,摸
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
这就
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
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
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
如此循环,把脑力劳
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
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
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
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
得把花儿
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
棵花儿
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赶到昙花开
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
儿分
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
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菊秧还在地上(没到
移入盆中的时候
),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
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
养花的乐趣。
(2)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
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
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又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1.这首诗写于1941年,是何其芳在延安时期诗歌
的代表作。它视野开阔,是生
活的赞歌。整首诗格调明朗开阔,富有朝气,迸射出对新生活热切希望的火
花,
表现诗人在新的理想照耀下对生活、对人生意义的全新的理解和感受。
2.排比手法对本诗表达感情的作用。
这是一首自由体诗,不注重压韵,以朴素流利的口语形成节
奏。十行排比诗
句联翩而下,有力地传达了热烈丰富的内在希望,令人感到真切可喜。
句子解释
1.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意思是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
美好的心灵,去发掘生活的意义)
2.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意思是在生活中我们将自己的热情与希
望传达给周围的人)
3.去以心发现心。
(意思是用心去感知与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注意向别人
学习,从别人身上受到启发)
(3)中华第一龙(缺)
(4)狱中联欢
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
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
爆发了洪亮的
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
新年大联欢开始了。
唱歌是第一个节目。
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每间牢房,每个人都准备了礼
物,送给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战友,作为联欢的纪
念品。最多的礼物是“贺年片”,
那是用小块的草纸做的,上面用红药水画上鲜红的五角星或者镰刀锤子
,写上几
句互相鼓励的话。楼七室经过昼夜赶工,刻出了一百多颗红的、黄的、晶亮的五
角星,
分送给各个牢房的同志。女室送给各室的是一幅幅绣了字的锦旗,那些彩
色的线,是从他们的袜子上拆下
来的„„
接着第三个节目开始了。每间牢房的人都在门口贴春联。所有的春联都是
用
草纸接连起来做成的。所有的春联都不是一个人写的,同一个字,有老年人苍劲
的笔法,也有
“孩儿体”的弯弯曲曲的笔记。女室里,江姐捏着“监狱之花”的
小手,也写了几笔。所有的对联,都洋
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女牢的对联写的是:
洞中才数月
世上已千年
大家心里明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正在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到来,
“世上已千年”还形容不了翻天复地的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咧!
她们还在牢门上贴了一张横额:扭转乾坤。
猩猩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
些修仙炼道的味道了。”
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
歌乐山下悟道
渣滓洞中参禅
横额是:极乐世界。
大家心里明白: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极乐<
br>世界”,正是写的人们掌握了革命真理的心境„„
猩猩挑起了眉梢,玩味了一会儿,只好说:“真有点仙风道骨!”
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
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
横额是:苦尽甘来。
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横额是:大地回春。
一幅幅春联,全洋溢着乐观、诙谐的情趣。
猩猩来到楼七室门
前站定,慢吞吞地读着:“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
——伸头。”挑剔的眼光,在横额“乐在其中”
四个大字上凝固起来。不待他说
话,余新江便问道:
“喂,这像不像渣滓洞的生活?”
“生活?生活当然„„”猩猩犹豫着,“不过,‘乐在其中’,那个‘乐’字
总有点刺眼。”
“嘿,改成‘苦’字,‘苦在其中’,你看要得不?”丁长发笑着追问道。
猩猩装做没有听见,溜走了。
表演节目的时间快到了,大家一拥而出,享受这自由而愉快的时刻。
这个时
刻,正是党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的节节前进,给他们赢来的。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
,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
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
,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漫舞!
狂
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了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
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
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
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的齐声喝彩。
接着,几个人聚
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
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
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
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
鲜艳的红旗,
遥望着远处的云山。歌声在周围渐渐升起:
一杆红旗
哗啦啦地飘。
一心要把
革命闹;
盒子枪、土枪,
卡啦啦地响,
打倒那劣绅和土豪!
„„
这正是黑牢外面的游击队员最爱唱的歌。
女同志们绕场一周之后,跳起了秧歌舞。彩色的舞衣飞舞
着,十分耀眼。在
一片叫好声和朗朗的笑声中,夹杂着一声嘲笑:“在国民党统治区里,敢跳秧歌
舞?谨防上黑名单,抓走!”
又一个人忍不住笑道:“那倒不一定。国民党统治区也有‘自由’
的地方,
不是吗?集中营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大跳秧歌舞!”
“哈哈哈„„”
一边扭着秧歌,女同志们又齐声唱起歌来: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着猪羊出了门,
猪呀,羊呀,
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那些想看女共产党员表演节目的特务,这时吓得脸色铁青,立刻在高墙电网
上面移动机枪,枪口瞄准着欢
乐的人群。
有人笑道:“瞄准有什么用,蒋介石忙着喊停战,没功夫下命令开枪。”
又有人笑道:“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
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
咧!”
“哈哈哈哈!”人们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
(5)名碑荟萃
在陕西省西安市,有一座我国最大的书法艺术宝库,那就是西安碑林。碑林收
藏
了从汉魏至明清历代的碑石、墓志,共两千三百多块。碑文出自各个朝代书法名
家之手,真称
得上是名碑荟萃了。
被人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创立了一种潇洒清秀的<
br>书体。这种新书体很快在南方流传。到了唐朝初年,由于唐太宗的提倡,王羲之
的书法被认为是全
国的正宗,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唐初的书法家,首推欧阳询。他的字“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自
成一家,
人称“欧体”。欧阳询学书十分刻苦。相传有一次,他外出看到西晋书法家索靖
书写的
碑石。初看印象不深;后来他又去看,才觉出妙处。于是,他在碑石下整
整待了三天,仔细观摹学习。欧
阳询晚年的字笔力更加刚劲。西安碑林中的《皇
甫诞碑》就是他的作品。
盛唐时期的颜真卿,被后世称为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位书法革新家,他年轻
时考中科举。为了学书,他两
次辞官不就,跑到洛阳,向大书法家张旭学习。张
旭见他有志学书,就把不肯轻易告人的作书方法传授给
他。在张旭的指导下,他
刻苦学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人称“颜体”。颜体的楷书端正雄伟,行书
遒劲郁勃。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碑林
中的《颜勤礼碑
》就是他的作品。
颜真卿之后,有较大影响的书法家是柳公权。他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最好,就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
字骨力遒劲,结构严
谨。世人有“颜筋柳骨”的说法。碑林中的《玄秘塔碑》就
是他的代表作。
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艺术大师们留下的杰作,
至今还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6)琥珀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
响。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
过草地,飞进树
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
脂的香味。
那个小苍蝇
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
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
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
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
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蜘蛛刚扑过去,忽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
好落在树干上,
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
在老松树
的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
裹在里面。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
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
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
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
,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
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向树干
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
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踏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
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
一个苍蝇,
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
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
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
腿的
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的详细情形
,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7)智慧之花
那是阳光灿烂的下午,上五年级的维吾尔族小姑娘玛利亚,放学后背着书包往家
走,蹦蹦跳跳就像一只飞
舞的蝴蝶。在不远的前边,五个邻班的男生正在嬉闹:
一个男生摇晃一根细绳,身边一个男生伸手去抢,
两个人突然大叫一声倒在地上。
这是,另外三个男生相继冲上去,想把同伴拉起来,确同样惨叫着扑到在
哪里。
玛丽娅愣住了,她不明白男孩子们在玩什么把戏。她走近一瞧,那五个男生
一动
不动,每个人的表情都是惊恐万分,好像在拼命挣扎而又难以逃脱。
“你们怎么啦?”玛丽娅尖
叫着,就要冲上去就他们。刹那间,她发现了男
生们身边有一根刚刚被风刮断的电线。
玛丽娅的心狂跳起来,她突然明白了,五个男生触电了!她急切地思索着,
一遍遍问自己:我该怎么办?
我该怎么办?
玛丽娅虽然只是小学生,但它已经学过有关于电的基本知识。她知道如果自
已黯然冲上去,会和那些男生一样触电,不但救不了同伴们,连自己也丧命的。
她隐约想起老师讲过。
橡胶、尼龙、木头等物体是绝缘体,可以避免触电。在紧
急关头,上那儿去找那些东西?她急得双手直拍
身体,忽然转忧为喜:我不是穿
着尼龙裙吗?
说时迟,那时快。玛丽娅迅速讲尼龙裙揉
成一团,用百米冲刺般的速度冲过
去,又小心翼翼地蹲下来。这是一个危险的时刻,稍有不慎,便会触电
身亡。为
了五个小伙伴的生命,玛丽娅毫无退缩逃避之意。终于,她用厚厚的尼龙裙将电
线包住
了,又用全身力气猛地一扔,将致命的电线从同伴身上拉开了。
五个男生得救了!当他们清醒过
来,简直不知该怎么报答玛丽娅好。玛丽娅
像个大姐姐一样认真地说:“要记住和应用学过的只是,学会
保护自己啊!”
如果说,玛丽娅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就出伙伴,靠的是知识和勇气,那么,在有些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东北的小姑娘江雪正是这样
做的。
江雪比玛丽娅高一个年级,正在小学六年级读书。一天中午,学校附近,江
雪和几个女生没人买了一只冰
棍儿吃。
当天晚上,江雪觉得肚子有点疼,泻了好几回。第二天,江雪听说那几个吃
冰
棍儿的女生都泻了肚子,于是她们便议论起来:
“准是那冰棍儿变质了!”
“是啊,怎么以前吃肚子不疼啊?”
江雪听了,一边点头,一边开始想办法,她爱管“闲事”是
有名的。放学后,
她直奔那个冰棍车,开门见山地说:
“阿姨,您的冰棍变质了,不能再卖了,昨天我们吃了闹肚子了。”
“净瞎说!我的冰棍从来都是好好的,你们不定吃了什么东西才闹肚子的。”
阿姨毫不客气,把
江雪轰开。这时,一群小同学跑过来,都要卖冰棍。江雪
急得大叫:“她的冰棍坏啦,吃
了会拉肚子了!”可阿姨的鼓动下,半信半疑的小
同学还是把冰棍塞到了嘴里。
整整一
个晚上,江雪都在思考对策。她决定不仅自己再也不吃变质的东西,
还要保护同伴们不受伤害。终于,一
个巧妙的方案在她心中形成了。
第二天放学的时候,江雪请一个好朋友帮她买一只冰棍,她立刻
向工商管理
所走去。学校组织体验教育活动的时候,也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机构。她直接来
到了
商检科,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工作人员立即忙开了,一会儿
便检验出那支冰棍有许多细菌
。他们表扬了江雪,说:“一个小学生能有那么强
的自我保护意识,真了不起啊!如果消费者都像你这样
,大家就不会受害了。”
在工商管理员的有力证据面前,那个阿姨低下了头,承认了非法自制冰棍的
事实。
是什
么力量让玛丽娅和江雪如此机智勇敢呢?显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还需要将爱心,勇气和智慧融于一
身。
(8)看说明书做小玩具台灯(缺)